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储层物性变化

合集下载

08 第三章-1-储层物性

08 第三章-1-储层物性

习惯上:有效孔隙度又简称为孔隙度。 习惯上:有效孔隙度又简称为孔隙度。
一般砂岩孔隙度变化在5 30 之间,多为10 30% 10— 一般砂岩孔隙度变化在5—30%之间,多为10 20%之间,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一般小于5 20%之间,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一般小于5%。
莱复生将砂岩孔隙度分为5个等级: 莱复生将砂岩孔隙度分为 个等级: 个等级
四、储集层的类型: 储集层的类型:
碎屑岩储集层 储集层按岩石 类型可分为: 类型可分为: 碳酸盐岩储集层 其它杂类岩石储集层。 其它杂类岩石储集层。 其中,杂类岩石储集层主要指泥质岩、 其中 , 杂类岩石储集层主要指泥质岩、 硅质岩以 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如没有地质外力作用, 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 如没有地质外力作用 , 这类岩石 储集性能很差, 基本不能作为储集层, 储集性能很差 , 基本不能作为储集层 , 只有在各种各 样的地质外力作用下,如构造破坏、长期风化等改造 样的地质外力作用下 , 如构造破坏 、 下,这类岩石方可成为裂隙性储集层。 这类岩石方可成为裂隙性储集层。
度量岩石孔隙度发育程度的参数是孔隙度(或孔隙率): 度量岩石孔隙度发育程度的参数是孔隙度(或孔隙率): 孔隙度 总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孔隙度) 所谓总孔隙度就是指岩石中的总孔隙和岩石总体积之 比。 Pt= VP /Vt*100% 其中, Pt:总孔隙度 其中, Vp总孔隙体积 Vt岩石总体积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储集层内常有两 相甚三相( 相甚至三相(油、气、水)。岩石对其中每种相的渗透作 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和 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和相对 渗透率的概念。 渗透率的概念。 的概念 所谓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 所谓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 , 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并分别用KO、Kg、Kw 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并分别用K 、 表示油、 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水的有效渗透率. 而把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 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 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g /K、 表示气、 水的相对渗透率。 /K、KO/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储层水淹及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油气储层水淹及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油气储层水淹及储层参数变化规律一、基本概念1.地层损害:由于油田生产过程中外来流体与储层的不匹配(水-岩作用)从而造成油井产能下降,甚至丧失产能的现象。

2.敏感性矿物:储集层中与流体接触易发生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反应并导致渗透率大幅度下降的一类矿物。

3.速敏:当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引起油气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潜在可能性。

4.水敏性:当相对淡水进入地层时,某些粘土矿物发生膨胀、分散、运移,从而减少或堵塞孔隙喉道,造成渗透率降低的潜在可能性。

5.盐敏:由于不同矿化度的工作液进入地层发生矿物析出变化,造成油气层孔喉堵塞,引起渗透率下降的潜在可能性6.酸敏: 油气层与进入的酸性流体反应后引起渗透率降低的潜在可能性。

7.碱敏:当高PH值流体进入油层后(大部分钻井液的PH值大于8)油层中粘土矿物和颗粒矿物溶解发生改变,释放大量微粒,从而造成油气层堵塞,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8.储层敏感性: 储层对各类地层损害的敏感程度。

9.储层保护:防止地层损害(主要指油气层),稳定油井产量的措施。

11.吸吮过程:湿相驱替非湿相则称为“吸吮过程”,随吸吮过程,湿相饱和度增加。

二、简答题1.地层伤害的后果?①降低产能及产量。

②影响试井、测井解释的正确性,严重时导致误诊,漏掉或枪毙油气层。

③增加试油、酸化、压裂、解堵、修井等井下作业的工作量,因而提高油气生产成本。

④影响最终采收率,造成油气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⑤地层损害是永久性的造成其它无法弥补的损失。

2.储集层伤害如何评价?接实验室测定岩石与各种外来工作液接触前后渗透率的变化,来评价储集层伤害及敏感性程度。

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性、压敏实验及评价。

或间接测定其伤害程度,即渗透率或产能指标。

方法包括离心发毛管压力曲线、试井、测井、完井等。

3.简述储层结构变化影响因素.主要的几个控制因素:①储层特征与储层变化的关系②注入水与岩石和地层流体的相互作用③注水温度对油层孔隙的影响4.水淹层描述指标及级别划分方案如何?水淹层描述指标含水率(Sw),根据含水率的大小可以将水淹级别分为四类,既未淹Sw<10%;弱淹,10%≤Sw<40%;中淹40%≤Sw<80%;强淹,80%≤Sw。

