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f0bd1b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b.png)
①失信就是失败。——(法)左拉
②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俄)别林斯基
③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美)富兰克林
④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美)德莱塞
⑤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法)大仲马
3.诚信故事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而泣之。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诚信”奶奶陈金英
2021年,浙江丽水90岁“诚信奶奶”陈金英十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的故事,在网络刷屏:
她曾是位成功的女企业家,退休后办厂创业生产中老年羽绒服,一度生意火爆。2011年,公司遇到资金困难,背上了巨额债务。为了还债,她卖房、卖厂、摆摊卖羽绒服。有人劝她申请破产规避债务,但老人家坚持卖货还债。2021年2月5日,陈金英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二)任务二:理解“诚信”
1.讲诚实,平时不以假话欺骗老师和家长。
2.守承诺,我们要做到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坚决改正,敢于承担责任。
4.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贪小便宜,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课堂小结: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二、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ec031f7375a417876f8f08.png)
2.通过诚信故事,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学生讲诚信故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活动准备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
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
汇总整理资料。
2.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3.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活动过程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古代,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治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要的精神品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诚信如金,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二、活动指导1.引经据典话诚信。
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
1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以将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
2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3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组长做好记载。
2.环顾身边觅诚信。
我们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听取长辈观点,反思失信之害。
1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
2访问你的父母、老师等长辈,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
3.班级演讲说诚信。
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
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3组织一次班级演讲会。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https://img.taocdn.com/s3/m/abba18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1.png)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1.听老师示范性朗读教材中关于“信”的名言警句,然后各小组分别 齐诵搜集到的其他名言警句(每组至少5句)。
其他名言警句示例: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 (4)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 ——(俄)别林斯基 (5)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英)莎士比亚 (6)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 ——(法)大仲马
童叟无欺:这个成语表示商 人做生意公平、诚实,不欺 骗顾客。它强调了商业道德 的重要性,是维护市场秩序 的基础。
3.填“诚信”成语(结合意思)
货真价实
言而有信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 实在的。原是商人招揽生意 的用语。现在引申为实实在 在, 一点儿不假。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说话讲信用。强调了诚信的价值, 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 人们说话守信用,兑现承诺。
导入形式2(情景导入): 由班级三个男生情景再现关于借钱不按约定时间归还引发 矛盾的案例,引出诚信这一话题。
导入形式3(词义导入):《说文解字》中,“诚”的本义是“信也”, 而“信”的本义是“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是诚实,守信用。 一个 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无信 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起去话诚信、思诚信、评诚信,做一 个讲诚信的人。
同学们说的这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大致可分为两方面: 学校生活方面: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借东西不还、说谎…… 社会生活方面:碰瓷、讹人、缺斤短两、假文凭、假冒伪劣产品……
小 结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改正,就有可 能由小错误演变成大错误。同学们,诚信就在我们身边。小至一 人,大到一国,诚信皆为根本。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40f1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1.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1.语言运用: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诗文,理解诚信故事内容及其意义,掌握演讲方法。
2.思维发展:通过看图识成语、讲演故事、仿句成诗、演讲、创作徽章等活动形式,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3.审美鉴赏: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品质。
4.文化传承:从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做诚信之人。
全班同学根据所选择的不同任务分为五组,分别为:资料组、表演组、诗歌创作组、演讲组、徽章设计组。
一、导入新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我们耳熟能详。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诚信如金,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践诚信吧!(板书课题)二、活动指导(一)【引经据典话诚信】1.小组准备(1)各组分别搜集关于“诚信”的资料,组长汇总并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观点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划分为“个人之诚信”“交友之诚信”“经商之诚信”“国家之诚信”等。
(2)根据以上资料,分组讨论“诚信”有哪些含义,“诚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3)组长做好记载。
2.小组展示(资料组成员上台,以小老师的角色向大家展示成果)(1)按图索骥,识别成语生:同学们,请观察图片,说出有关诚信的故事与成语。
(PPT展示图片:一言九鼎、驷马难追、一诺千金、商鞅立木)(2)腹有诗书,上下联句生:同学们,请大家调动学习和积累过的知识,补全名言,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PPT展示“志不强者,智不达”“人倍信则名不达”)(3)日积月累,典故接龙生:请一列同学接龙你积累的有关诚信的典故名称。
(回顾《陈太丘与友期行》)师:资料组的同学表现非常棒,他们通过设计有趣的互动展示形式,进一步带我们认识了“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请同学们及时填写好资料组的评价表。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a8d5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7.png)
(4)不诚信的后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不诚信所带来的后果,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诚信的危害。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卡片、文具等。
-诚信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缺乏诚信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④不诚信的后果
-不诚信:损害个人声誉和信誉,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不诚信可能导致法律后果,如违约金、法律责任等。
-不诚信行为会对社会秩序和信任体系造成破坏,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⑤诚信与道德的关系
-诚信: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的具体体现。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深入探讨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诚信的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做出诚信的选择。此外,通过反思诚信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诚信与道德相互促进,诚信的实践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
⑥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诚信:个人生活中的应用,如诚实待人、守信践约等。
-诚信:职业生活中的应用,如履行合同、保护商业秘密等。
-诚信: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如遵守法律法规、参与公益活动等。
⑦培养诚信的方法与途径
-家庭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组织课堂活动和解答疑问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存在观点偏激、论证不充分等问题。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论证,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充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fbd5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5.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检索整理诚信的经典论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正确理解和评价诚信行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3.结合具体事例和自己生活经验,明白诚信的意义,做诚信之人。
【重点难点】1.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掌握演讲技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诚信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诚信典故子贡问政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
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2.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信,诚也。
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
“信”的基本内涵: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信”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
3.导入新课“信”即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在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最基本和根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诚信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人无信不立,民无信不可,国无信不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起去探诚信、说诚信、宣诚信,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二、任务:引经据典解“信”任务要求: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
