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

合集下载

详细讲解]第五章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详细讲解]第五章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

根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为2 -3岁。以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 为例,从1988年成立试验区到1999年底 ,12年的时间,平均每年诞生800家企业 ,同时又有200家企业歇业或撤销。平均 存续一年营业时段的企业占总量的80% ,存续三年的占70%,存续七年的占50 %,存续十年的只有30%。1988年以前 成立的52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比较好的企 6

进入第二阶段的小企业,一个最明显的 特征是业主努力地向一名管理者转变。 他们开始尝试授权,开始开发测量企业 经营绩效的工具,开始筹划企业的成长 和扩张,开始关注企业的财务问题,开 始认识到必须做出规范的投资决策。
12
这一阶段的问题是:



第一,在向管理者转变的过程中,许多 人变得死板,企业会因为管理的规范化 和制度建设而使创业时期员工的干劲弱 化; 第二,员工开始明显地关心个人利益; 第三,管理费用也会因为管理的规范化 建设而上升; 第四,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开始盛行 ,而且逐渐变得力量强大; 13
第五章
企业生命周期论
1



中国企业正如帝国的兴衰,不断产生,不 断兴盛,又不断消亡,不断上演着“创立 、崛起、衰败”的三部曲。 中国家族企业在其初始创业阶段,总是充 满了活力和生机,极富竞争力和开创精神 ,对各种机会的把握和利用也总是恰到好 处。从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和业绩. 在经过为时不长、但发展迅速的膨胀发展 阶段,并具备了大踏步前进的条件和能力
14
4.部门化组织阶段

进入此阶段已经基本上脱离了小企业的 特点,而逐渐向大中型企业,更准确地 说是规范化组织阶段迈进。
15
(二)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1016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

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

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

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

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

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

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

(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

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以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为研究的核心对象,围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展开分析、研究,进行解释。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源于劳动力商品与其供给者劳动者不可分割的性质1、交易后(就业后),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力)会发生变化。

2、劳动力商品的质量(素质)难以把握。

3、劳动力能够持续地成为商品,其载体劳动者本身的生存必须得到维持4、劳动力无法从劳动者身上剥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5、与雇主相比,劳动者缺乏关于市场条件各方面的信息所以,劳动力市场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劳动者处于弱势市场不稳定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者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弹性: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年龄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年龄外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潜在的劳动力资源-虽有劳动能力但没有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

其他因素不变时,(1)在上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对劳动力需求量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量(2)使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单个企业可能会产生新的劳动力需求。

政府的特殊政策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什么影响?(1)企业要按政府规定的男女比率雇佣劳动者政府就业政策替代效应短期会增加女性的就业,减少男性的就业,也会给企业造成新的成本。

长期内的规模效应可能会使男女性的就业量都下降。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 三、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 (一)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经济学 • 1、社会经济学方面的问题需要劳动经济 学进行研究 • 2、劳动贡献数量上的重要性 • 劳动贡献超过资本贡献 • 3、劳动要素交易的独特性 • 能动因素
• (二)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收益 • 1、个人角度 • 失业原因、工作搜寻、工资谈判等 • 2、社会角度 • 失业治理、收入分配、人力投资等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一般特点 1.主动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4.多层性 5.相依性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 (一)劳动概念--广义化 • 1.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 分失去现实意义。 • 2.知识创新者与资本所有者的支配 和主导地位发生了换位。 • (二)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知识化 • 1.劳动者就业必须具备当代知识技术 • 2.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 3.在业劳动结构以智力劳动为主
劳动经济学
( Labor Economics)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劳动需求理论 第三章 劳动需求决策 第四章 劳动供给概述 第五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六章 劳动市场均衡 第七章 生命周期与职业选择 • • • • • • • • 第八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理论 第十章 工资理论 第十一章 工会理论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第十三章 就业与失业理论 第十四章 收入分配差异 第十五章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 三、关于劳动问题的一些观点 • 1、威廉·配弟(英)(1623-1687): •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2、亚当·斯密(英)(1723-1790): • 劳动是最初的价格,购买一切世界财富 的是劳动,而不是金银 • 3、马克思(德)(1818-1883):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4、A·马歇尔(英)(1842-1924): • 劳动问题的解决是决定一个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 5、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根本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分析。

