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重点要点小抄精编版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一、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教育史就是研究人类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从总体看,可以分四大类或四大块:一是中国教育史;二是外国教育史;三是专题史和国别史;四是教育家个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2、学科特点:1)属人文社会学科;2)是教育学科与历史学科的交叉二、中外教育史的分期1、社会历史形态的划分1)按生产关系分(马克思、恩格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2)按生产力分(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游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2、中国教育史的分期1)古代:①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百家争鸣:主要是儒、法、墨、道。
②秦汉至清末鸦片战争时期秦汉——隋唐:经学教育;反经学教育,如王充的教育思想。
北宋——清末鸦片战争:理学教育;反理学教育,如早期启蒙思想家“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2)近代: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或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资产阶级“新学”与封建社会的“旧学”的斗争。
“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3)现代:“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运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3、外国教育史的分期1)古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中含中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2)近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或20世纪80年代、或20世纪末。
问题讨论:对教育发展史“中心论”的认识古代:东方(中国:春秋战国)与西方(西欧:古希腊、罗马)双中心。
近代:欧洲中心(传统教育派)。
现代:美国中心(现代教育派)与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双中心。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第一节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重点、难点: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及教育的阶级性一、教育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观点:1、生物起源论: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页持同样的观点。
认为教育现象可超越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以前,教育就早已在动物界存在。
教育从其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是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2、心理起源说(模仿起源说):美国教育史专家保罗.孟录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3、劳动起源说:苏联前教育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而提出。
其论据是:第一,原始人教育的需要产生于劳动与生活过程中经验传递和相互协调的需要。
第二,人类的劳动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1、教育性质——儿童公有。
教育只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
受教育权人人平等。
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第二节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一、古代埃及的学校古埃及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即在古王国末期产生了学校。
当时的学校有以下类型:1、宫廷学校:设在宫廷里,专供王子获高级官吏子弟就学,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是古埃及最早出现也是最高一级的学校。
2、寺庙学校:设在寺庙里,寺庙的僧职也是该校教师。
既培养一般官吏也我皇帝培养修建宫殿、陵墓、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3、文士学校:一般设在文士家里,也可在露天。
是比较初级和启蒙性的学校。
上述学校均强调机械背诵,反复练习,严酷体罚。
二、古代印度的学校古印度的教育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密切在一起的。
(一)婆罗门的教育1、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吠陀经》。
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中外教育史考试要点(全)
中外教育史考试要点1.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其著作《教育原理》中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是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从教育起源的学说来看,沛西·能的观点属于()。
A. 生物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C. 模仿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2.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也是最早产生学校的区域。
3.在古埃及,宫廷学校、寺庙学校的数量是有限的,那些想成为政府官吏或寺庙僧职人员的奴隶主子弟,大多数进入“文士”所设立的学校学习。
4.古印度的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5.结合古籍的记载,地下文物的证实,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6.商代学校教育机构“庠”是承袭前代,仍为养老的机构,但教育意义更为增加,逐渐成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7.西周的大学分为天子大学与诸侯大学。
前者是以辟雍(太学)为中心,四周环以学习不同内容的东学(东序)、西学(瞽宗)、南学(成均)、北学(上庠)。
诸侯的大学因其三面临水而名为泮宫。
8. 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府官员兼任,如国学即由国家礼官大乐正总负责。
礼官属下的某些乐官、军事官员如乐师、师氏、保氏、大胥、小胥、大师、小师等便是学校的教员。
这种西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官师合一”。
9.造成西周学校“官师合一”,未能使教师成为单独的社会职业的原因,除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外,还与西周社会实行的“惟官有书,惟官有器”的“学术官守”政策不无关联。