胜坨油田胜二区储层物性实验研究

胜坨油田胜二区储层物性实验研究
岩 心长度 2 . 5 ~3 . 8 c m, 直径 1 ’ 和1 . 5 ”。 实验岩 样分 别取 自东 营组和 沙二 段 , 能
作为 胜坨 油 田开发早 期 的区块之 一 , 胜 二区面 临着产 量呈 下降趋 势 , 含 水
不 断上 升 , 单井 日油 不断 降低 , 开 发形 势严峻 , 老 区整 体调 整规 模减小 , 难 度 加
够 反映各 个层 系储层 的 孔 隙结 构 特征 。 绘制l O 块岩 心毛管 压力 曲线 。 从 毛管 压 力 曲线 的形 态反 应进汞 门限压 力低 , 退 汞效 率 大 , 反映 孔 隙隙喉 道发 育较 好 。 从表 1 数据可 以看 到各层 系储 层 的岩 心其 孔 隙半径差 别 很大 , 孔喉半 径基
深度 与 渗透率 散 点 图上可 以看 出 , 渗透 率值 较高 。 1 6 0 0  ̄和 l 9 o 0 米渗透 率非 常
接近, 集 中在 1 0 0 0 -1 0 0 0 0 ×1 0 _ I 3 u m 2; 但 是2 0 0 0 米 以下 8 . 3 — 2 6 . 5 %, 自上 而下增 大 ; 残余 油饱 和度 2 9 . 3 — 2 1 . 6 ‰ 自上 而 下 减小 ( 如 表2 ) 。 实验 采用 白油 , 模 拟油 粘度 3 6 . 4 9 mp a ; 实验 温度 为5 0 " C。 从l 8 号样 品油 水 相渗 曲线上可 以看 出 , 油水 共渗 区较宽 。 驱 替初 期 , 油相 渗透率 下 降速率 慢。 见
局 部为 低渗 从 上往 下 , 粒 度变 细 , 分选 变好 , 泥质 含量 增大 , 孔、 渗减 小 。
2 . 2 孔隙 结构特 征研 究
S l一 f 2 、 S , 3 、 ¥ 2 4 — 6 、 7 1 ~、 S 2 7 一 8 、 ¥ 2 8 8 5 . ¥ 2 9 —1 0 、 S , 1 1 -1 5 共8 套开发层系,

断层活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机制

断层活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机制

断层活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机制引言:油田开发是现代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壳的断层活动则是油田开发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断层活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机制是一个复杂而且关乎开发效果的课题。

本文将分析断层活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机制,以期深入理解地质断层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1. 断层活动导致储层变形地壳断层活动可能会导致储层中岩石的变形,进而影响油田开发。

当断层发生滑移或拗裂时,储层中的岩石会发生破裂、变形或抬升,这使得储层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油气运移通道的堵塞或改变。

这种变形可能会导致油气聚集不均匀,从而降低油田开发的效益。

2. 断层活动影响储层物性断层活动还会对储层的物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油田开发。

断层的形成导致原本一致的储层物性出现突变,例如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等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对油气运移和开采方式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油田的产能和开发效益。

3. 断层活动对构造圈闭的形成影响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而断层活动则可能会破坏或改变构造圈闭的形成。

断层的存在可能导致原本完整的构造圈闭中存在裂隙、渗漏通道等不利因素,进而让油气的运移路径受到干扰。

这将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产生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解决。

4. 断层活动引发地震灾害断层活动还可能引发地震灾害,对油田开发产生严重影响。

地震的发生可能导致油井倾斜、破裂或堵塞,甚至造成油井爆炸。

这些灾害将对油田的正常生产和开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停产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 断层活动与油田开发的应对措施针对断层活动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一方面,需要在勘探阶段利用高精度地震探测技术对断层进行详细研究和判别,以准确评估断层带对油田储层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开发阶段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例如钻井技术中的方向钻井、堵漏技术和防震措施等,以应对断层活动带来的挑战。

结论:断层活动对油田开发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影响机制,包括储层变形、物性改变、圈闭形成受阻、地震灾害等。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百分数不断上升,其变化的含水饱
和度称之为自由水饱和度。 3 、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间的关系 关系较为密切。
四、岩石的比表面
1、概念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 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 2、岩石比表面的计算
沙姆韦和伊格曼提出的沉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估算图
晶粒之间形成片状喉道。
(四)碳酸盐岩储集岩中的孔隙结构
捷奥多罗维奇根据孔隙的大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的分类: 1、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于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 成。
(2)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孔隙由 细粒孔隙性 连通带所连

