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北外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北外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201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科目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9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20 人)研究方向(5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56)汉语研究(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57)汉外语言对比(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初试科目(5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考试内容:1、101政治2、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选一3、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4、92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56)汉语研究(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考试内容:1、101政治2、201英语3、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4、924现代汉语(57)汉外语言对比(012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考试内容:1、101政治2、201英语3、71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4、925对比语言学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2、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著,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周小兵、李海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李泉主编,商务印书馆。

4、汉日语言对比《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张麟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概说现代日语语法》,铃木康之主编,彭广陆编译,吉林教育出版社。

复试备注(55)含自筹6名(56)含自筹3名(57)本届只招汉日对比含自筹1名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8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31 人)研究方向(5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51)国际汉语教育(52)汉语研究(53)汉日语言对比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选一③712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212法、213德选一③712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2现代汉语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12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2现代汉语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12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913对比语言学参考书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0)—(5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国际汉语教育汉语研究汉日语文对比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认知语言学(英语学院蓝纯教授)认知语言学1、Croft,William and Alan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2、Evans,Vyvyan,Benjamin K.Bergen and Jörg Zinken,eds.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Reader.London:Equinox Publishing Company,2007.3、Evans,Vyvyan,and Melanie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4、Gavins,Joanna and Gerard J.Steen.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3.5、Lakoff,George,and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6、Lakoff,George.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7、Langacker,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8、Langacker,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Descriptive Applica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9、Stockwell,Peter.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2.10、Talmy,Leonard.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New York:Bradford Books,2003.11、Taylor,John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普通语言学12、Austin,John.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13、Bloomfield,nguag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4、Brown,Gillian.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5、Carroll,David.Psychology of Languag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16、Chomsky,Noam.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7、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2004.18、Halliday,M.A.K.and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Routledge,1976.19、Hudson,Richard.Socio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20、Levinson,Stephen.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1、Lyons,John.Linguistic Semantics:An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22、Ouhuala,Jamal.Introducing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rom Principlesand Parameters to Minimal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2001.23、Robins,Rodman.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London:Routledge,2015.24、Sapir,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York: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1921.25、Saussure,Ferdinand 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Eds.CharlesBally and Albert Sechehaye.Trans.Roy Salle,Illinois:OpenCourt,1983.26、Searle,John.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Ac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27、Sperber,Dan and 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New York: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28、Ungerer,F.and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国家语言研究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国家语言研究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二、初试考试内容
学科、专 业名称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
外国语
蓝纯
1-2
初试考试科目
专业科目一
专业科目二
050201 英语语言
文学
英语国家语言 研究
(001 英语学 院)
认知语言学
二外(俄语、法
语、德语、日 语、西班牙语
普通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认知诗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任选一种)
三、部分科目参考书目
研究方向
参考书目
20 世纪加拿大女 性小说研究(英语 学院耿力平教授)
wwwyumingeducom考博分校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国家语言研究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一专业的设置导师及招生计划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指导教师招生人数050201英语语言文英语国家语言研究001英语学院认知语言学12二初试考试内容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初试考试科目外国语专业科目一专业科目二050201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语言研究001英语学认知语言学二外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任选一种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知诗学三部分科目参考书目研究方向参考书目20世纪加拿大女性小说研究英语学院耿力平教授wjkeith加拿大英语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northropfryebushgarden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4、 Robert J. C. Young. Postcolonialism: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1. 5、 Jonathan Culler. On Deconstruction: Theory and Criticism after Structuralism.

北外考研参考书目

北外考研参考书目

部分研究方向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第二外语参考书目(01)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G.Yule (1996) 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ed. CUP2、V.Cook (1996)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2nd.ed. Arnold3、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出版(02)英美文学1、M.H.Abrams 编《诺顿英国文学选集》W.W. Norton 20022、Nina Baym 编《诺顿美国文学选集》W.W. Norton 20053、金莉、张剑编《文学原理教程》外研社20054、Raman Selden《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外研社20045、赵一凡等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研社2004(03)美国社会文化研究1、Thomas A. Bailey, David M Kennedy & Lizabeth Cohen. The American Pageant-A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11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8, 北外研招办2、梅仁毅主编:《美国研究读本》外研社2002(04)英国社会文化研究1、肖慧云主编《当代英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2、余志远主编《英语国家概况》外研社19963、朱永涛王立礼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教社2005(05)澳大利亚研究1、《澳大利亚历史》1788-1942 北京出版社2、《澳大利亚历史》1942-1988 北京出版社3、夏玉和、李又文编《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外研社20084. 朱永涛王立礼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教社2005(06)爱尔兰研究1.梅仁毅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爱尔兰部分),北京:外研社2010 2.朱永涛、王立礼主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爱尔兰部分),北京:高教社20003.陈恕主编:《爱尔兰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外研社2010(特别是准备报考爱尔兰文学子方向的考生需通读此书)4.王振华、陈志瑞、李靖堃编:《列国志:爱尔兰》,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07)国际新闻1、新华社中英文稿、《中国日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2、国内公开出版的中国和外国新闻史书籍3、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8)英美文论与文化研究1) Abrams, M. 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 2004.2) Fowler, Alastair.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orms and Kind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7.3)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umbia UP, 1988.4) Abrams, M.H. ed.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Major Authors. 5th ed. New York: Norton, 1987.5) Baym, Nina, ed.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horter 5th ed. New York: Norton, 1999(09)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1、Bassnett, Susan.《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外教社.2004.2、Gentzler, Edwin.《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修订本)》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外教社20043、马会娟、苗菊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外研社. 2009(54)—(60)1、《中式英语之鉴》Joan Pinkham 、姜桂华著,200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考研介绍2018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考研介绍2018

