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产品标准
调味料执行标准
调味料执行标准一、茶叶。
1. 茶叶的种类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2. 茶叶的外观应整齐,无杂质,颜色鲜艳;3. 茶叶的气味应清香怡人,无异味;4. 茶叶的储存条件应符合相关规定,保持干燥通风,远离异味。
二、酱油。
1. 酱油的色泽应为红褐色,透明度高;2. 酱油的气味应浓郁香醇,无异味;3. 酱油的口感应醇厚鲜美,不应有苦涩味;4. 酱油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无添加有害物质。
三、醋。
1. 醋的色泽应为琥珀色,透明度高;2. 醋的气味应清新醇厚,无异味;3. 醋的口感应酸爽清爽,不应有苦涩味;4. 醋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无添加有害物质。
四、香料。
1. 香料的种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花椒、八角、桂皮等;2. 香料的外观应整齐,无杂质,颜色鲜艳;3. 香料的气味应浓烈芳香,无异味;4. 香料的储存条件应符合相关规定,保持干燥通风,远离异味。
五、调味酱。
1. 调味酱的种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豆瓣酱、辣椒酱、甜面酱等;2. 调味酱的色泽应鲜艳,质地均匀细腻;3. 调味酱的气味应浓郁香醇,无异味;4. 调味酱的口感应醇厚鲜美,不应有苦涩味;5. 调味酱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无添加有害物质。
六、食用盐。
1. 食用盐的外观应为白色结晶状,无杂质;2. 食用盐的气味应清新自然,无异味;3. 食用盐的口感应纯正咸鲜,无苦涩味;4. 食用盐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无添加有害物质。
七、糖类调味品。
1. 糖类调味品的种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白砂糖、红糖、蜂蜜等;2. 糖类调味品的外观应整齐,无结晶、无杂质;3. 糖类调味品的气味应清甜芳香,无异味;4. 糖类调味品的口感应醇厚甜美,不应有苦涩味;5. 糖类调味品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无添加有害物质。
八、味精。
1. 味精的外观应为白色结晶状,无结块;2. 味精的气味应清香怡人,无异味;3. 味精的口感应鲜美醇厚,不应有苦涩味;4. 味精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无添加有害物质。
辣椒调味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辣椒调味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辣椒调味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干辣椒为原料,辅以食用盐、芝麻、干姜、花生、熟杏仁、熟腰果、紫苏籽(熟制)、白砂糖、瓜子仁、黄豆(熟制)、鸡粉调味料、味精、鸡精调味料、牛肉粉调味料、香辛料、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食品用香精),经菜籽油炒制、配料、混合、粉碎、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辣椒调味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T 1532 花生GB/T 1536 菜籽油GB 1886.1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1761 芝麻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193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GB 31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NY/T 954 小粒黄豆NY/T 1073 脱水姜片和姜粉SB/T 10371 鸡精调味料SB/T 10415 鸡粉调味料SB/T 10513 牛肉粉调味料SB/T 10615 熟制腰果SB/T 10617 熟制杏核和杏仁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 原料3.1.1.1 干辣椒:应符合GB/T 30382的规定。
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
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以确保调味品的质量和安全。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调味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
2. 检查要求为了保证调味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检查要求:- 检查标签:确认调味品包装上的标签是否清晰、完整、准确,并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
标签上应包括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 观察外观:检查调味品的外观是否正常,包括颜色、质地和气味等。
任何异常的外观可能表示质量问题。
- 检查包装:检查调味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漏气、漏液或其他损坏。
包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调味品的安全和货架寿命。
- 包装密封性检查:检查调味品包装的密封性是否良好,避免由于包装破损或密封不严导致污染或变质。
- 样品检测:根据需要,采集调味品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检测。
确保调味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3. 验收标准根据以上检查要求,以下是调味品检查验收的标准:- 标签:标签清晰、完整,包含了准确的产品信息,并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 外观:调味品的外观正常,颜色、质地和气味与正常情况相符。
- 包装:调味品包装完好无损,无漏气、漏液或其他损坏。
- 包装密封性:调味品包装密封良好,无破损或密封不严的情况。
- 样品检测:调味品样品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检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4. 操作指南为了正确执行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以下是一些操作指南:- 验收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调味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熟悉检查要求和验收标准。
- 使用检查清单,确保每个环节的检查都得到落实。
-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调味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更换或重新处理。
5. 结论以上为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的制定要点和操作指南。