古代先哲在思考“信”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品行令人景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f76b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4.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典型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圣贤的故事,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更有对诚信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诚信认识的一次升华,也是他们在中学阶段开始自觉践行诚信的重要引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诚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但是,他们对诚信的理解还比较肤浅,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容易受到诱惑,做出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诚信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诚信意识,自觉践行诚信,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自觉践行诚信。
2.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意义,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诚信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诚信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家多找零钱,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应该归还。
以此引出诚信的话题,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故事和实例,如孔子、曾子、华盛顿等,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写作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写作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9aafb0574a7302768e9939b7.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部编版教材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去,而这节课的主题“诚信”就是传统优秀文化之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基本的学习方法已经掌握,大部分学生已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一件事情能够表述清楚,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充分的理由。
三、教学目标1、搜集诚信方面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加深对诚信的理解2、在开展活动中认识诚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3、树立诚信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求自己四、教学方法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信”的资料。
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
汇总整理资料。
2、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3、审视自我是否讲诚信,畅所欲言。
六、教学过程课前在班级群中分享预习微课,通过微课引导学生提前进行课文的预习并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
形式新颖,且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出示古体字“诚信”,请学生猜字义。
古代汉语词典上了解诚信定义。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古代,“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无论古今,诚信都应该成为个人必要的精神品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61b2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5.png)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诚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诚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成为有信用、值得信赖的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名言和课文中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学生在理解诚信的内涵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如守时、守信等,而对于更深层次的诚信,如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如何坚守诚信,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其次,案例分析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能够将诚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在这一环节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困境,需要我在旁边适时给予指导。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诚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诚信场景,让学生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诚信的基本概念。诚信是指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的品质。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关系到个人的声誉和人格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展示了诚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赢得尊重和信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诚信的基本含义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如诚信与利益的冲突,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人无信不立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人无信不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d75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d.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人无信不立是部委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一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围绕“信”展开活动,分组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全面而综合,是很好的语文素养积淀资源。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七年级(3)班,班内学生热情活跃,能积极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绝大部分同学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信息;但部分同学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口头表达能力弱,需要老师在细节方面做出详细指导。
基于此学情,我设计此教学方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实践,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1、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歌赋、名人轶事。
3、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他们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歌赋、名人轶事。
难点: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口语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设计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9ee1c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f.png)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的道理,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道德基石.【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另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活动准备】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
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汇总整理资料。
2.分门别类制作成册或放到班级微信群里共享。
3.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4.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诚信如诗,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二、活动指导(一)“信"的含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出于《论语》,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
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
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b1bcb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2.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典故二: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说的是:相传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现习酒色,不理正事,却十分喜爱宠妃褒姒,褒姒性格忧郁不爱笑,为博美人一笑,阁王点燃了向诸侯传递军情的烽火,诸侯看到烽火匆忙前来救援,结果没有看到围城的犬戎军队,却看到了开怀大笑的周幽王和包四,诸侯十分愤怒失望,此后不再奉诏,公元前771年,犬龙大军南下包围了周都宝清,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没人相信真的发生了战争,最终宝清被迫,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乱兵所杀,周朝自此走向了灭亡由这两个典故导出今天的活动目标。
二、认识诚信1.问题:何为“诚信”?诚信:诚实、守信。
通俗表达,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现代汉语词典》诚-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信-言而有信、信守承诺三、品评诚信1.议一议:“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对比事例说明了什么?配套练习【引经据典话诚信】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诚信”吧!1.古代先哲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请写出两条有关“信”的名言:2.请写出有关“信”的成语典故:3.请写出有关“信”的名人轶事。
二.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fec6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9.png)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人无信不立”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人无信不立”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人无信不立”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6.诚信与法律的关系:诚信是法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上,诚信原则要求人们在法律活动中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有任何欺诈、虚假陈述等行为。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7.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诚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在购物、就业、交友等方面都需要诚信。诚信可以建立个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着诚信的重要性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课程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点: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6226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6.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对“诚信”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感悟“诚信”的博大情怀。
2.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文字、图片、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展示成果,发现自己身边及社会上诚信的人和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诚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参与诚信的故事讲述、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学会诚信做人、做事。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演讲,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树立诚信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求自己。
