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亲爱的》纪实美学特征
陈可辛电影《亲爱的》视听语言特色浅析
陈可辛电影《亲爱的》视听语言特色浅析作者:杨艳军来源:《北极光》2015年第09期摘要:本文用细腻的笔法分析了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电影及其艺术性。
电影将影视层面和美学层面进行综合,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当中进行综合,也在运用不同技术方法来表达的影片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电影风格;陈可辛;艺术性一、独特的视听语言陈可辛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导演,无疑他也是一位好的监制。
不管陈可辛做导演的成就多么辉煌,但是从陈可辛做导演的执影思路,和做监制时的理性头脑来看,陈可辛都毫无疑问是个天生的监制。
陈可辛身兼导演、监制、制片人,他在香港电影发展历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成功,正是因为巧妙的将商业陸和艺术性结合,在电影作品取得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一并获得了较高的票房和口碑,这在当时的电影市场显的极为难得。
每一位成功导演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最后才能确定自己的独特视听语言。
陈可辛也是如此,《金枝玉叶》、《双城故事》、《新难兄难弟》作为探索,之后通过《甜蜜蜜》登上了自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之后又合拍了电影《投名状》、《如来·爱》。
这些电影每一部都堪称经典之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视听语言特色。
《亲爱的》作为陈可辛导演的最新力作,突破了以往的视听表达方式,在艺术创作层面创造新的高峰。
1.独特的画面陈可辛用生活化的镜头表达生活中的细节,叙述着一个真实深刻的故事,有效的扩展了画面中的信息量,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怀。
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从不缺乏摇镜头。
影片开头就运用一个长的摇镜头,表达了人物所处环境,当观众还在猜测导演用意的时候,镜头摇到了男主角田文军的身上,不禁使观众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铺垫镜头是为了表现主角的行为动作。
第二处是田文军在找孩子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摇镜头,表现他此刻内心的慌乱。
之后在介绍田文军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的时候,采用手持镜头的方法,给人一种贴近生活的感觉,使观众能更好的融入到环境之中去。
电影《亲爱的》形象设计探究
电影《亲爱的》形象设计探究【摘要】电影《亲爱的》通过精心的人物形象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和音乐设计,成功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令人深思的电影世界。
人物形象设计突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服装设计细致入微展现了人物性格特点,道具设计则帮助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
场景设计则为故事增添了真实感和情感共鸣,而音乐设计更是为电影的氛围营造提供了重要支持。
电影《亲爱的》的形象设计成功之处在于将各个元素融合得恰到好处,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观众受到电影形象设计的深刻影响,体验了情感共鸣和思考人生的深度交流,甚至对未来更有所希冀与期待。
展望未来,《亲爱的》形象设计将继续激发更多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开启更加精彩的影视体验之旅。
【关键词】电影《亲爱的》,形象设计,人物形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音乐设计,成功之处,观众影响,未来展望1. 引言1.1 电影《亲爱的》形象设计探究《亲爱的》是一部由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对失散多年的母子在旅途中重新相遇并共同面对生活问题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形象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人物形象、服装、道具、场景和音乐设计,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本文将对《亲爱的》中的形象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其成功之处、观众的影响以及展望未来。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形象设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将带领我们一起探索这部电影背后的精彩世界,深入理解王家卫导演的视角和情感。
2. 正文2.1 人物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在电影《亲爱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角色的形象设计都是经过精心考虑和塑造的,以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主人公彭小苒是一个坚强而细腻的女性形象。
她的形象设计体现在她的外表和表现中,如她头上的发髻、眼神的表情以及言谈举止。
这些细节展现了她勇敢面对困境、坚守信念的一面。
反派角色的形象设计也至关重要。
比如彭小苒的父亲,在外表和服装上体现出他的权力和威严。
从影片《亲爱的》看影视作品的艺术真实
杂的电线,观众都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内 心焦急、复杂的心绪。再如,田文军报 案时的场景,导演选用特别的景别,采 用旋转镜头摇晃,从左至石、从右至左, 来回旋转,让观众产生天旋地转的感觉, 可以切实感受田文军心中寻子焦躁的情 绪。其次,在纪实手法上,陈可辛在拍 摄时很少使用三脚架,摄像机适当摇晃, 使镜头更具真实感,并使用了大量的跟 拍镜头和主观镜头,最大程度地再现现 实生活。例如,田文军在火车站寻找孩 子时的跟镜头和主观镜头的结合,仿佛 观众也跟随着田文军在寻找,心中的那 份情感和剧中的人物连在了一起。 2.2 独特的导演视角 陈可辛在影片上映后表示:“当他 一看到这个剧本就立即被故事吸引,生 怕别的导演‘抢了’自己的先机,所以 在资金都没有着落的时候就决定要拍。” 首先,陈可辛铺设了两条主线。第 一条是田文军和鲁晓娟寻找田鹏,另一 条是从李红琴的角度展开,导演用了不 同以往的同类型影片,即把买方刻画成 只为传宗接代,解救孩子之后向亲生父 母要养育费,或与孩子没有丝毫感情等 形象,而是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描 述李红琴之后为了再次见到两个“小家 伙”和为了真正取得吉芳的抚养权所做 的努力,甚至奉献出了自己的身体。这 其中带给观众的是以往不曾有过的情感 体验。陈可辛在接受采访时说:“传统 来讲,赵薇是一个反派的角色,但是我 们把观众视点移过去,其实这个也是希 望表达人性跟世界的双面性,不是黑跟
是真的。所以,一部影视作品是否具有 情感,这种情感能否打动观众,是一部 成功的影视作品应具有的共同品质与特 征,是客观事实与主观表现的有机统一。 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可谓是处处体 现出了艺术求真的特性,他曾说过:“当 被拐孩子被解救的时候,他回到亲生父 母身边,但是不是就能适应呢?也许这 是一个二次拐卖的过程。”所以,在影 片中,陈可辛把镜头对准了孩子,力求 从孩子的角度来展示事件,聆听孩子内 心的想法。 2 用多种手法阐述艺术真实 契诃夫曾说过,要按生活未来的面 目描写生活。艺术来源于现实,特别是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影视作品,更要从生 活中汲取营养和素材。陈可辛在拍摄影 片时曾表示:“真实的力量,是我们写 剧本,都写不出来的。对我来讲,我只 是想把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搬上银幕。” 在《亲爱的》中,客观真实与主观表现 统一于艺术真实,并得到了良好展现。 2.1 多样的拍摄手法 影片在拍摄手法上,运用了多种镜 头语言和纪实手法,力求做到艺术与现 实的,表现与再现统一。首先,在镜头 语言上,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田文军的 居住环境,是在一个交错纵横的小巷里, 电线错综复杂,在远景镜头中的田文军 在巷子里四处寻找鹏鹏显得十分渺小, 尤其是错综复杂的电线在影片前半部分 反复出现。所有的这些都是导演故意为 之的,目的就是用蒙太奇的方法来营造 戏剧冲突。如交错纵横的巷子和错综复
电影《亲爱的》 赏析
Gao Xia, a lawyer to help the mother recover her children . 高夏,一个帮助母 亲寻回孩子的律 师。
Leader Han, wealthy, tracing mutual aid groups, he is the most positive and most on behalf of the firm to find children.