3. 完全竞争市场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4.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的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

6. 长期生产下,最优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条件7.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原则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8.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工资的变化:上升、下降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规模效应9. 需求工资弹性、需求交叉工资弹性(计算题)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

3. 男女的劳动参与率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简答)▪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它因素5. 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6. 收入约束线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特征:无差异曲线形状由劳动者的个人偏好决定,偏好不同的劳动者具有的个人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可能获得的各种不同的效用水平可以用相互平行的若干条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并且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要高于位于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C、劳动力成为商品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答案:C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B、色诺芬的《经济论》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D、柏拉图的《理想国》答案:A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C、李嘉图D、萨伊答案:A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答案:A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B、劳动的人C、劳动资料D、劳动要素答案:B6、劳动力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C、简单的生理劳动D、劳动答案:A7、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判定答案:B8、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A、贝克尔B、舒尔茨C、马歇尔D、马克思答案:B9、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不包括()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固定的过剩人口答案:D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动态均衡无法达到的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A9、动态均衡分析是指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A、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B、抽象掉了时间因素C、不需要花时间完成D、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张树艳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课程编号:202025英文名称:Labor Economics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学分:3开设专业:经济学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201005)微观经济学(201007)宏观经济学(201008)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是经济类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理论与制度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以经济学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深刻理解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初步了解工资、就业、失业等决策的形成机制。

同时,培养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企业及社会面临的实际劳动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研究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的结合。

明确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

2.掌握劳动经济分析所应用的一些基本方法。

3.认识劳动供给的意义,掌握劳动供给在不同条件下的供给曲线。

明确劳动需求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

掌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概念,把握各种不同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如何实现。

4.认识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提高个人和组织人力资本投资的自觉性。

5.熟悉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掌握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劳动力流动决策。

6.掌握工资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贯彻和发展工资政策和工资制度。

7.了解就业理论,掌握就业规律。

认识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掌握周期性失业的均衡理论。

8.了解我国劳动经济领域的特点和现状。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了解劳动的内涵和外延;2.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含义。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资源在即定目标下的有效利用的学科,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即劳动力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

确世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者与经营者对于工资、价格、利润以及劳动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研究的焦点在于群体而非个人的行为动机,其任务有三:一、是揭示劳动要素在一组局限条件下的投入---产出机理及其经济效益;二、是用既定的价值观和目标所确定的某种标准对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及决定这种经济效益的制度和政策前提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分析,揭示劳资双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

熟悉----劳动要素的投入-产出机理1、劳动投入生产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2、劳动投入成本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3、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揭示劳动投入与产品收益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熟悉----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一、劳动投入经济效益可以概括为: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和人力资本占用的费用之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由三方面因素决定。

首先是劳动生产率,它是产品产量与劳动投入量之比,即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的产品量,用Y/L来表示。

其次是产品收益率;用R/Y 表示,第三是劳动投入费用本身。

二、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所使用的标准有:1、经济效益理论。

其判断标准有以下几条:1、消费最优化条件2、生产最优化条件3、产品组成最优化条件以上3个条件被劳动经济学认为是3个从劳动需求方面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

此外,还有一个从劳动供给方面考察的条件,被称为要素使用强度最优条件。

2、“平等”和“效率”交替理论。

3、外在化效应理论。

外在化效应是指某种制度或政策所产生的,使某些个人或某些单位在本身没有进行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便获得某种利益或招致某种损失的效应。

4、补偿理论。

熟悉----劳资双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的关系在典型的产品经济体制下,劳资双方是依附行政体制的一种分配和被分配的关系;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双方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