10.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是我国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11.按西周“六艺”教育内容的性质,礼、乐主要属于()。
外教育史考点总结(江苏自考中外教育史根据大纲详细总结考点)
中外教育史(外国)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教育1、马克思主义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就是:教育起源于劳动。
2、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产生的“青年之家”,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进一步发展。
当男孩子在“青年之家”学习达到一定年龄时,在氏族部落里要举行一种检验和考查青少年学习成长情况的仪式,这种仪式叫做“成丁式”或“青年礼”。
3、古埃及的教育,主要类型的学校:一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宫廷里,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以培养奴隶主国家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
二神庙学校:设在神庙里的一种学校,教师是僧侣奴隶主,比宫廷学校地位低,它的培养目标较为广泛,既培养一般官吏、一般僧职人员,也为皇家培养修建宫殿、陵墓、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三官职学校。
四文士学校:主要是培养担任书吏工作的人员。
4、由于客观需要,在古印度出现了一种专门研究婆罗门教教义《吠陀经》,并且专门从事儿童教养工作的人,印度史籍上称他们为“古儒”。
“古儒”学校就设在“古儒”家中,那些不能或不愿亲自教导孩子的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这些儿童迁居到古儒家里,过着节制、有规律的学习生活。
5、斯巴达和雅典是古希腊的两个最大的并且各具特色的城邦国家。
6、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学论方面的专著。
专门论述如何演讲论辩的书。
7、苏格拉底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所提出并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问答法”,也称“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后,才能接受智慧。
因而他要求教育者要尽量启发学生去认识自己的无知,从而调动其求知的欲望。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时,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各种道理或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育者并不需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教育者知识作为学生精神上的“产婆”而存在。
他的这种问答式教学法也被称为“产婆术”。
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影响很广。
优点: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不断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认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总结资料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总结资料中外教育史纲复习资料1.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答: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
首先,斯宾塞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出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个人“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为目的,教会人们怎样生活。
其次,他根据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以及对最有价值的知识的判断,提出以科学教育为中心的实科课程体系,自然科学是其核心。
再次,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证色彩的新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应该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
他特别推荐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以及发现法等。
2题、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部分组成。
其中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揭露出对方观点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生婴儿一样。
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答: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一、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张造就“健全人格”是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贯主张的资产阶级教育目的。
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它的具体要求是五育和谐发展,它是一种新的人才标准,也是对教育价值的重新确立。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1917年,蔡元培先生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在教育领域极力主张民主、自由,可以说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一个很大的特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提出这个方针主要有三条理由:第一,这是与他的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紧密相连的。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考笔记⾃考资料科⽬:中外教育简史1.1.“成均”1.2.“虞庠之学”2.1.校2.2.“六艺”3.1.⽂⼠3.2.五伦3.3.《⼤学》3.4.《学记》4.1.书同⽂4.2.⾏同伦4.3.颁挟书令4.4.黄⽼之学4.5.焚书坑儒4.6.⽞学4.7.汉代“太学”4.8.汉代“宫邸学”4.9.鸿都门学4.10.国⼦学4.11.国⼦监4.12.隋朝监属五学4.13.六学⼆馆4.14.学⽥制4.15.三舍法4.16.升斋积分4.17.社学5.1.三纲五常5.2.“必仁且智”5.3.《上仁宗皇帝⾔事书》5.4.《进学解》5.5.《三经新义》5.6.朱⼦读书法5.7.⽩⿅洞书院揭⽰5.8.⼋股⽂6.1.马礼逊学堂6.2.宁波⼥塾6.3.魏源6.4.洋务教育6.5.《劝学篇》6.6.中体西⽤6.7.癸卯学制6.8.严复6.9.梁启超6.10.维新教育7.1.《对于教育⽅针之意见7.2.壬⼦⼀癸卯学制7.3.⼤学院制7.4.国⽴幼稚师范学校7.5.庚款兴学7.6.留法勤⼯俭学7.7.国⽴中学7.8.抗⽇军政⼤学7.9.黄埔军校7.10.陈鹤琴1-1.智者1-2.“七艺”1-3.“苏格拉底法”1-4.“⼗⼆铜表法”1-5.亚⾥⼠多德1-6.柏拉图1-7.西塞罗1-8.昆体良2-1.教会学校2-2.修道院学校2-3.⼤教堂学校2-4.堂区学校2-5.宫廷学校2-6.骑⼠教育3-1.⽂艺复兴运动3-2.“快乐之家”3-3.伊拉斯谟3-4.《巨⼈传》3-5.蒙⽥3-6.马丁·路德3-7.加尔⽂3-8.耶稣会4-1.⽂法学校4-2.公学4-3.“学园”4-4.“星期⽇学校”4-5.“导⽣制”4-6.“新⼤学运动”4-7.《国家教育论》4-8.《费⾥教育法》4-9.巴西多4-10.柏林⼤学4-11.贺拉斯·曼4-12.《⽑雷尔·拨地法》4-13.昆西教学法4-14.福泽喻吉4-15.《学制令》5-1.《⼤教学论》5-2.泛智教育5-3.《教育漫话》5-4.“⽩板说”5-5.《爱弥尔》5-6.《林哈德和葛笃德》5-7.《普通教育学》5-8.《⼈的教育》5-9.“恩物”5-10.《教育论》6-1.现代教育制度6-2.现代学制6-3.现代教育⾏政体制6-4.教育系统6-5.综合中学6-6.双轨制7-1.“新学校”7-2.蒙台梭利。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3.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
