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 国际收支

1993年,单位:亿美元
国家 经常
货物
服务
收入
项目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中国 458.7 4382.7 -3936.2 467.3 -553.1 160.1 -239.3
日本 1362.2 4491.2 -3427.2 776.2 -1115.3 952.1 -239.7
韩国 123.2 1976.4 -1754.8 327.0 -403.1 71.1 -65.2
第八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念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念
国民收入帐户: 记录了对一国的收入和产出做出贡献的所有支出的相 关情况。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Y) GNP按照支出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得出开放经济国 民收入恒等式:
Y CI GX M
第一节
国民收入帐户:
GNP Y C I G X M GDP GDP C I G X 'M '
X X '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M M '向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
第一节
年份
1978 1985 1990 1993 1995 2000 2003 2004 2005
支出法国内 生产总值(亿 元)
加拿大 172.7 2857.9 -2442.8 429.3 -506.6 235.0 -402.4
美国 -5306.4 7164.1 -12607.1 3040.9 -2563.0 2943.9 -2611.0
墨西哥 -66.1 1647.7 -1705.5 127.1 -181.4 56.6 -149.1
61516.0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
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
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狭义上,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实证分析:针对某一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3.规范分析: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外部性: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可能是负的。
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7.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8.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
9.国民供给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
10.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1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12.比较劣势:与“比较优势”相对。
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在本国(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处于比较劣势。
13.国际均衡价格:一国过剩供给等于一国过剩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14.过剩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部分。
15.过剩供给: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
武大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分文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上是指一国的外汇收支,即凡是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必须通过外汇收支进行清算的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的内容。
广义上指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各种经济交易,如清算支付协定项目上的记帐、易货贸易等也包括在内。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s)也叫国际收支账户,是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与范围,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表示的会计报表。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又称为往来账户,反映了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真实资源的转移情况,并在整个国际收支账户中占主要地位。
具体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等四个子账户。
●货物(Goods)。
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IMF建议,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格(FOB)计价。
●服务(Services)。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的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收益(Income)。
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一是职工报酬,主要指支付给非居民工人(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工资报酬。
二是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
●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
是排除了以下资产所有权转移的单方面价值转移:一是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二是同固定资产收买/放弃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三是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本所有权在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移动,即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方法是指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运 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 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因此被称为弹性 理论。 一、弹性论的假定条件 1、国内外总体价格水平、收入水平保持不变; 2、汇率的调整不是市场供求的自然结果,或汇率不是完全自 由浮动的汇率,而是由货币管理当局决定的(固定汇率制,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3、汇率变动或汇率调整将影响到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4、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5、不存在资本的国际间流动。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 含义: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 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将( 1)式两边对汇率e求导,判断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 差额的影响效果:
dCA PdX eP *dM P*M(2) de de de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
x
dX/X dP x/Px
ddC eP* 1 M A xeP * P M X m1 (8)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
假设货币贬值前,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即PX=eP*M,则上 式可简化为:
ddC eP A * 1Mxm1
(9)
如果上述表达式的右边大于零,则dCA/de>0,即货币贬值可 改善贸易收支,这一条件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五、弹性分析方法的缺陷 (一)不合理假定
本币贬值只改变贸易双方的相对价格,而不改变其国内的 价格,这一假定不合理。 (二)贬值引起国内价格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 *贬值导致进口投入品和进口最终产品价格上升,增加厂商的投 入品成本和工资成本 *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使不可贸易品价格上升 (三)现实中的国内价格变化及对弹性论的影响
二、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影响、汇率决定、开放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账面上总是平衡的。
()正确答案:√2、经常账户顺差表示该账户下,贷方余额减去借方余额大于零。
()正确答案:√3、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意思是“经常账户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
()正确答案:√4、中国是货物的净出口国,服务的净出口国。
()正确答案:×5、错误与遗漏账户是一个交易账户。
()正确答案:×6、顺差对一国是好的,多多益善。
()正确答案:×7、中国出口外汇储备增加了,表明中国国际清偿能力增加了。
()正确答案:√8、顺差往往带来该国货币带来升值的压力。
()正确答案:√9、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最大的贡献者是贸易顺差。
()正确答案:√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汇占款是中国央行扩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正确答案:×11、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
