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涵。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呢?
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设计,还应包括设计的依据、理念、思路剖析和相应的安排意图等。下面就以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设计加以浅析。
一、教学设计依据
1 知识本身:任何教学设计如若离开相应的知识内容,那么无论设计如何精妙,那也只是一句空谈。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设计只会因知识的内涵而精彩。
2 学生:教学是师生双边及多边活动,离开了学生而凭空想象,只会喧宾夺主,给人以空城之感。只有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作到点面结合,教学设计才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节课的好坏标准尽管不一,也没有成文的规定,但最基本的应有以下几点: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无疑是在听天书,而教师也只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2、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其中,而且表现活跃,讨论热列,交流深入。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欲,是衡量一节课的一项重要指标。
3、学生的学习效果:归根结底,精妙的教学手段,积极的学生参与,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这节课则是一节成功之作。否则这节课则是一败笔,至少说不算成功。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掌握勾股定理,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得第三边.能根据一已知边和另两未知边的数量关系通过方程求未知两边。
2.能力目标:
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操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
勾股定理内容及其简单应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将本节的教学模式分为五步:情境引入——定理探索——定理应用——定理证明——课堂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本节课拟以《几何画板》软件为平台,能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境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冲突
1.一个美丽的故事:世界的许多科学家正在试探着寻找“外星人”,人们为了取得与外星人的联系,想了很多方法。早在1820年,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曾提出,可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伐出一片直角三角形的空地,然后在这片空地里种上麦子,以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种上三片正方形的松树林,如果有外星人路过地球附近,看到这个巨大的数学图形,便会知道:这个星球上有智慧生命。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曾提出:若要沟通两个不同星球的信息交往,最好利用太空飞船带上这个图形,并发射到太空中去。
2.一个著名的问题:《九章算术》
有一勾股定理名题:“今有池方一丈,葭
(ji ā)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
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本题的意思是:(如图1)有一水池
一丈见方,池中生有一棵类似芦苇的植物,露出水面一尺,如把它引向岸边,正好与岸边齐。问水有多深,该植物有多长?
图1
图2
教师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问题,从而出示课题——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美丽的故事”的阅读,创设一个遐想的情境,诱发学生发挥想象,初步感受勾股定理的神秘,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学习探究状态。通过“一个著名的问题”初步探究,了解勾股定理的古老与神奇。问题本身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课题做好了心理准备。
(2)、定理探索——自主操作,引导探索
(一)定理探索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数量关系
出示如图2所示图形,说明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
个单位面积。引导学生根据三个问题进行个体主动探究
与思考。
问题1:你能说出正方形P ,Q ,R 的面积及其数量关
系吗?
问题2:你能说出正方形P ,Q ,R 的面积和直角三角
形三边a ,b ,c 之间的关系?
问题3: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教师通过广播系统的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状况,适时通过学生演示将学生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全班交流。
(二)定理探索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数量关系
出示如图3所示图形,说明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
个单位面积。引导学生根据两个问题进行个体主动探究
与思考。
问题1:你能说出正方形P ,Q ,R 的面积及其数量关
系吗?
问题2: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
系吗?
教师通过广播系统的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状况,适时通过学生演示将学生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全班交流。
(三)定理探索3: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操作:在《几何画板》的格点中画
出直角边为5cm 、12cm 的直角三角形,验证你刚图3
图4
才的猜想是否成立。(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
教师通过广播系统的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状况,适时通过学生演示将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定理探索4: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否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都具有上述特征呢?
如图4,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正方形面积的变化及其关系,从而得出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5,
即:若△ABC 中, ∠ACB =90° ,则.222.a b c +=变形:若∠ACB =90°,
则a b c ===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勾,股,弦”的含义,进行点题,结合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从中体验勾股定理蕴含的深刻的数形结合思想。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能独立思考,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交流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故本段设计遵循“构建主义”的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在此“情景”中,学生通过“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进行有效学习。
定理的探索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进行,在思想认识上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走完一步时,自然想到下一步是否可行。在得到猜想后自然会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的正确性,借助于《几何画板》顺利“得出正确结论”。
(3)、定理应用——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定理应用1:一个著名问题的解决
例:有一水池一丈见方,池中生有一棵类似芦苇的植物,露出水面一尺,如把它引向岸边,正好与岸边齐。问水有多深,该植物有多长?
解 由题意得:在Rt △ABC 中,∠ACB=90゜,
BC=5, CD=1,设植物长AB =x ,则水深AC =x -
1,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2=AC 2+BC 2,所以x 2=(x -1)2+52,所以x =
13,x -1=12。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