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移动通信概述
下面将给出几类在不同环境与条件下经常使用的 著名经验公式与模型。 •1)奥村—哈塔(Okumura-Hata)模型 •2) Hata模型向个人通信PCS系统的扩展 •3)Walfisch-Ikegami模型(WIM) •4)室内传播模型
1.5 移动通信噪声与干扰
信道对信号传输的限制除了损耗和衰落外,另一 重要限制因素是噪声和干扰。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前10年
第三代移动通信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多频) IMT-2000
(CDMA2000、WCDMA、TD-SCDMA)
主要接入技术:CDMA
IP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和应用——业务驱动 数字业务、IP业务、音视频业务会逐步成为主流业务
技术特点:
自适应技术:调制自适应,编码自适应,接入自适应,网络自 适应。 网络技术:分组连接,多网连接。 业务技术:业务分类,编码组帧,数据压缩。 静止状态下 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四种主要效应
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阻挡,在电波传 播的接收区域中产生传播半盲区。它类似于太阳光受阻 挡后可产生的阴影,光波的波长较短,因此阴影可见, 电磁波波长较长,阴影不可见,但是接收终端(如手机) 与专用仪表可以测试出来。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 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 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 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 将进一步加重信号强弱的不平衡性,甚至出现了以强压 弱的现象,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用户产生掉话 (通信中断)现象,通常称这一现象为远近效应。
移动通信概述
放一张图片
4.1没有移动网就没有移动电子 商务
4.1.1智能手机带来新世界
·智能手机对移动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新兴技术为移动电子商务助力 ①NFC 、 SIMPass 、 RFID-SIM 等移动支付技术 ②LBS 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GPS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等技术 ③二维码、社交平台
第2章 移动通信概述
02
目录
ONTENTS
录
目
2.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04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例如移动体(车辆、船 舶、飞机或行人)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人与人及人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等。采用移动通信技术和 设备组成的通信系统即为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信息灵活、高效。它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一种不可或缺的 手段,是用户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多种形式信息(语音、数据、视频等)交换的理想方式。
多种业务,并能与ISDN等其他的网络进行互连。但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 实现移动的多媒体业务。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制式有美国的DAMPS,欧洲的GSM全 球移动通信系统,日本的PDC,窄带CDMA等。我国的移动业务主要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GSM系统” 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GSM和窄带CDMA系统)”开展,主要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 据短信业务,以及各类基本组合业务的“移动套餐”业务等。
4.2.2流量降价带来电子商务网购红
·流量降价的原因 ①政策: 2014 年,工信部宣布全面放开电信业务资费,电信运营商可根据 市场情况及用户需求制定资费方案,包括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 费方式。 ②舆论压力: 4G 网络具有带宽大、下载速度快的显著特点,由此带来了 数据流量业务需求的大量增长。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移动通信__知识点移动通信知识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它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蜂窝系统(AMPS),主要用于语音通信。
2·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蜂窝系统(GSM),实现了语音和短信服务。
3·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CDMA、CDMA2000),支持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4·第四代移动通信:LTE(Long Term Evolution),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三、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1·移动通信基站: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
2·移动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家庭位置寄存器和访问控制节点等。
3·移动终端: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等。
四、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无线信道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解码、信道编码等。
2·多址接入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3·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WCDMA、CDMA2000和LTE等。
4·移动通信安全:包括加密、认证和数据隐私保护等。
五、移动通信的应用1·语音通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语音通话服务。
2·短信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文字信息传递服务。
3·数据传输:包括互联网接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移动应用等。
4·多媒体服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和播放。
附件: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图表2·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3·移动通信技术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信法:指国家关于电信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2·无线电管理局:负责管理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机构。
移动通信基础介绍
SSS设备组成
BSS
MSC/VLR
HLR/AUC EIR
SSS
OSS PS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
• 1)信道的管理和分配; • 2)呼叫的处理和控制; • 3)过区切换和漫游的控制; • 4)用户位置信息的登记与管理; • 5)用户号码和移动设备号码的登记和管理; • 6)服务类型的控制; • 7)对用户实施鉴权; • 8)与其它公用通信网络互连.
