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精)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案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案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案教案: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掌握常见的区域地理环境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区域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2.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人类活动;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调整。

三、教学重点:1.区域地理环境的分类及其特点。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调整方法。

五、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实物模型、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引入话题: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请你们回答几个问题:你们所在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你们所从事的人类活动是否与地理环境有关?(学生回答)2.通过讨论引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Step 2:区域地理环境的分类(20分钟)1.介绍区域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除人类活动影响外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观察并解释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如山地、平原、湖泊、河流、沿海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3.总结不同地理环境的分类,并通过地图标出相应的地理环境类型。

Step 3: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类活动(2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中常见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渔业、旅游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理环境中会出现相应的人类活动?(因为不同地理环境提供了不同的资源和条件,适合不同的人类活动。

)Step 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地质环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Step 5: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调整(20分钟)1.介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调整方法,如环保措施、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图)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4、举例:亚洲:美国 日本 四小龙、东盟 中国、越南 第一次 第二次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3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需挖渠道的工程量很
缺 低,需梯级抽水北送,耗
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大,占用农田多,迁
点 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
西北地区供水;工程
移人口多
二次污染);水质差
量大
②线路效益评价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也要充分考虑线路的效益。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线路较长, 水源地水质最差,但该线路沿线及输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 需矛盾突出,收效周期短,收效大,因此首选东线。 (3)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又涉及输入地、输出 地及沿线地区。
环境影响 中到新的_主__导__产__业_
促进 就业 和地区经济发展
[思考] 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 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案 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 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 能够使中、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 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 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气的污染;矿石层中所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而释放
废渣污染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音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音影响生态平衡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发展方式”。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提高就业率
√ D.降低碳排放
1.简要分析山西省煤炭开采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需移动大量的表土、矿石和基岩,导致生态破坏, 诱发灾害;产生大量的废渣,占用大量农田,污染水、土壤和大气环境。 2.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的原因。 答案 ①北部河流多,水量丰富,多外流河;南部河流少,多属内流河, 水资源缺乏。②北部城市少且分布稀疏,用水量少;南部城市多且分布 密集,用水量较多。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1课时四大地区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1课时四大地区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生活链接] 2018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一马当先,保持领先地位。

进入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及其发展差异。

理解:我国四大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各自发展战略。

应用:学会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四大地区101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1)02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03鄂、湘、04皖、赣6个省区。

(3)05云、贵、川、藏、桂12个省(市、区)。

(4)06黑、吉、辽3省。

[自我探究]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01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02崛起、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03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04第三产业相对发达05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06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轻型或07综合型产业为主具有08过渡性特征以09重型工业为主(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①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10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11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12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②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13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14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ຫໍສະໝຸດ 工业和 大 服务活 动为主
二、 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
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的类型(a)
乡村 地域
城镇 地域
范围
产业结构特 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a)
第一产业指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 工业和建筑 业
我国三次 产业的划 分
第三产业指除第 一、第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各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大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 1、概念(a) • 区域( Region ):一定的地域空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主要特征有: (b) (l )界线有实有虚。 (2) 内部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为勇功于的第开路始二,产才能业找到成 第二、三

为主
产业为主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 小
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区域产业结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包 括 有
陆地地理环境、海洋和岛
1、采集和狩猎阶段 2、农业社会阶段
史前文明阶段 古农业文明
崇拜、依赖于地理环境 利用、改造自然
3、工业社会阶段 4、后工业化阶段
工业文明
摆脱了矿产资源依赖 环境质量要求高
古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1)古代中国(黄河流域); (2)古印度(印度河流域); (3)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古埃及(尼罗河下游)
区位条件:
共同自然基础: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 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光照。
世界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北京中关村、 硅谷、英国苏格兰、 九州岛、德国慕尼黑、印度班加罗尔 ……
区位条件: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靠近高等院校
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
航海技术落后阶段: 海洋不被重视 航海技术进步以后: ①沿海经济超过陆地
②资源开发领域拓宽
2、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
工业化前: 经济落后 工业化后: ①利用港口优势经济发达
②利用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③岛屿归属权引起重视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

