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学案(五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五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五篇)第一篇:沁园春长沙学案《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学目标】一、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词的常识、词作的背景,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二、通过诵读、领会、分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盛行于宋。

词又被称为()()()()。

按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58字以内)、()(59字至90字)、()(91字以上)。

按照段数分,有()()()()等。

、2、橘()子寥()廓()百舸()争流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3、形近字辨析沁()园春遏()行云分泌()物拜谒()百舸()争流寥()廓坎坷()姓廖()一气呵()成蓼()蓝 4.默写全词二、课程推进(一)上阕1.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有何作用?2、“看”字领起下面几句话?这几句话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下阕1、下阕写出了“同学少年”怎样的精神风貌?2、这首词以设问结尾,起到什么作用?三、合作探究1、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试分析“染、争、击、翔、竞”这几个字所达到的表达效果。

2、秋天,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咏,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秦观的“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等等。

试分析毛泽东咏秋与以上古人传统咏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为何会有这种不同?3、默写全文(大作业)四.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长沙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体会诗人崇高的情怀及豪情壮志【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教学难点】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

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总括: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二、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3)学会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角度欣赏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2)领悟诗中“奋发向前,不畏艰难”的精神;(3)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含义;(2)诗歌的结构和韵律;(3)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3)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含义;(2)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进行诗歌字词的默写练习;(2)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沁园春·长沙》;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字词理解和诗歌鉴赏;五、教学反思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3. 针对学生的反馈,优化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鉴赏教学:引导学生从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沁园春·长沙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理想。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力量。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力量。

4.背诵这首词学习重难点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学习设想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详细、深化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金手指结合学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雪》等词的学习,说说有关词的学问。

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渐渐跟音乐分别,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由于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想一想:《沁园春长沙》,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标题?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夫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夫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夫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诗言志。

”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

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剧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理想和豪情。

二、鉴赏品尝想一想: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芝麻开门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

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当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

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理想。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然后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有。

齐背《沁园春雪》。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

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沁园春·雪》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教师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思想,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等环节。

《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是毛泽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中的重点篇章。

针对这一篇诗文,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学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针对这篇诗文,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毛泽东的文学风格、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诗文的内容、运用一定的方法解析诗词等等。

其次,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应该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可以采用PPT、视频、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歌的声音、情感、色彩等元素。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可以提供相关的各类文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与毛泽东或长沙市有关的书籍、历史资料等等,还可以配合一些神秘的传说、优美的传统民俗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堂演练、课堂辩论等等。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分析、解读和鉴赏。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亲身参与的文学体验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到毛泽东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参观、到长沙市走走看看、到博物馆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书画等等。

最后,我们要提供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如果只是通过给学生布置习题、作文等传统方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针对这篇诗文,我们可以选用如下几种评估方式:拍摄摄影集或录制小视频;制作展板或PPT;口头报告或课堂发言;小组辩论等等。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和深入的感受,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总之,《沁园春长沙》这篇诗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中深受重视的一篇诗歌,设计好学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评估方式灵活多变,将会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文学体验,提升文学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深度解读《沁园春·长沙》这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毛泽东对故乡长沙的深情厚爱,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我们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例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等。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

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氏在学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

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

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

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

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

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

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

(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

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

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

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

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

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

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

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

不算标点。

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

(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

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

而且,要把分数标上。

(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

(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

我马上就要收了。

现在,个别同学没改完的,继续改。

叫两个同学收两边。

其他同学听李老师讲。

(下面有议论声,李老师在等)抓紧时间。

还有个别同学没交上来,一会儿给我。

在阅卷中批一百分的举手。

(举手的寥寥无几)同学们能不能就李老师的突然袭击谈一谈感受。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教案(8篇)

2023最新-《沁园春 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沁园春长沙》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毛泽东(1925年)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自信和抱负上片:红遍尽染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战斗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毛泽东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毛泽东。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先听课文录音篇二历代文人笔下的秋或悲凉、或凄清,但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勃勃秋色,喷射出的是如火的激情和远大的抱负。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学后练习篇三后诗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不妥协的心志,两诗意境相似,然而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四一、教学设想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和国家的杰出缔造者。

