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政治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政治转轨的重要特点: (1)转轨的激进性、深刻性和全方位性 (2)转轨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国情因素 (3)转轨过程中注重配套的制度建设
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启示:
(1)政改的战略思路上应体现经济发展优先
(2)政改的发展模式上应走稳定的渐进式发展
道路
(3)政改的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培育相应Biblioteka Baidu政治
文化土壤
全面的闪电式改革
全面的闪电式改革是试图在各个领域同时推 行一系列改革,以求彻底变革既存的传统秩 序。 特点: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并 一开始就将计划全盘端出,让人知道其全部 目标,然后成套地、全面地实施改革计划。
分项的渐进式改革
分项的渐进式改革的策略是,把改革项目互 相分开,隐瞒部分目标,一个时期只推行一 项改革。
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
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 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概念比较:改革、革命和改良
改革与改良:
改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它是在这个基 础上的进步。 改革的含义比改良要深刻得多,改革一般来说是一个时代
5、政治革命的方式
(1)暴力革命 主要形式有:暴动、武装起义、战争 (2)非暴力革命 主要包括:议会斗争、政治示威、和平谈判、 政治不合作、政治不服从
6、政治革命的作用(P313)
“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包括摧毁旧的政治制度和合 法性模式,动员新社会集团参与政治,重新界定
政治共同体,接近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与合法性的
中国政治改革的特点
——增量政治改革
增量政治改革和增量民主(俞可平) 所谓增量民主,有别于渐进民主,“尽管两 者都强调民主发展的有序性、平稳性、连续 性,但‘渐进民主’强调的是过程,‘增量 民主’强调的是目标和后果;‘渐进民主’ 则在强调改革进程平稳性的同时,也强调必 要时的突破性改革。
强调过程的渐进性和缓慢性,而‘增量民主’
改革开放30年政治改革的主要特点: 第一,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配套进行,在经 济改革的过程中推进政治改革。 第二,始终把保持政治稳定作为政治改革的 头等大事。 第三,在政治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强调走自己 的路。
5、政治改革的条件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 1)经济方面,政治改革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2)政治方面,社会稳定是政治改革的前提条件 3)文化方面,需要革故鼎新的文化理念 (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 1)富有改革取、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的领导者。 改革能力: 一是控制国家政权的能力 二是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计划和方案的能力。 三是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2)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政治发展理论有影响的著作:
勒奈的《传统社会的消失》(1958)
G.A.阿尔蒙德和J.S.科尔曼合著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1960) D.阿普特的《政治现代化》(1965) L.W.派伊的《政治发展面面观》(1966) S.P.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
3、政治发展的基本含义
拓展延伸——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权威的合理化
政治权威的合理化,即由单一的、世俗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 代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 摧毁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模式,确立了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 的政治价值准则和新的观念。在中国开始建立法理型政治权威。 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意义,最主要的是在于它结束 了“朝代国家”形态,而代之以一个“共和国家”形态——中华 民国。
二、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就是打破‘圣灵社会’ 的宿命论,对宗教意识形态的依附性较小,
相信科学和技术创新可以改造世界,对新事
物和新思想采取开放的态度”。
三、辛亥革命促进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政治参与扩大化 首先,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其次,政治参与范围扩大。 再次,政治参与主体的多样化。
备注
“费边式”战略是以古罗马著名统帅费边·马 克西穆斯的名字命名的改革战略。 费边·马克西穆斯在与迦太基著名统帅汉尼拔 进行战争之中,因主张采用避实就虚,待机 缓进,避免决战的迂回战术而闻名,所以,
后世学者把改革者在改革全过程中所采用的
渐进方式称为“费边式”战略。
“费边式”战略与“闪电式”战略相对。
小结
革命使中国真正开始了政治现代化 (因为, 国家的统一或国家权力的统一是政治现代化 必不可少的 )。 但革命不是万能的。 革命的成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革命不可能 使新的政治体制绝对完善。完善的手段只能 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三、政治改革
1、政治改革的含义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 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
新概念,由新的、更有活力的政治精英掌握政权, 以及建立新的、更强有力的政治制度。就政治参 与的扩张而言,一切革命都包含着现代化;就新 的政治秩序模式的建立而言,某些革命还包含着
政治发展。”
([ 美 ]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政治革命实现革命力量的社会利益 (2)政治革命改变政治关系 (3)政治革命更新政治体系 (4)政治革命变革政治文化 (5)政治革命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不同观点: 政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互动过程,其代表人物 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 政治发展就是通过政治多元化,建立起与一定的技术 — —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制度。其代表人物是 美国政治学家、多元民主论的开创者罗伯特·达尔。 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 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是美 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和派伊。 亨廷顿的定义:“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
第八章 政治发展
一、政治发展理论
1、政治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政治发展理论作为政治学的一个专门领域,兴起于 20世纪5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这一时期
政治发展问题会引起西方政治学者的高度关注呢?