拟招生人 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政治 ②二外(242 俄语、243 法语、244 德语、245 日 语、246 西班牙语,选一) ③614 英语基础(外研中 心) 22 ④814 外国语言学及应 用语言学
(62)语料库语 言学
①101 政治 ②241 二外英语 ③ 615 语 言 学 基 础 ( 英 语) ④815 语料库语言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二、分数线及录取情况
2017 年英语专业的复试分数线: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
政治、外语单 科线
53
专业单科线 80
两门专业科目成绩 要求(总分或单科)
209
总分 345
三、学制及学费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性研究生学制为 3 年,每年 每生学费 8000 元,
1961 年。
(60)语言政策与 Ronald Wardhaugh (2014).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Linguistics.
规划研究
Wiley-Blackwell.
(61)外语教育
1 、 Saville-Troike, Muriel.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二语习得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影 印版,2008 年)
2 、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5th ed.). Addison Wesley Longman.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的原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影印版,2002 年)
(62)语料库语言 学

北大语言学及应用书籍

北大语言学及应用书籍

北大语言学及应用书籍北大语言学及应用书籍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涵盖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和应用方向。

以下是我推荐的一些北大语言学及应用书籍。

1. 《现代汉语词法学研究》这本书由北大语言学教授陈宽编写,对汉语词法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书中涵盖了汉语词汇的构成、意义变化、词汇关系等内容,对于理解汉语词法规律和提高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非常有帮助。

2. 《北大口语教程》这本书是北大外国语学院编写的一本口语教材,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书中以实用的对话和口语练习为主线,配合各类语言实例、练习和习题,帮助学习者熟悉、积累日常口语表达的词汇和句式,使其能够流利、准确地进行口语交流。

3. 《汉语语法导论》这本书由北大语言学教授李学勤编写,是一本系统介绍汉语语法的教材。

书中详细介绍了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包括词类、短语、句子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通过对各种语法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

4. 《中国方言研究》这本书由北大语言学教授杨军编写,是一本介绍中国方言的专著。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各地的方言特点和分类,讨论了方言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学习方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 《现代汉语语音学》这本书由北大语言学教授李宏编写,介绍了汉语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汉语音位、音变、声调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语的音素和音韵规律,提高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表达能力。

这些书籍涵盖了语言学的多个方面,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际应用。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提升对语言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

无论是对语言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这些书籍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语言研究(英语学院)考博招生介绍—考试内容—考试指南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语言研究(英语学院)考博招生介绍—考试内容—考试指南

阶段课程 一、基础夯实 二、强化提升 三、考前押题
开课时间 A 班:8月21日-25日 B 班:9月12日-17日 A 班:10月3日-7日 B 班:11月7日-11日 C 班:12月12日-16日 A 班:2月20日-22日 B 班:3月6日-8日
课时 40课时授课+12课时练习 40课时授课+12课时练习 24课时授课+8课时模考
学员四、 张广超:中国矿业大学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博士
第5页共7页

中国考博辅导首选学校
简介:育明考博 14 届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
学院。2013 年 12 月份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所选课程为考博英语一对一。
经过三个月的冲刺学习顺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矿
第4页共7页

中国考博辅导首选学校
进入北京各院校的重点学科,以下是关于几位优秀学员的介绍:
学员一、 张立平:北京大学藏学研究院博士(在职) 简介:育明考博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所选课程为北大
考博英语一对一班与专业课定向保录班。经过六个月辅导学习以当年度北大 考博英语全校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教育院教育学原理专业。
业工程专业。
育明考博学员模拟考试答卷留存:
第6页共7页

