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老北京的春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的春节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对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
全文共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点出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腊月指农历十二月。
第二自然段写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第三自然段写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
第四自然段写除夕真热闹。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这些都是除夕的风俗。
第五自然段写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拜年、逛庙会。
第六自然段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元宵灯会上灯的多种多样。从大街到家中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第七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是春节结束的日子。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而后细读课文,了解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干什么,再读一读。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可重点指导第6自然段,“处处张灯结彩——家中也有灯——”引导学生体会元宵节的灯又多又美。
2.老北京过年的每一个习俗都有来历,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
资料,学习完课文后进行交流。课后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练习的目的是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不宜过高、过全。可先搜集有关资料,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家一起说一说。
3.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的训练内容都与过年有关,可以把这些内容和学习这篇课文结合起来。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有关过年的资料特别多,可以让学生归在一起。
关于生字
本课生字较多,注意“逛”读guàng ,不读kuàng ,“截、拜”二字,笔画容易错,要注意辨别。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拓展习题
1.读记词语,再按要求写几个吧!
截然不同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快乐吉祥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气氛热闹的词语?请再写出几个。
3.请搜集几幅春联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还可以办一期春联展览。
相关资料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也最长,春节在我过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北京地区流传着许多川江前后的风俗大部分时根据节令的顺序而延续下来的。
有这样一首民间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洋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歌谣是对北京腊月里忙年情况的星星描述,流传已久。
北京地区过年,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可以说,“腊八”是春节的序曲。
腊八:指腊月初八。
腊八蒜:色味双美,蒜色——如翡翠般绿,蒜味——微辣。
贴近年根:指临近年底。
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及其由来的资料。
2.查找自己家乡过年习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从《元日》中,我们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的很多习俗,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独立识字。
2.检查识字情况,重点指导“逛”。
3.检查读课文,正音。
4.默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老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2.同桌读一读,再在全班交流。
3.默读课文,找出老北京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并划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1)春节开始是什么日子,人们在干什么?
A.指名回答。
B.出示小黑板,“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用“要……还要……”造句。
2)老北京的除夕有哪些风俗?从哪些地方看出除夕的热闹。
A.说一说。
B.怎样读出除夕热闹喜庆。
3)春节的“高潮”是什么日子,人们都在干什么。
A.指名回答讨论。
B.从哪些地方看出元宵灯会的灯多?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C.指导朗读。
D.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4)春节“结束”是什么日子?
5.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从老北京春节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过渡: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喜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
四、交流资料、练习表达。
1.把课前查找的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由来的资料拿出来,全班交流。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整理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重点指导:“截”“拜”
2.积累词语。抄写语文天地“抄一抄”中的部分词语:
规距、通宵、高潮、结束、截然不同。
六、课外实践、培养能力。
通过各种文法搜集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家乡过年的风俗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