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步行训练

合集下载

站立平衡训练方法

站立平衡训练方法

站立平衡训练方法
站立平衡训练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方法进行。

1. 单脚站立:将一只脚抬起,保持身体平衡,尽量放松身体,保持姿势一段时间后再换另一只脚。

可以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和重复次数。

2. 线行走:在地上画一条直线,沿着直线行走并保持平衡。

开始时可以使用双脚,随着训练逐渐改为单脚行走。

可以增加难度,如闭上眼睛或同时进行其他动作。

3. 平衡板训练:使用平衡板或平衡球进行训练。

站上平衡板或平衡球,尽量保持平衡,可以进行前后倾斜、左右倾斜等动作训练。

开始时可用双脚,逐渐改为单脚训练。

4. 倒立训练:通过倒立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可以进行头下脚上的倒立训练,可以借助墙壁或者倒立器材进行训练。

5. 瑜伽训练:瑜伽中有很多关于平衡的动作,如树式、天鹅湖式等,可以通过瑜伽练习提高身体的平衡感。

在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放松、重心稳定,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时间。

此外,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呼吸也是重要的。

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训练,以避免受伤和保证训练效果。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1.坐位训练:这是训练的第一步,患者从坐位开始进行训练。

训练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设备,如平衡训练板、带轮椅等,来帮助患者保持坐姿平衡,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

在这个阶段,目标是让患者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坐姿,增强上体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2.辅助步行训练:在这一阶段,患者通过使用助行器或支具等辅助工具来进行步行训练。

助行器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特定需求和能力水平。

在训练中,训练师会教患者正确的使用助行器的方法和姿势,并逐步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以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3.平衡训练:平衡是步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平衡训练在步行功能分阶训练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包括以平稳的方式站立、变换站立姿势(如单脚站立)和维持平衡的练习。

训练师可以使用特定的平衡器具和机械辅助设备来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

4.动作控制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改进和调整步行姿势和步态。

特定的训练方法可以包括重心调整和重心转移的练习,以及深蹲和腿部力量训练。

这些练习有助于加强患者的核心和下肢肌肉,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5.路面适应训练:一旦患者具备适当的平衡和动作控制能力,就可以引入路面适应训练。

这涉及到在不同的地面条件(如不平整的地面、上坡和下坡)上进行步行练习,以更好地适应真实的步行环境。

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脚部和腿部肌肉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6.功能临床应用:在这一阶段,患者将完成所有必要的训练,并开始进行实际的步行活动。

这可能包括患者进行长距离步行、爬楼梯、上下坡等。

训练师将监测和评估患者在不同功能环境下的表现,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和有效地行走。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每个步骤都是基于前一阶段的能力和进展来设计和执行的。

这种分阶训练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步行能力,提高他们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康复过程和需要的训练程度都是独特的,所以训练计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07 站立与步行功能训练

07  站立与步行功能训练
– 1.要求患者双足全足掌着地。 – 2.要保持正确的头、颈、躯干及骨
盆的对线关系。
第七章第二节
– 3.保持髋关节伸展位。 – 4.保持膝关节屈曲8°~15°。 – 5.要求患者双足并拢,身体重心保持
在中线位置。
• (二)注意事项
– 1.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不要出现脊柱侧弯等 代偿性动作。
– 2.注意提醒患者保持髋关节伸展位。 – 3.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提醒患者不要出现膝
– ②在强化步行分解训练的同时,进行上下台阶训练, 侧方上下台阶训练,以及膝关节屈伸训练等。
第七章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 二、剪刀步态的矫治训练
– ①手法牵伸内收肌,对顽固性痉挛,手法牵伸 效果不理想,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如为 全身性肌张力增高,可给予口服中枢性解痉药
– ②强化拮抗肌即臀中肌的肌力训练;
是直线
身体重心前后转移
• 1、体重
外前方、外后方转移

