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和完成后对相关事项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它强调对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及时纠正问题和错误,确保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同时,也强调对工作完成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和改进措施。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督过程:对工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控和把握,确保工作按照规定和计划进行。
包括设立监督机构、指定监督人员、明确监督职责和权限等。
2. 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反馈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情况,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可以通过定期例会、工作报告、客户反馈等形式收集和反馈信息。
3. 评估与改进: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外部评估、自评等方式进行。
4. 制度完善:根据监督和评估的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以便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工作。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防止和纠正违规行为,保护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 1 页共 1 页。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共五项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共五项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主要负责管理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确保企业或机构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五项,分别是制度规定、检查监督、纪律处分、追究责任、监督反馈。
一、制度规定制度规定是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它是指明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文件,明确各级领导及职责人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内部的正常和规范运作。
制度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决策程序及考核方法等,具体而言,要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各项领导责任制度,规定各项工作过程,如重要决策路线、方案的审核、决策程序等。
在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各个部门、岗位及个人按照制度执行工作,确保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检查监督检查监督是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它是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手段,能够及时、全面地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检查监督的方法和内容:首先,要建立检查制度,明确定期检查频率、内容和责任人;其次,要重点检查重要的决策、工作查漏、漏洞,开展独立性的监督,不局限于同行部门的审查;最后,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对于重要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跟进和反馈。
三、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是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违反管理制度、组织规定及行为不当的严肃处理,是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制裁和警示,对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规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纪律处分的方法和措施:首先要依据组织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建立纪律处分制度,明确处分的程序和标准;其次,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奖励好的绩效、行为,惩罚不好的行为、绩效;最后,要注意机动性、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违纪行为采取不同的处分方式。
四、追究责任追究责任是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中的一个比较严肃的环节,它是对行为不当和失误事件提出质疑的规范,是维护组织内部公正和权益的有效保障。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6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对行政执法职权的监督检查单位:献县农业局(公章)献县农业局实行属地管理的____项行政执法事项。
主要负责日常监督检查、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一、监督检查对象依法行使属地管理事项职权即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科、室、所及相关行政执法人员。
行政执法活动,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活动。
二、监督检查内容对行使属地管理事项职权即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二)行政执法案件查处情况;(三)行政许可审批情况。
三、监督检查方式及程序(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可以采取自查、抽查、邀请政府法律部门检查的方式进行,或者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进行。
(二)根据上级机关部署或者根据需要,____开展所辖区域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四、监督检查措施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纠正或者撤销。
(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的;(二)违法法定程序的;(三)适用依据错误;(四)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五、监督检查处理1行政执法科室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下列不履行法定职责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造成危害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二)违____定程序的;(三)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四)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的;(五)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六)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单位:献县农业局一、监督检查对象从事畜牧养殖及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的主体二、监督检查内容(一)动物“瘦肉精”检测及溯源单使用情况;(二)畜产品质量标志使用情况。
三、监督检查方式(一)检查巡查。
对畜牧养殖主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巡查。
(二)检验监测。
对辖区内畜产品质量情况进行抽样检测。
(三)宣传告知。
多种方式宣传告知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四、监督检查措施(一)通过检查巡查,对辖区内养殖企业动物“瘦肉精”检测情况及“溯源单”使用情况、无公害畜产品标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023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
