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地压控制的研究_潘立友

合集下载

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动压控制机理

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动压控制机理
周 围动压显 现的控制 目的 。
关键词 : 冲击危 险性; 厚煤层 ; 综放开采 ; 动压 控制; F A数值模拟 RP
中图分 类号 :D 2 T 3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5 2 9 【0 1 0 — 0 7 0 10 — 7 8 2 1 )8 00 - 3
Dy a i e s e Co t o e ha i m f Thik Co lS a n m c Pr s ur n r lM c n s o c a e m Ful — m e h n z d Ca i g M i n c n l g l - c a e v n n g Te h o o y y i i
c a a ig mi i g me h d s d a e fr d a“ ih sr c u e h n e e d s i u in o u me t r s u e i o e m ,t e d s i o c vn n n t o s u e o me h g t t r ”c a g d t it b t fa t n e s r n c a s a l r u h r o b p l h it — r
o u s g fl fb mtu i u l n y—me h i d s b e e a ig mi ig meh d i c n u ie t o t lp r u sv ru d p e s r c a z u lv lc vn n n t o s o d cv o c n r e c s ie go n r s u e,i ih t e t p n e o n whc h o
b t n rn e o ume tp e s r in f a t n r a e u i a g fa t n r s u e s i c l i c e s d,S s t c iv e p r o e o o t l n e d n mi rs u e ao n h o b g in y O a o a h e e t u p s n c nr l g t y a c p e s r u d te h oi h r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浅层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矿产开采逐步向深部转移。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作为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系统。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岩石力学、采矿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揭示深部岩体复杂的物理、力学行为和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针对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理论方面,建立了深部岩体应力场、位移场分析方法,提出了多种数值计算模型和数值求解技术,为准确预测岩体动态行为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各种高效、安全的采矿技术和装备,为实现深部矿产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深部岩体复杂的物理、力学特性给理论研究带来很大困难,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揭示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

深部开采过程中岩体应力场、位移场的调控技术和装备亟待研发,以实现开采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可控。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矿种的开采技术需要进一步集成和创新,以满足多样化的矿产资源需求。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以适应矿产资源开采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推动我国矿业事业的持续发展。

需要重视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是采矿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构思和预期成果展望。

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研究目标包括: a.深入了解深部岩体的应力场和变形特征; b.探究采矿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c.提出有效的开采技术和方法,提高开采效率; d.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郭屯煤矿深部工作面支承压力规律和煤柱破坏研究

郭屯煤矿深部工作面支承压力规律和煤柱破坏研究
F g. Ab t n p e s r o f u t e o a i 4 u me t r s u e f a l r gi n
采 用 顶 板 动 态 仪 和 钻 孔 应 力监 测 进行
工作 面 超 前 支 承 压 力观 测

根 据 顶 板 动 态 仪 观 测 顶板 下 沉 速 度 与 超 前 煤壁 距 离 关 系 如 图 2 所示 。 据 钻 孔 应 根 力 计 观 测 顶板 下沉 速 度 与超 前 煤 壁 距 离 关
工 业 技 术
郭 屯 煤矿 深 部 工 作 面 支 承 压 力规 律 和 煤 柱 破 坏 研 究
绪 瑞 华 ( 山东 鲁能 菏泽煤 电开 发有 限公司 郭屯 煤矿 山东郓 城 2 4 0 ) 7 7 0 摘 要: 围绕深 部工作 面巷道 变形 问题 , 对工 作 面超 前支承压 力、 断层 区域支承 压 力和煤柱 变形破 坏 手方 面进行 了实 潮研 究。 j 顶板 根 I 下沉和 囤岩应 力变化规律 , 以巷道观 测 为鲞 准, 建立 了以理论分析和 实测研 完 为主 的深 部工作 面矿 压观 测方案 。 通过对 实测数 据的分 析, 得 出了郭屯煤 矿深 部 工作 面矿压规律 和煤 拄 变形破 坏情 况 , 为工作 面安 全开采提 供 了帮助 。 关键 词 : 深部 支承压 力 断层 煤柱破坏 中 图分 类 号 : D T 33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1 l () 1 0 2 17 - 7 12 1)Oc -o -0 2
力开 始 增 加 , 接近 断 层应 力越 大 ; 完断 越 过
层后 , 力恢 复 原 始 状 态 , 有 增加 后 又变 应 略 小 。 见 , 断 层 区域 过 断 层前 应 力 出 现积 可 正

深部开采地压控制的研究

深部开采地压控制的研究
生 地压 动力现 象 , 一5 0 一 6 0m 时发 生在 “ 在 3~ 0 弧
3 0m, 掘 到 开 采 结 束 时 间为 9个 月 , 、 一 、 0 从 十 十 十二 水 平 平 均 返 修 次 数 分 别 为 1 3 1 8 2 4次 ; . 、. 、. 9 回采 巷 3 3 4 4次 。 回 采 巷 道 均 采 用 棚 距 . 、.、. 0 5m, 积 7I 拱 型 支 架 支 护 , ~ 十 二 水 平 . 面 I T 十