单足支撑
• 2、双足站立,以骨盆开始前后移动,大转 子为动
注意事项
• 1、躯干倾斜时属于髋外展肌力不足 • 2、平行移动时防止躯干侧屈
物理治疗技术
基础步行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第三节 步行训练
第七章第三节
• 跨越障碍 • 上下台阶 • 摔倒及摔倒后的起立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帮助患者选择
高度和长度适合的助行器、腋拐或手杖。 使用腋杖嘱患者用手负重,以防伤及臂丛神
经等。 注意患者下肢支撑力与体重的关系。
第七章第二节
身体重心左右转移
• 1、控制骨盆左右转移 • 2、髋外展,对侧躯干肌牵拉 • 3、对侧下肢抬起,处于随意运动状态 • 4、选择适当的移动训练量 • 5、头和躯干不动,对侧下肢抬起

独立步行的训练方法

独立步行的训练方法

独立步行的训练方法
独立步行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能够增强儿童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而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

但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步行落后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家长和教育者进行相应的训练。

下面介绍几种独立步行的训练方法。

1.站立训练
家长可以在稳固的地面上为儿童搭建一个平衡木,让儿童站立在上面并进行尝试向前走几步。

注意,初次训练时要让儿童握住保护栏或其他支撑物,以确保安全。

练习时,家长应该耐心引导儿童用脚来感知地面的变化,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感。

2.跳跃训练
让儿童在稳固的地面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跳跃练习,如左右跳、跳着走等。

跳跃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加强双脚的肌肉力量和自我平衡感,同时也能增加儿童对于自己身体能力的自信。

3.推车训练
选择比较宽的双轮推车,让儿童学会自行推动,在过程中可以训练儿童自己的平衡感和前进方向控制能力。

父母可以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儿童逐渐适应。

扶手车是适合婴幼儿步行训练的好帮手。

扶手车通过不断调节高度和加重车架以减小婴幼儿学习前行时的负担,让婴幼儿在扶手的辅助下能够更好的学习前进。

总之,想要让儿童独立步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训练。

父母和教育者要耐心指导和鼓励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前行的乐趣,从而更加自信地向前迈步。

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

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

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标题: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康复站立步行的基本技能。

2. 提高学生的平衡、协调和肌肉力量。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教学内容:1. 康复站立训练:a. 理解站立的重要性和好处。

b. 学习正确的站立姿势和站立平衡技巧。

c. 进行站立训练,包括站立时间的逐步延长和站立姿势的调整。

2. 康复步行训练:a. 学习步行前的准备动作,如站立平衡和姿势调整。

b. 学习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平衡技巧。

c. 进行步行训练,包括逐步增加步行距离和调整步行速度。

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康复站立步行训练的重要性和目标。

2. 知识讲解:a. 解释站立的好处,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平衡能力。

b. 说明正确的站立姿势和站立平衡技巧,如身体重心均衡、双脚平行、腹部收紧等。

c. 解释步行的好处,如增加心肺功能、提高协调性和增强自信心。

d. 说明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平衡技巧,如头部保持正直、手臂自然摆动、膝盖微曲等。

3. 演示和示范:a. 演示正确的站立姿势和站立平衡技巧。

b. 示范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平衡技巧。

4. 练习:a. 学生进行站立训练,逐步延长站立时间和调整站立姿势。

b. 学生进行步行训练,逐步增加步行距离和调整步行速度。

5. 指导和反馈:a. 指导学生在训练中注意站立和步行的技巧。

b.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供改进建议。

6. 总结:总结康复站立步行训练的重点和要点,并强调继续坚持训练的重要性。

7.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进行康复站立步行训练,并记录训练进度和感受。

教学资源:1. 讲义或PPT:包括站立和步行的技巧和要点。

2. 视频示范:展示正确的站立和步行姿势。

3. 平衡器材:如平衡板、平衡球等,用于辅助站立和步行训练。

4. 训练计划表:用于学生记录训练进度和感受。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训练中的站立和步行姿势,评估其技能掌握情况。