2023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确保公共管理活动的公正、透明和高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原则:(1)法制原则:依法行政,监督执法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公正原则:监督执法行为客观、中立、公正;(3)协调原则: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提高监督管理效果;(4)效能原则:监督管理活动高效、便捷、及时,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基本要求1. 统一领导:建立统一指导和协调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和职能分工。
2.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流程、监督方式、工作报告等。
3. 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4.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
5. 岗位责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岗位责任,强化监管和执法能力。
四、重点工作内容1.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档案管理,确保工作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
2. 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确保他们依法履职、廉洁行政,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问责。
3.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通过风险评估、预警和防控措施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4. 加强对重大决策的监督:对行政决策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决策程序合法、决策结果公正。
5. 推进政策落实:监督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 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督管理: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使用。
五、工作流程1. 事前准备:明确监督目标和重点,制定监督计划和工作方案。
2023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
2023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各类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督意义重大。
事中事后监督是指在事情发生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并在事情发生之后对其进行核查和追责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围绕2023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目标和原则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主要目标是加强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确保行政行为公正合法,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还要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核心原则包括公正、公开、公平、公开,以及依法、科学、高效、人本。
三、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督的法规框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区域。
同时,要加强对法规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管理人员熟悉并贯彻执行。
2. 健全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事中事后监督工作,并配备专业人员。
设立监督热线和举报投诉平台,接收和处理公众对事中事后管理问题的监督和举报。
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执行能力。
3. 完善事中事后监督程序明确监督的程序和流程,规范监督人员的行为。
对于重要的行政决策、政策实施和项目管理等,应制定专门的监督方案,强化对关键环节的监控。
在重大决策和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推行决策公开、程序公平,并积极接受公众和专家的监督。
4.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电子监督。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了解和监控各类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5. 推进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事中事后管理,并推动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
组织开展政府工作的评估和满意度调查,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和偏差。
同时,加强对舆情的监测,防范和处理社会公众的投诉和纠纷。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如何有效监督和管理企业员工的行为,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仅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还需要有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以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的规定和要求,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定义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是指在员工执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员工的不当行为和错误,还能够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益和企业的运营效益。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监督和评估,发现员工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促使员工改正错误,提高工作绩效。
同时,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事中管理1. 岗位职责清晰在事中管理中,企业需要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以便员工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同时,企业还需要与员工签订明确的工作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员工违反工作规定。
2. 考核评估制度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制度,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成绩进行定期考核评估。
通过考核评估,发现员工的问题,及时进行管理干预,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3. 督促管理在事中管理中,企业需要对员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督促管理,确保员工的工作符合公司的规定和要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员工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规范员工的行为。
四、事后管理1. 考核评估事后管理中,企业需要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进行定期考核评估。
通过考核评估,发现员工的问题,及时进行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
2. 管理干预对业绩评估结果较差的员工,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干预,对员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督促管理,引导员工改正错误,提升工作绩效。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简介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是企业、机构和组织用于对工作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事中监督是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的监督,主要是为了防范事故的发生;事后监督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的监督,主要是为了找出事故原因,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监督方案事中监督在事中监督中,关键是监控各种安全隐患,包括人员、设备等方面;同时,在各个岗位设立专门的管理负责人,进行实时监管。
