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例和用例描述

合集下载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在软件开发中,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是两个关键概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这两个用例类别。

一、业务用例业务用例是指描述业务需求的用例。

业务用例通常与实际业务过程中的角色、事件和功能有关。

通俗地说,业务用例就是对于业务人员来说,软件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具体而言,业务用例的特点如下:1.业务用例是面向业务人员的,其中的术语和业务流程需要清晰易懂。

2.业务用例描述的是“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3.业务用例通常与现有业务流程紧密相关,与系统实现方式无关。

4.业务用例需要由业务人员参与编写和审查。

除了以上特点,业务用例还具有一些构成要素。

例如:用例名称、参与角色、前置条件、流程步骤、后置条件、异常流程等。

这些要素可以帮助编写人员更加清晰地描述业务需求。

二、系统用例系统用例是针对软件系统的用例。

系统用例描述的是对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通俗地说,系统用例就是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软件如何实现业务需求。

具体而言,系统用例的特点如下:1.系统用例是面向开发人员的,其中的术语和技术细节需要精准明确。

2.系统用例描述的是“如何做”,而不是“做什么”。

3.系统用例与现有的技术环境和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不必考虑业务流程。

4.系统用例需要由开发人员参与编写和审查。

系统用例也有一些构成要素。

例如:用例名称、参与者、输入、处理、输出等。

这些要素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实现业务需求。

三、业务用例与系统用例之间的关系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往往对应着同一个业务流程。

从业务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高质量完成业务流程并达到业务目标的系统。

从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用系统用例来说明如何实现业务流程。

因此,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可以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在实际软件开发中,业务用例往往是与用户需求相关的,它们通常是在需求分析阶段编写的。

通过编写业务用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业务流程。

而系统用例则是在需求分析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才开始编写。

第8讲用例及用例图

第8讲用例及用例图


⑥ 编制用例说明。
● 用例:入住登记 ●参与者:柜台工作人员
●说明:
① 工作人员启动入住登记功能。 ② 根据旅客要求查询客房空闲信息。
③ 如果不满足旅客入住要求,则退出。
④ 接收旅客信息。 ⑤ 给旅客分配房间床位。
⑥ 接收押金。
⑦ 打印入住单 ⑧ 入住登记结束。

⑥ 编制用例说明。
● 用例:退房结帐 ●参与者:柜台工作人员
小结小结教学进程教学进程8181811811812812用例图的应用用例图的应用813813用例图的组成用例图的组成814814发现用例发现用例8282821821类的定义类的定义822822类之间的关系类之间的关系8238238383对象图对象图831831对象图的概念对象图的概念832832对象图的作用对象图的作用8484几个特殊问题几个特殊问题841841对象类和抽象类对象类和抽象类842842派生属性和派生关联派生属性和派生关联8585851851包的概念包的概念852852包的关系包的关系853853包的设计原则包的设计原则854854重要知识点重要知识点
属性的数据类型: 字符串:String 日期:Date 布尔:Boolean 整型:int
类的属性
1. 属性的含义
属性(attribute): 描述类所表示事物的静态性质。
2.属性的格式
[可性]属性名[:类型][„[ ‟多重性[次序]„]‟][=初始值][{特性}]
表示属性值的取值的多寡,以及有序性: 例如: name:String[0..1] 表示属性”name”可能无值,也可能 仅有一个值. points:Point[2..* ordered] 表示有两个或多个值,有序
2.属性的格式
[可见性]属性名[:类型][„[ ‟多重性[次序]„]‟][=初始值][{特性}]

需求的用例描述

需求的用例描述
识别依赖性和约束
了解系统所依赖的其他系统、数据源和外部实体,以 及任何限制或约束。
编写需求用例
编写清晰、简洁的用例描述
使用简练的语言描述用例,包括前置条件、后置条件、操作流程 和结果等。
确定用例的优先级
根据业务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为用例分配优先级,以便合理安排开 发进度。
编写验收准则
为每个用例编写明确的验收准则,以便于测试和验证。
需求的用例描述
• 引言 • 需求用例描述基础 • 需求用例的识别和编写 • 用例描述的详细内容 • 用例描述的常见问题 • 用例描述的实践建议

简述主题的背景信息,包括相关 领域的发展状况、市场需求等。
主题意义
阐述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说明 为什么这个主题值得研究。
目的和目标
准确的,有助于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需求。
用例的属性
用例的属性包括用例的标识符、名称、 描述、优先级、状态等。
标识符是唯一标识一个用例的编号或名称, 用于在文档和项目管理工具中追踪和引用。
名称是用例的简短描述,用于标识用 例的主要功能或目标。
描述是对用例的详细说明,包括参与者和 用例之间的交互以及用例的行为和条件。
优先级用于确定用例的开发顺序,高优先级的 用例通常先于低优先级的用例进行开发和实现。
状态表示用例的开发阶段,如草稿、 开发中、已完成等。
03
需求用例的识别和编写
识别需求用例
识别主要业务场景
从业务需求中识别出主要业务场景,包括业务流程、 角色和操作等。
识别非功能性需求
分析系统应具备的性能、安全、可用性等非功能性需 求。
目的
明确提出研究的目的,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满足什么需求 。
目标