高永侠今年42岁,2008年上半年的一天,其丈夫韩某从外地 带来一个四岁左右的男孩,并称是其在外边和别的女人生的 孩子,让她好好抚养。高永侠信以为真,给孩子取名韩龙飞, 上学后改名为韩伟成。2010年丈夫患癌症死亡后,高永侠独 自抚养韩伟成。 据媒体的早前报道,对丈夫从深圳将韩伟成拐来一事,高永 侠并不知情,直到警察找上门来,她才知道实情,韩伟成实 际上是湖北潜江人彭高峰的儿子彭文乐。通过微博找到被拐 走近四年的儿子,彭高峰的寻子事迹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 他的坚持和爱子之心感动了很多人。随后,又曝出高永侠女 儿也是被拐来的。公安机关经确认,将其女儿粤粤送回深圳 福利院,目前在当地一户条件不错的家庭寄养。 彭文乐被解救出,重回亲生父母的怀抱,而作为养母,高永 侠一直极少露面和发声。事实上,高永侠一直割舍不下与孩 子之间的感情。她的大伯子韩中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孩 子被带走一年左右,高永侠和彭高峰之间恢复了联系,“一 开始联系的时候,心里很纠结,不知道怎么开口,一直怀着 歉意,但对方也没有为难。” 听到彭文乐在电话中问这问那,聊聊学习和生活,是高永侠 最开心的时候。“她不常回家,不过每次回来都会提起给乐 乐打电话的事情,她说起这事总是满脸微笑。”韩中玉说。 养育数年的孩子被带走之后,高永侠的生活一度找不到方向, “她在家务农一年,后来呆不住了,就去外地投奔亲戚。她 现在的态度很坚决,不想再提起以前的事。”
顾此失彼:《亲爱的》原型的电影重述
顾此失彼:《亲爱的》原型的电影重述【摘要】《亲爱的》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讲述了一对夫妻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女儿失踪,之后他们接到了绑匪的电话,要求赎金。
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组成强大阵容,导演凭借细腻的情感表达、演员出色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影片从父母的角度展现了对失去孩子的挣扎与痛苦,引发了观众对家庭、爱与道义的思考。
影片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真实感人的情感展现出扣人心弦的剧情、真实感人的情感。
整部影片风格简洁大气,同时又带有一种悬疑感。
观众对本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导演成功将原著的情感转化到了银幕上,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本文通过对《亲爱的》的重新解读,探讨了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对家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深度思考与反思。
【关键词】电影《亲爱的》, 制作团队, 演员阵容, 故事情节, 主题探讨, 影片风格, 反响与评价, 文学原型, 启示与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亲爱的》是一部改编自阿塔·卡达的小说《背影》的电影,由中国著名导演王小帅执导。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因为意外失散,母亲和儿子在重逢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深刻情感和内心挣扎。
本片在2014年上映,凭借其感人的故事和优秀的演员表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影片的背景设置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背景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遭遇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亲情、责任、道德等议题也备受关注。
电影利用这个时代背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强,留下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情感共鸣。
1.2 电影概述《亲爱的》是一部由导演王家卫执导,张国荣、张曼玉、刘嘉玲等演员主演的经典爱情电影。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复杂的爱情故事,描绘了爱情中的痛苦和无奈。
影片情节曲折,充满了荒诞和悲剧色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夸张的视觉效果,深刻地展现了爱情的残酷和美丽。
《亲爱的》被誉为华语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艺术形态表述下的社会现实——以电影《亲爱的》为例
F A Z H A N ・ B A I J I A z H E N G M I N G
艺术形态表述下的社会现实
— —
以电影《 亲爱的》 为例
口 邓 勇
艺术的本身是反映生活 , 在 电影艺 “ 希望买了我儿子或者捡到我儿子的人 出来的绳索 , 所以将孩子一直 当成亲生
事分 为前后两段 , 前半段讲述丢失孩 子 军 , 不管怎样都不会撒 开和儿子一起牵 活 的不易与艰辛 , 那种看 电影 时对李 红
在真 后 的田文军鲁 晓娟 夫妇在 寻找过程 中 着 的手 。饰演人贩 子老婆李 红琴 的赵 琴多多少少的恨一下子就没有 了。
一
次次的满怀希望却又一次次地失望 。 薇, 也在影片 中令人影 响深 刻。作 为人 实 的世界里 , 寻子过程肯定要 比银 幕中
田文军和李红琴作为 李红琴的丈夫 , 人贩子老杨 是所有故 事 贩子老婆的她 , 你会为她想抚养孩子所 刻画的要难更多 ,
发生的开端 。 因为他才会有 电影前半段 做出的努力 和坚持感到 困惑 , 为她一次 社会最普通的人群代表 , 没有金钱和权
田文军鲁 晓娟 多年寻子的无助 , 后半段 又一次从 孩子 亲生 父母 那 里抢夺鹏 鹏 力 , 在遇 到困难后的求助过程中显得十 李红琴 踏上去深圳 的火车 去要 回 自己 觉得生气 也许会对 她埋怨但 终究恨 不 分被动且艰难 , 反映出社会 中仍有值得
术化 的表达下 , 社会真实存在的问题又 们别给我儿子吃桃 , 因为他过敏。 ” 看到 的她就算再 困难也没有放 弃 “ 自己” 的 会有怎样的表达 ,本文以陈可辛导演 , 这 里不禁令人涕下。 这 是一个丢 了 自己 孩 子 。
黄渤、 赵薇 、 郝蕾主演 的电影《 亲爱 的》 孩 子后 的父亲无奈的期望 , 哪怕孩子不 为例 , 浅谈艺术形态下 的社会现实。
科研课题论文:电影《亲爱的》形象设计探究
63108 电视电影论文电影《亲爱的》形象设计探究20xx年由陈可辛执导,赵薇、黄渤、佟大为、郝蕾、张译、张雨绮等多位明星领衔出演的电影《亲爱的》上映后,获得了观众一致的好评。
电影《亲爱的》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震撼曲折又极致温暖的寻子故事。
片中每个角色的表演都无比到位,剧本给了角色非常刻骨的小细节,让他们的角色跃然银幕之上。
甚至小角色福利院院长、派出所警官、法院法官、万里寻子会里的家长,都通过寥寥几笔,让人清晰地看到他们的立场乃至风骨。
分析《亲爱的》形象设计大获成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一、“创作题材新颖”为形象设计的成功埋下伏笔电影《亲爱的》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导演陈可辛在观看一部寻子纪录片后受到触动,对这个题材产生兴趣,立刻让编剧深入采访创作了该影片。
