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3
第一节 概述
2. 发展历程
(3)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1980年Switzenbaum等推出了厌氧附着膜膨胀 床反
应器(AAFEB),还有厌氧流化床(AFB)
上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内循环反应器(IC)、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过滤器(UBF)
2021/3/10
为CH4和CO2。
2021/3/10
6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021/3/10
7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以分子态氧作为 受氢体,而以化合态氧、碳、硫、氮等作为受氢 体。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 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 (fermentative bacteria)、产氢产乙酸细菌 (acetogenic bacteria)和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ic bacteria)的联合作用完成。参与消化的细菌,酸化 阶段的统称产酸或酸化细菌,几乎包括所有的兼 性细菌;甲烷化阶段的统称甲烷细菌。
4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021/3/10
5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1.两阶段理论:
自上世纪30年代,厌氧消化过程被认为由不产甲烷的发 酵性细菌和产甲烷的细菌共同进行的两阶段过程。
酸性发酵阶段:发酵性细菌把复杂有机物进行水解发酵,
形成脂肪酸、醇类、CO2和H2;
甲烷发酵阶段:由产甲烷菌将第一阶段的发酵产物转化
(3)产乙酸阶段
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 新的细胞物质,这一阶段的主导细菌是乙酸菌。同时水中有 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菌参与产乙酸过程。
(4)产甲烷阶段
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甲烷菌利用被转化为 甲烷和以及甲烷菌细胞物质。
经过这些阶段大分子的有机物就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 、氢气、硫化氢等小分子物质和少量的厌氧污泥。
2021/3/10
9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三阶段理论
4%
76%
复杂有机物
较高级有机酸
H2 28%
CH4
生成乙酸与脱氢
乙酸
72% 生成甲烷
2021/3/10
10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3. 四类群理论
Zeikus等因发现同型产乙酸菌将H2/CO2转化为乙酸提出了四 菌群理论。
(1)水解阶段
在细菌胞外酶的作用下大分子的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
(2)发酵阶段
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酸化细菌吸收并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 物分泌到细胞外,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 化碳、氢气、氨等
2021/3/10
11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021/3/10
12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述
1. 定义
厌氧生物法也称厌氧消化法或厌氧发酵发。是在无 氧条件下,通过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代谢作用降解污 泥和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的终产物主要是沼 气(CH4 和CO2)。
2021/3/10
1
第一节 概述
2. 发展历程
(1)早期发展 1881~1950年 厌氧生物处理法始于19世纪末。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5.厌氧生化法的优点
(1)应用范围广 因供氧限制,好氧法一般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
废水的处理,而厌氧法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 有些有机物对好氧生物处理法来说是难降解的,
但对厌氧生物处理是可降解的,如固体有机物、着 色剂蒽醌和某些偶氮染料等。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 发展历程:
(2) 现代厌氧反应器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代厌氧反应器
1955年开发了厌氧接触法新工艺,标志着现代厌氧
反应器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厌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末,McCarty等开发了厌氧生物滤池
(AF)
1974年荷兰的Lettinga开发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器(UASB)
厌氧生物转盘、 UASB+ AF 。
4.厌氧生化法的优点
(2)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或作为能源
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 50~75%之间,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以日排COD10t的工厂为例,若COD 去除率为80%,甲烷产量为理论的 80%时,则可日产甲烷2240m3,其热值 相当于3.85t原煤,可发电5400度电。
1881年法国人Louis Mouras 将简易的沉淀池改进为污水
处理构筑物,降解生活污水中的 悬浮物
1895年出现的化粪池处理粪便污泥 1904年出现的双层沉淀池 1950年出现高效的、可加温和搅拌的厌氧消化 反应池,
加快了厌氧技术的发展。
以上,属于传统的厌氧反应器。
2021/3/10
2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注意点 ❖ 此过程由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完成,一组把
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从乙酸或乙酸盐 脱羧产生甲烷,前者约占总量的l/3后者约占2/3。 ❖ 上述三个阶段的反应速度依废水性质而异,在含纤 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脂类等污染物为主的废水 中,水解易成为速度限制步骤; ❖ 简单的糖类、淀粉、氨基酸和一般的蛋白质均能被 微生物迅速分解,对含这类有机物为主的废水,产 甲烷易成为限速阶段。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4.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优势种群的演替及相互 关系
由外到内水解细菌、发酵细菌、氢细菌和乙酸菌、甲 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厌氧原生动物,其中产甲烷 丝菌是厌氧活性污泥的中心骨架
产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底物 产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创造了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 产酸细菌为产甲烷细菌清除了有毒物质 产甲烷细菌为产酸细菌的生化反应解除了反馈抑制 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共同维持环境中的适宜pH值
2021/3/10
8
第二节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2.三阶段理论
三阶段理论1979年由Bryant提出
水解阶段: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水解发酵菌作用 下转化为糖类、脂肪酸、氨基酸、水和二氧化碳;
产酸产乙酸阶段:脂肪酸在产氢产乙酸菌作用下转化成H2、 CO2、乙酸 CH3CH2COOH→CO2+CH3COOH+H2 产甲烷阶段:最后两组生理不同的产甲烷菌,有共同的产物 4H2+CO2→CH4+2H2O (1/3)CO2还原 2CH3COOH→2CH4+2CO2 (2/3)乙酸脱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