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双手调节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手脚协调的实验报告

手脚协调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手脚协调能力测试,了解受试者的手脚协调能力水平,分析影响手脚协调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受试者的手脚协调能力。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

2. 实验方法:(1)实验仪器:使用计时器、尺子、纸笔等工具。

(2)实验步骤:①受试者按照性别分组,每组10人。

②测试前,让受试者熟悉实验流程和测试方法。

③测试内容:a. 捕捉速度测试:受试者手持尺子,当计时器响起时,用尺子捕捉到计时器上的目标点,记录时间。

b. 捕捉准确度测试:受试者手持尺子,当计时器响起时,用尺子捕捉到计时器上的目标点,记录捕捉到的目标点与实际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c. 跳绳测试:受试者用左右手交替跳绳,记录跳绳次数。

d. 手眼协调测试:受试者手持纸笔,当计时器响起时,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写下数字“5”,记录数字数量。

④测试结束后,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捕捉速度测试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捕捉速度测试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男性受试者的平均捕捉时间为3.5秒,女性受试者的平均捕捉时间为4.2秒。

这表明,在捕捉速度方面,男性受试者优于女性受试者。

2. 捕捉准确度测试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捕捉准确度测试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男性受试者的平均捕捉误差为0.5厘米,女性受试者的平均捕捉误差为0.7厘米。

这表明,在捕捉准确度方面,男性受试者优于女性受试者。

3. 跳绳测试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在跳绳测试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男性受试者的平均跳绳次数为120次,女性受试者的平均跳绳次数为100次。

这表明,在跳绳能力方面,男性受试者优于女性受试者。

4. 手眼协调测试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手眼协调测试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男性受试者的平均数字数量为80个,女性受试者的平均数字数量为70个。

人机实验报告

人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掌握双手调节器的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双手调节器的结构,了解其设计特点;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双手调节器的实际操作;③分析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实验二:握力计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了解握力计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握力测试;③分析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实验三: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记忆广度测试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记忆广度测试;③分析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 实验四: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彩色视野分辩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彩色视野分辩测试;③分析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5. 实验五:镜画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镜画仪的使用方法,掌握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

(2)实验步骤:①了解镜画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镜画仪的实际操作;③分析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手调节器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认识到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握力计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到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今后锻炼和保健提供参考。

3. 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提高记忆力提供帮助。

4. 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视觉健康提供参考。

人因工程双手协调实验

人因工程双手协调实验

动作技能
• 此实验主要测试个体双手协调性的差异。 但也可用于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
• 所谓协调性即神经对运动的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度。本 实验神经-运动模式为:眼睛接受轨迹,大 脑处理运动方向,分配双手各进给量和进 给方向,双手摇动首轮以执行命令。
• 此操作的难点在于将进给方向与手轮摇动 的时针方向形成正确对应。若将此操作熟 练掌握,双手的配合就会变得很容易。
实验内容
•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
基本原理
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横向移动,左 手完成目标的纵向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 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练习曲线能形象地反映练习的进 程及练习发展的趋势。绘制练习曲线有各种方法。不同的画法曲线呈现出 不同的表现形式。最一般的画法是用练习的阶段或练习的遍数作横坐标, 用练习的效果为纵坐标来绘制出练习曲线。以双手调节器的练习为例:用 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以每遍的 结果确定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便组成练习曲线
总结
利用人因工程知识,我们试图对本实验做一 步分析探究。但能力不足,对问题的思考 不够系统,还较浅层,望老师批评指正。
工业(1)班 蔡海梅 党友康
邱斌
• 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通过先练习单手方 向和进给以熟悉基本操作,然后再练习配合。参 照组只练习配合操作。经过同样练习时间后。对 两组同学测试操作时间和失误次数,对比两组的 平均值。
• 设计框架:实验组单手联系各1分钟,配合练习一 次。参照组配合练习2次。然后测试接下来连续2 次的操作时间和失误数作为参照数据。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二、 实验设备:EP503A 深度知觉观测仪三、 实验步骤:1 被测试者坐到测试仪的窗口前面,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口成水平位置,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 记录数据者接通电源,被测试者预作几次,然后开始实验。

