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构造解释1
地震资料解释-层位标定和剖面对比
二 维 偏 移 剖 面 交 点 不 闭 合
a)表示有一个倾斜界面,沿走向布置 测线B,沿倾向布置A,任意方向 布置C;
b)是测线A的剖面图;二维偏移后由 D点偏移到D′〔真正的反射点〕
c)是测线B的剖面图,因测线是沿界 面走向,虽然界面是倾斜的,但 反射同相轴是水平的,偏移后D 的位置不变,所以,二维偏移后 这两条线在交点处的深度不闭合。
② 选择比照层位;在各基干剖面上都能出现的
〔2〕反射层位的代号 对选出的标准层,由浅至深依次编号。
层位代号通常用“T“x , "T" 代 表 反 射 波 , 下标"X"代表具体层位编号; 如T1 ,T2 ,T3 , ,TA ,TB ,TC ,. 或用“TXy ”表示; y 1,2 ,3 ,这时,Tx代表某一层位, TX1 ,TX2 ,TX3 为Tx层中从上至下的 各反射界面的代号.
用相邻工区钻井和地震层位进展比照。但使用邻区的地震 层位比照时,野外采集处理都应一样。
5.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和其他物探资料
也可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中关于地层厚度的估算和沉积规律, 结合其他物探资料,推断各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但误差较大。
4、地震反射层位的地层学解释
时间剖面上的反射代表什么?
反射代表岩性分界面是不确切的。岩性纵、横向是渐变 化的。
波组与波系比照
3.剖面闭合比照
两条相交剖面交点处同一反射层t0一样〔在水 平叠加剖面和三维偏移剖面上〕。
剖面闭合应在整个测网内进展。闭合差超过半个 相位时,就认为不闭合。
不闭合主要表现在t0存在闭合差、振幅、相位 不一致。不闭合的原因有:
① 采集因素造成的不闭合;如各测线完成的时 间不同、地形测量存在误差等等。
第7课地震解释-构造解释
将复杂的地质对象梳理出头绪,增强实际分析能力。
3.5 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识别
3.5.1 构造样式的概念与意义
3.5.2 水平收缩构造
3.5.3 水平伸展构造 3.5.4 水平走滑构造
3.5.5 垂直升降构造
3.5.2
水平收缩构造
(1)逆冲断层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②盲冲断层(blind thrust)
如果逆冲断层在逆冲过程中其位移逐渐减小以致
在某个构造层内部地层中尖灭,这种样式的逆冲断层 称为盲冲断层。
断层传播褶皱
断尖点
盲冲断层
这是铲式逆断层还是盲冲断层?
盲冲断层与露出冲断层、埋藏冲断层
露出冲断层
地表面
沉积盖层 角度不整合面 准沉积基底
埋藏冲 断层
“人”型;
4)组合顺序
• 由上到下
• 由新到老
• 由大到小——控盆、控凹、控洼
• 由主到次
断层在平面连接时不允许穿越无断点显示的测线;优先考虑大断 层的优势走向;
断层在平面连接时不允许穿越无断点显示的测线
优先考虑大断层的优势走向;
优先考虑大断层的优势走向;
断层在平面连接时不允许穿越无断点显示的测线
• 构造样式是各类盆地中构造组合的几何形态表达, 正确的构造样式分类可为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提供构造
模型。
• 构造样式研究是油气田构造研究中重要的基础内容 之一。它不仅涉及对含油气盆地性质、类型及其动力学 的分析与认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的判识和分
析;而且直接关系到油气藏的圈闭类型、成藏条件及勘
3.4.2 地震剖面 上轴面的确定
3.4.3
在褶皱成像差部位的构造解释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地震相干体:由三维地震数据体经过相干处理而得到的一个新的数据体,其基本原理是在三维数据体中,求每一道每一样点处小时窗内分析点所在道与相邻道波形的相似性,形成一个表征相干性的三维数据体,即计算时窗内的数据相干性,把这一结果赋予时窗中心样点。
(2)时移地震:利用不同时间观测的三维地震有效信息的差异进行储层监测,完善油气藏管理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
(3)地震亮点: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
(4)地震反演:根据各种位场(电位、重力位等)、波场(声波、弹性波等)、电磁场和热学场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去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及物质成分,定量计算其相关物理参数的过程。
(5)地震三维数据体:三维地震勘探经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后形成一个三维数据体,由采集的几何形态确定的(处理期间可能调整的)规则间距的正交数据点的排列。
(6)地震属性:表征地震波几何形态、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特征、由数学变换、或者物理变换引入的物理量。
(7)地震层序: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
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