1.设立监管岗位在企业内部设立监管岗位,职责明确,具体负责监管该岗位所涉及的工作安全性等方面,以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2.安全设施检查安全设施是企业、公司的安全保障之一,因此,对于人员的入厂前的检查、设备及物资的入场前检测、场地的检查、消防设施的定期巡检等,都必须认真检查3.常规培训对员工进行常规的安全培训,教育员工关注安全和卫生,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检测,确保环境安全、安全、卫生等条例的落实。
事后监督在事后监督中,关键是对事件进行及时追踪,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原因,以便在没有发生类似事件前,尽可能地预防。
1.案例分析对于过去的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已有的案例,总结成教训,推广到更广泛的安全环节中2.反馈机制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及时跟踪,通过安全员的定期巡逻,对上述反馈内容进行及时的查询和规范处理。
制度建设构建完备的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强人均监管配备力度,不断加强工作场所安全防范力度,同时对于有时效性的事故总结事故资料,并追踪整改工作,对违规者进行纪律处分,落实安全责任,纠正安全隐患。
总结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而且还能逐步提高企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公司、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事中事后监督这项工作,制定完整、完备的监督管理方案,加强监管力度,以实现全面、精细的安全管理。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范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我公司制定了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具体制度如下:一、事中监督管理1. 设立工作检查小组:每个部门设立专门的工作检查小组,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2. 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每个部门在每年初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向上级汇报,上级根据工作目标和计划分配工作任务。
3. 每月工作汇报:每个部门在每月底向上级汇报本月的工作进展,包括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4. 工作督导: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解决。
5. 工作流程管理: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明确工作的执行步骤和责任人,确保工作按照流程进行。
6. 内部协作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合作,促进信息的共享和问题的解决。
7. 奖惩措施: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出色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员工进行批评和纠正。
二、事后监督管理1. 定期汇总评估:每季度对全公司的工作进行汇总评估,对工作成果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设置问卷调查:定期向员工发送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管理措施的满意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改进工作管理。
3. 举办经验交流会: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员工和团队分享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促进学习和提高。
4. 建立档案系统:建立员工工作档案系统,记录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情况,为员工的奖惩和升迁提供依据。
5. 绩效考核: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通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我们公司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员工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工作能力和主动性。
我们相信,制度的执行将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力保障。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二)[公司名称]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公司的业务运营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要求,保护公司和员工的权益,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3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机构内部治理,提升决策执行效率,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构内各部门、各单位,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公务员和职工。
第三条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加强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四条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包括责任划分明确、信息公开透明、内部审计与合规检查、监督举报和惩处机制等内容。
第五条机构内部应设立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责任划分明确第六条机构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领导班子成员应带头履行职责,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第八条公务员和职工应按照职责范围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九条领导班子成员、公务员和职工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工作,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
第十条领导班子成员、公务员和职工应当依法提醒并报告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包庇和纵容违法行为。
第三章信息公开透明第十一条机构内部应制定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时间。
第十二条机构内部应及时公开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要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第十三条机构内部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和保密机制,保护关键信息的安全。
第四章内部审计与合规检查第十四条机构内部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对机构的财务、经济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部门或委员会应定期进行审计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整改措施。
第十六条机构内部应建立合规检查机制,对机构的决策和活动进行合规性验证。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部门或委员会和合规检查机构应独立、公正、客观地开展工作,不受任何干扰。
第五章监督举报和惩处机制第十八条机构内部应建立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公务员和职工举报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九条监督举报人应享有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受任何打击报复。
第二十条机构内部应建立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应及时、严肃、公正。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目的和意义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透明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以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规范政府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的定义、计算方法、权重等。
