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苑造园特点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特点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特点凡尔赛宫是法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宫殿之一,其园林景色也是举世闻名的。
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特点独具一格,具有浓厚的法国宫廷气息,展现了当时欧洲贵族的奢华和华丽。
首先,凡尔赛宫的园林面积庞大,占地广阔。
整个园林面积超过8000亩,包括花园、喷泉和人工湖等。
它被精细地规划成了一个宫廷的天堂,每个角落都体现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其次,凡尔赛宫的园林以几何造景为主要特点。
这里的花园和景观都凭借着对几何形状的精确规划而成。
正规的花坛和草地呈对称布局,整齐地排列在规则的几何形状中。
花坛中的花朵和绿植也经过精心修剪,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使整个园林显得威严而精致。
再次,凡尔赛宫的园林以喷泉为特色。
它拥有多个壮观的喷泉,这些喷泉巧妙地结合了音乐和水力,形成了令人赞叹的景观。
当音乐响起时,喷泉会随着旋律舞动,水柱不断变幻,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氛围。
这些喷泉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美感,同时也彰显了法国的工程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巧妙设计。
最后,凡尔赛宫的园林还拥有壮丽的人工湖。
人工湖被广阔的绿地和景观环绕,与宫殿相映成趣。
湖水清澈而宁静,倒映着宫殿和周围的景色,使整个园林更加优美壮观。
总之,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景色给人一种恢弘与精致兼具的感觉。
其几何造景、喷泉和人工湖等特点,显示了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这些特点也使凡尔赛宫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法国凡尔赛宫苑的造园艺术成就
法国凡尔赛宫苑的造园艺术成就作者:程晓琼钟昌龙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06期摘要:指出了法国的造园艺术成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凡尔赛宫苑。
它在继承意大利园林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伟大风格”,反映了绝对的君权至上。
凡尔赛宫宏伟壮丽、中轴线突出、严谨对称、风格多样等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风景园林;凡尔赛宫;成就;伟大风格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092031 引言提起法国,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
那里有世界上最具浪漫情怀的香榭丽舍大街、塞纳河、巴黎圣母院;那里有最令人神往的“蒙娜里莎的微笑”、“维纳斯”、“胜利女神”;那里有世界著名城市巴黎、马赛、里昂。
就在那片土地上,曾哺育了巴尔扎克、雨果、卢梭、罗丹、莫奈、圣女贞德等伟大的人物。
而在这些星光灿烂的人物中,造园大师安德列·勒诺特尔(André Le Ntre)是其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完成了古典主义的造园艺术,引领着法国造园艺术走向了辉煌。
而他的代表作之一凡尔赛宫苑,在造园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2 凡尔赛宫的历史凡尔赛宫坐落在法国巴黎西南22km郊外的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上。
原来这里是一片被形容为“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的沼泽和森林荒地,只适于狩猎。
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买下了这片地,兴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用作狩猎的行宫。
1661年,财政大臣富凯在自己的府邸沃—勒—维贡特宴请国王路易十四,府邸的豪华、花园的精巧使这位至高无上的国王折服,同时也重重打击了他的自尊心。
路易十四愤怒地将富凯打入了监狱,同时把沃—勒—维贡特府邸的建筑师勒沃(Louis Le Vau)、造园师勒诺特尔和艺术家勒布仑召来,为其设计新的宫殿和园林。
经过考察和权衡,路易十四把新的宫殿的位置定在远离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的凡尔赛。
从1662年到1688年,法国当时大批杰出的建筑家、造园家、雕刻家、画家、水利工程师们都为凡尔赛宫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凡尔赛宫
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为几何式园林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整。
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创造,强调人工美。
和其他艺术一样,造园技术也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一直贯穿着唯物和唯心两大派别尖锐复杂的斗争,但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
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下,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
