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二章、宪法的历

第二章、宪法的历

二、世界范围内宪法产生的原因
• 作为一种制度的宪法,之所以最早在英美 等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是因为这些国家具 备宪法产生的三个条件: • 第一,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并 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 第二,思想文化条件:启蒙思想家思想的 传播并得到社会成员广泛认同. • 第三,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暴发及 资产阶级取得胜利夺取政权.
推荐参考书
• 该书精神:美国宪法是美 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 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 所创立的也是一种利益群 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 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 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 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 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 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 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 ——前言第2页。2005年 版。
宪政发展的制约条件
• 一、政治力量的实力及斗争技巧、价值观。任何政治团体 包括国家统治阶层内部,在特定时期都存在三种政治力量, 即,左、中、右;或激进、温和、保守。这是自然形成的, 三种力量实力并不完全相等,国家采取何种决策依赖于哪 种力量占优势。这些政治力量如何使自己政治主张成为国 家意志,成为优势力量,又依赖于自己的斗争技巧以及政 治实践中参与者认同什么样的规则(价值观),是丛林法 则还是公开平等竞争,就影响着国家宪政特征。 • 如何才能形成好的规则或价值观?实力均衡、--如何才能形成好的规则或价值观?实力均衡、 • 二、宪政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公众政治参与;缺乏社会普 遍接受的游戏规则;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核心是社会成 核心是社会成 员宽容、同情以及矛盾冲突的文明解决。 员宽容、同情以及矛盾冲突的文明解决。
• •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
• 1988年修改:2条,允许私营经济合法存在;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 1993年修改:9条,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载入宪 法;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增加“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将“国营” 改为“国有”;将“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农村中的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将“县级人大 任期三年”改为“五年”。 • 1999年修改:6条,增加“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农村双层经营 体制”、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将“反革命的活 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 2004年修改:14条,总纲方面:增加:三个代表、政治文明、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土地的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对私有财 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建立保障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 机构方面:增加特别行政人大代表、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国家主 席进行国事活动”、“地方各级人大任期每届五年”(乡人大每届修改为 五年);国家象征方面:增加国歌。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近代宪法的产生(一)英国宪法的产生1 “宪政之母”2 英国宪法的特点A妥协性B 不成文性它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文件或惯例组成。

包括1215年《自由大宪章》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C 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征(它没有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也没有被赋予比其他法律更高的法律效力。

)(二)美国宪法的产生1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2 美国宪法的特点A 彻底性B 成文宪法C 三权分立D 美国宪法中的不足(如奴隶制问题和根深蒂固的联邦主义问题)(三)法国宪法的产生1 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2 特点1 彻底性2 成文宪法3 立宪活动的频繁性(四)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1 1918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标志着一种新型的宪法形式的产生。

2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24年和1936年分别制定了两部<<苏联宪法>>。

二近代宪法产生的原因(一)经济原因:发达的商品经济(二)政治原因:发达的民主政治(三)思想文化原因: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三宪法的发展知识点:近代和现代宪法划分的界限: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是现代宪法产生的标志。