05
02
具体经验
在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需要明确监管的目 标和计划,包括监管的范围、重点领域、时 间安排等。
04
经验二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06
借鉴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客 观地评价监管效果,为改进监管提供依据。
对策建议与展望
建议一
加强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经费保障
确保经费投入
将监督检查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经费的及时投入, 为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合理使用经费
建立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规 范性,避免浪费和滥用。
06
相关案例与经验分享
相关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一
某市政府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改 革
背景介绍
该市政府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 程中,意识到事中事后监管的 重要性,决定对现有的监管制
该部门发现,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信 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注重监管效果评估等是 做好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
经验分享与借鉴意义
经验一
制定明确的监管目标和计划
01
借鉴意义
制定明确的监管目标和计划有助于提高监管 的针对性和效果,避免盲目和随意性。
03
具体经验
为了准确评估事中事后监管的效果,需要建 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各项指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模板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流程的合规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预防和减少风险。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员工。
二、监督管理原则1. 合法性:监督管理活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2. 全面性:监督管理应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环节。
3. 客观性:监督管理应基于事实,公正无私。
4. 预防性:监督管理应注重预防,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三、监督管理机构1. 成立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管理政策和程序。
2. 设立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四、监督管理职责1. 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监督管理制度。
2. 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执行监督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定期检查业务流程和记录。
- 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培训。
- 处理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五、监督管理内容1. 业务流程监督:确保业务流程符合公司规定和法律法规。
2. 员工行为监督:监督员工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
3. 风险管理监督:评估和监控业务风险,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六、监督管理程序1. 定期监督: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检查。
2. 随机抽查:监督管理部门可不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抽查。
3. 问题处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纠正措施。
七、监督管理记录1. 监督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监督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 记录应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等。
八、监督管理结果的应用1. 监督管理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评估的依据之一。
2. 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
九、监督管理的改进1. 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监督管理委员会应根据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适时修订监督管理制度。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任何修改和补充,需经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维护事中事后监督活动的公正与合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监督管理职责第二条负责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负有以下职责:(一)制定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二)组织、指导、协调事中事后监督工作;(三)开展对事中事后监督活动的专项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四)及时公布监督结果和处理意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五)组织建立监督员队伍,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三章监督管理制度第三条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具体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对各种监督活动的规范和操作程序,确保监督活动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第四章监督活动第四条监督活动分为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一)事中监督:对正在进行的工作过程进行监察、检查,确保工作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二)事后监督: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查明违规行为,做出处理和处罚决定。
第五章监督结果处理第五条监管部门应当根据监督活动的结果,及时处理问题,保障公正和严肃。
(一)对于事中监督活动,监管部门可以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被监督对象及时整改。
(二)对于事后监督活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调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
第六章监督员队伍管理第六条监管部门应当建立监督员队伍,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一)监督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要求。
(二)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对监督员进行考核,督促他们按照要求履行监督职责。
第七章信息公开第七条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监督结果和处理意见,做到对外公开和公正透明。
(一)公布监督结果和处理意见的方式可以采用网络、媒体等途径进行。
(二)监管部门应当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确保不泄露涉密信息。
第八章附则第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监管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上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范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是一种在事务进行中和完成后对其进行监管和管理的制度。