中国考博辅导首选学校
育明考博学员上课场景及教学环境照片:
第7页共7页
学员二、 赵文娟: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 简介:育明考博 14 届优秀学员,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13 年 7 月
报名进入育明考博辅导课程进行学习,所选课程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集训 营与专业课一对一教学。
学员三、

北外学硕参考书

北外学硕参考书

北外学硕参考书
以下是一些北外学硕参考书推荐:
1. 《英语写作与翻译》- 翟野教授编著:这本教材是北外英语学硕必修课程的参考书之一,主要讲解英语写作和翻译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适合用于学习写作和翻译的初学者。

2. 《语言学概论》- 姜云升教授编著:这本教材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适合学习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读者。

3. 《国际经济与贸易》- 刘健、申牧编著:这本教材是北外国际商务硕士(MIB)课程的参考书之一,讲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适合对国际经济和贸易感兴趣的读者。

4. 《国际法》- 达明塔斯教授、李书焕教授编著:这本教材主要介绍国际法的基本原理、规则和实践应用,适合对国际法感兴趣的读者。

5. 《中国外交与外交战略》- 史景迁教授编著:这本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外交和外交战略,适合对中国外交感兴趣的读者。

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外法语、参考书目、学习经验--新祥旭

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外法语、参考书目、学习经验--新祥旭

参考书目
李志清(总主编):《新大学法语》(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94年。

(或)李志清(总主编):《新大学法语(第二版)》(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或)孙辉:《简明法语教程》(修订版,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

学习方法建议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

认知语言学的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的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文献石毓智,李讷: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中国社会科学》1998.6----论“的”的语法化历程文旭:《语法化》简介,《当代语言学》1998.3何刚:语用方式——语用的语法化,《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3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1995.3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郝书阁:语法化的泛时性研究,《外语学刊》2000.3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995.1《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

石毓智:《语法的形式和理据》,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国外语言学》1990年。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中国语文》,1999.3何自然冉永平主编:《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张云秋《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Fauconnier, Gilles & Mark Turner.1998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Cognitive Science Vol.22(2).Goldberg, Adele E.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akoff,George.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9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与Johnson合著).New York: Basic Books.Langacker, R, W.1987/1991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1,2.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Taylor, John R. 1989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Oxford: Claredon Press.Haiman,J.1985/1987 Natural Syntax. Cambridge: CUP.1985 Iconicity in Syntax.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83年6月“句法象似性”专题大会的论文集)Simone, Raffaele.1994. Iconicity in Languag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2年6月“句法象似性”专题大会的论文集)F.Ungerer &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入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评》述评

《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评》述评
基本原理 及其 理论依 据的基 础上 .从认知 和语 言研 究两方 面论述 了认知语 言学 的独特 贡献 认 知研 究 的主要 贡献体
学 范式 的反 思性 批评促 使 “ 认 知语 言学未来 螺旋 形理 论上
升 和发展 ” ② 。 该 书的 出版对 认知语言 学“ 克 服理论局 限 , 绕开 理 论 困境 。 找 到新 的理 论 突破 方 向和路 径 ” 具 有 重要 意义 。 另 外 ,认 知语言 学本身 具有 多学科 交融 的本 质 , 《 认知 语言
握 传统 观 念认 为认 知 语 言学 与 生 成语 言 学 完 全对 立 的关
系? 认知语 言学在前进 道路上面 临着哪些挑 战? 未来 发展前 景 和方 向如何 ?这些 问题 亟待 解答 。 王馥芳 教授 2 0 1 5 年 出版 的《 认 知语 言学反 思性批 评 》 一 书 既 以新颖 独特视 角为认知 语言 学研 究者 和学 习者释 疑解 惑 .又给认 知语 言学从婴 幼儿期 到青 少年期 的发 展做 了较 为深 刻的理论 反思和再反 思 本 书首创 以“ 反思性 整体批评
阐释 . 指 出 三者 既相互 对立 又 相互 交 叠 . 共 同构 成 “ 语 言学 理论一族 ” 关系. 各 自描 述和解 释语 言 的某 些方 面 。此新颖
见解为认 知语 言学 范式 反思性整体 批评确立 了“ 支 点” 第 四章 “ 认 知语 言学 之 独特 贡献 ” . 在 阐 明认 知语 言学
范式理论 关系 的基础上 阐述并 明确 了认知 语言 学在语 言学
体 系 中的理论地 位 作者 首先 讨论 了对三 种语 言学研 究范 式 之 间的理论关 系持有 的 四种较 为普遍 的观 点 : 扬弃观、 对 错观、 功 过观和共通 观。并且 以霍 金和蒙洛迪诺 ( 2 0 1 1 ) 提 出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参考书目1 概论高明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79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吴为章编著《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较深]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1962),伍铁平、马福聚、汤庭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 语言学理论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高明凯等译,岑麒祥、叶蜚声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初读有一定难度,但需要仔细品味]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Lyons,J.Linguistics,1980,载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译丛》编辑部编:《语言研究译丛》第二期,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于根元主编《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adford,A.1997.Syntax: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较深]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卫志强《当代跨学科的语言学》,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在叫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了),1992语言在交际中规范施春宏中国经济出版社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理解与认知崔希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3 语言学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冯建明、胡明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4 本体研究(一般参考现代汉语课老师开的参考文献)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朱德熙《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较深]5 其他岑麒祥《普通语言学人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王希杰主编《语言学百题(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王振昆、谢文庆、刘振铎编《语言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现代汉语》参考文献目录l 第一章绪论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二版)绪论部分,上海教育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考研介绍2018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考研介绍2018

