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pdf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pdf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工具,如CAD、SolidWorks等,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3. 掌握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及传感器的选型和设计原则。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机械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包括但不限于齿轮、轴、联轴器等;2. 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2. 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解机械设计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理解团队合作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将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设计能力。

目标设定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包括机械设计概述、设计原则与步骤、力学分析基础、材料力学性质及选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原理与步骤,第三章 力学分析基础,第四章 材料力学。

2. 机械设计常用软件工具:介绍CAD、SolidWorks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第六章 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绘制。

3.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包括齿轮、蜗轮、带传动、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教材章节:第七章 传动系统设计,第八章 齿轮设计,第九章 蜗轮设计,第十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

4. 控制系统及传感器设计:介绍控制系统原理,传感器选型及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十一章 控制系统,第十二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题Ⅰ 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南昌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前言本指导书是总结最近几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编写的。

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设计中根据给定的机器工艺、功能,正确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型综合及尺度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内容基本覆盖了主要教学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科机械类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大型综合设计,设计时间紧,内容多。

从教学角度出发,既需要活跃学生思维,又必须保证设计工作有序进行,这也是编写本指导书的另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殷切希望参加设计的学生通过设计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

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2005年12月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1.学会机械运动简图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机构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资料,计算作图及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小平面刨削机运动简图设计及分析三、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和原始参数1.刨削速度尽可能为匀速,并要求刨刀有急回特性。

2.刨削时工件静止不动,刨刀空回程后期工件作横向进给,且每次横向进给量要求相同,横向进给量很小并可随工件的不同可调。

3.工件加工面被抛去一层之后,刨刀能沿垂直工件加工面方向下移一个切削深度,然后工件能方便地作反方向间歇横向进给,且每次进给量仍然要求相同。

4.原动机采用电动机。

四、机器的工艺动作分解及要求根据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其工艺动作分解如下:1.刨刀的切削运动:往复移动,近似匀速,具有急回特性。

2.工件的横向进给运动:间歇移动,每次移动量相同,在刨刀空回程后期完成移动,要求移动量小且调整容易。

工件刨去一层之后能方便地作反向间歇横向移动进给,同样要求反向进给量每次相同且易调整。

3.刨刀的垂直进给运动:间歇移动,工件刨去一层之后刨刀下移一次,移动量调整方便。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木工机械是现代工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包括各种机器和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和修复。

为了提高学生的木工机械技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门适合学生学习的木工机械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门高质量的木工机械课程,并提供一份指导书。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木工机械技术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木工机械技术,让他们掌握木工机械的原理、使用方法、维修和安全知识。

1.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木工机械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维护和保养、机器操作、安全知识等方面。

1.4 课程时间:本课程为选修课程,共计36学时,每周2学时,持续18周。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2.1 教学方法: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教学资源:教室内配备了多种类型的木工机械设备,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机器的使用方法。