用例及用例图案例

用例及用例图案例
第3章
用例及用例图-案例
3.7 业务用例图 3.8 案例
1
3.7 业务用例图
• 作用
– 帮助了解机构及其软件系统(或工作内容) – 帮助业务过程重建工程工作 – 帮助员工(小组内成员)充分了解业务及其角色
• 什么时候需要
– 对机构不熟悉 – 机构业务发生变更 – 机构中主要部分使用的软件需建立 – 机构中有些大型复杂工作流的文档不足
20
● ⑤ 绘制用例图。
21
● ⑥ 编制用例说明。
● 用例:客房预订 ●参与者:柜台工作人员 ●说明:
① 工作人员启动预订功能。 ② 根据预订需求查看客房空闲信息。 ③ 输入预订人信息。 ④ 安排客房。 ⑤ 预订成功。
22
● ⑥ 编制用例说明。
● 用例:预订变更 ●参与者:柜台工作人员 ●说明:
A2:有冲突。
⑧系统添加新课程,并提示添加成功。
⑨系统回到管理主界面,显示所有课程,用例结束。
14
● ⑦ 对异常流程确定单独用例。 ⑧ 优化用例图,解决用例之间的冲突和重复。
15
案例3:
宾馆客房业务管理用例分析
宾馆客房业务管理提供客房预订、预订变更、 客房入住、退房结帐、旅客信息查询几个方面的 功能。
第3章 用例和用例图
● 3.4 用例图 3.4.1 用例图的作用 3.4.2 用例图的形式
● 3.5 用例描述 ● 3.6 用例分析 ● 3.7 业务用例图
● —— 重要知识点
26
本章作业
(1) 什么叫用例? (2) 用例图在软件建模中的作用是什么? (3) 用例之间存在那几种关系? (4) 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有什么区别? (5) 参与者可以是那几种形式? (6) 什么叫事件流,作用是什么?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用例类型。

业务用例主要描述用户需求和业务流程,而系统用例则描述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业务用例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描述用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

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用例名、参与者、前置条件、基本流程、备选流程和后置条件。

业务用例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系统。

系统用例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描述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用例名、参与者、前置条件、基本流程、备选流程和后置条件。

系统用例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行为,设计出更符合系统架构和技术特性的软件。

业务用例和系统用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种用例类型。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够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和系统需求,设计出更优秀的软件。

- 1 -。

alm测试用例模板 -回复

alm测试用例模板 -回复

alm测试用例模板-回复【ALM测试用例模板】是指一种用于编写测试用例的模板,ALM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用于有效管理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和资源。

ALM测试用例模板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用于编写测试用例和记录测试结果,并将其与开发和需求管理系统集成。

在ALM测试用例模板中,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1. 用例基本信息:该部分记录了用例的基本信息,包括用例标题、用例编号、用例作者、用例创建时间等。

2. 用例描述:用例描述部分是用于详细描述测试用例的内容和目标。

该部分可以包含用例名称、用例预置条件、用例执行步骤等信息。

3. 期望结果:该部分是用于说明测试用例的预期结果,即测试用例执行完毕后的期望结果。

通常包括用例执行后系统的行为、功能的正确性等。

4. 实际结果:该部分是用于记录测试用例执行后的实际结果,通常包含用例执行的日期、执行者、实际执行结果等。

5. 测试数据:该部分记录了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所需的测试数据,以及测试数据的来源和使用方式。

6. 附件:该部分可以包含用例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文件、截图、日志等附件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验证。

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回答【ALM测试用例模板】相关的问题:问题1:什么是ALM测试用例模板?ALM测试用例模板是指一种用于编写测试用例的模板,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用于编写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并将其与开发和需求管理系统集成。

问题2:ALM测试用例模板一般包含哪些部分?通常,ALM测试用例模板包含用例基本信息、用例描述、期望结果、实际结果、测试数据和附件等部分。

问题3:用例基本信息部分包括哪些内容?用例基本信息部分包括用例标题、用例编号、用例作者、用例创建时间等基本信息。

问题4:用例描述部分用于记录什么内容?用例描述部分用于详细描述测试用例的内容和目标,包括用例名称、用例预置条件、用例执行步骤等信息。

任务剖面建模方法

任务剖面建模方法

任务剖面建模方法
1.确定系统的任务: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这些任务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用户的期望来确定。

2.识别任务参与者:任务参与者是指与系统交互并参与系统
任务执行的人员或其他系统。

需要识别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参与者,并确定他们的角色和职责。

3.确定用例:用例是对系统功能的描述,描述了系统与参与
者之间的交互。

根据系统的任务和参与者的角色,识别和定义
系统的用例。

每个用例应该具有明确的输入、输出和预期结果。

4.编写详细的用例描述:对于每个用例,编写详细的用例描述,描述用例的先决条件、基本流程和可能的异常情况。

这些
描述应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流程图的形式呈现。

5.创建场景:场景表示用例的具体实例,描述了系统和参与
者之间的交互步骤。

对于每个用例,定义多个场景,以涵盖不
同的输入、条件和结果。

什么是用例

什么是用例

系统分析员之什么是用例(第一讲)需求阶段需要经过哪几个过程:业务建模,用例分析,系统建模1.用例的概念用例是什么?其原始英文是usecase,直译过来就成了用例。