第二课时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生活链接] 2017年10月9日,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北方多地迎来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而南方部分城市还处于夏天穿短袖的模式,北方网友直呼:你还在等“秋叶红”,我已在享“冬之白”。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及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意义。

知道: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理解: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应用:通过案例探讨,学会分析西部大开发的有效措施。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南方与北方101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比较区域特征限制因素发展方向北方跨越02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0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调整04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南方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05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06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07地形破碎产业升级;推进08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答案]秦岭—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1月均温0 ℃等温线。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④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⑤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⑥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⑦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二、西部大开发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01扩大的趋势。

2.目的:02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03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与类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区域的定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基本的区域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①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教材第2页图1—1—2、图1一1—3,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

其次,引导学生对两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②列举实例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

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区域的思想。

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课时重难点解读】[重难点突破一]如何理解区域的含义第一:区域是根据研究的需要,以某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如热量带的划分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以地貌和气候等自然要素特征为依据、人口密度区则以人口分布这一人文要素特征为依据等,因此明确区域划分是以某指标为依据的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包括“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的联系”、“具有共同职能的功能区”等几个层次的含义。

[易错点提醒]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划分指标的理解,主要要明确以下两点:(1)区域是以某种指标划分的。

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

[重难点突破二]如何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相对一致或相似的区域。

人们既可以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自然区域,如根据地形地势划分出高原区、平原区等,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出湿润区、干旱区等;也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如水田农业区、方言区等。

功能区则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6-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6-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背景
原因
目的
结果
国家政策的调整 环境污染严重 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 内部交易成本低 市场广阔且潜力巨大 高额利润的追求 形成产业转移
( )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
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 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
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
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 )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特点
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 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 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 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2.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及其差异。

3.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成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表现(1)自然环境: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出现差异。

(2)人类活动: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差异。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渔业资源丰富。

(2)差异性:1.划分依据及成因(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两大要素。

(2)成因: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②气候⎩⎪⎨⎪⎧ 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降水: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具体划分(如下图)(1)三大自然区名称:a 东部季风区,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 青藏高寒区。

(2)界线:①a 与b 界线Ⅰ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②a与c界线Ⅱ大致与横断山脉吻合。

③b与c界线Ⅲ大致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吻合。

[问题探究]1.对比教材P10图1-2-3,图1-2-4,探究下面问题。

探究1 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提示: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明显的季风气候。

其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终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影响,并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探究2 在农业生产上,为什么日本以种植业为主,而英国以畜牧业为主?提示:日本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而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编号:33---35编者:杨广鹏 审核:莫涛课题:区域2010高考说明要求与省教学要求一、 区域:1、 区域的定义:2、 区域划分:3、划分目的:5、区域的空间尺度: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___________;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_________、___________.6、区域的特征7、区域差异8、以日本与英国为例分析区域差异据表分析:表1、农业异同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 、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和 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各区域内部有 性,各区域间普遍存在 性。

开放性:区域并不是 的,而与其他区域有着 ,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一):初期阶段1.阶段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空间结构比较,区域的发展往往以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2.人地关系: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小,人类对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读图1-3-2: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

1.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十九世纪五大湖工业区的工业结构有何特征?(二):发展阶段1.阶段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和渐趋复杂,呈现有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人地关系: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

3.主要问题:主要面临资源,发展空间受到,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紧张。

结合课本内容及地图思考1.五大湖沿岸工业中心如何变化?2.五大湖沿岸工业部门和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问题?(三)转型阶段1.阶段特点:成长阶段后期,随着、、,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下降,效益降低。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

区域面临问题是:原先具有的减弱,导致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读图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2.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人口迁移有何特征?原因是什么?(四):再生阶段1.阶段特点:该阶段,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改变区域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篇1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其次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①地理环境,生存和进展受自然界②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③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④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⑤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浇灌、相宜的气温、充分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2)人类活动分布区:⑥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⑦三角洲、盆地。

