数乘向量优秀教案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线性运算。
本章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这是空间向量的一种重要运算,它在几何和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数乘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数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2.1 数乘运算的定义定义:对于空间向量a和实数k,它们的数乘运算定义为新的空间向量ak,即ak = k a。
2.2 数乘运算的性质性质1:交换律,即对于任意实数k和空间向量a,有ak = ka。
性质2:结合律,即对于任意实数k1、k2和空间向量a,有(k1 k2) a = k1 (k2 a)。
性质3:分配律,即对于任意实数k1、k2和空间向量a、b,有(k1 + k2) a = k1 a + k2 a。
2.3 数乘运算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对于空间向量a = (a1, a2, a3)和实数k,数乘运算ak = k a的结果为新的空间向量ak = (ka1, ka2, ka3)。
第三章:数乘运算的应用3.1 数乘运算在几何中的应用例题:已知空间向量a = (1, 2, 3)和实数k,求向量ak的长度。
解:由数乘运算的定义,得到ak = k a = (k, 2k, 3k)。
由向量长度的计算公式,得到|ak| = √(k^2 + (2k)^2 + (3k)^2) = √(14k^2)。
3.2 数乘运算在物理中的应用例题:已知空间向量a = (1, 2, 3)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移,求该物体位移的2倍。
解:由数乘运算的定义,得到2a = 2 a = (2, 4, 6)。
即该物体位移的2倍为向量(2, 4, 6)。
本章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了解了数乘运算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
第四章:空间向量数乘运算的图形直观4.1 数乘运算的图形表示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理解数乘运算对向量大小和方向的影响。
2.1.4数乘向量
2.1.4 数乘向量(1课时)第一教案――――――――――――――――――――――――――――――――――――教材教案第1课时数乘向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2.能力目标能熟练地运用数乘运算的定义、运算律进行有关计算.3、情感目标通过向量数乘运算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数乘向量的定义、运算律。
2、难点正确运用法则、运算律,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案例(一)板书设计教学设计1、直观感知向量的数乘意义.教师――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a+a 和(-a )+(-a )+(-a ),你能说明它们的几何意义吗?以问题引入,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了探究方向.学生――首先完成作图,再探究它们的几何意义. 师生――讨论,交流.如图:因为BC AB OA OC ++==a+a+a ,类似数的乘法,我们把a+a+a 记作3a ,这时,3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3a 的长度是a 的长度的3倍.同样,++==(-a )+(-a )+(-a )=3(-a ).这是3(-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3(-a )的长度是a 的长度的3倍,这时3(-a )=-3a .2、总结归纳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师――从前面实例发现,我们可以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个积向量的方向、大小如何规定呢?学生――结合实例尝试合情给出结论. 师生――讨论,交流总结.设λλ,R ∈ a 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1)λ=(2)当λ>0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 时,0a λ= .3、类比发现向量数乘运算律.教师――引入向量数乘运算后,同样考察这种运算的运算律是一个自然的问题,请结合实数的乘法运a a a a-a-a -a O AC P Q M N算律,类比向量数乘的运算律,并画图加以验证.学生――探讨,讨论,交流,并画图验证. 师生――讨论,交流总结.设μλ、为实数,那么我们把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4、例题与练习.教师――出示P88例1,例2投影片,要求学生完成例题. 学生――完成例题.师生――交流答案,规范解题格式.(1)向量的线性运算,与代数的多项式运算类似. (2)向量方程与代数方程类似。
高一数学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
高一数学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教案标题:高一数学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概念及其性质;2. 掌握向量的数乘运算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向量的数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概念及性质;2. 向量的数乘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能够应用向量的数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入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数乘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2. 提问学生:你们对向量的数乘运算有什么了解?Step 2: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性质1. 介绍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性质,如数乘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2. 通过示例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Step 3:向量的数乘运算的计算方法1. 讲解向量的数乘运算的计算方法,即将向量的每个分量与数相乘。
2. 通过例题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向量的数乘运算的计算方法。
Step 4:练习与巩固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5: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应用向量的数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力的合成、速度的计算等。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运用向量的数乘运算解决。
Step 6:归纳总结1. 通过讨论和总结,归纳向量的数乘运算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相关的课堂笔记。