“打拐”题材电影充满纪实性且难以把控尺度,所以鲜有尝试者,而这一次陈可辛导演迎难而上打造了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佳作,而且影片所包含的内容却不止于打拐,还有失子一方与养子一方的矛盾焦点,更多的在于他们都同样爱孩子,每个家庭都饱受着失子之痛,在愤怒之外,有着更多的悲伤。
在观影之后,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
(一)失子之痛影片中田文军是一个小人物,从大西北来深圳,做生意赔了,后来婚也离了,再后来孩子也丢了,孩子是支撑他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作为田文军的前任妻子鲁小娟,没有孩子的抚养权,在电影中从两个人的住所、工作等一系列条件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状况,田文军和鲁小娟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加入了寻子大家庭。
在寻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张译饰演的富豪韩德忠和妻子樊芸,这两个家庭在孩子走丢之后的反应是一样的,世界坍塌了,发了疯似的找,田文军在互联网、自己的店铺,以至于后来的麻辣烫摊上全都张贴了儿子鹏鹏的照片,观众看到这里都能够感同身受,万里寻子会里,丢失孩子的家长诉说自己的寻子之路,各个声泪俱下,虽然有的人在笑着诉说,但是那种笑着哭的“失子之痛”激起了观众阵阵泪点。
寻找—解读电影《亲爱的》
电影 《亲爱 的 》 由真实 故事 改 编 , 有太 多 线索 ,跟导 演 以往 的 电影一 样 , 条情 感线 索 ,导 演设 计 出并 重 的结 构 阵
其纪 实 的拍 摄风 格 ,旁 观 的叙 事视 角 , 不做 复 杂 的故事 线铺 排 ,而 着力 于将 寻 势 。还 有 最后 插入 故事 原 型的 纪 录片 ,
重 要 的元 素之 一 。该 片 画面拍 摄 是纪 实 人性 的方 式关 照 人 的存 在 ,使人 们对 社
人道主义 情怀在本片中随处可见。片
的摄 影风 格。这 种现 实 主义题 材 的影 片 会有 了新 的 思考 和感悟 。陈 可辛 导演 以 中高夏在街头保护被失踪儿童父母群 殴的
只有首 先保 证客 观 的真 实才 能完 成主 观 一 种 纪实 性 的风格 呈现 出事 件 ,表现 为 李红琴的场景 ,这个事件下显露出来 的本
的升华 ,它凝聚着影片 中最深刻 的情感 , 肉强食 的原生 态。
断 ,在 这是 失效 的 ,这 不是 价值 的虚无
使 影片有直指人心 的气力 。
手法 。导演 大 胆 地在影 片中采 取 了 而体 现了对人 陛的深刻体认。
使 每 个观 影人 透 过影 片思考 社会 。在 一 子的故事讲得饱满,并且在这些优秀的 更加 深 了整个 影 片 的间离感 ,让 观众认
个 法 与情 的交 织 当 中,令 当事人 和观 影 演 员支 撑下 ,将 朴 实不 复杂 的故 事演 绎 识到这不止是电影 。
人 的情感 得 到超越 升 华。在 影片 剧情 的 得 生动感 人 。影 片 结尾 也采 用 了留 白的 3 影片文化分析
影 视
解读电影 :2014年 上映的 由陈可 辛执 导 ,赵 薇、黄渤主 演的 “打 拐题 材” 电影 《亲爱的》 ,受到广泛关 注。 电影主要讲述 以田 文 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 子的父母去寻找 孩子及养育被拐孩 子的李红琴如何夺 取孩子的故事 。本 文通过 对 电影的本体 分析 、美 学分 析和文化分析 来解读该 片。
《亲爱的》影评
《亲爱的》影评记得第一次看《亲爱的》这部电影是在电影院,每位观众的双眸和屏幕上的点点滴滴交织在一起,在内心深处映射出最真实的灵魂。
时隔一年,第二次看是在大学影视文学的课堂上,伴随着老师的讲评和电影的深刻片段,真实的灵魂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升华。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田文军和鲁晓娟这样的父母这是万象中的缩影。
这是一部好电影。
什么是好电影?我认为,制作层面上,技术娴熟同时还有突破;内容层面上,有情怀还有灵魂;最后,能激发我内心最真实的欲望首先,电影在制作层面上,抓住了利用预告片触碰观众们的心灵。
《亲爱的》在上映前发布了首版“我要回家”预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第一支预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观众,但看过电影后,却会发现,那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
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那种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
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支预告片,就像陈可辛导演说的,“虽然现在的社会,都要轻松,要娱乐,要流行,但电影人的工作就是要把故事讲好。
《亲爱的》讲的故事太有力量了,需要把这个情绪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就是《亲爱的》的特别之处,总有一些东西值得你不顾一切的去把它找回。
”其次,在内容层面上,电影是易引起共鸣的平凡,真实而又感人的题材。
结尾处以真实故事谢幕,让我们看到导演关注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小事的态度。
演员各有特色一些细节拿捏很到位。
片中情节极其符合中国人的行事作风,在现实中均有类似情景,可引起国人共鸣并反思这些行为的对错,引发观众思考。
下面是我在观看此片提出并思考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丢?失踪儿童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该片开头便阐明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异,鹏鹏跟着开网吧的爸爸一起生活。
父母在赡养和教育孩子方面产生分歧。
就在那天,不幸发生。
孩子在熟悉的街道追逐妈妈的轿车,而妈妈却没有从反光镜看到,熟悉的街道变成了永恒的离开。
我在观看这一镜头时,就像针一样深深地刺痛自己的胸膛。
电影亲爱的1500字影评
电影亲爱的1500字影评篇一:亲爱的影评《亲爱的》影评电影《亲爱的》自从上映以来,一直是口碑与票房齐飞,在赚足了观众眼泪的同时也吸引很多人关注拐卖儿童的问题。
从《归来》到《亲爱的》再到《黄金时代》,华语片终于在商业片兜兜转转那么久之后,回归文艺片时代。
而《亲爱的》这部电影又是这批文艺片中的佼佼者,而我也是那无数被感动的观众之一。
在开始说这部电影之前想要先说说导演陈可辛。
这位导演的作品看的并不多,真正完整看过的只有《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这两部电影,不可否认,《中国合伙人》给我留下的好印象是吸引我去看这部片子的原因之一,但是我觉得从创作的深度来说,《亲爱的》远超《中国合伙人》。
我很喜欢一句对陈可辛的评价“一个从美国好莱坞回来的‘ABC’可以深刻的拍出一部中国式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
如果说《中国合伙人》还是偏向商业的一部电影,那么你在《亲爱的》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任何商业的影子,它就是在说一个故事,说一个我们知道却又甚少关心和重视的社会问题,说说亲情和人性,社会和家庭。
看电影之前,我知道电影的主题是一个关于拐卖儿童的故事,但是我以为它只是想表达对被拐家庭的同情和对拐卖儿童的谴责。