()正确答案:√12、《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期刊多年来使用巨无霸指数来计算绝对购买力平价。
()正确答案:√13、根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期刊计算的汇率和市场汇率一致。
()正确答案:×14、相对购买力平价考虑的是某个时间段的汇率决定。
()正确答案:√15、通货膨胀会影响汇率水平。
()正确答案:√16、根据购买力平价,高通胀国家的货币会贬值,低通胀国家的货币会升值。
()正确答案:√17、美联储的数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美元贬值。
()正确答案:√18、根据抛补套利平价,利率高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会升水。
()正确答案:×19、由于资本管制等因素,汇率往往偏离利率平价。
()正确答案:√20、偏好风险的投资者,对未来的即期汇率有确定的预期。
()正确答案:√21、开放宏观经济下,一国外部平衡目标就是国际收支平衡。
()正确答案:√22、开放宏观经济环境下,内外平衡目标有时候是有矛盾的。
()正确答案:√23、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不能够自动调节。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7章 国际收支调整

第十七章国际收支调整一、关键词1.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
2. 马歇尔−勒纳条件。
指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即当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时,本币贬值能够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3. J曲线效应。
从实践上看,一国即便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其货币贬值也不能立即改善国际收支,这种贬值政策实施效果上的时滞现象被称作J曲线效应。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在本币贬值后,国际收支将继续恶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比如18个月)以后国际收支才能出现明显的国际收支改善。
4.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是从国民收入角度分析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
这里的“吸收”一词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5. 支出调整政策。
改变或调整国民收入大小的政策被称为支出调整政策,主要通过引导支出水平的变动来调整社会总需求水平,通常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6. 支出转换政策。
改变国内吸收的政策,也就是主要通过引导支出方向的变动来调整总需求的内部结构的政策被称为支出转换政策,通常包括关税政策、汇率政策与直接价格管制政策等。
7. 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
数分析法又称收入分析法,是在假定价格和汇率不变的条件下,应用凯恩斯乘数理论考察一国国民收入变动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的方法。
8.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是从货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是货币主义经济学在国际收支问题上的具体应用。
9. 输入型通货膨胀。
是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者希望在短期维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国家,在受到国外货币供给增加(外国通货膨胀)而形成的外部需求冲击时,被动地增加本币供给以维持汇率稳定从而造成的通货膨胀。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官方储备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21、外汇倾销H:
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以及对方不进行报复等。
10、贷方与借方项目:
在国际收支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
11、国际收支失衡:
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关税有各种形式,如从价税、从量税,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门槛税等。
24、非关税壁垒H:
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
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19、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1999):
《国际经济学》大学教学课件 第八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节

Ms R D
M s R D
M s B D
M s B D
Ms
Ms
在国内信贷规模(D)既定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国际储备的增长率与该国货币供给 量的增长率有着一种正比例的关系。当然,国内信贷规模既定不变只是一个假设, 事实上它是可以改变的。惟其如此,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可以将信贷规模的调整 作为一种工具。银行系统可以参照国际收支总顺差额去削减发放贷款的规模,而 这种国际收支顺差不会造成货币供给量的等额增加;相反,银行系统本身也可以 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去消除逆差的影响,稳定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
2.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的国际收支,常由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来表示。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 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表 .
项目 经常项目
借方(-) -
贷方(+) +
资本项目
-
+
平衡项目
-
+
全部总额
-
+
二、国际收支均衡观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政策调节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及类型 按照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可以把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成以
1.周期性失衡.周期性失衡是指因经济周期运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 不平衡。
2.结构性失衡.指国内生产结构的变化难以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 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收入性失衡.指受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的国际收支的失衡。
响,可以用出口需求弹性(EX)和进口需求弹性(EM)的下列组合加
以表示:若EX+EM>1,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若EX+EM=1,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是一种国际经济学的方法,旨在分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对经济健康的影响。
该方法通过对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
国内因素是指影响国际收支的国内经济要素,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内需求和供给等。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的货币流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汇率,从而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国内需求和供给,进而影响国际收支。
国内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直接影响。
外部因素是指国际收支的外部经济要素,包括贸易、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等。
贸易是国际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分析贸易的进出口状况和贸易平衡来判断国际收支的情况。
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等,通过分析资本流动状况和国际投资的增加或减少来判断国际收支的情况。
在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中,主要有两个指标用于评估国际收支状况,即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资金的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所创造的收入和支出在国际贸易中保持平衡。
汇率稳定指的是国家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没有大幅度贬值或升值的情况。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对于政府来说,通过分析国际收支的货币状况可以帮助其制定相关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分析国际收支的货币状况可以帮助其制定相关的市场策略。
最后,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分析国际收支的货币状况可以帮助其判断投资方向和风险。