Step 7: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向量的数乘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及时解答。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2. 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向量的数乘运算;3. 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加强对向量的数乘运算的巩固训练;4. 鼓励学生运用向量的数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高中必修43.1数乘向量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高中必修43.1数乘向量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数乘向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习线性代数等数学课程的后续铺垫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乘向量的概念与性质,掌握数乘向量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数乘向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与解答。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1.向量的基本概念2.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其性质3.向量的数乘及其性质4.向量的数量积5.向量的夹角及其性质6.数乘向量的应用(二)基本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3.掌握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性质4.了解向量的数量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5.了解向量夹角的概念及其性质6.能够应用数乘向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与解答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向量的加减法与数乘运算的规律,深入理解向量的概念与性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数乘向量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动画视频等方式观察向量的概念与性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同时介绍向量的基本概念与符号表示等基础知识。
(二)探究向量的加减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向量的加减法规律,结合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示范。
2.学生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演示,加深对向量加减法的掌握。
(三)探究向量的数乘运算1.教师通过生活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向量的数乘规律,并进行示范。
2.学生结合课堂例题,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并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与交流。
(四)向量的数量积、夹角1.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并进行数学符号表示。
2.结合向量的夹角知识,进行相关计算与例题讲解。
(五)应用数乘向量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乘向量的知识进行分析与探讨。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向全体同学交流与总结。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2. 掌握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
3. 能够运用向量数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2. 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1. 向量数乘的运算规则。
2. 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向量知识的基础。
2. 数乘知识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向量的概念,复习向量的基本运算。
2. 引入数乘的概念,复习数乘的基本运算。
二、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的概念:将一个向量与一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2. 讲解向量数乘的运算规则:对于两个向量a和b,以及一个实数c,有ca = (ca1, ca2),其中a1和a2分别是向量a的两个分量。
三、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将一个向量进行数乘,相当于将这个向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2. 讲解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如果将一个向量进行正数数乘,这个向量的大小会放大,方向不变;如果将一个向量进行负数数乘,这个向量的大小会缩小,方向不变。
四、向量数乘的运算性质(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的运算性质:向量数乘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讲解向量数乘的运算性质:交换律:ca = ac;结合律:(ca)b = ca(b);分配律:c(a + b) = ca + cb。
五、向量数乘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向量数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在物理学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向量数乘来表示;在工程学中,向量数乘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位移等。
2. 讲解向量数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向量数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了向量数乘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理解了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并能运用向量数乘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讲解和实际例子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向量数乘的知识。
数乘向量教案
数乘向量教案教案标题:数乘向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乘向量的概念及其在几何和代数上的意义。
2. 掌握数乘向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数乘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PPT、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数乘的概念:回顾学生已学过的数的概念,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吗?数可以用来做什么?”2. 引入向量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向量的概念,并与数进行比较,强调向量具有方向和大小的特点。