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豫时孙摩:豫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
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8.宋代在入学法杖的历程中,理学产生。
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
周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
9.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
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宫邸学、四姓小侯学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
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
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
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12.孔颖达精通儒学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
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
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第一讲1.第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我国长期沿用。
2.中国:最早的学校有两种①成均,五帝时代。
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②庠,虞舜时代。
兼有养老,藏米之所,有大学小学之分。
古埃及:①宫廷学校。
专为皇家,贵族子弟开设的教育场所。
②僧侣学校。
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有很高的地位③职官学校。
主要培养从事某种专项官吏,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教育方式为以吏为师。
④文士学校。
目标就是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并具备充任官吏基本条件的人,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收费。
古印度:①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吠陀经》。
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②古儒学校: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婆罗门的教育③佛教教育。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场所为寺庙,目的为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为佛经经典。
3.西周的教育制度:⑴家庭教育。
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⑵小学教育。
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
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训练。
⑶大学教育。
有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体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学程为九年。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
重视礼乐射御。
大学的教育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的进行教学活动。
⑷乡学。
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以德行艺”为纲,实行定期考察和推荐。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重点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重点知识点1、《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
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的观点的是荀子。
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4、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
6、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史称程朱理学。
7、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8、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9、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直至清末的科举制。
10、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详细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1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1862年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12、提出“产婆术”的古希腊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3、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14、卢梭的主要教育著作是《爱弥尔》15、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6、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17、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18、三大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黔百家”。
2.兴太学以养士。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19、墨子:墨翟。
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约在公元前468年到公元前376年间。
