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Word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实用性强的教学活动。首先,我以我国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我国冬、夏季的气候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气压中心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气压中心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实践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气候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我国南方冬季较暖,夏季较热?”引导学生思考气压中心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气压中心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如:“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为什么位于亚洲高压?”、“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如:“为什么气压中心和风带的分布会发生变化?”、“它们对气候的影响是否完全positive?”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为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移动规律,并能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2.提问:“你们认为冬季气候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思考气压中心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如:亚洲高压的形成与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高中地理经典教案【范文模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高中地理经典教案【范文模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经典教案【范文模板】高中地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会解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假设的方法论证问题,提高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分布;季风环流。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三圈环流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下的理想模式,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问题】1.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2.冬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哪的气温低,哪的气温高?夏季呢?【学生回答】1.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2.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冬季气温低于海洋,夏季气温高于海洋。

【教师总结】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快,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P36 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36 活动,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为什么?(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为什么?(3)从海陆分布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那个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4)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学生回答】(1)冬季大陆形成高压。

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压。

《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教学设计

《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授课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梁建国【授课班级】高一(4)班【授课时间】2008年11月6日【课标要求】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学习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海陆分布对全球风带的影响,重点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了解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2)理解季风现象及季风的形成原因、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读图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层层递进学习新内容。

(2)对比分析冬夏季气压分布的科学思维方法(3)通过音乐欣赏、读图分析把抽象内容形象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的愿望(2)通过讨论东亚和南亚季风,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海陆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2.形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2-3人合作实验探究教学环 节活 动动画演示思维 拓展 小 结讨论1.郑和下西洋,从长江入海口刘家港出发,到东南亚和南亚。

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返回可以顺风推舟?2、郑和下西洋经过了哪些气候区,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课堂小结,完成学习目标知识树结构关系。

布置作业及预习作业。

在《黄土高坡》音乐声中进入尾声。

回顾思考练习预习导入下一节课内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运用能力自主探究—小组谈论—展示成果【板书设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赤道低气压带(湿)副热带高气压带(干)副极地低气压带(湿)极地高气压带(干)东北信风带(干)盛行西风带(湿)极地东风带(干)东亚季风东南信风带南亚季风。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2.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3. 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4. 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2. 难点: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以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为例,讲解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分享讨论成果。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图。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探讨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3. 分析现代气象学在预测气压变化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气象观测,记录气压数据。

2.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观测到的气压数据。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2. 强调气压与气候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气象变化。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学习计划。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及其在天气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的定义及其单位。

2. 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3.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章节二: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冬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冬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冬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冬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如冷空气的扩散、暴风雨的形成等。

章节三: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如暖湿气流的推移、高温天气的形成等。

章节四: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等。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教案:
目标:了解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分布特点。

一、导入(5分钟)
简要复习气压的概念和测量单位,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概念和定义。

2. 冬季气压中心:
a. 冬季气压中心的大致位置。

b. 寒潮和高压系统对冬季气压中心的影响。

3. 夏季气压中心:
a. 夏季气压中心的大致位置。

b. 热带气旋和低压系统对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图资料,分析北半球某个冬季和夏季的气压分布情况。

1. 找出冬季和夏季气压中心的位置。

2. 分析影响气压中心位置的因素。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冬季和夏季的气压中心位置不同?
2. 气压中心的位置对天气情况有什么影响?
五、总结(5分钟)
请学生归纳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并简要总结气压中心对天气的影响。

六、拓展活动(10分钟)
为了加深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理解,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更多的实例和影响因素。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就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这样,我们的整个教案就完成了。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修改教案内容。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教案标题: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掌握气压中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解释气压中心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气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提醒他们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知识讲解:2. 介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概念,解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形成原因。

3. 解释气压中心的特点,如冬季北半球的高压中心和夏季的低压中心。

案例分析:4. 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a. 冬季高压中心:寒冷干燥的天气、稳定的气压系统、少雨少云。

b. 夏季低压中心:炎热潮湿的天气、不稳定的气压系统、多云多雨。

实际应用:5.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北半球不同地区冬夏季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冬季高压中心对农业、交通等的影响,夏季低压中心对旅游、能源等的影响。

总结与评价: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重要性和影响。

8.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进行小测验或让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作业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黑板- 气压测量仪器(示范使用)- 相关地理或气象图表- 案例分析材料-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小测验或作业题目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并进行报告或展示。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情况。

3. 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模式,了解气压中心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案评估:- 学生对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有清晰的理解。

- 学生能够解释气压中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季节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解释。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9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9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队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内容逻辑关系
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重点知识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对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气候类型的影响,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同时,重点词句包括气候形成、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
3.鼓励学生开展气象观测活动,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
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气象观测实践活动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通过气象图表和气象卫星云图,识别和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以及其对不同气候类型的影响。
第四部分:气象观测实践活动
1.安排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如测量气压、气温、湿度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观测数据,验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组织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理解。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及其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4.综合分析能力:学生们通过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培养了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将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与其他地理要素相结合,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和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

2.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

3. 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及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压中心的分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分析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试卷,评估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压与气候的关系。

3. 学生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兴趣程度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便后续教学改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有必要,尝试采用其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气象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气压观测和预报的过程。

2. 开展校园气象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象观测和记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气象科研和预报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科的兴趣。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docx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层层深入。