2.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训练的理解和感受。

站立+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的作用

站立+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的作用

站立+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的作用
站立和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对人体有多种作用,包括:
1. 增强肌肉力量:站立和步行过程中涉及到多个肌群的协同运动,通过综合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这些肌肉的力量,包括下肢、核心肌群和背部肌肉等。

2. 提高平衡能力:站立和步行时,人体需要保持稳定的平衡,通过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平衡感知能力和平衡调节能力,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3. 促进骨骼健康:站立和步行运动可以为骨骼提供适度的负荷刺激,促进骨骼增加密度和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等骨骼相关疾病。

4. 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站立和步行运动可以刺激心脏和血管系统,增加心肺功能,提高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促进代谢与消耗热量:站立和步行运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燃烧,帮助减肥和控制体重。

6. 改善心理健康:站立和步行运动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提高情绪愉悦感,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7. 帮助日常生活功能:站立和步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提高关节灵活性、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有利于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综合来说,站立和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是一种全面综合的运动方式。

站立与步行训练

站立与步行训练

残肢肌群力量(lì liɑng)训练
腹部(fù bù)肌肉力量的训练
第十一页,共130页。
残肢肌群力量(lì liɑng)训 练 第十二页,共130页。
• 四点步的步行训练前,需要分别(fēnbié)对 两侧的背阔肌进行肌力训练。
第十三页,共130页。
起立(qǐlì)床训练
• 对于(duìyú)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预防体位 性低血压,可利用起立床将患者逐渐从水平 位倾斜至垂直位,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第五十七页,共130页。
第五十八页,共130页。
第五十九页,共130页。
双杠外保持拐杖立位平衡(pínghéng) (截瘫)
第六十页,共130页。
第六十一页,共130页。
双杠外保持(bǎochí)拐杖立位平衡(偏 瘫)
第六十二页,共130页。
第六十三页,共130页。
其他(qítā)必要的训练

举例 帕金森患者
第三十六页,共130页。
2、躯干(qūgàn)后倾
• 患侧下肢要通过支撑足向前方移动,为了维 持下肢和躯干平衡,躯干向后移动,形成 (xíngchéng)反向负荷
• 原因:摆动前期时蹬地不充分及诱发和强化 的躯干前倾的反向负荷
• 举例:偏瘫下肢屈肌协同占优患者、外周神 经损伤致下肢屈肌肌力低下患者
第十四页,共130页。
• 体位性低血压: • 在患者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
出现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恶心、呕 吐、胸闷、心慌不适、冷汗等症状,甚至意 识 (yì shí) 丧 失 或 晕 厥 , 同 时 患 者 血 压 先 将 1.33~2.67KPa。
第十五页,共130页。
• 可利用起立床将患者逐渐 从水平位倾斜至垂直位, 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步行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之一,对于人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可能会丧失步行功能,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步行功能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步行功能的训练需要分阶段进行,下面将介绍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一、准备阶段在进行步行功能训练之前,需要进行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身体的状态能够适应步行功能训练的强度。

在准备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包括身体的健康状况、身高、体重、年龄等。

2.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步态、平衡能力、步行速度等。

3.确保患者身体的状况稳定,例如,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有没有感染等症状。

二、康复阶段康复阶段是步行功能训练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康复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行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康复阶段的重点。

平衡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平衡能力,从而避免摔倒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2.强化肌肉:在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一些肌肉强化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行能力。

3.逐步增加步行时间:在康复阶段,需要逐步增加步行的时间,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步行的强度。

三、功能训练阶段功能训练阶段是步行功能训练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功能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行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步行速度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步增加步行的速度,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步行的强度。

2.步行距离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步增加步行的距离,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步行的强度。

3.步行技巧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步行技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掌握步行的技巧。

四、平衡阶段平衡阶段是步行功能训练的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平衡性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平衡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单脚站立训练: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一些单脚站立的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1.站立平衡:这个步骤是训练被推行的人在站立时保持平衡。