(4)孔隙系 统在白云岩
的主体或胶
(3)相对渗透率 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中,每一种或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二)碳酸盐岩的渗透率
1、碳酸盐岩总渗透率和渗透率贡献值
2、利用岩心资料计算裂隙渗透率
3、帕森斯的碳酸盐岩储集岩裂隙渗透率公式
(三)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粒度和分选,有正相关性。 研究资料:结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粒径大于0.5mm时,
二、砂岩储集岩的孔隙与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 (一)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
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粒间孔隙 发育于颗粒支撑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孔 隙大、喉道较粗、连通性好以及储渗条件好的特征,是最重
要的有效储集孔隙类型。
分为3大类15种基本类型。
2、根据碳酸盐岩储渗条件的孔隙分类 主要考虑储层孔隙对流体的储集与渗滤影响,采用根据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摘要:延长油田位于陕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是一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

以东部子北油区作为研究区,对研究区长6地层油藏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揭示该区域储层特征。

关键词:延长油田、低渗透、长6储层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延长油田子北油区的三叠系延长组长6层进行地层分析。

根据岩性、电性和含油特征将长6油层组可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等4个亚组,分别对四个亚层做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判断该区域储层含油性。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子北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至灰绿色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碎屑颗粒约占85%,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

其中长石含量为39~65%,平均为55%,以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主;石英含量20~40%,平均为25%,岩屑含量10~20%,平均为14.5%,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云母含量一般为1~10%,最高可达25%。

重矿物含量0.3~1.8%,平均1.0%左右,成分主要有绿帘石、石榴石和榍石及少量的锆石、电气石,重矿物含量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

填隙物组分以胶结物为主,平均含量13%左右,成分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浊沸石,二,储层物性特征(一)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根据近200口取心井5000多块样品的物性分析数据,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最小为1%,最大可达22.9%,一般为8~16%,渗透率从小于0.01×10-3μm2到865×10-3μm2,一般为(0.1~20)×10-3μm2,按照原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物性划分标准(表1),本区延长组储层多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

表1 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主要针对常规物性碎屑岩储层,对以低渗、特低渗占绝对主体的延长组储层来说,还略显粗糙,为此,以延长组储层的物性分布及孔隙结构特点为基础,将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为如下几个级别(表2):表2 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二)主要含油层段的物性分布特征根据大量的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纵向上,从长7~长2油层组,储层物性逐渐变好,长1油层组物性又变差,研究区长6含油层段,平均孔隙度一般<10%,平均渗透率<2.0×10-3μm2,渗透率中值<1.0×10-3μm2(表2)。

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与油藏含油性关系研究

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与油藏含油性关系研究

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与油藏含油性关系研究油藏是指地下含大量石油、天然气等沥青类物质的地质层,是人类能源资源的重要基地。

然而,要想获取油藏存储的能源,除了要进行地质勘探外,还需要对油藏的物理性质进行详细研究。

因为油藏储层物理性质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对油藏含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与油藏含油性之间的关系。

储层物理性质概述油藏储层物理性质主要分为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等方面。

孔隙结构是指油藏储层所具有的孔隙度、孔隙尺寸、孔隙类型等等,它与油藏的后续开发息息相关。

孔隙度是指石油储集层中孔隙体积的比例,是衡量储集层存油能力的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孔隙度大、存储油气的能力越强。

孔隙尺寸有大有小,油藏中的微孔、中孔和宏孔分别对应气体、液体和半固态物质的分布,并且对储集层物性、多孔介质流动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石物理指的是油藏储层本身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声波速度等,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获取到储层细微的变化,更准确地刻画储层内部的结构特点与含油性质。

渗透率是指油藏储层中油和水流动的难易程度。

油藏地层的渗透率一般较低,但是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如油层厚度、岩屑占空分布状况、颗粒大小和形状分布等等。

含水饱和度是指油藏储层中水分子的含量,也是所谓“水油比”这个经济效益的高优先水平。

如果含水饱和度过高,会降低储层中的含油量,也就降低了油藏开发的经济性。

油藏物理性质与含油性质的关系油藏储层物理性质决定了油藏含油性能力,储层物理性质与含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说,在孔隙结构与渗透率方面,孔隙度、孔隙尺寸和渗透率对油藏的含油性质都有影响。

一般而言,孔隙度越大,蓄油能力也就越强。

与此相对,随着孔隙度的减小,岩相密度必然增大,流体的渗透能力必然受到限制,从而会降低含油性度。

此外,孔隙类型和孔隙壁面集总面积对储层与藏油性能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岩石物理方面,压实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声波速度等都与储层中含油性相关。