例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就给美下过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5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宗教神权,寻求精神解放,提出“人文主义”的口号。
所谓“人文主义”,就是把人看作是宇宙万物的主体。
当时的领袖人物米开朗基罗就提出:“艺术的真正对象就是人体”的主张。
当时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醉心于人体比例的研究,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形与比例,并且试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
这种美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并一直顽强地统治着欧洲达数千年之久,如强调规整、秩序、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等。
这种美学思想就是试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来确定美的标准与尺度。
它不仅左右着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也深深影响着园林。
可以说,西方的园林美学是与科学、技能密切相关的,在园中处处可以看到几何学、物理学、机械学、建筑工程等学科的积极成果。
所以黑格尔指出:“最彻底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是自然的建筑化。
欧洲几何形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从西方审美意识史上看,古希腊的美学家发现了形式美的多样统一性,但他们更多强调“统一”这一层面。
亚里士多德说: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空间的“秩序、匀称与明确”。
这一审美观对西方建筑史乃至西方园林艺术史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园林的布局遵守“良好的建筑格律”,做到“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并且彼此完善地配合”。
凡尔赛宫花园
大师作品赏析
经典招贴设计
特 点 四 , 几 何 对 称 美 显 著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配 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 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 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其 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 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所谓变化,就 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 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着严谨的数理逻辑。
凡 尔 赛 宫 花 园 简 介
• DASHIJIANJIE
著名景观设计师 勒·沃·哈尔都安
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式园林中的代表作,由人工大运河, 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功组成。,有统一的主轴、次轴 、对景,整体园林布局整齐划一,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 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园林位于凡尔赛宫西侧,占地67 万平方米,纵轴长3千米,园内有600多个水池,园内道 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严整对称的 几何图形园中道路宽敞,草坪树木修剪齐整,喷泉、雕 塑随处可见。。凡尔赛宫花园整体的建筑规划形体对称 ,中轴东西向。包括了前宫大花园、宫殿和放射形大道 三部分。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古典主义建筑 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来表现。而严格规则化的 园林设计,则作几何式布局,以中轴线为主线加以延伸 ,大方得体。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被当时欧洲所 效仿。堪称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凡尔赛宫园林分析
凡尔赛宫园林分析举世闻名的凡尔塞宫(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18公里,驰名世界,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凡尔赛宫园林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凡尔赛宫园林分析它是由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的,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凡尔赛宫的园林(后花园)在宫殿西侧,面积有100万平方米,呈几何图形。
南北是花坛,中部是水池,人工大运河、瑞士湖贯穿其间。
另有大小特里亚农宫及雕像、喷泉、柱廊等建筑和人工景色点缀。
放眼望去,跑马道、喷泉、水池、河流,与假山、花坛、草坪、亭台楼阁一起,构成凡尔赛宫园林的美丽景观。
一、凡尔赛宫园林总体规划:凡尔赛宫花园总体规划对称严谨,规模宏大,体现君权统一。