3 被测试者操纵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一线。

4 记录者第一次提醒测试者大致的误差,第二次提醒精确误差。

测试者按键,然后记录者根据标尺记录误差值。

四、 实验数据:深 度 知 觉 测 量 实 验 数 据 记 录 表 格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五、思考题:1.对测试人的深度知觉能力做一个定性的描述;测试人对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同时能够反映出人对于精确提示后误差减下。

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对于精准与模糊的提示方法,精准的提示方式有助于减少误差。

3.试列举从事哪些职业或工种的人员需要做此测试飞行员炮手驾驶员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者: 王德超成绩:班级: 工程1103同组者: 党博凯指导教师: 刘彦辰实验名称: 动觉方位辨别实验实验环境:天气: 晴气温: 14¢场地: 机电实验楼308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使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考察动觉感受性的个体差异。

2 理解左右臂在空间位移的动觉感受性。

二、实验设备:EP 207动觉方位辨别仪三、实验步骤:1 被测者先熟悉下仪器的使用方法,先取几个角度做实验。

2 记录者取一个角度,让测试者做几次,大致的记一下所摆动的角度。

3 测试者根据记忆的角度摆动,记录者记下角度,然后提醒测试者大致相差范围,记下数据。

4 若要还存在偏差,记录者在提醒一个精确的范围,记录数据。

四、实验数据:动觉方位辨别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五、思考题:1.对测试人的动觉方位辨别能力做一个定性的描述;测试者在空间位移手臂的角度感觉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七反应时间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视觉和左右手的反应时测定, 充实对人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能力的理解, 并作为测定疲劳程度的间接手段。

比较不同出手方向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对光信号的简单反应时的测定;(2)对不同单色光反应时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反应时测定器或光电速示仪、计时器、卡片等。

四、实验步骤1.简单反应(对光信号和声的反应)时实验1)光信号反应时间测定①右手做20次反应时测验。

②为防止被试者有超前反应, 在中间插入一次“检查实验。

如果被试者发生对“空白刺激”做出反应, 主试者宣布该实验单无结果无效, 重做20次。

③20次休息1 min。

④换左手依右手的方法进行同样的测试。

(3)实验结果的处理计算每个被试者左右手反应时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数据处理如下所示, 单位为s(4)实验分析①实验结果说明左右手反应时有差别, 一般来说右手反应时会比左手快原因是一般人习惯用右手。

②实验结果说明简单反应时是受练习的影响, 越到后面的测试, 测试者越熟练而导致反应时间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2.选择反应时实验(1)主试者告诉被试者, 要求被试者在刺激信号中挑出约定的刺激信号后再做出反应(依简单反应时实验中正式实验规定)。

(2)如果反应错了, 则记下错误次数, 并安排重做一次实验。

(3)分左、右手各进行20次, 中间休息1min。

(4)其它操作方法与简单反应正式实验相同。

(5)右手分别按正式实验的第②、③、④规定进行测定。

(6)实验结果的处理①计算各被试者的左右手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测试者1的数据处理如下, 单位为s②比较全体被试者对选择反应时左右手的平均数和差异。

通过数据处理结果可知, 左右手的选择反应时差别并不是很大, 每个测试者的左手相对会比右手更快点。

五、实验感想:通过对于反应时的实验, 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刺激之后的反映有进一步更加定性的理解。

以前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的认识, 但通过实际实验, 对被测试者的测试, 对数据的处理, 可以发现细微的差距在哪里, 也可以对于工作当中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人因工程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实验时间:2015-9-28实验小组成员:一、实验目的(1)学习手指灵活性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3)探究练习次数对提高手指灵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说明手指灵活性是指迅速而又正确地活动手指,用手指巧妙地拿起微小物体的能力。

