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案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3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问。
教师:这篇传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教师:他为什么聪明呢?(二)导学达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投影,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将教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3楼?那种办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教师: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关的数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好?教师: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教师: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什么?教师: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我们叫有用功。
教师: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教师: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们叫额外功。
教师: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我们叫总功。
2.机械效率①机械效率的引出【分组讨论】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额外功2520J;总功3120J。
方案二(用动滑轮和桶):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总功780J。
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690J。
教师:在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大?教师: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做的额外功最少。
教师: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越大,我们就说机械效率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机械效率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包括哪些?(2)引出新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机械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它有什么意义?2.探究机械效率(1)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斜面模型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a.准备斜面模型、测力计、砝码等实验器材。
b.分别测量斜面光滑和粗糙时的摩擦力。
c.计算斜面光滑和粗糙时的机械效率。
d.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3.机械效率的计算(1)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有用功/总功×100%(2)举例讲解:以斜面模型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3)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机械效率的应用(1)讲解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滑轮组、杠杆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有关机械效率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定义:同学们,机械效率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是指机器做有用功的能力与投入的总功之比。
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就是η=有用功/总功×100%。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意义。
2.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3.能够运用机械效率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机械效率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机械时,为什么有时候感到省力,有时候却感到费力?2.知识讲解(1)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符号η表示。
(2)讲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有用功是指机械所做的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是指机械在运动过程中所做的对人们无用的功。
(3)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η=有用功/总功。
(4)讲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效率越高,机械的性能越好。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1:一部电梯,提升质量为1000kg的物体,电梯上升的高度为10m,电梯做的有用功为10000J。
电梯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额外做了2000J的功。
求这部电梯的机械效率。
解析:有用功=10000J,总功=有用功+额外功=12000J,所以电梯的机械效率为η=10000J/12000J≈0.83。
(2)案例分析2:一辆自行车,骑行者施加的力为100N,自行车的速度为5m/s,骑行者骑行了10min。
求这辆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的机械效率。
解析:有用功=力×路程=100N×500m=50000J,总功=力×速度×时间=100N×5m/s×600s=300000J,所以自行车的机械效率为η=50000J/300000J≈0.17。
4.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物理意义。
(2)强调机械效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以及为什么研究机械效率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对机械效率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探讨机械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机械效率。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对于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第二章:理论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理论基础,包括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定义。
2.2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效率计算中的应用。
介绍功率的概念及其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概念。
利用数学公式和图示,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运用机械效率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第三章:实际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机械效率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探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对于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建议。
第四章:实验探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机械设备的机械效率。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技能的运用情况。
评估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章内容,巩固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八年级《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6.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7.教学策略:
a.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b.强调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c.指出本节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物理知识的好奇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机械效率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a.根据课堂学习,总结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b.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1-5,要求步骤完整、计算准确。
3.教学内容:
a.计算给定简单Biblioteka 械的效率。b.分析实际机械工作过程中的效率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c.讨论生活中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2.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3.教学内容:
a.回顾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还依赖于具体形象和实际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知识。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
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提问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
预习提问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
三。
实验指导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必须在拉动中读数。
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
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一、课程背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机械效率是评估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节能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
因此,了解和提高机械效率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此,本教案将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效率;5. 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机械效率的概念介绍(15分钟)(1)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例子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2)与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为什么提高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2)与学生一起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练习,以加深理解。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摩擦损失、能量转换损失、传动效率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4. 案例分析(30分钟)(1)选取一个机械设备,例如汽车发动机或风力发电机,通过实际数据和计算方法分析其机械效率,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变化。
(2)提供相关数据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改进机械效率的建议。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
(2)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提高机械效率。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机械效率的小结报告。
报告要包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以及对机械设备效率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结报告,对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课堂讨论和互动也是评估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
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
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机械效率:①定义:②表达式:③理解、强调: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机械效率篇二如何实施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
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负载、摩擦、传动效率等。
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优化设计、提高负载等。
