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https://img.taocdn.com/s3/m/8320c5e3aa00b52acec7ca11.png)
《陋室铭》中考题汇编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之乱耳()..()④)无丝竹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2008年厦门市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含答案)
![《爱莲说》(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5b639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6.png)
《爱莲说》(含答案)中考文言文:《爱莲说》一填空题1.《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体裁,既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
2.《爱莲说》作者,是道州人,字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著有。
《爱莲说》是他的名文。
二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 2.世人盛爱牡丹()3.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 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 8.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花之隐逸者也()11.花之君子者也( 12.陶后鲜有闻()13.同予者何人() 14.宜乎众矣()三原文填空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描写莲花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
3.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4.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5.讽刺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6.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7.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8.表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9.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10.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11.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12.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1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14.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1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1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17.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四问答题1.划分第一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3.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4.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5.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句相照应。
爱莲说中考试题
![爱莲说中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4f905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8.png)
爱莲说中考试题### 爱莲说中考试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古文《爱莲说》,完成1-5题。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种花,分别是菊花、牡丹和莲花。
请分别说明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
2.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淤泥”和“染”分别指什么?3. 请解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意思。
4. “亭亭净植”中的“亭亭”一词,用来形容莲花,有何寓意?5. 周敦颐在文末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问的是什么问题?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写作阅读《爱莲说》后,你一定对周敦颐的“爱莲”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
请以“我眼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表达你对于莲花的感悟和思考。
四、文化常识1.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爱莲说》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
请问,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人?2. 《爱莲说》中提到的“晋陶渊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与莲花有何关联?3. 文中提到的“李唐”,指的是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五、综合分析1. 请分析《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比三种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君子”,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3. 《爱莲说》中的“爱莲”情怀,对后世文人有何影响?请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作者对菊花持赞赏态度,认为它是隐逸的象征;对牡丹持批判态度,认为它代表富贵,而人们过于追求;对莲花持喜爱态度,认为它代表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b315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d.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爱莲说》作者是,字茂叔,(朝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说,是古代一种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枝:(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2其他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4)濯清涟而不妖濯:涟:妖:(5)中通外直通:直:(6)香远益清益:(7)亭亭净植亭亭:植:(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9)宜乎众矣宜:3.一词多义(1)清①濯清.涟而不妖②香远益清.③以其境过清.④回清.倒影(2)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亲贤臣,远.小人三、文言虚词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同予者何.人4.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四、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的人生态度是什么?2.举例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
3.《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爱莲说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不蔓.不枝(蔓:藤蔓)B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C濯清涟而不妖(濯:洗)亭亭净植.(植:竖立)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应该)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康肃笑而.遣之D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是说爱莲的人特别多。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练习。doc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练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a58b88412e3f5727a5e962cf.png)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练习一、《爱莲说》阅读训练题答案爱莲说周敦颐【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爱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兔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对于莲花的爱好,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主要内容】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主题思想】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典型例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想相同的项是()【益】益慕圣贤之道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曾益其所不能【清】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清荣峻茂回清倒影【净】风烟俱净亭亭净植【宜】诚宜开张圣听宜乎众矣1: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2.类似于“莲”花这种品格的文人很多,除本文的作者外,你还知道谁,就他(她)的一句诗、词、文来谈谈他(她)的思想品德。
答: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他安贫乐道,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情趣。
3、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独)相照应.4.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https://img.taocdn.com/s3/m/9649902d240c844768eaee2e.png)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1.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7.句子翻译: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3.主体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5.重点问题(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1448c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f.png)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共11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3分)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2分)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2分)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https://img.taocdn.com/s3/m/761ecd0bb52acfc789ebc9e0.png)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一)2011襄阳[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玢)(1)淡笑有鸿儒..(2)花之隐逸..者也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2分)16.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0年重庆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字。