看完电影之后,两个人物给我带来惊喜,一个是赵薇饰演的李红琴,一个是张译饰演的韩德忠。
如果没有这两个人,这部片子只是一个感动之作,加上这两个人物,整部片子有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与批判,它不仅仅是感动之作,而是理性之作,深思之作。
先说李红琴,朴实的农村妇女,朴实到用心抚养两个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孩子,朴实到为了得到孩子的抚养权放弃一个女人的自尊和贞洁去换来丈夫工友的证词,朴实到被自己的丈夫欺骗说自己不能生育却在结尾知道自己还能生育的事实。
作为罪犯的妻子,尤其在被拐孩子找到亲生父母之后,她没有任何权利和理由去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可是在看电影的时候,又是多么同情这个可怜的朴实女人,多么希望有个孩子能够回到她的身边,不枉这三年多的悉心照顾和母女(子)情深。
电影《亲爱的》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分析
电影《亲爱的》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分析【摘要】电影《亲爱的》的镜头语言在情感性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影片成功地表现了情感性元素,包括人物表情、情感交流等。
场景设置的情感色彩也为影片增添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配合上音乐,电影呈现出与观众共鸣的情感氛围。
在影片中,镜头语言不仅扮演着表达情感的角色,更是引导观众情感共鸣的桥梁。
电影《亲爱的》凭借其精细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性成功打动了观众,展示了电影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潜力。
未来,电影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将继续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电影《亲爱的》,镜头语言,情感性分析,重要性,情感性元素,场景设置,情感色彩,人物表情,情感交流,音乐,情感共鸣,情感表达,成功之处,发展。
1. 引言1.1 电影《亲爱的》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分析《亲爱的》是一部备受好评的中国电影,其镜头语言的情感性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镜头语言在电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镜头的切换、角度的选择和画面的构图,情感得以深刻表达。
在电影《亲爱的》中,镜头语言被巧妙运用,使观众在情感上得到共鸣。
电影中的情感性元素通过镜头语言得以生动呈现。
导演通过镜头的运用,巧妙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动。
场景的设置也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对环境的处理,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人物的表情与情感交流也是镜头语言的重要体现。
演员的表演、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都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
音乐的运用也加强了情感的共鸣,配合镜头语言,使观众更容易被故事所感染。
电影《亲爱的》通过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分析,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电影世界,让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刻的体验。
未来,电影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发展将更加精妙,带给观众更具力量的感受。
2. 正文2.1 镜头语言的重要性镜头语言在电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影像的表现方式将情感传递给观众,是电影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
《亲爱的》:“寻找”中的凄美“坚守”里的深刻
34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 Review电影《亲爱的》海报电影《亲爱的》是由中国香港资深导演陈可辛于2014年拍摄的一部凄美而富有深意的年度情感大片,可视性强。
影片采取类似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形式,以社会热点问题“拐卖儿童”事件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揭示了当今社会中发生或存在的问题,引人深思。
这部影片独辟蹊径,采取电影拍摄中较少使用的“生活纪录片”形式,向观众讲述了一场以“寻亲”为主要线索的悲情、虐心版催泪大戏,故事情节逼真而富含深意,结局开放,具有生活质感和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发人深省。
与大多数电影的拍摄不同,《亲爱的》这部影片的拍摄起因并非空穴来风,剧情的设置也并非纯属虚构,电影剧本以现实生活中人尽皆知的“彭高峰寻子事件”为创作原型。
影片以田文军不慎丢失3岁的儿子田鹏为开端,继而围绕“寻子”这条主线索,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揭示了社会制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影片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向我们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凄美而蕴含深意的寻亲故事,其中既包含对于“母性情怀”的礼赞,也有对于“坚守自我本位”的肯定,同时,也意在指出当下社会法制格局中的弊端和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影片剧情线索清晰,但其背后的“隐情”却异常复杂,以至让观众在情感上一时难以厘清到底该为谁喊不平,该持何种立场。
因为,电影的剧情纵然固定难变,但人们对电影的理解和品评却受到自身所具备的主观情感因素和知识背景的影响,这也是这部电影主题具有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一、“寻找”母题下的执念与凄美“寻子”是这部影片公认的主线索,从片头的田文军、鲁晓娟单枪匹马“寻子”,到参与万里寻亲互助会与寻子团队一起开启“寻子”征程,再到“拐卖犯”杨明富的农村妻子——李红琴远离安徽芜湖不张 宁 杨 柳【作者简介】张 宁,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方向研究;杨 柳,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媒体文化和语言学方向研究。
电影《亲爱的》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分析
电影《亲爱的》镜头语言的情感性分析作者:舒丹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8期摘要:电影《亲爱的》的成功之处在于导演陈可辛善于用镜头语言来创造丰富细腻的情感。
