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1]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85美国乔治来州的约翰·彭伯顿在地窖
中把碳酸水加苏打水搅在一块,成为一深 色的糖浆。他的合伙人罗宾逊用糖浆中的 两种成分来命名,于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 软性饮料可口可乐就此诞生了。1927年, 可口可乐开始在中国装瓶生产,装瓶厂设 于天津及上海。1979年,中美恢复邦交后, 可口可乐重返中国。
海默强调指出,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存在三方面缺陷: 第一,市场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包含了技术、管理技能 和设备等一揽子生产资源的跨国转移,而不仅仅 是金融资本。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变更投往国外的生 产资源的所有权,而间接投资则是在市场中进行 的,必然伴随着所有权的变动,其结果是生产资 源的使用方式和相关的增值活动也随市场交易发 生变动。
正文
第一节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 营理论 第二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基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 跨国经营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跨国公司以及对 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者对这一领 域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众多 的派别。由于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行为 的主体,因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成为解释跨 国公司扩张行为的主要理论。
第三章
跨国公司理论
• 开篇案例 • 学习目标
• 正文
开篇案例
从“两乐”“水淹七军”看可口可乐在华发 展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初期,由于当时中国长期受 到计划经济的束缚,市场一经开发,消费品的需求空前旺盛,企 业如雨后春笋,蜂拥而起。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产品就有销路, 商品处于卖方市场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市场营销从无到有, 学习西方先进经验,逐步发展的阶段。就饮料业而言,1981年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八十年代中国市场中国大地掀起 了碳酸饮料热,当年全国实力最强的八大老国有碳酸饮料厂家是: 重庆的天府可乐、广州的亚洲汽水、北京的北冰洋饮料,山东的 崂山可乐、河南的少林可乐,上海的正广和、沈阳的八王寺汽水 厂、天津的山海关。但是,“两乐”凭借凌厉的市场攻势在碳酸 饮料市场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国产碳酸饮料节节后缩,兵败如 山倒。当时,国产八大饮料中只剩上海的正广和还没有被“洋 化”,这就是被我们称之为“两乐水淹七军”的饮料事件。

• 主要思想:寡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
外市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 的战略,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 条件下,一旦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 它跨国公司也会跟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 以抵消第一家跨国公司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 行的大量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集中在寡占市场结 构明显的行业。
垄断优势理论放弃传统国际资本理论中关于完全 竞争的假设,从不完全竞争角度进行研究
–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众多生产者生产同一类 产品,均无力控制市场,由供求关系确定价格 –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众多生产者生产同 一类产品,但有差异性,差异性表现在产品质量、性能、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应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区位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六、折衷理论 七、跨国公司理论新发展
一、垄断优势理论
(一)基本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 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 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 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 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 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 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 (H-K Tradition)。
(五)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 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认为垄 •
断优势理论不足以全面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提出 了跨国公司寡占理论。 所谓寡占,是指由少数大企业组成,或者几家大企业占统治 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在这种行业或市场中,每一家大企 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其他几 家企业。因此,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的行为具有相 互依赖性。为了防止竞争对手首先采取行动而得到好处,避 免对方的行动给自己带来风险,寡占企业往往提前采取某些 行动以保持彼此之间的力量均衡。这种行为就叫寡占反应。 尼克博克认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一种寡占反应, 他的理论因此被称为“寡占反应论。 (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 艰难发展最初在烤鸭厂里制可乐
喝可口可乐曾被争议是否为卖国主义。早在1927年, 可口可乐就已经进入了当时的经济中心上海。因此, 1979年可口可乐最初希望将生产线安排在上海。消息一 出,便遭到反对声音——“卖国主义”、“洋奴哲学”、 “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工业”,种种声音一 起向上海市政府压来。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将进入中国内 地迈出的第一步放在了北京。当时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 总公司部门经理的佟志广回忆,当初中粮公司只希望小规 模引进“试水”,甚至只想在北京设小规模的装瓶厂,于 是把厂址选在了丰台五里店中粮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 里,烤鸭厂腾出一间厂房放置可口可乐瓶装线。
• 为了尽快打开中国消费者市场,可口可乐总公司在1982
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在北京各大商场开展了中国当代市场 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 包装的筷子。一时间人潮如涌。这是中国现代市场上第一 次卖场促销活动,北京各大报纸对此反应强烈。《北京日 报》的《内参》以“可口未必可乐”为题发表文章,认为 在国家缺少外汇的情况下,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大量 的外汇资源。 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期封面: “China’sNewFace(中国的新面貌)”,一个普通的 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很直白地表现了中 国正在开放,人们将要开始新的生活。
