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6.1 质量(教学设计)-【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图片展示】①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进入天和核心舱。
②一些商品的规格信息中,往往标有“净含量×××g (kg)”的字样。
【提问】在载人飞船内,人处于“失重”状态,是不是他们的质量也失去了?你知道“净含量1000g”其中的物理含义吗?今天一起学习——《6.1质量》。
玻璃杯和玻璃窗为一类,它们都是玻璃制成的;课本和试卷分为一类,它们都是纸做的;铁钉子、铁锤分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追问】铁钉子和铁锤;玻璃杯和玻璃窗;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小结】铁钉子和铁锤都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的,但所含铁的多少不同,一般铁锤比铁钉子所含的铁多;玻璃杯和玻璃窗都是由玻璃这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的玻璃的多少不同,窗户比杯子所含的玻璃多。
【归纳总结,引出质量的概念】①玻璃杯、课本、试卷、铁钉子、铁锤、玻璃窗,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玻璃、纸,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
1.质量: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m表示。
②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 t =1 000 kg 1 kg=1 000 g 1 g=1 000 mg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
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
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一些商品的规格信息中,标有“净含量1000g”的字样,指的就是商品的质量为1000g。
③一些物体的质量【例题1】质量为4 500 mg的物体,它可能是()A.一只羊的质量B.一块橡皮的质量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答案】B【解析】质量m=4 500 mg=4.5g,与一块橡皮的质量接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
4.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属性、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体会质量的概念。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4.实践性教学: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在课后作业和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探索质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在医学中质量的测量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或者在工程中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和制造的影响等。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质量测量技术和仪器的最新研究,了解质量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7.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实验步骤等,以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8.练习题库:准备一些与质量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喜欢教师引导和讲解,对于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培养还有待提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设计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八年级学生在质量的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还需在深度理解和应用上进行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展示一些关于质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质量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质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质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
过程:
讲解质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测量方法和单位。
6.1《质量》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1 《质量》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质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定义,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以及理解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了解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难点: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物体。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教师拿出一个天平和砝码,将砝码放在天平的一边,将一个物体放在另一边,调整天平直到平衡。
然后,教师改变物体的位置,再次调整天平直到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无论物体的位置如何变化,天平都能保持平衡?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质量的保持不变性的结论。
2. 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教师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是天平和砝码。
讲解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3. 实践:学生动手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和砝码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活动难点: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体验了质量的保持不变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3.知道质量的守恒定律。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各种具有不同质量的物体(如铁块、木块、玻璃球等);3.不同质量的天平;4.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问题:什么是质量?怎样测量质量?思考讨论:学生进行短暂思考后,回答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测量质量可通过称重或天平的方式进行。
2. 概念讲解(15分钟)1.引入质量的概念,给出定义,并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
2.通过实例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如质量是物体在地球表面上下运动的基础物理量。
3.讲解质量的测量方法,重点介绍称重和使用天平的原理和步骤。
3. 实验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台天平。
2.指导学生通过称重和使用天平的方式测量各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引导学生观察结果,讨论不同物体质量之间的比较和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的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实例和讲解,解释质量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守恒性质,如物体燃烧、溶解等情况下质量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质量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质量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 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单位为千克(kg)。
八年级物理上册6_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1《质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⑴明白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⑵明白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和天平的使用。
二、能力目标⑴培育观看能力观看天平的构造,调剂天平的平稳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看游码的初始位置,观看游码在标尺上任一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⑵培育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会调剂天平,学会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明白利用天平常应注意的问题。