基本上生活、活动在战国初年。
20、存天理、灭人欲: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说的“天理”,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所说的“人欲”,则是指“心”的毛病,是为“嗜欲所迷”的心。
要实现道德教育“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
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常见名词六艺教育: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国学。
3.孟子认为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是求放心.孟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
4.原为养马、习武场所,后成为夏代发展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的是校。
5.荀子的讲学活动主要是在稷下学宫,荀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大儒。
提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观点,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化性起伪、虚一而静、兼陈中衡、天地君亲师。
荀子的教师论。
(1)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教师视为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2)教师的作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
故教师与天、地、君、亲处于同等地位。
(3)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6.先秦私学中墨家教学内容主张包括科学技术知识。
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述而不作。
7.八股取士起自明代。
8.中国私学产生于春秋中后期。
9.“文翁兴学”是在西汉。
10.现存最早的私学蒙养教材是急就篇,11.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太学。
12王守仁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观点。
13.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4.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5.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干部教育第一。
16民生本位教育实验的倡行者是邰爽秋。
17.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汉代。
18.宋明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守仁。
19.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学事为主,并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
20.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
21.近代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22.《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作者是蔡元培。
23.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类、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2、自然后果法:在道德教育方面,卢梭反对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3、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昆体良编写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4、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
提出以下重要原则: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理论。
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论”。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7、苏格拉底教学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所以它又被称为“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8、六三三制:是指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分段的根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制”。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资料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上编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
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
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
距今已2300余年。
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笔记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的性质地位性质——是一门史实性、理论性、应用性相结合的教育专业课程地位——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居于专业理论课地位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教育发展史实、掌握教育发展规律、理解教育发展理论情感目标——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的情感、端正工作态度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教育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提倡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注重自学能力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本方法——“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课程的教学模式课前——提出问题-提供线索-搜集资料-撰写提纲课堂——回答问题-质疑问难-分析讨论-教师总结课后——下一课题—重复课前环节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基本内容生产劳动经验社会生活经验(2)教育的基本职能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物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精神)实现人的再生产(社会人)(3)教育的基本特征历史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阶段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问题2:学校是怎样产生的?(1)学校产生的条件专门的教师和学生文字的出现基本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第一次社会分工-出现阶级(2)原始形态学校的雏形“成均”为古代学校萌芽传说之一《春秋繁露》云“成均,均为五帝之学”“庠”为古代学校萌芽传说之一古书记载“庠”为古代养老与教育之场所(成均、辟雍、庠序、瞽宗、泮宫等)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孔子孔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尧舜禹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初期。