它包括手指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巧妙性。

手指灵活性是人类基本技能中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对职业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取技能选择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考察。

由于动作技能主要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本实验拟通过研究练习次数对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影响,探究练习次数与手指灵活性提高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内容1.测定并记录被试完成实验任务所需的时间2.绘制练习次数与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四、实验仪器BD-Ⅱ-601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一台、实验专用镊子一把、金属棒若干、实验工作台一组五、测定原理及使用方法1. 仪器原理手指灵活性测试仪主要包括实验测试板、计时器、金属插棒及实验用镊子及仪器外壳。

其中,实验测试板是由直径为1.6mm的100个小圆孔组成;计时器的精度为0.01s,计时范围是1ms~9999s,六位数字显示;金属插棒是由100根直径为1.5mm、长度为20mm的金属棒组成。

示意图如图1所示。

手指灵活性测试仪中配置了精确统计时间的计时器,被试将第一根金属针插入第一个小孔中后自动开始计时,将最后一根金属针插入最后一个小孔后停止计时。

以完成任务所用时间作为检测的指标。

图 1 手指灵活性测试仪示意图2. 使用方法(1)将手指灵活性测仪接通电源,端坐在测试板前;(2)金属插棒放入左侧槽中;优势手拿起右侧槽中的镊子;(3)被试用镊子将左侧槽中的金属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

先插开始位,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一次逐列插入,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开启与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4)每次重新开始需要按“复位”键清零。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报告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报告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报告作者:王顺兰学号:222011*********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1.实验目的通过双手调节器的操作,学习绘制练习曲线。

2.研究方法2.1被试:姓名:焦雨薇性别:女年龄:192.2仪器和材料仪器:EP711 双手调节器;EP001 计时计数器。

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

它是通过双手的操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

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2.3 试验程序1、用电缆线联接双手调节部件和计时、计数器。

2、接通电源,双手调节部件的目标光斑发出红光,计时器数显为0。

3、主试事先将双手调节器上的目标光斑调到起始位。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双手协调动作的实验。

你顺时针旋转右手旋钮目标光标向上移动,逆时针旋转右手旋钮目标光标则向下移动。

你顺时针旋转左手旋钮目标光标向右移动,逆时针旋转左手旋钮目标光标则向左移动。

你的任务是将目标光斑沿着曲线轨迹但又不超越轨迹运动。

要求你又快又准的完成一周运作。

走完一周后,休息一分钟。

整个过程运作十遍。

5、被试理解指导语后,即可开始实验。

每走完一周,主试记录结果,按“复位”键,以便被试继续操作3.实验结果3.1根据实验结果,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如下表所示:3.2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练习曲线绘制方法: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以每遍的结果确定在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便组成练习曲线。

1.练习遍数与完成任务用的时间曲线图2.练习遍数与出错次数的曲线图说明:两幅图中均是练习遍数为横坐标,完成任务的时间或出错次数为纵坐标3.3 研究发现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是下降,但有时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以上图表显示出由第一遍练习时间的161.8637到第十遍练习时间的38.2127总体呈下降的曲线趋势,而第六遍到第七遍练习时时间又增加了2秒。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湖北工业大学)

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湖北工业大学)

实验一双手协调能力测试一、实验目的通过双手调节器的操作,学习绘制练习曲线。

二、实验基本原理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练习曲线能形象地反映练习的进程及练习发展的趋势。

绘制练习曲线有各种方法。

不同的画法曲线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最一般的画法是用练习的阶段或练习的遍数作横坐标,用练习的效果为纵坐标来绘制出练习曲线。

以双手调节器的练习为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以每遍的结果确定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便组成练习曲线。

三、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名称:EP711双手调节器仪器组成:双手操作部件包含有双手分别移动的机构、运动目标的指示与检测电路,以及设定的曲线轨迹。

另外还有计时计数器。

技术参数:1.计时范围:0.0000~99999.9999秒2.计时精度:0.1%3.计数范围:0~999次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使用方法:1.用电缆线联接双手调节部件和计时、计数器。