BTS受控于基站控制器(BSC),属于基站子系统 (BSS)的无线部分,是服务于某小区的无线收发信台 设备,实现BTS与移动台(MS)空中接口的功能。BTS 主要分为基带单元、载频单元和控制单元三部分。基带 单元主要用于话音、数据速率适配以及信道编解码等; 载频单元主要用于调制/解调与发射机/接收机间的耦合; 控制单元则用于BTS的操作与维护。
存储着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通过 核查三种表格(白名单、灰名单、黑名单)使网络具有 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监视故障设备的运行和保障网络运 行安全的功能。
GSM系统结构- BSS各部分的功能
基站子系统各部分功能
基站控制中心(BSC) 基站收发信台(BTS)
移动台(MS)功能
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主要完成接口 管理、BTS-BSC之间的地面信道管理、无线参数及无 线资源管理、测量和统计、切换、支持呼叫控制、操作 与维护等功能。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概述 GSM系统结构 GSM频率配置 GSM无线接口 GSM网络结构 编号计划 呼叫建立流程
GSM概述
GSM含义
1982年,欧洲邮电大会(CEPT)成立了一个 新的标准化实体GSM(Group Special Mobile),其目的是制定欧洲900MHz数字 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移动通信一三四五章重要知识点(附答案)(1)
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限用户)之间的通信。
2.近代移动通信的奠基人答:马可尼3.移动通信的五个主要特点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4.几个重要专业名词:弥散损耗、阴影效应、多普勒频移、远近效应答:弥散损耗:阴影效应: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在运动的情况下,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的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点场强中值的起伏变化叫做阴影效应。
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以恒定的速率沿某一方向移动时,由于传播路程差的原因,会造成相位和频率的变化,通常将这种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
远近效应:移动通信是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的,移动台之间会出现近处移动台干扰远处移动台的现象,称为远近效应。
5.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分类:多址方式、工作方式、信号形式答:○1: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2: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3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6.单工、双工、半双工的特点答:○1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这样的工作方式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行接收○2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使用方便,但在电台的运行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源消耗较大○3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
第1章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移动通信是一门复杂的高新技术,尤其是蜂窝移 动通信。要使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实现通 信,就必须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它不但集中了无 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最新技术成就,而且集中了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许多成果。目前,蜂窝 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通信阶段, 并且正朝着第三代移动通信这一更高阶段发展。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2)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
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 的干扰。如有两个用户距离基站位置差异较大, 且这两个用户所占用的信道为相邻或邻近信道时, 距离基站近的用户信号较强,而远的用户信号较 弱,因此,距离基站近的用户有可能对距离远的 用户造成干扰。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移动通信设 备中,采用了自动功率控制电路,以调节发射功 率。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 第六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其标志是第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999年11 月5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TG8/1第18次会 议上,最终确定了3类(TDMA、CDMA-FDD、 CDMA-TDD)共5种技术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 基础,其中WCDMA、cdma2000和TD-SCDMA 是3G的3个主流标准。目前,WCDMA和cdma 2000在部分地区已经正式商用。这个阶段的特征 是系统容量和载频利用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第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承载 的业务类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 (3)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是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由于蜂窝式移动通信采用同频复用来规划 小区,这就使系统中相同频率电台之间的 同频干扰成为其特有的干扰。这种干扰主 要与组网方式有关,在设计和规划移动通 信网时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解读
个人移动通信的诞生及演进
实现个人电话的梦想--蜂窝状移动电话的诞生
背景:随着无线电报和无线广播的发展,人们更 希望有一种可以随身携带、不用电话线路的电话。 70年代初,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系统的覆盖小区 概念后,很快进入了实用阶段。 1979年,美国芝加哥试验成功AMPS模拟蜂窝式 移动电话系统,83年在美国投入商用。 1987年,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进 入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时期,引进英国的TACS 系统。
移动通信的特点
1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复杂
在移动通信中,基站至用 户间靠无线电波来传送信 息。当前,移动通信的频 率范围在甚高频( VHF , 30 ~ 300MHz )和特高频 (UHF,300~3000MHz) 内
工作频段特点:
