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6.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13(20200512142507)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13(20200512142507)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提问,学生集体回答。

(课件展示)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教师通过图片导入,引导学生回答,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转承:(进入新授)四大地理区域差异显著,需要我们慢慢展开学习。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生活的这片地理区域---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多媒体课件显示标题)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一、位置范围根据多媒体课件显示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

1.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2.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课件展示)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教师:让学生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包括的省区,【课件展示】小结,学生集体朗读。

二、地形1.学生自主学习:读课本第9页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

(多媒体课件显示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2.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概括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类型: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形区: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教师讲解: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多媒体课件显示)(多媒体课件显示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各地形单元土壤颜色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引出“黄土地”和“黑土地”)三、气候教师: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

学生:温带季风气候教师:那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及农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学生朗诵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6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6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3. 教学用具课件4.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一个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的概况,即自然特征与农业。

本节共有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黑土地、黄土地。

第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关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5. 学情分析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的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归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难的是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北方的概况1、范围:2、地形:3、气候: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新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基础目标)2.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升目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础目标)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目标)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其它地区有明显差异,而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也导致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内容与方式的不同。

同学们生活在北方地区,通过前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特征,但在学习时要注意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知识网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

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为北方地区的概述。

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共设计了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黑土地黄土地”。

在此标题下,教材从地表景观特征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

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在此标题下,教材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利影响。

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

教学策略上,以北方地区视频作为导入,接下来从系列分布图中分析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之后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农产品或农业制成品为例,来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及优势条件、限制因素。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对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3.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是()A.黑、吉、辽、冀 B.鲁、苏、皖C.甘、宁、川 D.鄂、豫、赣答案:D;C;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和范围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3.气候:气温(1月0℃以下)降水(大部分地区400~800mm)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存在内部差异4.河流:有结冰期5.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优势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类型、限制因素八、课后作业任选北方地区的一种特产,查阅资料,了解其在北方地区生长的有利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二印象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景象是受地理要素影响形成?回答:气候【知识回顾】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对气候形成对影响。

【问题呈现】读图思考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内部差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南北冬季气温相差大(纬度差异)。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归纳区域气候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气候描述需要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进行。

揭秘三:黑黄色调【过渡】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怎样的呢?黑白色调。

【问题呈现】黑白色调是描述什么土壤?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如何分布?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东北平原揭秘四:面食天堂【情景设疑】播放图片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四印象是“面食天堂”,这样的饮食特征与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回答:农业【知识回顾】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北方地区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小麦玉米秦岭—淮河【读图归纳】读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归纳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特征。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分析区域农业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农业分析要从农业结构和农业分布两方面进行。

【区域要素联系】分析总结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探究】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 3~5 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气温:升温快;降水:很少。

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田需水量大。

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想一想,针对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春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典型实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3)提高学生关注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2)气候特点;(3)地形地貌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

3.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1)优势因素;(2)限制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的分析;(2)学生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北方地区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势与限制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就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地图、农业发展案例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3. 教学空间: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2. 新课导入: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以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主题,通过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环节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难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课件;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农业生产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场景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类型(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和特点(如旱作农业、温室农业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1. 读“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检测目标1)
山脉: A B
河流: C D
海域: E F
地形区:①
②③
⑵界线BD与等温线、等降水量吻合,由此判断北方地区冬季气温 0℃,降水量大部分在
mm~ mm。

(检测目标1)
⑶③地区北部土壤肥沃,被称为,盛产、农作物,作物熟制是。

(检测目标2)
【设计意图】
该作业主要检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基础知识和识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判断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自然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把基础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区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图素养,提高区域认知力。

2.2022年寒假期间,家住成都的王语准备和家人去北方旅游,路线是从成都-石家庄-哈尔滨,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检测目标2、目标3、目标4)
⑴王语一家到达北方地区后,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B.椰林婆娑菠萝香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甘蔗扯起青纱帐
⑵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北方地区主要三大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读图描述、了解、知道并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阅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阅读课文并了解土壤特点,分析气候与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4、读图文资料,总结本区的农业特色,试着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5、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特征,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变化、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和在我国的地位,知道该地区是我国的最大的重要工业基地。

6、读图,认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和特点,形成原因。

7、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趋势,识记重要的历史古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读图、用图的方法,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巩固读图、用图的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本区工农业的学习,体会本区是北方乃至全国重要的地理区域。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文明、富强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图描述、了解、知道并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巩固读图、用图的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及课时分配教学措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多媒体授课合理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课时分配:6.1自然特征与农业 2课时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2课时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2课时6.4祖国的首都——北京 2课时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4)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

2.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农业生产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调查、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布局和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准确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征;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分析,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节水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理解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实例准确判断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

四、教学方法图表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图片来初步感知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从而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2、学生活动一:看课本第9页图6.3北方地区地形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气候特征及土壤类别,独立完成以下练习,并能通过指图的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介绍给班上其他同学。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2)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__________。

(3)气候:地跨我国的_______带、_______带和_______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干湿地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___”。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__________”。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投影仪上的地图再次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及其发展状况;(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3)培养学生具备区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特点(2)地形特点(3)水资源特点3.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畜牧业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1)优势(2)制约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2)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2)相关案例材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计算机;(3)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教授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4)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 案例分析(1)呈现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关注;(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分析结果。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8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8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一、黑土地与黄土地【创设情境】教师活动:播放《北国风光》风景视频。