这个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子女,让他们学习礼仪、文化和技艺。
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存在着一种以传授礼仪和礼节为主要内容的定制教育,称为师保教育。
在商代,商朝国王和贵族阶层都设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贵族后代学习文化知识和传统礼仪,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第一批学校。
而且,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文字教育,开始编写文字教材,对写作和阅读进行系统的教学。
随着周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
周代完善了古代的国家教育制度,实行了农育政策,推广了农田水利和农桑科技,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订了统一的教育政策,实行儒家教育思想,推广了儒家经典,加强了学校教育和师范培训。
汉代刘向编写了《新序》、《说苑》和《列女传》等书籍,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古代教育达到了巅峰。
唐代实行了科举制度,推行了政府教育,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中国古代教育达到了辉煌时期。
在宋代,出现了开元盛世,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修了很多学校。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教育经历了很多变革。
在明代实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提出“天下大学士”政策,兴办了很多国立学校和研究院。
清朝开始推行《康熙字典》,修订《正字法》,提出“四书五经”教育政策,将儒家经典纳入教学内容,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国外古代教育简史国外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文明古国。
古埃及的教育以神学教育为主,培养神职人员和行政官员。
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也有发达的教育制度,在宗教、神学和文字方面也非常发达。
在希腊和罗马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古希腊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数学、音乐、戏剧和哲学等。
古罗马的教育以培养公民素质和行政管理人才为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2015自考外国教育史
2015年自考外国教育史整理版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年D.公元前508年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亚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索克拉底1-8.“苏格拉底法”的创制者是(A)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爱斯库罗斯1-9.把教育的最高目标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的人是(D)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伊索克拉底D.柏拉图1-10.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A)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爱斯库罗A.曼彻斯特学校B.坎特伯雷学校C。
剑桥学校D.约克主教学校2-4.781年,查理曼邀请的到法兰克王国协助改进学校的英格兰教士、著名学者是(A)A.阿尔琴B.本尼狄克C.蒙特卡西诺D.约克2-5.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中,最低一级的贵族是(C)A.没落贵族B.教主C.骑士D.教士2-6.骑士教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D)A.贵族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家庭教育2-7.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A)A.12世纪B.13世纪C.10世纪D.9世纪2-8.中世纪作为“北方型”大学代表的是(D)A.剑桥大学B,波伦亚大学C.波恩大学D.巴黎大学2-9.中世纪作为“南方型”大学代表的是(A)A.渡伦亚大学B.巴黎大学C.剑桥大学D.波恩大学.2-10.“南方型”大学又称为(B)A.“先生大学”B.学生大学C.平民大学D.贵族大学2-11.中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丹麦等欧洲北部地区的大学,被称为(A)A.“先生大学”B.学生大学C.地方大学D.社会大学2-12.在中世纪,教师组合的主要形式是“系”或称(A)A.教授会B.班C.院D.教师议政处2-13.巴黎大学“系”的组织形成于(D)A.12世纪后期B.13世纪前期C.12世纪前期D.13世纪后期2-14.中世纪大学中最为重要的组织机构是(D)A.教授会B.同乡会C.学生组合D.学院2-15.中世纪,最早并不作为教学机构的学院出现在(B)A.巴黎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剑桥大学2-16.中世纪西欧最早的真正作为教学机构的学院是(C)A.巴利奥尔学院B.默顿学院C.索邦学院D.波伦亚学院2-17.中世纪西欧大学地位最高的学院是(D)A.文学院B.法学院C.医学院D.神学院2-18.西欧中世纪学院的重要职能是(B)A.教书育人B.授予学位C.学术研究D.颁布校规2-19.西欧中世纪大学最重要的特权是(A)A.“内部自治”权B.罢课权C.裁判权D.免税权2-20.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是(A)A.经院哲学的产生B.《圣经》的出现C.《神学大全》的出版D.《古氏法令》的兴起2-21.经院哲学的创始人是(B)A.罗瑟林B.爱留根纳C.亚里士多德D.阿伯拉尔2-22.成为中世纪后期西欧学校特别是大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是指(A)A.亚里士多德哲学B.阿伯拉尔哲学C.托马斯·阿奎那哲学D.柏拉图哲学2-23.指出理性能力的发展应被视为教学的基本目的的人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托马斯·阿奎那D.阿伯拉尔2-24.在经院哲学家中“唯实论”派的代表人物是(C)A.罗瑟林B.阿伯拉尔C.安瑟伦D.亚里士多德2-25.在经院哲学家中“唯名论”派的代表人物是(B)A.托马斯·阿奎那B.罗瑟林C.阿伯拉尔D.安瑟伦2-26.在经院哲学家中“概念论”派的代表人物是(A)A.阿伯拉疗B.安瑟伦C.亚里士多德D.托马斯·阿奎那2-27.明确提出经院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的书是爱留根纳所写的(A)A.