2 O
大 。据 统 计 : 十水 平 ( 深 8 6m) 道 返 修 率 为 采 7 巷
0 2 O 4 O 6 O 8 O 1 00
至煤壁距离/ m
4. % , 99 十一 水平 巷 道返 修 率 7 左 右 , 进 入 十 o 而
二水 平 , 大多 数需 返修 。 绝 针对 上述 问题 , 应加 强深部 开采 支承 压力 的研 究工 作 , 立符 合 深 部岩 体 力 学性 质 的 本 构关 系 , 建 掌握 高 应力 区分 布 规 律 , 对 高 应 力 区域 分 区圈 并 定 , 指导 矿 山工程 的设计 与施 工 。 来
收稿 日期:0 1 5 0 20 —0 - 8
2 地压 动 力现象
开采深度增加, 煤体应力愈高, 煤体积蓄的弹
性能 增大 , 地压 动力 现象 的危 险程 度加 重 。
作者简 介: 潘立友 (9 5 , , 1 6 一) 男 高工 , 山东科技大 学在读博士 , 主要从事冲击地压的研究。
在 我 国煤 炭 总储 量 中 , 7 . %的 储 量 埋 深 有 32 在 6 0m 以下 , 0 随着 煤 炭资 源 的不 断开 发 , 来 越 越 多 的矿 井进 入深 部开 采 。 因此 , 长远 看 , 部开 采 从 深

矿井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研究与防治

矿井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研究与防治
人们通过煤岩流变的规律对电磁辐射的规律以及其特性造成一定的干扰这种方法是一种通过监测煤岩流变的破坏程序及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判断煤与瓦斯突出以及出现冲击地压等煤矿中经常出现的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事件可能性的技术方法
矿井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研究与防治
李百 宜 王盛川 齐文跃 ( 中国矿业大学 孙越 崎学院 。 江苏 徐 州 2 2 1 1 1 6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4— 2 6
增加而不断增高 ; d ) 冲击地压的震 级在构造带周 围往 往不会太高 , 但是其影响范围和破坏 能力却往往超出 人们 的 预计 。 ( 2 ) 冲击地 压 的破 坏形 式 。a ) 煤 出 现完 全 的位 移 : 这种形式会使得顶板 出现擦 痕, 并且会减小巷道 的规 模; b ) 煤的抛射 : 煤块被抛 出, 使得煤尘被扬起等 ; C ) 震动: 这种情况会使得棚子发生倒塌 , 设备器材发生位 移 。并且会 有 飓 风 跟 随 着 出现 : 如 果 冲击 地 压 强 度 比 较大时其 出现的冲击波很 强 , 可造成 人员伤 亡 ; d ) 底 鼓: 底 煤 因为发 生鼓 起 而造成 伤人 的 现象 。 4 、 煤 矿冲 击地 压预 测技 术 ( 1 ) 电磁辐 射 监 测 仪 探 测 法 。人 们 通 过 煤 岩 流变 的规 律对 电 磁 辐 射 的 规 律 以 及 其 特 性 造 成 一 定 的干 扰, 这 种方 法 是 一 种 通 过 监 测 煤 岩 流 变 的破 坏 程 序 及 在不 接触 的情况 下判 断煤 与 瓦斯 突 出 以及 出现 冲击 地 压等煤矿中经常出现的对 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事件 可能性 的技术方法 。当人 们在煤 矿 中掘进 或 回采 以 后, 工作面煤体的应力平衡就会 消失 , 导致煤壁里面煤 体 的变 形 或裂变 , 从 而可 以过 渡 到新 的 应力 平 衡 状 态 ; 煤 体 中 的瓦斯 也 会 在 这 时 出现 动 态 不 稳 定 , 从 而 会 因 为瓦斯压力梯度的作用而顺着煤体 中的裂隙向煤层 以 外扩散 , 电磁辐射均会伴随着这两种过程 出现。 ( 2 ) 煤岩变形监测法。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 , 围岩 难 免会 出现 位移 和 形 变 , 这 种 变 化 表 现 在 采 面 的 话 就 是顶 底 板会 向近 处 移 动 , 表 现 在 巷 道 的话 就 是 出 现 围 岩的形变。煤体质地越软 , 硬度越小 , 越容易产生巷道 形变 , 也 越不容 易 产生 冲击 破 坏 ; 如 果 巷 道没 有 足 够 大 的形变的话 , 那就表明煤体具有较大的刚度 , 这种情况 下就 很容 易 出现 冲击破 坏 。 ( 3 ) 煤粉钻孔法 。这种方法 是通过在煤体 中钻小 直径钻孔 , 然后再将不 同深度的钻孔使煤层排 出的煤 粉量 和标 准值 进 行 对 比, 如 果 排 出的 煤 粉 量 大 于 极 限 煤粉量的话 , 工作面出现冲击危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 加 。但研究 表 明 , 如 果 是 危 险 煤 粉 量 的位 置 比 3倍 采 高的还要大, 那么就不会 出现冲击地压 。 5 、 煤 矿冲 击地压 的 防治 措施