这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战后以意识形态为特 征的“冷战”中,为壮大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 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西方学者首先开始对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后来又扩
基本含义:
所谓政治发展,就是社会政治文明的 不断进步,是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历史 调整而趋向合理化、科学化和完善化。
演变,是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通过不断变革、
政治发展既是与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
会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同时也是自身各方 面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
4、政治发展的方式(途径)
政治革命
政治改革
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方式,其标志是政治权 力的变更和移易。 政治改革则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其特征是社会 政治的演进和完善。 政治民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 政治发展主要指的是政治现代化 。
3、政治改革的目标
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和实施有三项基本原则:
(1)合理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过程性原则
4、政治改革的方式
(1)综合性改革方式 (2)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
(1)综合性改革方式(激进式改革)
又称闪电战略和休克疗法 主要特征:毕其功于一役 总体设计,强制变迁,整体推进,一步到位 (2)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渐进式改革) 又称费边式战略和多项分进方法。 主要特征:积小胜为大胜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解任务,各个突破
塞谬尔·亨廷顿 1927年出生于纽约 代表作: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第三波:二十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4、政治革命的条件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极端激化。 .统治阶级不能再照旧维持自己的统治。 .人民群众不愿再以旧有方式生活下去。 .被统治阶级形成革命的意识。 .革命分子建立革命的组织。
西方型革命与东方型革命
[ 美 ] 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谈 到——
“一场全面的革命,包括用暴力摧毁旧制度,动员
新兴社会力量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建立新的政治制
度和经济制度。这三方面的次序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在不同国家的革命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大 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
一是“西方型”,旧制度崩溃后,接踵而来的是动
员新兴集团参与政治,然后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墨西哥革命及中国的辛
亥革命,基本属于这种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东方型”,革命以动员新兴集团参 与政治及建立新型政治制度为开端,最终以暴力 推翻传统的政治制度为结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
命、越南革命以及其他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
大体上属于这种模式。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政治改革路径的探索
第一阶段: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提升我国政治制度 化水平的客观要求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呼唤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
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
第三阶段:政治社会稳定迫切需要政治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
第四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保证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第五阶段: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建设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至今)
增量政治改革和增量民主,有以下四层基本意义: 一、正在或者将要进行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设,必 须有足够的“存量”,即必须具备充分的经济和 政治基础; 二、这种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 新的突破,形成一种新的增长,是对“存量”的 增加; 三、这种改革和发展在过程上是渐进和缓慢的,它 是一种突破但非突变; 四、增量民主的实质是在不损害人民群众原有政治 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治利益。
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是推动政治 现代化的主要手段。
二、政治革命
1、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定义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周易》) “支那革命党首领” (1895年日本的一家报 纸称孙中山先生 ) 孙中山倡议称“革命党” ,从此,“革命” 一词就流传开来。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革命是指事物的根本性 变革,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从革命的本义来看,主要是指政治革命和社 会革命。 在广泛意义上使用的技术革命、工业革命、 文化革命等,这些都是在广义上使用革命的 概念,是革命的转义。
的终结,另外一个时代的终结。
改革与革命:
背景不同;方式、力量不同;根本目的不同、对生产力的 影响不同
2、政治改革的特征
(1)政治改革的主体是政治领导层 (2)政治改革是调整政治权力关系、完善政 治制度 (3)政治改革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进行 (4)政治改革可以有序、稳妥进行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关于革命含义的几种解释:
1)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
2)革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方法。
3)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
4)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含义的基本 观点
第一,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 物。 第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 力行动。 第三,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政治革命(P229)
政治革命:就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以夺取 国家政权为目标,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 治统治,并以新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 治秩序取代旧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
秩序的激烈的政治变革。
政治革命是政治制度的
2、政治革命的特征
(1)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阶级为主体 (2)主要目标夺取国家政权 (3)政治体系的全面、深刻的根本性变革 (4)经常以暴力作为后盾 (5)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如:土耳其凯末尔的改革
第一步:建立民族国家 (统一) 第二步:建立现代政治体制(权威) 第三步:利用现代政权强行推行宗教、社会、 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改革(平等)
思考:不同的改革方式 各有何优缺点?
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之路及利弊
比较
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历程及启示
政治转轨的历程: (1)波澜不惊的戈尔巴乔夫时期 (2)惊心动魄的叶利钦时期 1991-1993年,宪政体制下的新旧冲突。 1993-1999年,带有资本主义特点的新宪法的确立 和巩固。 (3)稳定和谐的普京时期 强调总统权威 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政党建设
展到西欧一些国家,这样,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
新领域——政治发展理论便应运而生。
2、政治发展理论的演进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 一时期西方政治学者研究的主题是“现代化”理 论。 第二个阶段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这一时期他 们研究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 第三个阶段是从7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西方主流 派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遭到一些发展中国 家学者的强烈抵制,因而政治发展理论研究逐步 走向衰落,研究的重点也由政治发展道路转向政 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