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调味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鉴于市场和法规的变化,建议定期检查和更新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技术。
*请注意,此文档是根据一般性原则编写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调味品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
调味品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引言:调味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调味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全面的生产标准及成分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调味品的生产标准和对其成分的要求,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满意度。
一、生产标准:1. 安全性标准:调味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以确保产品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确保不使用任何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原料。
2. 卫生标准:调味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卫生标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生产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保证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3. 质量标准:调味品的质量标准应包括对产品口感、色泽、香味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味精应具有适当的味道和香味强度,色素应符合国家标准,呈现正常的颜色。
二、成分要求:1. 原材料:调味品的原材料应来源可靠,符合国家标准。
应避免使用基因改造原料或添加剂,以保持产品的自然和健康特性。
2. 添加剂:调味品中的添加剂使用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添加剂的用量应合理,不应超过规定的限量。
3. 营养成分:调味品应标注明确的营养成分表,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内容。
相关数据应真实准确,不得虚假宣传。
结论:调味品的生产标准和成分要求对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制定合理的生产标准和对成分的要求,能够让消费者放心使用,并确保他们的健康和满意度。
因此,调味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
调味料执行标准
调味料执行标准一、茶叶。
1. 茶叶的外观应该整齐,色泽鲜亮,无杂质,无霉变、发霉、发酵现象,无异味。
2. 茶叶的水分不应超过5%,灰分不应超过8%,而且不得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3. 茶叶的储存应避免阳光直射,通风干燥,远离异味,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
二、酱油。
1. 酱油的色泽应为红褐色,透明度好,无沉淀、异物、霉变、发酵、发霉现象。
2. 酱油的气味应纯正,无异味,味道鲜美,咸甜适中。
3. 酱油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工业用盐、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三、醋。
1. 醋的色泽应为红褐色,透明度好,无沉淀、异物、霉变、发酵、发霉现象。
2. 醋的气味应纯正,无异味,味道酸爽,口感柔和。
3. 醋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工业用酒精、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四、香料。
1. 香料的外观应整齐,无异物、异味、霉变、发酵、发霉现象。
2. 香料的气味应浓郁,纯正,无异味,味道鲜美。
3. 香料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工业用色素、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五、盐。
1. 盐的颗粒应均匀,无结块、异物、异味、霉变、发酵、发霉现象。
2. 盐的气味应纯正,无异味,味道咸鲜,无苦味。
3. 盐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六、食用油。
1. 食用油的色泽应金黄透明,无沉淀、异物、异味、霉变、发酵、发霉现象。
2. 食用油的气味应纯正,无异味,味道清香,不得有烧焦味。
3.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工业用色素、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七、食用味精。
1. 食用味精的颗粒应均匀,无结块、异物、异味、霉变、发酵、发霉现象。
2. 食用味精的气味应纯正,无异味,味道鲜美,不得有苦味。
3. 食用味精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八、食用色素。
1. 食用色素的颗粒应均匀,无结块、异物、异味、霉变、发酵、发霉现象。
2. 食用色素的色泽应鲜艳,无沉淀、变色、变质现象。
3. 食用色素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完整版)调味品品质标准
(完整版)调味品品质标准调味品品质标准(完整版)1. 引言调味品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颜色和香气。
为了确保调味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制定调味品品质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定调味品的品质标准,对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2. 调味品的分类按照成分和用途的不同,调味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咸味调味品- 酸味调味品- 甜味调味品- 辣味调味品- 香味调味品3. 调味品的品质标准以下是调味品的品质标准要求:3.1 感官指标- 外观:应清晰透明或均匀悬浊。
- 颜色:根据调味品种类不同,应具备相应的颜色特征。
- 气味:具备鲜香、浓郁的气味,无异味、变质味。
3.2 成分指标- 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 检验性成分:不得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 防腐剂使用: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限制。
3.3 安全指标- 不得含有重金属、农药和禁用添加剂。
- 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致病性毒素。