哈尔滨防冲会议报告(潘一山)6

哈尔滨防冲会议报告(潘一山)6

瓦斯 主导说 地压 主导说 综合 假说
瓦斯包说、突出波说、裂缝堵塞说、瓦斯 膨胀说、卸压瓦斯说、煤结构不均匀说、 火山瓦斯说、瓦斯粉煤说、瓦斯解吸说 岩石变形潜能说、集中应力说、震动波波 动说、应力叠加说、放炮突出说、顶板位 移不均匀说、拉应力波说
一 体 化 理 论
地应力因素、瓦斯因素、煤 的性质
煤层 耗能 塑性 区
p e
充分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巷道围岩失稳条件
U E W R
U 煤岩体释放能量
*
KE p
p 1 K E 1 ( q 1) c a
2
E 瓦斯释放能量
W 外力功

a
R 煤岩破坏消耗能量
*
—冲击倾向性指数 —瓦斯压力 —有效应力系数 —巷道半径 —临界塑性区半径
冲击 地压
煤与瓦 斯突出
冲击 地压
煤与瓦 斯突出
我国煤矿的开采深度
我国煤矿平均以每年8~10m速度向下延伸。 东部矿井平均每年10~25m。 千米深井已有49个。 2011年开采深度超过600m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已达93处。 最深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已超过1300m。最深的 冲击地压矿井已达1500m
分级分类指标
危险级别 I 钻屑量S II (kg/m) III I 钻屑粒度 II (%) III I 瓦斯解吸指标 II Δh2 (Pa) III I 相对钻屑温度T II (℃) III I 钻屑温度衰减 II 指数n III 动力现象 监测物理量 瓦斯突出 <6.0 6~9 >9 >20 20~15 <15 <200 200~500 >500 >-7 -7~-19 <-19 <0.13 0.13~0.15 >0.15 瓦斯喷出 突出-冲击 冲击-突出 冲击地压 <5.5 <4.5 <3.5 5.5~7.5 4.5~6.0 3.5~5.0 >7.5 >6.0 >5.0 >24 <27 <31 24~20 27~30 31~35 <20 >30 >35 <150 <70 <35 150~400 70~200 35~150 >400 >200 >150 >-4 <7 <17 -4~-13 7~17 17~32 <-13 >17 >32 <0.11 <0.09 <0.08 0.11~0.13 0.09~0.11 0.08~0.09 >0.13 >0.11 >0.09 瓦斯涌出 卡钻 声响、卡钻

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

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

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发布时间:2022-08-22T07:32:05.47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8期作者:孟宪华孔祥民[导读] 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也居于世界前列,但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加,浅层矿藏已被开采殆尽,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深部开采就成为矿藏开采的主流模式。

孟宪华孔祥民山东义能煤矿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摘要: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也居于世界前列,但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增加,浅层矿藏已被开采殆尽,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深部开采就成为矿藏开采的主流模式。

但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开采地区的深部或者构造应力很高的区域稳定性降低,临空岩体突发式破坏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这种冲击地压也被称为岩爆,是矿山开采导致岩体中聚积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爆发和释放,也是造成深井矿山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本文就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进行探析。

关键词:矿山产业;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引言: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上升,为保护矿山开采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矿山企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防治。

本文以某深部开采的煤矿为例,就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特征进行概述,并对冲击地压的检测技术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进而有效的控制深部开采中的冲击地压,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切实保护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生产的顺利进行。

希望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1.煤矿深部开采工程的基本概述某煤矿位于位于中西部,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浅层煤矿的开采殆尽,增加了煤矿开采的深度,在深度大于600m的地下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

该煤矿的可开采每层主要分为3#、 6#、 9# 和 15#每层,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9#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冲击地压现象,不仅造成了作业面巷道变形和支架损毁,也发生了瓦斯超限现象,严重威胁到了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

