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参考版
胃肠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胃肠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清洁地面和物体表面;被体液.血液污染时应做消毒处理.
2、工作人员:
(1)必须经相关培训后才上岗,具备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消毒剂的使用、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
(2)诊疗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手套,清洗时加穿防渗透外衣或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和面罩。
3、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储存
(1)按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冲洗程序进行。
水洗、酶洗、清洗,按规范要求逐步进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
(2)消毒:胃、肠镜用2﹪戊二醛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当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3)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4)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储存柜
(5)活检钳、细胞刷等内镜附件:一用一灭菌。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6)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注水瓶、连接管:可用0.05﹪含消毒剂或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
5、吸引瓶、吸引管、清洗酶洗冲洗槽:每天诊疗结束后,必须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可用0.05﹪含消毒剂或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擦拭。
6、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后的物品,按要求用清水或无菌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7、每日做好消毒剂浓度监测并记录;每季度做生物监测。
内镜诊疗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诊疗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Ⅰ目的
规范内镜诊疗中心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内镜诊疗中心。
Ⅲ制度
一、受检者检查前应进行HIV、HCV、HBsAg、TPHA等检测,阳性患者,应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二、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进入诊室、清洗消毒室应戴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穿防水隔离衣,进行可能发生喷溅的操作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三、诊查室的办公用桌、椅、凳、治疗床、地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四、内镜诊疗中心内空气定期消毒,每季度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五、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WS 507—2016)要求。
六、使用一次性活检钳,不得重复回收使用。
Ⅳ参考依据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2.《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胃镜室制度模板
胃镜室制度模板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胃镜室各项工作,确保胃镜检查的安全、高效、准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1.2 胃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胃镜室工作制度2.1 室内工作人员应换鞋,穿戴工作衣、帽,操作者要戴手套,应一人一换。
2.2 进入内镜室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
2.3 内镜室护士协助医生做好内镜检查及治疗的一切准备工作,并在检查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详细填好记录及登记。
2.4 检查前认真了解病史及检查要求,严格掌握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
2.5 病人做内镜前应做好相关检查,若为传染性疾病病员应安排最后检查。
2.6 非本室人员禁止入内,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2.7 凡HBV、HCV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及结核阳性者要安排最后检查,检查完毕后严格消毒所有使用过的器械和用具。
2.8 内镜设有专人负责保管,内镜置清洁的专用柜保存。
专用柜每天清洗、擦拭、紫外线消毒,各种器械保持备用状态,保证病人安全。
2.9 室内一切物品按要求定点放置,标签清楚,无菌物品有无菌日期。
2.10 工作人员在清洗内镜及附件时应,穿防护衣、戴防护面罩、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
2.11 内镜室护士做好标本管理工作。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2.12 内镜室系精密仪器,使用前后要先熟悉内窥操作规程后,才能使用。
2.13 各项操作按消毒隔离要求执行,防止交叉感染。
2.14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15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
三、胃镜室安全管理制度3.1 胃镜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设备、药品、器械等安全。
3.2 胃镜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3 胃镜室工作人员应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遇紧急情况能及时采取措施。
3.4 胃镜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一、内镜室设内镜清洗消毒室及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保证通风良好。
二、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不同部位的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三、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必须达高水平消毒。
四、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五、严格按流程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
六、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七、工作应人员在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八、每日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与未用过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对各种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要定期灭菌。
九、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每月进行空气培养,有记录。
十、特殊感染、HBsAg(+)病人,应当安排当日最后检
查,病人所用内镜应当先消毒后再清洗、消毒处理。
十一、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十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三、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对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定期进行化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需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3)
介入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院消毒隔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
(二)细则第三条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消毒灭菌原则和消毒隔离技术及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浓度、配制与使用方法。
第四条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第五条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的物品,如玻璃、油脂、粉剂等物品的灭菌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等。
消毒首选煮沸、流通蒸汽等物理方法,不能使用物理方法消毒时方选用化学方法。
第六条医务人员上班必须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护士必须穿作鞋;进入特殊区域(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ICU 病房等)应换专用鞋。
在传染病区应穿专用工作衣,戴工作帽和口罩等,必要时穿隔离衣。
诊疗、处置工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应消毒手。
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餐厅、会议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第七条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等,应明确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并标志清楚。
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母婴同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抽血室、血透室、ICU、病室等区域应有严格的保洁消毒制度,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和环境整洁,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第八条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气管切开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放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设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
清洗消毒区应保证通风良好。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必须对各区地面、台面等进行清洁,有污染时,要随时消毒处理;每天诊疗结束,必须对各清洗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周要对镜室及储柜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三、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要求,遵守操作规程,内镜及其附件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宮腔镜、腹腔镜、膀胱镜等必须灭菌。
可以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处理。
灭菌内镜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进行。
五、凡进入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必须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六、一次性口圈、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吸引器每日工作结束后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七、活检钳应用一次性或可复用活检钳一人一用一灭菌。
八、灭菌后内镜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储存。
九、需进行内窥镜诊疗的病人,应进行相关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如HBsAg阳性者、己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十、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清洗消毒时间采用定时钟计时。
十一、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并保存记录。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十三、灭菌后的内窥镜及附件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消毒后的内窥镜每季度进行卫生学监测。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一、清洗消毒与诊疗工作室分开,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操作结
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二、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工作设备分开使用。
三、内镜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四、操作和清洗内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湿透围
裙、袖套、帽子、口罩、手套等。
五、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必须灭菌,进入
消化道与粉膜接触的内镜(如胃镜、肠位、乙状结肠位、自肠位等),必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六、用后内镜的清洗、消毒应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执行,注意掌握消毒、灭菌时间、十二指肠位、时间不少于10分钟;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者使用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灭菌后的内镜须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