(8)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或AVO 偏移距的变化来估算界面两侧介质的泊松比,进而推断介质的岩性(9)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及地面诸多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通过计算机交互绘图和成像,从复杂的数据集中提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10)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把这从野外采集的经过处理的资料转化成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
二简答题1识别亮点的标志:(1)振幅异常(2)极性反转(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4)速度下降(5)吸收衰减2.三维地震勘探有哪些优势(1)野外施工方便灵活,不受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满足面积观测、覆盖次数和炮检距相同即可。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1)
实用文档
13
地震资料解释
收集基础资料 地震剖面解释(层位标定) 构造解释 岩性解释
实用文档
14
地震剖面
实用文档
15
T0 T1
T2’ T2
T3
T6
地震剖面上为强弱不同的同相轴,解释工作就是通过地质
资 料
准
目
(合成记录)确定地质层位
备
标
研 究
层位解释
组合断层
剖面解释
作T0 图
储层预测
沉积构造
空
发育史研究
间
时-深转换
解
… … 构造图
储层厚度图
油藏分布图
释
含油气远景评价、目标优选、提供钻井井位
地震常规解释实用流文程档 图
综合解释 12
收集基础资料
测线位置资料 探井资料:钻井、录井、测井、试油、
地震正演、测井约束反演、分频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算法,不能很好
断块圈闭评价
实用文档
70
2、上第三系曲流河砂体油气藏
地质分析
立体显示
构造解释
曲流河砂体油气藏 评价
实用文档
71
桩106井区上第三系河道砂体立体透视图
实用文档
72
河道砂振幅图
实用文档
73
3、火成岩油气藏
地震相
立体显示
层拉平技术
识别火成岩
吸收系数
瞬时振幅剖面
波阻抗剖面
火成岩油气藏评价
实用文档
74
实用文档
31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2、根据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原则,从标 定的过井剖面开始,建立起全区大的解释 框架,在其基础上进行4(线)×4(道) 网格初步解释,最终加密测网。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油气地质技能大赛赛题及评分标准
第二届全国油气地质大赛“油气地质技能大赛”赛题及评分标准“油气地质技能大赛”以石油地质基本知识和技能应用为基础,提出综合设计方案,主要涉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油藏评价。
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给学生充分发挥与创新的空间。
研究区位于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某凹陷,各参赛队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也可查阅网络文献数据资料,按试题要求,内部协作,独立完成竞赛。
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一)地震资料构造解释1.基础资料与数据三维地震数据资料包(见文件夹:地震资料解释-2017油气地质大赛),内含三维地震数据体(见文件yqdzds.rar。
4角坐标为(见文件:数据信息),井位(井位及坐标见文件(均在well文件夹中):四口井位坐标.TXT,共4口井:r1(C23),r2(C871),r3(B59),和r4(B550),下同)及井的分层数据(见文件:四口井分层数据.prn),声波测井数据(见文件夹:四口井测井数据)。
各参赛队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按试题要求,内部协作,独立完成竞赛。
2.答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成果。
①测井声波合成记录的编制(共4口井:r1,r2,r3,和r4):根据声波测井资料,编制声波合成记录,为地震解释作层位标定。
②构造解释:按要求(目的层位:Es3s和Es3z的底界、解释精度:40道×40道)完成三维地震的构造解释,包括剖面解释(层位和断层),目标层位平面断层解释等。
解释区间:全工区。
北部区域存在一条规模较大的断层,下降盘的层位按地震相的对比进行解释。
进一步解释过B550井的十字剖面,要求解释4个层位(Ng,Es2,Es3s 和Es3z的底界),用于制作构造剖面和构造演化剖面。
③根据构造解释成果,完成目的层位(Es3s和Es3z的底界)的等T0构造图和深度构造图,过B550井剖面的构造剖面图(2幅,深度剖面,剖面位置的构造图上标注)及构造演化剖面图(2幅,不要求去压实恢复,剖面位置的构造图上标注),并编写总结报告,包括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构造圈闭特征,从平面和剖面两方面描述)、构造演化历史及构造成因机制等。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讲义1-2