- 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 不得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4. 检测方法为了确保调味品的品质符合标准,需要进行相应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紫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5. 结论调味品品质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消费者体验非常重要。
生产商应严格按照品质标准要求生产调味品,以确保产品质量。
消费者在购买调味品时可以参考本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有需要可以继续完善或修改。
烹调调味料产品标准
烹调调味料产品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鸡味调味料的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盐、谷氨酸钠、鸡肉粉、食用玉米淀粉、白砂糖、麦芽糊精、香辛料等为原料,经混合、干燥加工而成的具有鸡的鲜味的鸡味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461 食用盐GB 778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T 4789.2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8885 食用玉米淀粉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20884 麦芽糊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3.1.1 淀粉应符合GB/T8885要求3.1.2 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要求3.1.3 香辛料调味品应符合GB/T15691要求3.1.4 麦芽糊精应符合GB/T20884要求3.1.5谷氨酸钠应符合GB/T 8967要求3.2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3.3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3.4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4 食品添加剂4.1 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符合GB2760的规定。
5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符合GB14881规定6试验方法6.1感官指标检验用感官检验。
6.2氯化物按GB/T12457规定方法检验。
6.3干燥失重、按GB/T8967规定方法检验6.4按GB/T5009.11规定方法检验。
调味品执行标准
调味品执行标准一、前言。
调味品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它能够提升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制定调味品执行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对调味品的执行标准进行规范,确保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原料选择。
1. 调味品的原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使用过期、变质或者有害物质的原料。
2. 原料的采购应当有明确的来源证明,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原料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避免受到污染和异物的侵入。
三、生产工艺。
1. 生产调味品的工艺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2. 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卫生防护措施,保证生产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3. 对于特殊工艺的调味品生产,应当有专门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产品质量。
1. 调味品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出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2. 对于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3. 对于产品的储存和运输应当符合卫生标准,避免产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五、销售和监管。
1. 调味品的销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2. 对于销售渠道和销售环节应当加强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对于产品的投诉和召回应当及时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六、结语。
调味品作为烹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制定调味品执行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严格执行调味品的执行标准,共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调味料执行标准
调味料执行标准一、茶叶。
1. 茶叶的种类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混有杂质。
2. 茶叶的保存应在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
3. 茶叶的加工应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害物质。
二、酱油。
1. 酱油的生产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毒物质或添加剂。
2. 酱油的色泽、味道和气味应符合产品标准,不得有异常变质迹象。
3. 酱油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有漏液或破损现象。
三、香辛料。
1. 香辛料的生产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不得混有异物或添加有害物质。
2. 香辛料的储存应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和虫蛀。
3. 香辛料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使用限量。
四、食用油。
1. 食用油的生产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变质或劣质原料。
2. 食用油的储存应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3. 食用油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有漏油或变质现象。
五、食盐。
1. 食盐的生产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添加有害物质或杂质。
2. 食盐的储存应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和异味污染。
3. 食盐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有漏盐或变质现象。