实践层面
❖ 经济、社会、人口等发展
退休年龄
的调整
❖ 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法定退休年龄都在往后推移, 这似乎成为一
种全球化的潮流。
理论层面
理论基础:
❖“生命周期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者, 在任何年龄分配到的 用于消费的资源仅依赖于他的毕生资源, 而与 当前得到的收入完全无关。”
小结:
生命周期的变化对就学就业的影响 ❖ 就业时间延长,退休年龄推后。减缓社会老
龄化危机,避免人才浪费,加剧就业竞争。 ❖ 就学时间延长,就业年龄推后。提高劳动力
素质,促进社会就业。
结婚、育儿与就业决策
任艳芬
结婚与就业决策
❖ 中国育龄妇女的结婚年龄有一种后推的趋势 ❖ 结婚年龄的变化对女性劳动参与率有明显影
郑梓桢:我国已经迅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预计再过10多年就会比较明显地显现出 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情况,因此考虑推迟退 休年龄确有必要。
彼得·德鲁克:人们过去在65岁和现在79 岁的心智和体力差不多。
(四)民众疑虑
1、此举对那些工作较为轻松的职工,特别是公务员、事业 单位人员来说是福音,但对于不少普通民众来说则是又加 了5年“刑”。
劳动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
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1、收入效应:给定闲暇是一种正常物品时,收入增加,人们 更多地增加闲暇时间和消费,这就相应地降低劳动供给, 此即收入效应。
2、替代效应:劳动市场价格(工资) (或下降) 将会减少(或 增加) 闲暇的需求,增加劳动的需求,因为闲暇的机会成 本上升,此即替代效应。
期行为,诸如个体年龄变化带来的工资变化等只有在 生命周期中才能加以理解。

劳动经济学——精选推荐

劳动经济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的特征: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二、在我国是按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的,把男到60岁、女到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

三、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是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丧失劳动能力的若不算劳动力资源。

包括:潜在的和现实的。

还可分为潜在劳动力资源和现实劳力资源。

在劳动适龄人口总体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都不算劳动力资源。

劳动年龄以外的未成年人和退休老人,一般不属于劳动力资源。

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以及超过劳动年龄却仍在从事工作的人,也算作劳动力资源,如未成年人、重新被聘用的退休职工、农村中的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等都是劳动力资源。

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范围比较狭窄。

五、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杠子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

六、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需要的区别: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需要和需求区别是否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七、劳动力需求的划分: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不是时间的划分,是功能的划分。

短期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

长期需求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

八、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九、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其他因素不变时: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因素之间可替代性增加产品的需求弹性增加其他生产因素的攻击弹性越大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1、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答题: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判断题)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答题: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9.(判断题)非自愿失业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答题:对.错.(已提交)
答题: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10.(判断题)劳动参与率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答题: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1.(判断题)动态看,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就会增加劳动参与率。
答题: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2.(判断题)关联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提高劳动参与率。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答题: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单选题)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答题: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单选题)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劳动力:1、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平均素质的乘积。

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1、劳动力需要是派生性需求。

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3、劳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假设。

2、组织目标的假设。

3、市场环境的假设。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边际生产力递减速规律: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惟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当把可变的劳动调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五种状态:1、弹性等于零,此时为完全无弹性需求。

2、弹性小于1,无弹性。

3、弹性等于1,为单位弹性。

4、弹性大于1,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

5、弹性无穷大。

称之为完全有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一的决定要素:1要素替代: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2、产品需求: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劳动力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工资的变动对就业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工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1、希克斯技术进步。

2、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

3、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上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办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问答题1.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2.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有哪些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参与率2.附加性劳动力假说3.悲观性劳动力假说4.就业愿望丧失效应5.附加性劳动者效应二.问答题1.一般把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哪几种?2.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有什么区别?3.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一.名词解释1.主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2.次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3.内部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二.问答题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2.隐形失业的原因有哪些?3.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4.与劳动力分配有关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主要有哪些?第四章劳动时间一.名词解释1.准固定成本2.有效劳动时间二.问答题1.对许多企业来说,为什么喜欢采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增加产量,而不是采用增加劳动者人数来增加产量的方式?2.短期性经济复苏与长期性经济增长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有何不同?3.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三.讨论题1.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一.问答题1.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在美国,为什么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低学历的女性?3.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一.问答题1.简述计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2.简述计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3.福利的支付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类?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具有哪些特征?4.为什么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5.简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

6.试述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无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无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2.劳动力需求弹性二.选择题1.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决定了劳动力需求理论就是关于()。

