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的教学设想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的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们高二级语文备课组都重视集体备课,教研风气较浓,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都经过集体共同探讨。

对于选修课的古典诗歌教学,我们是这样统一认识的:

(1)两线并举,由点带面。从“名家名篇”到“诗词专题”这两条线,力求容量大,专题意识强。

(2)“基本”“拓展”,同题异教。对同一题材的诗歌,“基本阅读”的采用先讲后练,用练习反馈讲课的效果;“拓展阅读”的采用先练后讲,讲课前,设计练习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探究,再通过讲课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梳理总结知识。

就拿咏物诗的教学来说,针对我级学生在古典诗歌学习上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鉴赏理论的缺乏和鉴赏能力的欠缺这个问题,经过共同的研究,我们备课组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根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围绕咏物诗的教学,我为自己班的学生设计了这样一套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

把“基础阅读”中出现的两首咏物诗:杜牧的《早雁》和李商隐的《柳》抽出来集中讲,重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鉴赏理论和指导鉴赏咏物诗的技巧,让学生对鉴赏咏物诗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知识。课后设计练习反馈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对鉴赏咏物诗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指导和

训练,这为拓展阅读的咏物诗专题教学的自主学习、实践演练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由点到面,组织学习小组全面展开咏物诗专题学习的自主探究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意识,这节课我将探究活动贯穿始终。

一、课前的探究

为了避免探究设置的随意、简单、肤浅。我根据这一课的学习重点、难点,鉴赏的技巧,理解的分歧点,阅读的延伸点设置了以下方面的探究内容:

(1)知人论世:要求学生学生从作者的简历,成就、评价三方面上网或查书搜集资料制作作者名片。

(2)诵读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体会感悟。

(3)破译物象:提示学生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物象的特点,从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去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从而体会诗中的“情”和“志”。

(4)鉴赏探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抒发感情、托物言志。

(5)知识拓展

要求学生:①联系同题咏物诗、比较立意异同。

②搜查、积累有关“子规、葡萄、牡丹、小松”物象的古诗句。

③归纳以上四种物象的象征意义。

(后附表)

(后记:设置课前的探究活动,目的是想检查学生在《早雁》和《柳》的学习之后的知识迁移能力。因为保证了学生的准备、思考时间,这次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背能力、分析能力、仿写能力,为课堂上建构新知做好材料、背景、经验等方面的铺垫。)

二、课堂的探究

相对于课前的探究,设置课堂探究的目的性更强,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我围绕备课组确定的学习重点设置一个探究点: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因为之前的通盘考虑,在课前探究活动时,我已将鉴赏咏物诗时“三步”(①写了什么物象②言了什么志③用了什么手法)以及涉及到的材料、知识(如诗人的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物”与“志”的契合点)都已被分解、渗透在课前的探究中,所以在课堂探究中学生讨论比较热烈,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在互动中,我不但检查了学生课前探究的情况、效果,又组织了学生将课前探究的那些零碎的、粗糙的材料,肤浅的、单一的观点梳理整合成系统和专业的知识。就这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梳理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构建了新的知识——如何鉴赏咏物诗。

(后记: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智慧和力量,精心设置探究点,不仅可以避免探究时的简单化、庸俗化,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益。)下面是咏物诗专题教学的设计:

一草一木总是情——咏物诗四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过程和方法:

采用“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咏物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草一木总是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草一木”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难点: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去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互动、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抒情导入

抒情排比式的开头,让大家感受到“一草一木总是情”的意蕴,从而引出课题。

(二)指导鉴赏,让学生体会“一草一木总是情”的生活感悟

1.回顾所学的咏物诗,理解掌握咏物诗的特点——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指导鉴赏咏物诗,体会诗中感情。

三步到位: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

第2步:体会所言之“志” (包括: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第3步:分析表达技巧(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烘托)

3.具体分析《赏牡丹》,指导学生落实鉴赏的“三步到位”。(三)课堂探究活动:

1.重点指导《赏牡丹》后,以点带面,引出《子规》《葡萄》《小松》这三首诗的自主学习探究。

(1)按学生兴趣分三大研究小组:《子规》组、《萄葡》组、《小松》组

(2)探究范围:咏物诗《子规》、《葡萄》、《小松》

(3)探究内容:运用“三步到位”自主鉴赏三首诗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2.小结鉴赏方法: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提炼所写物象特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形象”(抓关键词)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进而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情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