2.3 实践环节:每周将安排2小时的实践环节,学生将有机会亲自操作木工机械设备,掌握机器的使用技巧。

第三部分:课程大纲3.1 第一单元:木工机械基础3.1.1 木工机械的定义3.1.2 木工机械的分类3.1.3 木工机械的结构3.1.4 木工机械的工作原理3.1.5 木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3.2 第二单元:机器操作与安全知识3.2.1 机器操作技巧3.2.2 机器操作中的危险与安全防护3.2.3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2.4 机械的运输和安装3.3 第三单元:实践操作3.3.1 木工机械设备的使用3.3.2 木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3.3.3 机器操作实践3.3.4 安全操作实践第四部分:教材选择4.1 木工机械基础4.1.1 《木工机械技术》4.1.2 《木工机械工作原理与维护》4.2 机器操作与安全知识4.2.1 《机器操作与安全知识》4.2.2 《木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4.3 实践操作4.3.1 《木工机械实践操作教程》4.3.2 《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第五部分:教学评估5.1 考试形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 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案例背景:某 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案例目的:通 过实践案例, 了解机械制造 工艺学的应用
案例内容:包 括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生 产管理等环节
案例结果:通 过实践案例, 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一: 汽车制造 工艺设计
案例二: 飞机制造 工艺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设计的 目的和要求
制定课程计划:包 括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考核方式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 照课程计划进行教 学,注重实践操作
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行考核和评价, 及时反馈和改进
制定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时 间表
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施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
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 要求
制定教学 计划:根 据课程内 容,制定 详细的教 学计划和 时间表
准备教学 材料:包 括教材、 教具、实 验设备等
实施教学: 按照教学 计划,进 行课堂教 学和实践 操作
评估教学效 果:通过考 试、作业、 实验等方式, 评估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 教学质量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成果 制定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编写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照课程大纲和教案进行教学 课程评价与反馈: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设计报告:要求报告内容 完整,格式规范,语言通 顺
设计质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效果等 工艺水平: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 创新性:包括创新点、创新思路、创新效果等 实用性:包括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等 团队协作: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 报告撰写:包括报告格式、报告内容、报告质量等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在学完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对过去所学的相关课程的一次全面应用及检验,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综合培养。

一、课程设计设计目的1、巩固、实践课堂讲过的知识。

通过对仪器结构的实际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通过对设计任务的分析、设计方案的拟定、零件结构设计与计算,零件几何精度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和调整工艺、仪器精度的合成与分配等环节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精密机械设计的正确方法。

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为:接受设计任务→拟定设计方案→设计计算→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内容:1)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可靠性及精度要求)2)注意工艺性(结构合理、简单,经济性,外观要求)3、熟悉有关规范、标准、手册。

设计中涉及到的零件材料、结构等,均需按照有关标准选择;零件的尺寸、公差等亦应符合相关标准;制图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查阅标准及使用手册的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计算、绘图能力和熟练运用设计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及要求1、设计题目: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设计2、测量对象:盘形渐开线圆柱齿轮。

3、测量参数:齿轮径向综合总偏差i F ''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i f ''。

4、设计应满足的要求:(1)被测齿轮模数:1-10mm ;(2)可调中心距:50-300mm ;(3)测量精度:6级(按GB/T10095.2-2001)。

三、设计任务1、完成双啮仪总装配图(草图)一张;2、完成双啮仪总装配图(工作图)一张;3、完成主要零件工作图2-4涨;4、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设计进程和主要完成的工作(一)、准备阶段(1-2天)1、准备绘图工具及图纸:0#方格纸一张,0#白图纸1.5张。

(完整版)《机械原理》毕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完整版)《机械原理》毕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1章概述1.1 机械设计的过程、内容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是创造性的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技术系统的活动过程。

机械设计的步骤和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

1. 产品规划阶段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做出市场预测,对产品开发的可能性作综合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本阶段最终目的是确定任务并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

2. 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规划阶段明确了设计任务,确定了系统的功能。

当然能实现同一功能的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同一原理又可以有不同的运动方案。

通过功能分析并确定了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动作构思,初步拟定出从原动机经传动机构到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并画出各执行构件动作相互协调配合的运动循环图,设计各执行机构,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计算,这是机械产品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3. 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将机械运动简图具体化为机器及零部件的合理结构。

完成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完成全部生产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4. 改进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试验、使用、鉴定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做出相应的技术完善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设计质量。

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在设计的四个阶段中,方案设计的创新及其优劣尤为重要,它对机械系统功能的实现、性能的好坏、经济性及其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机械设计全局的成败,因此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正是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一个综合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本科阶段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它对初步掌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相关课程所学内容,针对一个实际机械系统完成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2. 初步掌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对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有个初步了解;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初步训练;4. 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你好,本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说明书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具体内容。

1. 设计背景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基础和核心,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次课程将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