这也是一个比较贴切的叫法了,从字面的直接理解就是使用的例子。

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用例就是与使用者(actor)交互的,并且给使用者提供可观测的有意义的结果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这个定义还是比较费解的,笔者在众多应聘者中发现很多使用用例来做需求的系统分析员,有的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但仍不能把握用例的本质,虽然他们号称精通UML。

最具普遍意义的理解错误是认为用例就是功能的划分和描述,认为一个用例就是一个功能点。

在这种理解下,用例变成了仅仅是较早前需求中功能框图的翻版,很多人用用例来划分子系统,功能模块和功能点。

如果这样,用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有意思的是,造成这种理解错误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却是因为对OO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本质上说,把用例当成功能点的系统分析员脑子里还是面向过程的那一套思想,虽然他们在使用OO的工具,OO的语言,号称在做面向对象的开发,但过程的影子还没有从他们脑子里彻底抹去。

如果用例不是功能的话,它是什么呢?从定义上说,能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执行结果的活动,不就是功能吗?我的回答是:错!功能是计算机术语,它是用来描述计算机的,而非定义需求的术语。

功能实际描述的是输入-->计算-->输出。

这让你想到了什么?DFD图?这可是典型的面向过程分析模式。

因此我说把用例当做功能点的分析员实际在做面向过程的分析。

而用例则不是计算机术语,UML除了在计算机行业中应用,它也经常被应用在其它行业中。

用例是一种需求方法学,虽然软件危机和OO的发展促成了它的诞生并被完美的融合进了OO体系,形成了UML,但它实际上并不是软件行业的专用品。

如果非要从功能的角度解释,那么用例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完成一个特定目标的“功能”的组合,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些“功能”体现不同的组合方式。

用例场景描述的基本要点

用例场景描述的基本要点

用例场景描述的基本要点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例场景描述是一种常见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工具。

用例场景描述主要用于描述系统或软件的功能需求,以及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行为。

通过用例场景描述,可以清楚地了解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用例场景描述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要点:1. 用例名称:用于简要描述用例的名称,以便于识别和引用。

2. 用例描述:对用例进行简要描述,包括用例的目标、功能和预期结果等。

3. 参与者:参与用例执行的各个角色或实体。

4. 前置条件:执行用例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或状态。

5. 流程步骤:用例执行的具体步骤,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述。

6. 扩展流程:用例执行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或特殊情况,以及如何处理。

7. 后置条件:用例执行完成后的状态或结果。

8. 异常处理:对于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如何进行处理和响应。

三、用例场景描述的实例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描述用例场景描述的基本要点。

用例名称:用户登录系统用例描述: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并进入系统主页面。

参与者:用户前置条件:用户已经注册并拥有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

流程步骤:1. 用户打开系统登录页面。

2. 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3. 用户点击登录按钮。

4. 系统验证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

5. 如果验证通过,系统跳转至主页面,显示用户相关的信息和功能菜单。

6. 如果验证不通过,系统显示错误提示信息,并要求用户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扩展流程:- 用户输入的用户名或密码为空:系统显示错误提示信息,并要求用户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 用户输入的用户名或密码错误:系统显示错误提示信息,并要求用户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后置条件:用户成功登录系统,进入系统主页面。

异常处理:若系统登录功能出现故障,则需要及时修复,并通知用户。

四、总结通过用例场景描述,可以清晰地描述系统或软件的功能需求和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行为。

用例场景描述的基本要点包括用例名称、用例描述、参与者、前置条件、流程步骤、扩展流程、后置条件和异常处理。

UML用例图总结

UML用例图总结

UML用例图总结用例图主要用来描述“用户、需求、系统功能单元”之间的关系。

它展示了一个外部用户能够观察到的系统功能模型图。

【用途】: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

用例图所包含的元素如下:1. 参与者(Actor)表示与您的应用程序或系统进行交互的用户、组织或外部系统。

用一个小人表示。

2. 用例(Use Case)用例就是外部可见的系统功能,对系统提供的服务进行描述。

用椭圆表示。

3. 子系统(Subsystem)用来展示系统的一部分功能,这部分功能联系紧密。

4. 关系用例图中涉及的关系有:关联、泛化、包含、扩展。

如下表所示:a. 关联(Association)表示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通信,任何一方都可发送或接受消息。

【箭头指向】:指向消息接收方b. 泛化(Inheritance)就是通常理解的继承关系,子用例和父用例相似,但表现出更特别的行为;子用例将继承父用例的所有结构、行为和关系。

子用例可以使用父用例的一段行为,也可以重载它。

父用例通常是抽象的。

【箭头指向】:指向父用例c. 包含(Include)包含关系用来把一个较复杂用例所表示的功能分解成较小的步骤。

【箭头指向】:指向分解出来的功能用例d. 扩展(Extend)扩展关系是指用例功能的延伸,相当于为基础用例提供一个附加功能。

【箭头指向】:指向基础用例e. 依赖(Dependency)以上4种关系,是UML定义的标准关系。

但VS2010的用例模型图中,添加了依赖关系,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表示源用例依赖于目标用例。

