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学案(Putin)

合集下载

2023最新-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

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了解作家作品。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过程和方法方面: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本文字里行间处处蕴涵红军长征途中的高昂斗志、乐观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理解只有学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优势:图片可以绘情,音乐可以陶情,视频可以传情,如此种种信息技术的手段,综合巧妙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收获。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 学案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   学案

导学案设计 年 月 日年级科目学习内容主备人 使用者 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朗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1、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三、合作研讨分析构思理读课文 :1、以“难”为切点,朗读课文。

(1)边读边在边页批注红军遇到的具体困难。

(2)按照找到的困难,把文章自然地分成四个板块,并概括层意。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八年级语文《老山界》学 习目 标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语段。

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难点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学习过程与指导一.预习与复习1、介绍作者: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

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2、给下列字词注音:纵队 惊惶 攀谈 苛捐杂税道歉 篱笆 骨碌 酣然入梦蜷缩 矗立 咀嚼 呜咽澎湃 悬崖 灌输 缀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惊惶: 索性:灌输: 督促:攀谈:苛捐杂税:生平: 酣然入梦: 捉摸:不管三七二十一:3.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四、形成检测阅读《老山界》,完成下面习题: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陆定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惊惶.(huǎng)苛.(kē)捐杂税缴.(jiǎo)点缀.(zhuì)酣.(hān)然入梦蜷.(quán)呜咽.(yè)咀嚼.(jué)盛.饭(chéng )落.得很远(là)2、解释下列词语: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

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3、老山界介绍:瑶山,又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境内(资源县,兴安县,龙胜县,灵川县交界之地)和湖南省边境上。

号称“华南第一峰”,最高海拔2142米,北面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

4、填空: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江苏无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三、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答: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答:时间变化、地点转移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填写下列表格。

4、本文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第一部分(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

(完整版)《老山界》教学教案老山界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名篇,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老山的壮美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本教学教案旨在通过对《老山界》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作者及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能够描述文章中描绘的老山景色,感受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激发其写作和创作的灵感。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介绍《老山界》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文本分析:分析《老山界》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赏析《老山界》,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老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好奇之情,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其背景和文学成就,为后续文本分析做铺垫。

3. 文本分析:逐段解读《老山界》,分析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老山的感受和体会,激发其表达和思考能力。

5. 写作创作: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以《老山界》为灵感,展开写作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6. 总结点拨: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提倡保护自然,激励学生积极行动。

四、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其对《老山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作业评定: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评定其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表达能力。

3. 学习反馈:通过课后调查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老山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学案(校内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老山界》学案(校内公开课)

《老山界》学案一、导标明学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 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 学会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

二、导航预学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检查字词预习。

惊惶()矗立()酣然入梦()点缀()打着颤()闪烁()马匹()骨碌()3. 疑问呈现:收集整理各小组的疑问,进行筛选。

4. 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

三、导问探学(一)自读课文,思考:1.红军翻越老山界主要有四“难”请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难”三字的形式分别加以概括。

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2.讨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加以理解。

(二)再读课文,揣摩场面描写、景物描写。

朗读半夜醒来观赏夜景的描写,思考:1. “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3. 所“闻”突出了什么特点?作者描写各种“声响”,是不是自相矛盾?4. 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5. 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6. 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四、导练评学(一)阅读课文,体味语言,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1.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2.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大概是在叹息去显显身手呢?3.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二)总结全文1.内容: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2. 写作特点:五、导思慧学课外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文章和书籍,写一篇300字心得体会。

第6课《老山界》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老山界》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题:老山界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难点: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主备教师课前建议】1.讨论与点拨方法相结合: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材料的组织安排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探究法: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和重要语段,让学生互动、想像,通过积累材料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检查生字新词。

纵(zòng)队惊惶(huáng)攀(pān)谈苛(kē)捐杂税篱笆(lí bā)峭(qiào)壁骨碌(gū lu)包裹(guǒ)酣(hān)然入梦打颤(zhàn)蜷(quán)曲点缀(zhuì)矗(chù)立奔驰(chí)呜咽(yè)澎湃(péng pài)督(dū)促悬崖马匹(pǐ)索性落(là)下大显身手灌(guàn)输2、多音字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jué: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jiào :睡觉午觉 jué:觉得觉悟3、背景链接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瑶山,又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境内东北-西南走向。

长200千米。

为花岗岩断块山。

南面主峰猫儿山,号称华南第一峰,最高海拔2142米,北面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 米。

路很陡,绝壁上开辟的栈道、石梯宽不过盈尺。

本文写的就是红军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的的情景4、作者链接陆定一,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最新

《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最新

《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老山界》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读以致用篇一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教学过程篇二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