它的目的是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促进公共事务的公正、透明和高效运行。
下面将从制度的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监督方式和制度。
其中,事中监督主要是指在公共事务进行中的监督。
它可以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实时的数据监测、现场的检查核实等方式来确保事务的合规和效果。
而事后监督则是指在公共事务完成后对其进行的监督。
它可以通过审计、评估、投诉处理等方式来检查事务的执行情况和结果。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违规处理和问责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其次,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强调数据共享和信息透明。
数据共享是指各个监督部门之间要进行信息共享,形成信息联动功效。
只有通过共享信息,各个监督部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和管理。
信息透明是指在公共事务中要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让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各方面的监督力量,还能有效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还应注重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对公共事务进行绩效评价和效果验证的过程。
通过评估,可以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估,为决策提供参考。
评估还可以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因此,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于提高公共事务的质量和效能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监督职责不清晰。
不同的监督主体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督的重心不一致,监督结果被“打折”。
其次是监督实施不力。
一些监督部门存在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监督质量。
再次是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些事务监督只是形式上的,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有效的惩戒机制。
最后是监督力量不充分。
监督主体的数量不足,监督范围狭窄,无法对所有公共事务进行全面监督。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4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各级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任免职务和追究责任的领导干部。
第三条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是指针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追究责任的制度安排和工作流程。
第四条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要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的能力和主动性。
第五条党组织是贯彻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领导机构,党组织根据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牵头组织和协调事中事后监督工作。
第六条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防范和惩治腐败问题,加强纪律建设和廉政建设。
第七条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应当注重改革创新,完善监督方式和手段,提高监督效能。
第八条各级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应当严格执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第二章事中监督管理第九条事中监督是指对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其主要任务包括:(一)监督检查政策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二)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监督检查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防止浪费和滥用;(四)监督检查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第十条事中监督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各级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的责任;(二)注重现场检查,实地了解工作情况;(三)加强日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四)注重问题发现,及时指导整改;(五)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第十一条事中监督工作应当依法主动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积极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重大风险和隐患的监控和预警。
第十二条事中监督工作应当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对可能导致较大影响的事项,要先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安全高效完成。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是指对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行行政监督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权力行使的监督,确保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具体来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监督手段和方法、监督对象和范围等方面的规定。
一、监督机构的设置和职责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监督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监督机构应当是独立的、专业的,并与被监督单位相对等。
在我国,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机构主要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等。
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对党员干部及职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公职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行政监督机关则负责对行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其依法行使权力。
二、监督手段和方法为了实现对被监督单位的全程监督,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手段和方法。
常用的监督手段包括检查、巡视、调研、审计等,而监督方法则包括书面报告、会议讨论、听证会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对被监督单位的监督,例如通过建立监督系统、数据共享平台等方式,提高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监督对象和范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的监督对象主要是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
这些单位在行使权力和管理资源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重大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必须进行监督。
监督的范围应当包括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包括决策、执行和结果评价等,从而确保权力的合法、公正和有效。
四、监督结果的处理和追责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应当建立追责机制,对于监督发现的问题和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