四宪法的发展趋势(一)宪法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1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配置,一方面表现为加强行政权力,另一方面表现国家权力向中央集中2 宪法有关公民经济和文化方面权利的规定日益丰富(二)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三)宪法保障得到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1803年美国最早确立司法审查制度,1920年奥地利创设宪法法院,后来法国又成立宪法委员会。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 性质:1912年3月制定的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反映了民族 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内容(1)确认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原 则(2)五权分立(3)人民的权利、自由、义 务(4)保护私有财产(5)严格的修改程序 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部资性宪, 未提出反帝反封纲领,被袁窃权后废止。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 宪法性文件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定, 34年修改(1)性质:中国历史上首部人民宪法 性文件(2)内容:a、组织形式:工农兵代表大 会b、基本权利c、革命政权的性质、任务d、 民族平等与外交e、反帝 2、《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11任务:抗 日;民主建政“三三制”;内容 保护私人财 产、企业民族自治与平等 权利与自由 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6延安 人民 的权利、自由 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内 容 司法独立 经济政策 文卫任务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首先产生于英美法等先进 资国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1、背景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 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封建王朝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资产阶级革命之中产生宪法2、内容 扩大议会的 权力,确立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限制王权,确立了 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强化 了权利保护措施3、形式(1)《权利请愿书》1628宪 法性法律《人身保护法》1679 《权利法案》1689《王 位继承法》1701(2)宪法惯例 (3)宪法判例4、特点 (1) 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成文(2)革命的妥协性和不 彻底性使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制度外壳被保留(3)旧的法 律(如大宪章)等成为新宪法的组成部分(4)不具有根 本法的形式特征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和任务,具有明显的对
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广大人民群众 享有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因此只存在了一年多时间就被袁世凯
反动派所撕毁。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 二 章 宪 法 的 历 史 发 展
一、四次宪法修正案内容
88修正案
(1)允许私营经济合法存在,性质为私营
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
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 二 章 宪 法 的 历 史 发 展
93修正案
(1)确认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家生 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了“坚持改革开放” 将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修改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 二 章 宪 法 的 历 史 发 展
四次宪法修正案内容快速记忆: 88:私营经济;土地转让。 93:初级阶段、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多党 合作,政治协商;国营改为国有;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计划改为市场经济;集体依法,不再全
体通过决定;县三改五。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 二 章 宪 法 的 历 史 发 展
(4)“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
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5)“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 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 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 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6)“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私有财产权载入宪法。“ (4)私有财产权载入宪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 征用并给予补偿。” 征用并给予补偿。” (5)把 个体户和私营经济”扩大到“非公有制” (5)把“个体户和私营经济”扩大到“非公有制”; 国家政策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 国家政策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保 护、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 护、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 和管理” 和管理”; (6)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 (6)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 (7)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7)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制度; (8)增加了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 (8)增加了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 (9)把 戒严”改成“紧急状态” (9)把“戒严”改成“紧急状态”;
三、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 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 (一)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 (一)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 修改: (1)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1)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2)允许土地使用权的依法转让. (2)允许土地使用权的依法转让. (二)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修 (二)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的修 改: (1)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家生活 中的指导地位; (3)提出“坚持改革开放”; )提出“坚持改革开放”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 长期存在和发展; (5)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经济立法,完善 宏观调控;

2、宪法的历史发展

2、宪法的历史发展

二、现行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 (一)1982年宪法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二)1982年宪法的四次修正
1.1988 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修正案有两条。 2.1993 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修正案有九条。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修正案有六条。 4.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 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修正案有十三条。
二、宪法的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发展 1.发展的两个阶段 (1)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为数较少的民主共和制宪法和数 量众多的君主立宪制宪法(英国型和法国波旁型) (2)19世纪中叶到一次大战结束:绝大多数的美国式共和制宪 法和英国式虚君制宪法;还有少数钦定宪法 2.主要国别的发展 (1)英国宪法的发展:责任内阁制、议会至上、政党政治 (2)美国宪法的发展:权利法案和众多涉及权利保障的修正案 (3)法国宪法的发展: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博弈 3.主要特点:(1)确立了主权在民,民主共和是主流;(2) 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自由主义风行;(3)限制 国家权力;(4)普遍是成文宪法;(5)西方文化占主流。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清季立宪 (一)《钦定宪法大纲》 (二)《十九信条》 客观评价:既有进步,亦有反动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
三、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一)《天坛宪草》:限制袁世凯权力,结果胎死腹中 (二)《中华民国约法》:确认封建军阀专制,导致帝制复辟 (三)《中华民国宪法》:曹锟“贿选宪法” (四)《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段祺瑞政府的昙花一现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学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作为一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法规,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宪法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宪法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古代民主和自由的初步探索早在古代,古希腊、古罗马等社会就开始探索民主和自由的宪法制度。

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度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民主宪政制度,通过权力分立、选举制度等方式保护公民的权利。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的发展对宪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第二阶段:近代国家法的出现和宪政运动的兴起近代国家的出现标志着宪政的兴起。