Points, 2013.
3、Georges Duby, Histoire de la France : des origines à nos 复试用书
jours. Paris : Larousse, 2006.
北鼎教育,专注北外考研及全国外NEW COLLEGE ENGLISH (1-5 册)浙江大学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新编大学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三、分数线及录取情况
2017 年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
政治、外语单科线 53
专业单科线 80
两门专业科目成绩要 求(总分或单科)
217
总分 345
录取情况:
2017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共招生 10 人,其中包括推免 6 人。参加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进入复试的人数为 8 人,最终录取 4 人。
初试用书 复试用书
公司,2001 年。
1、吴国庆:《战后法国政治史(1945-2002)(第 2 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 初试用书
(16)法语国家 2、Guy Carcassonne. La Constitution. 11ème édition. Paris :
与地区研究
四、学制及学费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制为 3 年,每年每生学费 8000 元。
二、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以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13)法语语言学与应 用语言学 (14)法语国家文学
(15)法语翻译理论与 实践
(16)法语国家与地区 研究
所属院系 003 法语系
拟招生人数 12
考试科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参考资料Aitchison, J. 1987.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Anderson, J. R. 1983.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Anderson, J. R.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New York: W. H. Feeman and Company.Bach, K. 1987. Thought and Reference.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Barsalou, L. W. 1982. Context-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xt-dependent information in concepts.Memory & Cognition 10: 82-93.Barsalou, L. W. 1983. Ad hoc categories.Memory & Cognition 11: 211-227.Barsalou, L. W. 1987. The instability of graded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the nature of concepts. In U. Neisser (ed.), 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01-140. Barsalou, L. W. & B. H.Ross. 1986. The roles of automatic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in sensitivity to superordinate and property frequ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2: 116-134.Barsalou, L. W. & J. W.Hutchinson. 1987. Schema-based planning of events in consumer contexts. In P. F. Anderson & M. Wallendorf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V ol. 14.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14-118.Blakemore, D.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 Blackwell.Blakemore, D. 2002.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Carston, R. 1988.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F. 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V ol. 3.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8-68.Croft, W. & A. D.Cruse. 2004.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 G.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Fauconnier, G. 1997.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Fauconnier, G. & M. Turner. 1998.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Cognitive Science 22: 133-187.Fischer, K. 2000.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 to Lexical Pragmatics: The Functional Polysemy of Discourse Particles.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Fodor, J. A. 1975. The Language of Thought.New York: T. Y. Crowell.Fodor, J. A. 1983. The Modularity of Mind.Cambridge, MA: MIT Press.Fodor, J. A. 1998.Concepts: Where Cognitive Science Went Wrong. Oxford: Clarendon Press. Fodor, J. A. & Z. W.Pylyshyn. 1988. Connectionism and cognitive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analysis. Cognition 28: 3-71.Foster-Cohen, S. H. 2000.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6(1): 77-92.Frege, G. 1977. On Concept and Object.In P.Geach& M.Black (eds.),Translation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obFrege. Oxford: Basil Blackwell.Gibbs, R. W. 1987. The relevance of relevance for psychological theory.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0: 718-719.Goatly, A. 1994. Register and redemp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The case of metaphor.Pragmatics 4: 139-181.Green, D. W. et al. 1996. Cognitive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MA: Blackwell. Gutt, E.-A. 1991.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Oxford: Blackwell. Jary, M. 1998. Relevance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politeness.Journal of Pragmatics30: 1-19.Jaszczolt, K. M.1996a. Relevance and infinity: Implications for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Pragmatics 25: 703-722.Johnson, M.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ordan, M. P. 1998. The power of negation in English: Text, context and relevance. Journal of Pragmatics 29: 705-752.Jucker, A. H. 1997. Review 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27: 107-119.Lakoff, G. & M.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Langacker, R. W. 1991.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 ol. 1-2. 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Marmaridou, S. S. A. 2000. Pragmatic Meaning and Cognition.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Marten, L. 2002.At the Syntax-Pragmatics Interface: Verbal Underspecification and Concept Formation in Dynamic Syntax.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Rouchota, V. & A. H.Jucker (eds.) 1998. Current Issues in Relevance Theory.Amsterdam: John Benjamins.Schank, R. & R. P. Abelson. 1977. Scripts, Plans, Goals, and Understanding. Hillsdale, NJ: Erlbaum.Sperber, D. 1994b.The modularity of thought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representation.In L. A.Hirschfeld& S. A. Gelman (eds.), Mapping the Mind: Domain Specificity in Cognition and Cultur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9-67.Sperber. D. 1997. Intuitive and reflective beliefs.Mind and Language 12: 67-83.Sperber, D. 2000. Metarepresentations 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In D. Sperber (ed.), Metarepresentations: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17-137.Sperber, D. & D.Wilson. 1986.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Sperber, D. & D. Wilson. 1990.Rhetoric and relevance. In D. Wellbery& J. Bender (eds.), The Ends of Rhetoric: History, Theory, Practice. 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 140-155.Sperber, D. & D.Wilson. 1995.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2nd e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Sperber, D. & D.Wilson. 1996. Fodor’s frame problem and relevance theory: A reply to Chiappe&Kukla.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 19: 530-532.Sperber, D.& D.Wilson. 1997. Remarks on relevance the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Multilingua16: 145-151.Sperber, D. & D. Wilson. 1998a. The mapping between the mental and public lexicon. In P.Carruthers & J. Boucher (eds.), Language and Thought.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84-200.Sperber, D. & D. Wilson. 1998b. Irony and relevance: A reply to DrsSeto, Hamamoto and Yamanashi. In R. Carston&S. Uchida (eds.), Relevance Theory: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83-293.Sperber, D. & D.Wilson. 2002. Pragmatics, modularity and mindreading. Mind & Language 17: 3-23.Sperber, D. & D. Wilson. 2005. Pragmatics. 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7: 353-388. Ungerer, F. & H. J.Schmid. 1996.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London: Longman.Wilson, D. 1999. Relevance and relevance theory. In R. Wilson & F. Keil (eds.), MIT Encyclopedia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 Cambridge, MA : MIT Press, 719-722. Wilson, D. 2000. Metarepresentation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In D. Sperber (ed.), Metarepresentations.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411-448.Wilson, D. 2003. Relevance Theory and lexical pragmatics.It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Rivista di Linguistica 15(2): 273-291.Wilson,D. 2004a.Relevance and lexical pragmatics.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6: 343-60.Wilson, D. 2004b. Relevance, word mea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lexical pragmatics.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现代外语) 1: 1-13. Wilson, D. 2005a.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on pragmatics and modularity.Lingua115: 1129-1146.Wilson,D. 2005b.Pragmatics.In F. Jackson& M. Smith (eds.), Oxford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468-501.Wilson,D.&R. Carston. 2008. Metaphor and the ‘emergent property’ problem: A relevance-theoretic treatment. The Baltic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Cognition, Logic and Communication 3 (2007), 1-40.Wilson, D. & T.Matsui. 1998. Recent approaches to bridging: Truth, coherence and relevance.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10: 173-200.Wilson, D. & D.Sperber. 1981. On Grice’s Theory of conversation. In P. Werth (ed.), Conversation and Discourse.London: Croom Helm, 155–178.Wilson, D. & D.Sperber. 1988. Representation and relevance. In R. M. Kempson (ed.),Wilson, D. & D.Sperber. 1991b. Pragmatics and modularity. In S. Davis (ed.), Pragmatics: A Reader.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583–595.Wilson, D. & D. Sperber. 1993. Linguistic form and relevance. Lingua 90: 1-25.Wilson, D. & D.Sperber. 2002b. Truthfulness and relevance.Mind 111: 583-632.胡壮麟. 2004. 认知隐喻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束定芳(主编). 2004. 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精选.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熊学亮. 1999. 认知语用学概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赵彦春. 2003. 认知词典学探索.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赵艳芳.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硕士招生部分研究方向参考书目_北外考研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硕士招生部分研究方向参考书目_北外考研网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 年硕士招生部分研究方向参考书目
研究方向、 第二外语
参考书目
(01) 英 语 语 言学与应用语言 学
1、蓝纯编:《语言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年。
2、Jean Aitchison:《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The Articulate Mammal: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4th ed.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 Andrew Sanders.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
6、Richard Gray: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2、程依荣:《法语词汇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初试用 书
复试用 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法 语 国
l、车琳:《法国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初试用
家文学
2017 年。