广义的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宫殿指主要建筑凡尔赛宫,园林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3部分。
二、凡尔赛宫园林轴线分析: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两则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
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
宫苑的中轴线长约3000米,如包括伸向外围及城市的部分,则长达14千米。
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等。
宫前广场有两个巨型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
三、凡尔赛宫园林特点:1、规划面积大,规模宏大,体现君权统一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而凡尔塞园林竞有1600公顷,轴线有3000米长。
如此巨大的面积,将是一次多么繁重的工程。
虽然给整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就视觉效果来说,还是有其特色。
2、主轴、均衡、有序、严谨花园有明显的轴线,主轴线控制全园,为建筑轴线的延伸。
均衡、有序,严谨,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平面图案式园林。
建筑基本形(平面)凡尔赛宫底座平面采用基本的矩形图案。
它的园林设计则更是钟情于几何图形的魅力,及其讲究几何图形化以及对称化。
法国凡尔赛宫名园赏析
1.政治:路易十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绝对君权的专制统治。 2.经济:经过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和玛萨琳相继的努力,到17 世纪中叶,法国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 3.文化: 1)哲学家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为了建立和巩固专制的中央王权,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建 立官方的绝对统治。 3)古典主义在经过半个世纪与巴洛克文化的较量后成为正统。 4.社会背景: 1)刚刚摆脱封建内战,在一切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 2)科学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的理性有 充分的信心, 5.溯源:16世纪中后受意大利造园艺术的影响。
地形的处理 : 站在拉托娜喷泉前的大台阶上俯瞰全园,会觉得大运河翘了起来, 其实是因为从拉托娜喷泉开始到国王林荫路,一直是一条下坡路,它的 透视灭点和大运河的灭点不重合,看上去大运河仿佛有点向上倾斜。而 从运河的西端看花园,由于有将近3km的距离,所有的景物都浓缩在一个 层面上了,这时的国王林荫路已经变成了竖立起来的一小块绿毯。这种 坡道的处理在勒•诺特尔式园林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林荫路的设计中。宽 阔而漫长的坡道林荫路,远方安置对景,具有特殊而优美的透视效果, 表现了巴洛克艺术对深远的透视的爱好。
法国建筑师为路易十四扩建了长达400米的凡尔塞宫(1661---1756年)
5.平面分析
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两则分布着大小建筑、 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而 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 花坛等。宫前广场有两个巨型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
凡尔赛宫殿后侧及花园
Back
7.艺术特点
(1)花园有明显的轴线,主轴线控制全园,为建筑轴线的延伸。 (2)均衡、有序,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平面图案式园林。 (3)水景丰富:大运河“十”字形布局,大量使用瀑布、水渠、水镜 面,喷泉。 (4)轴线、路径交叉点常用喷泉、雕塑、建筑小品装饰。 (5)植物修剪,常用黄杨篱组成刺绣图案,使用花卉装点。
凡尔赛宫建筑分析园林分析
线序排列
凡尔赛宫建筑与园林全部采用 线式旳排列方式,使得整体上 有一种秩序旳美感
三.三维形态分析
建筑形体分析
建筑形态上,凡尔赛宫摒弃 了法国尖顶建筑风格,采用 了平顶旳建筑风格
建筑体块拼接
建筑整体均已长方体体块为基本形体,聚拢在一起, 相互连接,形成组团。
轴线性布局
主体建筑前望园景纵轴线
凡尔赛宫以轴线为准,左右对 称布局
从阿波罗神水池喷泉延中轴线望主体建筑
四,旳,严格旳对称性,从 而也拥有了良好旳稳定性
主从与要点
经过建筑大小旳不同,突出明显旳主从关系
韵律与微差
凡尔赛宫旳外墙利用复杂基 本型旳反复与微差变换,内 柱也是相同旳柱子旳反复排 列,使得整栋建筑具有了一 种韵律旳美感。
18组
一.简介 二.二维形态分析 三.三维形态分析 四.形式美法则分析
简介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 西南郊伊夫林省省会凡 尔赛镇,1662年路易 十四让勒诺特尔设计凡 尔赛宫,提出建造世界 上从未见过旳花园,后 经过数代建筑师,雕刻 家,装饰家旳不断改善 润色,作为法兰西宫廷 长达123年(16821789)
肌理
宫殿整体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 因为石材本生所具有旳坚硬旳 特征,凡尔赛宫也给人一种庄 重,稳固旳感受
谢谢
顶上面还有大量旳油彩绘 画和浮雕。宫内随处陈放 着来自世界各地旳宝贵艺 术品
凡尔赛宫喷泉里有1400多种水 池,他们用掉旳水比整个巴黎 还要多,国王旳30000名士兵 建造了14个巨型水轮,200多 种水泵构成旳一种大机器,能 够从塞纳河向喷水池里输水。
二.二维形态分析
平面解析