2.接通电源,双手调节部件的目标光斑发出红光,计时器数显为0。

3.转动右手旋钮目标光斑上下移动。

4.转动左手旋钮目标光斑左右移动。

5.目标光斑离开起始位,开始计时计次。

完成一周,目标光斑进入起始位,停止计时。

实验程序:1.按使用方法1、2作好实验前准备。

2.主试事先将双手调节器上的目标光斑调到起始位。

3.实验指导语:你的任务是将目标光斑沿着曲线轨迹但又不超越轨迹运动。

要求你又快又准的完成一周运作。

走完一周后,休息一分钟。

整个过程运作十遍。

4.被试者理解实验指导语后,即可开始实验。

每走完一周,主试者记录结果,按“复位”键,以便被试继续操作。

五、实验结果2.绘制时间及次数的练习曲线。

六、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练习曲线分析自身的动作技能练习效果。

2.分析自身在操作中常会出错的部位及原因。

3.联系平时对被试间的接触与了解,比较组内被试间差异及学习特点。

实验二手指灵活性测试一、实验目的应用手指灵活测试仪,掌握测量手指灵活性的实验程序及常用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工程专业 小学期人因实验报告数据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工程专业 小学期人因实验报告数据

实验一动作稳定实验(不随意运动)实验目的: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受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影响,由于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应当尽量保持不动。

实验测定优势手的不随意运动量,学习测量控制不随意运动能力方法以及保持手臂的稳定能力。

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能力越强。

一个人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不由自主运动也会比没这种情绪时明显。

因此,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

控制不随意运动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实验仪器:动作稳定器、计时计数器.实验内容:用一根戴绝缘的金属测试笔,其直径为1.5mm.。

在九孔曲线槽及楔形槽的测试形状中做直线、曲线运动。

若绝缘笔与边缘接触一次,记出错一次。

实验可记录被试移动的整个时间和接触的次数。

稳定性指标可用碰边次数X时间的倒数表示。

碰边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稳定性越差。

实验步骤:(1)准备。

将动作稳定器、测试笔及计时计数器连接并打开电源开关。

调整“定时时间”。

(2)测试。

九孔测试:被试手握测试笔,悬肘,悬腕,将金属针垂直放入最大直径孔内直至中隔板灯亮后再移出,然后按从大到小顺序重复以上动作。

放入和移出金属笔时,都不允许和边缘接触。

若接触则蜂鸣响,记出错一次。

进孔后前3秒内笔尖碰到洞孔边可忽略不计。

九孔测试以通过最小直径孔作为手臂稳定性指标。

(3)实验数据记录。

思考题:(1)你认为一个人两手的不稳定随意运动的能力是否相关?怎样验证你的想法?相关。

分别测试左右手的不稳定性,看是否相关。

(2)结合人因工程学理论,分析动作稳定在提高手动作业中的劳动绩效的重要性。

有的工作需要很高的动作稳定性,例如绘画师,手工制作等,所以稳定性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所以动作稳定性在作业中很重要,可以通过练习强化。

(3)机械制造领域那些工作要求动作稳定性。

机床加工电子焊接模具制作等。

(4)根据实验分析自身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情绪对于动作稳定性很有影响。

当一个人平心静气的时候测试动作稳定性会比情绪激动时候好。

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生理测量与工作作业实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1、学习人体生理测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学习人在工作作业中的动作错误概率与训练的关系。

二、实验步骤实验一、生理测量实验1、身高、坐高测量【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TZG型身高坐高计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1)将身高坐高计座板掀起,被试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脚踏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

足跟及两肩与标尺竿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以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一水平。

(2)主试站在被试侧面,将滑尺沿标尺竿下移,轻压被试头部。

主试两眼与滑尺呈水平时读数记录,完毕将滑尺上推至安全高度。

(3)将座板放平,被试坐在身高坐高计座板上,两肩胛间紧靠标尺杆,躯体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以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一水平。