2. 设计要求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承载适当重量的物品,最大承载重量为50kg;(2)移动方便,并具备一定的悬挂功能,以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工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方便日常维护。

3. 设计思路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使其具备承载重物的能力,并且能够方便地移动和悬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车架设计:车架需要具备结构牢固、整体稳定的特点,同时应尽可能减少自重。

我们可以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车架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加强和固定。

(2)轮轴设计:车轮需要具备耐磨、承载重力大、防滑等特点,同时需要设计合适的轴承和悬挂机构,以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操作。

(3)推拉手柄设计: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方便推拉的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合适高度和角度的拉杆,采用皮革或抗滑橡胶等材料包裹,以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4. 设计步骤(1)车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绘制手动搬运车的草图,并确定车架的结构、尺寸以及车架材料。

然后,根据草图进行CAD绘图,进行车架的三维模型设计,最后进行车架的加强和固定设计。

(2)轮轴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承载重量和移动条件确定车轮的材料、规格及型号。

然后进行轮轴承受力分析,并针对力学问题进行调整。

最后设计合适的轮轴直径和悬挂机构。

(3)拉杆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人体工学和操作要求,确定拉杆的高度和角度,然后进行拉杆材料、形状、大小和表面设计,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5. 设计成果最终的手动搬运车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具备50kg的承载能力;(2)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悬挂和操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操作舒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含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含内容和排
版简要说明
内容说明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

以下是本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内容概要:
1. 引言
- 介绍机械设计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课程概述
- 概述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体系和研究目标
3. 设计原理
- 阐述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力学、材料力学和运动学等
4. 零件设计
- 讲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设计方法
5. 连接件设计
- 分析不同类型连接件的设计原理和选用方法
6. 传动装置设计
- 探讨各种传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和选型技巧
7. 设计案例分析
- 提供一些机械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8. 总结与展望
- 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展望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
排版简要说明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本课程的内容,本设计指导书的排版风格简洁清晰,采用以下排版要点:
- 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和字号,确保文字清晰可辨
- 通过分级标题和编号,层次清晰地呈现各节内容
- 使用适当的插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方法
- 使用合适的文本和图像间距,使内容布局整齐有序
以上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内容和排版简要说明。

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辅导,请随时与授课教师联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1.3 电动机转速和型号的选择
常用的电动机同步转速为 1500 r/min 和 1000r/min,查表可以分别选取 Y100L1-4 和 Y112M-6 型电动机。根据电动机的满载转速 nm 和滚筒转速 nw 可算 出总传动比。
(1) 电动机同步转速为 1500r/min 时,满载转速 nm 1430r / min ,传动装置
1、该减速器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工作时有轻微振动,经常满载, 空载启动,单向运转,单班制工作。运输带允许速度差为±5%,减速器小批量生 产,使用期限为 5 年(每年 300 天)。
联轴器
圆柱齿轮减速器
卷筒 V
F
联轴器
带式输送机
三、完成任务: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0); 2、中间轴上大齿轮和中间轴零件图各一张(A2); 3、设计说明书一份(4000 字)。
根据电动机的电源种类、工作条件、工作时间的长短、载荷条件以及过载情 况等条件来选择。一般情况下,多采用 Y 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1.2 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工作机卷筒的转速为:
nw 60 1000 D 60 1000 0.90 3.14 450 38.217r / min
2个
1 0.99
滚动轴承
4对
2 0.98
圆柱齿轮Βιβλιοθήκη 2对3 0.97运输机滚筒
1个
则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 0.96
12
4 2
2 3
4
0.992 0.984 0.972 0.96 0.817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
Pd Pw / 1.601/ 0.817 1.961KW 根据电动机所需功率选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2.2KW。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切机运动方案拟定及传动系统设计---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第一次进行的机械运动原理设计(或机械运动的方案设计)和传动系统(或传动装置)结构设计,前者是强调对已学各种机构的分析和综合,而后者则是强调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及其相应的结构设计。