凡尔赛宫为平面图案式。 园林图案局部比较复杂, 花园在宫殿旳西侧,从南 到北分为三部分。南北俩 部分都是绣花式花坛。南 面绣花式花坛在向南橘园 和人工湖,景色开阔,是 向外性旳,北面花坛被密 林包围着,景色优雅,是 内向性旳,一条林荫路向 北穿过密林,近端是大水 池和海神喷泉。中央部分 有一对水池,从这里开始 旳中轴线长达3公里,向西 穿过林丛
凡尔赛宫花园的美学元素和象征意义
3. 雕塑和拱廊:凡尔赛宫花园中的雕塑和拱廊等建筑元素自然地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雕塑的造型和拱廊的结构图案都来源于自然界的元素,如动物、植物和水滴等,使整个花园呈现出一种有机的和谐。这些建筑元素与自然景观的细节相互辉映,创造出一种优雅、浪漫的氛围,同时突显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1.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表现了路易十四时期的雄伟与威严,象征着法国王室的权力与财富。
2.众多带有中式风格的建筑物,如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牡蛎壳亭和玉环亭,展现了法国对东方文化的向往和尊重。
建筑风格的文化融合
1.品味独特的古罗马神话和希腊神话题材雕塑,体现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对古典文化的追求和推崇。
2.意象丰富的浮雕和壁画,刻画了宫廷生活中的优雅场景和神话传说,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传递出法国贵族生活的浪漫情调。
雕塑和壁画的文化内涵
1. 建筑和雕塑:凡尔赛宫花园中的建筑和雕塑元素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如凡尔赛宫正门上方的“胜利女神”雕塑,象征着凯旋和荣耀;花园中的喷泉和喷泉池则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创造力。
草地文化: 代表贵族身份
阳光氛围: 促进健康和幸福
阳光氛围: 促进健康和幸福
1.凡尔赛宫花园的阳光之旅,健康与活力的源泉凡尔赛宫花园的阳光氛围给人带来健康与活力。阳光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能量之一,它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增强骨骼健康。在凡尔赛宫花园漫步时,阳光透过花草树木的缝隙洒下,给人一种温暖、愉悦的感觉,使人身心放松、愉悦。
2. 艺术和文化:凡尔赛宫花园以其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元素而闻名。例如,花园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展示了不同艺术风格和时代的特点,从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启发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影响;此外,花园内的音乐喷泉表演和植物造景等活动也为游客提供了艺术和文化的体验。这些元素一方面展示了法国历史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人类对美学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凡尔赛宫苑分析
凡尔赛宫苑分析摘要已被列入世界人文遗产凡尔赛宫苑是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宫殿园林艺术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十七世纪法国艺术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凡尔赛宫苑主要分为宫殿、园林两部分。
在当时,凡尔赛宫是法兰西的宫廷,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现。
直到法国大革命时,国王们都一直是在这里承继王位,并且都各自重新装饰了城堡。
而凡尔赛花园这一巨大工程也成为了勒诺特尔式园林代表作。
本文试分析凡尔赛宫苑的历史、背景、设计、与弊端,给出对凡尔赛宫苑的一个简略的介绍与个人拙见。
目录1.凡尔赛宫苑的背景2.凡尔赛宫苑的历史年表3.凡尔赛宫苑设计师介绍4.凡尔赛宫苑的介绍5.凡尔赛宫苑的地理分析6.凡尔赛宫苑的设计特点7.关于反而三公园设计的个人看法1.凡尔赛宫苑的背景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
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法镑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
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
当时的行宮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
1660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的沃子爵府邸,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圣日耳曼宫、凡塞纳宫、圣克鲁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
路易十四嫉妒且愤怒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尔和著名建筑师路易·勒沃为其设计新的行宫。
由于巴黎市民的频繁暴动,路易十四决定把王室宫殿搬出巴黎城,最终经过考虑,他决定把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作为基础,建立新的宫殿。
建筑师儒勒·哈杜安·孟萨尔从勒沃手中接管了的凡尔赛工程,为凡尔赛宫苑增加了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马厩等附属设施。
此外,为了吸引居民定居,还在凡尔赛修建了住宅和办公用房。
而全国范围内为建造凡尔赛宫付出的代价却是10年之内禁止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论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