2、通过圈画词语来学习课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结构的方法。

3、感受红军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难及表现出来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篱笆()酣然入梦()苛捐杂税()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语调。

3交流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感受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预设: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两点山沟瑶民家山脚(山腰)(山腰)山顶宿营地4交流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5、从红军翻山过程中你感受到红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或品质?预设:乐观精神、坚强意志【四】合作探究:1、既然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红军在翻山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走路难”。

走路难:①路有怎样的特点?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②红军又是怎样克服的'?预设:①陡。

(第18、25节)②第13-17节。

【打趣鼓劲】;第26节【小心登山】走路难:陡打趣鼓劲,小心登山2、小组讨论: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睡觉难和吃饭难,按照学生的回答的顺序进行,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

2023最新-《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最新-《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老山界》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老山界》教案篇一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后生字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①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②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2、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研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图导入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师讲:大家看到我们红军是从这里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完成了长征的壮举,而这其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爬的山,就是——老山界。

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通过《老山界》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陆定一,参与了“长征”整个过程,当时是在“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本课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表示时间和地点变化的词,并注意在该时段与地点发生了哪些事情。

2、学生们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

3、师生共同完成“翻越老山界经过”的梳理。

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气儿跑下山去。

《老山界》教案2篇

《老山界》教案2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精选2篇(一)《老山界》教案一、教材分析《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琐事的短篇小说。

作品以幽默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化洞察。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作者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真实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信学生通过学习这篇作品,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还可以增强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情感目的:通过读《老山界》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幽默幽默的习惯。

〔2〕技能目的:使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去理解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力。

〔2〕文化目的:通过学习《老山界》这篇文章,使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2.才能目的〔1〕能运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理解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培养学生擅长观察、理解、合作的才能,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的〔1〕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社会的进步;〔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根据各个章节的情节,深化理解文中的寓意,并学会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才能和详细理论才能。

四、教学难点通过研究案中各章故事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才能和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融入齐学齐教齐评的教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积极体验、分享、合作的学习气氛中教与学的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理解才能。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分析教材分析论文《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现代社会生活琐事的作品,作品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化洞察,给人以深化的启示。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城乡结合部村子里的两个车间不同的故事。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的4篇《老山界》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老山界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老山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一、导入1、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㈠明确顺序安排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一天(上午傍晚天黑夜黑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一、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但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老山界学案苏教版

老山界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文中精彩的语段。

【过程与方法】: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优良的革命传统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二、自主、合作、导学:(一)走进课本:1、导语提示: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会是如何呢?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吃不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模式:本文记叙的是__________ _。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1、自学生字词,把重要的句子写下来:2、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想一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3、口头介绍文章主要内容,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4、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1、从文中的时间变化归纳出翻越老山界的时间:2、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小组合作总结:(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四、巩固、拓展延伸: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老山界学案2

老山界学案2

《老山界》学案二一、复习导入,二、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三十里高的瑶山?2、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3、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4、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5、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

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

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

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的接受了。

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

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6、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7、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8、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9、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10、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11、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品析精彩段落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老山界预学案

老山界预学案

老山界陆定一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

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

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

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1.教学重点
a.理解《老山界》的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脉络。
-课文通过对红军长征过老山界的描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和英勇无畏,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情感。
b.掌握课文中生词、短语和关键句型,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如“崇山峻岭”、“蜿蜒”、“磅礴”、“险峻”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对比、烘托、细节描写等,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历史意义以及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d.课文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红军长征、老山界战役等。
e.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老山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学会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主写作。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老山界》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如何将历史事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回顾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

2、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3、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的方法。

(2)理解文中生动的描写对表现红军战士精神的作用。

2、难点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 年 6 月 9 日—1996 年 5 月 9 日),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 86 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 1934 年12 月进入贵州。

1935 年 1 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茫茫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老山界》所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军阀()缴租()苛捐杂税()酣然入梦()蜷曲()点缀()矗立()咀嚼()呜咽()2、解释下列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曲:弯曲。

五、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梳理文章的结构。

时间变化:下午、天黑、半夜、黎明、下午两点多地点转移:山沟、瑶民家、山脚下、雷公岩、山顶、下山路上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3):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这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11):写红军与瑶民攀谈,交代过山的准备。

老山界优秀教案

老山界优秀教案

老山界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老山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2. 掌握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3. 培养学生对老山界的爱国情怀和环境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3. 老山界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环境保护意识;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地图和图片资料;3. 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了解老山界的特点。

2. 引发学生对老山界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听说过老山界吗?你对它了解多少?”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包括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2. 强调老山界的重要性和特殊价值,引导学生对老山界产生爱国情怀。

三、讨论与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老山界的环境保护问题展开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老山界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老山界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研究,了解老山界的旅游资源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