六、糖类。
1. 糖类的生产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变质或劣质原料。
2. 糖类的储存应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和虫蛀。
3. 糖类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有漏糖或变质现象。
七、味精。
1. 味精的生产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有害添加剂或杂质。
2. 味精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有漏粉或异物污染。
3. 味精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限量,不得超量使用。
八、食用醋。
1. 食用醋的生产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使用变质或劣质原料。
2. 食用醋的储存应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3. 食用醋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有漏醋或异味污染。
以上为调味料执行标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调味品标准
调味品标准一、名称及分类1.1 调味品按照其功效和用途可分为:酱油类、食醋类、辣椒酱类、花椒类、香辛料类等。
1.2 调味品的名称应具备明确、简洁、准确的特点,以便于消费者理解和选购。
二、原材料要求2.1 调味品的原材料应合乎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要求,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2.2 原材料的采购应从合法正规渠道进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生产工艺要求3.1 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生产卫生。
3.2 生产工艺应科学合理,确保调味品的品质和口感。
四、贮存和运输要求4.1 调味品的贮存应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高温环境,确保调味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2 调味品的运输应采取适当的包装和保护措施,防止破损和污染。
五、产品标识要求5.1 调味品的包装标签应明示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原材料、生产厂家等必要信息。
5.2 包装标签上的文字、图像、图标等应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行为。
六、食品安全要求6.1 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6.2 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定期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七、食用方法提示7.1 调味品的包装上应明示适宜的食用方法和食用量,以便消费者正确使用。
7.2 调味品的食用方法提示应简明易懂,避免使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行为。
八、不得添加成分8.1 调味品不得添加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成分。
8.2 调味品不得添加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致敏物质、重金属等。
九、销售要求9.1 经销商和零售商应合法经营调味品,不得销售过期或品质不合格的调味品。
9.2 经销商和零售商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行为。
依据以上标准制作的调味品应确保其安全、卫生和高品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调味体验。
调味品执行标准
调味品执行标准一、茶叶调味品。
茶叶调味品是指用于调制茶饮料的各种调味品,包括但不限于糖类、奶类、果味浓缩液等。
茶叶调味品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不得掺杂有毒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并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二、酱油调味品。
酱油调味品是指用于调味各类菜肴的酱油制品,包括生抽、老抽、鲜味酱油等。
酱油调味品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和其他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优质大豆和小麦为原料,严格控制发酵过程,确保产品口感和品质。
三、调味酱料。
调味酱料是指用于调味各类菜肴的酱料制品,包括辣椒酱、豆瓣酱、蒜蓉酱等。
调味酱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不得掺杂有毒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新鲜食材,严格控制生产工艺,确保产品口感和卫生安全。
四、香料调味品。
香料调味品是指用于调味各类菜肴的香料制品,包括五香粉、孜然粉、花椒粉等。
香料调味品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不得掺杂有毒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天然香料,避免使用人工合成香精,确保产品的天然和健康。
五、执行标准。
1. 原料选择,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料,严禁使用过期变质原料。
2. 生产工艺,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稳定。
3. 检验检测,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对原料和成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 包装储存,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当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严格控制产品的储存环境,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六、结语。
调味品是我国餐饮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其安全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各调味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也应当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做到理性消费,保障自身健康。
调味品产品标准范文
调味品产品标准范文1.引言调味品是提供给食品或饮料的额外味道、香气和口感的物质。
该标准适用于市场上销售的调味品产品。
2.产品分类与定义2.1调味品产品可以分为液体调味品、粉状调味品、固体调味品等几类。
液体调味品是指那些以液体形式提供额外味道的产品;粉状调味品是指那些以粉末形式提供额外味道的产品;固体调味品是指那些以固体形式提供额外味道的产品。
2.2调味品产品应当清楚标明其配料和用途,以方便消费者选择和使用。