练习者
可以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或使用走路辅助器材。

2.反向步伐:在这个步骤中,练习者被要求向后迈步并保持平衡。


是一个挑战,因为身体需要调整范围和重量的变化。

3.设定目标:在步行的过程中,设定目标是很重要的。

这一步是灵活的,并且应根据练习者的能力水平进行设定。

例如,从公寓走到大楼门口,然后逐渐延长到几个街区。

4.斜面步行:斜坡训练是改善步行的良好方式,因为它可以帮助增强
腿部肌肉。

在斜坡上行走会增加到步行的难度。

5.双腿练习:这个步骤是为了增强步行的控制和稳定性。

通过两腿同
时进行跨步,这个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控制自己的步伐,并降低跌倒的风险。

6.阶梯训练:阶梯训练是提高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可
以通过走上下来实现,但初学者应该从低的阶梯开始,逐渐加高。

第2章第6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第2章第6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第2章第6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在康复治疗中,体位摆放、身体移动以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平衡和稳定,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活动能力。

本节将介绍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和站立步行功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一、体位摆放训练体位摆放训练是指将患者置于适当的体位,使其处于良好的姿势,以促进康复训练和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常见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

在进行体位摆放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床垫的选择:床垫应选择较硬的材质,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保持患者的身体稳定。

2.枕头的使用:根据患者的需要,可以使用枕头来调整头部和颈部的位置,以保持舒适和稳定。

3.肢体的抬高:如果患者需要保持肢体抬高,可以使用枕头或抱枕来支撑,避免肢体下垂。

4.变换体位:在进行长时间的体位摆放训练时,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体位的变换,避免患者久坐或久卧导致不适。

二、身体移动训练身体移动训练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卧、坐、站和行走动作。

在进行身体移动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移位:如果患者自己无法进行身体移动,治疗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协助。

可以利用床边扶手、抓杆、平衡杆等辅助设备,帮助患者完成移位。

2.保持平衡:在进行身体移动时,患者需要保持平衡。

治疗师可以通过康复器械或双腿支撑的方式来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3.逐步增加难度:在患者逐渐恢复身体移动功能后,可以逐步增加训练难度。

例如,从卧位移动到坐位,再从坐位移动到站立位等。

站立步行功能训练是指通过训练患者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步态和行走能力。

在进行站立步行功能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平衡训练:平衡是站立和行走的基础,治疗师可以通过平衡训练器械,如平衡板、平衡球等,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2.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正常的步态模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

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

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

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康复站立步行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康复站立步行训练的重要性和目的。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辅助器具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3. 学生能够掌握站立和步行的基本动作技巧。

4. 学生能够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强肌力和耐力。

教学准备:1. 辅助器具(如平衡杆、助行器等)。

2. 平坦宽敞的训练场地。

3. 训练计划表和记录表。

4. 音乐播放器(可选)。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康复站立步行训练的重要性,并解释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康复者恢复站立和步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康复站立步行训练对康复者的益处,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讲解和示范(10分钟):1. 详细讲解站立和步行的正确姿势和动作技巧,包括站立时身体的平衡、步行时的脚步和手臂协调等。

2. 通过示范展示正确的站立和步行姿势,并解释每个动作的关键点。

实践训练(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康复者和一至两名辅助者组成。

2. 每个小组在训练场地上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辅助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帮助彼此改进姿势和动作技巧。

巩固和评估(10分钟):1. 结束训练后,组织学生进行简要的反思和讨论,分享他们在训练中的体验和进步。

2. 根据训练计划表和记录表,评估学生在站立和步行训练中的表现和进展,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

延伸活动(5分钟):1. 为学生播放一段适合站立和步行的音乐,鼓励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动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训练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和姿势,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灵活调整训练内容和难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康复者恢复站立和步行功能,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平衡、协调、肌力和耐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安全和个体化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康复效果。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顺序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顺序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顺序
步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以下是步行基本动作的训练顺序示例:
1. 确定姿势:站立直立,双脚并拢放在一起。

