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木偶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又称鬼子戏,是高州府(古高州包括现茂名所辖区县及吴川、廉江等周边县市)民间艺人在中原木偶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是汉俚文化融合的结晶。1957年,高州木偶戏获民间艺术汇演优秀奖,已经扬名全国,1997年,高州被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2003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2006年5月,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的高州木偶戏经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和发展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是一门融汇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
中国的木偶戏起源于汉代,宋代是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作技艺进一步成熟。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多样化。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高州,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400多年来,高州木偶戏广泛流传于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小班(单人木偶戏),清末发展为中班(四人班)和大班(八人班)。
新中国成立后,高州木偶戏引起政府的重视。茂名县(即今高州)于1954成立了木偶戏剧团,组织木偶戏老艺人整理传统剧目,
并开展拜师授徒,培养木偶戏新人。1957年10月,老艺人吴德文赴北京参与全国民间艺术汇演,演出《白蛇传》或优秀奖,使高州木偶戏获得较大发展,文化部还设有专人管理木偶戏演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州木偶戏进入了鼎盛时期,木偶戏班发展到两千多班,年演出一万多场,成为广东演出单位中演出剧种最多的文艺团体,盛极一时。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高州木偶戏独领风骚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为了传承这一艺术精品,高州加大扶持和指导的力度,确定“木偶真人化”的发展目标,多渠道开辟演出市场,让高州木偶戏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重放异彩。1997年高州被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2003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今年,高州木偶戏更被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艺术特色
高州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
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高州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元宵、年例和喜庆节日演出木偶戏娱神娱人。
艺术价值
源远流长又极具地方特色的高州木偶戏,能让年轻人振奋,让老人摆脱寂寞,让小孩长见识。高州木偶戏有着娱乐大众、传播文化、道德教化、艺术审美、社会组织等社会功能,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大众文化艺术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现状
危机:木偶戏面临着生存和失传的危险。现代新型的娱乐方式众多,青年人娱乐去向转变,管仲剧减使高州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无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意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这是大多数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
保护:从政策上去保护,其中包括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保护是有目标地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从管理和艺术的发掘、发展、保存等方面设立专门的机构,比如说木偶协会、高州木偶粤剧等专业
性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