传播距离在视距范围内,通常为几十千米;天线 短,抗干扰能力强;且以地表面波、电离层反射 波、直射波和散射波等方式传播,受地形地物影 响很大 移动台接收到的电波 一般是直射波和随时 变化的绕射波、反射 波、散射波的叠加, 这样就造成所接收信 号的电场强度起伏不 定,最大可相差20~ 30 dB,这种现象称为 多径传播 衰落。
• 例如,运动着的车辆、船舶、飞机或行走着的人与固定点 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或者移动物体之间的通信都属于移动 通信。
– 这里所说的信息交换,不仅指双方的通话,同时也 包括数据、传真、图像等多媒体业务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 特点:
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复杂 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移动台工作时经常受到各种干扰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通道容量有限 通信系统复杂
这被认为是无线电通信的第一次实际应用。 紧接着,马可尼在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器 材公司——英国马可尼公司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等介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通信方式。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无线传输移动通信使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将信息传输到接收设备。
这种传输方式使得通信更加灵活和便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通信。
2. 移动设备移动通信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如方式、平板电脑等。
这些设备可以随身携带,方便进行通信和信息获取。
移动设备通常具有无线连接功能,可以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3.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是支持移动通信的基础设施,包括基站、传输设备和核心网等。
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将移动设备和通信终端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数据传输。
4. 通信协议移动通信使用一定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
通信协议规定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和处理规则等。
常用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LTE等,它们定义了移动通信的标准和规范。
5.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目前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2G、3G、4G和5G等。
这些技术在无线传输、信号处理和网络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6. 移动通信应用移动通信应用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移动通信,人们可以进行语音通话、短信、网上购物、社交媒体等各种活动。
移动通信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和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涵盖了移动通信的核心要点和关键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移动通信领域将继续发展和演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移动通信概述
31
1.3移动通信的控制与交换
切换时刻:根据基站接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强度测 试报告或误码率报告确定 硬切换与软切换 硬切换:移动台越区过界时进行的切换,在 切换时,移动台要先中断与原通信基站的联 系,再建立与目标基站间的通信 ; 软切换:移动台在切换时,先不中断与原通 信基站的联系,而与目标基站先建立通信, 两个基站可同时为一个用户提供服务,当与 目标基站取得可靠通信后,再切断与原基站 间的通信 。
24
1.2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 频谱管理 国际上 国内 日常管理 – 频谱分配的基本原则 频道间隔 公共边界的频率协调 多频道共用 频率复用 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频率利用率的评价
25
1.2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 影响频率选择的因素 传播环境的影响 有关组网因素的影响 多频道共用的影响 互调的影响 – 频道的分配方式 分区分组方式(无三阶互调)------小型专用网 等频距分配方式------大型公用网
比较三种圆内接正多边形:正六边形小区的中心 间隔最大,各基站间的干扰最小;交叠区面积最 小,同频干扰最小;交叠距离最小,便于实现跟 踪交换;覆盖面积最大,对于同样大小的服务区 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制所需的小区数最少, 即所需基站数少,最经济;所需的频率个数最少, 频率利用率高。 一般采用正六边形小区形状。
至少有一方能移动; 一种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 区域内可随时随地进行; 为个人通信(5W通信)打下基础; 移动通信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3
通信基础知识
2、无线电传播特性
多普勒频移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一辆警车迎面急驶而来时我们会 觉得警笛的声音越来越刺耳尖利,而当其远离驶去时又变得缓和起来。 这就是多普勒频移造成的频率变化。 多普勒频移是指多径效应不仅可使发射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化,而且可使 发射信号的频率结构发生变化,造成相位起伏不定,它导致数据信号的 错误接收。 信号阴影与传输损耗 衰落指在接收端信号的振幅总是呈现出忽大忽小的随机变化的现象。依 据持续时间长短,衰落一般有快慢之分。 当移动台进入建筑物阴影时,因为大部分信号能量被建筑物阻挡,所以 也会发生衰落,移动台仅能接收到从其它物体反射来的信号或绕射来的 信号。但这种衰落相对多径引起的衰落来说变化速度要慢的多,所以称 之为慢衰落,它不像快衰落那样难以对付。 快衰落大部分是由于多径传播引起,它使得信号严重失真。 慢衰落是由不同类型的大气折射或行进过程中地形等其它障碍物的影响 而产生的。 随着频率的增加信号电平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曲线逐渐接近瑞利分布,因 此可用瑞利分布作为快衰落的最坏情况估计。
2、无线电传播特性
多径信号不但显著地分散了信号的能量,使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仅 是发射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并且因为多径信号到达移动台所传输的路径 不同和到达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相位的不同。这样多径信号之间就会产 生相互抵消的效应,造成极其严重的衰落现象,使信号的信噪比严重下 降,影响接收效果。 另外,如果是宽带通信,信号的频谱较宽,还会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这主要是因为针对不同的多径情况,不同频率产生的衰落深度也不同, 造成有的频率分量完全被多径抵消掉。所谓的瑞利衰落是指信号的电场 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瑞利概率分布的多径衰落。另一个对瑞利衰落 的主要贡献者则是多普勒频率效应。 在移动通信中,多径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它严重干扰通信,但人们也可 以对其加以利用。比如当移动台移动到大型建筑物后面,进入信号阴影 区的时候,无线信号只能通过反射信号到达移动台,人们可借以这种反 射波和/或绕射波来保证语音的连续性。在GSM和CDMA移动通信中针对 多径传输的技术措施分别是时域均衡和分集接收。