《论自然的区分》B.《圣经》C.《神学大全》D.《旧约全书》2-28.1189年,罗马皇帝发布训令,规定大学生有(B)A.免税权B.居住权C.罢课权D.“内部自治”权2-29.《神学大全》的作者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阿奎那D.阿伯拉尔2-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卷:中国教育简史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第二编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第四章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制度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三编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教育第六章晚清的教育第七章民国时期的教育下卷:外国教育简史第一编古代外国教育第一章古代西方教育第二章西欧中世纪教育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二编近代外国教育第四章近代外国教育制度第五章近代外国教育思想第三编现代外国教育第六章现代外国教育制度第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单项选择题1.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是(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B.铁器C.石器D.铜器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2.2.最早出现在商代的新的学校形式是(C)A.“库”B.“序”C.“瞽宗”D.“成均”2.3.西周时期国学的主持者是(B)A.大司徒B.大司乐C.乡师D.乡大夫2.4.既是西周的立国之本,又具有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的是(B)A.乐B.礼C.书D.御2.5.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D)A.“上庠”B.“东序”C.“辟雍”D.“泮宫”2.6.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中心的是(A)A.乐与礼B.乐与御C.礼与书D.书和数2.7.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B)A.《说文解字》B.《史籀篇》C.《周易》D.《论语》2.8.中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大致连贯的学校体系是从(D)A.夏朝开B.商代开始C.西汉开始D.西周开始3.1.学术与庶人无缘的时期是(A)A.春秋以前B.三国时期C.春秋以后D.战国时期3.2.基本代替了东周王室的文化地位,与宋、鲁并列为三大文教中心的是(B)A.晋国B.楚国C.韩国D.卫国3.3.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A)A.孔子B.荀子C.墨子D.庄子3.4.学术下移是在(C)A.春秋前期B.战国中期C.春秋中、后期D.战国后期3.5.西周时充任领主管理、护卫职务的人员称作(B)A.文士B.武士C.处士D.贵族子弟3.6.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西周与工、商、农并称为(D)A.四老人B.四贤人C.四庶民D.四民3.7.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的人是(A)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3.8.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的是(C)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3.9.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并且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的是(D)A.荀子B.庄子C.李斯D.韩非3.10.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B)A.庄子B.老子C.荀子D.李悝3.11.“教育”、“学校”这类概念最早出自(A)A.《孟子》B.《论语》C.《诗经》D.《中庸》3.12.出自儒家,反儒又最坚决、彻底的是(C)A.墨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3.13.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鸣”局面的是(A)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3.14.以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主张“为政以德”的是(D)A.孟子B.庄子C.荀子D.孔子3.1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B)A.子路所说B.子夏所说C.子羔所说D.冉有所说3.16.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总集是(A)A.《书》,也叫《尚书》B.《论语》C.《诗经》D.《离骚》3.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B)A.《诗经》B.《论语》C.《尚书》D.《九歌》3.18.“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出自(A)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19.提出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是(A)A.墨子B.孔子C.老子D.荀子3.20.在中国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的是(C)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D.西晋国子学4.15.首创学田制的是(B)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4.16.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的是(D)A.董仲舒B.朱熹C.范仲淹D.王安石4.17.实行“升斋积分”法的是(B)A.明代B.元代C.宋代D.唐代4.18.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首创于(B)A.秦朝B.汉代C.明代D.宋朝4.19.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景象的是(A)A.东汉时期B.西汉时期C.东周时期D.西周时期4.20.虽然全国皆设庠序郡县之学,实际上却“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的是(C)A.唐朝B.宋朝C.隋朝D.元朝4.21.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官员只设州学和县学两级的是(D)A.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4.22.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称作“小圣”的是(B)A.王羲之B.王献之C.王疑之D.颜之推4.23.相传为梁武帝所著的书是(A)A.《千字文》B.《三字经》C.《百家姓》D.《杂字》4.24.元代第一所官办书院的名称是(B)A.毛公书院B.太极书院C.谏议书院D.鲁斋书院4.25.书院教学的总方针称作(A)A.学规B.学绩C.考核制度D.考核理论4.26.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是(A)A.“贤良方正科”B.“孝廉科”C.“童子科”D.“秀才科”4.27.在政治上推行“尊行汉法”的是(B)A.宋朝B.元朝C.清朝D.隋朝4.28.“太学”始建于(A)A.公元前124年B.公元4年C.公元178年D.公元78年5.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B)A.朱熹B.董仲舒C.孟子D.公孙弘5.2.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提出者是(A)A。