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著名的“光荣革命”,废除了国王专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宪政国家。

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成为了宪政制度的典范,确立了国会主权和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

对于宪政制度的兴起,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治精神论》、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斐逊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等重要著作在法治制度的发展和演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阶段:19世纪欧洲宪政制度的扩展和宪法学的形成19世纪,欧洲多个国家相继通过了宪法,大大扩展了宪政制度的范畴。

法国的《无尽封建》、德国的《普鲁士国家权力组织法》等都成为了宪政制度的代表。

在这一时期,宪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并快速发展,伦敦大学的巴克利爵士提出了宪法学的基本原理,马克西米连·德·布罗利厄、卡尔·斯海勒马赫等宪法学泰斗纷纷著书立说。

第四阶段:20世纪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现代宪政理论的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和宪政实施的扩大促进了宪法学的快速发展。

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反抗过程中,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宪法制度,为世界宪法制度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同时,现代宪政理论和宪法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如美国的“过程宪政”理论、德国的“成果宪政”理论等。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了解世界范围内宪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理解宪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制约因素,把握宪法发展规律;通过了解我国宪法曲折发展历程,总结我国宪法发展的得失经验,感悟我国宪法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教学重点及难点: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宪法发展趋势;旧中国不同政治势力的立宪活动;新中国立宪活动。

教学方法:讲授的同时,指定课外阅读材料,并就“近代中国宪法产生”组织课外讨论。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的历史发展概述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近代意义的宪法首先产生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

宪法产生的一般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较为完备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二、宪法的发展从宪法产生至今,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大致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限分为两个时期,即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

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

从世界范围看,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宪法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二是宪法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主义色彩;三是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四是从形式上看,成文宪法被普遍采用;五是虽然亚洲的日本等国家也出现了宪法,但在整个近代,宪法基本上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局限于西方文化圈的范围内。

现代宪法的发展,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宪法发展主要表现为现代宪法的产生和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

进一步民主化是这一阶段宪法发展的主流但也有逆流。

后一阶段的宪法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有些国家的宪法在战后继续朝着现代宪法转型;二是对宪法发展中出现的逆流进行清理,成功地实现了对法西斯主义及其体制的改造,使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宪法回到了民主和平的道路;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宪法纷纷制定和颁布,并以鲜明的特色丰富和发展宪法;四是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宪法以其民族主义特色成为宪法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既回应了近代“民族的宪法”又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主义宪法的内涵。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对于目前还活在这个世界的各个文明,我不能 确定哪个更古老,埃及人、波斯人、腓尼基人 以及我们希腊人事实上都可以平等地宣布自己 是神的后代;但是在所有这些文明不间断的兴 起衰落中,我发现一个不变的法则:一个文明 之所以能够成长壮大,是因为在这个文明内部 孕育着强烈的帝国理想和征服欲望;而这些理 想和欲望一旦消失,则整个文明必将干枯、死 亡。要么征服,要么被征服,这是所有文明的 生存法则。


圣.奥古斯丁 永恒法,正义的标准; 人类法或世俗法,使永 恒法适应特殊社会的不 断变化。 《上帝之城》


托马斯.阿奎那《论主权》
教皇追誉为圣徒。 “国家应有统一的权威”; 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职能--建立正义的政治秩序; 政体分为:君主、贵族、平 民、暴君、寡头、民主; 法分永恒法、自然法、神法 和人法;
古罗马关系国家根本组织的法律,较之古希腊 更为尊严。 共和国的主要机构是:元老院、各种行政官员 和公民大会,防止任何人建立寡头权力基础的 政治设计。 西塞罗:《国家篇》和《法律篇》。 古罗马提出了分权与制衡思想,执政官代表君 主,元老院代表贵族,公民大会代表民主(罗 马共和国的立法机构),追求混合政体的稳定。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为什么要研读历史
“谁控制过去就控 制未来,谁控制现在 就控制过去。” ---《1984》