移动通信
第一章1移动通信概念: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或临时停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2移动通信特点:①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③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⑤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三类: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按信号形式分两类:模拟网、数字网。
4、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①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②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③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④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⑤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⑥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5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①无线电寻呼系统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③无绳电话系统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⑤组网技术6移动通信发展状况第二章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调制和解调技术①恒定包络调制技术(数字频率调制)最小移频键控(MSK)定义:是一种特殊的2FSK,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即相关函数等于0)的最小频差,并要求FSK信号的相位连续。
其频差△f=f2 —f1=1/2T b ,即调制指数为h= (式中T b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本比特内的相位常数不仅与本比特区间的输入有关,还与前一个比特区间的输入级相位常数有关。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定义:用高斯滤波器作为MSK调制的预置滤波器的调制方法叫做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
②线性调制技术(数字相位调制)π/4 —D Q PSK是指将Q PSK的最大相位跳变±π降为±3π/4,从而改善了π/4—DQPSK的频谱特性。
移动通信复习
移动通信复习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的技术。
它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方式,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语音、短信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复习,以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1. 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
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和信息发送到基站,然后基站将其转发到目标设备。
这种无线传输是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实现的,即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其传输到接收端进行解码。
2.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移动设备、基站、核心网和接入网。
移动设备是用户的移动终端,基站是接收和转发无线信号的设备,核心网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和信号路由,接入网是将核心网连接到基站的网络设施。
3. 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为了实现移动通信,需要定义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
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包括GSM、CDMA2000、LTE和5G。
这些技术标准定义了移动通信的频率、带宽、调制方式和网络结构等方面的规范。
3.1 GSM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最早引入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之一。
它使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将频率分成多个时间片段,并在时间上进行分割。
GSM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是2G移动通信的主要标准之一。
3.2 CDMA2000CDMA2000(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是一种使用码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信标准。
它将语音和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并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进行传输。
CDMA2000在北美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是2G和3G移动通信的主要标准之一。
3.3 LTELTE(Long-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它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低的延迟。
LTE能够支持高质量的流媒体和互联网应用,成为目前主要的移动通信标准。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点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点移动通信基础一、填空1、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行的通信2、移动通信按照多址方式分类,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3、移动通信按照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可分成三种工作方式: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4、双工制有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两种方式。
5、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两个频段。