储层物性研究

储层物性研究

4.3 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3.1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统计油田范围内46口取心井3043个孔、渗样品数据,孔隙度0.6~33.8%,平均值10.83%;渗透率0.01~4093mD,平均值32.37mD(图4-3-1、4-3-2)。

其中,Ⅰ油组孔隙度1.7~27.1%,平均值12.53%;渗透率0.01~2681mD,平均值55.47mD;Ⅱ油组孔隙度2.5~21.9%,平均值12.95%;渗透率0.01~4093mD,平均值154.03mD。

图4-3-1 储层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4-3-2 储层渗透率分布直方图根据中石油储层评价标准(表4-3-1)判断铜钵庙组储层物性以低孔、超低渗为主,特低孔、特低渗次之。

对应油层段991个物性样品资料统计,孔隙度6.0~27.1%,平均值13.58%,主峰分布于7~17%之间(图4-3-3);渗透率0.1~4093mD,平均值2.57mD,主峰分布于0.1~4.2mD之间(图4-3-4)。

其中Ⅰ油组孔隙度6.0~27.1%,平均值12.53%;渗透率0.1~2681mD,平均值1.47mD。

Ⅱ油组孔隙度6.0~21.9%,平均值13.95%;渗透率0.1~4093mD,平均值3.03mD。

图4-3-3 油层段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4-3-4 油层段渗透率分布直方图孔隙度和渗透率有一定的正相相关关系,随孔隙度的增大渗透率也增大(图4-3-5)。

油层段孔-渗和含油气显示之间相关性较差,总体表现出随孔-渗的增大逐步由荧光、油斑显示变为油浸和含油显示,当孔隙度大于20%,渗透率大于20mD时,含油显示级别为油浸和含油显示。

图4-3-5 铜钵庙组油层孔-渗~含油性关系图根据储层属性反演结果,以测井解释孔隙度值为人工调整依据,完成了铜钵庙组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研究。

从各油组孔隙度等值线图分析(图4-3-6、图4-3-7),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明显,在扇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区和近物源的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分布区物性较好,而扇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和滨浅湖区物性明显变差。

西峰油田长8储层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西峰油田长8储层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西峰油田长8储层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宋婷;徐波;康万东;张鑫君【摘要】西峰油田的主力生产层长8储层为低孔、低渗非均质性砂岩储层,储层填隙物中黏土含量较高,对储层物性具有较大影响.西峰油田D区8口井的岩样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及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主要以孔隙桥接式产出;绿泥石主要以孔隙衬里状产出;高岭石充填于砂岩的粒间孔隙中,主要以分散质点式存在;伊蒙混层矿物多发育在绿泥石晶体表面,以孔隙充填和交代碎屑颗粒形式存在.伊利石及伊蒙混层的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负相关;绿泥石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尤其对岩石孔隙性具有积极影响;高岭石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负相关,但其相关性较弱.【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西峰油田;长8储层;填隙物;黏土矿物;储层物性【作者】宋婷;徐波;康万东;张鑫君【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西峰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主力生产层为三叠系长8油层组。

长8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储层岩石的孔隙直径小,孔隙分选性不好,孔喉配置较差。

孔隙度平均值为10.5%,渗透率平均值为2.72×10-3 μm2。

储层填隙物中黏土含量较高,约占碎屑组分的15%~30%,平均18.9%。

填隙物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次研究主要根据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分析长8储层黏土矿物的成分、含量和产状及其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

胜坨油田胜二区储层物性实验研究

胜坨油田胜二区储层物性实验研究

胜坨油田胜二区储层物性实验研究[摘要]采用孔渗分布统计、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和油水渗流特征研究,对胜坨油田胜二区储层物性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增产、提高采收率等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胜坨油田;胜二区;储层物性;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tu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11-0003-011、油藏概况胜二区是多层砂岩油藏,东三段为河流相沉积,主力砂组为4、5砂组。

沙二段为从三角洲-平原相-河流相的正向旋回,划分为15个砂层组。

沙二段共分:s21-2、s23、s24-6、s271-3、s274-81、s283-85、s29-10、s211-15共8套开发层系,储量1.17亿吨。

1998年11月-目前,胜二区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主要开展细分韵律挖潜,目前含水95.9%,采出程度39.6%,采油速度0.44%。

作为胜坨油田开发早期的区块之一,胜二区面临着产量呈下降趋势,含水不断上升,单井日油不断降低,开发形势严峻;老区整体调整规模减小,难度加大;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等问题,迫切需要新的工艺来提高采收率。

认识储层是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对储层物性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对油田的后续采出程度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储层改造措施,保证油田有序稳产。

