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初中语文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君:指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何当:什么时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 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故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 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 绵夜雨的情景。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是李商隐留滞 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 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 《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 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马蹄声等景物,表现了潼关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就簇拥(聚集)在这座古城上,秋风吹 散了细碎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广阔的原野还嫌太过束缚,从华山进入潼 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 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 “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 水的壮阔,表现诗人期望冲破封建束缚、 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1125-1201)字务观, 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爱国诗人。
这首诗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 抒情诗。诗人写这首诗时离开军旅生活已有二十多年,而 且已年近七十。他因为主张抗战而被罢官,闲居在家,境 遇困顿,身体衰弱。即使这样,他还是念念不忘为国效力。 作者人老志不衰,其精神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
秋词 [唐]刘禹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处远眺,( 然而在这战
无 人 送 酒 来。
乱的行军途
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 中),没有 清景况。 “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 谁能给我送 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 酒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3.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 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 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_风_,景_,__落__花__时__节__又_。逢君
课堂检测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 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正__是_江__南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时__节__又_逢__君_____。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 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爱恋。
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奇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爱恋, 对友人的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顺流而下
细读 赏析写法、表达效果
山月为仰视所 见的静景
月影随水为俯 视所见的动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品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 和“流”两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 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 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 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课堂检测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 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正__是_江__南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时__节__又_逢__君_____。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 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爱恋。
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奇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爱恋, 对友人的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顺流而下
细读 赏析写法、表达效果
山月为仰视所 见的静景
月影随水为俯 视所见的动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品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 和“流”两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 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 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 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PPT课件
整体感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中的亲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弟弟,但都离散各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何况天下依旧战乱不太平。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zhǐ
yì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 ②叶 落 山 路 , 枳 ③花 明 驿 墙 。 因 思 杜 陵 ④梦 , 凫 ⑤雁 满 回 塘 ⑥ 。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 鼓 ②断 人 行 ③, 边 秋 一 雁 声 。
露 从 今 夜 白 ④, 月 是 故 乡 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 书 长 不 达 , 况 乃 ⑤未 休 兵 。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杜甫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 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 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 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有 《杜工部集》传世。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江 南 逢 李 龟 年杜
甫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诗词解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烽火台名。在
西受降回城附乐近烽。 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全 望乡。
指出征 或戍边 的军人。
诗词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 眺望故乡。
主旨归纳
拓展思维:
1、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 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 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 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 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2、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 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强勉强 欲 登重阳节高有登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 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想 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 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此句是看到昔日的秦苑、汉宫如今已经荒废所发出 的感慨。他认为不要再去追问前朝兴亡的往事,因为 时移势迁、世事沧桑,历史痕迹已经难以分辨了,前 朝的过往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而今已物是人非, 只剩渭水依然东流,“流”也委婉含蓄地体现了诗人 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及唐王朝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5.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个人之愁 家国之愁、千古兴亡之愁 6.主旨 全诗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写云、日、风、雨等自然景物的变 化及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和历史沧桑的无限感 慨。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壹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了解诗人
许浑(约791~约858):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 一,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今江苏丹阳)。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 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 杜甫一生愁”评价他,可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二、背景简介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jiā
tīn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yuàn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概括诗人的情感。