⑶.培育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⑷.培育思维能力利用实物的对照,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3、情感目标我国远在两千连年前的秦朝,就已有了测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天平的调剂和利用。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熟悉。
三、教具天平及砝码、挂图、杆秤等。
四、教学进程(一)引入课题举出几种生活中的实例:木桌与木椅相较,哪个含的木材多?铝勺与铝锅,谁含有的铝多?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出“物体”与“物质”,明白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分析与说明:一样学生平常没有注意区分“物体”与“物质”,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熟悉到木桌与木椅是物体,木材是物质;铝勺与铝锅是物体,铝是物质。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从而熟悉到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析上述引入:木桌比木椅含有的木材多;铝锅比铝勺含有的铝多。
由此得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PPT展现)(2)讨论几个问题: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类形状,它的质量变不变?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把月球上的一块石头带回地球,这块石头的质量变不变?一块冰化成水,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在讨论、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教师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大体的属性,与物体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转变无关。
(PPT展现)(3)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数学课中学过的千克、克等单位,指出千克、克确实是质量单位。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质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2.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物品,如苹果、鸡蛋、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师提出问题:“质量是什么?它与重量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量有本质区别。
2.讲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千克、克、毫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3.介绍天平等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分析质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航天、体育等领域,让学生了解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质量与重量的区别”、“质量单位及换算”、“质量测量方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测量方法;•掌握常见物体质量的测量技巧;•能够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常见物体质量的测量技巧。
3. 教学难点•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子天平、不同质量的物品、黑板、粉笔;•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桌上有几个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哪个物体的质量最大。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简单说明自己的答案依据。
5.2 引入(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例如: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答案,并解释正确的答案。
然后,教师利用一些常见物体,展示不同质量的物品,并请学生猜测它们的质量。
5.3 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将一些不同质量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用手感觉物体的质量,并排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将物品按照质量的轻重排序,并解释每个物品排序的依据。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然后,学生依次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手中的物品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5.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的测量结果。
然后,教师总结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提问学生相关问题,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5.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的方式,拓展延伸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质量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了常见物体质量的测量技巧,并学会了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7.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用150字左右的文字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8.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质量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教学设计
c.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d.加强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b.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书包、饮料瓶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品的“轻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总结并引入质量的概念,指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3.提问:“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有什么关系?
b.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和电子秤进行质量的测量?
c.质量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质量测量、单位换算、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4.了解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熟练进行单位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等进行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c.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给予鼓励。
3.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布置与质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测量方法以及质量与体积关系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质量知识的掌握。
2.家庭实验:请学生在家中选取几种不同物品,如水果、饮料、书籍等,使用家用秤或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质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质量测量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实验和拓展阅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4)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分析数据,探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5)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知识,让学生总结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关注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兴趣和关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存在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质量相关的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质量”,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定义,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熟悉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4.让学生学会使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并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2.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讲解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时,我不仅介绍了天平的结构、原理,还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从而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此外,我还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