A.消费的理论B.生产的理论C.分配的理论D.交换的理论2.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这是劳动的()。

A.总产量B.最大产量C.人均产量D.边际产量3.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劳动力投入数量不变B.技术水平不变C.产出不变D.工资水平不变4.边际成本是指( )。

A.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B.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C.平均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D.平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的成本5.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表达公式为( )。

A.MRTS=AP L/AP K B.MRTS=AP K/AP LC.MRTS=MP L/MP KD.MRTS=TP K/TP L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阶段。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7.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 )。

A.需求效应B.派生效应C.收入效应D.规模效应8.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 ( )。

A.希克斯技术进步B.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C.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D.要素密集型技术进步9.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 )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等于10.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 )。

A.陡峭 B.平缓 C.高 D.低11.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12.对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理解有( )。

A.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B.等同于劳动力需要C.同社会物质产品(服务)的需求一样,是一种绝对的需求D.是一种派生性需求E.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服务)的需求三.判断1.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不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

北语网院18春《劳动经济学》作业-2

北语网院18春《劳动经济学》作业-2

北语网院18春《劳动经济学》作业-2------------------------------------------------------------------------------------------------------------------------------单选题1(4分):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基本分析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A:主体意愿B:个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C:时间要素D:不确定2(4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人教育投资分析结论是什么()A:投资后收入量增多(即收益时间越长),那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就越可能为正。

如年长者比年轻人更不愿意接受进一步教育。

B:接受教育投资的成本越低,就越有更多人愿意接受教育。

C:高低学历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高学历教育的人就越多。

D:以上均是。

3(4分):调控平均工资水平的工资制度是什么()A:最低工资制度B:高赋税C:工资指导线制度D:工资谈判制度4(4分):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不确定5(4分):以下关于人口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就是指劳动适龄人口B:人口指有劳动能力的人C:在我国,人口是指年满16周岁的一切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人D:人口是全部社会行为的主体6(4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需求的增加,就业结构基本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A:第一产业部门从业人员上升B:第二产业部门从业人员上升C:第一、第二产业部门从业人员减少,第三产业部门从业人员上升D:第三产业部门从业人员减少7(4分):反映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A: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B:水平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D:垂直线8(4分):效率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新的启示是()A:保持适度失业率是必要的B: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C:其可以为工资刚性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D:以上均是------------------------------------------------------------------------------------------------------------------------------9(4分):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D:失业的周期波动10(4分):劳动力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C:简单的生理劳动D:劳动多选题1(4分):周期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劳动者的个人素质B: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C: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D: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2(4分):对选择就业的年龄、学历教育表述正确的是()A:就业年龄向后推移是无极限的。

劳动经济学内容梳理

劳动经济学内容梳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概论: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劳动者、企业的经济行为,劳动力市场的失业、歧视,收入两极分化等。

2.劳动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劳动力的市场特征、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实现这些作用的条件。

3.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两个特性是人是有理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规范研究(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包括一定的价值判断;互惠原则—参与交易活动的双方均获益,一部分获益但无人受损,一部人获益,一部分受损,但获益大于受损;互惠障碍的原因—市场失灵,不知情,价格扭曲,交易障碍,市场缺位);比较研究(横向:空间;纵向:时间序列)4.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5.劳动力市场的含义:是一个租让劳动力的市场,交易结果是以一定的市场工资率让工人配置在合理的工作岗位上,也有其特殊性(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受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等)第二章劳动力供给理论:1.劳动力定义: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

2.劳动力供给定义: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3.劳动力供给类型及其表达:个人、家庭、社会;表达有函数、曲线和表。

4.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供给模型:①几个基本假设:假设劳动者的时间只能用来做一件或者两件事情—工作或者享受闲暇;享受闲暇或者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会获得不变的小时工资率;劳动者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②无差异曲线(横轴为闲暇,纵轴为货币收入)含义: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者满足的闲暇时间与实际收入的组合。