乔治.奥威尔,被誉 为“圣徒”和“先知”
一、宪法在古代西方的萌芽和雏形
1.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是宪法的萌芽。 西方最早谈及宪法的是亚里士多德。 辑成希腊158个城邦的宪法;
(三)近代宪法的发展 一些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纷纷仿效英、美、 法等国的模式制定了宪法。 在欧洲,除了沙俄外,各国都有自己的宪法,多 是成文宪法。这一时期的宪法从政体上,绝大 多数是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宪法和英国式的君 主立宪制宪法。它们共同之处是承认人民主权 原则,确立共和制或者虽然保留君主制但对君 主权力加以严格限制,只有极少数封建势力强 大的国家,采用了主权在君的钦定宪法。

第二章 宪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宪法的发展历史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 (一)历史背景 (二)《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的主 要内容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 (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地位
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宪法性文件及其性质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一)历史背景 (二)宪法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
课后思考题
1、西方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 响? 2、怎样从文本和实践两个层面改进我国现行宪 法?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二)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 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二)美国宪法的产生 美国宪法是继英国宪法之后,于美洲大陆产 生的一部宪法,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一部成 文宪法。 (三)法国宪法的产生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三)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 )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一)制定背景 (二)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1954年宪法 (一)制定背景 (二)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三、1975年宪法 (一)修改背景 (二)历史评价 四、1978年宪法 (一)修改背景 (二)历史评价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
五、1982年宪法 (一)修改背景 (二)基本精神及历史意义 (三)现行宪法的修改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 过了两条宪法修正案。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 过了9条宪法修正案。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 过了6条宪法修正案。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 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历史发展

宪法历史发展

2004年 指导思想:1、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政治:1、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 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 的代表。 2、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 3、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4、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 国使节。 5、“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6、“国歌”确定为“义勇军进行曲” 经济: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 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 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公民的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与 补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人民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是中国历 史上由人民政权制定并公布 实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 件。;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指 导边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 要宪法性文件。 1946年4月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解放战争时 期重要宪政建设纲领,对建国以后的宪法立法和政权建 设有重要历史影响。
内容上对75年宪法做了大的修改,工作中心也转到 经济建设上。但仍存在着缺陷。1979、1980两次进行 局部修改。
(五)1982年宪法 即现行宪法。为适应社会发展,1988、1993、1999、 2004四次对其进行了局部修改。
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颁布
(六)宪法修正案 1988年 经济:1、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
第二章 宪法历史发展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
一、宪法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立宪的前提是平等、民主,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才成为可能。 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在和封建主义斗争的过程 中,形成了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制度。宪法只能出现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 下。 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提出的“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一系列民主思想成为 制宪的理论基础。 4.法律文化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多元化使 得诸法分离、法学教育的发展、立法技术的提高,这 为宪法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准备。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选择题)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英国宪法的地位: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享有“宪政之母”的声誉。

英国立宪历史久远,是不成文法的代表,它最先产生了议会政治,建立了代议制度,为后人所仿效。

2、美国宪法的地位:是资本主义国家首部成文宪法,也是人类社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典。

3、法国宪法的地位: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最早出现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后的1791年6月。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一、晚清宪法1、《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2、《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王朝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1、1913年《天坛宪章》2、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3、1923年《贿选宪法》4、1925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1、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是国民党政府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1936年《五五宪草》3、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2、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3、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主要内容:它总结了我国人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经验,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确认国家性质和任务(2)确认政权组织和原则(3)赋予人民权利和义务(4)规定国家的大政方针2、评价:(1)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协代行人大制定、内容涉及国家根本问题,所以属于宪法性文件。

(2)具有不全面性,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当然这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

(民主革命有待彻底完成、领导经验不足)。

(3)具有宪法史上的历史意义,为54宪法及以后各部宪法的制定与修改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二、1954年宪法(“五四宪法”)1、主要内容:(1)确认国家在过渡时期时期的总任务及其步骤。