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尽可能与大腿呈直角,上肢自然下垂,双足踏在地面上。

(4)主试站在被试侧面,将滑尺沿标尺竿下移,轻压被试头部。

主试两眼与滑尺呈水平时读数记录,完毕将滑尺上推至安全高度。

2、人体重测量【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RGT—140型人体秤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1)先拨动主、副游驼至0刻度处。

(2)被试站在人体秤踏板上,向右拨动主游驼至20或40或60或80公斤刻度处,最大程度使计量杠杆尾部刚好在闸门中上翘,并与闸门上筐接触。

(3)向右拨动副游驼,直至计量杠杆尾部刚好在闸门中上、下均匀摆动至平衡。

此时读数记录。

3、握力测量【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CWL—1型握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1)拧动握距调整轮调整适当握距,握距大小要根据被试手大小来调整。

(2)持握柄的手松开,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轻拨指针回零。

(3)手持握力计,掌心向内,表盘朝外,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臂自然下,用最大力握内外握柄,此时,指针所指的表盘刻度值即为握力值。

(4)被试左、右手各3次,取最大握力值记录。

4、皮肤电反应检测【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EP602型皮肤电测试仪进行检测。

人因工程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反应时运动时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应时运动时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9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一.【实验目的】检验优势手反应时和运动时是否相关,学习测量运动时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1.按照操作说明要求分别完成四项实验内容,并记录数据。

2.你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与他的反应速度是否相关?为什么?如何用实验来检验?三.【实验仪器】实验采用BD—II—512(FYII)型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

仪器由控制器、被敲击板二部分组成。

控制器由微电脑控制,主试面板有四位数码管左显示器。

1.主试面板:(见图1)在面板的上面,有五个指示灯和四位数码管。

指示灯指示当前数码管显示的什么内容,例如反应时灯亮,表示数码管显示的是反应时的时间。

图1 仪器主试面板面板的下部是功能键,用户可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操作。

其中“显示”键用来改变显示内容,在做任何一实验时,只要按一下“显示”,显示内容灯就改变一次,数码管显示的内容也相应改变,究竟亮哪个灯,这与按显示的次数和实验内容有关,不断地按“显示”键,显示内容也相应改变,并产生循环。

启动后第一次显示,是由程序安排的。

2.被试敲击板:(见图2)图2 敲击板示意图敲击板分左三块,编号为123,右三块,编号为456。

左输入和右输入是互锁的,例如当你敲击左击板时,只接受第一次敲击信号后就被锁定,并开放右击板,当敲击右击板的第一下后,也被锁定,并开放左击板。

所以必须轮流敲击,而第一次先敲击左边还是右边,这由主试老师决定。

四.【实验内容】依实验内容,先把被试专用键盘箱或敲击板上的插头与仪器后面板上的插座插好。

如配用微型打印机,则先接专用电源,再将打印机电缆插头,插入机壳背面左方的插座中。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

(一)实验I1、选用被试专用键盘箱,主试面板“实验选择”键上方的“I”指示灯亮。

2、选择刺激方式:按“刺激方式”键,键上方“光”灯亮,表示光刺激呈现;“声”灯亮,表示声音刺激呈现;声、光灯全,则声、光刺激同时呈现。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BD-II-302型双手调节器一、实验目的:通过双手调节器的操作,学习绘制练习曲线。

二、仪器简介:1.有两个摇把控制的和铅笔类似的针一个,两个摇把由两只手分别控制一个2.在金属板上一个描绘的图案,图案不同的模板有两块3.仪器的各部分均安装在一个三脚架上4.一个指示灯、计数计时器记录实验的时间与失败次数5.针移动的范围:150*40mm一、实验原理: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练习曲线能形象地反映练习的进程及练习发展的趋势。

绘制练习曲线有各种方法。

不同的画法曲线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最一般的画法是用练习的阶段或练习的遍数作横坐标,用练习的效果为纵坐标来绘制出练习曲线。