分析导演其他电影作品,能看出导演注重表现角色情感的酝酿、爆发的过程,这也是电影镜头语言最重要的作用。
镜头语言作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电影被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着重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艺术角度来分析电影《亲爱的》中几个特色镜头,以此凸显出该片所要传达的人文哲理。
关键词:电影镜头语言;情感;伦理[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一、电影镜头语言镜头语言一般是指由摄影机拍摄出来的画面能看出拍摄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也是“镜头语言”的独特之处。
作者对电影镜头语言的理解是导演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摄影机镜头呈现,摄影机以镜头为载体,同时通过镜头自身形式表达将信息传递给观众的一种语言交流形式。
即镜头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画面内容,同时镜头通过自身在景别、运动与剪辑上的变化,以一种更完美的方式将电影传递给观众,让观众随着镜头的内容而发生情感的变化。
对于这种概念,人们简称为“我的镜头会说话”。
电影《亲爱的》聚焦于一个失踪的孩子,和两个家庭展开的“领养”风暴。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设计了乱镜头、摇镜头、特写、空镜头、长镜头等。
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镜头都表达了导演的真实情感。
二、《亲爱的》情感性镜头解析一部电影无论它的内涵多么丰富、思想多么深邃,它的镜头画面效果都是评价一部片子好坏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电影《亲爱的》主要讲述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拼命寻找被拐的孩子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夺取孩子做斗争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看似简单,却也复杂;结尾简单并埋下伏笔,冥冥中隐藏着难以挣脱的黑暗。
(一)乱镜头——为悲剧埋下伏笔影片的开头,镜头向我们展现的是密密麻麻的旧电线、破旧的房、凌乱的城中村、略低于视线穿行而过的车轮,这些杂乱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画面布局不干净,但是就在动静结合当中你总是能发现主角。
泛娱乐时代的反娱乐表达——电影《亲爱的》的一种解读
为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问题发生争吵, 而儿子的丢失,反而使两个人又重拾温 情,有了更多理解和关爱,而鲁晓娟与 秦浩之间却因为在寻找孩子上的不同立 场而越走越远,感情逐渐破裂。李红琴 决定起诉福利院,是因为对福利院强硬 态度不满情绪的爆发;高夏决定向李红 琴提供法律援助是“殴打事件”后对李 红琴情感上的倾斜;鲁晓娟决定收养杨 吉芳是因为看到两个孩子在一起时欢乐 的样子。 对情感的细致表达是陈可辛电影的 重要向度之一,从他近几年的创作实绩 来看,他是一个善于调和的导演,总是 在“商业”“艺术”“思想”“娱乐” 之间寻找平衡,并清醒地保持着与娱乐 和商业潮流的距离,甚至适时反叛并开 创出独立创建的艺术天地。《亲爱的》 中人物和情感的回归本位,就是陈可辛 对中国电影在娱乐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失 衡局面的一种反驳。当然,对于情感的 深刻把握,也是影片成功的因素之一。 2 风格与技法的逆流而行 与近几年流行又叫座的电影相比, 《亲爱的》选择了一种逆着娱乐大 潮而来的是电影品质越来越差:越来越 肤浅,越来越单薄,越来越没有思想力, 能够让观众傻乐的电影越来越多,而能 够把观众感动得掉泪的,引发人思考的 电影却越来越少了。《亲爱的》的出现
132
似乎是对这种喜剧独秀局面的一种抗争。 这是一部能让观众得到巨大情感宣泄的 电影。陈可辛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巨大 的潮流之中能保持自己独立的电影精神。 《亲爱的》绝对是一次冒险,但其结果 无疑是成功的。 首 先, 在 演 员 形 象 和 角 色 定 位 上 实现了一种陌生化效果。陈可辛曾说: “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你前所未见的 样子。”的确,他挖掘出了这些明星演 员身上不曾被充分展示或没有被观众充 分认可的一面。黄渤是近些年炙手可热 的演员,由他主演的《泰囧》《西游·降 魔篇》《心花路放》连续三年成为年度 国产影片中的票房冠军,这三部电影加 上之前的若干喜剧电影将他的形象基本 固定在了喜剧角色中。所以,当黄渤要 出演《亲爱的》的消息传出后,还遭到 过一些媒体的质疑。事实证明,黄渤是 一个能够掌控多重角色的演员,他在《亲 爱的》中充分展示出自己驾驭悲剧角色 的“稀有”才能,而这正是陈可辛最想 挖掘和展示的。赵薇也在这部片子中完 成了她表演生涯中的一次冒险,展现出 了与她以往角色的巨大反差,令人刮目 相看。在这部片子中,她是一个说方言, 衣着破旧,土气、孱弱、文化程度不高 的农村妇女形象。这都是通过“扮丑” 来实现的,这个形象与赵薇靓丽的明星 形象形成了极大反差,也颠覆了赵薇以 往美貌优雅的文艺花旦形象,但是,她 的表演却是打动人的,能走入人心灵的。 其次,在叙事结构上,采取了两段 式的结构方式。前半部分是以被拐儿童 的生父田文军的视角进行叙事,讲述他 的艰难寻子之路;后半部分则以被拐儿 童的养母李红琴的视角来展开叙事,讲 述孩子被“抢走”之后,李红琴争夺抚 养权的艰难过程。一部电影,采取两种 叙事视角无疑是一种冒险。如果处理不 好,很容易产生断裂。但是,现在看来, 这种结构方式并没有对这部片子带来多 大负面影响。事实上,从两个对立人物 的角度分别展示他们的痛苦和艰难,反 而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矛盾冲突,展 示出同一事件截然相反的两面性,并且 使观众感受到一个悲情故事中矛盾对立 的两个人物都是值得同情的。这样一来,
科研课题论文:电影《亲爱的》人文关怀探析
63503 电视电影论文电影《亲爱的》人文关怀探析对于中国电影发展来说,20xx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大片的竞争力呈下降的态势,如吴宇森导演的明星巨制《太平轮(上)》,而《北京爱情故事》《同桌的你》《分手大师》《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以及《亲爱的》等中等成本制作的电影发展迅速。
可以说,中国电影市场告别了唯大片现象。
其中电影《亲爱的》中等制作成本收获了34亿元的票房和极好的口碑,在20xx年后,田文军终于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偏僻山村找到自己的儿子,只是儿子已不认得他了。
更令人纠结的是,儿子与人贩子的妻子李红琴建立了深厚的母子感情。
丢失的挚爱能否找回?残缺的家能否真的破镜重圆?寻子背后,一场亲情风暴正席卷而至。
导演陈可辛追求电影艺术性的同时,更喜欢讲述大众的故事,他曾说:“我从来都是千方百计地拍和观众接近的电影,大众喜欢的电影,不要说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它就是大众电影,我从来不拍小众电影。