(3)重点对比标准层。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几个反射层, 应重点对比标准层,所谓标准层是指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 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的反射层。它往往是主要的地 层或岩性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 生、储油层。对选出的对比层位,可由浅至深依次编号。层位代 号通常表示为“Tx”形式,字母“T”代表反射波,下标“x”代表 具体层位编号,可随意用数字或字母表示,如:T1、T2、T3…。
(2)断面波往往与下降盘的反射波斜交,发生干涉 现象,在断点还伴有绕射波,构成了反射连绕射,绕射 连断面波,断面波又连绕射波的波动图象。
当向斜的曲率半径<<h时,则向斜几何形态变成一个小凹 陷。此时,凹陷二侧的自激自收射线都向凹陷中心聚焦,产生地 下聚焦效率( Buried focus effect),形成所谓的回转波。回转 波的同相轴形态是一个以凹陷中心为顶部的似背斜同相轴,它同 凹陷的 形态正好相反。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射线都向凹陷中心聚焦,故回转波具有 较强的能量。
1、均匀介质情况
x H H H H H1 l
h
H
1
H
2
2 l
hx H h
(三)时间剖面的偏移校正
2、连续介质情况
x R0 H l
R0 1 sh V0 t0 2l
h
R0
1
H
2
2 l
H R0 R01 Z0 Z01
hx R0 Z0 h
四、弯曲界面反射波的特征
从地震勘探角度来说其几何形态均为凸曲界面。当曲界面的 曲率半径大于埋藏深度 h时,形似背斜构造,反之,若<h,则 似小凸起。
叠加时间剖面是自激自收成像剖面,对于大曲率半径的平缓 背斜构造:同相轴形态比实际背斜构造形态略偏宽,基本上保持 一致。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资料
名词解释: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
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 ,即: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符号“*”表示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
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 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
时间间隔 dt 的倒数为分辨率。
垂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
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T/4 或 Dh 在 l/8 与 l/4 之间,合成波形的振幅与 Dt 近似成正比,可用合成波形的振幅信息来估算薄层厚度,这一工作称之为薄层解释原理。
4.时间振幅解释图版:我们把层间旅行时差Δ t 与实际地层的时间厚度Δ T 的关系曲线以及薄层顶底反射的合成波形的相对振幅Δ A 与实际地层的时间厚度Δ T 的关系曲线统称为时间-振幅解释图版。
5.协调厚度:在相对振幅ΔA 与实际地层时间厚度ΔT 的关系曲线上,ΔA 最大值所对应的地层厚度称为调谐厚度。
协调脉冲。
6.波长延拓:用数学的方法把波场从一个高度换算到另一个高度,习惯上称之为波场延拓。
7.同相轴:各接收点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
8.波的对比:根据反射波的一些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方法:相位对比、波组或波系对比、沿测网的闭合圈对比、研究异常波、剖面间的对比。
9.剖面闭合: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反射波的 t0 时间应相等,是检验波的对比追踪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10.广义标定:是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 (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 和地震属性参数(如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域内地震反射信息 (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具体的工作流程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具体的工作流程
1、首先要对地质任务进行理解,确定解释方案
2、收集研究区块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基础资料包括:研究区块的老的解释成果、
所有井的分层数据,岩芯类型、试油成果以及测井数据等
3、然后进行层位标定、分析、做VSP.