它们都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设计方法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以往这两个课程设计缺乏明确的联系,学生缺乏整机设计的概念。

本课程设计试图通过对一台简单的机械设备,由方案设计到结构设计(限于时间,只能对传动系统中的一部分进行设计计算和相应的结构设计),力求让学生对整机设计有一个系统的和完整的概念。

通过这一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的实际,并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期通过这一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已学的基础知识:如制图、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并结合具体实际对学过的内容适当予以深化和扩展,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融汇贯通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掌握通用的设计方法,提高计算、制图、使用参考资料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广为涉猎,在继承前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画出机械的运动简图2#图纸一张2)机械工作循环图4#图纸一张3)主体机构运动分析、力分析计算结果一份4)传动系统设计装配图0#或1#图纸一张5)零件工作图(计算机绘图)3#图纸二张6)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结束后,需进行一次答辩,以考核学生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表现出的知识运用能力、制图能力、计算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半自动平压模切机(以下简称模切机)简介2.1课题说明模切机是印刷、包装行业压制纸盒、纸箱等纸制品的专用设备,该机可对各种规格的纸板和厚度在6mm以下的瓦楞纸板进行压痕、切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实用于机械类专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集中三周时间在设计教室进行。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对象通常为设计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

设计内
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为考查。

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是:
1.遵守设计时间的情况,是否每天按时到设计教室,设计态度是否认;
2.机械系统方案是否合理,有无创新;
3.装配图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创新,表达是否清晰、完整,图面是否整洁;
4.零件图结构表达是否清楚,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是否全面、合理;
5.说明书中计算是否正确,分析是否有条理,内容是否全面;
6.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情况。

根据以上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三、选用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王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主要教学参考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龚桂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刘俊龙廖仁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黄珊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际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的机械产品或零部件,要求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造等方面。

2. 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理论和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图和工艺分析等环节。

4.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设计立项,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和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2. 学生选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并向指导老师提交选题申请。

3. 中期检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中期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设计完成,学生完成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

5. 最终评定,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定,并给予成绩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设计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

五、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要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计算能力。

3. 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4. 学生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报告。

六、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设计也是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年月指导教师第一章概论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4)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5)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1)图解法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pdf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pdf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设计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计算方法进行机械结构强度、刚度等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完成机械设计项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方法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结构的功能、类型及设计要求,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机械零件的分类及功能-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 机械设计方法与工具:介绍常用设计方法和工具,如CAD软件应用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设计方法:草图设计、详细设计- 设计工具:CAD软件操作与运用3. 机械零件设计:学习各类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轴承、齿轮、传动带等零件的设计- 零件的强度、刚度计算4. 机械装配图设计:培养学生绘制装配图的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装配图的基本知识- 装配图的绘制方法5.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本书是根据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编写的。

可作为工科院校机械类、机电结合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齿轮减速器及以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一般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为例,按照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对课程设计从准备到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与准备答辩的全过程,逐一作了具体、扼要的阐述,并注意讲清楚设计中各个阶段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注意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引导,启迪学生在融汇贯通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设计中易出现的错误,除加强了结构设计方面的内容外,还用大量的图例,采用正误对照的形式,表达设计中常见的错误结构,使学生在设计中少走弯路。

学生使用本书经教师适当指导就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本书将设计指导书、参考图例、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资料及设计题目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成一本书,使本书内容更加完整、系统、适用,既便于教学使用,又能减轻学校和学生的负担。