愁为本诗的诗眼,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四、全诗大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翻译: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中沙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译: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 满楼风声飒飒。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翻译: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 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不要追问秦、汉兴亡的往事吧,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 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5.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个人之愁 家国之愁、千古兴亡之愁 6.主旨 全诗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写云、日、风、雨等自然景物的变 化及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和历史沧桑的无限感 慨。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壹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了解诗人
许浑(约791~约858):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 一,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今江苏丹阳)。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 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 杜甫一生愁”评价他,可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二、背景简介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jiā
tīn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yuàn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概括诗人的情感。
愁为本诗的诗眼,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四、全诗大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翻译: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中沙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译: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 满楼风声飒飒。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翻译: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 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不要追问秦、汉兴亡的往事吧,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 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 贞不渝,九死不悔;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106张PPT)
➢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 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 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 雪白,菜花金黄。
➢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 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 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 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 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后一 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 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 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 分完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 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 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 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 而且还落入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 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 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 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 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教学课件
材料四:
清朝同治四年(1865),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其父谭继 洵时任湖北巡抚。光绪元年(1875),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 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 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 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好。《潼关》这首诗是诗人 十多岁途经潼关时所作,当时诗人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 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背景所震撼,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材料三(解读陆游): 诗人有着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爱
国情怀,诗歌中展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 了诗人满腔的悲慨和无奈:既有对抗金大业未 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 念。陆游的诗歌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 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秋词》(其一): 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悲秋和自己的颂秋 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乐观的心境。 ②“排”字写出了飞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 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却绝 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③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 而上的一鹤。作者借飞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 运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
《潼关》:久远的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 上,秋风阵阵吹散嗒嗒的马蹄声。那从群山中冲决而 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拘束似的 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 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一峰高。
明四种情
这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凌云 志,诗人坚信自己仍顶天立地、绝不服输,不改少年时的 志气。
统部编初中7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PPT课件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 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诗中的第十 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 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 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 性悠然相会,而提笔成篇的。
板书白
借景
抒情
↓ 《折杨柳》 ↓
玉笛声
故园情
联想
逢入京使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
(今湖北荆州)人。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 经史。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西域多年, 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 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 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的真实生 活写照。到天宝三年春,李白上书请求还家,玄宗同意了。这一年春 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思归故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
音、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 情,从而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课件
主题归纳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对 国事的担忧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 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 抒情佳作。
李益
作家作品
李益(748-829),字君 虞, 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 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 因仕途失意, 后弃官在燕赵 一带漫游。以边塞诗名世,擅 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李白
作家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其作品 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 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蜀道难》等。
诵读提示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古诗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 出四川时写的一首迷恋故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 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 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 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致,意境清 朗秀美。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字词梳理
半轮:半边,半个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发:出发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指青溪驿,在今 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诗意理解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 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色中我从青溪驿出发,奔向三峡, 很想念峨眉山上的月亮,到渝州却看不到你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PPT课件