”[1]电影《亲爱的》叙事风格采用“复调”结构,“复调理论”是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他认为:“许多种独立的和不相混合的声音和意识,各种有完整价值的声音的复调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本特点。
”[2]影片关注了不同阶层的人物,有小市民形象的田文军、富豪形象的韩德忠、白领形象的律师、农民形象的李红琴等,形成较为复杂的结构关系,呈现出了“众声喧哗”的局面和开放性的对话关系。
电影《亲爱的》正是采用了这种复调理论,每一个角色、每一种声音都倾注了导演的“人文关怀”,就连造成所有人痛苦的人贩子杨某,自己不育,为了支撑男人的尊严欺骗妻子是她不能生育,从深圳拐走别人的孩子,他在病死前为保护妻子要她永远不要踏入深圳。
众多个体悲剧隐藏着复杂的人性和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审美体验正是电影在深层上打动观众心灵的主要因素。
抛开电影的商业运作,我们可从每个角色中感受到导演对人情世态的理解和人文关怀。
黄渤饰演的田文军,生活在社会底层。
亲爱的 影评 叙事分析
物欲浮华下的寻觅---------亲不见,爱有心电影《亲爱的》自从上映以来,一直是口碑与票房齐飞,在赚足了观众眼泪的同时也吸引很多人关注拐卖儿童的问题。
《亲爱的》是由嗅觉敏锐、情感丰富的陈可辛导演根据一则打击拐卖儿童的真实案例拍摄,由黄渤、赵薇、佟大为等主演的一部催泪影片。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打拐”的故事,像所有丢失孩子的事件一样,有一天,田文军的儿子田鹏突然失踪了,接下来就是满世界的找寻,对于田文军和前妻鲁晓娟来说,田鹏是联系着两人唯一的纽带与生活的希望,失去儿子的父母到底该怎样生活?他们将怎样度过这绝望而漫长的黑夜?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每一个黎明后的清晨?每一次寻找的失望后,他们又将怎么样重拾信念,再次踏上漫漫的寻子之路?在寻子之路上,他们经历了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和折磨,这种丢失孩子的痛苦,不只是源自于身心上的疲惫,更来自于精神上的摧残。
他们陷入了绝望的无底深渊,自责、悔恨、思念各种复杂的情感充斥着他们的脑海,继续蚕食他们的财力和精力。
中国的现实主义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
电影《亲爱的》不仅清晰的展现了中国的现实主义,并且入木三分的展示了亲情伟大的感觉。
导演陈可辛仍以展现世间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特写镜头及背景音乐为我们讲述了寻子之路的艰辛与苦楚。
影片不仅表达对于亲情的歌颂,也彰显出导演对于生命个体的思索与关怀,对生存的反思与期望。
在波澜与斗争的叙事过程中,在人性的理解与人文的关怀下把目光对准社会大爱,为我们解读社会现实与亲情伦理。
陈可辛导演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处理的十分的细腻,在让我们观影的同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剧情上的感人至深,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电影叙事结构的魅力!在叙事方面,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叙事语言叙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远比普通语言复杂的多,既包括声音形式的对白语言和画外音,也包括文字形式的字幕,还包括影视作品特有的镜头语言。
电影《亲爱的》的对白语言生动而深刻,几乎每一次的亲情对白都能触摸到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深处,都能被最真诚的生活话语所感动。
浅析影片《亲爱的》的悲剧美
浅析影片《亲爱的》的悲剧美作者:张建梅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20期一、人物的命运悲剧美“人物的命运悲剧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生命中发生了令人悲哀的事,悲剧人物遭受了巨大灾难并且对此作出猛烈的回应,不甘屈服,在此主人公得有悲剧性抗争精神”。
[1]影片《亲爱的》塑造了一个具有悲剧意识的主人公形象田文军,影片开场田文军在杂乱的天线里寻找一根系有红绳的天线,杂乱无章的天线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然而男主人公却在那一根根的细数查看。
这个镜头的意向是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倔强执着的男主人公,这也为后来孩子丢了后他锲而不舍的在茫茫人海中毫无头绪的寻找孩子的悲剧命运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接着影片讲述田文军的工作环境是一个狭小的网吧,紧接着妻子出现,在整个过程中妻子与田文军都没有眼神的交流,两人的对话也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
从这段影片叙述中很自然得得出田文军生活的窘迫和无奈。
孩子鹏鹏回来后田文军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笑容,田文军幸福地抱着小宝教学陕西话。
陕西话在这里是有身份含义的,象征了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孩子,孩子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导演在开头就向展现这些信息,就是为后来孩子丢失后,田文军生活的唯一希望都破灭的悲剧命运进行渲染和铺垫。
导演在田文军寻找孩子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摇晃旋转镜头,摇晃晕眩的镜头瞬间将田文军的惊慌、害怕以及无所适从的心里真实地表现出来。
当田文军的世界崩塌时,他的悲剧命运历程也真正开始了,影片中的田文军并没有像古希腊罗马斯多葛派主张的“服从命运”,他对命运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不顾一切地寻找孩子,这也是他执着性格的释放,然而命运并没有谅解这个悲惨的小人物,先是租用的房子被房东收回,然后是铺天盖地的骗子以提供信息为由骗取田文军的财产。
悲剧一次次地在田文军身上上演,然而这个倔强的汉子并没有倒下,没有经济来源,自己就在学校附近做流动小摊,骗子骗他,田文军在互助大会上却说出“有个人骗骗你吧,也挺好的”,这种自嘲的轻描淡写并不是说他已经接受了现实,而是即使自己已经成为人下人也要与命运抗争。
看电影《亲爱的》对立双主叙事结构对芸芸众生普遍悲悯的呈现
看电影《亲爱的》对立双主叙事结构对芸芸众生普遍悲悯的呈现作者:张倩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14期电影《亲爱的》是一部由陈可辛执导,赵薇、黄渤主演的反映“打拐题材”的电影,该片于2014年上映,也是那年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并且收获了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奖在内的诸多奖项。
凭借着这部电影的成功,有关拐卖儿童的问题再次被提到社会关注的焦点地位,将这类被边缘化的社会问题放在了镜头的中央位置,展示出电影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悲悯。
[1]这是一种对底层文化的观照。