2、Françoise Ploquin 等,钱培鑫、陈伟译:《法国文学大手笔》,
复试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
2、ДергачевВ.А.,ВардомскийЛ.Б.Рег ионоведение,Москва,2010.
3、陆南泉主编《俄罗斯经济二十年(1992-2011)》,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13 年。
(13) 法 语 语 言学与应用语言 学
1、童佩智等编:《法国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5 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参考书目汉语国际教育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所有方向)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所有方向)3、吴应晖:《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

(所有方向)4、Ortega,L.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ondon:HodderArnold,2009.(国际汉语教育研究方向)5、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国际汉语教育研究方向)6、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四卷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所有方向)7、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方向)8、([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管理学(第11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国际汉语教育管理研究方向)9、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1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

(国际汉语教育管理研究方向)10、House,Robert J./Hanges,Paul J./Javidan,Mansour/Dorfman,PeterW./Gupta,Vipin(Ed.):Culture,Leadership,and Organizations:The GLOBE Studyof62Societies.Thousand Oak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2003.(国际汉语教育管理研究方向)11、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国际汉语教育管理研究方向)12、著名中青年语言学家自选集。

(所有方向)13、与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

语言学参考书目

语言学参考书目

王力《古代汉语》(必看)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下册(必看)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必看)根据方向不同,参考书也有不同。

具体参考书如下:语言学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语用学教程索振羽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徐通锵、胡吉成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理解与认知崔希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商务印书馆语言在交际中规范施春宏中国经济出版社语音普通语音学教程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教材)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发音与纠正曹文?汉语语音教程曹文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词汇现代汉语词汇符淮清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商务印书馆语法现代汉语语法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马真北京大学出版社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等商务印书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教学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教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周小兵、赵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使用语法卢福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等商务印书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主要参考书)发展心理学与你[英]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其次,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到附近大学听听相关课程。