(1090—1138),字去非, 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 余首,却别具风格,语意超绝,笔力横 空,疏朗明快,著有《简斋集》。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陈与义也因之 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 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 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 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字幼安,号稼轩 。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并称“济南二安”。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是赠友之
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 康。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 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 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 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CHUZHONG YUWEN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
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 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 事,渔唱起三更。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 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 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 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千转万回——
无题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
3.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
诗人简介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 号樊男生,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是晚唐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殷(yīn)勤 探看(kān)
停顿/ 曲调(上扬音↗,下沉音↘)
缓— 重读,红色字体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又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现代学
者称之为“朦胧诗人”。
李商隐作诗,爱用冷僻的典故、精准的对偶、工丽深 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他的诗外形特别美丽,意义 往往隐晦。
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云鬓( bìn) 为(wèi)
2.读出诗味 读出诗句的节奏 读出语调的抑扬 降调 ↓ 读出语速的缓急 读出语气的轻重
•
3.中东地跨三洲,联系五海,沟通两 洋,自 古以来 是东西 方交通 枢纽, 战略位 置极为 重要。
•
4.北面是土耳其,越过土耳其进入了 独联体 外高加 索的国 家,西 边是叙 利亚和 约旦, 稍微过 去一点 就到了 巴勒斯 坦和以 色列。
•
5.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于 是就在 帝国内 推广应 用。以 后,阿 拉伯人 通过西 班牙人 把这种 印度数 字传入 欧洲, 并传播 到世界 各地, 这就是 我们所 使用的 阿拉伯 数字。
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并背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试着品读李商隐的《锦瑟》。
谢 谢 大 家!
•
1.每个词并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 ,只列 出了初 中阶段 出现并 常用的 用法及 词义。
•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 不必钻 牛角尖 ,中考 考察的 都是用 法及意 义十分 鲜明、 确定的 例子。3.对于课 文中的 一些特 殊的用 法要牢 记例句 ,做到 一出现 就能明 确辨认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前一个“难”是写相聚的不易; 后一个“难”字则写出别时的难舍难分和别后双方所经 受的情感煎熬。
“东风”点了时节:暮春; 情景交融:以哀景写哀情,将哀情融入哀景中。
艰难悲苦的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 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春蚕 蜡炬: 化抽象为具象
向死而生的爱
“义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道 出一生工夫学问,后人再四摹仿,绝无此奇句。”
———【清】《澹山诗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夜吟”:写作对象突变成对方(对写)
“但愁”、“应觉”:联想别后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联想)
“寒”:既是月光的寒冷,更是心理上的凄冷。(通感)
•
8.我们要善于通过题目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 并通过 对诗中 意象及 其特征 的分析 ,知人 论世, 以及诗 中表达 诗人情 感倾向 的语句 来深入 理解诗 歌内容 ,领会 人的手法,把 作者对 朋友的 同情和 思念寄 托给明 月,希 望自己 能追随 友人到 贬谪的 偏远之 地,慰 藉朋友 的孤独 ,表达 了对友 人牵挂 之情。
•
6.在神秘外星文明的指引下,主人公 发现了 关于宇 宙生命 的巨大 秘密。 业内人 士认为 ,该片 为盲人 开启了 科幻之 门,打 破了传 统电影 必须依 赖视觉 效果的 限制, 让盲人 也能感 受到科 幻的魅 力所在 。
•
7.写景抒情诗中常见的情感有对自然 美景、 田园风 光的喜 爱和留 恋,对 祖国大 好河山 的赞美 和热爱 ,漂泊 在外的 羁旅之 苦和思 乡之情 ,对闲 适隐逸 生活的 向往和 追求, 依依惜 别之情 ,爱国 忧国之 思。等 等。
双重叠加的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青鸟”:无望中的希望,看似希望的无 望。(用典)
无望而望的爱
“八句中真是千回万转。”
——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
积累手法
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意象叠用:化抽象情思为具象的事物。表意更加 委婉、深刻。 对写联想:由己推人,增加情感厚度。 巧妙用典:引用古事古语,精炼委婉,生动典雅。
品读诗歌——爱的表达方式
全诗围绕“别”字展开; 一“难”字奠定全诗基调。
“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 【清】梅成栋
自由朗读诗歌,选择一联进行品析:
从___联中,我读到了________的爱。 从____________(字、词、句)可以读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
3.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
诗人简介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 号樊男生,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是晚唐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殷(yīn)勤 探看(kān)
停顿/ 曲调(上扬音↗,下沉音↘)
缓— 重读,红色字体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又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现代学
者称之为“朦胧诗人”。
李商隐作诗,爱用冷僻的典故、精准的对偶、工丽深 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他的诗外形特别美丽,意义 往往隐晦。
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云鬓( bìn) 为(wèi)
2.读出诗味 读出诗句的节奏 读出语调的抑扬 降调 ↓ 读出语速的缓急 读出语气的轻重
•
3.中东地跨三洲,联系五海,沟通两 洋,自 古以来 是东西 方交通 枢纽, 战略位 置极为 重要。
•
4.北面是土耳其,越过土耳其进入了 独联体 外高加 索的国 家,西 边是叙 利亚和 约旦, 稍微过 去一点 就到了 巴勒斯 坦和以 色列。
•
5.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于 是就在 帝国内 推广应 用。以 后,阿 拉伯人 通过西 班牙人 把这种 印度数 字传入 欧洲, 并传播 到世界 各地, 这就是 我们所 使用的 阿拉伯 数字。
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并背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试着品读李商隐的《锦瑟》。
谢 谢 大 家!
•
1.每个词并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 ,只列 出了初 中阶段 出现并 常用的 用法及 词义。
•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 不必钻 牛角尖 ,中考 考察的 都是用 法及意 义十分 鲜明、 确定的 例子。3.对于课 文中的 一些特 殊的用 法要牢 记例句 ,做到 一出现 就能明 确辨认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前一个“难”是写相聚的不易; 后一个“难”字则写出别时的难舍难分和别后双方所经 受的情感煎熬。
“东风”点了时节:暮春; 情景交融:以哀景写哀情,将哀情融入哀景中。
艰难悲苦的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 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春蚕 蜡炬: 化抽象为具象
向死而生的爱
“义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道 出一生工夫学问,后人再四摹仿,绝无此奇句。”
———【清】《澹山诗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夜吟”:写作对象突变成对方(对写)
“但愁”、“应觉”:联想别后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联想)
“寒”:既是月光的寒冷,更是心理上的凄冷。(通感)
•
8.我们要善于通过题目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 并通过 对诗中 意象及 其特征 的分析 ,知人 论世, 以及诗 中表达 诗人情 感倾向 的语句 来深入 理解诗 歌内容 ,领会 人的手法,把 作者对 朋友的 同情和 思念寄 托给明 月,希 望自己 能追随 友人到 贬谪的 偏远之 地,慰 藉朋友 的孤独 ,表达 了对友 人牵挂 之情。
•
6.在神秘外星文明的指引下,主人公 发现了 关于宇 宙生命 的巨大 秘密。 业内人 士认为 ,该片 为盲人 开启了 科幻之 门,打 破了传 统电影 必须依 赖视觉 效果的 限制, 让盲人 也能感 受到科 幻的魅 力所在 。
•
7.写景抒情诗中常见的情感有对自然 美景、 田园风 光的喜 爱和留 恋,对 祖国大 好河山 的赞美 和热爱 ,漂泊 在外的 羁旅之 苦和思 乡之情 ,对闲 适隐逸 生活的 向往和 追求, 依依惜 别之情 ,爱国 忧国之 思。等 等。
双重叠加的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青鸟”:无望中的希望,看似希望的无 望。(用典)
无望而望的爱
“八句中真是千回万转。”
——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
积累手法
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意象叠用:化抽象情思为具象的事物。表意更加 委婉、深刻。 对写联想:由己推人,增加情感厚度。 巧妙用典:引用古事古语,精炼委婉,生动典雅。
品读诗歌——爱的表达方式
全诗围绕“别”字展开; 一“难”字奠定全诗基调。
“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 【清】梅成栋
自由朗读诗歌,选择一联进行品析:
从___联中,我读到了________的爱。 从____________(字、词、句)可以读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