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文学书法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他一生酿爱古诗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旨在深入领会词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豪放情感。

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把握词人对长沙秋景的细腻描绘,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要通过品味词人的语言风格,体会其豪放中不失细腻、激越中蕴含深沉的艺术特点。

最后,要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所表达的革命豪情和爱国情怀,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词中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这需要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其次,词人的豪放风格与深沉情感交织,需要通过细致品读来体会其艺术魅力。

此外,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出的革命豪情和爱国情怀,也是学习的重点,需要深入理解和感受。

最后,对于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也需要进行学习和掌握,以便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这首词的艺术价值。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词中展现作者对国家命运深沉思索的句子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出万千山峰被红色覆盖,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景色壮丽迷人。

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写了秋水澄澈,江面上千帆竞发的场景,充满生机活力。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奋飞、迅猛有力的气势,“翔”字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品尝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肤浅的意境,感受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培育诗词鉴赏力量。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观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观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预备:1、PPT2、范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爱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学校我们学习了《雪》,今日我们要观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脚印,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识内容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识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仆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抱负,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缘由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仆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化体会,详细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文本解读《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春季所作,分前后两篇,前一篇“沁园春·雪”是在北平所作,后一篇“沁园春·长沙”则是在湖南长沙所写。

本文主要分析《沁园春·长沙》。

1. 诗歌基本信息《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篇,下篇原题“沁园春·雪次韵”,共分五句,每句十一字。

整篇诗歌形式为“词章”,即类似于辞章,结构比较严谨,采用什么叫什么的手法对情感和思想宣泄具有显著作用。

2. 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的主旨为表达作者爱国之情,感慨祖国民族加速崛起,同时表达自己理想远大,准备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3. 诗歌思想内容(1) 雄心壮志。

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提出独立于俗俗之中,秋晨时思侣、联想江北,那是秀美壮阔的地方,再将思绪放回到长沙橘子洲。

表明作者雄心壮志,心系家国,既非流俗,又有情怀远异。

(2) 振兴中华。

第二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展现了祖国秀美多彩的山水景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景。

(3) 对民族意识的认同。

第三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达自主意识、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了解、自由的范围的思想。

(4) 反对封建制度。

第四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感到震撼,并对旧世界和新兴世界的对比现状深感慨叹,表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思乡,生活的期望。

(5) 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最后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深深吸入霜冷的空气后,回首往事,有思归之意。

去年这个时候,与那些志同道合,有过较好的时间,有过思想共鸣,所以称为“百侣”,寓意着美好的伙伴关系。

最后强调自己一只小小的,曾在红旗看台上跃跃欲试,今天要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事和自己工作的事,成为社会、国家和民族需要带头的人材。

《沁园春 长沙》学案设计

《沁园春 长沙》学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学案设计一、预习导学1. 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做“春”? 春天有什么特点?2. 自主预习:阅读《沁园春·长沙》,了解诗人对于长沙春天的描写。

尽量将重点词句标记出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交流:与同桌讨论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标记的重点词句,并尝试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概括。

二、理解诗意1. 导入:请同学们向大家朗读自己标记出来的重点词句,并互相解释。

2. 集体探究:①针对同学们标记的重点进行分析,共同理解。

②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向大家分享,进行深入探究。

3. 诗意总结:共同概括出《沁园春·长沙》的主题和意境。

三、进一步思考1. 导入:作者写长沙春天的初衷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受?2. 分组讨论: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3. 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和启发。

四、写一篇读后感1. 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哪个词句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写作指导:以你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受为基础,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 提示:词句选择、表达情感、思考问题等。

五、小结回顾1. 导入: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有哪些难点和亮点?2. 总结:老师进行回顾总结,指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同学们总结学会的方法和技巧。

3. 展望:帮助同学们展望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预习。

六、第一部分:预习导学1. 导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的开始。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春天有什么特点?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自主预习:阅读《沁园春·长沙》,了解诗人对于长沙春天的描写。