2、储层特征分析2.1 储层的孔渗分布统计对胜二区油井瓦52-0-斜检313井702块岩心进行孔隙度参数测试统计分析和687块岩心进行渗透率参数统计分析,分类整理岩心的孔、渗物性测试结果,依据深度关系,将表征渗流能力的渗透率与表征存储能力的孔隙度进行统计。

散点图上可以清晰直观地反映三口井的储层物性与对应的深度关系。

从深度与渗透率散点图上可以看出,渗透率值较高。

1600米和1900米渗透率非常接近,集中在1000-10000×10-3μm2;但是2000米以下,渗透率明显降低,渗透率集中在100-1000×10-3μm2。

注水开发前后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以胡状集油田胡七南断块沙三段储层为例

注水开发前后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以胡状集油田胡七南断块沙三段储层为例

1 地 质 概 况
胡七 南断 块位 于胡状 集 油 田北 部 ,构造 上位 于东濮 凹陷西 部斜坡 带第 二断 阶带 ,为受 石家 集断层 及 其派 生 的次级 断层—— 胡 77断层 共 同夹持 的西 高东 低 的一个不 完 整 的鼻 状构 造 。主 要含 油 层段 为下 第 — 三 系沙河街 组 沙三 中亚段 、沙 三下 亚段 地层 。沉 积体 系为扇 三角 洲一 泊沉 积体 系 。该 断块 含油层 系多 、 湖
性 变 化 的机 理 ,深 化 了油 田高 含 水 期 的地 质 特 征 认 识 程 度 。 [ 键 词 ] 注 水 开 发 ;储 层 物 性 ;动 态 地 质 模 型 ;沉 积 相 控 ;胡 七 南 断块 关 [ 图分 类 号 ] T 1 2 2 中 E 2.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0 5— 0 5 0 文 0 0— 7 2 2 1 )O 0 2 — 6
含油 井段 长 。胡七南 断块 油 藏类 型属 于 构 造 较 为简 单 、埋 藏 较 浅 、 常温 常 压 、 中高 粘度 、非饱 和 的层
状 、严重非 均质 孔 隙性砂 岩油 藏 。胡 七南 断块 自 1 8 9 5年投入 开 发 以来 ,1 8 9 6年 9月 投入 注 水开 发 ,经
历 了近 2 0年 的开发历 程 ,由于注水 开发 造成储 层 的快速 变 化 ,非 均质 现 象严 重 ,井 网适应 性 变 差 ,使
注 水 开 发 前 后 储 层 物 性 变 化 规 律 研 究
— —
以 胡 状 集 油 田 胡 七 南 断 块 沙 三 段 储 层 为 例
周 延 军 ( 石化中原油田 中 分公司 采油五 厂, 河南 濮阳470) 501

石油工程概论油藏流体和岩石的物理性质

石油工程概论油藏流体和岩石的物理性质

(二)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压缩因子 体积系数 压缩系数 粘度
一、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理想气体的假设条件:
1.气体分子无体积,是个质点;
2.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3.气体分子间是弹性碰撞; 天然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多组分混合物,不 是理想气体
压缩 因子
压缩因子: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 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Z=V实际 V理想
= V实际 nRT
P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ZnRT
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Z<1 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易压缩 Z=1 实际气体成为理想气体 Z>1 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难压缩
压缩因子Z可以由图版查得。
二、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地面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
第二章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油藏流体
石油 天然气 地层水
•油藏流体的特点:
储层烃类:C、H
(1)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
(2)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 会发生变化。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水析 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转化现象。
(一)、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 高温高压,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 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孔隙
空隙
孔隙 空洞 裂隙(缝)
砂岩的孔隙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砂粒的相互接触关系、 后来的成岩后生作用引起的变化以及胶结状况
2、孔隙结构: 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 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靖边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靖边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7 60 ) 1 0 9

