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一、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防治1.概念认知:认识荒漠化2.我国荒漠化的地区分布:(1)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2)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3)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典例探究感悟考向】(2017扬州模拟卷)“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

图1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图2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比例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2图1(1)在我国生态脆弱的A、B、C、D、E、F区域中,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盐渍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

(3分)(2)A区域的荒漠化会加重B区域的等环境问题,因此B区域环境保护的生物措施是。

(3分)(3)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D、E、F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______。

(4分)【方法提炼突破核心】典型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3.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区域认知】从整体性视角析西北内陆区域特征问题1:在中国地形图中,圈画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范围,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问题2: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必修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必修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效益: •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
1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矿物资源,能源与水运。 • 社会效益:观光旅游、教育、科研。
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切合作文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以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与材料相关 的观点。
• 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明确: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A.诗的首联写夏州城楼巍峨,武器精良,从而说明夏州是军力强大、固若金汤的城池。
洞庭湖
洞庭湖
洞庭湖
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号称 “八百里洞庭湖”。1852年洞庭湖天然湖面近6000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 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缩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此后30年间,由于 大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缩小。自80年代之后,情况得到控制。至 1995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亿方米。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四驱法”规范学生思维并训练如何思考的深入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多次写到”等作答动词和“线索”“作用”“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考向2:理解句子含意
影响: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⑤霍嫖姚:即霍去病。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

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答案B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成土地沙化。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79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人教版秋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秋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材第26页活动本活动的内容虽分为三个小题,但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思路: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砍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淹没沿海低地—沿海低地国家关心木材产量。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

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

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沿海的国家会因此失去大量的国土,甚至有被淹没的危险。

2.联系框图如下:森林面积减少―→大气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从框图中可以看出,森林资源被大面积毁坏后,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少。

怎样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呢?首先要保护好现存的森林;其次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教材第29~30页活动1.至少15年。

垦荒者首先选择适于耕作的小块土地,然后砍倒树木,烧毁开荒。

连续耕作1~3年后,因为作物生长的消耗和雨林地区的淋洗,土壤中的养分尽失,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垦荒者只好弃耕土地,迁移到新的林地上,再砍树开垦。

被弃耕的土地,经过15~20年的时间慢慢恢复植被,但可能仍逃脱不掉再次被焚烧的噩运。

从迁移农业的过程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连续耕作时间加上森林再生的时间)。

2.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下的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通过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

当休耕期小于15年时,森林再生是不完全的,若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土地性状的彻底改变,出现森林越来越少甚至完全丧失的局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高中地理必修+选修——人教版目录必修一:行星地球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域。

据此完成第1~2题。

1.荒漠化的实质是( )A.耕地退化B.草地退化C.土地退化D.林地退化2.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④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2.C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盐渍化B.云贵高原——沙漠化C.江南丘陵——红漠化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沙漠化。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第4~5题。

4.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提高植被覆盖率B.大力修建水电站C.人工增雨D.大力发展耕作业4题,图示地区共同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5题,图示地区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植被覆盖率低,风力较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

5.A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第6~7题。

6.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B.牧区草原——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7.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合理做法是(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6题,农作区应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牧区草原应减少水井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件
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亚马孙横贯公路
你们认为雨林公 路该不该修? (评价修建雨林公 路的利与弊)
•28
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
发 展
弊:
的 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
眼 光
开发公司的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
辩 雨林的受损程度日益加大,甚至加速其毁灭
证 地
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看 利:
问 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
2 、环境资源——环境效益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山地、丘陵、河流中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上游、坡地
平原农田周围
保护农田、
干旱、荒漠地区 (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园林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繁衍物种
城市道路两旁
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 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请说出下列林地的作用。
例: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
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即:西北、华北、
东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__亚__马__孙___河__流域,非洲___刚__果__河__流域, __东___南__亚_____地区
•12
例: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世 界最大的自然原因。(8分)
①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面积大); ②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 ③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水; ④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北、东南信风带来丰富降水; ⑤暖流经过,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 ⑥东临大西洋,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水 汽深入,并在西部安第斯山形成丰富地形雨。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公开课-PPT