董仲舒B.王充C.颜之推D.公孙弘5.3.认为秦亡是“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的结果的人是(C)A.王充B.汉武帝C.董仲舒D.朱熹5.4.明确提出“性三品”说的人是(D)A.班固B.王充C.公孙弘D.董仲舒5.5.清末推行“洋务”教育,要求“中学为体”,大讲“明纲”,以“三纲为千古不变之道,忠孝为立学宗旨”的人是(C)A.左宗棠B.粱启超C.张之洞D.康有为5.6.认为人的知识是经过“内视反听”的内省过程得来的人是(A)A.董仲舒B.司马迁c.公孙弘D.班固5.7.被称为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人是(B)A.董仲舒B.王充C.扬雄D.公孙弘5.8.主张人的知识应该“无所不包”,纵要了解“古今行事”,横要通晓“百家之言”的人是(A)A.王充B.司马相如C.汉文帝D.董仲舒5.9.大胆写出《问孔》、《刺孟》,以其“失言”、“失实”来证明“贤圣所言皆无非”是荒谬可笑的,并以此表达距师的意义的人是(D)A.董仲舒B.公孙弘C.司马迁D.王充5.10.主张学者要“好学勤力”,强调循序渐进的人是(D)A.孔子B.韩非C.董仲舒D.王充5.11.王充主张教育培养的最理想的人才是(C)A.儒生B.通才C.鸿儒D.专才5.1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A)A.颜之推B.颜真卿C.颜回D.颜渊5.13.指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的是(B)A.董仲舒B.颜之推C.公孙弘D.曾子5.14.《师说》的作者是唐代的(C)A.柳宗元B.李白C.韩愈D.李商隐5.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出自(D)A.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B.王充的《论衡》C.颜之推的《颜氏家训》D.韩愈的《进学解》5.16.“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
这里的安定是指(B)A.孙复B.胡瑗C.范仲淹D.王安石5.17.《朱子语类》的编纂者是(A)A.黎靖德B.朱熹C。
朱元璋D.赵汝愚5.18.《近思录》的作者是吕祖谦和(B)A.王安石B.朱熹C.王守仁D.黎靖德5.19。
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的人是(A)A.王守仁B.王安石C.王华D.韩愈5.20.自幼就抱有“读书学圣贤”的志向,死后谥号“文成公”的人是(C)A.王华B.刘谨C.王守仁D.湛若水5.21.被称为我国17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人是(C)A.王守仁B.王安石C.王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的人是(C)A.蔡元培B.康有为C.盛宣怀D.张之洞6.23.宁波女塾的创办者是(A)A.爱尔德赛B.麦都思C.狄考文D.韦廉臣6.24.1843年在上海开设墨海书馆的人是(C)A.狄考文B.韦廉臣C.麦都思D.卜航济6.25.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的时间是(B)A.1901年B.1902年C.1903年D.1904年6.26.清朝第一位出访欧洲的官员是(D)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斌椿7.1.武昌起义爆发在(B)A.1901年B.1911年C.1921年D.1910年7.2.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的地方是(A)A.南京B.北京C.广州D.武汉7.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新任临时大总统的是(C)A.袁世凯B.段祺瑞C.孙中山D.蒋介石7.4.首次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的人是(D)A.张之洞B.严复C.梁启超D.蔡元培7.5.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者是(C)A.蔡元培B.陈独秀C.孙中D.李大钊7.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是(A)A.1927年4月B.1912年1月C.1928年10月D.1927年10月7.7.192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行(C)A.《特定教育纲要》B.《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C.《学校施行党化教育办法草案》D.《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7.8.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家综合民初以来教育改革成果的产物并于1922年11月颁布施行的学制是(A)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寅学制7.9.被称作为“六·三·三”学制的是(C)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癸丑学制7.10.1927年10月,大学院成立,就任院长的是(D)A.严复B.陈独秀C.鲁D.蔡元培7.11.决定以大学院制取代教育部制是在(A)A.1927年B.1928年C.1926年D.1921年7.12.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C)A.陈鹤琴B.张謇C.陶行知D.蔡元培7.13.中华儿童教育社的前身是(A)A.幼稚教育研究会B.国立幼稚师范学校C.景海女子师范学校D.幼儿教育委员会7.14.清政府学部制定的中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名称是(B)A.《教育要者》B.《强迫教育章程》C.《学制系统草案》D.《小学组织法》7.15.在广西全县发起“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人是(C)A.晏阳初B.陶行知C.雷沛鸿D.陈鹤琴7.16.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家是(A)A.黄炎培B.蔡元培C.陈鹤琴D.陶行知7.17.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是(C)A.“敬业”B.“乐群”C.“敬业乐群”D.又红又专7.18.设计教学法输入中国的时间是(A)A.1917年B.1921年C.1922年D.1931年7.19.首创道尔顿制的人是(C)A.华虚朋B.克伯屈C.柏克赫斯特D.道尔顿7.20.在中国最早实验道尔顿制的是(A)A.上海吴淞中学B.东南大学附中C.中华职业学校D.工部局小学7.21.在中国首先提出将教授法改称为教学法的人是(C)A.黄炎培B.蔡元培C.陶行知D.陈独秀7.22.最早提出划分实验农村教育的是(A)A.中华职业教育社B.中国科学社C.中华教育改进社D.全国教育会联合会7.23.“民生本位教育”的倡行者是(D)A.陶行知B.晏阳初C.粱漱溟D.邰爽秋7.24.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间是(C)A.1934年B.1938年C.1940年D.1942年7.25.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者是(A)A.毛泽东B.陶行知C.黄炎培D.恽代英7.26.黄埔军校的创立时间是(B)A.1922年春B.1924年5月C.1924年7月D.1927年3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