5.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感受机械效率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3.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4.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5.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关于机械效率的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入研究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
2.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能否独立完成相关计算。
3. 评价学生对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认识,能否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效率。
4. 评价学生对提高机械效率方法的理解,能否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5.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范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张图片。
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生成概念】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深化理解】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0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加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1、有用功和总功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争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可能对其次、三两种方法的区分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留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状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想想议议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盼望额外功少些。
杠杆、起重机、电梯等全部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
通过争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叙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行避开地存在摩擦等缘由,额外功是不行避开的。
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
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行缺少的。
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铺张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
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盼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异,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
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熟悉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终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削减能耗,降低生产本钱,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宽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 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分析机械效率相关问题。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分析其机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提高所选机械装置效率的方法。
-学生需要绘制装置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和预期效果。
-这项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撰写反思日记: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反思日记,内容包括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以及未来学习计划。
-反思日记应体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以提高作业质量。通过以上作业的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探究拓展题: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机械装置,探究其机械效率与某种特定因素(如摩擦力、斜面角度等)的关系。
-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创新思维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的机械装置,以提高效率或解决特定问题。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机械效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概念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
3.强化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一、设计背景和目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能力。
提高机械效率是生产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教授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和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对生产的重要性。
2.理论知识(15分钟)-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解释机械效率与能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实例进行说明。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20分钟)-介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润滑、减小接触面积等。
-介绍减小阻力的方法,如改进设计、使用光滑的材料等。
-介绍减小能量损失的方法,如改进传动装置、减小功率损失等。
4.机械效率实验(30分钟)-设计一个机械效率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观察机械效率的差异。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然后进行分析和讨论。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机械效率对生产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1.教学方法-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
-运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资源-教材和课件-实验器材和材料四、教学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结果和结论。
2.小组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个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针对这个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理解。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一、重点.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二、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1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机械效率》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
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
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机械效率》物理教案设计及教学实录2知识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功;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能。
功部分主要学习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
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和功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机械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
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
教材通过生活事例: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一定量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
然后提出三种方案,让学生通过计算说明那种方案较好,进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什么是机械效率。
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教材最后通过测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
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
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高效做事的思想和勇于探
究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 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2. 将重20 N的重物匀速举高2m,人需做多
少功?
探究活动:
目的;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
方案; 1.将沙子装进桶里提上三楼;
2.将沙子装进桶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
3.将沙子装进袋子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
问题;那种方案较好?
(已知:沙子重100N,人的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 N,桶重
20 N,口袋重5 N ,每层楼高3m)
讨论并计算:1.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
2.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上面的三种方案人实际总共
做功各是多少?那些功人不想做,但采取这种方案又
无法避免,对达到目的来说是额外的?它们各是多
少?
3.那种方案较好?怎样比较?
教师小结,给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定义,并说明可用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来反眏完成某任务所采取的方案的划算程度,物理上把它叫做为机械效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机械效率。
板书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学习
1. 机械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面讨论的问题给出定义。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2.公式:
由定义得公式: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板书:
讨论: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2、机械效率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强调: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思考练习: 1. 有一水桶掉进了井里,现在想捞桶,有用功、额外
功、总功各是什么?若现在想用桶打水,有用功、
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
2、起重机把质量为60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他
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χ103J,起重机机械效率
是多少?
3. 如图,用200N的力将一重250N的物体匀速推上
长10m、高6m斜面的顶端,求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多少?
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思考讨论:斜面的额外功来源是什么?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光滑程度相同,倾角不同的斜面机械效
率是否相同?
学生大胆猜想:可能是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
械效率越高…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设计实验方案:用一条长木板,一端垫高,成为一个斜面。
用刻度
尺分别测出斜面的长和高,用弹簧秤分别测出物重
和沿斜面的拉力。
改变所垫木块位置可改变斜面的
倾角。
再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就可完成探究目的。
进行试验:请同学们根据本一小组的需要进一步讨论完善试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记录好数据。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可以自己课外继续去探究。
评估: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误差的因素是什么?
三、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公式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
数据,得出结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