通过电影《亲爱的》,导演陈可辛很好地将底层文化的一个问题和现象进行了诠释,而根据皮尔斯的理论,我们可知,电影《亲爱的》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解释性的符号,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同时也是对于其他解释性符号的补充,与此同时电影《亲爱的》本身所展示出的意义同样也需要其他解释性的符号来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各个解释性的符号相互联系就会形成一个更大的符号体系,从而到最后触及符号的本质意义,而形成一种文化的高度,而这种所谓的符号本身就是最后所形成的这种整体语意场,也就是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符号实现了无限衍,从而将文化的整体都囊括进去。
一、格雷马斯的叙事学理论作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格雷马斯将完整性的结构意义赋予了每一艺术作品中,所谓的语义方阵和角色模式理论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提出来的,通过这类理论,格雷马斯视图揭示的是在整体结构中每一个单元的作用机制是如何的。
他的语义学著作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结构语义学》,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六个动元”的结构理论。
从他的这个理论中,读者还能发现其对苏里奥和普洛普角色分类理论的参照,从著作的一开始他就对此作了回顾,并讲到根据对俄罗斯民间故事中人物的分析,普洛普从中得出了7个有着功能类型特点的“剧中人物”,他们主要是主人公、假主人公、叛徒、赠与者、被寻找者、帮助者和委派者等。
和普洛普很相似,苏里奥在他的《二十万个戏剧情景》中也总结出了相似的理论模型,但是他的总结是6个戏剧功能,即是地球、月亮、火星、太阳、狮子座、天秤座等,这6个事物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戏剧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亲爱的》纪实美学特征作者:朱文艳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2期【摘要】纪实风格的电影以纪实性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记录生活,保持客观生活的完整性,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电影《亲爱的》中,导演陈可辛充分体现了纪实电影的特征。
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纪实理论的来源巴赞理论、纪实美学特征在《亲爱的》中的运用及《亲爱的》纪实美学文化内涵的论述,分析《亲爱的》纪实美学的特征。
【关键词】《亲爱的》;纪实风格;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04-02作为世界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巴赞电影理论曾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世界电影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强烈冲击[1]。
而中国由于自身特殊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巴赞电影理论才真正影响到中国的电影创作。
时至今日,巴赞电影纪实理论,依旧影响着我国导演的创作。
2014年国庆档推出的电影《亲爱的》赢得了许多观众的眼泪,这部具有纪实风格的影片,隐藏在纪实美学特征下的并不仅仅只是表面的打拐事件,它所牵带出来的是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
一、巴赞电影纪实美学理论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其电影理论的核心是“纪实性”,巴赞认为,深焦距“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为贴切”[2]深焦距与长镜头的结合“能够完整表现事物存在的实际时间、事件发展的过程”[3]。
从中可以看出,在拍摄技巧方面,长镜头和深焦距的结合是纪实电影的主要特征,同一时空中,长镜头和深焦距的结合可以保持事物的完整性和多义性。
在叙事结构上,“纪实”更加强调事件发生的完整性及真实性,而非事件的因果律,“纪实性”打破了蒙太奇艺术独尊的局面。
除了对电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强调,巴赞认为,纪实性的电影还需要保持心理的真实,即观众应有自由选择他自己对物象或事件解释的权力。
二、纪实美学特征在《亲爱的》中的运用(一)电影题材的纪实性。
电影题材的概念分狭义和广义两种,所谓广义的电影题材是指可以作为一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电影题材可以松散地用于描述某些电影的主题、风格等。
如儿童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等等。
狭义的电影题材是指电影艺术家在拍摄素材的基础上拍摄、合成、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
《亲爱的》从题材上来看,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都符合纪实性的特征。
广义上看,《亲爱的》属于城市题材,故事发生的背景在深圳,导演陈可辛将深圳底层老百姓生活的真实环境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
从狭义上看,影片叙述了另类角色转变的人生悲剧,田文军因为一时疏忽丢失了儿子,3年的寻子之路,丢了店铺的田文军,做过小商贩,跟外地的骗子持刀搏斗,爬铁轨跳河。
虽然找到了孩子,但孩子却对养母李红琴念念不忘。
而同时,李红琴在无力改变吉冈要被带走的情况下,不愿放弃自身的权益,只身跑到深圳寻找孩子吉芳。
电影题材是指从创作素材中提炼、整合、加工而成的故事,影片《亲爱的》,导演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从生活中选择出作为自己创作材料的特定的生活场景、现象和具体人事。
(二)电影手法的纪实性。
电影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象征手法、怪诞手法和写实手法六类。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大背景、人物形象,都离不开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
一部影片并不会只采用一种表现手法,导演将各种手法结合运用从而表达出他们的思想内涵。
《亲爱的》中写实手法的运用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细节的捕捉电影细节是电影作品形象描绘的最小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描写。
影片《亲爱的》主张纪实,注重客观表现事件,导演通过细节的捕捉来表现生活中细枝末节的真实感。
如影片开头场景的细节描写,交错的电网、阴暗潮湿的小巷,表明主人公田文军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