2. 学生可以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整理成报告或展示形式。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收获。

2. 教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老山界的了解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老山界的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环境保护工作;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比赛,以老山界为主题,展示他们对老山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学案
一、字词积累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攀谈峭壁骨碌咀嚼呜咽督促灌输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不可捉摸
2、解释下列词语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二、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
三、合作探究
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反映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四、拓展阅读
老山界
欧阳恩涛
读初中时曾学过陆定一写的《老山界》,因此“老山界”这三个字在我脑海里已经跟红军紧紧联系上了。

一提起“老山界”,我的脑海里必定浮出“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或者“重走红军长征路”等印象。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中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高山,但现在的老山界已被辟为旅游风景区了。

2014年12月初,我慕名来到了老山界。

苗族导游领着我们登上了公路旁一条上山的小路,说这里就是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时走的路了。

小路曲曲弯弯,两旁尽是一人多高的灌木林。

灌木林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丝毫不见阳光。

此刻是上午7点多钟,路旁的杂草和灌木林的树
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一会儿就把我们的衣服和裤子打湿了。

沿着小路往前走,很快我们就置身于原始森林中,四周都是大树和缠满青苔、低低矮矮、奇形怪状四处延伸的树干。

幸好这条小路已经和当年不一样了,上面铺了一块块的石头,脚踩在上面不致打滑,这一定是当地政府为了方便游人行走特意铺设的。

上山的小路走了不多久,我们就开始下山了。

下山的路照样弯弯曲曲,旁边就是悬崖深涧,深涧里的古树和我们齐肩高。

路旁有参天大树,树根暴露于地面,如虬龙巨蟒。

本来我还听得到后面传来的叽叽喳喳的人声,走着,走着,突然听不到声音了,回头一望,才发现后面的人没跟上来。

又走了一阵,后面又响起了人声,回头一望,却看不到人,于是想起了一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登上老山界,穿过南山紫阳峰,来到胡家坪,从这里将开始另一段艰难行程。

从胡家坪到岩门界,中间要穿越5公里沼泽地,茅草及腰,四周危岩诡异。

这片沼泽地被当地人称为“野猪坪”,当年曾有野兽出没,令人毛骨悚然。

立于老山界高处俯瞰,不仅一览众山小,而且能看到山道弯弯似游龙,还有一片片盛开的映山红。

若由老山界再走10公里,便是有“南方呼伦贝尔”之誉的南山牧场了。

老山界全长30华里,最陡峻的地段有5华里,其中百步坎地段为70多度的陡壁上雕凿出来的百余级石梯,形似天梯,令人望而生畏。

老山界原始次生林中的树木,长得古朴苍劲:或盘根错节、亭亭玉立;或青苔满树、枝繁叶茂;或葛藤攀援、寄生繁茂,构成密不透风的绿色城堡。

1934年12月,当红军翻越老山界到达南山时,当地百姓无不惊讶,都说红军是神兵天降。

老山界上一株遒劲的青松上,有红军刀刻的“红军万岁”四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辨。

1956年3月,老山界迎来了长沙、邵阳等地近千名垦荒知青。

他们学习当年红军过老山界的革命英雄气概,怀着建设南山共青城的理想扎根南山。

2002年10月,南山牧场修建了老山界纪念碑,将陆定一的《老山界》拓刻于大理石碑上。

为方便游人攀登,南山牧场按照当年红军行走路线开辟出一条游道,取名“红军路”,此路穿越原始次生林,直通大丫口观日台。

身临当年红军经过的老山界,我蓦地有了一种沉重感。

我仿佛看到当年衣着破烂但意志刚强的红军战士背着粮袋、步枪,艰难地行走在这条小路上。

路旁的这棵古树下,也许曾经有红军战士休息过;山旁的那个凹洞中,也许曾经有红军战士避过风、躲过雨;那从山顶弯曲流下的一条小溪,也许曾经有红军战士在那里喝水、洗脸。

坐车下山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些疑惑,从上山到下山仅仅用了一个小时,难道当年红军也只走了这么短的一段山路吗?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山势峻峭崎岖,巍峨挺拔,车一直在长达几十公里的峡谷中穿行。

我猛地明白过来,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肯定不只这一段,只是山势太险峻了,当地政府怕出意外,所以特地辟出了一段山路供游人行走,以满足许多像我一样,希望自己能像红军那样翻越老山界的游人。

终于到了山脚下,一块石碑立在那里。

走近前一看,上面是三个红彤彤的大字“老山界”,这是陆定一题的字;下面还有一排小字特意注明:“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2月8日经过此地”。

“老山界”因为陆定一的文章已经名扬天下,它已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的实证。

读有所思:重走长征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