3. 引入数乘向量的概念:向学生解释数乘向量的意义,即用一个数去放大或缩小一个向量的大小,同时保持其方向不变。
二、探究与讨论(15分钟)1. 数乘向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几何和代数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数乘向量的计算方法。
a. 几何方法:通过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数乘向量的效果,引导学生发现数乘向量的特点。
b. 代数方法:通过具体的向量坐标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数乘向量的代数计算方法。
2. 数乘向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验证数乘向量的性质。
a. 0与向量的关系:0乘以任何向量都等于零向量。
b. 负数与向量的关系:负数乘以向量相当于将向量反向。
三、拓展应用(20分钟)1.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应用数乘向量解决实际问题。
a.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给出一个速度向量和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计算位移向量。
b. 力与位移的关系:给出一个力向量和位移向量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功的大小。
2. 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通过几何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理解数乘向量在几何上的意义。
a. 数乘向量的放大与缩小:通过示意图展示数乘向量的放大和缩小效果。
b. 数乘向量的方向:通过示意图展示数乘向量的方向与原向量的关系。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数乘向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回顾数乘向量的性质和应用。
3. 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自主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数乘向量教案
学科:数学上课日期:2014年12月15—12月19日班级或专业:13秋数学模块D本课主题:数乘向量一、条件分析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向量的一些基本运算,但在本节课中出现了符号的判断和向量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
教材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向量的加、减法运算,知道用作图的方法来求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和差向量,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的困难有:数乘向量运算时的符号确定;数乘向量的证明,为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结构化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2.熟练运用定义、运算律进行有关计算。
3.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向量共线、三点共线、直线平行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掌握向量共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会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实例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问题1: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 问题2: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二、新知探究 我用的力的大小记为【探究1】 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21,aa 3-2和和向量a 的积叫做数乘向量。
a k 。
0=a k ;a k a k k a a k .=倍,即的模的的模是;方向相同;与a a k 方向相反;与a a k 课堂练习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31,aa 23-和(1))().(a n m a n m =;练习册P113、114页。
《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导学案、课后作业
《6.2.3 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教材分析】实数与向量的积及它们的混合运算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也叫向量的初等运算,是进一步学习向量知识和运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结果是向量,要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要素去理解。
向量平行定理实际上是由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得到的,定理为解决三点共线和两直线平行问题又提供了一种方法。
特别:向量的平行要与平面中直线的平行区别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2.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3.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向量数乘概念;2.逻辑推理:向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3.数学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4.数学建模:用已知量表示未知量中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数形结合,运用向量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难点: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请同学们作出和向量,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aaa ()()()a a a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3-16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向量数乘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2、向量数乘运算满足哪三条运算律?3、向量共线定理是怎样表述的?4、向量的线性运算是指的哪三种运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1).(2)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特别地,当或时,.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为任意向量,、为任意实数,则有:(1);(2);(3).3、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化简下列各式:(1)2(3a-2b)+3(a+5b)-5(4b-a);(2)16[2(2a+8b)-4(4a-2b)].