第02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02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3.规定了一些左的城乡 经济政策。 4.减少了公民的权利和 自由。
评 价
1. 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它反映了文化
大革命中德作的路线的严重干扰。他把文化大 革命中德许多错误理论和做法加以法律化、制 度化,使之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准则,并为 “四人帮”篡夺权力提供了法律根据。 2. 条文较少,内容简单,规范疏漏,文字上也有 许多不确切、不协调之处,是一部很不完善而 且有着严重缺点和错误的宪法。 3. 它保留了1954年宪法的某些原则,因而从形式 上看它仍是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只存在了三 年,既无法实施,也没有实施。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宪法”一词的起源
在西方,“宪法”一词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意 为按一定规则组织、确立及结构、命令之意。 古罗马帝国时代,“宪法”一词被用来表示皇帝 的各种建制和他所发布的诏令、谕旨等,借以区 别由市民会议和元老院通过的法律文件。 中国古代,“宪”或“宪法”,主要是指最高社 会规范或国家根本制度准则。 表示一个社会或国家中对于社会秩序具有根本性 的价值观念或规范体系。

治义肯 时、定 代封人 的建民 结主革 束义命 和、的 人官胜 民僚利 共资成 和本果 国主, 的义宣 建在告 立中帝 。国国 统主
共 同 纲 领 的 基 本 内 容

二、1954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通过。除序言外,分总纲、国家机 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 首都共4章106条。
(四)《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1年6月颁布 共分8章89条。主要内容是:
1.国民党掌握国家的统治权; 2.国民党掌握行政权和其它国家权力; 3.实际确认将介石的个人独裁统治; 4.规定了有限的公民权利 从本质上说是一部反民主的、由国民 党一党专政的宪法性文件。

宪法学第 二 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学第 二 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4
4. 宪法与国际法的结合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 , 人们深感地球 “ 变小了 ”。 国 际政治 、 经济 、 文化已经强 烈地渗入每个国家内部 , 国际间交往和合作已是 历史的潮流 ; 同时 , 有关人权保护 、 司法制度 等方面也需要国际间合作 。 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 主题的今天 , 部分国家的国内 法出现了与国际法 结合的趋势 。
( 三 )《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 解放战争时期 , 革命形势发生了 一定变化 。 1946 年 4 月 , 陕甘宁边区第三届边区参议 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 《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 ( 简称 《 宪法原则 》)。《 宪法原则 》 共 2 5 条 , 其主要内 容有 :
18
( 1 ) 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各 级人民代表会议 。 人民按普遍 、 直接 、 平等 、 无记名的原则选举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 , 由 各级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政府 。 ( 2 ) 确认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 并为实 现权利和自由提供了物质保障 。 ( 3 ) 首次规定了司法独立原则 。 《 宪法 原则 》 规定 :“ 各级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 除服从法律外 , 不受任何干涉 。” ( 4 ) 确认了民族平等 、 男女平等的原则 , 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可以组织民族自 治政 权。
11
2. “ 五五宪草 ” 1936 年 5 月 5 日 , 由立法院起草并经 国民政府中央审议通过了 《 中 华民国宪法草案 》 ( 史称 “ 五五宪草 ”), 全文共 8 章 148 条。 ( 1 ) 赋予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 。 ( 2 ) 对人民享有的权利作出法律的限制 。 3. 《 中 华民国宪法 》 抗战胜利后 ,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下 , 1 946 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关于 “ 宪草问 题 ” 的决议 。