以双手调节器的练习为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以每遍的结果确定坐标上的位置,连接各点便组成练习曲线。

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

它是通过双手的操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

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二、实验结果:图形完成时间错误次数2`38``833 91`34``397 132`03``573 154`34``082 112`13``246 193`34``231 10实验二:BD-II-310型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一、实验目的:注意力集中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而没有松驰或分散的现象。

本仪器可测定被试的注意集中能力,并可作为视觉—动觉协调能力的测试与训练仪器。

二、仪器简介:⒈定时时间:1—9999秒;⒉正确、失败时间范围:0-9999.99秒,精度1ms;⒊最大失败次数:999次⒋测试盘转速:10,20。

30,40,50,60,70,80,90转/分九档;⒌测试盘转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⒍测试板:三块可方便调换,图案为圆点、等腰三角形、正方形。

⒎干扰源:喇叭或耳机噪音,音量可调。

双手调节实验报告

双手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双手调节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双手调节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双手调节的效果,分析双手调节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双手调节实验是一种心理学实验,通过比较单手和双手调节时的反应时间,来研究双手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

实验原理基于以下假设:1. 双手协调调节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 单手调节时,反应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设备。

2. 实验设备:包括计时器、按键、鼠标等。

3. 实验被试:若干名身体健康、无视觉障碍的志愿者。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人数相等。

一组为单手调节组,另一组为双手调节组。

2. 实验操作:(1)单手调节组:要求被试使用一只手操作实验设备,完成指定的任务。

计时器开始计时,被试完成操作后,计时器停止计时。

(2)双手调节组:要求被试同时使用双手操作实验设备,完成指定的任务。

计时器开始计时,被试完成操作后,计时器停止计时。

3. 数据收集:记录每组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平均值。

4. 数据分析:比较单手调节组和双手调节组的反应时间,分析双手调节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单手调节组反应时间平均为8.5秒。

(2)双手调节组反应时间平均为6.2秒。

2. 分析:通过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双手调节组的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单手调节组。

这说明双手协调调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

六、实验结论1. 双手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双手协调调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反应时间。

2. 双手调节实验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被试数量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被试数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仅考虑了反应时间这一指标,未考虑其他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结合其他指标,如准确率、疲劳程度等,对双手调节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人因工程双手调节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双手调节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双手调节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5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一.【实验要求】1.了解双手调节实验地基本原理,并测量一个被试者地双手操作协调能力.2.设置不同地时间要求,并探寻不同地时间要求对双手操作协调能力地影响.二.【实验说明】注意地分配性,表现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地能力.双手协调器亦是将注意分配到两种动作地一种典型仪器.它将动作目标,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左手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可按园地轨迹正常移动.根据被试完成一周所用地时间及错误次数(即离轨次数)观察其在注意分配上地能力.三.【实验内容】1.分别测试对称曲线图形与WM曲线图形地双手协调能力,要求采用两种方法:1)固定测试时间,完成测试曲线地要求.(记录出错次数)2)不固定测试时间,完成测试曲线地要求.(记录出错次数)四.【实验仪器】BD—II—304型双手调节器五.【使用方法】1.为了便于运输,描绘针及2个摇把单独包装.首次使用时请安装固定于相应位置.安装摇把时,固定螺丝顶于轴地扁平位置.2.选择一块图案版,用滚花螺丝固定于上层面板上.3.将描绘针放在要求描绘图案地一端.4.接上计时计数器地+5V电源,其插座位于计时计数器地右下侧.5.按“开始”键,蜂鸣声响,开始记时.要求被试从图案地一端描绘到另一端.如描绘针离图案位置,蜂鸣声响,并且记一次错误次数.6.描绘针地左右或前后移动分别由两个摇把控制,因此争取描绘地速度和操纵两个摇把地双手动作协调性有关.描绘整个图案所需要地时间越短和失败次数越少,则说明两手动作协调得越好.7.再按“开始/停止”键,长蜂鸣声,计时计数器停止.8.下一个实验重新开始,计时计数器按“复位”键.六.【实验步骤】1.装上一个曲线图形地图案板,测定完成时间和出错次数,再设定一个时间,测定时间对双手调节能力地影响.2. 装上一个MW图形地图案板,测定完成时间和出错次数,再设定一个时间,测定时间对双手七.【实验结果分析和思考】当完成时间下降地同时,出错地几率也在上升,完成地时间地要求对出错几率有一定地影响.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中国矿业大学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人因工程姓名班级工业13-班学号 01130278 日期 2016.06.26成绩教师段天宏实验一:基本测量1.测量身高、体重2.血压、脉搏测试3.抓握力测试4.深度知觉测试一、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测试仪是研究视觉在深度上视锐的一种仪器。