教学难点:学习演讲,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三、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还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学习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但是在各小组汇集、整理资料;选择相关展示内容;确定采访对象;撰写演讲稿,评选演讲人;选择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同时,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我还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国学经典《弟子规》教导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凡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
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a89cc5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5.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知识与能力1.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
2.了解“诚信”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典故轶事及经典论述。
2.通过文字、图片、演讲、辩论等形式,发现身边诚信的人或事,努力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3.学习讲诚信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人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的美好品质,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
搜集名言警句、图片及关于“诚信”的实例。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
“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都会消亡。
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一)活动指导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2.每组的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
搜集整理时,可结合历史课本,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也可到当地的历史古迹探访,还可以请教老师。
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宣传画等图画材料,还可以是录音、录像等影视材料。
3.每个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册。
4.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5.同学们研读、讨论。
通过班内的相互研讨,进一步学习古代道德楷模的经典论述和典型事迹,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明确“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2024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2024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https://img.taocdn.com/s3/m/68860a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0.png)
【2024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2.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诚信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如何激发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诚信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以“诚信”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诚信是什么?为什么说“人无信不立”?2.学生分享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感悟。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人无信不立”的来源和含义。
2.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诚信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几个关于诚信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诚信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对诚信的感悟。
二、团队协作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诚信的情景剧。
2.学生合作编写剧本,进行排练,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确认。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享优秀文章。
二、诚信故事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诚信故事。
2.学生讲述故事,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诚信行动计划1.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诚信行动计划,将诚信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进行自我监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2.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改进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173b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3.png)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诚信”主题相关内容的搜集、整理、分析、探究,提升对诚信的认识,感悟“诚信”的博大情怀。
2.以文字、图片、讲故事等形式展示成果,发现自己身边及社会上诚信的人和事,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诚信”。
3.参与故事讲述、朗诵、采访等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信赖别人和被别人信任都是一种幸福,从而陶冶情操,激发互信之心,学会诚信做人、做事。
【教学重难点】1.树立诚信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求自己。
2.学习采访,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两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本节课为展示课。
)【教学过程】一、以全班同学的《诚信三字经》朗诵开课。
1.课题展示——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2.教师开篇语导入信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
“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都会消亡。
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二、明确本节课知识目标及学习任务——检查、展示学习成果。
展示上节课任务安排,点明本节课任务。
师导入: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之魅力,更进一步地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堂课啊,我们一共分为四个活动!(此环节是回顾第一阶段活动的任务安排,便于本节课的展示。
)(一)引经据典话诚信1.同学们自由展示自己查找的名言,并朗读出来。
(1)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2)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3)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冯玉祥(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5)失信就是失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教案设计(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9d7de8c850ad02de8041db.png)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2篇)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诚信的经典论述,能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
2.观察身边的诚信行为,搜集相关事例。
3.通过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演讲并联系生活践行诚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信”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件出示:子贡问政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参考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物。
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生思考、讨论,交流感悟)师小结:“人”“言”为信,言而有信,“信”字最初的含义,表明了一个人可贵的品质,就是诚实。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这节课,我们将开展以“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板书:人无信不立)【设计意图】由《论语》节选篇章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二、资料展示,知“信”1.(1)下面是李同学搜集的两幅图。
仔细观察图片,分别写出与“诚信”有关的一个成语。
课件出示:预设①一言九鼎;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一个含“信”字的成语。
预设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等。
2.(1)搜集“信”之名言,小组派代表黑板展示。
课件出示:名言示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弘一大师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己尤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无信不立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通过诚信故事,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学生讲诚信故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活动准备
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轶事及其他经典论述。汇总整理资料。
2.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10.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3)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组长做好记载。
2.“环顾身边觅诚信”。
我们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听取长辈观点,反思失信之害。
(1)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
(2)访问你的父母、老师等长辈,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
3.“班级演讲说诚信”。
(1)围绕“诚信”话题,写演讲稿,在小组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3)组织一次班级演讲会。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想一想策划、组织这次演讲会需要做哪些工作,列出任务清单,各小组分工完成。
三、展示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1.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2.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西塞罗
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7.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8.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二、活动指导
1.“引经据典话诚信”。
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
(1)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以将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
(2)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3.围绕“诚信”这一话题,激发兴趣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代,“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治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要的精神品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将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诚信如金,诚信如歌,诚信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诚信如清晨第一缕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诚信、觅诚信、说诚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