4、进行过井剖面的对比。
如果研究区块内从来没有勘探过的话,就只有使用穿衣戴帽或
戴帽穿衣法了。
5、在研究区块内拉大剖面(每20或其它数据都行)进行层位追踪对比、分析。
6、进行加密层位追踪对比。
7、进行断层组合。
8、时深转换。
(建立构造、速度模型)
9、进行研究区块的平面圈定、勾绘等值线图(T0图)。
10、进行综合的地质构造分析和含油气性评价。
以上纯为个人观点,如有遗漏和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多多指出。
谢谢。
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一):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
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
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
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主要资料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不仅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
据地
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km处。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
[1]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
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
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
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由
整理]。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资料普遍,花费 很少,可以灵活 调整,实现较好 的标定效果,因 此最为常用。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AC
SP ILD
地震 子波
- +
反射系数 贡献分析
合成地 震记录
井 旁 地震道
TI
气 油
TII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华东)
相位对比
• 在剖面内进行反射波对比时,优先选择振幅强、连 续性好的同相轴进行对比追踪。
(华东)
波组对比 • 波组:是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反射
波组,一般是由某一反射标准层及邻近的几个反射 波组组成,能连续追踪,具有较稳定的波形特征, 各波出现的次序和时间间隔都有一定的规律。
• 波系对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组成的反射波
(华东)
§2.2 反射波对比
• 反射波对比就是在地震资料(一般是剖面)内对比 解释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 • 对比原则: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界面或薄层组的反射 波在相邻地震道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 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振幅显著增强;
–波形相似; –同相性; –时差变化规律;
(华东)
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华东)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任务是:
①确定标准反射层及其相当的地质层位,研究地层的 厚度变化及其接触关系; ②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 ③确定断层的存在及其性质、断距和断面产状; ④了解盆地基底的埋藏深度、即沉积岩的厚度; ⑤划分盆地内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构造带及局部构造;
这是由于断层的错动引起 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 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 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第10课地震解释-构造解释
核下岩层
根据核上岩层变形的关系,可以将底辟构造分为隐刺穿底辟构
刺穿底辟
造和刺穿底辟构造两大类。
隐刺穿底辟构 造:核上地层 有构造变形, 但没有被断开。
刺穿底辟构造: 核上地层被刺 穿而断开,
盐枕构造
非平行褶皱
伸展带
伸展带 中性面 挤压带 平行褶皱
底辟构造与断层滑脱褶皱的比较
②因剪切力使底辟核侧翼的地层发生牵引。
③因底辟核四周的向心流动使塑性岩层的减薄。从而使上 覆地层下陷,形成塌陷构造,并在两个底辟构造之间形成 龟背构造。
掀斜的龟背构造
③因底辟核四周的向心流 动使塑性岩层的减薄。从 而使上覆地层下陷,形成 塌陷构造,并在两个底辟构 造之间形成龟背构造。
④因局部的水平 伸展构造变形使 核上岩层形成张 性断裂;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10课
王英民 2012年
3.4 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识别
3.4.1 构造样式的概念与意义
3.4.2 水平伸展构造
3.4.3 水平收缩构造 3.4.4 水平走滑构造
3.4.5 垂直升降构造
(1)垂直升降构造的主要构造样式
(2)底辟构造的识别 1)基本概念
深部的塑性物质向上运移并使上覆岩层发生 构造变形的作用称为底辟作用(diapirism), 底辟作用形成的构造变形称为底辟构造,又称为 塑性流动构造或挤入构造。
下部潜山核
潜山披覆构造上部变形岩层的特征: 1)顶薄翼厚、2)下超上楔
上部楔状增厚
下部上超增厚
潜山披覆构造上部变形岩层的特征: 1)顶薄翼厚、2)下超上楔
潜山披覆构造上部变形岩层的特征: 1)顶薄翼厚、2)下超上楔
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构造: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解除关系等。
2. 地震地层学:根地震政剖面特征、结构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积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
3. 地震岩性学:采用各种有效的地震技术,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参数,并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资料,研究特定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孔隙度、流体性质等。
4. 垂向分辨率:是指地震记录或者地震剖面上能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
