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教学设计名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执教者白书录课时第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四节,共三个课时,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

本节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认识河流湖泊”,简单介绍了分水岭和流域的概念。

第二部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介绍了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位置。

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共 160 名,四个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也产生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对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接受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课外多查阅资料,在指导学生读图方面下大功夫,逐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知识与能力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目标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

情感态度与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价值观目标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重点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难点外流河的流向、主要湖泊的位置。

我的设计理念依据我校的“五步导学”教学法即导学、自学、助学、测学、延学。

一、导学,即确定目标、引导学习。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问题或明确学习任务。

二、自学,即带疑自学、合作探究。

分两步:首先,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其次,教师深入学生加强指导。

三、助学,分两步:首先,学生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其次,教师点拨助学、释疑解难。

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切入,有效点拨,做到“学生的主动建构”与“接受学习”的有机结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及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报纸文章、网络资料等,用于案例分析。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长度/面积和重要性。

2. 理解河流和湖泊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的重要性。

3. 能够区分河流与湖泊,并解释它们在地理上的不同特征。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和尊重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 引发学生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兴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经验。

- 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 知识介绍(15分钟):- 通过PPT或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松花江、西湖、青海湖等。

- 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每个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长度/面积和重要性。

- 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增加学生对这些河流和湖泊的视觉理解和印象。

3. 比较与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对不同河流和湖泊进行比较,例如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特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等。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河流和湖泊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河流和湖泊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4. 情感态度培养(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强调它们对环境的重要性。

- 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提倡尊重和保护河流和湖泊的生态资源。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切身经历或策划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5. 小结与评价(5分钟):- 简要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 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或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辅助工具:1. 中国地图2. PPT或教材资料3. 图片和视频素材4. 小组讨论活动材料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篇: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目标: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能力目标: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德育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教学难点:无教学准备:景观图片、挂图等教学过程: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景象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讲授新课:一、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1、主要的河流读图:同学们讲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请同学们看《中国的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澜沧江、怒江等注入印度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读图:再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塔里木河没有注入大洋)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最终未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转折过渡:那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读图:在《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上找出外流区和内流区启发提问: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读图:让学生对照《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和《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河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制约,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的影响更大,所以通常人们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教材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点,突出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在介绍我国河流、湖泊概括的基础上了,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围绕人地关系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类与河流、湖泊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用水之利。

教材在介绍了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和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首先重点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外流河的共性特征与地区差异性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来看,主导因素是降水,气温与植被。

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水源补给入手,再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

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最后,教材以长江、黄河为线索,侧重阐述人地关系。

就长江而言,是把开发利用和整治长江作为主线,重点分析了长江丰富水能资源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而“防洪与灌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突出问题,知道了洪水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才能认识和理解荆江分洪的意义和防洪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教材还以“黄金水道”为题,强调了长江航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运输价值,进一步加强对长江航道的开发利用,改变其利用程度太低的现状,使长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从黄河来看,教材主要是围绕“利”与“害”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母亲河的奉献”主要是讲黄河对我国平原的塑造、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形成和灌溉之“利”。

“中国的忧患”揭示了黄河为“害”根源,教材从“地上河”入手,将多泥沙与决口泛滥的联系作了详细的说明。

“根治黄河”是从黄河成灾的根源入手,抓住治黄的关键治沙,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阐明了治黄的措施与成就,重点突出了治黄的根本在于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指出修建水利工程是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治黄重要手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一.知识要点:外流区和内流区(界线);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含沙量、有无冰期、有无汛期及长短、枯水期);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危害、解决的办法);长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洪涝灾害成因)。

主要支流、水电站分布;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断流成因、凌汛)。

海河(淮河)洪涝灾害的成因;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水电站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南水北调);二.重难点知识分析:1.比较长江、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差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温度带亚热带暖温带一月均温大于00C 小于00C干湿状况湿润地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小于800㎜结冰状况冬季河流不结冰冬季河流结冰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耕地类型水田旱地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棉花甜菜、大豆、棉花2.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及根治措施(长江荆江河段、淮河、辽河等)⑴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从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海,无法顺利渲泄,常常造成泛滥。