确保身体重心平衡,背部挺直。

2. 迈步:先向前迈出一只脚,将重心转移到迈出的脚上。

3. 保持平衡:尽量保持平稳的姿势,控制重心,避免摇晃。

4. 迈出另一只脚:将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与前一步迈出的脚保持相同的步幅。

5. 步长适中:保持步长适中,避免脚步过大或过小,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

6. 摆臂平衡:随着脚步的迈出,将相应的手臂向前方摆动,帮助维持身体平衡。

7. 直线行走:保持身体朝前方行走,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点上,避免走偏。

8. 控制速度:逐渐增加或减小步行速度,练习控制身体的动作。

9. 转向:练习在行走过程中转向,包括左转和右转。

10. 上下坡:练习在坡道上行走,注意调整步伐和重心来适应
不同的坡度。

11. 变速行走:练习在行走过程中进行变速,包括加速和减速。

12. 侧步行走:练习向左侧或右侧进行侧步,以增加对核心肌
群和平衡的训练。

请注意,以上训练顺序仅供参考,具体训练内容可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重要的是要始终注意姿势正确和身体平衡,避免过度用力或不正确的动作。

如果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站立+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的作用

站立+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的作用

站立和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的作用1. 站立和步行能力的重要性站立和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活动,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失去这些基本能力。

长时间的久坐和缺乏运动训练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还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和代谢功能。

站立和步行能力的综合运动训练变得尤为重要。

2. 综合运动训练的内容综合运动训练包括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站立和步行时的稳定性和效率;平衡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减少摔倒的风险;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减少扭伤的可能性。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可以全面地提高站立和步行能力。

3. 综合运动训练的作用综合运动训练对站立和步行能力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站立更加稳定、步行更加轻松。

它可以改善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减少意外摔倒的风险,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再次,它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减少关节损伤和疼痛。

综合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为站立和步行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支持。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站立和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意识到现代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我会定期进行综合运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我不仅感到自己的站立和步行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总结:站立和步行能力的综合运动训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可以全面地提高站立和步行能力,减少相关风险,并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我强烈建议每个人都要重视站立和步行能力的综合运动训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活力和有活力。

站立和步行能力综合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久坐不动,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约1/3脑卒中病人不能完全恢复运动功能 脑卒中后患者最想恢复的功能是步行能力


脑卒中后大约有2/3患者在第一周内没有独立步行能力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是肢体瘫痪,与步行能力相关性最高
起立床
刚刚开始恢复训练的偏瘫、截瘫和其他重症患者,利用倾斜台作渐 进适应性站立训练;这些患者经过长期卧床后,不能从卧、坐位一下 子突变到站立位,需要首先用倾斜台开始斜位站立训练,通过逐步增 大倾斜角度,使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适应重心的升高。 另外,重度偏瘫、四肢瘫和其他重症患者,可利用倾斜台(这些患者 无法使用站立架)作健康保持训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内容,长期 坚持倾斜台站立训练,可以预防因为站立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多方面身 体并发症,如骨质疏散、关节挛缩、肢体畸形等。 1、帮助患者完成仰卧位到站立位,重心从低到高的过渡,使患者充 分适应立位状态。 2、提高躯干和下肢的负重能力,增加颈、胸、腰 及骨盆在立位状态下的控制能力,为将来的自主立位及平衡的保持打 下良好基础。 3、通过重力对关节肌肉的挤压,有效刺激本体感受器, 对患侧肢体进行促通,并可增加肌张力偏低患者的肌张力。 4、对下 肢肌张力偏高引起的尖足、内翻等异常模式,通过重力对跟腱形成足 够强度且较持久的牵拉而起到矫治的作用。