可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本仪器具有测定深度视锐的前后移动机构,和移动速度调节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驾驶员、炮手、运动员等和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或选拔。

工作原理: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实验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特性。

二、实验设备深度知觉测试仪EP503A型三、实验步骤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

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3、由被试者操作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

4、主试者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测试者的测定误差。

四实验数据5.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一、实验目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可进行视觉动作学习和注意力品质的测验;也可用于射击等体育运动的心理训练和测试,以达到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还能研究和测定各类职业人员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二、实验设备注意力集中测试仪 EP701C型实验图形板3块,L形光笔一支三、实验步骤1,硬件联接:将L形光笔插头插入主机反面“光笔输入插座”处;如需干扰,则将耳机插头插入主机的“耳机输出”处;如需外接干扰信号,可通过CSX3-3.5型的立体声插头插入“干扰信号输入”处,最后插上电源插头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进入上电复位状态(也可在任意时刻按红色“复位”键进行复位)。

仪器面板上的转速显示“50”,定时“0030”,在靶时间显示“0000.00”,并且转速显示在不停闪烁。

人机工程学实验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1.实验目的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

它是通过双手的操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

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

(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

人因工程实习报告

人因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专业工业工程班级姓名学号实习(训)报告评语等级:评阅人:职称:年月日实习(训)报告实习目的(内容):正确应用人因工程专业知识,学会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了解各种实验过程,熟悉人因工程的各种实验。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人因工程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时间:自06 月11 日至06 月21 日共10 天实习地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系主任:目录1 实习简介 (6)1.1实习目的 (6)1.2实习内容 (6)2 实验项目 (6)2.1反应时间测定 (6)2.1.1实验目的 (6)2.1.2实验原理 (6)2.1.3实验仪器及工具 (7)2.1.4实验步骤 (7)2.2反应时和运动时测试 (10)2.2.1实验目的 (10)2.2.2实验原理 (10)2.2.3实验仪器及工具 (10)2.2.4 实验步骤 (10)2.3深度知觉测试 (13)2.3.1实验目的 (13)2.3.2实验原理 (13)2.3.3 实验仪器及工具 (13)2.3.4 实验步骤 (13)2.4镜面测试 (14)2.4.1实验目的 (14)2.4.2 实验原理 (14)2.4.3实验仪器及工具 (14)2.4.4实验步骤 (14)2.5动作技能测试 (16)2.5.1 实验目的 (16)2.5.2实验原理 (16)2.5.3实验仪器及工具 (16)2.5.4 操作步骤 (16)2.6手指灵活性测试 (18)2.6.1 实验目的 (18)2.6.2实验原理 (18)2.6.3 实验仪器及工具 (18)2.6.4 实验步骤 (18)2.7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 (20)2.7.1 实验目的 (20)2.7.2 实验原理 (20)2.7.3实验仪器及工具 (20)2.7.4 实验步骤 (21)2.8空间知觉实验 (22)2.8.1 实验目的 (22)2.8.2 实验原理 (22)2.8.3 实验仪器及工具 (22)2.8.4 实验步骤 (22)2.9动觉方位辨别测试 (23)2.9.1 实验目的 (23)2.9.2 实验原理 (23)2.9.3 实验仪器及工具 (23)2.9.4主要技术指标 (23)2.9.5实验步骤 (24)2.10注意分配测试 (25)2.10.1 实验目的 (25)2.10.2实验原理 (25)2.10.3 实验仪器及工具 (25)2.10.4 实验步骤 (26)2.11动作稳定性测试 (27)2.11.1 实验目的 (27)2.11.2实验原理 (27)2.11.3实验仪器及工具 (27)2.11.4 实验步骤 (27)2.12记忆广度测试 (29)2.12.1 实验目的 (29)2.12.2实验原理 (29)2.12.3 实验仪器及工具 (29)2.12.4 实验步骤 (29)3 个人工作描述及总结 (31)1 实习简介1.1 实习目的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双手调节实验报告