本书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规范和设计资料。

为了缩减篇幅和便于使用,书中摘录的标准和规范都根据常用的参数范围进行了精心压缩和编排。

目录前言 (2)目录 (3)第一章概述 (5)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 (5)第二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 (5)第三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5)第四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6)第二章设计题目 (8)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8)第二节设计工作量和进度安排 (12)第三章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4)第一节分析和拟定传动方案 (14)第二节选择电动机 (15)第三节总传动比的计算与分配 (18)第四节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20)第五节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示例 (22)第四章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26)第一节减速器外传动零件的设计 (26)第二节减速器内传动零件的设计 (26)第五章减速器的结构与润滑 (28)第一节减速器的结构 (28)第二节减速器的箱体结构 (29)第三节滚动轴承组件的结构设计 (41)第四节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46)第五节减速器附件的结构设计 (61)第六章装配图的设计及绘制 (70)第一节装配图设计的准备 (70)第二节装配草图的设计及绘制 (84)第三节装配草图的检查和修改 (104)第四节完成减速器装配图 (109)第七章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 (117)第一节轴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及绘制 (117)第二节齿轮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 (122)第三节铸造箱体工作图的设计及绘制 (132)第八章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与准备答辩 (140)第一节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140)第二节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与格式 (141)第三节准备答辩 (142)第九章计算机辅助课程设计 (145)第十章机械设计常用数据、标准和规范 (146)第一节常用数据和一般标准 (146)第二节材料 (154)第三节联接与紧固 (159)第四节键、销联接 (176)第五节滚动轴承 (178)第六节联轴器 (192)第七节润滑与密封 (201)第八节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 (209)第九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l0095—88) (219)第十节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226)第十一节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230)第十二节电动机 (235)主要参考书目 (242)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训练。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2008.12题目一:百分表的设计一设计目标设计钟表式百分表,具体技术要求如下:1 百分表测量范围为0~5或0~10mm,分度值为0.01mm;2 百分表的外形尺寸和配合尺寸应符合下图规定;(图1)3 百分表的测力应在0.5N至1.5N之间,测力落差(同一点正反向测力之差)不大于0.4N,单向行程测力变化不大于0.5N;4 示值误差:1)对于测量范围0~10的表,示值总误差不大于0.018 mm,对于测量范围0~5的表,不大于0.016 mm;2)任意一毫米内示值误差不大于0.01 mm;3)回程误差不大于0.003 mm;4)示值变动性不大于0.003 mm;5 测杆应移动平衡、灵活、无卡住现象;6 测杆处于自由状态时,指针应位于从零位开始逆时针方向30°~90°之间;7 当转数指针指示整转数时,指针偏离整转数刻度不大于15°;8 测杆行程应至少超出工作行程终点0.5mm;9 指针尖端应盖过短刻线长度的30%~80%;10 指针尖端与表盘之间距离不大于0.7mm;11 表盘刻线宽度和指针尖端宽度应为0.15~0.25mm。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1 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精密机械设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好技术基础和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1)巩固《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所学内容,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学习仪器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机械设计水平,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3)扩大知识范围,学会运用各类技术资料,包括技术标准、手册等。

2 任务设计一种钟式百分表,在分析样图和参考图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包括示数装置、传动系统、消除空回装置、产生测力装置、导轨、支承、限动器和联接等。

然后进行总体布局、设计计算,绘制草图和正式图,编写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电工程系机械教研室二00四年六月第1章绪论1.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其基本目的是:(1)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原理和过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规范等)以及经验估算、数据处理等。

1.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题目,通常是一般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例如图1-1所示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

课程设计的内容通常包括: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传动零件、轴的设计计算;轴承、联轴器、润滑和联结件的选图1-1 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择及校核计算;箱体结构及其附件的设计;绘制装配工作图及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要求每个学生在设计中完成以下工作:①减速器装配图1张②零件工作图2-3张(传动零件、轴、箱体等)③设计说明书1份(6000字左右)1.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步骤通常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若干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确定一个正确、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计算和结构设计,然后用图纸表达设计结果,用设计计算说明书表达设计依据。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般可按表1-1中所述几个阶段进行。

表1-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阶段及设计主要内容1.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应正确对待的几个问题(1)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苛、精益求精。