3.原料要求3.1调味品产品的原料应当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3.2部分原料可能存在特殊的安全要求,如防腐剂、色素等。
这些原料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并且在使用时需要控制其用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4.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4.1调味品产品的生产过程应当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4.2生产设备应当具备适当的材质和结构,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产品质量要求5.1外观:调味品产品应当具有正确的颜色、气味和质地。
5.2味道:调味品产品应当具有明确的味道,并且不含异味。
5.3酸碱度:调味品产品的酸碱度应当符合标准的要求。
5.4溶解性:粉状调味品产品应当容易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
5.5湿度:调味品产品的湿度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5.6颗粒度:固体调味品产品的颗粒度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6.检验方法6.1调味品产品的质量应当通过实验室分析和试验来进行检验。
6.2检验方法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包装和储存要求7.1调味品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7.2包装应当保护产品免受外界环境和物质的影响,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7.3包装应当标注产品的名称、原料、配料、使用方法和保存条件等信息。
7.4调味品产品的储存条件应当符合产品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8.标准、法规和指南参考8.1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8.2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8.3中国食品工业标准8.4 国际食品标准组织(Codex Alimentarius)相关标准和指南9.结论调味品产品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健康调味品质量通则-2023标准
健康调味品质量通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健康调味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调味品生产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消费者的产品选购。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50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50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500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5009.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5009.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5009.1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GB5009.1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5009.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GB5009.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GB5009.2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的测定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316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调味品检验标准
调味品及蔬菜类验收标准蔬菜类验收标准一、抽样方法:1.1、以同种类,同等级,同批次为一个验收单位,每3吨抽取2袋,每增加3吨多抽3袋,不足3吨也抽取2袋,散装料按菜类取样方法进行。
1.2、体积小的水果、蔬菜;将多量样品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混合分样,直到所需数量(不得少于500g);1.3、体积大一些的水果、蔬菜;多个单独样品取样,以消除样品之间的差异,取样方法是有一个样品的对面,各切下一角(纵切),以减少内部之差异;1.4、体积蓬松型蔬菜;有多个样品取样(一筐、一捆),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所取总量应在3000g以上;二、检验标准:2.1、青刀豆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品质鲜嫩,色泽鲜绿,无明显鼓豆,无虫口病斑及冻伤,无腐败及杂质,漂烫后无豆腥味,长度要求在10-12cm之间。
2.2、胡萝卜检验标准:品种:红色;规格:品质鲜嫩无泥沙,无虫口病斑,表皮完整,不得多处破损,无腐烂及冻伤,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3、元葱检验标准:新鲜无碰伤,无腐败及冻伤,无发芽,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4、山芋检验标准:直径在4.5-6cm以上,切面洁白有粘液,无腐烂,形态要直,无弯曲,不带沟槽。
2.5、大头菜检验标准:叶片新鲜,无病虫斑,根部无腐烂,叶片白色、黄色、绿色皆可,车间使用以绿色为主。
2.6、牛蒡(丝)检验标准:品质新鲜,切面洁白,无黑变,无空心,表面不破损,无病虫斑,牛蒡丝解冻后无发黑较碎现象。
2.7、香菇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色泽程黑色,水份要适宜,直径达到5.8-6.8cm,香菇不能有积压现象,不能有畸形菇,无异物。
2.8、莲藕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无黑泥现象,色泽程白色,水分要适宜,直径达到5.5-6.5cm,柠檬酸加入要适量,必须保证莲藕中无酸味。
2.9、姜的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破损现象,程浅黄色,泥沙少许。
2.10、大葱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枯叶现象,有大葱固有气味。
调味料验收标准
调味料验收标准
调味料验收标准
一感官指标
1.1色泽:色泽正常
1.2滋气味:具有该品种固有的香味,滋味无异味1.3性状:油酱均匀的酱体或无结块的粉状固体1.4包装质量:封口平整,无破包,夹包,漏包,无污染二理化指标
2.1水分:见附页
2.2AW值:见附页
2.3净含量
2.4铅(以pb计)mg/Kg≤0.5
砷(以As计)mg/Kg≤0.5
2.5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的规定2.6食品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要求。
三微生物指标
3.1菌落总数cfu/g:见附页