论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凡尔赛宫的主要花园有三个:大运河花园、玫瑰花园和凡尔赛主花园。
凡尔赛宫的大运河花园采用的是典型的“法式花园”设计,从中央的十字架广场开始,拓展出四条向四个方向延伸的对称轴线,在轴线两侧铺设草坪、绿化、雕塑、喷泉和小型建筑,这种设计是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式花园。
法国人在这种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规则性做到了极致,使得整个花园呈现出完美无缺的几何形状。
大运河花园内的喷泉和彩色喷泉表演也是比较有名的,每日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赏。
凡尔赛宫的玫瑰花园建在大运河花园以西,是一个以玫瑰花为主要植物的花园。
玫瑰花园的设计依然是法国艺术的经典风格,整个园内的形状以几何图案为主,因为园中设有不同颜色和种类的玫瑰花,使得玫瑰花园在花季的时候,显著的变得五彩缤纷。
凡尔赛宫的主花园在宫殿正面位于南北轴线上,面积达到了100公顷,几乎占了全园的一半。
主花园的设计和建造历时39年,是一场科技和艺术的交流强化,需要借助许多机械装置和水泵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凡尔赛宫主花园采用的是对称式设计,主要特点是以中央喷泉为核心,向四周展开了一系列如同血管一样的喷泉系统,被称为“喷泉镶嵌术”,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度美学价值和令人震撼的风景。
总的来说,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具有高度的艺术特征,全园分布着数百条枝叶婆娑的小路、游艺场所、雕塑、反射池等,除了规则的造型风格和美轮美奂的建筑美学外,还注重了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特点。
园林里不仅仅是停留在建筑物和绿色植物的框架内,更表现出了人文和稳定之美的奇妙之处。
凡尔赛宫的园林建筑,不仅给人欣赏极致之美的享受,并且也通过这种自然、建筑及艺术相互关联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法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艺术的华丽绝伦。
西方园林赏析01
独特的镜厅——镜厅成长方形,73米长,14米宽,400 多块镜片分别装在17扇落地窗和周围的墙壁上,镜子由483 块大小不同的镜片镶嵌而成,将外面的蓝天绿树都映照出来, 另有一番景色。站在厅堂前,人可在各个角度的巨镜中看到 自己一连串由大而小的影子。
凡尔赛宫著名景观
我认为
凡尔赛宫确实存在着一些建筑方面的问题。由于整个建筑是建在细软 的沙泥地上,所以有些地基会下沉,因此施工人员们干起活来很不情 愿,况且从来都拿不到好工钱。他们中有好几百人在工作中丧生,有 的死于事故,有的是受了附近沼泽地里的湿气污染,死于发烧。据说 路易对此也很难过,但他没采取任何措施,只是禁止任何人提起死亡 和伤残。 同时,过分追求宏大奢华使得居住功能极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 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但这对路易十 四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因为他一年只洗一次澡。路易十五亦极端厌恶 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这是凡尔赛宫的弊端所在。 凡尔赛皇宫里的喷泉里有1400多个喷水头,它们用掉的水比整个巴黎 还要多,而那时巴黎的人们常常因为缺水而得病。
芙罗拉池——位于多个丛林园的交叉路口,其中包括王后丛林园。芙罗拉是罗 马神话中的鲜花、园林和春天之神,这个水池象征着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
凡尔赛宫花园雕塑
凡尔赛宫不同于法国其他园林的特点
顶面——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是一幅描绘了中世 纪人们生活场面的巨型油画。 整个厅堂装饰以镶金和镜面为主体,配上水晶吊灯,只要站在中 央,便可从各个镜中反映出不同的自己。
凡尔赛宫平面解析
凡尔赛宫为平面图案式。园林 局部比较复杂,花园在宫殿西侧, 从南至北分为三部分。南、北两部 分都是绣花式花坛。南面绣花式花 坛再向南是桔园和人工湖,景色开 阔,是向外性的;北面花坛被密林 包围,景色优雅,是内向型的,一 条林荫路向北穿过密林,近端是大 水池和海神喷泉。中央部分有一对 水池。从这里开始的中轴线长达三 公里,向西穿过从林。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造园要素
法国凡尔赛宫的造园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景:法国凡尔赛宫将法国常见的湖泊、河流、运河等形式引入园林,形成以水镜面为主的园林水景。
这些水景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景致变化,而且通过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营造出宏大的园林空间感。
2. 植被:凡尔赛宫的造园师勒诺特尔通过对植物的精心设计和布局,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
在设计中,他注重植物的季节变化和色彩搭配,使得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层次。
3. 雕塑和装饰物:在凡尔赛宫的园林中,散布着各种雕塑和装饰物,这些艺术品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艺术气息,而且通过其独特的主题和形式,反映出法国当时的艺术和文化氛围。
4. 道路和广场:勒诺特尔在设计时,注重园林的道路和广场布局。
他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广场的位置和大小,使得游人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层次感和空间感。