对于违法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行政调整、行政纠正等方式加以处理;对于涉及职务犯罪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监督机构也应当对监督结果进行公开,以增加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四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职权名称: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公章)一、监督检查对象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事业单位。
二、监督检查内容1.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3.是否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4.是否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5.是否自核准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6.是否在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后按时申请变更登记;7.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8.有无抽逃开办资金的行为;9.有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1-10.接受和使用捐赠、资助的情况是否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三、监督检查方式年度报告公示。
四、监督检查措施事业单位于每年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条例和本细则情况的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五、监督检查程序1.书面通知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事业单位开展年度报告工作;2.事业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使用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光盘在网上提交《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jpg格式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和上一年度年末的资产负债表;3.登记管理机关网上审核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4.审核合格后,事业单位提交纸质版的法人年度报告书、上一年末资产负债表。
5.登记管理机关通过政务网公示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6.将年度报告的相关资料归档。
六、监督检查处理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子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2-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1.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2.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3.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或者年度报告内容与事实不符的;4.抽逃开办资金的;5.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6.违反规定接受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捐赠、资助的。
2024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2024年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本关于教育领域的若干管理规定及监督措施一、关于职称评审的严肃性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偿补课等违规情况,一经____查实,将立即取消相关人员的当年度评审资格;对于已获得的职称资格,亦将予以撤销。
若涉及造假行为,则从评审次年起的一定年限内,该人员将不得再次申报职称。
对于在职称评审中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学区、学校,我们要求相关单位作出详细说明,以便进一步调查处理。
二、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一)监督检查对象本市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均为监督检查对象。
(二)监督检查内容1. 检查各学校是否严格执行教育部、省、市制定的招生政策和规定,以及招生计划的执行情况。
2. 审查各公办学校招生责任片区的划定、公民办学校招生计划的核定程序与依据是否科学规范,招生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否得到有效监管。
(三)监督检查方式1. 利用学籍管理系统等电子管理平台进行监管。
2. 对招生过程进行巡查,确保公平、公正。
3. 对招生结果进行抽查,验证招生工作的合规性。
4. 鼓励并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工作的透明度。
(四)监督检查措施1. 通过学籍管理系统等电子系统,实时监控各学区、各校的招生情况,防止超计划、超范围招生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2. 推行阳光招生政策,要求各学校及时向社会公布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录取标准和监督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 教育局将组织巡视组对各学校招生过程进行巡查,确保招生工作的规范有序。
4. 每年对各学校的招生情况进行抽样检查,以验证招生工作的合规性。
(五)监督检查程序1. 各义务教育段学校需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核定办学规模,制定招生计划,并报教育局备案。
2. 教育局将统一公布各公办义务教育段学校的招生责任片区。
3. 在招生过程中,教育局将组织巡视组进行巡查。
4. 招生结束后,教育局将对部分学校的招生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六)监督检查处理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招生工作情况纳入教育局对学区及学校的年度考核指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一、事中监督管理制度1. 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监督目标:明确要监督的对象、范围和内容,确保监督工作有针对性;(2)制定监督计划:编制监督工作计划,确定监督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合理安排监督资源;(3)调查研究:采取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了解被监督对象的情况;(4)监督方法选择:根据监督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监督方法,如抽查、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5)监督资源保障:确保监督工作的人员、设备和资金等资源的充足,确保监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事中监督阶段:(1)监督对象的要求:向被监督对象明确监督的要求和内容,确保其配合监督工作的进行;(2)监督过程记录:对监督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问题进行记录,以备事后查阅和汇报;(3)监督结果评估:对监督结果进行评估,判断监督目标是否实现,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4)整改要求提出:根据监督结果评估的情况,向被监督对象提出整改要求,并确定整改的时限和措施;(5)监督报告编制:编制监督报告,总结监督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监督结果处理阶段:(1)整改跟踪:对被监督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2)奖惩措施:根据整改情况和监督结果评估,对被监督对象进行奖惩措施的决定和执行;(3)监督结果反馈:将监督结果反馈给被监督对象,公示监督结果,增强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4)监督工作总结:对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经验教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二、事后监督管理制度1. 监督结果收集:对事后监督的对象进行调查、核实,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2. 