浅析深部开采地压控制

浅析深部开采地压控制

参 考 文 献
[ 1 ] 侩 磊, 钱 建平 , 唐专武. 我 国铀 矿 废 渣 石 污 染特 点及 治 理 方 法【 儿中
国矿 业 . 2 O 1 3, 22 ( 1) : 61 ~6 4 .
『 2 1 周永 海, 杨亚新 , 张 叶. 某铀 矿 山 退 役 治 理 后 辐 射 环 境 状 况调 查 与
2 支撑压力的变化规 律
2 . 1 开采 深 度与支 撑压 力之 间的关 系
根 据 深 度 开 采 支 撑 压 力 变化 的规 律 有 限 元模 拟 的 结 果 进
含 水 量 比 较低 且 有 很 高的 变质程 度 , 具 有很 强 的 冲 击倾 向。 ⑧
地 质 构 造 的 影 响 。地 质构 造 比如 说 : 地 质 的 折 曲 倾 角 以及 断裂
在 采矿 区属 于轻 度 污 染 , 尾 矿 坝 下 游属 于 中度 污 染 , 含 矿 未 采 『 7 1 徐玉裕 , 史 坚, 周侣 艳, 等. 杭 州 地 区农 业 土 壤 中重 金 属 的 分 布 特 征
及 其 环境 意 义l J 1 . 中 国环 境监 测 , 2 0 1 2 , 2 8 ( 4 ) : 7 4 ~ 8 1 .
1 冲击地 压的因素分析
在 进 行 深部 铜 矿 开 采 的 时候 .导 致 冲 击地 压 现 象的 因素 有很 多, 比如 说 : ① 铜 矿 的 开 采 深度 。 开 采 的深 度 越 大 , 在 采 掘
板 岩 石 的 性 质 以 及 特 征 很 大 的 集 中 应 力 以 及 很 多 的 弹 性 能
的样 品有 3 7 个 、
律 研 究『 J 1 . 能 源研 究 与 管理 , 2 0 1 1 ( 1 ) : 2 7 ~ 2 9 . [ 6 ] G i i l s e r F , E r d o g a n E .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h e a v y me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o n 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b a s a l s o i l r e s p i r a t i o n o f r o a d s i d e s o i l s 『 j ]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深部开采过程中岩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深部开采已成为矿业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体的力学行为、稳定性以及开采工艺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难题。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研究,为深部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深部开采过程中岩体所受到的高地应力、高温、高渗流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岩体稳定性和开采工艺的影响。

接着,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在深部开采岩体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深部开采岩体的力学特性、破坏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深部开采岩体的力学行为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破坏判据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文章还探讨了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优化深部开采工艺和提高开采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总结了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深部开采的安全、高效进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矿业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基础随着矿业资源的不断开采,深部开采已成为矿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作为研究深部岩体在采动影响下力学行为及稳定性的科学,对于确保深部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的基础在于对岩体的基本性质、赋存环境以及采动影响下的响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岩体的基本性质包括其强度、变形特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这些都是影响深部岩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岩体的赋存环境,如地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等,也是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对岩体的力学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如高地应力可能导致岩体破裂、高温高压环境可能改变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深部矿井开采冲击地压研究

深部矿井开采冲击地压研究

深部矿井开采冲击地压研究一、前言随着吕家坨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以及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该矿工作面面临的冲击地压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必须及早引起重视。

冲击地压会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破坏等,冲击地压还会引发或可能引发其他灾害,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严重时造成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破坏等。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煤矿技术人员从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危险性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本文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吕家坨矿冲击矿压的防治措施,扭转了该矿冲击地压不可防、不可控的被动管理局面,有效地保护了职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财产损失,有力地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概况吕家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a,主采7、8、9、12号煤层。

采掘工作面主要布置在大巷东西两翼,其中四采外5476Yd工作面埋深约-800m,为该矿井埋深5水平的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全长约1000m,倾向约170m,两侧均为双巷布置。

该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期间,“煤炮”频繁发生,响声巨大、煤尘飞扬,多次造成巷道迎头及已支护段出现大面积顶板瞬间下沉或切顶,下沉量可达300-700mm,厚度达2000mm的支护体整体冒落,顶板锚索频繁破断,局部显著底臌,严重时期甚至导致皮带架、掘进机发生显著位移。

由于巷道动力显现强烈,导致已掘巷道围岩破坏严重,无法继续正常作业,迫使将精力集中于巷道的扩修、维护,部分区段反复扩修2-3次仍无法抵抗“煤炮”的冲击作用而再次破坏,繁重的扩修工程严重制约了矿井的采掘接替。

鉴于该矿冲击矿压的高危险性,研究其发生规律与治理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冲击矿压发生的地质影响因素1、开采深度研究表明,从500m开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急剧增长。

而吕家坨矿四采外5476Yd工作面开采深度达-800m,掘进巷道期间就多次发生“煤炮”、顶板急剧下沉等典型动力现象。

深部大矿段采动环境监测及地压动态调控技术

深部大矿段采动环境监测及地压动态调控技术

深部大矿段采动环境监测及地压动态调控技术
秦秀山;陈何;刘建坡;曾宪涛;詹光
【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年(卷),期】2022(32)12
【摘要】针对深井开采中高应力、强扰动、难调控等行业共性难题,开展深部大矿段采动地压动态调控技术研究。

通过研发基于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定位补偿的高精度微震定位技术、适用深井高温条件的智能化分布式微震监测装备以及高能量吸收支护系统,建立深部金属矿床开采过程应力转移与开采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关系模型、动力灾害安全定量预警方法,进而实现采动地压动态调控。