4.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组员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购物?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知道商品的质量,那么如何准确地称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的概念、特性和测量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质量概念,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的食材称量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提高。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特性,能够正确描述质量的本质。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最后,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将质量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同一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特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的特性。
4. 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学习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实际操作。
5. 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2)1千克等于____克。
A. 1000 B. 100 C. 10 D. 1
2. 填空题: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的改变而改变。
(2)购物时,我们通常使用____来测量商品的质量。
3. 计算题:
(1)一块苹果的质量是200克,一块香蕉的质量是100克,请问一块苹果比一块香蕉重多少克?
最后,在课堂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环节,我可能没有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为了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和应用,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 掌握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使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应用质量的知识:学生能够将所学质量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正确称量商品的质量,了解质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6.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抽象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水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质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质量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利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质量测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熟练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量。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物体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的特性,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学习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关注程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以及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的关系。
3.指导与反馈: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反馈。
4.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借鉴。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如质量单位换算、质量测量实验等。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1质量教学设计
7.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苹果、鸡蛋、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5.生活应用:分析生活中与质量相关的现象,如购物时的称重、物体的浮沉等。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质量的认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与质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质量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关注生活中的质量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探究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质量的实例,讨论质量的特点和作用,总结出质量的定义。
3.学习质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天平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
4.突破重难点:针对天平的使用技巧和质量的精确测量,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要领。
5.质量与重力、密度等物理量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质量与其他物理量的联系,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单位及换算等知识点。
2.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称重、物体的浮沉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在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4.结合时事热点,如产品质量安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量的内涵,如“质量是什么?”,“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等。
2.设计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探究质量的计量单位、测量方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为切入点,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对质量问题的关注。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质量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质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例,如猜重量游戏、质量排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和探究质量问题。
3.强调质量在物理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举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及宇宙中的天体,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通过让学生思考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进而给出质量的初步解释,并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教材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天平的构造,在知道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在实际测量中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天平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测量仪器,使用规则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
教材通过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来让学生学会天平的使用。
首先在学生实验前把涉及器材安全的问题作为强制性要求,并提示学生思考这样要求的道理。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不应生硬地告诉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不讲任何道理,学生只要记住了、照着做,就算达到要求了。