地震勘探上的垂向分辨率一般在1/4波长到1/8波长之间。
5. 横向分辨率:是指在地震记录或者水平叠加剖面上能够分辨相邻地质体的最小宽度。
通常由第一菲涅尔(Fresnel )带的大小来确定,其半径R 为:6. 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标反射层。
它往往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的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是生、储油层。
7. 波组:是指三四个数目不等的同相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反射波组合,或指比较靠近的若干界面所产生的反射波组合。
8. 波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波组所组成的反射波系列成为波系。
9. 标定:广泛意义来说,标定是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如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和地震属性参数(如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域内地震反射信息(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
10. 层位标定: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沉积相、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这些已知的地质含义向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延伸的过程。
11. 全三维解释:使用自动拾取,体元追踪、层面切片等分析和解释手段,并以垂直剖面和水平切片的解释为辅助方法,在与三维相干体等不连续性分析相结合,结果用三维可视化等的一整套解释流程,也有人称之为地震数据体的“真”三维解释。
12. 三维相干体技术:利用相邻道数据间的相思程度,实际上就是利用相邻道间不连续性来判断、分辨断层级油气藏的一种方法。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
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
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一、实验目的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
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
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1 利用Discovery 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
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
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
)3 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
4 等T0构造图的绘制。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1)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3)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5)断面波、绕射波。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
★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
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2)求水平偏移距离和真深度H
• •
均匀介质情况下: OO′ = h 0 sin ϕ h = h 0 cos ϕ 连续介质情况下: OO′ = R 0 ⋅ sin ϕ h = Z 0 + R 0 sin ϕ
均匀介质
连续介质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3) 空间校正数据表的制作
地震构造图
查明地下地质体构造形态的变化,要把剖面和平面结 合起来进行空间解释,基本成果就是地震反射层构造图。
一、地震构造图及种类
1.什么是构造图
用等值线(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地质符号(断层、尖灭 超复等)直观地表示地下某一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一种平 面图件。
是地震勘探最终图件,是为钻探提供井位的主要依据。
上、下盘产状有关。 正断层,上、下盘断层线间错开,出现空白; 逆断层,上下两盘断层线间等深线出现叠掩;
构造图制作步骤
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在构造图都表现为标准层向某方向的缺失。 可用多层构造图的闭合来判断地层间的关系,如下图,可明显看出 两个界面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且第二层往北不整合尖灭。
构造图制作步骤
构造图制作步骤 6.勾绘等值线
按规定线距(根据t0或h值),勾圆滑曲线;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由底到高 ,先勾出大致轮廓(如构造高、低点),再绘构造细节,复杂时以断块为单 位绘制。
注意:
•
1)平面图所表示的构造特征应与剖面图一致,如构造形态、范围、 高点位置、幅度、构造间的相互关系等应符合。 2)勾绘构造等值线应符合构造规律: ① 单斜层时,不 允许多线、缺线 (右图)。
地震构造图
二、构造图的绘制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7课——地震构造解释
的分析与认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的判识和
分析;而且直接关系到油气藏的圈闭类型、成藏条件
及勘探目标评价。
3.4.2 水平伸展构造
(1)正断层的基本特征 (2)薄皮(盖层滑脱)伸展构造的
主要构造样式
(1)正断层的基本特征
1. 2.
3.
正断层类型 正断层的组合 正断层的相关构造变形
正断层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 7课
王英民 2005年5月13日
3.4 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识别
3.4.1
3.4.2 3.4.3 3.4.4 3.4.5
构造样式的概念与意义 水平伸展构造 水平收缩构造 水平走滑构造 垂直升降构造
3.4.1 构造样式的概念与意义
构造样式(structure style)是指在剖面形态、平面 展布、排列和应力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 的总体特征,是了解特定构造变形条件下所产生的 一系列构造变形的总体概貌。 构造样式强调:
①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上有密切联系的相关构 造变形的组合; ②在同一应力环境下所产生的构造变形的组合; ③多种相关构造的有机组合体。