接受第一手的课堂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找相关同学要笔记看看~十四、中国文化136、《说文解字》(东汉)许慎137、《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138、《曾国藩家书》(清)曾国藩139、《菜根谭》(明)洪应明140、《吾国与吾民林语堂》141、《三字经》(南宋)王应麟142、《太平广记》(宋)李方十五、文学理论与艺术143、《文心雕龙》(南北朝)刘勰144、《诗品》(南北朝)钟嵘145、《宋元戏曲考》146、《人间词话》王国维147、《沧浪诗话》(南宋)严羽148、《西方美学史》朱光潜149、《文艺心理学》150、《美的历程》李泽厚151、《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王文生主编152、《美学》黑格尔153、《诗学》亚里士多德154、《艺术哲学》丹纳155、《论文艺》十六、中国历史156、《史记》(西汉)司马迁157、《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158、《左传》(春秋)左丘明159、《汉书》(西汉)班固160、《国语》(春秋)左丘明161、《战国策》(战国时代)作者不详十七、外国历史162、《世界史纲》(德国)黑格尔十八、外国人物传记163、《忏悔录》(法)卢梭164、《自传》富兰克林165、《林肯传》(美)桑德伯格166、《居里夫人传》(法)夏娃·居里十九、天文地理游记167、《徐霞客游记》(明)徐霞客168、《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山海经校注》本,袁珂校注游记169、《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170、《西行漫记》(美)斯诺二十、中国哲学(上)171、《庄子》(战国)庄周172、《老子》(春秋)老子173、《论语》(春秋)孔子174、《韩非子》(战国)韩非175、《孟子》(战国)孟轲176、《荀子》(战国)荀况177、《周易相传系》周人所传178、《四书集注》(南宋)朱熹二十一、中国哲学(下)17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180、《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181、《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182、《中国论理学史》蔡元培183、《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66、《堂吉诃德》塞万提斯67、《百年孤独》加里亚·马尔克斯68、《魔山》托马斯·曼69、《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70、《尤利西斯》乔伊斯71、《城堡》弗兰茨·卡夫卡72、《卡夫卡短篇小说集》弗兰茨·卡夫卡73、《雪国》川端康成74、《古都》川端康成75、《牛虻》伏尼契7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77、《我是猫》夏目漱石78、《荆棘鸟》科林·麦卡洛79、《斯巴达克》思乔·万尼奥里80、《同情的罪》茨威格八、中国散文81、《古文观止》(清)吴楚才、吴调侯编选82、《经史百家杂钞》(清)曾国藩83、《生活的艺术》林语堂84、《文化苦旅》余秋雨85、《雅舍小品》梁实秋86、《汉魏六朝赋选》瞿兑园选注87、《人与永恒》周国平88、《湘行散记》沈从文89、《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90、《缘缘堂随笔》丰子恺91、《三毛作品》三毛92、《中国历代文选》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93、《自己的园地》周作人九、中国诗歌94、《诗经》余冠英选注95、《楚辞》上海古籍出版社96、《杜工部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97、《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98、《乐府诗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99、《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12 月初版100、《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 年25 册平装本101、《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胡云翼选注102、《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出版,余冠英选注103、《宋诗选注》钱钟书104、《新月派诗选》105、《现代派诗选》人民文学社1979年出版106、《艾青诗选》107、《朦胧诗选》108、《徐志摩诗集》徐志摩109、《无怨的青春》席慕容十、外国诗歌110、《荷马史诗》荷马111、《草叶集》惠特曼112、《失乐园》弥尔顿113、《吉檀迦利》泰戈尔114、《飞鸟集》泰戈尔115、《唐璜》拜伦116、《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十一、戏剧117、《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118、《浮士德》歌德119、《玩偶之家》易卜生120、《西厢记》王实甫(元代)121、《牡丹亭》汤显祖122、《雷雨》曹禺123、《推销员之死》米勒124、《伪君子》《吝啬鬼》莫里哀十二、外国其他文学题材125、《随笔集》蒙田126、《一千零一夜》人民文学社汉译本,纳训译127、《安徒生童话》安徒生128、《伊索寓言》伊索129、《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想》卢梭十三、中国文学合集130、《文选》萧统(南朝梁)131、《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132、《鲁迅全集》鲁迅133、《东坡全集》苏轼134、《陆放翁全集》陆游135、《胡适文存》胡适十四、中国文化136、《说文解字》(东汉)许慎137、《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138、《曾国藩家书》(清)曾国藩139、《菜根谭》(明)洪应明140、《吾国与吾民林语堂》141、《三字经》(南宋)王应麟142、《太平广记》(宋)李方十五、文学理论与艺术143、《文心雕龙》(南北朝)刘勰144、《诗品》(南北朝)钟嵘145、《宋元戏曲考》146、《人间词话》王国维147、《沧浪诗话》(南宋)严羽148、《西方美学史》朱光潜149、《文艺心理学》150、《美的历程》李泽厚151、《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王文生主编152、《美学》黑格尔153、《诗学》亚里士多德154、《艺术哲学》丹纳155、《论文艺》十六、中国历史156、《史记》(西汉)司马迁157、《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158、《左传》(春秋)左丘明159、《汉书》(西汉)班固160、《国语》(春秋)左丘明161、《战国策》(战国时代)作者不详十七、外国历史162、《世界史纲》(德国)黑格尔十八、外国人物传记163、《忏悔录