要 :通 过 大 量 岩 心 铸 体 薄 片 、黏 土 矿 物 X 衍 射 、扫 描 电镜 及物 性 等 资 料 分 析 ,总 结 研 究 了 靖 边 油
田长 6 层 组 的储 层 特 征 及 影 响 因素 。 果 表 明 : 6 层 具 有成 分 成 熟 度 低 、 构 成 熟 度 高 的 岩 石 学 油 结 长 储 结 特 点 。 隙 类 型 为 浊 沸 石 溶 孔 一 石 溶 孔 一 余 粒 间 孔 组 合 , 性 特 征 为 中孔 、特 低 渗 透 型 和 超 低 渗 透 型 孔 长 残 物 为 主 , 部 为 低 渗 透 型 。 隙结 构 为 细 孔 一 孑 、细 喉 一 细 喉 型 。影 响储 集 性 能 的 因 素 主要 表 现 为 两 方 局 孔 微 L 微 面 :平 面 上受 三 角 洲 平 原 亚相 沉 积 相 带 的 控 制 ;纵 向 上 受 成 岩 作 用 的影 响 。 关 键 词 :储 集 层 ;影 响 因素 ;长 6 层 组 ;靖 边 油 田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油 中 图 分 类 号 :TEl2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油 田开发动 态 资料表 明 : 由于储 集 条件不 同 , 油 田开 发 方 案 和 开 发 效 果 存 在 明 显 差 异 ( 虹 等 , 赵 2 0 ;陈永 胜等 ,2 0 ) 05 0 9 。因此 ,开 展研 究 区延 长组
长 6油层 组储层 特征 及其 物性 影 响因 素的研 究 ,对
第4 3卷
第 3期
西 北 地 质
N o R T H W EST ER N G E0IO G Y
V o . 3 No. 14 3
21 0 0年 ( 1 4期 ) 总 7

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摘要:摘三叠系延长组长6 油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的主力油层,本文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层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以及储层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储层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以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为主,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好;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

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南泥湾油田长6油储层储层特征一、地质背景南泥湾油田康台区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境内。

面积约110km2,包括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全部及松树林-新窑区一部分,北部与王家川、延长油田毗邻,东边为汾川区。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发育差异压实形成的小幅度鼻状隆起,鼻隆的起伏形态和倾没方向与斜坡的倾向近于一致,构造变化较为简单(图1)。

图1 研究区构造图二、储层岩石学特征康台区长6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如图2)。

砂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平均含量为45.5%;次为石英,占平均含量为40.6%;岩屑平均含量为14.0%,主要为变质岩岩屑,其次是酸性-中性岩浆岩岩屑及少量沉积岩岩屑。

砂岩中含榍石、石榴子石等少量重矿物,也有稳定性差的绿帘石等。

I:纯石英砂岩,II石英砂岩,III: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IV:长石砂岩,V: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VI:岩屑砂岩图2 康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砂岩分类三角图填隙物平均含量为10.4%,其中杂基平均含量为4.8%,以泥质为主,其次是泥微晶碳酸盐;胶结物平均含量为5.6%,主要为方解石(平均5.4%)和石英(平均2.2%),次之为沸石(平均1.5%)。

碎屑颗粒较均一,主要粒级(0.12~0.25mm)占40%以上,分选好-中等,磨圆度为次圆和次棱角状。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五、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一)、储层的“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

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长6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

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

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条曲线较接近。

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4+5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

长4+5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

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1.5—4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50—150Ω•m。

文13东油藏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文13东油藏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2 0 1 3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石 油 技 术
文1 3东 油藏储层特征 及物性影 响 因素分析
华 强 田世 澄 成 燕 潘 浩 华 成 丽
( 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 ) 能源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3;中石化 中原油 田分公司 , 濮阳4 5 7 0 0 1 )


通过对文 l 3东油藏测 井、 岩心 、 铸体 薄片 、 扫描 电镜和其他各种物性资料 的分析 , 对该 区的储 层特征和影响物性 的相
关 因素进 行系统 的分析 与研 究。研 究结果表 明: 石英砂岩为文 1 3东 油藏储层 主要 的砂岩 类型, 且 成分成 熟度 较小。文 1 3东
油藏储 层物性 总体分布特 征是 : 中孔 占绝对优势、 低孔 为辅 ; 中渗 占绝对优 势、 低 渗为辅。沉积 相从根本上 决定 了储 层物性 的
1 1 %~ 2 6 %, 喉道以片状 、 弯片状形状为主 , 孔喉配
位 数多 为 3~ 4 。
1 . 2 物 性特 征
l 储层特征
1 . 1 岩 石学 及孔 隙 结构 特征
统计 文 1 3东块 沙 3中的取心 井岩 心物性 资 料 , 分析数据得 出 , 该 区 孔 隙 度 集 中分 布 在 5 . 3 3 % ~ 2 3 . 0 0 %, 平 均 孔 隙度 为 1 7 . 9 3 %, 渗 透 率 集 中 分 布 在( 0 . 7 6 —2 1 0 . 8 0)× 1 0 t x m , 平 均 渗 透 率 为
宏观 空 间展布。文 1 3东块 油藏储层孔渗物性 随深度 增加而逐渐减小 ; 储 层孔 隙度 与泥质 、 碳酸盐含 量关 系负相 关; 而绿泥石

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

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

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深水油田和深部油气开发的不断推进,油井中石油流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力也越来越高,因此了解和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物性变化的规律对于优化油田开发和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将发生变化。