λaλa||||||λaλaλλa a0λλa a 0λ0a0λaa bλμ()λμaλaμa()()λμaλμa()λa bλaλbb aλbλa【答案】(1) 14a -9b . (2)-2a +4b .【解析】(1)原式=6a -4b +3a +15b -20b +5a =14a -9b . (2)原式=16(4a +16b -16a +8b )=16(-12a +24b ) =-2a +4b .解题技巧(向量线性运算的方法)(1)向量的数乘运算可类似于代数多项式的运算.例如实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变形手段在数与向量的乘积中同样适用,但是在这里的“同类项”“公因式”指向量,实数看作是向量的系数.(2)向量也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把所求向量当作未知数,利用代数方程的方法求解,同时在运算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恰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跟踪训练一1、设向量a =3i +2j ,b =2i -j ,求⎝ ⎛⎭⎪⎫13a -b -⎝ ⎛⎭⎪⎫a -23b +(2b -a ). 2、已知a 与b ,且5x +2y =a,3x -y =b ,求x ,y .【答案】1、-53i -5j . 2、⎩⎪⎨⎪⎧x =111a +211b ,y =311a -511b ..【解析】1、原式=13a -b -a +23b +2b -a=⎝ ⎛⎭⎪⎫13-1-1a +⎝ ⎛⎭⎪⎫-1+23+2b =-53a +53b=-53(3i +2j )+53(2i -j )=-53i -5j .2、联立方程组⎩⎪⎨⎪⎧5x +2y =a ,3x -y =b ,解得⎩⎪⎨⎪⎧x =111a +211b ,y =311a -511b .题型二 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一个等腰梯形,AB ∥DC ,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已知AB ―→=a ,AD ―→=b ,DC ―→=c ,试用a ,b ,c 表示BC ―→,MN ―→.【答案】 BC ―→-a +b +c . MN ―→=12a -b -12c .【解析】 BC ―→=BA ―→+AD ―→+DC ―→=-a +b +c . ∵MN ―→=MD ―→+DA ―→+AN ―→,又MD ―→=-12DC ―→,DA ―→=-AD ―→,AN ―→=12AB ―→,∴MN ―→=12a -b -12c .解题技巧: (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用图形中的已知向量表示所求向量,应结合已知和所求,联想相关的法则和几何图形的有关定理,将所求向量反复分解,直到全部可以用已知向量表示即可,其实质是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反复应用.跟踪训练二1、如图所示,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M ,N 分别是DE ,BC 的中点,已知BC ―→=a ,BD ―→=b ,试用a ,b 分别表示DE ―→,CE ―→,MN ―→.【答案】DE ―→=12a . CE ―→=-12a +b . MN ―→=14a -b .【解析】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DE 平行且等于12BC ,故DE ―→=12BC ―→,即DE ―→=12a .CE ―→=CB ―→+BD ―→+DE ―→=-a +b +12a =-12a +b .MN ―→=MD ―→+DB ―→+BN ―→=12ED ―→+DB ―→+12BC ―→=-14a -b +12a =14a -b .题型三 共线定理的应用例3 已知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1)如果AB →=e 1+e 2,BC →=2e 1+8e 2,CD →=3(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欲使k e 1+e 2和e 1+k e 2共线,试确定实数k 的值. 【答案】(1)见解析,(2)k =±1.【解析】 (1)证明:∵AB →=e 1+e 2, BD →=BC →+CD →=2e 1+8e 2+3e 1-3e 2=5(e 1+e 2)=5AB →.∴AB →,BD →共线,且有公共点B . ∴A ,B ,D 三点共线. (2)∵k e 1+e 2和e 1+k e 2共线,∴存在实数λ,使k e 1+e 2=λ(e 1+k e 2), 即(k -λ)e 1=(λk -1)e 2. ∵e 1与e 2不共线,∴⎩⎪⎨⎪⎧k -λ=0,λk -1=0,解得k =±1.解题技巧(用向量共线的条件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思路)(1)若b =λa (a ≠0),且b 与a 所在的直线无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2)若b =λa (a ≠0),且b 与a 所在的直线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例如,若向量AB ―→=λAC ―→,则AB ―→,AC ―→共线,又AB ―→与AC ―→有公共点A ,从而A ,B ,C 三点共线,这是证明三点共线的重要方法.跟踪训练三1、已知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AB →=2e 1-8e 2,CB →=e 1+3e 2,CD →=2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2、已知A ,B ,P 三点共线,O 为直线外任意一点,若OP →=xOA →+yOB →,求x +y 的值.【答案】1、见解析.2、x +y =1.【解析】1、证明:∵CB →=e 1+3e 2,CD →=2e 1-e 2, ∴BD →=CD →-CB →=e 1-4e 2. 又AB →=2e 1-8e 2=2(e 1-4e 2), ∴AB →=2BD →,∴AB →∥BD →. ∵AB 与BD 有公共点B , ∴A ,B ,D 三点共线.2、解 由于A ,B ,P 三点共线,所以向量AB →,AP →在同一直线上,由向量共线定理可知,必定存在实数λ使AP →=λAB →,即OP →-OA →=λ(OB →-OA →), 所以OP →=(1-λ)OA →+λOB →, 故x =1-λ,y =λ,即x +y =1.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5、16页练习,22页习题6.2的8,9,12,13,14,15题. 【教学反思】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加法、减法统称为向量的三大线性运算,向量的数乘运算其实是加法运算的推广及简化.教学时从加法入手,引入数乘运算,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进而引出共线向量定理.这样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就可以用点A 和某个向量表示了.共线向量定理是本章节的重要的内容,应用相当广泛,且容易出错,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条件:向量是非零向量.共线向量的应用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或线平行等,且与后学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6.2.3 向量的数乘运算》导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2.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3.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核心素养l aa1.数学抽象:向量数乘概念;2.逻辑推理:向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3.数学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4.数学建模:用已知量表示未知量中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数形结合,运用向量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学习难点】: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入阅读课本13-16页,填写。