6、均衡技术可以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产生的符号间干扰(ISI)7、信道编码技术采用在发送的消息中加入冗余数据位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链路性能8、自适应均衡器一般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即训练模式和跟踪模式9、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技术是模拟调频、频分多址,主要业务是语音10、第二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TDMA或CDMA数字蜂窝系统,其业务主要限于话音和低速数据11、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可以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12、第四代移动通信要求数据速率从2Mb/s提高到100Mb/s,能够提供150Mb/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13、我国主流的三种3G标准为:WCDMA、cdma2000、TD-SCDMA14、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覆盖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15、信道是通信网中传递信息的通道16、在移动通信网内,无线电干扰一般分为同频道干扰、领频道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和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等。
17、信道分配策略可分为两类: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和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18、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可移动性19、移动性可划分成两个级别:一个称为游牧移动;另一个称为无缝移动20、移动性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21、在切换需求检测方面,人们已经提出了3种策略:移动台控制的切换(MCHO)、网络控制的切换(NCHO)、移动台辅助的切换(MAHO)22、无线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功率控制、接入控制、负载(拥塞)控制、信道分配、分组调度等23、移动通信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射波、反射波和地表面波等,在分析其信道时主要考虑直射波和反射波的影响。
移动通信标准
时间: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代表:美国的AMPS系统 ,英国的TACS系统,北欧的NMT 系统,德国的C系统以及日本的HCMTS和NTT系统等
缺点: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抗干扰能力差,业务 质量比有线电话差,而且当时国际标准化落后,有多种系统 标准,跨国漫游很难,不能发送数字信息,不能与综合业务 数字网(ISDN)兼容等,目前1G已逐步被各国淘汰。
图2.2 电信业重组结构
重组后的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南方的中国电信讲形成 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全面竞争的格局。在电信改革重组完成 之后,国家发放了三张3G牌照:TD-SCDMA牌照给了中国移 动;WCDMA牌照给了中国联通;CDMA2000的牌照给了中国电 信。3G牌照的发放形成了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 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 市场竞争主体,使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构架得 到完善。中国电信业降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3G的发展也 将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3.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在移动通信中,按无线通信的使用频率和信息传输方式,其 无线电路工作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工制(同频单工)
(2)半双工 (3)全双工
3.3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频率
第三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
3.1移动通信的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较,移动通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 (2)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 (3)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影响; (4)频谱资源紧缺; (5)建网技术复杂; (6)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较 高。
移动通信标准综述
一、绪论 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三、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 四、第三代移动系统及其演进 五、4G的研究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3.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双工通信:也叫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即一方讲话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双工制一般使用一对频道。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4.小区制: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同时,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
5.小区:指基站使用不同的电磁波覆盖不同的区域,即分为不同的小区,通常一个基站分为三个小区。
6.相邻小区(邻区):两个覆盖有重叠并设置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相邻小区。
7.频率复用:相同的频率可以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相隔的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频率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
8.切换(Handover):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移动台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至另一个小区。
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9.漫游:指移动用户离开了其归属的局而到其它交换局管辖范围内登记成为移动用户。
10.切换发生的原因: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由移动台发起。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里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较空闲的相邻小区,这种一般由上级实体发起。
