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接讲解部分内容沿途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古典绍兴是因为无论是我儿时的记忆,我对绍兴的最初印象来自中小学课文里鲁迅文章对家乡的描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孔乙己》、《社戏》描写的人物和地方都是我少年时期熟悉的。那个时候觉得这些个地方很美,也可能是鲁迅先生记忆中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
再熟悉绍兴这个名字就是小时候看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悠远曲婉的唱腔,久久地萦绕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绍兴是一个梦,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梦。还是今天我来到绍兴,以及绍兴的过去,都是一致的:绍兴是古典的、文化的、历史的。绍兴就象一本古典的书,从儿时的记忆延续到今天的眼见。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 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 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 年),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20 余县,治吴(今苏州)。足见当时绍兴政治经济发展之繁盛。1983年7 月设省辖绍兴市至今,为全国68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国家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越剧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绍兴自古就是著名的水乡。去过绍兴乡间的人一定看到过河道里来来往往的乌篷船,这和鲁迅《社戏》描绘的一模一样。绍兴河道众多,四通八达,水路自然是这里自古的交通动脉。绍兴的水路不仅村村通镇镇连,而且有和京杭大运河连接的水道,这样绍兴在古代实际具备了北上京城东去出海的便捷交通网络。据说大禹治水也曾经到过绍兴,足见绍兴之水乡名声之大历史之悠久。
水路多自然桥也就多。特别是绍兴老城区,有很多中国古桥之最:有中国现存之最早的立交桥八字桥,八字桥位于绍兴市区八字桥直街,南宋嘉泰《会稽志》已有记载,桥孔墩柱上刻有“时宝佑两辰仲冬吉日建”,宝佑丙辰为1256 年,应是重建时间,这是我国现存有文字标记最古的城市桥梁。该桥为石壁石柱墩式石梁桥,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没二桥洞,解决了一桥跨三河的复杂交通问题,被称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有特长型古桥梁之最纤道桥,纤道桥建于晋代贺循疏凿的西兴运河阮社段南侧,现存古纤道桥为唐元和十年(公元815 年)浙东观察使孟简整治运河时修建,连绵百余里。其中阮社段东起双梅上谢桥,西至钱清板桥,全长7160 米,由1285 孔石梁桥组成,每跨净 2 米,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宽 1.5 米,桥墩用条石干砌,桥低接近水面,东端45 跨较高,可通小舟,该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准悬链线拱桥之最迎仙桥,迎仙桥位于新昌县桃源桃树坞村,始建于明代,后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准悬链线型,造型独特,甚为少见。桥长25 米,净跨15.6 米,桥面宽 4.5 米,高7.7 米;国内最早独塔斜拉桥章镇桥,章镇独塔斜拉桥在上虞市章镇西的曹娥江上,全长303.69 米,宽12.8 米,桥高15 米,塔高30.31 米,5对斜拉索。1978年11 月动工,1983年10 月竣工。为国内第一座独塔斜拉桥。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桥文化和绍兴人息息相关,无法分离。
说绍兴是酒乡,是因为这里是绍兴黄酒的故乡,绍兴酒、女儿红、古越龙山、绍兴花雕等都是闻名全国的黄酒品牌。绍兴市被中国首届酒文化节评为 5 个中国酒文化名城之一。绍兴酒的历史悠久,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酿、勾践“箪醪劳师”等传说和典故。
南北朝时,绍兴酒被列为给皇帝的贡酒。唐朝时,著名诗人贺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方干、张乔等,都以饮绍兴美酒、赏稽山鉴水、留千古诗篇为畅事。明清之际,绍兴出现了大酒坊,清嘉庆年间绍兴酒被列为全国十大名酒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女儿红,据说民间家庭有女孩子出生,父母就在院子里窖藏下几坛子黄酒,等到女儿出嫁才挖出来待客,故名女儿红。
绍兴黄酒之所以受人欢迎,除了其独特工艺和口味外,酒精度适中富含各种营养元素也是重要原因。绍兴酒营养之丰富,在世界酒类中可说是不多见的。
说绍兴是书法之乡,当然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二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阴。王羲之48 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 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 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 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 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王羲之以后曾多次书写《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表现了艺术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环境下造就的,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作用。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绍兴是中国著名剧种越剧的发源地。绍兴戏曲传统绵长,剧种、曲种多样,声腔丰富,剧作高超,作家、艺人辈出,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越剧最为著名,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越剧演出团体遍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成为除京剧以外的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在长期实践中,进一步形成了一种优美忬情、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而且出现了一批代表性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山花烂漫》、《胭脂》等,其中绝大部分已摄制成影片。
说绍兴是名士之乡一点也不过分。这里不但出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而且诞生了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中国书法二
王书圣王羲之小圣王献之,中国四大美女西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巾帼英雄女革命家秋瑾。此外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嵇康、谢灵运、贺知章、范仲淹、蔡东藩、朱自清、等;著名的政治家:范蠡、文种、谢安;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蔡元培、马寅初、刘大白、范文澜、孙伏园、胡愈之、竺可桢、钱三强等等。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 修褉] 。在他去世前8 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 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翌日,
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形成
一、王羲之生平(303 —361 )
王羲之出自琅邪“王”氏,即“姬”姓的“王”氏。秦末乱时,迁居琅邪,后徙临沂。西汉时,王吉一支迁至临沂都乡南仁里。两晋成为著名的高门士族,出现了许多清谈名士、庙堂权贵、书画名家。东晋时,王裁、王正两房人物最盛,王羲之是王正长子王旷的次子。家族势力延绵南朝。
生于公元303(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地不详,经史料分析在北方。7 岁前后父亲去世,11 岁随叔父王廙
南渡,居京师建康(今南京)。20 余岁娶太尉郗鉴女郗璿。婚后出仕为秘书郎。32 岁前后离京,到武昌(今湖北鄂州)任征西将军府参军、长史。38 岁任江州刺史(今江西九江),次年赋闲。42岁得第七子献之。46 岁在建康任护军将军,49 岁为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今浙江绍兴)。51岁在山阴郊外召集“兰亭雅集”,53 岁称病辞官。59 岁(升平五年,361)卒,葬会稽剡县金庭乡瀑布山(今属浙江嵊州市)。
二、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直接先师从卫夫人,后又师从叔父王廙;临摹古人:东汉张芝草书、三国魏钟繇行书、正书。王羲之擅长书体:草书、行书、楷书。王羲之书法的分期(生前):33 岁(335 年)以前,王羲之的书法与当时的庾翼、郗愔前面还有些差距,随后跟他们齐名。40岁(342 年)之际名声大振。49岁(351 年)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以后,王羲之的传世名迹大多是49 岁到会稽后十余年间所写。
三、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过程王羲之书名大振以后,影响很大,书家师法王羲之的新体,不再宗法“钟张”。王羲之去世后,第七子王献之继以出名,故有“二王”之称,所谓“晋末二称英”。古人把精通一技或身怀绝技者称为“圣”。葛洪第一次使用了“书圣”这个概念,但是所推崇的书圣是三国时期“善史书”的皇象、胡昭。王献之的弟子羊欣也提到书圣:“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 都是前朝名家,也没有提到王羲之。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要晚到三百年后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