⑵根据海河的措施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

在海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干流的流量;汛期可以拦蓄洪水,减少下游水量,有利防洪;旱期可以将水库蓄水下排,以利灌溉。

在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汛期时支流的洪水可以分流入海,不像过去那样奔流到天津入海,对天津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黄河下游若只开挖入海新河,而不治理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则新挖河道若干年后又将淤高,成为“地上河”,不能根治。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知道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通过对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地理要素的研究,初步建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地理环境整体性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教学难点: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

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看,初一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因此要多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导入:播放《江山多娇---江河篇》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江河流淌千古,穿越时光,对炎黄子孙的影响。

-新课讲授:-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讲解内流河、外流河的概念,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

-介绍我国主要的湖泊,了解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湖泊的作用。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绘制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

2.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湖泊的作用。

-新课讲授:-以黄河为例,详细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

-分析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贡献和忧患。

-探讨黄河的治理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治理河流。

-课堂小结:总结黄河的主要内容,强调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黄河治理的小论文。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分布;2.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分布。

教学难点: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介绍中国河湖概况: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

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概念识别: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水文特征——河流中水的特征。

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汛期等方面的情况;水系——由河流干流和支流组成的水网系统。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河道的特征。

2.我国的河流①流量:大、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②水位: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③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长、短)、无决定于最冷月月均温,中国一月份0℃ 等温线以北有冰期;东北——纬度高,中温带,寒温带,结冰期长;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结冰期短;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O℃以上,无结冰期。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①东北地区河流特征:流量小,汛期短(有春汛、夏汛),含沙量小,冰期长。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概况。

(2)运用地图来理解黄河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概况,培养读图能力。

(2)通过图片分析,解释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掌握河流的水文特征。

2.黄河的概况。

【教学难点】1.了解黄河存在的问题。

2.分析危害存在的原因。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练法【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呢?[故事导入]相传在四千多前,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与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那同学们知道大禹治理的是哪条河流吗?(黄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河的相关知识,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2页,我们开始今天黄河学习之旅的第一站:走进黄河。

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在课本上I图把黄河的形状描绘出来,并仔细阅读课本并找出小黑板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三、讲授新课[板书]黄河一、概况[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课本上描绘出黄河的形状了吗?发现它像中国的哪个汉字啊?[学生回答]“几”字。

[教师讲授]对,老师现在就把这个巨大的几字填补在中国的版图中。

大家一起来告诉老师黄河的全长是多少千米?流域面积呢?它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同学们会不会很好奇,为什么他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呢?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啊,我们抓住这个问题的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长,一个是大。

长指的是长度,大指的是流域面积和流量,在长度上,我国的第一长河是长江,在流域面积上和流量上,黄河不如珠江,黑龙江大。

所以,称它为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同学们千万不要混淆这个概念哦。

[教师提问]我们看第二个问题,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

小学地理《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2023

小学地理《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2023

小学地理《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理解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掌握使用地图标注河流和湖泊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与河流和湖泊相关的问题;- 能够使用地图等工具获取河流和湖泊的相关信息。

3. 情感目标:- 培养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 培养对河流和湖泊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理解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 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掌握使用地图标注河流和湖泊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引出一个问题或者播放相关视频来引起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活动: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向学生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3.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可以适当运用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等工具,标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

5. 拓展延伸: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参观实地,了解更多的河流和湖泊信息,并与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和补充。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通过问题提问或作业的形式进行检查。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地图等教具;2.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3. 互联网资源和参观实地的机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等。

2. 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完成的操作练习、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够阅读和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2.教学地图:准备相关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3.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说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5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地图,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河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主要湖泊。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具体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能够通过地图和图片,识别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难点: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形成、演变和保护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作用。

2.运用地图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图片,包括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的主要图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的主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演变和保护,并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作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节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在河流和湖泊研究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演示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展示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安装并调试好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3.准备实地考察所需工具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教学设计】《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地图出版社)

【教学设计】《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内容:中国河流与湖泊的概况,黄河的治理与长江的开发。

分析:节教材分三部分,一是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以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为重点;二是重点介绍了黄河的泥沙产本生的原因及治理问题,最后以“水能宝库”、“黄金水道”、“长江水患”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每一部分专题的介绍都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该专题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全面细致的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区、内流区,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6.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重点:1.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掌握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掌握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1.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与空间识记。