1.1移动通信的概述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本章的要求:1.重点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应用系统以及移动系统的组成。
3.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理解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差别;4.认识移动通信相关的技术§1-1 移动通信的概述一、基本概念(P1)移动通信: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处于移动中或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位置上,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信息机动灵活、迅速可靠。
其包括:移动体与固定点,移动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很多人一提到移动通信,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手机,其实移动这个概念不仅仅在于手机,它其实包括蜂窝移动,集群调度,无绳电话,寻呼系统和卫星系统。
⏹相关的流行语●大哥大、手机、全球通、小灵通、GSM、CDMA、3G、WLAN、WIMAX、…●切换、漫游、短信、彩铃、移动梦网、资费套餐,移动IP、…移动通信实际上就是动中通:支持至少有一方可处于移动状态的“无线”通信。
包括终端的移动性(手持机、车载台)、个人的移动性(SIM卡方式支持的业务)、业务的移动性(200业务等)。
通信网的智能化和无线化使三者统一起来:个人通信网或个人通信业务。
移动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
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下面所说的电波的传播方式中将说明)。
信道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移动通信vs 无线通信●由于移动通信是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的通信,我们不可能再用一条电话线和他们相连了,所以必须使用无线信道--靠无线电波传送信息。
但它和无线通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移动性,后者强调无线电波的传播。
⏹移动通信vs 数字移动通信●“数字”的含义:传输环节对承载信息的信号处理方式,是一种相对概念。
⏹蜂窝移动通信●一种特别而普及的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因蜂窝状多小区部站覆盖而得名。
什么是移动通讯网络
什么是移动通讯网络现如今,移动通讯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们使用手机进行通话、发送短信、上网冲浪时,就是在利用移动通讯网络。
那么,什么是移动通讯网络呢?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等方面为您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移动通讯网络,简称移动网络,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系统,用于实现人们之间的语音、短信和数据传输。
它使得人们可以在没有限制的地点进行通信,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和便利性。
二、技术原理移动通讯网络的实现涉及多种技术,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协议。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射频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实现手机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和接收。
而网络协议则是指一系列规范和协议,用于保证通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与可靠。
在移动通讯网络中,首先是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当我们拨打或接听电话时,手机通过射频技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然后通过无线信号与附近的基站进行通信。
基站将通话信号转发到电话交换机,再由电话交换机将信号传输到对方手机。
类似的原理也适用于短信和数据传输。
三、应用场景移动通讯网络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语音通话: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进行语音通话,无论距离有多远。
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2. 短信和彩信:除了语音通话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网络发送短信和彩信。
通过简短的文字或图片,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信息,传递心意。
3. 移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也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冲浪,查找信息、浏览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
4. 移动支付: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行支付,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
四、发展趋势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正朝着更快、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随着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网络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延迟将大大降低,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移动通信简介及 GSM-R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利弊:频分多址(FDMA),电路 结构简单,通信容量小,抗干扰差,适合用于早期的 模拟移动通信,我们现在的铁路通信和光纤直放站就 属于此类通信。时分多址(TDMA),通信容量大,抗 干扰较好,但对于TDMA系统中的帧同步要求严格,要 有抗移动通信延时扩展措施,因此电路结构复杂,一 般适用于公用蜂窝通信。码分多址(CDMA),通信容 量大,频带占用少,抗干扰强和通信保密性好等优点, 相比时分多址电路结构简单,适用于通信容量大的公 用通信如联通CDMA系统。
(1)控制板:控制远端机各个模块的工作 状态及通信和远端机参数的查询设置。 (2)接口板:起着连接各个模块和控制板 之间的桥梁作用,包括各部分的工作电源电压、 数据总线、通信接口以及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 等。 (3)主备电源:提供主备功放的27V电源 电压和接口板、控制板等各模块的9V电源电压 以及主备电源工作状态告警等。为防止电源损 坏造成意外,所以采用主备电源并联供电的方 式,提高了整机工作的可靠性。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6、调制和解调 调制:把基带信号(音频信号)变换成 能够传输的高频信号(即射频RF信号), 称为调制。 解调:把传输的高频信号(即射频RF信 号)反变换成基带信号(音频信号), 称为解调。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1)调制分为:调幅、调频、调相三种 调幅:用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幅 度变化称为调幅。 调频:用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频 率变化称为调频。 调相:用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相 位变化称为调相。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解调分为:检波、检频、检相三种 检波:从高频载波中取出幅度变化的基 带信号称为检波。 检频:从高频载波中取出频率变化的基 带信号称为检频。 检相:从高频载波中取出相位变化的基 带信号称为检相。