【箭头指向】:指向被依赖项5. 项目(Artifact)用例图虽然是用来帮助人们形象地理解功能需求,但却没多少人能够通看懂它。

很多时候跟用户交流甚至用Excel都比用例图强,VS2010中引入了“项目”这样一个元素,以便让开发人员能够在用例图中链接一个普通文档。

用依赖关系把某个用例依赖到项目上:然后把项目-》属性的Hyperlink设置到你的文档上;这样当你在用例图上双击项目时,就会打开相关联的文档。

用例描述的三种形式

用例描述的三种形式

用例描述的三种形式
软件开发中,用例描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产品的功能和特性,以便实现更好的设计和实现。

用例描述也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客户更好地理解软件产品,以便更好地对软件的性能和可用性进行评估。

本文将探讨用例描述的三种形式,包括文本描述、图形描述和表形描述。

文本描述是最常见的形式,一般以文本的形式描述用例,涵盖了用例的功能、特性和期望的输出。

文本描述必须简洁明了,清楚地概括出用例的范围,并且对用例进行有效的描述。

图形描述是另一种形式,它使用类似于流程图、状态图或活动图的形式描述用例。

与文本描述相比,它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出用例的工作流程,让查看者更容易理解用例所完成的任务。

最后一种形式是表形描述,它使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用例的名称、输入信息、期望输出和备注等。

表格形式的描述可以将用例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任务,使项目团队更加容易掌握用例的详细内容。

用例描述有助于软件开发人员和客户更好地理解软件项目的设
计和实现,从而进行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开发流程。

文本描述、图形描述和表形描述是常见的三种形式,它们都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用例,从而改善软件开发的效果和质量。

但无论使用什么形式来进行用例描述,软件开发人员都要确保用例描述的可读性和可解释性,以便更好地理解用例的范围和期望的输出。

正确正确的用例描述可以更好地帮助项目团队理解项目,并实现
更好的设计和开发结果。

用例及用例描述

用例及用例描述

用例图用例描述用例:留言ID:1简单描述:用户在本网站留言板上进行留言(咨询)主参与者:user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本网站被打开且用户有留言需要主流:i)用户打开本网站ii)进入留言板页面iii)在留言板对话框内发布信息iv)点击确定,完成留言后置条件:用户留言成功附加流:数据库添加失败时提醒错误原因并询问是否重新留言用例:搜索ID:2简单描述:在本网站进行所需信息的搜索主参与者:user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本网站被打开且用户有搜索信息的需要主流:i)用户打开本网站ii)在网站搜索引擎中键入搜索条件或直接按类别搜索iii)点击确定,完成搜索iv)得到预期信息,用户可以对所得信息进行浏览后置条件:搜索完成并且用户得到预期信息附加流:搜索数据库无结果,提示原因并询问是否重新搜索用例:回复ID:3简单描述:客服对用户的留言板提问或留言进行回复主参与者:客服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有用户在留言板上提问或留言主流:i)客服登录网站后台ii)进入留言板回复页面iii)点击回复,在出现的对话框内键入回复内容iv)点击确定,完成回复后置条件:客服回复信息成功附加流:数据库添加失败时提醒错误原因并询问是否重新回复ID:4简单描述:普通管理员将最新资讯信息添加到网站数据库中主参与者:普通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网站有最新的咨询信息需要添加主流:i)普通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将最新资讯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iii)点击确定完成录入后保存所作修改iv)修改成功后关闭后台页面后置条件:最新资讯信息成功添加到数据库中附加流:添加信息出错时数据库提示出错信息用例:删除网站信息ID:5简单描述:普通管理员将废旧资讯信息从网站数据库中删除主参与者:普通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网站有废旧的咨询信息需要删除主流:i)普通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查询废旧的资讯信息iii)将废旧资讯信息从数据库中删除iv)点击确定完成删除后保存所作修改v)删除成功后关闭后台页面后置条件:废旧资讯信息成功从数据库中删除附加流:删除信息出错时数据库提示出错信息ID:6简单描述:普通管理员对网站数据库中数据进行修改主参与者:普通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网站有待修改的数据信息需要修改主流:i)普通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查询待修改的资讯信息iii)对待修改资讯信息进行修改iv)点击确定完成修改后保存所作修改v)修改成功后关闭后台页面后置条件:待修改资讯信息在数据库中修改成功附加流:修改信息出错时数据库提示出错信息用例:查询网站信息ID:7简单描述:对数据库中的网站信息通过不同条件进行搜索查询主参与者:普通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已确定要查询信息的关键字主流:i)普通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根据搜索关键字对信息进行搜索iii)搜索成功,显示查询到的语句后置条件:信息查询成功,得到所查信息详情附加流:搜索失败,未能得到要查询信息并提示出错信息用例:删除留言ID:8简单描述:对数据库中的留言进行删除管理主参与者:普通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存在不合法留言信息,普通管理员需要对其进行删除操作主流:i)普通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在数据库中查询到不合法的留言信息iii)对不合法留言信息进行删除操作iv)点击确定完成操作后进行保存v)保存后关闭后台页面后置条件:不合法留言信息得以成功删除附加流:删除留言信息失败并提示出错信息用例:查询留言ID:9简单描述:对数据库中的留言信息进行查询检索主参与者:普通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确定要检索留言信息的关键字主流:i)普通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根据不同的检索条件对留言信息进行查询iii)成功检索到所要查询留言信息并显示信息详情后置条件:所要查询留言信息得以成功检索附加流:未能查询到所要查询的留言信息并提示出错信息用例:登录ID:10简单描述:网站的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和客服登录进本网站后台主参与者:超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客服副参与者:无前置条件:各种管理员需要进入后台进行各种信息维护主流:i)进入网站后台管理页面ii)键入预先分配好的帐号和密码iii)点击登录,进入后台iv)登录成功后置条件:各种管理员登录后台成功附加流:登录出错时提示出错信息用例:创建管理员用户ID:11简单描述:超级管理员创建一个新的管理员用户(普通管理员、客服)主参与者:超级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网站需要新建一个管理员用户主流:i)超级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创建一个新的管理员用户(帐号,密码)iii)点击确定完成新管理员用户的创建,数据库进行保存iv)创建成功后关闭后台页面后置条件:网站得到一个新的普通管理员用户或客服用户附加流:创建失败时数据库提示出错信息用例:删除管理员用户ID:12简单描述:超级管理员删除一个管理员用户(普通管理员、客服)主参与者:超级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网站需要删除一个管理员用户主流:i)超级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删除一个管理员用户(帐号,密码)iii)点击确定完成管理员用户的删除,数据库进行保存iv)删除成功后关闭后台页面后置条件:删除一个普通管理员用户或客服用户成功附加流:删除失败时数据库提示出错信息用例:设置管理员权限ID:13简单描述:超级管理员对网站中的管理员设置权限主参与者:超级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普通管理员,客服前置条件:需要对网站内的普通管理员和客服进行区分,对他们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限主流:i)超级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对普通管理员设置权限,令其能对网站信息进行增、删、改、查以及对游客留言信息(不合法)进行查询和删除对客服设置权限,令其只能对游客的留言或提问信息进行回复iii)点击确定完成权限设置,数据库进行保存iv)设置成功后关闭后台页面后置条件:普通管理员或客服的权限设置成功附加流:权限设置失败时数据库提示出错信息用例:查看管理员用户信息ID:14简单描述:超级管理员对普通管理员用户或客服用户的信息进行查看主参与者:超级管理员副参与者:数据库前置条件:需要查看管理员用户信息主流:i)超级管理员登录网站后台页面ii)对指定普通管理员用户或客服用户的信息进行查询iii)显示指定管理员用户信息后置条件:管理员信息查询成功,得到所查信息详情附加流:查询信息失败时数据库提示出错信息。