01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01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 (三)帝国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宪法 (四)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五)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五)旧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章: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宪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制度和国家 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 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旧中国三种不同的政治 势力为确立不同的国家制度围绕着宪法问题展开的 斗争, 斗争,从而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宪法才是符合广大 人民利益的宪法; 人民利益的宪法;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宪法发 展的曲折过程, 展的曲折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现行宪法的理论基 础和知道思想。 础和知道思想。
第三节: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1975年宪法 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年宪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宪法的历史发展一.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平等自由观念的价值追求(2)政治:代议制、选举制、政党制为宪法的产生提供政治条件(3)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法治(4)法律:法律制度的发展、法律形式的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2.英、美、法等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英国宪法a.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b.英国最早的宪法性文件是1215年《自由大宪章》c.特点:不成文性、妥协性(2)美国宪法a.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b.1791年通过了10条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修正案《权利法案》c.突出特点:分权制衡(正文体现)(3)法国宪法a.1791年法国宪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将《人权宣言》作为序言b.法国的现行宪法是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c.突出特点:人权3.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a.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b.确立资本主义根本政治原则c.确立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趋势A.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B.增加国际协作方面的内容C.形式上重视人权保障5.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1918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社会主义宪法的主要特征:A.明确规定了国家性质B.确立并维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直接确立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D.集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理论E.保证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督和管理b.1999年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c.2004年对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2)制度:a.1993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1999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 a.2004年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b.2018年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1.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是宪法产生的。

2.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民主制度的形成。

3.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

二、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内容很不完善并有许多错误的宪法。

1978年颁布了第三部宪法,对1975年宪法做出了修正。

1982年12月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的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共4章138条。

(二)现行宪法的修改
/我国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

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历史宪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和法律规范,但真正意义上的宪法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宪法的发展历史。

古希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起点之一、在古希腊,城邦制度是主要的政治组织形式。

城邦的宪法主要由各自的民众大会和一届或多届的执政官组成。

在雅典,差额选举、公正审讯、政务公开等制度逐渐成为基本原则。

《雅典宪法》是全球最早的写成宪法的法律文书之一,该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和自由,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影响了后世。

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的兴起,宪法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英国的《大宪章》则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宪法法源之一、《大宪章》规定了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同时保障了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由于其创立的早期,修正的次数较少,因此成为了成为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重要基石。

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彻底改变了宪法的发展历史。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规模的宪法,它在制度设计和权力分工方面具有创新性。

它强调了人民主权,并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进行了分立和制衡。

此外,它还确保了基本权利的保护,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财产权。

法国大革命对宪法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宪法文件之一、该宣言确立了平等、自由和人权的理念,并鼓励了普遍选举制的实行。

法国的宪法进一步奠定了立宪民主制度的基础,对后世立宪法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以来,宪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宪法的范围不再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还向国际组织和全球层面延伸。

联合国宪章和欧洲人权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国际宪法发展的新方向。

总结起来,宪法的发展历史是一个由古希腊、古罗马到英美宪法、法国大革命以及国际宪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各个历史时期的宪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共同构成了宪法制度的丰富多样性。