Harding T P(1979)和Lowell J D(1985)
样式((style)一词,原来是建筑学的术语,用来描述 具有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的建筑群.引入地质学后, 构造样式用以表示具有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的构造 组合.就象一种速记符号便于在地质学家之间进行交 流,因此也属于比较构造学范畴.构造样式与形成盆 地的地球动力学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分类为伸展 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3大系统, 然后按其卷入深度进一步划分为基底变形和盖层变 形。
同生正断层(同沉积正断层、生长断层)
地震勘探原理09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17:33:39
21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8.2.3 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 5、对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⑵认准波的性质,搞清波的来源。在构造复杂地区, 各种不同的地质现象会产生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 等异常波,这就使剖面的面貌非常复杂,出现波的各 种交叉现象。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对比,认准波的性质, 搞清波的来源。
目前,在资料中使用最多的最基本的仍然是水平迭 加时间剖面(3D资料用经过3D偏移的3D数据体)。
17:33:39
9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8.2.3 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 水平迭加时间剖面的形成及其特点 经水平迭加后剖面,已相当于地面各点自己的自激自收 剖面。一般情况下(地层倾角小,构造简单),能直观 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征,同时也保留了各种地震波的 现象和特点,为我们进行地质计算提供了直观的丰富的 资料。 时间剖面与地质面之间有许多重要的差别。
17:33:39
10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8.2.3 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 水平迭加时间剖面的形成及其特点 特点: ①在测线上同一点,由钻井资料得到的地剖面上地层界 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在数量上,常常不是一一 对应。 另外,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 t0 ,不是深度,( v 随深度 面变化)所以,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所反映的界 面形态有假象。要引入速度函数,把t0变换成h后,才能 与钻井剖面或测井曲线对比。
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研究工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局 部构造特征、地层分别和接触关系、断裂特征、沉积环 境等。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基本思路和流程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基本思路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基本思路与流程解析一、引言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是地质勘探中的关键环节,它能提供地下结构的详细图像,帮助我们理解地壳的构造特征。
地震资料解释
• 构造解释
• 岩性解释与储层预测
• 地震属性 • 三维可视化
构造解释
• 二维地震资料解释
•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 水平剖面成图
• 叠偏剖面成图
二维解释
地震解释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解释之前需要收集资料,熟悉资料, 了解该区和邻区的地质、地震、钻井 等资料及成果报告。
解释的主要步骤有:层位标定、断层和 层位解释、勾绘等 T0 图、空间归位、
不串层,不串相位,断点把握准,水平、叠偏对照。经过精细解 释,在查明小断层、小断块、小构造及复杂的隐蔽油气圈闭中都
能见到良好的效果。
二维解释
二 . 二维解释中的主要问题
1 、相位校正及波形、振幅、频率一致性处理 2 、闭合差校正 3 、层位标定、对比、解释、闭合及成图 4 、作图和空间归位
二维解释
二维解释
层位标定方法步骤:
1. 数据准备,主要是地震剖面、VSP 和钻井资料,包括声波曲线、井 径、岩性、电阻率、自然伽玛等,VSP 资料主要有走廊迭加、上行 波剖面、平均速度、层速度等。同时还应搞清极性、相位、(小 相位或零相位)、子波及子波的频带宽度、波形。 2. 利用合成记录或VSP 资料进行层位标定。最简单的方法是 a 根据VSP 一次下行波初至点标定。注意一次下行波的极性代表 VSP 的极性,和SEG 正常极性相反。 b VSP 上行波剖面与时间剖面波组对应关系标定。 c 走廊迭加插入到时间剖面中标定。(注意极性) d 利用合成记录标定,也包括各种测井曲线经过时深转换后与时 间剖面的对应关系。 e 利用多种资料综合桥式标定。
二维解释
做好叠后处理工作,建议用以下步骤: 1)要加载纯波带 2)做好振幅一致性处理,对浅层、平层即时解释,初步了解闭合差。 3)针对目的层,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尤其注意使用典型反射层 的解释成果。 4)进行剩余相位校正处理。 5)选择处理好的过井剖面作为标准剖面,以标准剖面为基准作全 区资料平衡和其他目标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图的绘制
依据工区内分布的纵横测线所得 到的地震剖面,作出反映地下某一套 地层起伏变化的完整图件—地震构造 图或作出反映地下某个局部构造的形
态图或其它平面图,最后根据石油地
质方面的资料,推断构造圈闭的含油
气可能性,为钻探提供井位。
三、地震解释的工作流程
1. 收集资料及建库
(1)收集地质基本情况、录井和钻井资料 (2)建立测网和地震工区 (3)地震资料加载 分成果带和纯波带,为SEG-Y格式。 成果带:经过修饰性处理,主要用于构 造解释。 纯波带:没有经过修饰性处理,有一定 的保幅特点,比较适合储层预测。
构造解释的历史上的一页
20世纪70~ 80年代中期,地震资料解 释主要是“纸剖面的水平叠加资料构造解 释”,到80年代末才有工作站交互解释。 最初是“水平叠加资料构造解释”, 讲解释人员“如何使反射波归位、绕射波 收敛”,以得到正确的构造解释结果。自 从有了叠后偏移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以后,以上工作基本上已被地震资料处理 人员完成,解释人员只须做偏移后剖面的 解释工作了!