1绘制用例图

1绘制用例图
工作 它是能够在一个对话、几分钟或一个小时的时间内
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用例强调了能够增加可见的或可度量的业务价值
EBP级别上的用例
一个EBP级别上的用例通常被称为
一个用户目标级别上的用例,以强
调用例应该帮助系统的用户来实现
自己的目标
解决
找出用户的目标
你想做什么?
方案
你的目标是什么? 和过
系统分析师UML用例实战》介绍如 何通过用例掌握UML。《系统分析 师UML用例实战》的案例基于 Wesley和Richard两个角色叙述,从 两人开始接到一个书店系统的项目, 到动手建立用例模型,并且应用用 例技术来估算工时,系统记述了 UML用例的应用方法。
第1章 绘制用例图
《系统分析师UML用例实战》
收银员或顾客
目标
处理销售 处理销售
……
……
……
确定用例——EBP级别的用例
一个好的用例为参与者产生一种可以估 量的价值结果
描述参与者想要系统完成的事情
用例
一组用例是一个系统的用户能够使 用系统完成的不同任务
可以通过考虑在系统实现后参与者 能够用它来做什么,简单地草拟出 这次迭代的一组初步的用例
影响软件项目的因素
不充分的用户输入 13%
其其它它 505%0%
不完整需求 12%
员工不足 6%
变更需求 12%
技术技能不足 7%
用例到底用在哪?
What
How
Do
用用 例例 图描