早期步态训练的其他作用
• • • • • • • • • • • 减少体位性低血压 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增强心肺功能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挛缩 排尿和排便紊乱 减少压疮 改善消化,促进胃肠蠕动 减轻浮肿(腿部水肿) 降低疼痛症状的发生 防止骨质疏松 有利于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传统行走训练的弊端
减少痉挛
患者运动系统失去了高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使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下中枢运 动反射释放,导致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 异常,肌张力过高时便会出现痉挛现象。 大量重复运动的感觉体验是学习正常运 动模式的基础,也有助于抑制患者的异 常运动模式,当患者能主动地以正常的 协调运动模式移动患侧肢体时,患者的 肌肉痉挛则可减轻。
患者早期步态训练对肌肉的作用




有益日常肌肉的活动,控制肌肉痉挛的发 生 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运用对称性训练减少左/右肢体的肌力差异 激发肌肉的残存力量 保持肌肉的灵活性,消除肌肉紧张
减轻治疗师的劳动强度

下肢反馈训练系统简单易用,安全可靠, 只需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便能让患者进行 大量的被动运动训练和主动训练


活动范围:0~50。髋关节 可调角度(0-25) 踏步速度:1-80步/分钟 不对称模式:可实现两腿 宽度和足内外翻角度的个 性化设臵
速度降低值

每次痉挛消除后步速降低值。设臵范围:0~10步/ 分钟 病人训练过程中出现痉挛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 训练速度不合适引起的肌肉连续收缩过快所造成。 而训练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收缩过 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 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起小腿肌肉 痉挛。痉挛消除后,降低踏步速度有助于减少痉 挛的发生。
不同角度卧位下的站立, 步态反馈系统让
病人不具备站立能力就可 以开始早期步行训练 负重下的站立行走,有可能缩短真正步行 时间,实现早期步行训练
传统减重活动平板训练的局限性?



第一,训练的劳动强度太大,需要多达3个 治疗师协助治疗,训练持续的时间经常受 人员短缺的限制。 第二,训练时间少于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所 必需的时间,因为训练时治疗师需要采取 人体工效学极不合理的坐姿,治疗师经常 遭受背痛的困扰。 第三,传统减重活动平板训练步态模式不 可重复并且没有对患者的直接反馈
Lokomat 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
目的:是通过活动平板训练,来治 疗由于大脑、神经、脊柱、肌肉或 骨骼相关的疾病所引起的病人的异 常步态。 适应症:脑卒中,小儿脑瘫,多发 性硬化症,帕金森病,脊髓损伤, 外伤性脑损伤,假体臵换术后(例 如全髋关节臵换术后)

禁忌症

肌肉、骨骼

肌无力与肌萎缩 挛缩 骨质疏松 高钙血症


完全卧床时,肌力每日下降1%-3%,每周下 降10%-15%,3-5周下降一半。 制动4周肌肉净重可减少69%。 动物实验,制动6周ROM减少70%。



心血管与肺
体液重新分布 直立性低血压 心肺功能下降 血栓栓塞 坠积性肺炎
站立、步行训练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郭银涛
长期卧床的病理生理变化
长期卧床会导致医学上所说废用综合症。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 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 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 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 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 长期卧床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 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下肢组织血液供应不好,从 而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 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例如站立 训练和行走训练。





1、提高下肢肌力,适当的方案可促使患者尽早站立,提 高有效率。 2、对重症颅脑外伤或脑炎、中风患者中神智不清甚至为 植物人状态的,通过电动直立床训练还有促醒作用,恢复 神智。 3、改善多系统功能: ①、预防骨质疏松,防止病理性骨折发生 ②、预防褥疮 ③、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 ④、改善血液循环功能 ⑤、改善肾功能、促进排尿通畅 ⑥、改善消化功能 ⑦、改善长期卧床者站立后的眩晕感

强化的传入感觉刺激

生物载荷下进行踏步运动,强化刺激下肢 的本体感觉,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有 助于功能的恢复。
(智能肢体反馈康复训练系统) 卧位下的步态反馈训练系统用途


