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先育德,请把“德”字摆正

近年来国学热几乎成了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教育热点话题。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终身研读不止。然而当前的“国学热”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炒作成分,有些人甚至把国学当作追逐经济利益的跳板。更让人觉得质疑的是深邃的国学思想的学习对象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孩。笔者不禁想问一句“国学热,热的是文化还是收益?”一群群天真稚气的孩子经过几年的国学“熏陶”后几乎成了只会吟读古文,却连最基本的德育知识都不知晓,这就是育人的初衷?

再看看每个小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进校园,进去时是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放学后沉重的作业负担却把他们的绿色童年上了灰色。一张张用红笔写着“100”的卷子就能让家长、学校欣喜若狂,却没有人留意到校园墙壁多了水笔“面纱”,地上的垃圾碎纸随处可见,尊敬师长的传统逐渐被“为我服务是你们的职责”给代替,这也是育人的初衷?笔者不得不在此呼吁:“育人先育德,请把“德”字摆正!”

根据资料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我们的德育教育现状:德育教育历来未真正被学校教育所重视,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更为显著: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初中和高中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的言行举止透露出,目前的道德教育的成效显示低之又低。学校对此作出的回应是自身也很无奈,因为面对竞争,学校要生存,就得出成绩。即使国家宏观政策追求素质教育,但是在真正落实实施还是有一段相当的远的距离,也就说目前追随的还依然是应试教育。学校教师的反馈是在我国尤其是乡镇中小学,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空支架,几乎无法操作。更让我吃惊的是有学校领导说在应试教育中下尽功夫也会为了给家长一份满意的答复。

当然,面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回答,笔者并不惊讶,因为这是中小学教育长期存在的一种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提高的教育弊病,并不可能通过简短的几句谈话而对此发生多大的变更,这是不现实的。但是,面对这种令人堪忧的教育现状,笔者还是认为急切需要寻找新的教育出路,但这前提

是先认清现状的德育教育的现存问题,这是重点,更是关键点所在。

根据走访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然,目前的德育教育皆存有如下几个较为凸显的问题:1、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再次,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注重人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思维的训练。2、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无疑,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要阵地。但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的完善。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德育工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

4、学校、社会、政府的盲目追求升学率而忽略学生的人格建设的矛盾。政府给学校施加的升学率客观数据,动员鼓励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狠抓,却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忽略学生的人格建设。政府的这么一干涉,无疑给学校的应试教育更是增加了可观质量的砝码,那么德育与应试的天平就不可能会再出现平衡。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要树立系统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系统工作,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等方面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与社会教育网。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各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运行。2、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3、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确切落实德育课程的开展及实践教育。4、政府应出台可观的教育政策,通过政府的一个强制性工作职能让每一所学校把德育和应试教育的天平把持平衡,而非片面追求一方效果。同时,杜绝形式主义,将教育政策真正有效地实施落实到位。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样调查,确保德育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关爱中小学生的人心健康,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在宏观管理上把“德”字摆正,在细节上深入监督考擦。

诚然,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

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紧密结合,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管理育人。学校各项服务工作都应体现德育功能,全体服务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优质服务,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实现服务育人。同时,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也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重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立德树人,把“德”字摆正。

因为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曾记得一位美国教育学者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等等。

又因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合乎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则,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