高温会导致原本塑性的岩石发生融化和流变过程,进而改变储层的孔隙分布和连通性。

同时,高压条件下,储层中的孔隙会被压缩,孔隙度变小。

研究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部分石油矩阵中的溶解气体会逸出,导致溶解气体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石油的稳定性。

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油气的流动性和采收率,因此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变化规律对于深部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凝析和泡点会发生变化。

凝析是指石油中含有的低沸点组分在高温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泡点指的是石油中含有的气态组分在高压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温度。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中的组分会发生相互作用和分离,导致凝析和泡点的变化。

研究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凝析现象会更加明显,石油中的低沸点组分会更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石油凝析的发生会导致储层中的孔隙和管道被堵塞,降低了油气的可采性。

因此,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凝析和泡点变化规律对于深部油气开发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岩石力学性质和黏度也会发生变化。

高温会加速岩石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导致岩石的蠕变和变形,从而影响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

高压条件下,石油的黏度会增加,流动性降低。

这些变化对于油气的流动和开采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CO2注入石油储层可以降低石油的黏度,提高油气的流动性。

因此,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石油的岩石力学性质和黏度变化规律对于优化油气开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江汉油田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趋势研究

江汉油田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趋势研究

① 作者简介 : 工程师 ,0 2 0 2 0 — 7毕业 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1 0 2年第 1期 ( 2 第 2卷 )
表 l 王 场 油 田 注 入 水 冲 刷 前 后 储 层 变 化 实验 数 据 表
对 于 中等埋 深 、 岩作 用不 很强 、 熟度 较 差 、 成 成 不
稳 定 矿 物 和易 溶 解 胶结 物 含 量 高而 胶 结 物 主 要是 未 固结 的亮 晶 、 晶方解 石 的油 田 , 层稳 定性 较差 , 泥 储 易
用 、 物组 成 、 度 中值 、 土矿 物 的成 分 等都决 定 着 矿 粒 粘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1 第 1 ( 2 0 2年 期 第 2卷 )
・ 5・ 1
江汉油 田注水 开发储 层物性变化趋势研究
徐 仲 其①
中石 化 江 汉 油 田 分公 司 . 3 1 4 湖 北潜 江 432
李释 然
西安 石 油大 学
摘 要 随 着油 田开发到 了中 后期 , 虽然注入水 水质指标 有 了较大的提 高 , 注水开发 效果并非都有 明显 改善 。通过 大量实验研 但
要 内 因之一 , 次就 是 储 层 流体 的性 质 ; 入 的流 体 其 注 性 质 和 多少 以及 地 面 的工 艺措 施 等 是 引 起 储 层 变 化 的外 部 因素 。 储 层 特 征 尤 其 是 储 层 岩 石 的成 岩 作
3 中深 砂 岩 油 藏 注 水 开 发 后 储 层 物 性 的变 化 趋 势
储 层水洗 后 的变 化方 向 ; 而储 层 流体 的成 分 、 度 、 粘 温 度 以及 压力 等决定 着 变化 的大 小 。 地层 微粒 及矿 物 若 迁 移 出地 层 , 则使 其 渗 透 率 和孔 喉 半 径增 加 ; 在 迁 如 移 过程 中粘 土矿 物微 粒 等堵 塞 了喉 道 , 又会 导致 渗 透 率 和 孔喉 半 径 降 低 , 尤其 是 原 来 孑 隙 、 道 就 小 的 储 L 喉 层 表现得 更 加 明显 。 因此在 不 同的原 始地 质条 件下 形 成 的油 田其 变化 规律 也 不相 同 , 的变好 、 的变差 、 有 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性质变化的机理和进本规律
班级:石工10-9班姓名:林鑫学号:2010022116 对于大多数油田来说,随着开发的进行,注水量的增加,油田储层的性质也随着变化,大多数情况是储层物性变差,以下,主要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岩性、原油性质和润湿性变化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
孔隙度在油田开发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注入水的冲刷下,中高渗储层水洗后,孔道内的衬边粘土矿物多被冲刷掉,孔道增大,且连通性能变好,发生了增渗速敏,尤其是“大孔道”在注水开发中变得越来越大, 相应地储层( 尤其是高渗储层)的渗透率增高,从而加剧了注入水的“水窜”,影响油藏的开发效果。

另一方面, 一些泥质含量较高的砂体,孔隙大小一般未发生变化, 甚至有缩小趋势。

在实际条件下,注水井与产出井之间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的流动速度不同及岩性的差异,不同岩石中的微粒对注入速度增加的反应不同,有的反应甚微,则岩石对流动速度不敏感;有的岩石当流体流速增大时, 表现出渗透率明显下降。