深部大矿段采动环境监
测及地压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实现了基于开采环境模型−多源实测数据感知−分析与反分析判别−开采工艺调整−地压实测反馈的深井开采地压动态调控新模式,提高了矿山本质安全,可为深部规模化开采地压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总页数】12页(P3871-3882)
【作者】秦秀山;陈何;刘建坡;曾宪涛;詹光
【作者单位】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金属矿绿色开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4
【相关文献】
1.高地压深部矿井大采高工作面轨道顺槽二次加固与施工工艺
2.高地压深部矿井大采高工作面轨道顺槽二次加固与施工工艺
3.深部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岩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规律
4.国内首个深部冲击地压煤层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项目通过验收
5.采动影响下逆断层冲击地压矿震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赵各庄矿3137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研究

赵各庄矿3137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研究

赵各庄矿3137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研究摘要:赵各庄煤矿3137工作面具有埋深大、临近采空区、存在褶曲和断层构造等特点,且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因此工作面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

为较为准确和定量的确定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本文综合运用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和经验类比法等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的评价;从地质和开采两方面确定工作面具有中等冲击危险性,分析了工作面内某一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了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和危险等级的确定,为工作面的安全采掘提供了可靠地保证和依据。

关键词: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经验类比法1 工程概况3137工作面位于赵各庄矿十三水平12煤层西翼。

工作面埋深约1030~1140 m。

北至12水平采空区;南至13水平实体煤,西至13西1石门上山,东至Ⅲ断层煤柱线。

工作面煤层厚度8.5~11.2 m,平均9.7 m,硬度系数为1.54;煤层倾角在9°~32°之间,平均倾角20°,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依次为6.32 m 厚的泥质粘土岩、2.38 m厚的粉砂岩、6.94 m厚细砂岩及11.79 m厚的中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2 综合指数法分析(1)地质因素评定。

根据3137工作面及附近区域地质条件分析,主要冲击地压[1,2]地质影响因素为埋深大为1030~1140 m、厚层中坚硬顶板距煤层距离煤层小于50 m、存在断层和褶曲形成的构造应力、煤层冲击能量较大WET=3.59;因此综合以上地质影响因素分析可得工作面地质因素影响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Wtl=0.58,介于0.5~0.75之间,因此具中等冲击危险。

(2)开采因素评定。

根据3137工作面开采条件分析,主要地质影响因素为工作面一侧为采空区、煤层厚度较大为、工作面存在残留煤柱、工作面距离落差3 m以上断层距离小于50 m等;得到工作面开采因素影响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Wtl=0.46,介于0.3~0.5之间,因此具弱冲击危险。

龙家堡煤矿411回采期间的冲击地压集中动载荷监测

龙家堡煤矿411回采期间的冲击地压集中动载荷监测

龙家堡煤矿411回采期间的冲击地压集中动载荷监测岩体破碎前常产生微小破裂,有时还会发出响声和产生微震,因此可用集中动载荷监测预报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技术配合地音监测技术,不仅在时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即时预测,而且在空间上对冲击危险起到了从局部预测到区域预测的分级预测效果。

【Abstract】Small breakage often occurs before rock breaking,sometimes it makes noise and produces microtremors. Therefore,concentrated dynamic load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nd predict rock burst. The coordin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geopho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predict the impact risk in time,but also play a hierarchical prediction effect from local prediction to regional prediction in space.标签:微震;地音;监测1 集中動载荷监测方法能够对远场动载荷进行监测的主要监测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微震监测系统、地音监测系统两类。

微震监测系统能够得到震动位置、能量大小、发展趋势等宏观数据。

而目前地音监测方法由于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工作面及巷道尺度范围的近场集中动载荷监测,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1]。

上述两种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但要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知识的增加。

采用微震监测系统来监测大范围坚硬厚岩层断裂、断层活化、煤柱失稳等所产生的动载荷;采用地音监测系统来监测小范围煤岩体破裂所产生的动载荷。

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研究综述

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研究综述

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研究综述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浅层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矿井向深部延伸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深部采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高应力区的采矿问题。

本文将对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研究不足,为未来深部采矿提供参考。

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理论分析主要通过对矿山工程地质力学、岩石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建立适用于深部高应力区的采矿理论体系。

实验研究则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高应力区采矿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支护结构等进行研究。

在理论分析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岩石力学、地质工程力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建立适合深部高应力区的采矿理论。

然而,由于深部采矿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理论模型的应用仍存在一定困难。

在实验研究方面,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在研究深部高应力区采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和模拟参数的限制,这些方法仍无法完全模拟实际的采矿过程,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推广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深部高应力区采矿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矿山高应力对煤矿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矿山高应力对煤矿安全具有显著影响,容易导致顶板事故、冲击地压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采矿工艺和技术,以降低高应力对煤矿安全的影响。