2.根据长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的开发治理措施。

3.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的对策。

课件准备(一)教学基本流程主要的河湖 黄河长江小结练习 (二)教学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这样导入新课,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对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 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和湖泊对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2. 图片或海报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4. 学生练习册和绘图纸。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利用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并提问中国是否有很多河流和湖泊。

2. 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海报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美丽景色。

探究(25分钟)3. 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介绍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如长江、黄河、西湖等。

4. 分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个具体的河流或湖泊,了解其地理位置、水质情况、周边环境等,并在绘图纸上绘制简单的地理图。

讨论与总结(15分钟)5. 小组展示自己探究的河流或湖泊,分享所了解到的信息。

6. 引导学生讨论河流和湖泊对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并总结归纳。

拓展活动(10分钟)7.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其他国家的河流和湖泊,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河流或湖泊,深入了解其地理位置、特点、环境保护措施等,并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理解它们对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还能够进行跨文化比较,拓宽了视野。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的河流概述:介绍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河流。

2.中国的湖泊概述:介绍中国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湖泊。

3.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介绍河流和湖泊对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了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实例较为熟悉,但对整体情况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并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河流和湖泊,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等资料。

2.准备典型案例,如长江、黄河、洞庭湖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河流和湖泊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黄河、洞庭湖等典型案例,让学生观察这些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完整版)《中国的河流河流和湖泊》教案

(完整版)《中国的河流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河流和湖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知道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

2。

理解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

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并通过这两条大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一条河流。

二、教学重点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

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3。

黄河的上、中、下游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三、教学难点1。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 黄河的综合治理。

四、教学过程1。

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并判断其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如果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个大洋?2.引导学生探讨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1).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来水的影响,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地下水及高山冰雪融水;(2).含沙量的大小受河流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低影响;(3)。

外流河汛期的长短主要受雨季时间长短的影响(4).河流是否结冰以及结冰期时间的长短受气温高低的影响。

3.归纳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4.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开发、治理措施比较:5.学习湖泊1.在“中国地形图"中学习湖泊分布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概括。

哪些地形区湖泊分布比较集中?这个地区的湖泊是外流湖还是内流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课堂练习1.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是(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C.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南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我国汛期最长和水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 )A.珠江、雅鲁藏布江 B.长江、淮河 C.珠江、长江 D.黄河、松花江3.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A.水力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4.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A.上游和中游的各一部分 B.中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C.下游的一部分 D.上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二、综合题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________.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____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1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2、内流区、外流区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2、 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四、京杭运河1、起止点、长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五、湖泊概况1、湖泊的分类2、湖泊的分布 青藏高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湖泊众多的国家,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三合中学何林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外流区域,内流河和内流区域的分布和划分,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主要水文特征。

建立空间观念及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认知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布
难点:理解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及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方法:读图,查找河流名称、源头、流经地区、长度、水量大小及其随季节的变化、
有无结冰期、含沙量以及注入的海洋。

2、讨论比较法:让学生认真阅读,共同参与,分组讨论。

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它们的
概念是什么?形成如此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就是从黄河流域起源发展到今天。

大地养育了众多的人口,而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誉为大地上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共探新知
1 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
读课文,说一说
⑴什么是水系,什么是流域?
5、思考:
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6、图片展示:我国河流风光
7、过渡: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湖泊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

找出中国的主要湖泊。

板书: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也是咸水湖
我国主要淡水湖泊: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洪泽湖 巢湖 8、图片欣赏:湖泊风光 (三)课内拓展:
世界最长的人工河
读图:京杭运河 指出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河流。

小结: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图片欣赏:京杭运河沿途风光
10、课堂总结:在中国大地,大江大河如丝绸般,如锦绣般,交织纵横,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如珍珠般镶嵌映衬。

一条条大河奔涌东去,昼夜不舍,注入海洋,一条条细流在田园间,一路欢歌,悠悠流淌。

中国大地是如此之美,我们要学好本领,有机会到祖国的大地上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夏季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 水文
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板书设计:
中 国 的 河 流 和 湖 泊
黑龙江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雅鲁藏布江
怒江 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
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洞庭湖 太湖 洪泽湖
巢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