尽量将重点词句标记出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交流:与同桌讨论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标记的重点词句,并尝试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概括。

七、第二部分:理解诗意1. 导入:请同学们向大家朗读自己标记出来的重点词句,并互相解释。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能够欣赏毛泽东的诗词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式等,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沁园春·长沙》的诗意和诗意。

2. 毛泽东的诗词风格。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查找诗歌中不理解的字词,教师解答。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展示(1)学生朗读诗歌。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探讨其诗词风格的变化与发展。

2. 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如毛泽东在湖南的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七、课堂练习1. 选择一道关于《沁园春·长沙》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习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与难点】鉴赏情感与意象一、词语积累重要字音:沁(qì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î)挥斥方遒(qíu)漫(màn)江携(xiã)来浪遏(â)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二、预习检测:1、字音辨识:单音字沁.园春()百侣.()峥嵘..()百舸.()寥廓..()方遒.()浪遏.飞舟()多音字中()流曾()祖父干劲()中()肯曾()经劲()敌空()洞看()守年度()空()白看()望揣度()2、字形辨认jìng()自由万户hïu()橘子zhōu()毕jìng()等hîu()九zhōu()chàng()寥廓cāng()茫钓yú()为虎作chāng()cāng()桑()yú夫三、文学常识:1、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进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1.训练同学诵读力量。

2.着重训练同学抓准词中意象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喜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日的一切,激发同学奋勉向上的热忱。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妙的。

缘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全都中突出了剧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亮,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教导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精确精当。

【解决方法】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同学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学问。

【同学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预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老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争论。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同学朗读,老师点评。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沁园春·长沙》是我国伟大领导人也是诗人毛泽东所写,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高一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9篇

高一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9篇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学案9篇沁园春长沙学案 1【学习目的】1、感受*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建议课时】1.5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⑵将《沁园春•雪》与课文对比读(投影呈现《沁园春•雪》)。

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来发现同一词牌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

(交流后再明确:词牌,题目,一般分为上片或称上阕和下片或称为下阕相同词牌的词有相同的体例,古人称作词为“填词”。

)⑷“诗言志”,读了本词,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吗?你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吗?集体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2、了解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2、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欣赏词作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壮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难点: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课前预习】
齐读课文,初步感知
正音:舸(ɡě)怅(chàng) 寥(liáo) 遒(qiú)遏(è)
寥(liáo) 寥廓寂寥寥若晨星寥寥无几
廖(liào) 姓,如廖仲恺
蓼(liǎo) 蓼兰
【合作探究】
第一组思考题
问1:词的1、2段各有一个“领”字,分别是哪个字?各领起了哪几句?
问2:词的1、2段主要写了什么?问3:全词的“词眼”是哪一句?
第二组思考题
问4:1段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的?哪些词用得好?
问5:读下面两组描写秋景的诗句,试着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红楼梦》
问6: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齐读上阕,体味情感,努力成诵。

第三组思考题
问7:1段中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
问8:2段中哪两个字标志着诗人由眼前景转入了心中情?
问9:“同学少年”有何特点?
问10:“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齐读下阕,体味情感,努力成诵
(五)总结全文
独立寒秋——一代伟人英姿雄发
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
景中有情情中显志
齐背全词,要求读出感情
补充文学常识
1、什么是词?
最早的词本来指的是歌词,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

后经过发展变化逐渐脱离音乐而独立,于是衍变为一种律化的长短句。

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因为最初它是配合音乐而唱的,所以还叫“曲子词”“曲子”或“朵曲子”。

渊源于两汉乐府民歌,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2、词的词牌
跟诗不同,每一首词都有他特定的调名,这个调名就通称为
“词牌”,最初只是表明填词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等于这首词的题目,当然也就不体现这首词的内容,后来词和音乐脱节,词调就只规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平仄)”(段落、句数、字数、格律------)
3、词的题目
词的题目才真正代表着词的内容,是词就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如:《沁园春•雪》
没有题目的就用第一句来区分。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词的分类
按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分: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