数乘向量教案
数乘向量教案数乘向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乘向量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进行数乘向量的计算;3.能够应用数乘向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乘向量的含义;2.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1.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性质;2.能够正确应用数乘向量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白板、黑板、投影仪、教学课件、习题手册、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向量吗?向量有哪些性质?向量能够进行哪些运算?激活前期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概念讲解(10分钟)向量的数乘:数乘向量,即将一个实数与一个向量相乘的运算。
具体表达式为:k·A,其中k为实数,A为向量。
数乘向量的含义:数乘向量就是将一个向量的大小进行伸缩或缩小。
性质:a) 零向量的数乘:0·A=0;b) 数与向量的乘法分配律:(k+m)·A=k·A+m·A;c) 数与向量的乘法结合律:k·(m·A)=(km)·A;d) 数的加法与向量的乘法交换律:k·(A+B)=k·A+k·B。
3.计算例题(15分钟)通过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数乘向量的计算。
例题一:计算2·(3,4)。
解:2·(3,4)=(2·3,2·4)=(6,8)。
例题二:计算(-1)·(2,5)。
解:(-1)·(2,5)=(-1·2,-1·5)=(-2,-5)。
4.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数乘向量的计算。
练习一:计算3·(1,2,3)。
练习二:计算(-2)·(-1,3)。
5.实际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应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问题一:小明去市场买柠檬,他买了2斤柠檬,每斤价格为3元。
向量的数乘运算-1教案
教案2. 特例的点明(1) 当λ=0时,|||0||0|||0||0a a a a λ====,所以,0a =0.这说明0与任意向量数乘运算的结果均为零向量.(2) 当a =0时,||||||||||00a λλλλ===⋅=00,所以,λ0=0.这说明零向量与任意实数数乘运算的结果均为零向量.3. 小练习:已知向量a 如图所示,求作向量b =0.5a ,向量c =-2a .关辨析以及定理的推倒过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3. 这个练习一方面是对定义的直接应用.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对几何意义进行理解所做的铺垫.环节2 加深向量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1. 给定非零向量a ,并分别对λ>1,λ=1,λ∈(0,1), λ=0, λ∈(-1,0), λ=-1, λ<-1几种情况下,λa 的长度与方向进行分析.2. 模拟λ连续变化时,数乘向量随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从几何直观上感受数乘运算的效果:非零向量的数乘运算,相当于对向量a ,延其所在直线方向的拉伸或压缩,其中,当 λ<0时,可以看作是反向的伸缩. 本环节的意图是帮助学生从形上加深对向量数乘运算的理解.其中第2小部分如果用动画展示,更容易看出“伸缩”.环节3 猜想并验证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 1. 类比数量乘法的运算律,写出向量数乘运算可能满足的运算律.2. 通过几何作图的方式逐一验证上述运算律.3. 总结3条运算律并点明特例向量数乘运算律:(1) λ(μa )=(λμ)a =(μλ)a =μ(λa ); (2) (λ+μ)a =λa +μa ; (3) λ(a +b )=λa +λb . 特别的,λ(-a )=(-λ)a =-(λa );(λ-μ)a =λa +(-μ)a =λa -μa ; λ(a -b )=λa +λ(-b )=λa -λb .定义了新的运算以后,考察它的运算律是一个自然的问题.希望学生经历并内化研究运算的一般过程. 1. 通过类比的方式猜想向量数乘的运算律,类比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方法.2. 运算律的证明难度较大,故本课只对运算律进行简单的作图验证.这也相当于运算律的几何意义. 作图验证的过程也是对向量数乘运算定义的再巩固.3.验证运算律之后,还需要对运算律进行再认识.“特别的”是从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特殊的结论也有特殊的价值.第一条结论使得我们对负号的处理更加灵活,最后两条说明向量数乘运算对于数量和向量的减法也都满足分配律.这些都与数量的乘法类似.环节4 定义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结果仍为向量.对于任意向量a与b,以及任意实数λ, μ1, μ2,λ(μ1a ±μ2b)=λμ1a ±λμ2b .体会向量线性运算与数量运算之间的相似性.例题例1点C在线段AB 上,且52=ACBC,则_____=AC AB,_____=BC AB.分析:作出图形,依照向量数乘运算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第一个空应填57,第二个空应填27-.例1本题是对定义的逆向应用,通过两向量长度和方向的关系,找到二者的运算关系.例2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①0a=0;②若λa=0,则λ=0或a=0;③若λa=λb,则a=b;④若λa=μa,则λ=μ.分析:①题目是数量0乘以向量a,属于数乘运算,结果应为向量,而等号右边却是数量0,因此是错误的.例2第1小题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明确两件事:一是向量数乘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向量;二是数量0与向量0在表示上的区别.后三个小题,一方面加深对数乘运算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与数量乘法运算的相关ABCD 的两条对角a =AB ,b =AD ,表示向量MA 和MB .和点Q 分别在线段BD =6DP ,AQ =2QC ,用表示向量AP 和PQ .在□ABCD 中,a =+=+AC AB AD a =-=-DB AB AD 121()21122a b a b =-=-+=--MA AC ,11(22a ==-MB DB (2) 在△ADP 中,161()61566b b a b a b =+=+=+-=+.AP AD DP DB在△APQ 中, 2321()(361126a b a a b =-=-=+-+=-.PQ AQ APAC AP 这节课,我们类比数量的乘法定义了向量14 AD AB ,DE 相交于点 E ,△ ABC 的中线N .设AB =a ,AC =分别表示向量AE ,BC ,DE ,DB ,EC ,DN ,AN .。
教学设计(数乘向量)