标准层示意剖面
地震资料解释的形式
剖面解释(主测线和横测线)
平面解释(水平切片和沿层切片) 连井解释(连井剖面)
数据体解释(三维数据体)
4. 绘制构造图
设计井
5. 地震相和沉积相研究
6. 含油气预测
7. 确定井位和计算储量
解释工作的三个环节
(1)剖面解释 (2)平面解释 (3)连井解释
普通物探(包括重力、磁法、电法等)及地面地
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
• 地震资料中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 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运动学信息, 另一类是动力学信息。 •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在地层 介质中传播的时间、空间及其相互 关系的一门学科。 •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运动 状态中的能量、波形、频谱等特征 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运动学信息内容及研究目的
地质目标层位的标定过程
• (1)钻井和测井资料(如声波、密度)的整理,深时 转换,分层计算其反射系数序列 r(t) ; • (2)选定或从地震剖面中提取地震子波w(t),并与 r(t)褶积,得到合成地震记录s’(t); • (3)井旁道s(t)与合成地震记录道s’(t)作比较、 分析,并进行地质解释; • (4)地质目标层位等地质含义的对比解释,工作区 多个井位点上的合成地震记录构成地质目标解释 的“种子点集”,再由点到线、到面直至到体的 解释。上述工作步骤可理解为地质—地球物理模 型的建立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振幅、连续性,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外 部几何形态 等。从这些地震信息中可以提取非 常有用的 地层岩性信息 ,借以确立地震层序和
地震相的分析。恢复盆地的古沉积环境,预测生 储油相带的分布,寻找地层圈闭油气藏。除此之 外,借助于地震波的振幅,频率、极性等动力学 信息并结合层速度,钻井、测井资料,提取岩性 和储层参数,如流体成分,储层厚度,性质,速 度,密度,孔隙度等进行地震资料的岩性分析及 烃类检测。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8. 1 地震资料解释概述 一、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含义 指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态 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 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和 储量的大小,并为钻探提供井位。
地质情况+地震资料+巧妙的解释 地质成果(井位、储量)
地震资料解释的质量取决于解释人员 的知识水平(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油藏 工程)、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经验及形 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最终的成果体现在 地质解释的合理性上。
工区测网(底图)
工区测网的建立
地震SEG-Y数据的加载 SEG: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3)测井数据加载
井位坐标 井曲线(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电阻率等)
DT或AC:声波时差,Acoustic log SP:自然电位,Spontaneous Potential R:电阻率,Resistivity GR:自然伽马测井,Gamma Ray log CAL:井径,Caliper
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勘探的精度+解释的水平
地震解释的多解性
胜利油田的地质情况: “一只泥盆掉到地上,又被踢了几脚”。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关键
• • • • •
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地质剖面的联系; 地质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地震响应; 善于识别和区分地震假象; 正确认识和理解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如何理解沉积岩沉积地区,地震剖面上大多 数反射是干涉复合的结果; • 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往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即地震上的多解性。
一段井数据
2. 层位标定
(1)层位极性 根据录井和钻井资料层位分解面的
特点,确定地震剖面解释的极性。
(2)通过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层 位时深关系
3. 标准层和目的层的解释
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和较稳定波形 的反射波(组)称为标准层或特征层, 这些标准层往往在工区内皆可追踪对比 。 标准层的地质意义:通常是主要的 地层或岩性分界面,且与生油层或储集 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是生储油层。 反射标准层特征明显,有利于借此研究 地震剖面的结构,构造特点。 目的层:油气储集层。
层 位 的 标 定
大量事实表明,利用 声波测井资料和其它资 料换算出的反射率函数 r(t),并选用合适的地 震子波w(t),计算出的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对 应的井旁地震记录大都 符合较好。由此可见, 这一套地震记录形成的 理论即地震记录的褶积 模型理论是基本上符合 客观实际的,且正确合 理的。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实例