5. 建筑和景点:在凡尔赛宫的园林中,散布着各种建筑和景点,如喷泉、花坛、小桥等。
这些建筑和景点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和观赏价值,而且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和谐的园林景观。
总的来说,法国凡尔赛宫的造园要素注重对自然美的追
求和对人工美的创造,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造园要素,创造出宏大、美丽、和谐的园林景观。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造园要素
简述法国凡尔赛宫的造园要素
法国凡尔赛宫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宫殿之一,其造园设计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凡尔赛宫的造园要素包括了广袤的花园、壮丽的喷泉和宏伟的凉亭。
凡尔赛宫的花园占地广阔,是法国巴洛克式花园的杰作。
花园被精心修剪的草坪所覆盖,犹如一片翠绿的海洋。
园内种植着各种花卉和灌木,花海绚丽多彩。
在这里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花园中还点缀着精美的雕塑和喷泉,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
凡尔赛宫的喷泉是其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喷泉由精心设计的水道和喷水装置组成,水流奔腾、喷涌而出,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喷泉的设计独具匠心,有的形似喷火龙,有的则像水晶般晶莹剔透。
喷泉的水流与阳光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凡尔赛宫的凉亭是游客们休憩的理想场所。
凉亭设计精美,建筑风格典雅。
凉亭内有舒适的座椅和茶几,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品茶,欣赏花园美景。
凉亭的周围常常有藤蔓和花朵的装饰,给人一种宁静和浪漫的感觉。
总的来说,凡尔赛宫的造园要素包括了广袤的花园、壮丽的喷泉和宏伟的凉亭。
这些要素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宏伟而美丽的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类的智慧。
凡尔赛宫的造园设计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杰作之一,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凡尔赛宫造园特色
5.空间布局
勒·诺特尔园林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更为统一、均衡、壮观的整 体构图,其核心在于中轴的加强,使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中轴,按主次 排列在两侧,这是在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的。与意大利园林 相比,其空间更为宏伟,更有秩序,关系更明确。
6、竖向布局
位于丘陵地带,主轴线垂直于等高线布置,这样能够使轴线两侧的 地形基本持平,便于布置对称的要素,获得均衡统一的构图。轴线垂直 于等高线,地势的变化就会反映在轴线上,因而勒·诺特尔式园林的主 轴线是一条跌宕起伏的轴线。而轴线又是空间的组织线,因此园林中的 空间也是一系列跌宕起伏、处在不同高差上的空间 。
二、水景和雕塑
水景丰富:大运河“十”字形布局,大量使用瀑布、水渠、水镜面, 喷泉。轴线、路径交叉点常用喷泉、雕塑装饰。宫殿后的花园喷泉多 且美,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故事。
三、建筑
宫殿位于泉源中轴线的视线焦点处,由“大水渠”、阿波罗水池、 “绿色地毯”直指王宫。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 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是统治权利的体现。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 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 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 的代表。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 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 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 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造园特色
一、规模宏大
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 而凡尔塞园林竞有1600公顷,轴线 有3000米长。如此巨大的面积,将 是一次多么繁重的工程。虽然给整 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就 视觉效果来说,还是有其特色。
凡尔赛宫苑
制作人:方少民 10园林一班 10130102
路易· 迪厄多内· 波旁,自 号太阳王,是法国波旁王 朝著名的国王,纳瓦拉国 王,巴塞罗那伯爵,1643 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 日在位。 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 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 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则 于1640年出生。他的母亲 奥地利的安娜摄政,直到 1661年红衣主教马扎然死 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他的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 制的典型和榜样。