《数乘向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向量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几何背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引进向量运算后才使显得威力无穷.本章从第二节开始学习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本节接着学习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加法、减法统称为向量的三大线性运算,向量的数乘运算其实是加法运算的推广及简化.教学时从加法入手,引入数乘运算,充分表达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进而引出共线向量定理.这样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l 就可以用点A 和某个向量a表示了.共线向量定理是本章节的重要的内容,应用相当广泛,且容易出错,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条件:向量a是非零向量.共线向量的应用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或线平行等,且与后学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近一学期的高中课程内容后,在思想和思维模式上已经慢慢适应了高中的课程和高中的教学方式。
只要教师创设情境合理,精心设计问题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能很快地构建起新的数学知识,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归纳,就会帮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同时为了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需加强学生的课堂练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会利用向量共线定理证明点共线或线平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断两向量是否平行,进而判定点共线或直线平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体会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转化化归、观察、猜想、归纳、类比、总结等〕;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通过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向量数乘的定义及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共线定理,会判定或证明两向量共线。
教案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
教案: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概念。
2.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规则。
3. 能够运用数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概念1. 引入向量的概念,回顾向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引入数乘运算的概念,解释数乘运算的含义。
二、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规则1. 展示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例子,引导学生总结数乘运算的规律。
2. 讲解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规则,包括标量与向量的乘法以及向量的数乘。
三、数乘运算的性质1. 引导学生思考数乘运算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2. 讲解数乘运算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四、数乘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乘运算进行解决。
2. 讲解数乘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如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等。
五、巩固练习1.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数乘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2. 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向量和数乘运算的示例和性质。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对数乘运算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节课:介绍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概念。
2. 第二节课:讲解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规则。
3. 第三节课:讲解数乘运算的性质。
4. 第四节课:讲解数乘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第五节课:巩固练习和解答学生问题。
教案: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续)六、数乘运算与向量长度的关系1. 回顾向量长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数乘运算与向量长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数乘运算对向量长度的影响。
七、数乘运算与向量方向的关系1. 讲解数乘运算与向量方向的关系,包括数乘运算对向量方向的影响。
2. 引导学生通过示例理解数乘运算对向量方向的影响。
八、数乘运算的逆元素1. 引入逆元素的概念,解释数乘运算的逆元素。
数乘向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数乘向量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律;
(3)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
(4)理解向量平行基本定理。
2.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判断、归纳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数乘向量运算及运算律,平行向量基本定理。
【教学难点】
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
(1)向量的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2)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高中数学中,向量是描述物理运动、几何图形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数乘运算作为向量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数乘运算的概念,掌握数乘运算的性质和运算规律,能够运用数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数乘运算的定义及性质2.1 数乘运算的定义定义:对于向量a和实数λ,数乘运算定义为λa,记作λa。
2.2 数乘运算的性质性质1:交换律对于任意实数λ和μ,有λa = μa。
性质2:结合律对于任意实数λ、μ和向量a,有(λμ)a = λ(μa)。
性质3:分配律对于任意实数λ、μ和向量a、b,有(λ+ μ)a = λa + μa,以及λ(a + b) = λa + λb。
第三章:数乘运算的运算规律3.1 数乘运算与向量长度的关系数乘运算不改变向量的长度,即|λa| = |a|。
数乘运算不改变向量的方向,即λa与a同向或反向。