3.工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⑧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⑨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的数量、⑩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矿产地四周b.临海型工业基地无大型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靠→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四周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爽,无污染或污染很小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基础达标练考查点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b.人类的生存和进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答案 a解析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差,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生存进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要求能识 记。 •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要求能识记。 4.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 • 知道不同发展水平阶段的区域产业结构特 点。 • 通过活动,学会对实际区域案例的产业结 构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 阅读材料“区域产业划分”不作知识性要 求。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 业产值比重) •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要 求识记。并识记在这三个指标下的区域发 展水平类型。 • “人文发展指数”不作要求。 • 阅读材料“区域开发方式”不作知识性要 求。
活动目标要求: •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理解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特 点,以及在此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案例本身不作知识性要求。 • 训练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 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方法,比较的方法。 6.树立区域的整体性观念。 • 要求建立起区域中各要素,包括自然 区域中的个自然因素之间,社会经济 区域中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之间, 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观念。这里强 调的是观念。
发展要求: 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理解 区域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构 成了区域环境的综合性特征。 • 要求能综合分析自然区域或社会经济 区域实际案例的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 因。 说明:“从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区域空 间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可作为课外 学习内容。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区域的概念”要求能识记。 • “区域的基本特征”要求能够理解,并通 过活动,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 • 阅读材料“区域地理学”不作知识性要求。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 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
3.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在不同发展 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 响。 • 通过活动达到的能力训练。 发展要求: 能够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其区域发展特点。 • 能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 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说明:“人文发展指数”可作为课外学习内 容。
二、活动建议和活动要求 建议教学过程中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1:把教材中的探究活动1和活动2合并。 阅读美国匹兹堡案例材料二则,讨论问题: ①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 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②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 纪中叶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③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 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 变化? 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 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 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⑤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 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活动目标要求: • 通过两个读图活动,了解区域特征分析的 一般方法,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训 练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感悟区域间的差 异。 • 对7张图片所示区域类型(如雨林区域、工 业区)的特征不作知识性要求。
活动2: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 的角度,说明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观察 图1—9,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分布变化 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活动目标要求: • 培养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和 差异的能力。 • 能对实际区域特征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 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 两个案例不作知识性要求。 建议:第2个活动的材料可以用浙江省的资料 替代。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
必修Ⅰ 自然地理规律 对 立 人类活动状况 必修Ⅱ 环境保护 必修Ⅱ
(宏观 、基础)
必修Ⅲ
(典型案例)
环境问题与
区域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选修Ⅵ (具体、深化)
二、本章基本知识
1、区域的基本含义(特征、空间结构、产 业结构) 2、区域发展阶段(指标与三个阶段) 3、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南北差异、 西部开发) 4、区域经济联系(东西合作、资源调配、 产业转移)
•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要求能识记。 • “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要求通过活 动,在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作用因素 的基础上,能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教材 活动中的两个案例不作知识性要求。 • 阅读材料“区域空间结构”不作知识性要 求。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 素,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理解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 知道区域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 • 理解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 能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 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 三个活动中的材料和问题分析的结果不作 知识性要求。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格局图不作知 识性要求,仅作为工业化阶段区域不平衡 发展的案例。 • 阅读材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作知 识性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活动建议和活动要求 活动1:建议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1):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 • 建议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在课内以讨论 的方式完成。 活动(2):读图1—1、1—2、1—3、1— 4,说一说自己家乡所在地与图中的四个地 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哪些差异?观察图1— 5、1—6、1—7,分别说出他们的区域特征, 谈一谈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 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别?
活动3:阅读材料,判断区域发展水平和产业 结构特点及原因;阅读材料,探讨工业发 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三 种区域的特征。 活动目标要求: • 问题1:要求通过案例数据资料的分析,判 断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提高对不同发展 水平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的理解。 • 问题2和问题3:仅作为巩固性练习。三种 区域的特征分析不作知识性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