现代通信技术移动通信PPT37页
一、 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相近的频道信号所造成的干扰。 二、 远近效应 当两个移动台距基站的距离不同,而以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功率发送信号时,则基站接收来自远端移动台的有用信号将淹没在近端移动台所发送的信号之中,这种由于接收点位置不同,使得发信机与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不同,而引起的接收功率下降被称之为远近效应。
下图给出了一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二、 组网原则 1.蜂窝组网思路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和可用频道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采用蜂窝组网方式的目的在于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和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 频道间隔 相邻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方式共分为8个时隙,即8个频道(全速率),那么每个信道占用带宽为(200kHz/8)=25kHz。如果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那么每个频道将能容纳16个半速率频道,从而可达到提高频率利用率的目标。
三、 双工收发间隔 双工收发间隔为45MHz。 四、 频道配置 在900MHz频段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等间隔频道配置方式。
5.1.3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 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 甚高频(VHF)频段(30~300MHz)和特 高频(UHF)频段(300~3000MHz)作为 其无线通信频率。
5.2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5.2.1 数字移动通信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5.2.2 抗干扰技术
四、 软切换 软切换是指当一个移动台需要与新基站进行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有基站的联系,因而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这样位于两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的移动台可以在不间断通信的条件下实现业务信道的切换,从而大大减少由于切换所带来的掉话,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3.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双工通信:也叫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即一方讲话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双工制一般使用一对频道。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4.小区制: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同时,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
5.小区:指基站使用不同的电磁波覆盖不同的区域,即分为不同的小区,通常一个基站分为三个小区。
6.相邻小区(邻区):两个覆盖有重叠并设置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相邻小区。
7.频率复用:相同的频率可以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相隔的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频率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
8.切换(Handover):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移动台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至另一个小区。
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9.漫游:指移动用户离开了其归属的局而到其它交换局管辖范围内登记成为移动用户。
10.切换发生的原因: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由移动台发起。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里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较空闲的相邻小区,这种一般由上级实体发起。
切换与漫游的目的是实现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缝隙覆盖”。
11.载波:基站用于传送信息的电磁波的频率。
12.信道(Channel):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信息通道,分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3.信道号:移动通信使用载频所对应的信道编号。
14.物理信道:是指一个时隙(约577us,156.25个比特)。
在GSM900频段的上行(890~915MHz)或下行(935~960MHz) 频率范围内分配了124个载波频率,简称载频。
各个载频间的间隔为200KHz,上行与下行载频是成对的,每对载频的间隔为45 MHz。
TDMA中每个载频上按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隙(Slot),这样的一个时隙称为物理信道,GSM的一个载频可提供8个物理信道,一个载频上连续的8个时隙组成一个TDMA帧。
15.逻辑信道:在物理信道所传输的内容就是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有分为两大类,业务信道(TCH)和控制信道(CCH)。
TC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数据业务,控制信道用于传输信令或同步数据. 16.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此信道用来向移动台发送小区的通用信息,如本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息以及同步信息,移动台则周期性地监听BCCH,以获取BCCH上的如下信息,它决定了蜂窝接入的规则.17.SDCCH--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用于传送基站和移动台间的指令与信道指配信息,如鉴权、登记信息消息等,此信道在呼叫建立期间支持双向数据传输以及短消息业务的传送。
18.TCH--业务信道,用于传送用户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信道;19.BSIC--Base Station Indentify Code 基站识别码;20.LAC--Location Area Code 定位区编码(小区位置码);21.CID--Cell Identity 小区身份;22.多址:蜂窝系统中是以信道来区分通信对象的,一个信道只容纳一个用户进行通话,许多同时通话的用户相互以信道来区分,这就是多址。