爱莲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爱莲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88555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b.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荷(hé)花B. 莲(lián)蓬C. 疵(cī)点D. 莲(liǎn)藕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者,濯清涟而不妖也。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下列对《爱莲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B. 文章中“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作者对世俗污浊的厌恶。
C.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D. 文章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莲花的审美态度。
4.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作者和背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B.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C. 《爱莲说》创作于北宋仁宗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D.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B.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C.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D.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6. 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爱莲说》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爱莲说》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5d8a7c503b3567ec102d8ac8.png)
2004-2013年《爱莲说》中考习题真题汇编一、(2013·重庆B)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二、(2013·重庆A)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三、(2013·湖北荆门)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臵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https://img.taocdn.com/s3/m/422bc0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4.png)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__者也;牡丹,花之__者也;莲,花之____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在上文横线上填空。
2. 解释上文加“▲”字的意思。
① 蕃:______② 植:______③ 亵:______
3. 对上文句①和句②理解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B.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C.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D.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题解]
第1题。
考查识记默写。
参考答案: 隐逸富贵君子
第2题。
考查词语解释。
参考答案: ① 蕃:多(或:众多) ② 植:树立(挺立) ③ 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第3题。
考查句子理解辨正。
参考答案:A。
爱莲说》中考试题
![爱莲说》中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8968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6.png)
爱莲说》中考试题夜泊牛渚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无题》中用“坚贞不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了深挚的爱情;___在《己亥杂诗》中,用“百折不挠,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展示了诗人坚强的性格和献身精神。
7.(1)出淤泥而不染而(清)(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德)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阳)8.(1)水陆草木的花朵,可爱的种类很多。
2)蝉鸣声不断,猿叫声不绝。
9.《爱莲说》中,___代表的是高洁的人生态度;___代表的是坚韧的人生态度;___代表的是豪放的人生态度。
10.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是清澈透明和起伏不定。
11.___认为,即使在荒芜的麻丛中,也有坚强而直立的蓬草;___则认为,莲花虽然从淤泥中生长,但不会被污染。
这表明环境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品质。
17.(1)可爱者甚蕃(繁多)(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轻视)(3)___(少有人知)18.我特别喜欢莲花,因为它从淤泥中生长而不被污染,清澈而不妖艳。
19.在作者心中,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追求真善美,不为物欲所动。
19.答案为B。
20.(1)香远益清(越远越清香)(2)亭亭净植(高高挺立,洁净无瑕)(3)___(鲜有人知道)(4)宜乎众矣(适合大众)21.(1)远远观赏莲花,但不可亵玩。
2)我认为菊花是隐逸的花。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可以看出他追求高尚、纯净的品质和精神,以及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___年少时,住在西湖。
每到夏天,我会去湖边欣赏荷花,甚至会因此忘记吃饭。
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湖边的亭子里观赏荷花。
当时情绪正浓,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湖中的荷花随着风摇曳。
不久,雨过天晴,湖水平静如镜,荷花被雨水洗涤过后,更加清新娇艳,多姿多彩,美丽绝伦。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https://img.taocdn.com/s3/m/c488cf9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6.png)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
[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益:__ (2)植:__ (3)鲜: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___的世风的鄙弃。
4.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
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
答案: (1)益:更,更加 (2)植:立,树立 (3)鲜:少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要特别注意,不要漏译或错译“予、独、出、染、濯、妖”。
答案: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第3题。
考查对文意照应的理解。
答案: 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第4题。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爱莲说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192d92ec3a87c24028c429.png)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②陶后鲜有闻(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15.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答:13.答案示例:①却②少每空1分,共2分。
14.答案示例:(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意思对即可,共3分。
15.答案示例: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共3分。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3.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10.D 11.C 12.D13.(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
(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01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9-13题。
(共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
![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https://img.taocdn.com/s3/m/6fd4a93c8e9951e79b8927f4.png)
2007年百色市(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
(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答: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答:二)9、①多②长枝蔓 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一)阅读下文,完成 11-15题。
(l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
![《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https://img.taocdn.com/s3/m/df6ea17dec3a87c24128c459.png)
2007年百色市(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
(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答: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答: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中考题汇编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之乱耳()..()④)无丝竹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2008年厦门市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2008重庆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2008济宁市答案:8.①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②无法忍受。
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10答案: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答案:6.唐刘禹锡(2分)7.出名这学识渊博的人奏乐的声音(4分,每空1分)8. C(3分)9. 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2008年厦门市14.(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15.(2分) D16.(4分)每句2分。
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2008重庆市答案:9.(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10.(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1.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一)2011襄阳[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玢)(1)淡笑有鸿儒..者也..(2)花之隐逸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2分)16.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0年重庆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字。
(4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不蔓不枝枝(4)陶后鲜有闻鲜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0年湖南长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