监督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监督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存在违规问题;3. 监督结果评估:根据监督结果分析的情况,评估监督对象的违规性和影响程度;4. 整改要求提出:向监督对象提出整改要求,并确定整改的时限和措施;5. 整改跟踪:对监督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6. 奖惩措施:根据整改情况和监督结果评估,对监督对象进行奖惩措施的决定和执行;7. 监督结果反馈:将监督结果反馈给监督对象,公示监督结果,增强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8. 监督工作总结:对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经验教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2024年保密监督检查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易经·乾卦》的哲学内涵《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乾卦所代表的精神是“自强不息”,而不知道“自强不息”是建立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乾道即天道,天之道是日月循环,四季更迭,周而复始。
人的行为准则也应顺应环境,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不管是“潜龙”还是“飞龙”,均不失自强之道。
乾卦与《周易》命名密切相关《周易》是一本“能弥纶天地之道”的经天纬地之书,要读懂这本书,首先要从乾卦入手。
因为乾卦不仅是第一卦,还与《周易》这本书的命名和含义有直接的关系。
有人说,《周易》的命名与朝代有关,流传至今的《周易》是周文王被禁羑里时定下蓝本,后经周公、孔子补充而成,所以称为《周易》。
这种观点似乎有一定道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中国古代原有“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名,皆与首卦的含义有关,《连山》以艮卦为首,艮为山,艮的卦象为两山相连,故以“连山”二字命名。
《归藏》以坤卦为首,坤为地,万物皆归藏于地,故以“归藏”二字命名;《周易》也一样,因首卦为乾,乾为天,而天之德莫大于有四时之变,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所以名为《周易》。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即代表春夏秋冬的循环。
乾卦的自强不息不是一味好强乾卦有整体的卦义,有每一爻的含义。
对其卦义,现代人最熟悉的是“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出自“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是以卦、爻之象解释卦辞或爻辞,前者称“大象”,后者称“小象”。
因整体卦象(六爻卦)由上下两卦(三爻卦)组成,故“大象”通常是以组合象来进行解释。
乾卦上卦是乾,下卦也是乾,乾为天,但天只有一个,两个乾卦组合在一起,不能理解成天有二日,只能理解成天体运行有反复性,即日复一日,从不休止。
《象传》把这种大现象解释成“天行健”,并奉劝“君子”应当效法天的运行,自强不息,不断进取。
值得注意的是,“自强不息”不等于一味好强,“自强”是建立在顺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天有春夏秋冬,人生也有不同的阶段,或起或落,或得意或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一)水工程安全运行与管理事项监管一、监督检查对象全区所有水利工程二、监督检查内容1、水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2、水工程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落实情况;3、水工程管理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情况;4、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5、水工程设施维修养护情况;6、水工程安全隐患处置情况;7、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三、监督检查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上述工程实施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1、现场检查工程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及运行操作等情况;2、听取被检查单位汇报;3、查阅与水程安全运行管理相关的资料;4、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意见,需要整改的问题,检查人员现场出具整改通知书;5、对于存在严重影响的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问题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发文予以督办;6、水工程管理单位整改完成后,由被检查单位将有关整改情况报区水务局。
四、监督检查措施(一)听取被查单位关于投资计划执行、资金到位情况汇报。
(二)实施现场检查,查阅有关投资计划文件。
(三)对社会监督、群众举报、行政许可投诉等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五、监督检查程序(一)制定下发投资计划监督检查方案,成立检查组,检查组不少于三人;(二)制发通知,告知被查单位监督检查内容和有关要求;(三)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勘察,对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四)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意见;(五)督促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有关材料存档。
六、监督检查处理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现问题及时出具整改通知,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应及时上报。
对未按要求整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可调整计划和停止安排计划。
(二)水利统计管理事项监管一、监督检查对象纳入水利统计范围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
二、监督检查内容区水务局对水利统计情况定期进行检查,配合同级政府统计机构查处重大水利统计违法行为。
主要检查内容有:(一)水利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上报情况;(二)水利统计数据库和水利统计资料管理情况;(三)水利统计数据质量情况;(四)水利统计人员培训情况;(五)水利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落实情况;(六)依法应当监督管理的其它内容。
三、监督检查方式采取自查、巡查、互查和考核等方式。
四、监督检查措施(一)听取被检查单位水利统计工作情况汇报。
(二)查阅各类统计资料档案。
(三)对统计数据来源情况进行现场查看。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检查方式。
五、监督检查程序(一)成立检查组,检查组不少于三人;(二)下达通知,告知被检查单位监督检查内容和有关要求;(三)听取被检查单位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勘查,做好检查记录;(四)总结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五)督促整改,并将整改结果等有关材料存档。
六、监督检查处理对水利统计数据不准确、水利统计资料不完整;不能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培训和公布水利统计资料的,提出整改意见、完成时限和整改情况上报时限。
对未按要求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的后续监管一、监督检查对象区水务局核发取水许可证的取水单位和个人二、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取水水量、水源及地点,取水方式、取水许可时限、退水地点和处理措施等,计量方式、计量监控安装运行情况等,取水户节水评估与水平衡测试、节水措施,计划用水执行情况;(二)实时监控落实情况、“一户一档”落实情况、取水计划管理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三、监督检查方式专项检查和抽查相结合。
专项检查一般为1年一次,检查范围为各取水用水单位和个人、存在问题较突出的取水单位和个人。
抽查不定期进行,检查取水许可落实情况。
四、监督检查措施(一)针对取水户的监督检查措施1.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2.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执行《河北省实施<水法>办法》《河北省取水许可制度管理办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3.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4.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5.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竣工后,取水单位或个人报送试运行情况等相关材料;经验收合格的,核发取水许可证;6.取水单位或个人每年报送年度用水情况,并提出下一年度取水计划。