3. 开发地震解释
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参数预测;油藏动 态监测。
时间推移地震(四维地震)
根据不同时期的地震剖面的解释, 来确定剩余油分布,指导油气开采过程。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 1、波的对比 2、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 3、构造图的绘制
波的对比:是指运用地震波的传播规
律,分析研究和识别出时间剖面上来自 地下各反射界面上的反射波,并且在一 条或多条剖面上识别出来自地下同一界 面的反射波。
水平叠加剖面与偏移剖面的对比
2. 岩性解释
岩性解释主要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原理,进行 地震地层学解释和地震岩性学解释。 地震地层学解释主要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同 相轴的振幅、连续性,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外部 几何形态等)、接触关系等解释地震层序、分析 地震相和沉积相,恢复盆地的古沉积环境,预测 生储油相带的分布,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 地震岩性学解释借助于地震波的振幅,频率、 极性等动力学信息并结合层速度,钻井、测井资 料,提取岩性和储层参数(如流体成分、储层厚 度、性质、速度、密度和孔隙度等)进行地震资 料的岩性分析及烃类检测。
连井解释的具体内容(标定)
• 钻井分层与地震反射层位的对比连接, 了解地震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以 及各地层之间的岩性接触关系;
• 地震、测井资料解释,用以获得较准 确的平均速度和大套地层的层速度资 料;
• 合成地震记录,提高分层的准确性。
层位标定
• 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 (岩性、层厚、流体性质等)和地震属性 (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 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 域内地震反射信息的地质含义。 • 层位标定: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 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地层、岩相、 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这些已知的地质 含义向地震剖面或三维数据体延伸的过程。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三个阶段
1. 构造解释
由时间、速度获得界面的深度、构造 形态,落实构造圈闭。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地震波运动学原理, 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旅行时差 和速度等信息,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 剖面,绘制地质构造图,进行构造解释, 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和褶皱的位置 和展布方向等。在油气勘探上最终的目的 是寻找构造圈闭的油气藏。
• 复杂剖面解释
平面解释的任务及主要成果
• 任务:了解有利地区的地下构造特征和地
层分布情况 • 主要工作:各种地质异常(断层组合,尖 灭线,岩性变化等)的平面连接及等值线 的勾绘 • 主要成果:各种地质、沉积现象的平面 分布图(包括主要目的层位的断层组合, 构造纲要,尖灭线范围,岩性变化带等); 各层位t0等值线图;各层位深度构造图; 各层位的地层等厚图等。
质工作 确立盆地的基本格架 布置测网。
最早的地震解释工作只能从剖面解释开始然
后再进行平面解释,达到提供钻探井位的目的。 待钻探工作开始以后,解释工作就应以钻探的井 位为出发点,以所钻井的地层资料为依据,控制 和指导工区的剖面及平面解释,提高解释精度。
剖面解释的主要任务
• 基干测线对比
• 区域测线对比
tuo732 DEPTH 1500.000 1500.125 1500.250 1500.375 1500.500 1500.625 1500.750 R25 1.87 1.83 1.80 1.79 1.80 1.83 1.87 SP 73.37 74.80 76.50 77.96 79.76 83.23 87.32 R4 1.50 1.42 1.35 1.31 1.30 1.32 1.35 RL 1.27 1.33 1.33 1.39 1.36 1.41 1.42 RN DT CAL 12.13 12.11 12.11 12.11 12.11 12.10 12.09 RXO 2.24 2.21 2.21 2.23 2.27 2.31 2.36 RILM 1.58 1.55 1.54 1.55 1.59 1.62 1.65 RT 1.40 1.37 1.36 1.36 1.38 1.41 1.44 GR 47.08 48.01 48.74 49.29 49.75 50.50 51.81 DEVI DAZI ML2 1.72 1.92 1.90 1.66 1.54 1.54 1.54 ML1 CON1 2.00 716.82 2.00 728.28 1.96 735.23 1.96 733.97 1.80 722.84 1.82 709.56 1.88 695.28 1.35 119.10 1.50 130.92 1.53 145.62 1.56 151.76 1.59 151.71 1.61 140.32 1.65 124.86 0 .85 326.22 0 .85 326.23 0 .85 326.24 0 .85 326.27 0 .85 326.31 0 .85 326.34 0 .85 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