3.2大肠菌群MPN/100g:见附页
3.3致病菌:不得检出
四不合格品处理
4.1若粉包一箱中有两包以上破包,漏包,做单箱退货处理,三箱以上全部退货。
若酱包一箱中有1包以上破包,漏包,做单箱退货处理,三箱以上全部退货。
4.2若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产品有产气状况,一律作全批次退货处理。
4.3若产品中3箱以上重量不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1995)规定要求,作整批退货处理。
五其他
5.1每批产品必须提供出厂检验单。
5.2运输要求:用洁净、防雨、无异味车辆运输。
5.3生产日期小于60天。
调味品执行标准
调味品执行标准一、茶叶类调味品。
茶叶类调味品是指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调味品。
茶叶类调味品应符合以下标准:1. 外观要求,茶叶类调味品应色泽自然,无明显异味和异物,形态完整,不应有霉变、潮湿等现象。
2. 品质要求,茶叶类调味品应具有清香、鲜爽、口感醇和的特点,不应有苦涩、酸臭等不良味道。
3. 包装要求,茶叶类调味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标识清晰完整,不得使用过期包装材料。
二、酱油类调味品。
酱油类调味品是指以大豆、小麦等为原料,经过发酵、酿造而成的调味品。
酱油类调味品应符合以下标准:1. 色泽要求,酱油类调味品应保持红褐色,不应出现发黑、发红等异常现象。
2. 香味要求,酱油类调味品应具有独特的酱香味,不应有异味或酸臭味。
3. 储存要求,酱油类调味品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三、食盐类调味品。
食盐类调味品是指以海盐、岩盐等为原料,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调味品。
食盐类调味品应符合以下标准:1. 纯度要求,食盐类调味品应无杂质,无色素添加,不应有异物或异味。
2. 溶解度要求,食盐类调味品应易溶于水,不应出现结块、潮湿等现象。
3. 包装要求,食盐类调味品的包装应干净整洁,不得使用破损或异味的包装材料。
四、香料类调味品。
香料类调味品是指以花椒、八角、桂皮等为原料,经过炒制、研磨而成的调味品。
香料类调味品应符合以下标准:1. 颗粒要求,香料类调味品应颗粒饱满,无虫蛀、霉变等现象。
2. 香味要求,香料类调味品应具有独特的香味,不应有异味或变质味。
3. 储存要求,香料类调味品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
五、综合调味品。
综合调味品是指由多种调味原料经过混合加工而成的调味品。
综合调味品应符合以下标准:1. 成分要求,综合调味品应明确标注成分,不得使用有害添加剂或违规添加成分。
2. 色泽要求,综合调味品应色泽鲜艳,不应出现异常色泽或异物。
3. 包装要求,综合调味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标识清晰完整,不得使用过期包装材料。
香辛料和调味品标准
香辛料和调味品标准
香辛料和调味品标准是指食品行业对于香辛料和调味品质量的要求和规范。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分标准:对于香辛料和调味品的成份要求进行规定,包括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种类、含量等。
2. 安全标准:对香辛料和调味品的安全性进行要求,主要包括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的限制。
3. 物理性质标准:对香辛料和调味品的物理性质进行规定,包括颗粒大小、颜色、气味等。
4. 检测方法标准:对于香辛料和调味品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规定,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5. 标签要求:对香辛料和调味品的标签信息进行规定,包括产品名称、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还会有自己的香辛料和调味品标准,例如中国国家标准、欧盟标准、美国FDA标准等。
这些标准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香辛料和调味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企业生产香辛料和调味品时需要遵守这些标准,并通过相应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调味品执行标准
调味品执行标准一、茶叶调味品。
1. 茶叶调味品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研磨茶叶、茶香油、茶叶粉、茶叶酱、茶叶精、茶叶提取物等。
2. 茶叶调味品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得掺假掺杂。
3. 茶叶调味品的生产工艺应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生产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
4. 茶叶调味品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标签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5. 茶叶调味品的贮存和运输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避免受潮、受污染和受高温影响。
二、调味酱类。
1. 调味酱类包括但不限于,酱油、醋、辣椒酱、豆瓣酱、蒜蓉酱等。
2. 调味酱类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得掺假掺杂。
3. 调味酱类的生产工艺应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生产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
4. 调味酱类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标签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5. 调味酱类的贮存和运输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避免受潮、受污染和受高温影响。
三、食用油脂类调味品。
1. 食用油脂类调味品包括但不限于,植物油、动物油、调和油、黄油等。
2. 食用油脂类调味品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得掺假掺杂。
3. 食用油脂类调味品的生产工艺应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生产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
4. 食用油脂类调味品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标签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5. 食用油脂类调味品的贮存和运输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避免受潮、受污染和受高温影响。
四、粉类调味品。
1. 粉类调味品包括但不限于,味精、鸡精、鸡粉、酵母粉、五香粉等。
2. 粉类调味品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得掺假掺杂。
酱油、醋等各种香辛料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
酱油、醋等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由食品伙伴网汇总整理,供参考,本汇总不定期更新补充。