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公开课-PPT
显著的自然特点: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5 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5 张PPT)
二、“北大荒”是怎么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 概括归纳
三 江 平 原 的 自 然 特 点
位置
45°N--50°N左右,纬度较高,中温带
(1)位置: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纬度高,冬季寒 冷漫长,蒸发微弱。
(2)气候:夏秋多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3) 地形: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排水不畅。
(4) 土壤:土质黏重,有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 水下渗缓慢。
(5) 水文:河网密布,河流有凌汛现象,地下水位 高,地表易积水。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 么停止 开发“ 北大荒 ”(共25 张PPT)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课程导入:电视剧与现实中的北大荒是什么样?
XUEXIMUBIAO
电视剧《情系北大荒》讲述了在 祖国解放初期,十万转业官兵克服北 大荒恶劣气候条件,立足脚跟,在北 大荒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的英雄故事。
现实中的“北大荒”是怎么样?
研究思路
YAN JIU SI LU
材料介绍: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
低平原,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 多雨,排水不畅。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面 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地130多万公顷。
➢ 社会方面: ➢ (1)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 (2)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率高; ➢ (3)市场广阔; ➢ (4)交通便利。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篇一: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

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

如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c、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d、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达标检测含解析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达标检测含解析3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结合图完成1~3题。

1.从左图上看,巴西雨林的环境效益有()①净化空气②涵养水源③降低风速④吸烟除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3.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植物吸收CO2,放出O2、H2O,说明其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风、径流经过雨林后有减小的趋势,说明其具有涵养水源、降低风速的作用。

第2题,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生物繁多,受人类破坏少,保护时间长,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第3题,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中土壤一般较贫瘠。

答案:1。

A 2.A3。

C热带云雾林是指在潮湿的热带地区经常被云雾掩盖的森林,其形成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持续充沛的水汽,二是足够低的凝结温度。

与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

这种森林虽然只占全球热带雨林面积的2.5%,却是世界上多数生物的避难所。

下图为热带云雾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4~5题.4.热带云雾林树干弯曲的形态是为了()A.适应较低的气温B.抵御强劲的风力C.获取更多水分D.获得更多光照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热带云雾林光照条件不足,树木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只得蜿蜒生长,由此形成了弯曲的树干,D项正确.答案:D5.热带云雾林成为世界上多数生物避难所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影响小B.栖息地空间大C.云雾的隐蔽性好D.食物来源充足解析:由于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热带海拔较高的山区,路途崎岖,湿度大,温度低,不适合人类长期停留活动,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因此成为生物的避难所,A项正确;栖息地空间大、云雾隐蔽性好、食物来源充足均不是最主要原因.答案:A西藏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介于城市和草地的过渡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地理第二单元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ppt课件

地理第二单元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ppt课件

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
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
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
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
“鸟类的乐园”。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很广,总面积在6500万公顷以上。从寒带到热带,
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的分布。千百年来,广阔的湿地为促
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作出了巨精选大P的PT课贡件献。
12
湿地
自然湿地: 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涂和盐沼
人工湿地: 稻田、水库和池塘
湿地: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
天然蓄水库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调节径流
蓄洪防洪
降解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精选PPT课件
13
1.湿地除了具有生态环境效益外,还具有什么 效益?
湿地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湿地还
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
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鹤类等
大型水禽和其特有的旅游价值。
精选PPT课件
17
2.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洞庭湖湖泊面积与容积变化
精选PPT课件
21
精选PPT课件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3册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精选PPT课件
2
荒地的开发
“九五” (1996-2000年)规划明确提出全 国开垦荒地和土地复垦的地区有15个,其中 内蒙古计划开荒32万公顷,辽宁复垦6.7万公 顷,吉林开荒13万公顷,黑龙江开荒60万公 顷。全国“九五”期间可望增加耕地280万 公顷,东北区占到30%以上。由此可见,全 国新增加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思维导图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
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
对农业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 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位置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概况
地形特征 主要景观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 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的景观
内部分异
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
表现
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
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
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 候、连续性、实时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 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绥阳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1-9-27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高二地理备课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大荒的位置,开发情况〔2〕掌握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等自然特点〔3〕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优势有哪些?〔4〕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分析北大荒的开展过程学会解决湿地问题的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湿地的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幻灯片播放北大荒的视频资料片和湿地的图片一、“北大荒〞概述:【设问导思】“北大荒〞的位置?开发过程?【动漫展示】学生欣赏思考【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二、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设问导思】三江平原的位置?形成?气候、地形如何?【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教师提问】哪些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学生答复】略〔教材中找“地势低平,土质……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过渡承转】既然三江平原沼泽广布,那么是如何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呢?三、“北大荒〞与“北大仓〞对话:【学生对话】略【设问导思】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教师提问】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学生答复】略【教师总结】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地集中,人口稀少,粮食消费量有限,生产的粮食大局部运往其他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研究: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学习目标】
1、理解“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意义及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