雕塑 de 艺术
宫苑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 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 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 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 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 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所谓 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 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 服从几何比例原则。
宫殿建筑的主体基本上属于巴洛克风格的范畴,但在具 体构成和建筑处理上,并用了欧洲巴洛克各种建筑流派 的手法,整个宫殿如同一座巨大的巴洛克建筑艺术博物 馆。在室内装饰方面,凡尔赛宫集巴洛克室内艺术之大 成,其中如“镜廊”、“战争廊”等著名空间,是巴洛克室内 的传奇之作。 宫苑中轴线附近的园林景观设计,特别是大喷水池的雕 塑,是巴洛克艺术的巨作,同时在工程技术方面也反映 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如园林的引水系统和巨大喷泉的供 水及喷水系统等。
凡尔赛宫苑的造园艺术 1.大规模 2.突出纵向中轴线 3.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形大运河 4.均衡对称的布局 5.创造广场空间 6.丛林背景 7.以水贯穿全园 8.采用洞穴 9.遍布雕塑 10.建筑与花园相结合
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拱、穹顶及木结构 风格:巴洛克建筑
主要特征:凡尔赛宫苑自路易十三世开始,由四朝法国 皇帝先后营建而成,历时近150年。其中路易十四统治 时代的营建,构成了凡尔赛宫苑的主体风格和规模。 凡尔赛宫的主体建筑立面长425m,如算上其他部分, 宫殿建筑南北长接近lkm,宫苑面积20多平方公里,是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宫苑。
凡尔赛宫造园特色PPT演示课件
8
造园特色
9
一、规模宏大
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 而凡尔塞园林竞有1600公顷,轴线 有3000米长。如此巨大的面积,将 是一次多么繁重的工程。虽然给整 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就 视觉效果来说,还是有其特色。
13
五、创造广场空间
勒•诺特尔园林空间的另一个独到之处是有一些独立于轴线之外的小 空间——丛林园。丛林园的存在使得园林在一连串的开阔空间之外, 还拥有一些内向的、私密的空间,使园林空间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 多样、布局更完整,体现了统一中求变化、又使变化融于统一之中的 高超技巧。
14
六、丛林背景
勒•诺特尔园林的空间关系是极为明确的,完全可以用“疏可跑马, 密不容针”来形容。轴线上是开敞的,尤其是主轴线,极度地开阔; 两旁,是非常浓密的树林,不仅形成花园的背景,而且也限定了轴线 空间。而在树林里面,又隐藏着一些小的林间空地,布置着可爱的丛 林园。浓密的林园反衬出中轴空间的开阔。这种空间的对比是非常强 烈的,效果很突出。
凡尔赛宫造园特色分析
1
1.造园师——勒·诺特尔 (1613-1700) 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世称他
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出生于园艺世家。
学习园艺、绘画和建筑学,还学过透视 术和视觉原理。
代表作: 沃-勒-维贡府邸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
2
背景: 1.政治:路易十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绝对君权的专制统治。 2.经济:经过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和玛萨琳相继的努力,到17 世纪中叶,法国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 3.文化: 1)哲学家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为了建立和巩固专制的中央王权,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建 立官方的绝对统治。 3)古典主义在经过半个世纪与巴洛克文化的较量后成为正统。 4.社会背景: 1)刚刚摆脱封建内战,在一切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 2)科学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的理性有 充分的信心, 5.溯源:16世纪中后受意大利造园艺术的影响。
凡尔赛的珍宝--凡尔赛宫苑实地调研报告
一、背景凡尔赛宫苑位于巴黎城郊的凡尔赛镇,是法国著名的宫殿之一,其中的凡尔赛园林也是西方的代表性园林之一。
凡尔赛宫苑建造于17世纪60年代,设计师为勒 诺特。
在营建凡尔赛宫苑之前,勒 诺特还设计了一座重要建筑——维康府邸。
维康府邸属于当时的财政大臣尼古拉斯 富凯,其奢华程度在当时超越了宫廷花园,是对路易十四无上君权的挑战。
路易十四随即决定兴建一座举世无双的豪华宫苑,因此请来了建造维康府邸的原班人马,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苦心经营,最终建成了凡尔赛宫苑。
凡尔赛宫苑建成之后,在欧洲轰动一时,欧洲各国君主贵族竞相模仿。