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思想、力法和技能等各方面部获得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2)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使学生明确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程进行阶段审查等。

在设计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认真阅读有关设计资料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仔细分析参考图例的结构。

提倡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完成设计,而不应被动地依赖教师和盲目抄袭。

(3)正确处理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关系。

机械零件的尺寸不可能完全由理论计算确定,而应综台考虑零件结构、加工、装配、经济性和使用条件等要求。

通过强度条件计算出来的零件尺寸,常常是零件必须满足的最小尺寸,而不一定就是最终采用的结构尺寸。

例如轴的尺寸,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综合地考虑轴上零件的装拆、调整和固定以及加工工艺等要求,并进行强度校核计算,之后才确定轴的尺寸。

因此,在设汁过程中,设计汁算和结构设计是相互补充、交替进行的。

应计意“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因为产品的设计需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得到较高的设计质量。

此外,一些次要尺寸不需强度校核。

有的可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如箱体的结构尺寸等;有的则由设计者考虑加工、使用等条件,参照类似结构,用类比的方法确定,例如轴上的定位轴套、挡油环等。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长期的设计和生产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资料.继承和发展这些经验和成果,不但可以减少重复丁作,加快设计进程,而且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设计人员应注意利用和继承已有的成果和经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造.要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学握和使用已有的设计资料。

但是,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已有的类似产品,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方案.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设计。

所以,设计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设计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

(5)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设计中是否尽量采用标准和规范,也是评价设计质量的一项指标。

例如设计中采用的滚动轴承、带、联轴器、密封件和紧固件等,其参数和尺寸必须严格遵守标准的规定。

此外,绘图时,图纸的幅面及格式、比例、图线、字体、视图表达、尺寸标注等应严格遵守机械制图标准,要求图纸表达正确、清晰、图面整洁,设计说明书要求计算正确无误.书写工整清晰。

第2章传动装置总体设计传动装置总体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型号、合理分配传动比、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2.1 确定传动方案在课程设计中,设计任务书已给定传动装置方案如图2-1所示,学生应了解和分析这种方案的特点。

传动方案应首先满足工作机的工作要求,如所传递的功率及转速。

此外,还应具有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以保证工作机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

要同时达到这些要求,常常是困难的,设计时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要求。

图2-1所示是带式运输机的四种传动方案。

图2-1所示是带式运输机的四种传动方案。

方案(a)选用了V带传动和闭式齿轮传动。

V带传动布置于高速级,能发挥它的传动平稳、缓冲吸振和过载保护的优点,但此方案结构尺寸较大,V带传动也不适宜用于繁重工作要求的场合及恶劣的工作环境。

方案(b)结构紧凑,但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功率损耗大,不适宜用于长期连续运转的场合。

方案(c)采用二级闭式齿轮传动,更能适应在繁重及恶劣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且使用维护方便。

方案(d)适合布置在狭窄的通道(如矿井巷道)中上作,但加工圆锥齿轮比圆性齿轮困难,成本也较高。

这4种方案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合。

设计时要根据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综合比较.选取其中最优者。

本课程设计拟选用类似方案(a),即图1-1所示装置。

图2-1带式运输机传动方案2.2 选择电动机电动机是已经系列化的产品,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要根据工作载荷大小及性质、转速高低、启动特性、过载情况、工作环境、安装要求及空间尺寸限制和经济性等要求,从产品目录中选择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型式、容量(功率)和转速,最后确定具体型号。

2.2.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本课程设计选择使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在交流电动机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工业中广泛应用。

常用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属于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起动特性好、价格低廉、维护方便,适用于非易燃、非易爆、无腐蚀性和无特殊要求的机械上,如运输机等。

常用的、设计需要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如表2-1。

机型号Y100L 1-4 的含义为:Y 表示异步电动机,100 表示机座中心高(mm) ,L 表示机座长度代号,1 表示铁心长度代号,4表示极数。

2.2.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电动机的容量(功率)选择是否合适,对电动机的工作和经济性都有影响。