生产卫生规范GB/T 22656-2008 调味品生产HACCP应用规范GB 8953-1988 酱油厂卫生规范GB 8954-1988 食醋厂卫生规范NY/T 1531-2007 番茄酱加工技术规范分类名称GB/T 20903-2007 调味品分类GB/T 12729.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产品及卫生标准GB 10133-2005 水产调味品卫生标准GB 2719-2003 食醋卫生标准(含1号修改单)GB 2717-2003 酱油卫生标准GB 2721-2003 食用盐卫生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GB 2720-2003 味精卫生标准GB 13104-2005 食糖卫生标准GB 2718-2003 酱卫生标准GB/T 15691-2008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SB/T 10757-2012 牛肉汁调味料SB/T 10513-2008 牛肉粉调味料SB/T 10371-2003 鸡精调味料SB/T 10415-2007 鸡粉调味料SB/T 10458-2008 鸡汁调味料SB/T 10484-2008 菇精调味料SB/T 10485-2008 海鲜粉调味料SB/T 10526-2009 排骨粉调味料SB/T 10612-2011 黄豆复合调味酱SB/T 10459-2008 番茄调味酱GB/T 24399-2009 黄豆酱GB/T 22474-2008 果酱NY/T 958-2006 花生酱NY/T 956-2006 番茄酱NY/T 1070-2006 辣椒酱SB/T 10416-2007 调味料酒QB 2020-2003 调味盐GB 1445-2000 绵白糖GB 317-2006 白砂糖GB/T 20293-2006 油辣椒GB 8233-2008 芝麻油GB 23347-2009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SB/T 10170-2007 腐乳SB/T 10324-1999 鱼露GB/T 21999-2008 蚝油SB 10338-2000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NY/T 2111-2011 绿色食品调味油NY/T 1886-2010 绿色食品复合调味料NY/T 900-2007 绿色食品发酵调味品NY/T 1710-2009 绿色食品水产调味品NY/T 1040-2012 绿色食品食用盐NY/T 1053-2006 绿色食品味精NY/T 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SB/T 10336-2012 配制酱油SB/T 10431-2007 榨菜酱油GB 18186-2000 酿造酱油(内含第1号和第2号修改单)GB 18187-2000 酿造食醋SB/T 10337-2012 配制食醋SB/T 10416-2007 调味料酒GB/T 8967-2007 谷氨酸钠(味精)GB 5461-2000 食用盐(含第2号修改单)GB/T 18623-2011 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GB/T 26531-2011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老醋GB 19777-2005 原产地域产品山西老陈醋GB/T 1946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独流(老)醋检测方法SB/T 10417-2007 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测定方法SN/T 0548.1-2002 出口酱油中1,3-二氯-2-丙醇和 2,3-二氯-1-丙醇的检验方法SN/T 0859-2000 进出口酱油中脱氢乙酸的测定方法GB/T 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21234-2007 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SN/T 2012-2007 进出口食醋中苯甲酸、山梨酸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2705-2010 调味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SN/T 3029-2011 进出口调味品检验规程GB/T 12729.2-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取样方法GB/T 12729.3-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分析用粉末试样的制备GB/T 12729.4-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磨碎细度的测定(手筛法)GB/T 12729.5-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外来物含量的测定GB/T 12729.6-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 12729.7-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GB/T 12729.8-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GB/T 12729.9-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GB/T 12729.10-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醇溶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冷水可溶性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2-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3-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污物的测定GB/T 4789.2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GB/T 18782-2002 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的测定GB/T 5009.41-2003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5-2003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0-2003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监督抽查规范CCGF 121.6-2010 鸡精、鸡粉调味料CCGF 124.4-2010 水产调味品CCGF 121.4-2010 食用盐CCGF 121.1-2010 酱油CCGF 121.2-2010 食醋CCGF 121.3-2010 味精CCGF 115.1-2010 食糖其他标准GB/T 18526.4-2001 香料和调味品辐照杀菌工艺GB 2687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酱油、醋等各种香辛料/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相关产品和检测等标准,由食品伙伴网汇总整理,供参考,本汇总不定期更新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317-2006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
GB1902-2005