本节也是进一步学习大气知识的基础知识。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较难快速接受,因此要有耐心,结合练习题使学生深化对气压带风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图表、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季节的移动规律,然而真实的地表并不是均匀的,不仅有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区别,还有地形地貌的差异,所以事实上的气压带风带在地表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

请同学们看书上36页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夏季在欧亚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并在地表标出高压或者低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教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目标:1.掌握北半球冬季和夏季的气压分布特点;2.理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3.能够运用地球自转和地形因素解释气压分布的变化。

教学重点: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2.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3.地球自转和地形因素对气压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和地形因素对气压分布的作用;2.掌握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例如:气压计、磁力线圈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Step 1:引入(10分钟)1.通过展示北半球冬夏季的世界天气图,引发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分布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分布会有所不同?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Step 2: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分布特点(20分钟)1.通过展示北半球冬季和夏季的地图,讲解气压分布的特点:冬季气压低于副热带高压,夏季气压高于副热带高压。

2.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分布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气流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形成了气压中心。

Step 3:实验演示(30分钟)1.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观察磁力线圈与气压计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说明地球自转在北半球形成气压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Step 4:讲解地形因素对气压分布的影响(20分钟)1.讲解地形因素对气压分布的影响:山地会导致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区;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影响,形成高气压区。

2.通过展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分布图,说明地形因素对气压分布的影响。

Step 5:总结与讨论(10分钟)1.总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地球自转和地形因素对气压分布有哪些影响?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学延伸:1.学生可通过课后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机制;2.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海洋与气候模型,进一步观察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3.学生可通过收集北半球各地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究气候变化对气压分布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学生回答问题:问题1:高压
问题2:低压
问题3:冬季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问题4:气压带被切断,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组活动:第一组讨论北半球全气压分布特点及原因
第二组讨论南半球全年气压分布特点及原因
理解气压中心形成原因,便于更好掌握内容
由于海陆分布及热力差异打乱了原来的气压带分布的格局,气压带的变化引起了风带的变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东部和南布的变化情况。
学生分析,回答问题
课程总结:看了两地的对比,我们就知道世界上肯定还有很多是地方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存在着什么分布规律呢?下一节课,我们将会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请大家做好复习以及预习。
听讲பைடு நூலகம்
8、板书设计
9、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那么,什么叫做气压呢?气压就是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铅直气柱的重量。大家看到书本36页活动,读图,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带;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浩洋上形成高气压,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5、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现象;
(2)形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原因及其特点;
(3)东亚、南亚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
亚洲(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6、教学方法
1.教法演示法、对比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层层深入。

本节
也是进一步学习大气知识的基础知识。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
较难快速接受,因此要有耐心,结合练习题使学生深化对
气压带风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图表、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季节的移动规律,然而真实的地表并不是均匀的,不仅有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区别,还有地形地貌的差异,所以事实上的气压带风带在地表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

请同学们看书上36页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
夏季在欧亚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并在地表标出高压或者低压。

(检查学生是否画对,然后订正)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空气收缩下沉,地表形成高压;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地表形成低压。

接下来同学们看冬季大陆上的气压柱大概位于哪个纬度?
学生:北纬六十度。

教师:在三圈环流图上北纬六十度是哪个气压带?
学生:副极地低气压带。

教师:也就是说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低压部分仅保留在海洋上。

那么夏季大陆上的空气柱大概位于哪个纬度?
学生:北纬30度
教师:在三圈环流图上北纬三十度是哪个气压带?
学生:副热带高气压带。

教师:也就是说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所切断,高压部分仅保留在海洋上。

如果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几条等压线,我们发现气压带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气压中心,不再呈现带状分布。

由此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请同学们看图2.13,一月份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大概位于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所以我们把这个高压叫做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也可以叫做亚洲高压。

被这个高压切断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只在海洋上有保留,其中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附近,我们把它叫做阿留申低压;另外还有
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我们把它叫做冰岛低压。

请同学们在图上相应的位置把它找出来并做笔记。

板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分布:
1、1月份: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教师:大家再看图2.14,夏季亚欧大陆上的热低压中心大概位于印度河流域,我们把它叫做印度低压,也叫做亚洲低压。

被切断
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其中一个高压中心位于
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附近,叫做夏威夷高压;另外一个高压
中心位于北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我们叫做亚速尔高压。

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笔记。

板书:2、7月份: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教师: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
教师: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板书:二、特点: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导致带状的气压带被切断。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
保持了带状分布。

教师:由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导致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
洋,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压变化最明显,进而引起
亚欧大陆东部的风向随季节发生较大的改变,这就是季风。


同学们看38页活动题,分析冬夏季东亚和南亚各盛行什么方
向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我们首先看东亚,冬季吹什么方向
的风?
学生:西北风。

教师:夏季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东南风。

教师: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教师:对,东亚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

板书:三、季风:
1、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
教师:大家再看一下南亚地区的季风,东季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东北风。

教师:对,这也是从亚洲高压吹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偏转成为东北风。

夏季又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西南风。

教师: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教师: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是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

所以它的形成原因有两个,它主要影
响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

板书:2、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分布地区: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
教师:东亚地区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夏季风暖而湿,冬季风干而冷。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夏季风从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吹来,暖而湿;冬季风从陆地上的冷高压吹来,冷而干。

板书设计: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分布:
1、1月份: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2、7月份: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