2、了解湿地作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环境效益。

3、学会搜集资料,尤其学会借助网络搜集资料
4、实行合作性探究方式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北大荒”的基本概况
1、“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0°10′到50°20′,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

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

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

西部是松嫩平原区。

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

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

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

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

2、“北大荒”的物产种类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

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

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

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北大荒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

2912万亩耕地,,以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

北大荒现有林地250万亩、草原616万亩、水面372 万亩。

在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良化资源的进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绿色的宝库。

3、“北大荒”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

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4、“北大荒”的现在
"北大荒"现有耕地204万公顷,林地79万公顷,牧地草原33万公顷,水面28.5万公顷,尚有61万公顷荒地未开发,共计103个农牧场。

"北大荒"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三江平原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目录。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北大荒"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条,天然湖泊泡沼200多处,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下含水层厚10--200米。

丘陵和山地密布着590多种植物,有野大
豆、黄波罗、水曲柳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34种,人参、党参、五味子等130多种名贵中草药和猴头、木耳、蘑菇等真菌;动物200多种,其中有白鹳、黑鹳、白尾海雕、虎头尾海雕、丹顶鹤、鲟鳇鱼、马哈鱼、大白鱼、野生东北虎、马鹿、黑熊、雪兔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十种。

"北大荒" 开发前生态环境优越,人们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形容当时的富庶。

5、开发"北大荒"
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吃饭问题,十万转业官兵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垦"荒",之后"北大荒" 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开发。

如今每年粮食总产达70多亿公斤的"北大荒",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与此同时,由于过度的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湿地面积缩小了一半,多种动物了无踪迹,土地沙化、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使种粮效益大幅度下降,特别是1998年发洪水时,由于"北大荒"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大片耕地被冲刷得千沟万壑。

6、停止开发"北大荒"
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999年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随即又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湿还" 荒",目前还"荒"工作已初见成效。

因此,将三江平原划分出了宜耕地区及宜湿地区;将宜湿地区进行退耕还湿,则既不影响三江平原为我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商品粮,又可保持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三江平原在未开发前存在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占三江平原总面积3/4以上)。

湿地是三江平原原始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称三江平原为“北大荒”。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和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那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布?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3、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4、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5、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6、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答案:1、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雨水较多,集中于夏季;气候寒冷,蒸发量小;冻土发育,土壤中水分不易排干,因而沼泽面积很大,成为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2、改造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土壤中水分过多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通气不良,影像植物生长。

3、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国营农场密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生产率高,粮食商品率高,且又便于统筹管理。

4、①湿地可为人类生态、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②湿地是江河流量的调节。

③湿地是防止自然力破环的缓冲地带④湿地可以滞留沉积物。

⑤湿地是营养物的天然贮存库。

5、三江平原的沼泽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区。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缓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独特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所以我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重点保护,严禁在区内开荒,已开垦地要迅速还林、还草、还湿地。

6、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致使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退田还湖,湖泊面积增大,调蓄洪峰的功能加强,汛期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增加下游水量,不仅有利于防洪还能改善长江航运。

【自测练习】
1、(1)在图上画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并填注名称
(2)用虚线画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范围
(3)东北区的地形结构特点是。

(4)东北区最南的商品粮基地在省,以作物为主,属于农业地域类型,其形成的区位因素是。

(5)东北区最大的优势资源是和。

2、(1)填写山脉名称:A ,B ,C 。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平原及代表性土壤和作物分别是D 、、;
E 、、;
F 、、。

(3)东北区的地形结构特征是
(4)图中数字代表的邻国分别是1 ,2 ,3 ,4 。

(5)东北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_________(增大或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6)三江平原为什么有大面积沼泽集中分布?试从气候、地形地势、土质土层等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
1、(1)略(2)略(3)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辽宁水稻水稻种植业自然因素:地处暖温带,热量条件较好,积温高;
辽河及支流可提供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有哈大、京哈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5)土地资源森林资源
2、(1)长白山地小兴安岭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黑土和沼泽土小麦松嫩平原黑钙土和黑土玉米
辽河平原褐土水稻
(3)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朝鲜俄罗斯俄罗斯蒙古
(5)减少北部降水丰富,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冷湿的环境使这里沼泽广布,而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6)三江平原气候冷湿特点突出,地势又低洼平坦,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排水不良,形成草甸或沼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