2005.12.1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GB13736-92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
Q/320282 PBV 001-2006
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
GB8276-2006
耐高温a-淀粉酶制剂
QB/T2306-1997
2010.6.1
不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4789.10-2008
2009.3.1
去掉
不用
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4-2008
2009.3.1
去掉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GB4789.15-2010
2010.6.1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GB5009.5-85
1985.12.1
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2-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T4789.3-200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 计量检验规则
JJF1070-2000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1-2002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2003.4.1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B5494-85
/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5497-85
/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JJF1070-2000
/
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6682-2008
2008.11.1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1-2003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GB/T12456-90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
GB/T12143.1-89
粮食卫生标准
GB2715-2005
2005.10.1
大米
GB1354—2009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 一般规则
GB5490-85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5492-85
9.14.3调味品(酱油、食醋)产品标准
序号
产品标准名称
编号
生效日期
备注
3
食用盐
GB5461-2000
2000.4.20
酿造酱油
GB18186-2000
2001.9.1
粮食卫生标准
GB2715-2005
2005.10.1
酱油卫生标准
GB2717-2003
2004.5.1
饲料用小麦麸
GB10368-89
1989.9.1
食用大豆粕卫生标准
GB14932.1-2003
2004.5.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21-2003
2004.5.1
次氯酸钠溶液
GB19106-2003
2003.5.16
工业锅炉水质
GB/T1576-2008
2009.3.1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4456-1996
1996.12.1
粮食、油料检验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B5494-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5497-85
粮食、油料检验 粗蛋白质测定法
GB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 淀粉测定法
GB5514-85
粮食、油料检验 粗纤维素测定法
GB5515-85
食用酒精
GB10343-2008
酒精通用分析方法
GB/T394.2
系列酿醋发酵剂
Q/SQIS05-2008
曲
QJ/XYJ04.02-2002
曲质检验方法
QJ/XYJ05.01-2004
酿酒活性干酵母
QB2074-95
食品工业用助滤剂 硅藻土
GB24265-2009
2010.6.1
去掉
食品工业用硅藻土助滤剂
Q/LLJZ 03—2008
活性白土
HG/T2569-2007
GB/T603-2002
9.14.5调味品(酱油、食醋)检验方法标准:
序号
检验方法标准名称
编号
生效日期
备注
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4789.1-2010
2010.6.1
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2-2010
2010.6.1
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3-2010
饲料水分的测定方法
GB6435-86
食用盐
GB5461-2000
2000.4.20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21-2003
2004.5.1
制盐工业主要产品取样方法
GB/T8618-88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水分的测定
GB/T13025.3-91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水不溶物的测定
GB/T13025.4-91
白土
Q/LTZ001-2009
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氢(双氧水)
Q/BDH001-2006
次氯酸钠溶液
GB19106-2003
2003.5.16
聚乙烯吹塑桶
GB13508-92
1993.3.1
食用大豆粕
GB/T13382-2008
2009.1.1
小麦
GB1351-2008
2008.5.1
酿造食醋
GB18187-2000
食醋卫生标准
GB2719-2003
配制食醋(参考)
SB 10337-2000
果汁醋饮料
Q/LLH018-2008
调味品检验
GB/T4789.22-2003
GB/T5511-2008
2008.12.1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39-2003
2004.1.1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2-2003
2004.1.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1-20022003.4.1化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03-2002
浓缩苹果清汁
GB/T18963-2003
果葡糖浆
GB/T20882-2007
小麦麸
GB10368-89
小麦麸
Q/LWD001-2009
饲料卫生标准
GB13078-2001
饲料中 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6432-94
饲料中 霉菌检验方法
GB13092-91
饲料中 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GB130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