采矿工艺和技术:针对深部高应力区的采矿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尚不充分。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适用于高应力区的采矿工艺和技术,以提高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矿压显现规律:深部高应力区的矿压显现规律是采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研究结果显示,高应力区的矿压显现规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支护结构和控制灾害技术:针对高应力区的支护结构和控制灾害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用于高应力区的支护结构和控制灾害技术,以保障采矿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郭屯煤矿深部工作面支承压力规律和煤柱破坏研究

郭屯煤矿深部工作面支承压力规律和煤柱破坏研究

郭屯煤矿深部工作面支承压力规律和煤柱破坏研究摘要:围绕深部工作面巷道变形问题,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断层区域支承压力和煤柱变形破坏等方面进行了实测研究。

根据顶板下沉和围岩应力变化规律,以巷道观测为基准,建立了以理论分析和实测研究为主的深部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郭屯煤矿深部工作面矿压规律和煤柱变形破坏情况,为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深部支承压力断层煤柱破坏郭屯煤矿1303工作面位于-808水平一采区,为沿空工作面。

东部为已采的1301工作面,西部为未采的1305工作面,如图1所示。

1 压力观测及分析1.1 超前支承压力分析采用顶板动态仪和钻孔应力监测进行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观测[1~3]。

根据顶板动态仪观测顶板下沉速度与超前煤壁距离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钻孔应力计观测顶板下沉速度与超前煤壁距离关系如图3所示。

由图2可知,当距离工作面40m以外时顶板下沉速度很小且保持平稳;当进入距离工作面40m以内时顶板下沉速度开始增加,距离工作面15m~16m处下沉速度明显增加。

由图3可知,距离工作面40m~45m处应力开始增加,在15m~16m处压力达到。

分析可知: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明显影响区域在工作面前方40m左右,峰值位置在15m~16m左右。

1.2 断层区域支承压力分布采用钻孔应力计进行工作面正断层区域支承压力分布观测。

由图4可知,过断层前从45m左右处应力开始增加,越接近断层应力越大;过完断层后,应力恢复原始状态,略有增加后又变小。

可见,正断层区域过断层前应力出现积聚,过断层后应力基本不变,处于原始状态。

2 煤柱破坏分析采用钻孔应力计在1303工作面第一联络巷进行煤柱破坏观测。

由图5可,联络巷煤体内4m~5m处应力发生突变,说明在4m~5m处为煤体破坏的临界区域。

所以煤柱破坏范围为4m~5m。

3 结语(1)130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明显影响范围为40m,峰值位置为15m~16m。

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动压控制机理

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动压控制机理

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动压控制机理李安民;黄贤锋;潘立友【摘要】鉴于冲击地压对深部厚煤层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具有严重的影响性,采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综放工作面采场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分析综放开采对于有冲击危险性厚煤层的动压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对于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厚煤层采用综放开采是有利于冲击地压防治的[1],在采用放顶煤开采方法时形成的“高位结构”改变了支承压力在煤层上的分布形态,支承压力的范围明显扩大,从而达到对采场周围动压显现的控制目的.【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11(020)008【总页数】4页(P7-9,20)【关键词】冲击危险性;厚煤层;综放开采;动压控制;RFPA数值模拟【作者】李安民;黄贤锋;潘立友【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19;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19;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3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冲击地压以及由其诱发的顶板、瓦斯、煤尘事故在深部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次数显著增加。

因此,如何在冲击危险性的厚煤层开采过程中进行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减少冲击地压灾害事故的发生,是深部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冲击地压的发生因采煤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经对比分析,本文选用东北大学研发的RFPA数值模拟软件来模拟厚煤层综放开采方法对于采场周围动压显现的控制作用,研究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较分层开采在降低煤层冲击危险性方面的优越性,为煤矿企业开采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工程概况某矿3137工作面属于该矿十三水平西翼采区,主采12煤,工作面标高为994.7~1 097.0 m,垂深1 137.0 m,工作面走向长246.0 m,倾斜长340.0 m,煤层倾角为9~32°,一般为20°,煤层厚度平均9.7 m。

我国深部冲击地压防控工程技术难题及发展方向

我国深部冲击地压防控工程技术难题及发展方向

我国深部冲击地压防控工程技术难题及发展方向潘俊锋;夏永学;王书文;马文涛;张晨阳;王冰【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24(49)3【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大,我国深部冲击地压发生及其防治变得常态化,为了提高深部冲击地压防控技术成效,从深部冲击地压防控现场工程技术难题出发,结合灾害防治工程实践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深部冲击地压防控因自身地质赋存地应力高,人为开采扰动范围大,灾害防治过程围岩卸压后应力恢复快,冲击地压防治成效低下原因归结于防冲卸压工程实施与浅部开采相比,面临“三高一低”防控技术新要求,包括高强度的大尺寸钻孔卸压,以解决厚硬煤层不容易塌孔问题;小间距高密度施工钻孔,以解决钻孔卸压范围不联通问题;多轮反复高频度施工,以解决深部煤层卸压后应力恢复快问题;采掘工作面进尺低速度推进,以解决开采扰动强度大问题。