因此,地层的渗透率变化是受岩性、注入速度等条件限制的,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这种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导致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加重,加大了储层开发的难度。

例如: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层为砂岩储层,泥质胶结为主,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砂岩中的胶结物不断被冲刷带出,胶结物含量逐渐减少。

开发初期颗粒表面及孔隙间充填较多的粘土矿物,到特高含水期,样品颗粒表面较干净,粒间的粘土矿物减少。

从不同含水期相同能量带的毛管压力曲线对比也可看出,由开发初期到特高含水期, 毛管压力曲线的门限压力减小,说明最大孔喉半径增大,随着最大孔喉半径增大,流体的流动能力增强,渗透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而沙二8层粒度细、孔喉细小、泥质含量高,随着油田注水开发,蒙脱石膨胀、高岭石被打碎等原因部分堵塞喉道,使得孔喉半径变得更小,导致了储层的渗透率降低。

储层岩性的变化
对于储层岩性的变化主要从粘土矿物和岩石骨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注入水对粘土矿物的作用主要有两种:水化作用和机械搬运与聚积作用。

注水过程中储层内水敏性强的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原来的矿物结构遭到破坏。

因此,水驱后储层中孔道中心的粘土矿物被冲散、冲走,在微孔隙处富集。

由于注入水总是沿着物性好、渗透性好的部位流动,这样就使原来粘土矿物少的部位水驱后粘土矿物变得更少,而原来物性差、分选差的部位粘土矿物含量变得更多,结果是粗孔道更加通畅,细孔道更容易被堵塞,从而使两者的差距加大。

注入水对岩石骨架的作用为溶蚀作用。

虽然储层中矿物的溶解度很低,但是长期积累的效果对整个储层而言也不可忽视,溶蚀作用的结果是水淹层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孔隙度增大。

尤其是高渗透条带,注入介质所造成的冲刷、溶解现
象更为严重。

例如:大庆油田在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未水淹的岩样颗粒表面、孔道表面都由比较丰富的粘土覆盖,在喉道处还有团块的粘土矿物堆积,高岭石的“书页状”结构完整,排列整齐。

经过水驱后,从电镜照片上看到覆盖在孔道表面的粘土大量地减少,特别在大孔道表面处粘土被水洗得相当干净。

附着在长石颗粒表面的高岭石被溶解,高岭石晶形很差。

原油性质的变化
原油性质随着含水的上升,原油比重增大,粘度升高,含腊含胶量升高,凝固点和蜡熔点上升,原油中轻汽油成分明显减少,初馏点升高,其原因是(1)低分子烃类容易溶解于水中而流失,剩余在储层中的原油由于轻质烃类的减少,导致原油的粘度,初馏点等升高。

(2)注水过程中携带进入油层的氧氧化原油使轻质组分变为重质组分。

(3)构造边部的粘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原油向构造顶部方向运移也导致原油物性变差。

如胜坨油田沙28层,含水率为0时,原油粘度为180mPa∙s,原有密度为0.913g/cm3,在含水率达到95%时,原油粘度为390mPa∙s,原有密度为0.929 g/cm3。

润湿性的变化
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分为亲油、亲水和中性三种。

在亲水岩石中,水是润湿相,油是非润湿相;而在亲油岩石中,油是润湿相,水是非润湿相。

润湿相总是附着在岩石颗粒的表面和孔壁上,在地层中一般呈连续分布的状态;非润湿相多处于孔道的中心部位,呈不连续分布的滴状、珠状和块状等。

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一般是亲油的,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水的冲刷作用,使附着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油膜逐渐变薄或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分子的运动也会使岩石表面脱附的油分子不断被水带走, 导致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

岩石润湿性的变化,会对原油的采收效率产生影响。

胜坨油田沙2段,开发初期岩石大多为亲油性,I 值为-19左右,随着注入水的增加,导致岩石的润湿性发生了改变,变为了亲水性,I值变为20左右。

平均原油饱和度也随之变小。

在实际生产中,储层性质的变化不止以上所讲述的几个方面,油层的温度会因为注入水的注入而降低,导致原油的粘度增大;随着开采的进行,油层的压力会逐渐变小,导致岩石骨架压实,孔隙度减少,渗透率降低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参考文献
[1] 黄堂福.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特征与变化因素研究[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5,2:9-10.
[2] 俞军.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储层性质变化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
26(3):15-16;
[3] 邓玉珍,吴素英,张广振,宗习武. 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理特征变化规律研[J]. 油气采收率技术,1996,3(12):4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