“用例”先睹为快——用例图
接待员 前台 领班
餐饮管理系统 记录预约
取消预约 <<include>>
<<include>> 调换餐桌

软件工程课件之第4章用例和用例图

软件工程课件之第4章用例和用例图

4.2.3 泛化关系
借阅者
.9 泛化关系
4.2.4 分组关系
在一些用例图中,用例的数目可能很多,这时就需要把 这些用例组织起来。这种情况在一个系统包含很多子系 统时就会出现。另一种可能就是,当你按顺序和用户会 谈,收集系统需求时,每个需求必须用一个单独的用例 来表达,这时就需要某种方式来对这些需求进行分类。
4.1.1 参与者
例如,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可以认为“读者”是 “学生读者”和“教师读者”的泛化,而“学生读者” 还可以具体化为“本科生读者”和“研究生读者”;同 样,“图书管理员”也是“采购员”、“ 编目员”及 “借阅人员”的泛化。图4.3表示出了参与者之间的泛 化关系。
4.1.1 参与者
“<<extend>>”是扩展关系的构造型,箭头指向基本用例。
4.2.2 扩展关系
借阅者
<<include>>
还书
<<extend>>
查询图书 交罚款
图4.8 扩展关系
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从现有的用例中抽取出公共的那部分信息
,作为一个单独的用例,然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重用这 个公共的用例,以减少模型维护的工作量。
因此,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借阅者”和“系统管理 员”都是参与者。
4.1.1 参与者
【例4-1】客户给销售员发来传真订货, 销售员下班前 将当日订货单汇总输入系统。谁是系统的参与者?
分析:根据参与者的定义可知,此系统的参与者是销售 员。
4.1.1 参与者
【例4-2】在需求分析中常见的权限控制问题,一般的 用户只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操作,如查询等,而管理员 除了常规操作之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系统管理工作,如一 些关键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员既可以进行 常规操作又可以进行一些配置操作。

第三章 用例和用例图

第三章 用例和用例图

系统边界
… 参与者透过系统边界直接与系统交互,参与者的确定代表
系统边界的确定
有意义交互
任何事物
人、外部系统、外部因素等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12
3.2.2 识别参与者:参与者要点

参与者指在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即在确定参与者时, 应主要考虑他的角色,而不是这个角色的实例。

• • •
某些组织中可能有很多营销人员,但他们均起着同 一种作用,扮演着相同的角色。 … 一个用户也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一个高级营销人员
经理
用例C

如系统中经理可以参加雇员 的所有用例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21
3.2.2 识别参与者:泛化关系的误用
浏览信息
注册成员
普通浏览者 搜索产品
用户
留言
登录验证身分
系统管理员
回复留言
发送邮件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22
3.2.3 识别用例(use case) 分析典型用例是开发者准确迅速地了解用户要求的最常用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户和开发者一起深入剖析系统功 能需求的起点。 “用例”是Ivar Jacobson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爱立信公 司开发AKE、AXE系列时发明的。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29
用例要点:用户观点而非系统观点
订票 旅客 查看今日航班
处理订票
旅客 显示今日航班
用户观点
系统观点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30
用例 VS. 功能
•呼叫某人
•传输/接收 •电源/基站 •输入输出(显示、键盘) •电话簿管理 •……
•接听电话
•发送短信 •记住电话号码
•…… 用户观点

请描述构建用例模型的过程

请描述构建用例模型的过程

请描述构建用例模型的过程
用例模型是软件开发中的一种重要模型,它描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构建用例模型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系统边界和参与者
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边界,即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界面。

然后需要确定参与者,即与系统交互的各种角色,如用户、管理员等。

2. 确定用例
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参与者后,需要确定系统的各种功能需求,即用例。

用例是描述系统功能的一种方式,它描述了系统如何响应参与者的请求。

3. 编写用例描述
用例描述是用例的详细说明,它包括用例名称、参与者、前置条件、基本流程、备选流程和后置条件等内容。

用例描述需要清晰明了,以便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能够理解和执行。

4. 确定用例之间的关系
在确定了各个用例后,需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例之间的关系
可以分为包含关系、扩展关系和泛化关系等。

包含关系表示一个用例包含另一个用例,扩展关系表示一个用例可以扩展另一个用例,泛化关系表示一个用例是另一个用例的特殊情况。

5. 绘制用例图
用例图是用例模型的图形表示,它包括系统边界、参与者和用例等元素。

用例图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构建用例模型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从而更好地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什么是用例和用例描述【优质】

什么是用例和用例描述【优质】

什么是用例和用例描述【优质】我发现,在OO和UML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仍有很多系统分析员对OO和UML 一知半解,甚至包括很多已经使用了很久UML的系统分析员。

于是打算写一个系列文章,将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做一个总结。

对初学者起个启蒙作用,也希望抛砖引喻,与各路大虾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这个系列文章将以我对OO和系统分析的理解为主,从UML基础开始,阐述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过程,并以RUP为例,阐述如何将OO过程与软件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OO应用。

好了,今天是第一篇。

想得很远,不知能否坚持下去,呵呵:lol:用例是什么,其原始英文是usecase,直译过来就成了用例。

这也是一个比较贴切的叫法了,从字面的直接理解就是使用的例子。

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用例就是与使用者(actor)交互的,并且给使用者提供可观测的有意义的结果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这个定义还是比较费解的,笔者在众多应聘者中发现很多使用用例来做需求的系统分析员,有的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但仍不能把握用例的本质,虽然他们号称精通UML。

最具普遍意义的理解错误是认为用例就是功能的划分和描述,认为一个用例就是一个功能点。

在这种理解下,用例变成了仅仅是较早前需求中功能框图的翻版,很多人用用例来划分子系统,功能模块和功能点。

如果这样,用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有意思的是,造成这种理解错误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却是因为对OO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本质上说,把用例当成功能点的系统分析员脑子里还是面向过程的那一套思想,虽然他们在使用OO的工具,OO的语言,号称在做面向对象的开发,但过程的影子还没有从他们脑子里彻底抹去。