第四章:数乘运算的应用4.1 数乘运算在几何中的应用数乘运算可以用来放大或缩小向量,例如,在几何作图中,可以通过数乘运算来构造特定长度的向量。
4.2 数乘运算在物理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数乘运算可以用来表示向量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倍数。
第五章:小结与练习5.1 数乘运算的概念和性质本章学习了数乘运算的定义及性质,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5.2 数乘运算的运算规律本章学习了数乘运算与向量长度和方向的关系。
5.3 数乘运算的应用本章学习了数乘运算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
1.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确性:(1) 对于任意向量a和实数λ,λa = μa。
(2) 对于任意实数λ、μ和向量a,有(λμ)a = λ(μa)。
(3) 对于任意实数λ、μ和向量a、b,有(λ+ μ)a = λa + μa,以及λ(a + b) = λa + λb。
2.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确性:(1) 数乘运算会改变向量的长度。
高中数学 2.2.3数乘向量教案
2.3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2)了解数乘运算的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3)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能用两个不共线向量表示一个向量;或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向量。
(4)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实数与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教材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物理知识引出实数与向量的积(强调:1.“模”与“方向”两点) 2.三个运算定律(结合律,第一分配律,第二分配律)),在此基础上得到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通过正交分解得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定理的本身及其实质)。
为了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相应的知识,教材设置了几个例题;通过讲解例题,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实数与向量积以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有了较深的认识,让学生理解和领悟知识将各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2.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非零向量表示 难点: 1. 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1)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法:(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 四.教学设想 【探究新知】1.思考: (引入新课)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a +a 和(-a )+(-a )+(-a )−→−OC =−→−−→−−→−++BC AB OA =a +a +a =3a−→−PN =−→−−→−−→−++MN QM PQ =(-a )+(-a )+(-a )=-3a讨论:① 3a 与a 方向相同且|3a |=3|a | ② -3a 与a 方向相反且|-3a |=3|a |2.从而提出课题: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记作:λa定义: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aaa aO A B C a -a -a -a-N MQP①|λa |=|λ||a|②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时λa =(请学生自己解释其几何意义)[展示投影]例题讲评(学生先做,学生评,教师提示或适当补充)例1.(见P96例1)略 [展示投影]思考:根据几何意义,你能否验证下列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是否满足下列运算定律(证明的过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决定)结合律:λ(μa )=(λμ)a ① 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②第二分配律:λ(a +b )=λa+λb ③结合律证明:如果λ=0,μ=0,a =0至少有一个成立,则①式成立如果λ≠0,μ≠0,a ≠有:|λ(μa )|=|λ||μa |=|λ||μ||a | |(λμ)a |=|λμ|| a |=|λ||μ||a| ∴|λ(μa )|=|(λμ)a|如果λ、μ同号,则①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a同向; 如果λ、μ异号,则①式两端向量的方向都与a 反向。
向量的数乘教案
向量的数乘教案教案:向量的数乘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的数乘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向量的数乘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向量的数乘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1. 向量的数乘的概念和性质。
2. 向量的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向量的数乘的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2. 向量的数乘与几何问题的联系。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重量物品的图像,并询问学生这个图像代表的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重量物品增加2倍重量,该如何表示?2. 引导学生思考数乘概念,引出向量的数乘的概念。
Step 2:向量的数乘的概念与性质(10分钟)1. 讲解向量的数乘的概念:向量的数乘是指将一个向量的每个分量乘以一个实数。
2. 引导学生思考数乘的性质:数乘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向量,数乘后的向量与原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数乘后的向量的大小是原向量的大小的乘积。
Step 3:向量的数乘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讲解向量的数乘的计算方法:将实数分别乘以向量的每个分量。
2. 在黑板上进行示范演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向量的数乘的计算方法。
Step 4:向量的数乘的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数乘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3小时,汽车行驶的距离如何表示?2.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应用题,加深对向量的数乘的应用理解。
Step 5: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学生讲解答案。