》(法)卢梭164、《自传》富兰克林165、《林肯传》(美)桑德伯格166、《居里夫人传》(法)夏娃·居里十九、天文地理游记167、《徐霞客游记》(明)徐霞客168、《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山海经校注》本,袁珂校注游记169、《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170、《西行漫记》(美)斯诺二十、中国哲学(上)171、《庄子》(战国)庄周172、《老子》(春秋)老子173、《论语》(春秋)孔子174、《韩非子》(战国)韩非175、《孟子》(战国)孟轲176、《荀子》(战国)荀况177、《周易相传系》周人所传178、《四书集注》(南宋)朱熹二十一、中国哲学(下)17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180、《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181、《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182、《中国论理学史》蔡元培183、《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66、《堂吉诃德》塞万提斯67、《百年孤独》加里亚·马尔克斯68、《魔山》托马斯·曼69、《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70、《尤利西斯》乔伊斯71、《城堡》弗兰茨·卡夫卡72、《卡夫卡短篇小说集》弗兰茨·卡夫卡73、《雪国》川端康成74、《古都》川端康成75、《牛虻》伏尼契7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77、《我是猫》夏目漱石78、《荆棘鸟》科林·麦卡洛79、《斯巴达克》思乔·万尼奥里80、《同情的罪》茨威格八、中国散文81、《古文观止》(清)吴楚才、吴调侯编选82、《经史百家杂钞》(清)曾国藩83、《生活的艺术》林语堂84、《文化苦旅》余秋雨85、《雅舍小品》梁实秋86、《汉魏六朝赋选》瞿兑园选注87、《人与永恒》周国平88、《湘行散记》沈从文89、《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90、《缘缘堂随笔》丰子恺91、《三毛作品》三毛92、《中国历代文选》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93、《自己的园地》周作人九、中国诗歌94、《诗经》余冠英选注95、《楚辞》上海古籍出版社96、《杜工部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97、《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98、《乐府诗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99、《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12 月初版100、《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 年25 册平装本101、《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胡云翼选注102、《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出版,余冠英选注103、《宋诗选注》钱钟书104、《新月派诗选》105、《现代派诗选》人民文学社1979年出版106、《艾青诗选》107、《朦胧诗选》108、《徐志摩诗集》徐志摩109、《无怨的青春》席慕容十、外国诗歌110、《荷马史诗》荷马111、《草叶集》惠特曼112、《失乐园》弥尔顿113、《吉檀迦利》泰戈尔114、《飞鸟集》泰戈尔115、《唐璜》拜伦116、《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十一、戏剧117、《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118、《浮士德》歌德119、《玩偶之家》易卜生120、《西厢记》王实甫(元代)121、《牡丹亭》汤显祖122、《雷雨》曹禺123、《推销员之死》米勒124、《伪君子》《吝啬鬼》莫里哀十二、外国其他文学题材125、《随笔集》蒙田126、《一千零一夜》人民文学社汉译本,纳训译127、《安徒生童话》安徒生128、《伊索寓言》伊索129、《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想》卢梭十三、中国文学合集130、《文选》萧统(南朝梁)131、《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132、《鲁迅全集》鲁迅133、《东坡全集》苏轼134、《陆放翁全集》陆游135、《胡适文存》胡适。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翻译学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翻译学参考书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翻译学参考书目翻译学(高翻学院任文教授)笔译类1、Baker,Mona.&Saldanha,G.(ed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Secon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Second Edi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1.3、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Third Edi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2.5、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6、Shuttleworth,Mark&Cowie,Moira.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Snell-Hornby,M.The Tu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New paradigms or shifting viewpoints?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8、Venuti,Lawrence(ed.).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Second Edi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4.9、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高级 翻译学 英同声传译
翻译学院
0502
(57)普
外国
通语言学
语言文学
(58)应
用语言学
013 050211 (59)英
中国
外国语 汉对比与翻
外语与教
言学及应用 译
育研究中
语言学
(60)语 心
言政策与规
划研究
(61)外
语教育
究 ① 101 政治 ② 二外(242 俄语、
243 法语、244 德语、245 日语、246 西班牙语,选 15 一)

