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能准确严谨地表达出所要教授的化学规律和内容。并且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生动形象。作者认为,中学化学老师必须全面掌握化学教学语言的特性,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散学生思维,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现在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显然,传统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我们要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为不久的将来我国教育模式的完全转变做好准备。但是,基于我国目前的情况,一下子彻底地转变过来,教师、家长及社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具有有素质教育的观念,行动上有序地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就是一种体现。

一堂化学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化学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化学的难、抽象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弛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化学教师的亲切感。

1.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科学是严谨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化学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所以,化学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搬到课堂,如将化学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

2.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是音量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实现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时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但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原

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强化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在语言艺术方面,还应包括必要的形体语言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它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3.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物,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苯的结构和性质”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苯环的结构,给他们讲凯库勒做梦的故事;在讲到我国率先合成具有生物流行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并完成了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时,应该面带微笑和充满自豪感。

一位教育专家说:“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特级教师们精彩的课堂语言,既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

业和对学生的深厚的爱。总之,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化学教学语言的特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散学生思维,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