宪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为了保护人权、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公共利益,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宪法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历史发展
返回
(二)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共有四个,即是:
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原则;权力分立和制衡原则;
联邦与州的分权原则;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的原则。
宪法由一个简短的序言与七个正式条文所组成,1
至3条分别规定议会、总统、法院的组织和职权,
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模式;第4条为州
的权限;第5条即修宪程序;第6条宣布根本法地
政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结构三部分所组成的国家 根本制度,更具特色的是: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特别行政区划的高度自治。
3.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特征为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4.规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科学文化与 思想道德两个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的接轨。
返回
第二节 旧中国的宪政和宪法
一、宪政、宪法和革命、政权的关系 (一)从晚清皇帝、北洋军阀一直到国民党反动统
治者所炮制的伪宪法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向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宪法 (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共和国的宪法 二、清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宪法 (一)《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 (二)袁世凯《民国约法》、曹锟贿选《宪法》 (三)《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
总统任期7年,连选连任不限;总统拥有高于国会
与政府的权力,比美国总统权力更大。这部宪法
所确认的政制,既不同于以往的议会制,又与美
国的总统制相区别,这就是戴高乐所称的“既是
议会制,又是总统制”的所谓半总统制。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 1.公民权利的扩大。 2.人权问题的强调。 3.行政权力的强化。 4.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备。 5.宪法与国际法相结合,即所谓国内法与国际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93年宪法: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的宪法。 • 1795年宪法:热月党人统治时期。 • 1799年宪法(产生1802、1805、1815年修正案):第一
帝国时期的“拿破仑宪法”。 • 1814年宪法:波旁王朝(钦定宪法) • 1830年宪法:七月王朝 (协定宪法) • 1848年宪法:第二共和国宪法 • 1852年宪法(产生1870年修正案):第二帝国时期。 • 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时期 (不成文) • 1946年宪法:第四共和国 • 1958年宪法:第五共和国时期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有权 利改变或者废除它们,以建立一个新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 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必使得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 们的安全和幸福
3.费城会议与1787年美国宪法
制定中的争议:
① 联邦与州权限的比例; ② 立法机关如何产生以及议会名额如何在大州
据此于耶稣纪元1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 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英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 我们在科德角签名于右。
2. 1776年《独立宣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 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 福的权力(We hold these true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we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e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思考:宪法产生的原因?
1. 经济基础: 2. 思想基础: 3. 政治基础:
二、宪法的发展
(一)德国宪法 1.1848年宪法 2.1871年帝国宪法
如果公共秩序和安全受到严重扰 乱或威胁,总统可采取必要措施恢 复公共秩序和安全;如果必要,他 可使用武力。并且他可宣布暂时全 部或部分中止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小州之间分配; ③ 北方和南方利益的分配。
美国宪法的原则
• 人民主权 • 基本人权 • 权力分立与制衡 • 联邦主义等
(三)法国宪法
1.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2. 1791年宪法
(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
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 民之中。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 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
2. 1924年苏联宪法 3. 1936年宪法 4. 1977年宪法 5. 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
(三)发展趋势:
• 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保障 • 对政府权力的制约 • 重视建立宪法保障制度(违宪审查) • 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尤其是人权领域)
三、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立宪实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践
为了保障这些权力,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政府的正 当权力是经被统治者同意而产生的(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s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2)判例
(3)宪法惯例
① 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 ② 1928年的《权利请愿书》 ③ 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 ④ 1689年的《权利法案》 ⑤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⑥ 1911年和1949年《议会法》(限制上院权力) ⑦ 1941年《威斯敏斯特法》(规定英国与自治领地关系) ⑧ 1949年《人民代表制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等等。
1.宪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
2.清政府“仿行立宪”
•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 1911年《十九信条》
2.中华民国的立宪活动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 赋予了国民广泛的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
(2)北洋政府时期
•《天坛宪草》 •《中华民国约法》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大 纲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 《共同纲领》 2. 1954年宪法 3. 1975年宪法 4. 1978年宪法 5. 1982年宪法 6. 五次宪法修正案
1. 共同纲领
2.1954年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前排左起:彭真、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
3. 1975年宪法
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
曹锟----贿选宪法
段祺瑞---《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三部宪法性文件:
•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 “五五宪草” •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3.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 陕中 甘华 宁苏 边维 区埃 施共 政和 纲国 领宪 》法
------《魏玛宪法》48条
3.1919年魏玛宪法
4.1949年联邦德国基本法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1.1918年《苏俄宪法》
1.突破了资本主义宪法和宪政一 统天下的单一格局;
2.第一次系统规定了一国的社会 经济制度;
3.推动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老兵们背后是年青一代的 祖国守护者
俄二战老兵在红场接受检阅
3.英国宪法形成的特点:
(1)不成文性 (2)自由是其基本理念 (3)自生性 (4)“议会主权”和 “法治”是其基本原则
(二)美国宪法 1. “五月花号公约”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 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棗信仰和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 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 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 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 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 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 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 服从。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宪政的起源
(一)英国宪法
1. 产生:1215年“大宪章”
“除了经过同一阶级的人的合 法审判,或是依照本国的普通 法,任何自由人不得被逮捕、 监禁、强占、剥夺法律保障、 充军或其它损害。”
1215年“大宪章” (Magna Charta)
2.英国宪法的组成:
(1)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宪法文件
4.1978年宪法
5.1982年宪法
பைடு நூலகம்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视察工作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
1.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基础 2. 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3. 明确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4.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