(71)国
际反洗钱与
反避税/国
际税法与国
际税收
0301Z1 知识产权法
① 101 政治 ② 外国语(201 英 语、202 俄语、203 日语、 243 法语、244 德语、246 5 西班牙语,选一) ③ 711 民商法基础 (民法、民事诉讼法) ④ 911 民商法专业 (商法)
① 101 政治 ② 外国语(201 英 语、202 俄语、203 日语、 243 法语、244 德语、246 15 西班牙语,选一) ③ 712 国际法基础 (国际公法、国际私法) ④ 912 国际法专业 (国际经济法)
050209
欧洲语 (40)芬
言文学 兰语语言文

009 欧语 学院
(41)保 加利亚语语 言文学
① 101 政治 ② 241 二外英语 ③ 671 阿拉伯语基 12 础与应用 ④ 871 阿拉伯语、 汉语综合
① 101 政治 ② 241 二外英语 ③ 681 意大利语基 4 础 ④ 881 意大利语专 业
各研究方向不提
(27)学研究中 名,共 31 ③ 652 日语基础 供参考书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认知语言学参考书目
认知语言学(英语学院蓝纯教授)
认知语言学
1、Croft,William and Alan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Evans,Vyvyan,Benjamin K.Bergen and Jörg Zinken,eds.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Reader.London:Equinox Publishing Company,2007.
3、Evans,Vyvyan,and Melanie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4、Gavins,Joanna and Gerard J.Steen.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3.
5、Lakoff,George,and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Lakoff,George.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7、Langacker,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8、Langacker,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Descriptive Applica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9、Stockwell,Peter.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2.
10、Talmy,Leonard.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New York:Bradford Books,2003.
11、Taylor,John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普通语言学
12、Austin,John.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13、Bloomfield,nguag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14、Brown,Gillian.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5、Carroll,David.Psychology of Languag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16、Chomsky,Noam.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17、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2004.
18、Halliday,M.A.K.and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Routledge,1976.
19、Hudson,Richard.Socio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0、Levinson,Stephen.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1、Lyons,John.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2、Ouhuala,Jamal.Introducing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rom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o Minimal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3、Robins,Rodman.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London:Routledge,2015.
24、Sapir,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1921.
25、Saussure,Ferdinand 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Eds.Charles
Bally and Albert Sechehaye.Trans.Roy Salle,Illinois:Open
Court,1983.
26、Searle,John.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27、Sperber,Dan and 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New York: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28、Ungerer,F.and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