早期用途
适合早期患者康复训练 适合长期卧床病人运动训练 临床可以降低治疗师的劳动强度 其他适应症
其他适应症




:(1)对情况良好、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体位 变化的适应性训练。 (2)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以从第2~3天开始(重症患者按 医嘱执行)。 (3)利用起立床或可调整角度的病床,取半卧位,从45度角、时间5分钟开 始(重症患者可以从30度角、5分钟开始)(图3-15)。 (4)每日增加起立床倾斜的角度约10度、逐渐延长站立时间约5~10分钟, 两项交替增长,一般情况可在10日内达到80度,维持30分钟的立位(图3-16)。 (5)在此基础上增加坐位训练的次数,每日三餐维持1小时,尽快达到离床 水平。 注意事项: (1)利用坐位训练时防止上半身坐起、躯干屈曲、身体向下方滑动的姿势, 这样不仅造成患者臀部的疼痛,不能维持长时间坐位,而且会诱发下肢张力 增高。 (2)要保持躯干的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膝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 (3)训练前、后要测患者的脉搏、血压,观察患者的面部颜色有无变化等。 (4)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防止病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避免 增加心理负担。
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休息时心电图明显缺血性改变或心律失常。 合并有眩晕、心衰、血压异常者不宜使用。 急慢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及其它器质心脏病。
智能肢体反馈康复训练系统(下肢康复机器人)





设备参数 规格(mm):2600×950×2600(长×宽×高); 重量:300Kg 电源电压:220V50/60Hz 功率500W; 床面高度可调节范围:500mm-800mm;方便可以和 轮椅、病床、担架车对接。 电动减重调节范围:0-150mm 宽敞的高弹力海绵床面,经久耐用,不易变形 宽大舒适的固定绑带



卧床3日心率反应增加32%,1周增加62%,6周增加 69%; 卧床2周心搏出量减少15%,卧床3周心血管功能下降 25% 卧床3周完全丧失对直立体位的适应,恢复须20-72天 卒中病人,患肢发生深静脉血栓10倍于健肢 长期卧床后,肺活量与功能性储备能力下降25%-50% 卧位时,分泌物坠积于下部支气管分支处,导致肺不张和 坠积性肺炎


耗时长 按部就班 效率低 要求高
PT7综合功能



电动减重 语音反馈 电动直立 踏步、牵拉踝背屈 自动探测痉挛 电动前后仰 应急控制开关
踏步模式



踏步 早期使用,增强本体感觉输入 周期性地为下肢提供生物载荷 增加患者对下肢的感知 有助于患者对下肢的运动控制


胃肠与生殖、泌尿系统
食欲下降、便秘 尿储留、结石、尿路感染

卧位食物通过胃的速度比直立位时减慢约60% 腹内压下降难以排尿


代谢与内分泌
电解质变化 葡萄糖不耐受 甲状旁腺激素产生增多


认知与行为
感觉丧失 精神紊乱与定向力丧失 焦虑与抑郁 智力减退 平衡与协调障碍



Lokomat可以增加训练的可重复性;延长训练时间,减少人力成本, 一个治疗师可以同时训练两个或多个患者;另外,可以帮助治疗师对 康复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和识别异常为患者功能恢复提供适当的治疗。 一项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使用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Lokomat组与减重活 动平板训练组的步态训练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一项对脊髓减压病患者的研究表明经过3个月的Lokomat步态康复训练 后,患者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由C级升到D级,脊髓独立测量和 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提高。 Schwartz等对67例首次脑卒中后3个月内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表 明Lokomat组在独立步行能力方面优于普通理疗组。 在一项对16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研究表明Lokomat组的自选步行速 度和患侧步长比得到改善,而对照组只有平衡能力稍有改善。使用机 器人可以加大训练时间和强度,但机器人训练的最佳强度和时间长度 目前还尚无定论,不同研究者选取的训练强和时间长度也不一样。因 此在未来应该用对照试验和大样本研究来论证在中度和严重慢性期脑 卒中患者中机器人辅助治疗的疗效和费用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