推论:一个人可以有多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远离原点,效用越高;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因为闲暇与工作是相互替代的)且凸向远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偏好:偏好闲暇者无差异曲线更为陡峭,偏好货币收入者无差异曲线更为平缓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RS*边际技术替代率:含义:是每增加一单位的闲暇所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量,它表示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 劳动参与决策
本章目标: 1.了解生命周期及其变化 2.掌握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3.掌握结婚生育的决策 4.掌握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 5.理解退休决策
• 一、生命周期及其变化趋势 • 1.生命周期涵义 • 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 也称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 趋势:婚龄后移,生育率下降,平均寿命延 长. • 对人口的劳动参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平均寿命的延长,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 性劳动的时间。
• • •
三、结婚、育儿决策 1.婚育年龄的变化:中国有后推趋势 在劳动参与决策上它对女性的影响要 大于男性,,尤其总和生育率下降对女 性劳动时间增加起推动作用。
• 家庭生产函数 • 从投入劳动与资金生产产品的角度考虑,可以用生产 函数把握。 • 很多方法可供家庭经济选择,自制、购买、及两者之 间有更多的选择。自制,货币支出少;购买,货币支出多; • 如果家务劳动时间不变,购买更多商品、服务,提高 了效用水平;如果商品、服务的购买量不变,增加家务劳 动也可提高效用,但是余暇减少,余暇效用会减少。 • 把时间划分为市场性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余暇 时间,其中余暇时间增加与效用提高有关,家务劳动增加 与效用无关,家庭生产函数可说明市场性劳动时间、家务 劳动时间、余暇时间的问题。

信息的不完整性是影响转换工作的另一个重 要因素。新毕业的求职者获得的是抽象、零散的 信息,为求得高工资,尽量减少不确定性的风险, 倾向选择业绩好、有名的大企业。而转换工作时, 对正在工作的企业有比较多的信息对想进人的企 业会尽量收集有关信息。 • 先求后辞、先辞后求,都要支付求职成本。不 论支付多少费用收集信息,只要有偏差、遗漏, 就增加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风险,对象单位提供 的纯利益不超过原单位纯利益加费用支出和风险 溢价,是不会做出转换工作决定的。
• 2.信息的影响 • 雇主和劳动者都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取得更 大的收益而努力收集信息。 • 收集信息需要成本。直接成本是求职直接消 耗的费用,间接费用是机会成本。 • 寻求工作的人从信息收集活动中能得到的期 望边际收入取决于他们如何认识市场工资率的分 布。随着获得的信息增多,在主观判断的工资率 分布下,通过新的求职活动发现高工资工作的可 能性逐渐减少。期望边际收入随着信息增多而递 减。理性的行为主体在期望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 达到一致之前要不断收集信息。