又如情节刻画中,当田文军到鲁晓娟家里寻找孩子的时候,镜头一路跟着田文军,但伴随着电视中《新闻联播》音乐的响起,镜头停留在了桌角鲁晓娟的结婚照上,通过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观众就能明白鲁晓娟和田文军已经离婚,同时通过《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报道“今天是7月18号......”及画面停留在电视上“19:00”的时刻与后面田文军他们在公安局查看录像的时间“2009-7-18星期六19:48:12”,在这些细节下可以推断出田鹏是在2009年7月18日走失。
2.注重表现过程《亲爱的》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它注重表现过程,而非结果。
在电影中,每个人物的经历、情感花大部分的时间去刻画,但对于事件结局的处理却是开放式的,影片最后的开放式结尾,农村妇女李红琴一直都被自己的丈夫欺骗,认为自己无法生育,但当她在快要得到吉芳的抚养权时,居然被告知自己已经怀孕,面对血缘与亲情,李红琴蹲在走廊上放声哭泣,镜头渐渐的拉远,将这个女人的无助无限的放大,但它到底是个乐观处理还是悲观处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进行衡量。
3.强调演员本色表演王晓玉在《中国电影史纲》中这样说道:“电影演员必须表演得他仿佛根本没有表演,只是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人在其行为过程中被摄影机抓住了而己”。
[4]由此可见,对于纪实电影而言,就算是演员的表演也都要呈现出自然真实性。
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也曾经说过:“电影演员不应该去理解角色,他应当成为角色。
”只有当演员凭着自己的本能去表演,才能将角色演绎的真挚自然、淋漓尽致。
李红琴的扮演者赵薇的表演态度与安东尼奥的理念不谋而合,她自始至终都以农村妇女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地道的安徽芜湖方言到淡妆甚至素颜上镜,他们演绎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三)视听语言的纪实性。
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狭义的视听语言是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而广义的视听语言则是指电影的剧作结构,是镜头中所展现的人物、环境、行为甚至对白。
电影《亲爱的》秉承着纪实性美学的创作原则,大量运用长镜头,表达了其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同时采用同期声,烘托氛围,增强现实感。
1.长镜头语言的运用长镜头是相对于蒙太奇的一种拍摄手法,完整的再现了事件自然发展的过程,具有客观性。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流程,保持了时间的不间断性,因此它与实际时间、过程保持一致,从某种角度而言,长镜头所表现的空间也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空间。
影片中,田文军抱着田鹏出去扔垃圾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镜头最开始是田文军拿着垃圾准备下楼扔垃圾,但在门关上的那一刻,田文军犹豫了,紧接着他回头,转身进入屋内,将熟睡的儿子扛在肩上,然后下楼扔垃圾。
在这个镜头中机位始终都没有变,它一直都是透过窗户,以旁观者的身份注视着这一切。
这个镜头将田文军的心理状态描绘的淋漓尽致,观众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田文军对这个失而复得的儿子的“保护”,作为父亲,他不敢离开儿子的身边,冒再一次失去儿子的风险。
2.同期声的运用纪实美学要求影片最大程度的还原事件的原生态,因此声音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期声是电影录音的一种工艺,其记录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它比后期的配音要逼真、自然。
同期录音不但能使声音真实反映角色的性格、情绪,还能映照出人物所处的地域环境。
影片《亲爱的》从一开场,画面中便响起了熙熙攘攘听不真切的说话声,随着田文军在巷子中穿梭寻找到脚步,根据不同的场景,时不时的插入炒菜的声音、录音机的声音、小孩子的啼哭声、淅淅沥沥的雨水声,配合画面,嘈杂的环境声更加真实的展现出田文军生活环境的混乱,也间接的展现了深圳底层民众们的日常生活。
三、《亲爱的》纪实美学的文化内涵(一)典型特征。
以个体方式描绘群体肖像。
导演在塑造人物角色时,都是以个体的方式影射出一群人的影子。
如李红琴,她是中国广大底层农村妇女的代表,被丈夫欺骗多年,自主意识淡薄,能做的、会做的都只是相信、顺从和依附自己的男人。
陈可辛将乡村女性生活的艰辛与深深的无奈搬到了银幕之上,从而引发人们对乡村女性生存状态与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高夏,他是庸碌市侩的“不靠谱”律师,但他却是无数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辛苦打拼挣钱的都市青年的缩影。
在角色塑造的过程中,高夏的扮演者佟大为挤公交、吃泡面,照顾着痴呆的母亲,与现实中在大城市打拼挣钱,希望在“大城市”谋求一片方寸之地的的普通青年形象更为贴近。
影片中,在面对灯红酒绿的深圳夜晚时,高夏对李红琴感叹道:“你看,这个城市多有钱啊!”从这句话中,观众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像高夏这样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的辛酸和无奈。
(二)悲悯情怀。
《亲爱的》中无论是上半部分展现的为了钱财各种各样的欺骗手段到最后出现不求回报提供田鹏线索的陌生男子,还是下半部分中经历了一些事,被李红琴感化的律师高夏,导演陈可辛在展现社会残酷无情的同时,也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体现出了深厚而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导演所要传达出的就是一种“无论人生里面有多少问题解决不了,到最后还是人间有情”的情感出口,让观众在这充满欺骗、冷血残酷的社会之中,感受到一丝温暖,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中继续赤城的生活下去的希望。
四、结语《亲爱的》之所以没有沦落为一部廉价的催泪电影,与影片秉承纪实美学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种美学不仅关注现实,运用冷静、客观的长镜头,采用开放时空的纪实性叙时方式,也重视传达个体体验。
导演陈可辛将观众的视线从各种“虚构”的视觉大片上转移到拐卖儿童这一社会问题中来。
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是对乡村女性生存状态与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法律规范和情感道德的抉择,唤醒了观众在各种绚丽纷呈技术下沉睡的意识,引导观众对生活底层的人民投以关注的目光。
参考文献:[1]申燕.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J].文艺争鸣,2010,(12):27-30.[2]巴赞.电影是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77.[3]巴赞.电影是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81.[4]王晓玉.中国电影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