展示讲解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展示讲解北方地区地形。

教师活动: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学生活动:主要从位置对气温、降水和运输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讲解北方地区气候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提问:1.三个城市气候共同特征是什么?2.结合图6.3说明导致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图6.3说明导致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堂小结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地形(平原、高原、丘陵)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河流(黄河、黑龙江等)活动:黑土地与黄土地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类型的土壤呢?②谁来为大家指一下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分布呢?【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总评:本节教学设计最大亮点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从板书到每一个活动都是学生自学在前、学生互评和教师点拨在后。

同时表格的运用既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脉络更清晰,又让学生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归纳和总结。

在课内外的联系和延展上教师也进行了尝试,使学生视野更广阔。

)。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6.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利用地图归纳展示交流二:农业发展优势:
展示北方地区图,温度带图、气候图等,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归纳整理信息。
展示拓展材料: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一种扇形地貌——冲积扇。
在太行山麓,发育了一系列地势自西向东和缓倾斜的冲积扇。这里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自古就是华北平原重要的农耕区。古代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片富庶之地上形成了北京、开封、邯郸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称。
提出问题: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①根据三地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概括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②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探究两地差异的原因。
原因:受纬度的影响:石家庄纬度较低,所以气温高。
③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探究两地差异的原因。
石家庄比延安气温略高,降水也多
展示活动四:识读三种土壤,说出自己对三种土壤的认识。
读一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新知
开展动手标Hale Waihona Puke 、指图展示等多种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图文结合,以问题引导学生对比探讨,深入了解气候的差异
通过北方地区的探究逐步形成对比的眼光观察地理事物,并且逐步体验地理的综合性特点
原因:地形—延安地处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也稍多。
展示活动四:出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土壤,解读:黑土在冷湿的环境下形成的;黄土高原被深厚黄土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形成华北平原
拓展阅读: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7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7

课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

难点春旱发生的原因及措施。

【新课导入】
复习四大地区的范围、划分界线及主导因素引入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教学设计】一、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因为这是中国地理中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因此要先帮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区域地
理的知识框架,后期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向会更加明确。

红色字体部分是本地区,本节
课会涉及到的内容。

二、自然特征
1.参照问题,自主预习(教师PPT呈现问题,学生参照课本预习)
问题:(1)位置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哪里?
(2)地形:北方地区主要地形为什么?由哪三大地形区组成?
(3)气候:北方地区位于什么温度带?什么干湿区?以什么气候为主?
东北平原气候特点?被称为什么?“黄土地”指哪里?
学生自主学习完后,小组内部互说,统一答案。

2.教师精讲与检测(参照地图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尊重和认同;(3)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3.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5. 案例分析: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4)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和调整;(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图片;2. 案例资料;3. 投影仪和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北方地区的印象,有哪些自然特征?2. 教学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讲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养成读图、用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在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充足的地图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诗词《沁园春·雪》,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沁园春·雪》视频,激情导入: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来给我们朗诵一下。

学生朗诵。

教师引导思考:《沁园春·雪》描述的是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观?是什么季节的景观?
学生回答预设:是北方地区。

是冬季。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结合视频引发思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二)走近北方地区
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前边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的位置在哪里?范围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它的自然特征。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交流讨论,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1.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
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抢答
位置和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位于_____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地形:北方地区以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

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__________的黄土高原。

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形图,思考并抢答以上问题。

答题学生对照屏幕上的地图给其他同学讲解,完成位置和范围及地形特征的学习。

2.北方地区的气候
教师给学生提供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石家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设计活动,完成北方地区气候的学习。

活动形式: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提升。

3.土壤
教师出示三大地形区景观图片,让学生结合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谈一谈三大地形区的土壤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
东北平原是黑土地,肥力较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黄土地。

教师总结提升: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黄土高原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地表沟壑纵横;海河、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边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转过渡:前边我们认识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这种自然特征深刻地影响着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北方地区农业又有什么特点呢?
情景二: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
教师引导思考:北方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它的农业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从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来认识一下,完成活动题目。

教师引发全班交流讨论: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结合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你认为它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由北方地区的地形可知,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应该是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教师继续启发: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询问:你们知道北方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吗?
学生争相回答:小麦、玉米、大豆、谷子、花生等。

教师追问: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呢?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预设: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会不足。

教师总结提升:北方地区发展农业在地形、气候方面有有利的因素,但也存在限制性因素,那就是经常会发生春旱。

教师出示济南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活动。

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找一名学生利用屏幕上的济南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给同学介绍春季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分析春旱形成的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
华北平原春季降水量少,而气温升温很快,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大,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经常会发生春旱。

教师引导询问:针对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春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献计献策: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教师质疑提问:北方地区所有的地形区都春旱严重吗?春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春旱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受春旱影响小,但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教师总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措施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用这些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问题。

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然后再过渡到寻找解决措施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既全面立体地认识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又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三)知识梳理
教师结合课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掌握认识一个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方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看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是一个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个过程,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
六、教学反思
在进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农业的特点。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才能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和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