其实,仪器的使用规则都是有道理的,教材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就明白并学会了如何用天平称量质量。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世间万物皆由物质组成。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一个铁锤所含的物质就比一个铁钉所含的物质多。
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物质的多少。
右图中,古埃及人很早就用“天平”粗略地测量物质的多少了。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质量?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3.测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仪器?4.天平的结构如何?怎么正确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
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1.质量问题:物体和物质是一回事吗?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 桌子、椅子等。
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
铁钉、铁锤都是由 ————制成,玻璃杯由 ————制成,桌子、椅子由 ————制成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物质,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
讨论: 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 利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有多少”的知识,可知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而可知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常用字母m 表示。
(则一个物体越大,含有的质量越多。
)(2)质量的单位国际制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吨(t)、克(g)、毫克(mg)单位换算:)毫克()克()千克()吨(mg g kg t −−→−−−→−−−→−100010001000 思维风暴1:A 、一斤的铁和一斤的棉花,哪个质量大?你是怎么判断的?B 、为什么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中的“重”指的可能是什么?思维风暴2:A 、冰块融化成水,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其质量有变化吗?B 、泥团被捏成小动物,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有变吗?C 、将质量为200g 的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苹果的质量有没有变化?(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时间、温度等的改变而改变。
)如:①一个铁块,在成都质量是m ,拿到北京去质量还是m 。
②一个铁块,在地球上质量是m ,拿到月球上去,质量还是m.③一个铁块,固态是质量是m ,熔成铁水,质量还是m 。
原因:铁块还是由这么多物质组成的。
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
(4)常见物体质量①成年人:约50至70 kg②1包方便面:约100 g③1只鸡或鸭:约2 kg④1升水:1 kg⑤1个鸡蛋:约60 g⑥1个苹果:约250 g⑦1个大头针:约80 mg2.质量的测量(1)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生活中常见的还有案秤、杆秤、磅秤、电子秤等。
其中电子秤比较准确。
(2)天平的工作原理:天平的原理和翘翘板一样。
这是一个等臂(胳膊)的翘翘板,即21L L 。
如果翘翘板的左边坐着一个人,右边放一堆砖头,这时翘翘板刚好保持水平。
那么这个人的质量和砖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相等)所以,如果想知道一个人的质量,只要知道这些砖头的质量即可。
这就是最简单的天平。
(3)结构①托盘真正的天平比翘翘板复杂、美观一点。
(展示实物天平)人不是直接站在这根衡量上的,在衡量的两端,各放一个盘子,这个盘子叫做托盘。
使用托盘时要注意:如果是液体,不能直接倒在托盘里,要用烧杯等容器装着再放到天平上(当然,要先称出烧杯的质量)。
如果是能和托盘天平发生反应的化学药品也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上,要在左右两个托盘里垫上相同大小的纸张再放上药品称量。
②砝码我们刚才说,翘翘板保持平衡时,人的质量等于砖头的质量。
真正测量时,光放这样的砖头是不行的,因为砖头的质量也是不知道的。
但是,如果砖头的质量是事先已经知道的,比如,一块砖头的质量是10g(与事实不符,不过没关系,主要让学生领悟称量的原理即可),如图所示,人的质量是几g?(30g)像这种标有质量的砖头才是最好的,能够用来称量人的质量。
那么去哪里找这样的砖头呢?(出示砝码)在这里。
这里是一些标有质量的“铁头”,它们有一个学名叫做砝码。
可是,光有这种标有质量的砖头是不够的。
比如,刚才每块砖头的质量是10g,如果遇到不同的人,质量是14g,15g,16g,17g……这些人的质量不是10的倍数,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假如砖头的个数是固定的。
这些砖头的刻度要怎么分配才能很好地称出每一个人的质量呢?(提示:你去买衣服,人家可不管你口袋里的钱又几张5块几张10块。
一件衣服的标价他就标37元,你往自己口袋里一掏,总能掏出37块来。
3张10块,一张5块,两张一块就行了) 砝码也是按照人民币的配置设计的。
100克的一个,50克的一个,20克的一个,10克的一个,2克的一个,1克的一个。
③游码砝码的最小刻度是1克,那么1克以下的怎么办?天平还有一个结构,叫做游码。
游码在哪里呢?在横梁下边又有一条梁,这条梁上面有刻度和一个能够左右移动的物体,这就是游码。
当这个游码向有移动时,和在右边加一个砝码的效果相同。
使用砝码和游码时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尤其是刚吃完油条时,你伸手一抓,砝码上就到处是你的油条味道和油渍,把砝码弄脏了,使砝码比较容易被腐蚀而损坏。
损坏的砝码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就不准确了。
那用什么来拿呢?砝码盒里有一个镊子,用这个镊子把砝码夹起来,放到托盘上或者从托盘上放回盒子里。
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要拿镊子去拨动游码。
(4)天平的使用①天平放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②游码归零。
(否则使度数偏大。
)③衡量平衡。
A 怎么调平衡?衡量两端各有一个平衡螺母,既可向左移动,也能向右移动。
若天平左边重,可使右螺母或左螺母单独右移,也可以使左右螺母同时右移;若天平右边重,可使右螺母或左螺母单独左移,也可以使左右螺母同时左移。
B 怎样才算平衡?天平的衡量上有根指针,指针后面有个分度盘。
如果指针静止时,指向分度盘的中间位置0刻度处就表示天平已经平衡了。
如果指针左右摆动,但是左边和右边摆动的幅度相对于中间的0刻度的幅度相等,那么此时,天平也已经平衡了。
④左物右码。
一边演示一边讲。
A 称量时,要把被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把砝码放在右盘。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右手比较灵活,这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B 为了最快得出被称量物体的质量,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
比如,先加100克的,如果轻了,继续添加其他的砝码,如果重了,将100克的取下,换上50克的;换上50克的后,如果轻了,继续添加其他砝码(保证砝码加起来小于刚才取下的100克),如果又重了,把50克的取下,换上20克的;换上20克的砝码后,如果轻了,继续添加其他砝码(保证砝码加起来小于刚才取下的50克),如果重了,取下20克的,换上10克的;换上10克的砝码后,如果请了,继续添加其他砝码(保证砝码加起来小于刚才取下的20克),如果重了,取下10克的,换上5克的……C 如果加减砝码都不能使衡量平衡,则应调节衡量上的游码,使衡量平衡。
(注意,此时不能再去调衡量上的螺母使衡量平衡。
)⑤读数。
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即游砝物m m m+=)A 注意游码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B 游码有一定的宽度,左边对着一个数,右边对着一个数读哪个数?(读取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时,一定要读取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值。
因为游码归零时,是左侧对着0刻度。
)(5)在使用天平的过程中的几种特殊情形①一位同学在使用天平时,游码没有归零,忘了第2步,直接进入第3步,也能调节衡量平衡。
然后他进行了正确的实验,那么他最后测量得到的结果偏大还是偏小?明确:游码没有归零时,通过平衡螺母也能调节衡量平衡。
此时,左物右码,若物体质量是10g ,则砝码也放10g 就能保持平衡了。
但是读数的时候,按游砝物m m m +=来读,则要加上游码对应的数值,结果大于10g ,读数偏大。
②时间久了,砝码磨损了,或者一不小心,被一只老鼠的超级利齿咬掉了一半。
用这样的砝码测出的物体质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明确:假如左边的物体是10g ,右边放10g 的砝码就应该平了。
但是现在砝码磨损了一半,只剩下5g ,要想让衡量平衡,就要再加一个磨损了一半的10g 砝码,然后读数的时候,仍然按照砝码原来标记的示数去读,就是20g ,所以最后测量的结果读数偏大。
③操作时粗心,把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加上游码的读数,最后的结果偏大还是偏小?(游码为0时,结果准确)明确:左物右码时,游砝物m m m+=,此时右物左码,横梁平衡时是游物砝m m m +=,即游砝物m m m -=,而读数时仍然按照游砝物m m m +=来读,明显,游砝游砝m m m m ->+。
所以结果偏大。
(6)使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或微小物体的方法①测量固体的方法:调节天平平衡;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录数据。
②测液体质量:A 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1m 。
B 在容器中导入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