23.干扰:是蜂窝系统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干扰来源包括同小区中的另一个移动台、相邻小区中正在进行的通话、使用相同或相邻频率的其它基站、或者无意中渗入蜂窝系统频带范围的任何非蜂窝系统。
语音信道上的干扰会导致串话,使用户听到了背景的干扰,信令信道上的干扰则会导致数字信号发送上的错误,而造成呼叫遗漏或阻塞。
24.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
25.同频干扰:同频小区之间的干扰叫做同频干扰,为了减少同频干扰,同频小区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为传播提供充分的隔离。
26.邻频干扰:来自所使用信号频率的相邻频率的信号干扰叫作邻频干扰,邻频干扰是因为接收滤波器不理想,使得相邻频率的信号泄漏到了传输带宽内而引起的。
27.直放站:(中继器,repeater)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
直放站位于基站与移动台之间,中继传输两者间的双向射频信号,用来填补基站覆盖盲区或延伸覆盖区。
28.室内覆盖系统:由宏蜂窝或微蜂窝提供信号源,通过天馈系统,直接将射频信号引到需要的区域,我们称为室内覆盖系统。
29.孤岛效应:当基站覆盖在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地形时,由于水面或山峰的反射,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地形的阻挡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当基站位置过高时,其覆盖的范围就会增大,由于遮挡物少,以及不同密度空气层的折射,信号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
此时手机可能会收到该基站信号。
但由于手机信号较弱,上行信号却无法到达该基站,形成“孤岛效应”。
应采用合理规划基站位置的方法解决。
30.乒乓效应:GSM系统中,所有的切换都是硬切换.当切换发生时,手机总是先释放原基站的信道,然后才能获得新基站分配的信道,是一个“释放-建立”的过程,切换过程发生在两个基站过度区域或扇区之间,两个基站或扇区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31.话务量:是度量通信系统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
所指呼叫话务量,是指单位时间(1小时)内进行的平均电话交换量,表达式如下:A=c·t。
c---每小时平均呼叫次数(包括呼叫成功和呼叫失败的次数) t。
---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的时间(包括接续时间和通信时间) ,如果t。
以小时为单位,则话务量A的单位是爱尔兰(Erl)。
32.误码率:通话质量的网络评价指标。
通话质量分为8个等级,分别用0~7表示,0=0% 1=0.2% 2=0.4% 3=0.8% 4=1.6% 5=3.2% 6=6.4% 7=12.8%33.掉话率:单位时间内通话过程中断话的次数与总通话次数的比值。
34.呼损率:单位时间呼叫不成功的次数与申请次数之比。
35.接通率:单位时间呼叫(主叫与被叫)被接通的次数与申请次数之比。
36.驻波比: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因各部件的连接阻抗不匹配,导致有反射波的存在,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驻波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称为驻波比。
37.带宽:工作频率的宽度;直放站带宽:直放站的系统增益比峰值下降3dB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38.增益:信号的放大量;39.带内平坦度:工作频带内不同频率上最大和最小信号的差值(峰峰值),要求此差值﹤3dB。
40.带外抑制:工作频带之外信号的衰减量;表现为直放站对在工作带宽外所获得的信号增益的抑制程度。
41.噪声系数:输入端信噪比与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噪声系数表示放大器输出端信噪比与输入端信噪比相比的恶化程度。
42.三阶互调: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作用,使两个传送信号彼此混频而产生的三阶新的频率成份。
计算公式:IM3=2ƒ1±ƒ2或IM3=2ƒ2±ƒ143.隔离度:两个通信端口之间的损耗或衰减量。
44.杂散:除了有用信号之外的发射成份。
45.时延:信号传输时间的延迟量。
46.dB :两个量的比值对数,是一个相对值;计算公式为:电压G(dB)=20Lg(V2/V1);功率G(dB)=10Lg(p2/p 1);47.dBm :功率的计量单位,规定0dBm=1mv;计算公式为:P(dBm)=10Lg[P(W)/1mW];48.dBi :天线增益值(相对于各向同性点源天线的增益相值)。
49.最大输出功率:保证直放站正常工作下所能得到的最大有效输出功率,一般是指直放站1dB压缩点的输出功率。
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即指当输出功率达到进入饱和状态的临界点时,回退1dB所对应的输出功率,是直放站工作在线性工作区内的最大输出功率。
50.隔离度计算:收发隔离度即信源信号从直放站前向输出端口至前向输入端口(或者从反向输出端口至反向输入端口)的空中路径衰减值,其大小直接影响着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在确定天线位置后,一定要测量隔离度。
直放站前向输出功率比反向输出功率大,主要考虑前向链路的收发隔离度。
收发隔离度分为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
直放站收发信隔离度的要求如下:隔离度I≥直放站实际工作增益G + 10dB 水平隔离度Lh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og10(d/λ)-(Gt+Gr)+(Xt+Xr) 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单位:米),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米),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单位:dB),Xt、X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前后比(单位:dB)垂直隔离度Lv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Lv=28.0+40log10(d/λ) d 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单位:米),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米)51.设计技术指标: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0.025Erl。
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话音信道(TCH)呼损为2%;控制信道(SDCCH)呼损为0.1%。
干扰保护比:同频干扰保护比:C/I ≥12dB(不开跳频)C/I ≥9dB(开跳频)。
邻频干扰保护比:2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 ≥-6dB;4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 ≥-38dB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无线覆盖边缘场强:室内≥-85dBm,电梯≥-90dBm,室外≥-93dBm。
在基站接收端位置的收到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20dBm;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宜在10~15dBm/每载波之间,电梯井内天线发射功率可到20dBm/每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