• 可口可乐在中心城市的日渐风靡,刺激了中国饮料行业的
发展。随后,一些小型的饮料工厂已经在各地冒了出来, 有些甚至直接冠上了“可乐”的名号,出现在四川成都的 天府可乐是第一个国产可乐饮料,随后河南出现了少林可 乐,杭州出现了西湖可乐,资料显示,当时国内的各类饮 料工厂已经超过2000家。 而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强劲势头却给了不少国产品牌伤 心的记忆。1994年4月,一度被摆上人民大会堂国宴席 的重庆天府可乐被百事可乐正式收编。有观察者统计了一 下,至此,中国八家生产碳酸饮料的饮料公司,除了上海 正广和之外,其他七家均被“两乐”收入囊中。媒体在报 道中用了一个十分耸动而煽情的标题:《两乐水淹七军》。
(二)对用证券投资理论解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 的质疑 垄断优势论是在批判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 础上形成的。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假定:各 国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各国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或价格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 的相对差异决定;由于各国利率存在差异,资本 从资本供给丰裕从而效率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 稀缺从而效率高的国家。海默认为,传统的国际 资本流动理论说明的是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而 不能解释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 及与投资相联系的企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转移。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的主要思 想 阶段Ⅰ:产品创新阶段 该阶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新产品刚从试验转入商业实用,技术尚不完善,产 品亦未定型,因而销量不定,这要求对投入要素的调整具有 高度灵活性。生产者注意力在产品的设计与功能,非成本。 其次,单个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产品差异程度 较高,易形成市场垄断。 第三,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要保持快速、 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 利影响。 第四,创新国拥有技术垄断优势,新产品在国内生产销售, 少量出口。
档次、规格、品牌、商标等方面
竞争关系!
市场结构
企业数量
从不完全竞争角度 进行研究!
一家企业
许多企业
产品类型
相同产品
几家企业
有差别产品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2.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 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 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 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 回首1979年,可口可乐刚刚重返中国时,第一批可口可乐产
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当时,一般的老百姓还喝不上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销售对象严格限制在来华工作、旅游的 外国人当中。买一瓶可口可乐解渴,在今天真是再容易不过, 可是当初在一些食不果腹的普通老百姓眼里,可口可乐只是 摆在商店橱窗里的遥远美国文化。
(三)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的主要思想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存在阻碍和干扰竞争的因素)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 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 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 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 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市场在可口可乐的全球销售排行
中排名20位左右。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 第三大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每年人均饮用3瓶可 口可乐产品,如今则增加了9倍,达到了28瓶。在中国的 30多个城市拥有36家灌装厂的可口可乐公司,其众多品 牌都已在华销售,如可口可乐、芬达、雪碧等。 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开始由引进品牌转向为中国市 场开发饮料产品。如1996年和1997年分别开发出的“天 与地”瓶装水和“醒目”系列果味饮料。近期,其中国研 发团队推出了“美汁源”系列橙汁饮料;在华东、华南市 场,它更注重本土品牌,如“茶研工坊”和“健康工房”。 尽管中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但人均饮料消费仍与欧美平 均消费水平相去甚远。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 裁戴嘉舜将这种差距视为发展的潜力,他表示:“希望有 朝一日中国可以成为可口可乐的第一大市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生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于 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产品周期 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来经过威尔斯 (Louis T. Wells)和赫希哲(Hirsch)等人的发 展而逐步完善。 根据这个理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即是企业 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竞争条 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
3.企业选择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的原因 为什么不是选择出口或许可证交易: ①东道国关税壁垒阻碍企业通过出口扩大市 场。 ②技术等资产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通过销售 获得全部收益。
(四)评价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
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 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 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 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 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 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 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缺乏指导意义。
• 1979年,中美恢复邦交的三个小时之后,可口可乐宣布进入
中国,成为第一个重回中国的美国消费品品牌。之后的第三 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 1981年,百事公司也与中国政府签约,宣告了投资中国历程 的开始。当时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只 是摆在商场橱窗里象征着美国文化的奢侈品,如今它们早已 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