如果用例不是功能的话,它是什么呢,从定义上说,能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执行结果的活动,不就是功能吗,我的回答是:错~功能是计算机术语,它是用来描述计算机的,而非定义需求的术语。

功能实际描述的是输入-->计算-->输出。

这让你想到了什么,DFD图,这可是典型的面向过程分析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发现,在OO和UML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仍有很多系统分析员对OO和UML一知半解,甚至包括很多已经使用了很久UML的系统分析员。

于是打算写一个系列文章,将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做一个总结。

对初学者起个启蒙作用,也希望抛砖引喻,与各路大虾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这个系列文章将以我对OO和系统分析的理解为主,从UML基础开始,阐述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过程,并以RUP为例,阐述如何将OO过程与软件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OO应用。

好了,今天是第一篇。

想得很远,不知能否坚持下去,呵呵:lol:用例是什么?其原始英文是usecase,直译过来就成了用例。

这也是一个比较贴切的叫法了,从字面的直接理解就是使用的例子。

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用例就是与使用者(actor)交互的,并且给使用者提供可观测的有意义的结果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这个定义还是比较费解的,笔者在众多应聘者中发现很多使用用例来做需求的系统分析员,有的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但仍不能把握用例的本质,虽然他们号称精通UML。

最具普遍意义的理解错误是认为用例就是功能的划分和描述,认为一个用例就是一个功能点。

在这种理解下,用例变成了仅仅是较早前需求中功能框图的翻版,很多人用用例来划分子系统,功能模块和功能点。

如果这样,用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有意思的是,造成这种理解错误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却是因为对OO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本质上说,把用例当成功能点的系统分析员脑子里还是面向过程的那一套思想,虽然他们在使用OO的工具,OO的语言,号称在做面向对象的开发,但过程的影子还没有从他们脑子里彻底抹去。

如果用例不是功能的话,它是什么呢?从定义上说,能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执行结果的活动,不就是功能吗?我的回答是:错!功能是计算机术语,它是用来描述计算机的,而非定义需求的术语。

功能实际描述的是输入-->计算-->输出。

这让你想到了什么?DFD图?这可是典型的面向过程分析模式。

因此我说把用例当做功能点的分析员实际在做面向过程的分析。

而用例则不是计算机术语,UML除了在计算机行业中应用,它也经常被应用在其它行业中。

用例是一种需求方法学,虽然软件危机和OO的发展促成了它的诞生并被完美的融合进了OO体系,形成了UML,但它实际上并不是软件行业的专用品。

如果非要从功能的角度解释,那么用例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完成一个特定目标的“功能”的组合,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些“功能”体现不同的组合方式。

实际上,把用例解释为某个参与者(actor)要做的一件事可能更为合适。

这样的一件事有以下几个特征:一、这件事是相对独立的。

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与其它用例交互而独自完成参与者的目的。

也就是说这件事从“功能”上说是完备的。

读者可能会想到,用例之间不是也有关联关系吗?比如扩展,比如实现,比如继承,它看上去并不是独立的嘛。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会在后续的文章里详细说明。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用例之间的关系是分析过程的产物,而且这种关系一般的产生在概念层用例阶段和系统层用例阶段。

对于业务用例,这个特征是很明显的。

二、这件事的执行结果对参与者来说是可观测的和有意义的。

例如,系统会监控参与者在系统里的操作,并在参与者删除数据之前备份。

虽然它是系统的一个必需组成部分,但它在需求阶段却不应该作为用例出现。

因为这是一个后台进程,对参与者来说是不可观测的,它应该在系统用例分析阶段定义。

又比如说,登录系统是一个有效的用例,但输入密码却不是。

这是因为登录系统对参与者是有意义的,这样他可以获得身份认证和授权,但输入密码却是没有意义的,输入完了呢?有什么结果吗?三、这件事必须由一个参与者发起。

不存在没有参与者的用例,用例不应该自动启动,也不应该主动启动另一个用例。

用例总是由一个参与者发起,并且满足特征二。

例如从ATM取钱是一个有效的用例,ATM吐钞却不是。

因为A TM是不会无缘无故吐钞的,否则,我从此天天守在ATM旁,生活无忧矣。

四、这件事必然是以动宾短语形式出现的。

即,这件事必须有一个动作和动作的受体。

例如,喝水是一个有效的用例,而“喝”和“水”却不是。

虽然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人是不会做出喝这个动作的,水也必然是喝进去的,而不是滑进去的,但是笔者所见的很多用例中类似“计算”,“统计”,“报表”,“输出”,“录入”之类的并不在少数。

除去以上的特征,笔者觉得用例的含义还要更深些。

首先,用例的背后是一种需求方法论。

其核心是以参与者为中心(区别于以计算机系统为中心),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描述他要做的日常工作(区别于以业务流程描述的方式),并分析这些日常工作之间是如何交互的(区别于数据流的描述方式)。

换句话说,用例分析的首要目标不是要弄清楚某项业务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而是要弄清楚有多少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做什么?业务流程分析则是后续的工作了。