双手调节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1
作者1,年份1,标题1, 期刊名称1
文献2
作者2,年份2,标题2, 期刊名称2
文献3
作者3,年份3,标题3, 期刊名称3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探讨双手调节的潜在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
考。
PART 02
实验方法
实验参与者
01
参与者年龄: 20-30岁
02

参与者性别:男女不
03
参与者数量: 30人
04
参与者要求:无特殊要求,具备正常双手 协调能力
实验设备
实验台
用于放置实验材料和设备,保 证实验过程中参与者的安全。
探究双手调节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双手协调程度对 任务表现的影响,包括反应时间、准 确性和疲劳程度等方面。
分析不同任务类型和难度下双手调节 的作用,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验证双手调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实验结果,评估双手调节在提高任务表现方面的实际效果,如在学习、工作、 体育等领域的应用。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 或数据库形式,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 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实验结论 提供依据。
PART 03
实验结果
双手调节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双手调节对任务表现有显著影响。在实验中,通过调整双手 的协调性,参与者的任务表现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双手 调节能力对于任务表现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任务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策略来提 高双手调节能力。为了实现最佳效果,需要根据任务类型 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双手调节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5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
一.【实验要求】
1.了解双手调节实验的基本原理,并测量一个被试者的双手操作协调能力。

2.设置不同的时间要求,并探寻不同的时间要求对双手操作协调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说明】
注意的分配性,表现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

双手协调器亦是将注意分配到两种动作的一种典型仪器。

它将动作目标,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

左手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可按园的轨迹正常移动。

根据被试完成一周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即离轨次数)观察其在注意分配上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
1.分别测试对称曲线图形与WM曲线图形的双手协调能力,要求采用两种方法:
1)固定测试时间,完成测试曲线的要求。

(记录出错次数)
2)不固定测试时间,完成测试曲线的要求。

(记录出错次数)
四.【实验仪器】
BD—II—304型双手调节器
五.【使用方法】
1.为了便于运输,描绘针及2个摇把单独包装。

首次使用时请安装固定于相应位置。

安装摇把时,固定螺丝顶于轴的扁平位置。

2.选择一块图案版,用滚花螺丝固定于上层面板上。

3.将描绘针放在要求描绘图案的一端。

4.接上计时计数器的+5V电源,其插座位于计时计数器的右下侧。

5.按“开始”键
,蜂鸣声响,开始记时。

要求被试从图案的一端描绘到另一端。

如描绘针离图案位置,蜂鸣声响,并且记一次错误次数。

6.描绘针的左右或前后移动分别由两个摇把控制,因此争取描绘的速度和操纵两个摇把的双手动作协调性有关。

描绘整个图案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和失败次数越少,则说明两手动作协调得越好。

7.再按“开始/停止”键,长蜂鸣声,计时计数器停止。

8.下一个实验重新开始,计时计数器按“复位”键。

六.【实验步骤】
1.装上一个曲线图形的图案板,测定完成时间和出错次数,再设定一个时间,测定时间对双手调节能力的影响。

2. 装上一个MW图形的图案板,测定完成时间和出错次数,再设定一个时间,测定时间对
七.【实验结果分析和思考】
当完成时间下降的同时,出错的几率也在上升,完成的时间的要求对出错几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