如果母亲负责育儿,那么父亲在工资率 上升时使家庭收入增加。收入效应对子女 的数量、质量的需求扩大;育儿母亲在工 资率上升时,加大了机会成本,替代效应 使生育减少。两种效应差额的大小,在其 他条件不变时,决定孩子的数量。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就业与转换工作(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工作变换) 决策 1.期望总工资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现 在的贴现率得到的数值之和 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工作兴趣外,还有现在和 将来的雇佣(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劳动时间等。 考虑当前的人,认为现在的钱比未来实际价值高, 现在的贴现率高;考虑未来的人,认为将来的钱与现 在没有实际价值的区别,现在的贴现率低。决策是否 转换工作时,会预测、比较从现在到退休在现在的单 位工作和转换单位工资获得多少收入(还包括人际关 系、企业文化等)
一般, 工资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比较低。 期望工资总额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受到企业薪酬体系的影响,工 资与工龄有关的工资体系会与工资水平共同对工作转换率形成很大影 响。特别对已经及准备在一个企业长期工作的人转换工作决策影响更 大。 • 期望工资总额是影响人们辞去工作后是否马上寻求新工作的重要 因素(以不同学历妇女就业行为为例)。美国高学历(为提高职业能 力上大学)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低学历女性;日本已婚女性劳 动力参与率高学历与低学历差不多,高学历女性就业上分为两种类型: 在一个企业长期工作、一旦辞职就不再工作。低学历女性工资不高, 因生育辞去工作,再就业时工资也不会有多少下降;高学历女性在再 就业时工资有很大下降,一方面育儿后仍出来工作担心雇佣条件下降 太多,对辞职采取保守态度,另一方面,造成很多高学历女性辞职后 不再出来工作。降低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 • •
• •
二是把大学教育看做消费 这是与未来无关的,是为了提高现在的效用 (例如:大学氛围能带来快乐 )而支出教育费用, 推迟就业。把大学教育看做消费,家庭收入和相 对价格的变化对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产生影响。 中国大学入学率提高是家庭实际收入提高下实现 的;大学收费提高(相对价格上升)下,入学率 上升,这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提高、家长对 子女成才的期望上升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意 味相对价格上升的大学入学率下降的压力弱于家 庭实际收入的增加。
• • • • • • • •
二、就业与就学决策 1.影响决策的因素 教育的吸纳能力 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的预期 2.就业与就学决策的倾向:选择就业的年龄后移 通过不同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和大学入学率 的变化显示出来。 就业的年龄后移是有条件的(1)推移有极限,学历 教育有终结;(2)学历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制约 大学入学率不是任何时期都保持增加。
• 3.育儿的经济性决策: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导出对子女的需 求函数 • 拥有子女得到什么? • 作为投资考虑,期望将来得到满意的收入;作为消费 品,能够提高父母的满足度。 • 拥有子女的费用是养育子女需要的费用及耗费时间的 机会成本。 • 养育子女需要的费用增加是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教 育价格、育儿耗费时间对应的工资率是社会制造的约束条 件。 • 养育子女费时费钱,是因为父母希望提高子女素质。 父母决定子女数量的同时,要尽量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费 用、时间一定下,面临增加子女数量与提高质量的选择。
劳动者的最低供给价格,是决定就业与否的决 定因素,而且也影响求职活动。 • 如果最低供给价格很高,通过求职活动找到更 高工资工作的可能性就不大,求职活动因此减少。 • 最低供给价格当然受到求职过程中得到的信息 的影响,随着信息积累,最低供给价格有了变动 的可能性。主观上过高评价自己市场价格的劳动 者随着更多信息的掌握不得不向下修正这一评价, 过低评价自己的人向上方修正。 •
• • •
为什么要上大学?两种观点 一是大学教育看做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受教育(支付费用)对未来能够获得更 大收益的预期,有必要放弃现在的收入机会(就 业)上大学作为投资考虑时,如果因大学教育能 带来的预期内部收益率高于市场收益率,希望上 大学的人数会增加;如果预期市场上大学毕业生 的职业生涯累计收入高于高中毕业生,也支持大 学入学率上升。

• • • • •
设市场性劳动时间为h,家务劳动时间为n,余暇 时间为l,商品、服务的购买量为q,价格为p,工资率 为w,那么家庭生产函数表示为 x=f(q,n) 导出效用函数u=g(x,l) 效用最大化,求解h,n,l,q,可导出最佳市场性 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余暇时间及消费结构。 t=h+n+l hw=pq
• 2.婚姻的经济性决策:比较婚姻的成本与收益(能够用金钱衡量的东西 和一切能够影响效用水平的内容) • 个人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 (1)结婚使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下降(英国物价调查网站调查的 结果:单身每年花费高出4796英镑,22-75岁多支出254082英镑,号 召剩男剩女结婚),来源于分工、规模经济的好处。 • (2)两性在家庭内外生产率上存在差距,共同生活,取长补短, 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男主外,女主内。 • 现在,女性雇佣机会增加、经济上独立;家庭收入提高、家用 电器性能扩展、家务劳动社会化,男女工资收入差距、家庭生产率差 距缩小,婚姻的比较优势逐渐缩小。(这与未婚率上升、参与市场性 劳动的女性增加等现象同时存在——女性工资上升、可替代家务劳动 商品价格下降使比较优势向更多人扩展) • 婚姻并非都成功,存在信息不完全、判断失误的情况,结婚是高 风险的行为,出现问题,心理、财产上支付很大的成本。成本越大, 规避婚姻风险的人越多。
• • • • •
五、退休决策 实际退休年龄的决定,其影响因素: 养老金 再就业机会 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