针对深部冲击地压“三高一低”防控新要求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冲击地压防控安全可靠性,以常规源头防控冲击地压采用优化开拓开采部署的局限性为背景,提出了深部冲击地压上覆岩层结构与载荷主动调控区域防控冲击地压技术,并提出了进一步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以近年来几起典型的冲击地压事故存在防治方案“漏靶”问题为背景,开发了深部冲击地压采掘空间局部靶向防控技术,并指出了下一步还需要解决的科学难题;以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实施后,难以评判安全性问题为背景,提出了深部冲击地压防治卸压达标评判技术,并指出了下一步还需要解决的科学难题;以煤炭行业大力推广开采智能化,治灾仍需靠人工,人员处于高危环境作业问题,探索了深部冲击地压防治过程智慧智能化新兴研究方向及其面临的科学难题。

最后,客观的指出,冲击地压防控绝不纯粹是理论与技术问题,人类对专业问题的认知也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现场工程实践,讨论了冲击地压概念、冲击地压机理是否清楚、冲击地压能否预测、冲击地压能否防治以及冲击地压矿井怎么办等行业焦点专业问题,指出冲击地压工程难题是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需要从业人员客观认知,客观接受并深入研究,成效是显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巷 道地 压
矿井向深部延伸, 巷道地压大、支护困难的矛 盾突出, 巷道显现以底鼓为主。根据对深井巷道现 场 观测, 巷道底鼓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 1) 巷道底 鼓量大, 产生底鼓的巷道比例增加。( 2) 煤岩体蠕 变明显, 随深度增加, 巷道变形随时间变化而发展。 ( 3) 巷道底板岩体的破裂范围较大。( 4) 巷道的底 鼓受外界的扰动非常敏感。如赵各庄矿底板巷道受 动压影响, 十水平以下巷道采动影响后需返修。
Study on the separation and the broken law of top-coal in longwall top-coal caving mining —— JIA Guang -sheng etc.
T he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 f cr acks on the breaking of to p-coal in longw all to p-coal caving mining . By the observ atio n in situ, the paper studies t he separ ation and bro ken law o f top-co al in differ ent distances t o the wall and different heig hts on suppor t.
工作面实测煤层深孔基点变形量和变形速度, 可获 得该工作面内应力场的范围达 15 m 以上, 较浅部 内应力场范围明显增加。
1 支承压力变化规律
1. 1 支承压力与采深的关系 根据深部开采的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的有限元
模拟结果分析, 可以得到: 应力集中系数( K ) 随采 深的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 煤壁前方支承压力的集 中程度降低, 支承压力峰值明显增大( 见图 1、2 所 示) 、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为: 随采深的增加, 应力集 中程度减小, 而区域的宽度增加。
200
房山矿 520 忻州窑矿 240 波 兰
240
胜利矿 250 台吉矿 550 德 国
300
陶庄矿 480 西安矿 340 英 国
600
表 2 冲击 地压次数与开采深度关系
冲击地压发生
次数和强度 发生次数 发生率/ %
发生冲击煤量/ t
200~400
4 14 5. 8
开 采 深 度/ m
400~500 500~600
文章编号: 1003- 5923( 2002) 02- 0027- 02
深部开采地压控制的研究
潘立友1, 郭明友2
( 1.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泰安 271019; 2. 徐州师范大学 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 系统地分析了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 简述了深部地压特征、防治对策的研究进 展。最后指出该领域里令人关 注的力学问题。
反映, 表 3 为波兰冲击地压发生次数与开采深度的 关系, 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表 1 冲击地压频度和强度与开采深度关系
矿名称
始发深度 H 0/ m
矿名称
始发深度 H 0/m
矿名称
始发深度 H 0/ m
天池煤矿 240 龙凤矿 300 南 非
300
门头沟矿 200 唐山矿 540 加拿大
180
城子矿 370 砚石台矿 235 前苏联
图 2 K max~H 曲 线
1. 3 支承压力沿底板传递规律 深部开采条件下, 由于岩体的力学性质较浅部
有所差异, 在支承压力作用下, 底板岩体的应力状 态发生变化, 呈现为应力传递深度和范围增加。根 据开滦矿区 12# 煤底板岩巷变形统计资料表明, 当 深度达到 800 m 以上时, 支承压力在底板岩体中 传递深度达 80 m 以上。如赵各庄矿十水平及其以 下巷道, 受采动影响后, 巷道受到损坏程度明显增 大。据统计: 十水平( 采深 876 m ) 巷道返 修率为 49. 9% , 十一水平巷道返修率 70% 左右, 而进入十 二水平, 绝大多数需返修。
( 1) 深部开采条件下采场支承压力的分布规 律。( 2) 不同的地质开采条件下, 地压动力现象与 采深的关系。( 3) 超过临界深度后, 巷道围岩破裂 失稳后的力学行为的研究。( 4) 动压( 扰动) 作用下 的巷道地压显现的力学机制及技术对策。