其次,用例简直就是为OO而生的,其思想完美的符合OO。

用例分析方法试图找到问题领域内所有相对独立的参与者和事件,并把业务流程当成是这些参与者和事件之间的交互结果(在UML用活动图或序列图来描述)。

因此,用例方法被吸纳到OO之后,UML 得以以完备的形式出现,用例成为了真正的OO核心。

在RUP里,这种核心作用被发挥到极致,产生了用例驱动(usecase driven)的软件过程方法,在RUP里,软件生产的所有过程和产物都是围绕着用例形成的。

可以说,用例分析是OO的第一步。

如果用例分析本身出了问题,对业务架构,软件架构的影响是很大的,将大大削弱OO的优势--复用、扩展。

笔者认为软件复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复用是代码级复用,这是由OO语言特性提供支持的,例如继承,聚合,多态;较高层次的复用是组件级复用,这是由设计模式提供支持的,例如Factory模式,Builder模式;最高层次的复用则是服务级复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应用服务器和通讯协议来提供支持的,例如最近炒得火热的SOA(面向服务的应用)架构。

用例分析的好坏也许对代码级和组件级的复用影响不太大,但对服务级的复用影响却是巨大的。

笔者认为服务级复用是OO的最高境界,而结构良好的用例分析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基础。

闲话:今天你OO了吗?如果你的分析习惯是在调研需求时最先弄清楚有多少业务流程,先画出业务流程图,然后顺藤摸瓜,找出业务流程中每一步骤的参与部门或岗位,弄清楚在这一步参与者所做的事情和填写表单的结果,并关心用户是如何把这份表单传给到下一个环节的。

那么很不幸,你还在做面向过程的事情。

如果你的分析习惯是在调研需求时最先弄清楚有多少部门,多少岗位,然后找到每一个岗位的业务代表,问他们类似的问题:你平时都做什么?这件事是谁交办的?做完了你需要通知或传达给谁吗?做这件事情你都需要填写些什么表格吗?....那么恭喜你,你已经OO啦!用例组成当记录基于组件的系统的行为需求时,用例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开发人员常问的一个问题是,“用例文档应该包括哪些信息?”尽管我在此提到的一些部分是可选的,但在我看来,将这些部分包括在用例文档中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当编写基本用例的文档时(另请参阅前一篇技巧Modelling essential use cases),我倾向于略去可选部分(因为基本用例关注的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因此不必像系统用例那样复杂)。

当编写系统用例时,我通常将所有部分都包括在内。

回顾一下,基本用例和系统用例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系统用例包括了高级实现决策,而基本用例是要以与技术和实现无关的方式捕捉用户的意图。

参与者(actor) 和被包含的用例这两个部分实际上只看用例图即可确定。

但是,按我的经验,各个用例最好相互独立—换句话说,用例应该包含理解它们所需的全部关键信息以及它们所在的上下文。

这使您的主题问题专家(SME) 能够分别充实各个用例。

(他们可能上午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工作,下午则各自独立地以最快的速度充实所分配的用例,从而提高了整个小组的生产效率。

)用例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

名称无疑应该表明用户的意图或用例的用途,如“研究班招生”。

标识符[可选]。

唯一标识符,如"UC1701",在项目的其他元素(如类模型)中可用它来引用这个用例。

说明。

概述用例的几句话。

参与者[可选]。

与此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

尽管这则信息包含在用例本身中,但在没有用例图时,它有助于增加对该用例的理解。

状态[可选]。

指示用例的状态,通常为以下几种之一:进行中、等待审查、通过审查或未通过审查。

频率。

参与者访问此用例的频率。

这是一个自由式问题,如用户每次录访问一次或每月一次。

前置条件。

一个条件列表,如果其中包含条件,则这些条件必须在访问用例之前得到满足。

后置条件。

一个条件列表,如果其中包含条件,则这些条件将在用例成功完成以后得到满足。

被扩展的用例[可选]。

此用例所扩展的用例(如果存在)。

扩展关联是一种广义关系,其中扩展用例接续基用例的行为。

这是通过扩展用例向基用例的操作序列中插入附加的操作序列来实现的。

这总是使用带有<<extend>> 的用例关联来建模的。

被包含的用例[可选]。

此用例所包含用例的列表。

包含关联是一种广义关系,它表明对处于另一个用例之中的用例所描述的行为的包含关系。

这总是使用带有<<include>> 的用例关联来建模的。

也称为使用或具有(has-a) 关系。

假设[可选]。

对编写此用例时所创建的域的任何重要假设。

您应该在一定的时候检验这些假设,或者将它们变为决策的一部分(请参阅下文),或者将它们添加到操作的基本流程或可选流程中。

基本操作流程。

参与者在用例中所遵循的主逻辑路径。

因为它描述了当各项工作都正常进行时用例的工作方式,所以通常称其为适当路径(happy path) 或主路径(main path) 。

可选操作流程。

用例中很少使用的逻辑路径,那些在变更工作方式、出现异常或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路径。

修改历史记录[可选]。

关于用例的修改时间、修改原因和修改人的详细信息。

问题[可选]。

如果存在,则为与此用例的开发相关的问题或操作项目的列表。

决策。

关键决策的列表,这些决策通常由您的SME 作出,并属于用例的内容。

将这些决策记录下来对于维护团体记忆库(group memory) 是相当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