2. 在学生出现错误或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解答和讲解。
Step 6: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向量的数乘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向量的数乘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调查与讨论向量的数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速度、力和功等。
2. 深入研究向量的数乘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
教学设计1:2.1.4 数乘向量
必修四第二章 平面向量2.1.4 数乘向量教学目的:知识目标:掌握向量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向量.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类比方法学习向量及其几何表示的过程,体验对比理解向量基本概念的简易性,从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树立运动变化观点,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运动美,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向量数乘的定义及运算教学难点:向量数乘的定义及运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Ⅰ.复习回顾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加减法运算.这一节,我们将在加法运算基础上研究相同向量和的简便计算及其推广.Ⅱ.讲授新课在代数运算中,a +a +a =3a ,故实数乘法可以看成是相同实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所以相同向量的求和运算也有类似的简便计算.1.一般地,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2)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当 时,λa a λ||||||a a λλ=0λ>a λa 0λ<a λa 0λ=0a λ=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1)(结合律);(2)(第一分配律);(3)(第二分配律).特别地,(-λ)a =-(λa )=λ(-a )λ(a -b )=λa -λb说明:对于运算律的验证要求学生通过作图来进行.3.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b =λa .说明:(1)推证过程引导学生自学;(2)可让学生思考把“非零向量”的“非零”去掉后,是否正确,目的是通过0与任意向量的平行来加强学生对于充要条件的认识.应用示例例1 计算:(1); (2); (3). 解:(1)原式=(-3⨯4) a =-12a ;(2)原式=3a +3b -2a +2b -a =5b(3)原式=2a +3b -c -3a +2b -c =-a +5b -2c 。
高中数学向量乘法教案
高中数学向量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向量的乘法定义及性质。
2. 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向量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的定义和性质。
2. 向量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相关知识点。
2. 讲义、PPT等教学工具。
3. 实例题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与向量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向量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向量乘法的兴趣。
2. 讲解:分别介绍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重点强调向量的乘法的几何意义。
3. 实例演示:通过多个实例题演示向量乘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道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拓展:讲解向量乘法在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向量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向量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
2. 思考如何应用向量乘法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并进行写作。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向量的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进一步训练和指导。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向量的乘法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4数乘向量
教学目标:
1.掌握实数与向量积地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地几何意义;
2.掌握实数与向量地积地运算律
教学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积地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地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地概念
2.向量地表示方法
3.向量地加法,减法及运算律
二、讲解新课:
1.实例引入: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a +a 和(-a )+(-a )+(-a
) OC =BC AB OA ++=a +a +a =3a
PN =MN QM PQ ++=(-a )+(-a )+(-a )=-3a
(1)3a 与a 方向相同且|3a |=3|a |;(2)-3a 与a 方向相反且|-3a |=3|a | 2.实数与向量地积地定义:实数λ与向量a 地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λa 地长定义为|λa |=|λ||a |,λa 地方向定义为: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λ=0或a =0时规定:λa =0
3.数乘地几何意义就是把向量a 沿向量a 地方向或反方向放大或缩小.
4.运算定律 结合律:λ(μa )=(λμ)a
① 第一分配律:(λ+μ)a =λa +μa
② 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③
例1
(1);2
1)4(a ⨯
- (2));(3)(2b a b a +-- (3));)(())((b a b a +---+μλμλ
变式训练:计算 8(2a -b +c )-6(a -2b +c )-2(2a +c )=
例2设x 是未知向量,解方程0)(3)(5=-++b x a x
例3凸四边形ABCD 地边AD 、BC 地中点分别为E 、F ,求证EF =
2
1(AB +DC ).
变式训练:已知任意两非零向量a 、b ,试作b a OA +=, b a OB 2+=,b a OC 3+=.作图判断A 、B 、C 三点之间地位置关系?
小结:实数与向量积地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地几何意义;实数与向量地积地运算律
课堂练习:第89页练习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