总之,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是一种研究国际经济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国际收支的货币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制定相关决策并评估风险。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方法将对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收支分析)【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7章国际收支分析7.1 复习笔记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国际收支是一张统计表,它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国际的债权、债务关系。
(1)广义国际收支与狭义国际收支①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②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
经济交易包括:货物、服务以及收入交易;金融资产和负债交易;无偿转让即一方向另一方无偿提供的实物或金融资产。
国际收支强调居民的概念,即国际经济交易应该是不同国家的居民之间的交易,而居民除了在本国生活的公民外,还包括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的特定个人与机构,但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在飞机上过境的个人、机构不计入居民范畴。
(2)国际收支表的构成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有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经常账户表示实际资源(货物、服务、收入)交易以及经常转移;资本金融账户记载的是实际资源流通的融资情况(通常是以金融工具进行的交易或资本转移)。
①经常账户。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经常账户包括的项目有: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与服务两个子项目。
收入包括职工收入和投资收入两个子项目。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等。
②资本和金融账户。
这一账户下包括的项目有: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另外,对于这一账户还有一个补充信息的表格。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等。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补充信息不是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是将在金融账户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其他重要交易信息,通过金融账户的补充信息来得到反映,以满足各种分析的需要。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加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一、填空题1、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3、汇率决定理论包括(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等。
4、(J曲线效应)曲线效应指的是一国货币贬值通常先引起国际收支的恶化、然后才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
5、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采用(复式记账原则)。
7、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
8、用来形容某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的概念是(要素禀赋)度。
9、在价格供求关系模型中,供给曲线以上、价格线以下并与纵坐标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叫(生产者剩余)剩余。
11、汇率的标价方法一般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经常账户)和(资本和金融账户)。
15、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有(弹性理论、吸收理论) (货币理论)等。
16、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17、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理论。
18、汇率决定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起源,应归功于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
19、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类型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1、经济一体化中的关税同盟理论,其静态效应表现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
22、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叫(牙买加体系)。
23、分析国际贸易的福利变动.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2425、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初级产品的出口,获得经济发展的资金,求得一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问题;另一个是初级产品的价格不稳定问题。
26、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实际的国际交换比率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贸易基础: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愿意从事贸易。
贸易所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获得的利益有多大,贸易利益在国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贸易模式:对于参与国家来说,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哪个国家进口那种商品。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一国的财富形式,一国拥有的货币越多,则这个国家的财富越多绝对优势: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机会成本理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劣势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活残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相对商品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机会成本递增:一国每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生产边际转换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相互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
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率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量状况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个角度来衡量,一种是以实物来衡量,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即用每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衡量。
国际金融学 第一单元 国际收支

第四节
国际收支理论
(四)J曲线效应(J Curve)
弹性大小是不变的吗?弹性大小与什 么有关系? 弹性大小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通常来 说,时间越长,数量对价格变化所作出 的调整就越充分,或者说,短期弹性往 往小于长期弹性。
发达国家的国际收支均衡观,多将国际收支的 调节目标确定为保持综合差额或经常账户平衡或 在某一幅度区域内的盈余或赤字。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均衡为将经常账户赤字 保持在中期内可维持的水平。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类型
(一)偶发性因素(偶发性失衡) (二)周期性因素(周期性失衡) (三)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失衡) (四)货币性因素(货币性失衡) (五)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 动
第四节
国际收支理论
三、吸收论 (Absorption Approach )
(三)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贬值如何影响△Y : 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贬值如何影响吸收: 现金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 其他效应
第四节
TB
国际收支理论
(四)J曲线效应(J Curve)
0
t
第四节
国际收支理论
二、乘数论或收入论(Multiplier Approach, or Income Approach )
(一)前提条件
1. 汇率不变(e); 2. 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 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3. 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不变(Px和Pm不 变)。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性调节措施 (一)外汇缓冲政策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置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
购置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置力之间的比例。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的系统记录。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创造、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