容量小于工作要求,则不能保证工作机的正常工作,或使电动机因长期超载而过早损坏;容量选得过大,则电动机的价格高,传动能力又不能充分利用,而且由于电动机经常在轻载下运转,其效率和功率因数较低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对于载荷比较稳定、长期运转的机械(例如运输机),通常按照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择,而不必校P等于或稍大于工作机所核电动机的发热和起动转矩。

选择电动机容量时应保证电动机的额定功率edP,即需的电动机功率d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为ηwd P P =KW式中 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指输入输送器轴的功率,KW ; η——由电动机至工作机的总效率。

工作机所需功率w P ,在任务书第一类题目中已经给出。

在第二类题目中,应由工作机的工作阻力(输送带工作拉力)F 和运动参数如工作机线速度(输送带速度)v 计算求得。

1000FvP w =KW 式中 F ——工作机的工作阻力,N ;v ——工作机的线速度,m/s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η应为组成传动装置的各个运动副效率的乘积,即式中 n ηηηη,,,,321⋅⋅⋅分别为每一运动副、每对轴承、每个联轴器及传动滚筒的效率。

各种传动机构、轴承、联轴器和滚筒的效率概略值见表2-2。

计算总效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资料中查出的效率值为一范围时,按具体情况取值,一般可取中间值。

② 轴承效率是指一对轴承的效率。

③ 当动力经过每一个运动副时,都会产生功率损耗,故计算效率时应逐一计入。

对于本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类题目中总的效率为 任务书第二类题目中总的效率为表2-2 机械传动和摩擦副的效率概略值2.2.3 选择电动机的转速除了选择合适的电动机系列和容量外,还要选择适当的电动机转速,以便确定满足工作机要求的电动机型号。

容量相同的同类型电动机,有几种不同的转速可供设计者选用,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一般有3000r/min (2极)、1500 r/min (4极)、1000 r/min (6极)及750 r/min (8极)四种。

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愈高,磁极对数愈少,其重量愈轻、外廓尺寸愈小、价格愈低。

但是电动机转速与工作机转速相差过多势必使总传动比加大,致使传动装置的外廓尺寸和重量增加,价格提高。

而选用较低转速的电动机时,则情况正好相反,即传动装置的外廓尺寸和重量减小,而电动机的尺寸和外廓增大,价格提高。

因此,在确定电动机转速时,应进行分析比较,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

设计中常选用同步转速为1500 r/min 或1000 r/min 两种电动机,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不选用3000r/min 和750 r/min 的电动机。

就本设计来讲,电动机的选择可查表2-1。

设计计算传动装置时,通常用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d P 进行计算,而不用电动机的额定功率ed P 。

传动装置的输入转速可按电动机额定功率时的转速,即满载转速m n 计算,这一转速与实际工作时的转速相差不大。

2.3 计算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m n 和工作机的转速w n ,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w n 在任务书第一类题目中已经给出,在任务书第二类题目中Dvn w π100060⨯=r/min式中 D ——卷筒直径,mm 。

v ——工作机的线速度(输送带速度),m/s 。

总的传动比为各级传动比n i i i i i ,,,,,3210⋅⋅⋅的乘积,即 就本课程设计而言,齿轮带i i i a ⋅=如何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是传动装置设计中又一个重要问题。

传动比分配得合理,可以减小传动装置的外廓尺寸、重量,达到结构紧凑、降低成本的目的,还可以得到较好的润滑条件。

就本课程设计而言,分配传动比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1)各级传动比均应在推荐范围内选取,不得超过最大值。

V 带传动的单级传动比常用值为4~2 ,最大值为7;圆柱齿轮传动的单级传动比常用值为5~3 ,最大值为8。

(2)各级传动零件应做到尺寸协调、结构匀称,避免相互间发生碰撞或安装不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