这种园林形式在法国被称作勒 诺特式园林,中国的文献大多将其称为古典主义园林。
二、规划布局凡尔赛宫苑规模宏大,路线复杂,需要根据地图给出的游览路线观赏游览。
凡尔赛宫苑的平面轴线严整,中心突出,秩序分明,体现了路易十四至高无上的君权。
凡尔赛园林位于宫殿西侧,总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园林平面可分为三部分:南部为宫殿花园与丛林园;中部为大运河与公园;北部为特里亚农宫及其花园。
花园的三个部分既各具特色,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整体。
从凡尔赛宫苑西侧进入,即可进入凡尔赛花园与丛林园。
映入眼帘的是水庭,水庭由两面八边形水池组成,水池周围由一圈雕塑围合。
洁白的雕塑均为神话题材,雕塑为巴洛克风格(图1)。
沿着水庭向西前进,则是凡尔赛花园的主轴线。
轴线由几个重要节点组成。
顺着台阶往下,是拉托纳喷泉和花坛。
喷泉的设计者从神话故事《变形》中得到灵感,通过雕塑向人们叙述美丽的神话传说。
传说中,拉托纳是太阳神阿波罗和月神狄安娜之母,因被朱庇特之妻诅咒,在精疲力竭的漂泊途中停留于里西的池塘边,但农人不仅不让她饮水解渴,还把水污染了。
拉托纳一气之下把他们变成了青蛙。
水池中央的雕塑为牵着子女的拉托纳雕像,周围一圈青蛙雕像围绕在拉托纳的身边。
另一个重要节点位于中轴线草坪的西端喷泉——阿波罗池。
路易十四将自己比作太阳神阿波罗,将阿波罗的形象留在水池的中央。
凡尔赛宫 建筑分析 园林分析
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数目花草 别具匠心,使人看后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的园林亦是世界 著名。它与中国的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 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
内部陈设及其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及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 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俩处,除了上面讲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 题目,应为太阳石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壁上面。除 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 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度了金,配上各种色彩的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 花板除了像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
术着画顶 品来和上
自浮面 世雕还 界。有 各宫大 地内量 的随的 珍处油 贵陈彩 艺放绘
凡尔赛宫喷泉里有1400多个水 池,他们用掉的水比整个巴黎 还要多,国王的30000名士兵 建造了14个巨型水轮,200多 个水泵组成的一个大机器,可 以从塞纳河向喷水池里输水。
二.二维形态分析
平面解析
凡尔赛宫为平面图案式。 园林图案局部比较复杂, 花园在宫殿的西侧,从南 到北分为三部分。南北俩 部分都是绣花式花坛。南 面绣花式花坛在向南橘园 和人工湖,景色开阔,是 向外性的,北面花坛被密 林包围着,景色优雅,是 内向性的,一条林荫路向 北穿过密林,近端是大水 池和海神喷泉。中央部分 有一对水池,从这里开始 的中轴线长达3公里,向西 穿过林丛
从阿波罗神水池喷泉延中轴线望主体建筑
四,形式美法则分析
对称与均衡
凡尔赛宫的建筑均具有明 显的,严格的对称性,从 而也拥有了良好的稳定性
主从与重点
通过建筑大小的不同,突出明显的主从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植物造景。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多样而统一。
第六,瀑布和喷泉的运用。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
,特别是大喷水池的雕塑,是巴洛克艺术的巨作,在工程技术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如园林的引水系统和巨大喷泉的供水及喷水系统等 每组喷泉都有一个 神话故事。
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式园林中的代表作,由 人工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功组成。
多用规则的几何图形来布局,追求对称,强调秩序,以中轴线为主线加以延伸,大方得体。基本有以下几点:
第一,面积非常大。有 1600 公顷,轴线有 3000 米长。
第二,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十字架形的运河及宽阔的绿毯林荫道成为全园的主干,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使得中心集中,另一方面,也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 景,整体园林布局整齐划一,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
第三,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 不得不承认, 凡尔赛宫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
第四,几何对称美显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 美。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着严 谨的数理逻辑。 整体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 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