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而且互不相交。
需求偏好相似论:林德于1961年提出,认为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
该国将会进口国内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少数人所需要的那些商品。
根据这种“相似偏好〞或“重叠需求〞的假设,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该曲线下移而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规定一定数额的进口配额,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那么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这实际上限制或禁止了超过配额以外的商品进口。
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使用期所有资源和最正确技术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产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同时又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的贸易现象称为产业内贸易。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那么下降。
国际经济学第九章 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

记入贷方( ) 记入贷方(+)的项目
商品出口(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商品出口(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服务(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服务(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外国的捐赠或政府援助(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外国的捐赠或政府援助(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 外国居民投资本国资产(导致资本流入) 外国居民投资本国资产(导致资本流入)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务(导致资本流入)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务(导致资本流入) 官方储备减少
=S+T或者I=S+(T或者I=S+(T 即:I+G =S+T或者I=S+(T-G)
三、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
1.开放经济中的国民经济循环 1.开放经济中的国民经济循环
政府购买(G) 税收(T) 税收(T)
政府
消费者购买(C) 消费者购买 消费(C) 消费(C)
产品市场
供给要素 支付报酬
企业 要素市场
记入借方( ) 记入借方(-)的项目
商品进口 外国居民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 本国政府或居民对外国捐赠与援助 本国居民投资外国资产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权 官方储备增加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货物和服务 收入:职工报酬和 收入: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经常转移:非资本转移项目,政府和 经常转移:非资本转移项目,政府和私人 资本和金融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 资本转移和 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
经济交易的范围
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 济实体转移,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为基础。 济实体转移,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为基础。根 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经济交易可以五类。 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经济交易可以五类。 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 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 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 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 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 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 商品和劳务无偿的、 商品和劳务无偿的、单向的转移 无偿的 金融资产无偿、 金融资产无偿、单向的转移 无偿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三节 乘数论
一、乘数论的提出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给经济学带来了重大 的变革。在国际收支领域,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直接否定了 萨伊定律,进而否定了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引发了国际 收支理论的一次飞跃。40年代,以哈罗德(R.F.Harrod )、劳埃德·梅茨勒(Laoyd Metzler)、弗里茨·马克卢普 (Fritz Machlup)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的理论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以此形成 了国际收支的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又称为 收入分析法。
二、弹性论的主要内容
• 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 到均衡状态的作用。其核心是研究货币贬 值、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后,进出口 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要使贸易差额 得到改善,需要满足何种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 εx+εm>1 公式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是否能 够改善一国国际收B 支X M状况,将最终取决于本国对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
三、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评价 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最早对国际收
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为国际收支 研究确定了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成为后来国际收支调 节理论的渊源。“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当然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也存在明显的 局限性。
四、对弹性论的评价
• 弹性分析法是在国际金本位崩溃及20世纪 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 弹性分析法基于当时的经济现实,从分析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入手,揭示 了贬值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纠正了贬 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的片面看法,成为 现代国际收支研究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债务凭证 的交易,后者又可分成: 债券和票据; 货币市场工具;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与出售。 包括:不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有形 资产(如自然资源、土地)、无形 资产所有权的买卖引起的收支。
(二)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金融衍生品(如期权) 储备资产
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B+OR=0 如果一国总差额顺差,就意味着该
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或者外国作为 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减少; 相反,如果一国总差额逆差,就意 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减少或者外 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增 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 供给(Ms)包括两个部分:国内创 造部分(D)和来自国外部分(R)。 国内创造部分就是通过本国银行体 系所创造的货币;来自国外部分是 指经过国际收支获得的盈余(国际 储备)所创造的货币。外国货币会 转化为本国国际储备,形成高能货 币。
商品和服务 主要收益 次要收益
(一)商品
贷方:出口 一般商品 转口贸易商品 非货币黄金
借方:进口 一般商品: 转口贸易商品 非货币黄金
该账户记录商品的进出口。 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
(二)服务