通过资料审核或现场查勘等方式,确定并下达取水计划;7.符合《取水户年度取水计划管理规定》相关条件之一的指令性取水户必须在取水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中,提交水平衡测试或节水评估报告;8.对自查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复核,对计量设施、场所等进行现场检查,对照《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 12452-2008)要求对水平衡测报告书进行复核评估;9.根据需要对取水单位或个人开展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全面评估取用水情况。
五、监督检查程序(一)制定取用水监督检查方案,并成立检查组,检查组不少于两人;(二)通知相对人,告知监督检查内容和有关要求;(三)通过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勘查现场等方式,对取水单位和个人的取用水情况进行检查,落实取水许可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现场做好检查记录并签字;(四)总结专项检查情况,根据需要向取水单位和个人下达整改通知;(五)督促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有关材料存档。
六、监督检查处理(一)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的;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的;不按照规定报送年度取水情况的;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退水水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实施<水法>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取水户应在批准的取水许可范围内取水。
(三)监督管理中发现如下问题的,向非居民取水户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见。
包括取水户不按规定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或水平衡测试的;取水户不具备水平衡测试能力(包括技术人员或计量设施)而自行测试的;不按规定要求编制节水评估或水平衡测试报告书的。
(四)防汛抗旱工作监督检查一、监督检查对象各乡(镇)办防指及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程设施及管理单位、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等。
二、监督检查内容(一)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情况;(二)防汛抗旱预案修编情况;(三)辖区内防洪排涝准备工作情况;(四)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准备工作情况;(五)基层防汛抗旱体系情况;(六)防汛抢险和抗旱服务队伍及物资储备情况;(七)防汛抗旱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八)其他依法应当监督的内容。
三、监督检查方式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踏看现场、召开座谈会、电话抽查责任人等。
四、监督检查措施(一)基层自查。
各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防汛抗旱工作自查自改。
(二)各乡(镇)办防指及防办报送防汛抗旱检查报告。
(三)区级定期检查。
区防指每年组织汛前检查1-2次,采取听取汇报和现场抽查相结合方式。
(四)区级不定期抽查。
区防指及防办在洪涝干旱灾害事前、事中、事后,对各地进行抽查。
五、监督检查程序(一)制定检查计划。
确定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检查时间和检查工作要求,并印发给检查组和被检查对象;(二)实施检查。
检查组通过听取被检查单位情况汇报、查阅相关管理制度和记录、查看现场、交流座谈,了解掌握防汛抗旱工作情况,重点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三)检查反馈。
检查组向被检查单位反馈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将检查情况报区防办;(四)汇总报告。
区防办汇总各检查组检查情况,形成检查报告,报区防指领导;(五)整改落实。
区防指对检查发现的重点问题,向各乡(镇)办防指及有关单位发出整改通知,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区防办。
六、监督检查处理对督查发现的一般问题,当场责令限期整改;对督查发现的重大问题,除当场责令限期整改外,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对造成严重后果,产生恶劣影响的,向上级组织汇报,并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五)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一、监督检查对象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招标代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参建单位。
二、监督检查内容1、前期与设计。
检查设计变更、设计单位现场服务、供图进度与设计工作质量,施工图审查落实情况等。
2、建设管理。
检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执行情况,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情况。
根据开工情况报告,检查项目法人是否严格执行开工条件,是否存在违规开工,是否符合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度汛方案的报审、备案和试运行控制运用计划的审批与落实情况。
3、计划下达与执行。
检查投资计划管理和年度投资计划招待情况,投资控制与概预算执行情况,工程投资完成情况,工程进度、形象面貌和实物工程量完成情况等。
4、资金使用与管理。
检查资金来源、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工程价款结算和支付情况,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全同执行情况,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制度、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等。
5、工程质量和安全。
国家和水利行业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执行落实情况。
检查参建单位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建设情况,原材料和设备进场检验、中间产品验收情况,工程质量检测和质量评定情况,工程质量现状和质量事故处理情况,工程验收情况,工程档案资料整理情况,质量监督情况等。
参建单位安全生产控制和保证体系建设情况,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及安全监督情况,工程安全度汛开展情况,工程安全状况和安全事故处理情况,文明工地创建情况等。
三、监督检查方式1、听取项目法人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计划执行、资金使用、工程质量与安全等情况的汇报,并可以提出质询。
2、查阅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合同、数据、帐簿、凭证、报表;调查、核实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合同、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工程进度等有关情况;并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出必要的说明,可以合法取得或复制有关的文件、资料。
3、查勘工程施工现场、检查工和质量。
必要时,可以要求有关方面进行质量检测。
向相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进行查验、取证、质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延伸调查、取证、核实。
4、根据施工进度对重要施工节点进行现场安全制度、措施落实情况检查,查阅工和建设资料,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等。
四、监督检查措施1、全面检查在建水利工程防汛责任、队伍、预案、物资等落实情况;2、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3、组织专项检查或抽查,开展工和质量第三方检测;4、质监机构采取现场检查和工程资料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5、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和资料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