参考文献:
[ 1] 宋振骐. 关于煤矿安全开采决策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的建议 [ J ] . 煤炭学报, 1994, 19( 1) : 1- 4.
A cco rding the ca lculat ion metho d o f contact size o f bro ken r ock blocks of main ro of in r ot ating , it is figured o ut cur ves of det ermining the insta bility ty pe. R eason o f pro cr eating er ro rs of t he tw o cur ves draw fr om sliding instability and r ota ting inst ability is demo nstr ated. It is given the cor rect deter mining cur ve of inst ability t ype for bro ken ro ck blo cks of main r oof , and the er r or s on the det ermining curv es in fo r etime liter ature is rectified.
9
9
32
32
180
1000
600~700
6 32 -
表 3 波兰冲击地压次数与采深的关系
开采深度/ m 百万吨煤冲击次数
100 238 292 332 386 445 553 4 12 23 39 83 14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采场地压
由于采场巷道围岩强度低, 进入深部后成为深 井软岩, 加之支承压力作用范围大, 采场巷道自稳 时间短、来压快, 底鼓巷道比重增加, 采用 U 型钢 拱形支架支护, 控制变形能力差, 对维护巷道不利, 回采期间返修率较高。根据赵各庄矿 1993~1995 年 采区实 测资 料统 计, 12# 煤 采面 走向 长 200~
我国部分矿井发生冲击地压的始发深度和国
外几个主要采矿国家的冲击地压始发深度见表 1。 从我国目前发生冲击地压较严重矿井的冲击统计 资料看, 随采深的增加, 冲击地压发生的频度和强 度增加, 表 2 为四川天池矿冲击次数与开采深度的 关系, 在开采深度 200~400 m 时冲击地压仅发生 4 次, 每次平 均冲击煤量 5. 8 t , 开 采深度增 加到 400~500m 、500~600 m 时, 冲击地压次数分别达 9 次, 冲击煤量分别为 180 t 和 1000 t 以上。开采深 度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在波兰和前苏联也有明显的
关键词: 深井地压; 深部开 采; 冲击地压 中图分类号: T D 324 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煤炭总储量中, 有 73. 2% 的储量埋深 在 600 m 以下,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 越来越 多的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因此, 从长远看, 深部开采 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是我国进一步开发利用深部 煤炭资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
图 1 支承压力分布与采深的关系曲线
1. 2 采深与内应力场范围的关系 不同采深条件下, 支承压力集中系数 K 随采
深 H 的增加是逐渐减小的, 这说明随 H 的增加, 支承压力集中程度减小是由于在高应力作用下围 岩被压裂、变软, 从而造成高应力区范围变宽, 内应 力场范围随采深增加而变宽。根据赵各庄矿 2237
Y 12 = 0. 93( H / H 0 ) 3. 28 ( H 0 = 790. 0 m ) Y 9 = 1. 67( H / H 0) 2. 64 ( H 0 = 790. 0 m) 由此可见, 回采巷道不能单靠增加支架的承载 能力来限制减小围岩变形, 应从提高围岩自稳能力 和承载能力着手, 进行可缩性锚杆、围岩注浆及卸 压支护等二次支护的试验研究。
[ 2] 赵 本钧. 冲击 地压 及其 防治 [ M ] . 北 京: 煤 炭 工业 出版 社, 1995. 260- 265.
·28· 2002. №2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矿山压力
与顶板管理
ENGLISH ABSTRACTS
Research on curves of determining the instability type of broken rock blocks of main roof —— HO U Zhong -jie et c.
300 m , 从掘到开采结束时间为 9 个月, 十、十一、 十二水平平均返修次数分别 为 1. 3、1. 8、2. 4 次; 9# 煤回采巷道十、十一、十二水平平均返修次数分 别 为 2. 2、3. 3、4. 4 次。回 采 巷 道 均 采 用 棚 距 0. 5 m, 面积 7 m2 拱 型支架 支护, 十~ 十二 水平 12# 煤和 9# 煤的回采巷道返修次数与采深系数的 回归方程为: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2. №2 ·27·
开采深度超过临界深度后, 煤层积聚的变形能 和弹性能增加。因此, 在一定的开采条件下, 如赵各 庄矿井口开阔向斜轴部区域的 12# 煤, 在采用分层 开采条件下, 在十一水平地压动力现象显现。同在 开平煤田北翼的唐山矿在采深+ 530 m 以上未发 生地压动力现象, 在- 530~- 600 m 时发生在“弧 岛 ”、“半 弧 岛”煤 柱 开 采 的 采 场, 当 采 深 达 到 - 630 m后, 在正常开采的工作面中也发生地压动 力现象, 说明地压动力现象的发生与采深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