加工贸易服务 维修保养服务 运输 旅游 通讯服务(Communications Services) 建筑服务(Construction Services) 保险服务ancial Services)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特许权和许可证费(Royalties and License Fees) 其他商业服务(Other Business Services)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Personal,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借(-)其他投资(财政部购入存款) 30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财政部出售国库券 30万美元
国际收支账户
项目 商品贸易 服务贸易 经常转移 经常账户合计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官方储备 资本账户合计 总计
贷方 100 — — 100
1000 —
5+40+30 100 1175 1275
借方 1000
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
短期和长期贸易信用 贷款(包括使用基金信用、从基金
贷款、以及与租赁金融有关的贷款) 货币和存款(可转移的存款,以及
诸如储蓄和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 股份、信用合作社的股份等) 其他可收支项目。
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
“储备资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可用 于平衡国际收支或其他用途的资
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国际收支总差额或官方结算差额(B) 等于经常项目差额(CA)与私人资 本项目与金融项目(储备资产除外) 差额(KA)之和,即: B=CA+KA
由于国际收支所有项目差额之和等 于0,故官方结算差额必需通过官方 储备(OR)的变动予以平衡,即: B+OR=0
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上述等式合并得:CA=If=S-Id=Y-E
CA=If=S-Id=Y-E 根据这些等式,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顺
差,则意味着该国对外投资净额是正 的(即该国是其他国家的净贷款供给 国或投资国);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 投资;该国的产出(收入)高于其对 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即吸收)。
CA=If=S-Id=Y-E 若一国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则意味着
该国是净对外借款国、该国国内储蓄 少于投资、支出超过产出(或收入)。
CA=If=S-Id=Y-E 上述等式有助于明确为改变经常
项目收支状况应当努力的方向和 采取的措施。
例如,假定一国寻求减少经常项 目逆差,就必须提高国内产出相 对于国民支出的水平。若国内产 出不能大幅扩张,则国民支出就 必须减少,以便减少进口或扩大 本国产品的出口。
凡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 凡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 由于每笔交易都要同时记入借方和贷方,国际
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是相等的,其差 额为零。但是就其每个项目来说,借贷方的金额并 不一定相等,而有差额。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经常账户(含货物、服务、主要
收益、次要收益)
国 际 资本与金融账户 收
支
资本账户(含资本转移及非生产、
平 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 衡
表
金融账户(含直接投资、证券投
资、其它投资、储备资产)
错误与遗漏账户
一、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包括 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 济价值的交易,包括以下三个子项 目:
调整项目或称补偿项目、事后项目,是指以 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 中的储备资产是主要的调整项目。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 国际收支的账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 目来实现的,真正能反映国际收支 状况的是自发项目,通常意义上讲 的国际收支状况实际上指的就是自 发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
居民的含义:指在本国有经济利益中心,
居住时间在一定期限以上的个人和组织。
居民类别:个人、政府、企业、非营利团体。
中国居民是指:
☆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 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 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领馆外籍 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
☆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 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 员及其家属。
周期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 价格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
第四节 国际收支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一、经常项目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If:净国外投资; S:储蓄; Id:
国内投资 ;CA:经常项目差额 S = If +Id If = S –Id CA= If CA= S –Id
第四节 国际收支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5 100 1105
— 40 100+30 — 170 1275
差额 -900
-5 -100 -1005
+1000 -40 -55 +100
+1005 0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
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 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 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金融项目(储备资产除外)都属于自发交易 项目。
一、经常项目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Y:全部国民收入或产出;E:总支出;
C:私人消费支出; G:政府购买; Id:私人投资;X:出口; M:进口 => 国民支出E= C +Id +G
国民产值Y =C +Id +G+X-M 即:Y-E=X-M
经常项目盈余X-M =净国外投资If =不投资于国内的国民储蓄S-Id =国民产值和国民支出的差额Y-E
基本收支差额:是一定时期内经 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金融项目借方 总额与贷方总额之差。
二、国际收支差额
总差额:是指在基本差额的基础 上,再加上私人短期资本项目差 额与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除 外)所形成的差额,这个差额最 终由官方储备和错误与遗漏的增 减来平衡,因而也称为官方结算 差额。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
借(-)单边转移支付
100万
贷(+)官方储备减少
100万
(例5)某中国居民动用海外存款40 万美元,购买外国某公司的股票,其付 款使得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存款余额增加 。注意这个交易两边都是资本流动:
借(-)证券投资(长期资本流出 ) 40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中国银行出售存款 40万美元
(例6)某外国投资者购买了 30 万美 元的中国国库券,并用他在中国银行的 存款余额支付。注意这个交易两边也都 是资本流动。
二、国际收支差额
商品贸易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 国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
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是一定时 期内一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与 进口总额之差。
二、国际收支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 商品、服务、主要收益和次要收 益项目上借方总值和同期商品、 服务、主要收益和次要收益项目 上贷方总值之差。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本章结构
国际收支的概念和统计
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投资头寸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经常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 错误和遗漏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国际收支差额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 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含外商投资 企业)及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不含国际组织驻华 机构、外国驻华使领馆)
☆中国国家机关(含中国驻外使领馆)、团体、部队 (含驻外军人)。
除此以外的自然人或法人为非中国居民。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与其 他国家间所发生的国际收支按项目分类统计 的一览表。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资本和金融项目” 有两大 组成:
资本项目 金融项目
(一)资本项目 (Capital Account)
资本转移:主要是投资捐赠和债务 注销。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与固定资产的获取或处置有关,或 以固定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为条件的 资金转移;债权人对债务进行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