七、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
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八、消毒后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专用的洁净柜内,洁
净柜紫外线灯每月消毒一次,每次一小时,洁净柜表面每周用消毒剂擦拭一次;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九、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后,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
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器、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用有效氯公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擦试)。
十、每天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内镜室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清洗消毒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诊疗室设空气消毒机,确保室内空气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
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在内镜清洗消毒时,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内镜的消毒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内镜如胸腔镜、腹腔镜、活检钳必须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方可使用。
鼓励采用低温灭菌。
六、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七、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八、使用后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20分钟;HBsAg阳性病人和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
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九、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十、一次性接口、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送焚烧炉焚烧;抽吸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每次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十一、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二次。
气管镜室应当作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制度目的该制度旨在确保内镜室的消毒和隔离工作得以科学、规范地进行,提高内镜室的工作安全性和卫生水平,减少或消除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内镜室进行医疗检查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和相关支持人员。
三、管理标准1. 内镜室消毒要求1.内镜室应按照相关卫生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内镜室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2.内镜室应设立专门的消毒设备和工具,并按时对其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
3.在内镜室消毒中,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4.内镜室中的各种设备、器械、材料等应有统一编号,并建立消毒记录和追溯制度,以便追踪消毒操作和效果。
5.内镜室设立专门的消毒操作区域,确保消毒操作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6.内镜室消毒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操作,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确保个人和患者的安全。
2. 内镜室隔离要求1.内镜室应设置完善的隔离措施,确保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最小化。
2.内镜室中的患者应按照传染病的不同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分类隔离,确保不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降低。
3.内镜室的医务人员和相关支持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防护,避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4.内镜室应设立专门的隔离操作区域,确保隔离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内镜室中的隔离设施和器械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转和有效隔离功能。
3. 内镜室管理要求1.内镜室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内镜室的运行管理和卫生安全管理。
2.内镜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负责内镜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3.内镜室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内镜室的卫生安全培训,提高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内镜室管理人员应建立详细的内镜室管理制度和工作记录,定期评估和改进内镜室的卫生安全管理水平。
5.内镜室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内镜室中的卫生安全事故和异常情况,保障内镜室工作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
内窥镜室消隔离制度
内窥镜室消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区、清洁区划分明确,坚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处理。
2、不一样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一样部位内镜的清洗消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达相应的消、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
7、浸泡内窥镜的消液选择应贴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贴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医院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6版)》相关内容。
二、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宫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并做好登记。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应当进行高水平消毒,并做好登记。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四、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
五、消毒后的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六、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必要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对消毒剂、酶液的浓度必须每日检测并做好记录,其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期限。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等进行清洗消毒。
八、各种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要符合卫生部颁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6版)》中的要求,疑似为结核杆菌感染的患者使用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九、工作人员在检查、操作和清洗、消毒时要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自我防护;做好手卫生。
十、每天进行必要的开窗通风,每季度进行空气微生物检测。
工作结束后台面用0.05%的含氯消毒剂每日进行擦拭消毒,地面有污染时先用纸巾去除污染,再用0.05%的含氯消毒剂拖擦,一般情况下每日用清水拖擦。
十一、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特殊利器可放入硬质利器盒内,满3/4时有效封口,医疗废物统一由科室人员与医疗废物专职人员进行交接,必须双向签字后运出科室。
十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前认真核对产品名称、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等,并不得重复使用。
十三、小包装碘酒、酒精应保持密闭,启封后使用时间为7天,遇污染随时更换,不得再用。
常用无菌辅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2篇)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同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符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本(2)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科室的卫生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的人员和设施。
三、消毒制度1. 每个科室应设有专门的消毒人员,负责科室内的日常消毒工作。
2. 消毒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流程和方法。
3. 科室内的设备、器具、工作台等常用物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4. 医疗废物和污染物需要经过专门的处理和消毒,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5. 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6. 每个科室应制定详细的消毒清洁计划和流程,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四、隔离制度1.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确保其不会对他人造成传染。
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具备隔离设施和适当的医疗器材。
3. 在病房内应加强空气流通和消毒工作,确保病房内的空气质量。
4. 隔离病房的进出口需设有专门的通道和门禁系统,防止患者随意进出。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1.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保证通风良好.安装有排风扇,定时通风换气,每天两次,每次30~60分钟,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季度做细菌培养一次,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紫外线灯管保持精洁,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2次。
动态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有记录。
2.各区域间(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拖布、抹布应分开使用,颜色标记明确,用后清洗再置于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消毒,清水冲净,悬挂晾干。
3.诊察室内的各类物品及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等,可用消毒湿巾清洁消毒一次性完成,或先清洁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表;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4.地面采用湿式清洁,每日1~2次;当受到病原体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及时拖地面、墙面;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5.落实《软式内镜请洗消毒技术规范),手工清洗按照预处理、测漏、清洗(清洗槽内配置清洗液)、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的程序进行,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用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进行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流程前,应完成内镜预处理、测漏、清洗和漂洗。
清洗和漂洗可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
做好记录。
6.规范复用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
7.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应每清洁消毒一次,遇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
8.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并采用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
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消毒槽。
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9.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的手、诊疗室和清洗消毒室环境、使用中的消毒剂与灭菌剂以及清洗用水进行生物监测。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一、诊疗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分室进行,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病人进行内镜诊疗前应进行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HIV等项筛查,并有记录。
特殊感染者应专用或安排在每日的最后时段诊疗。
四、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及灭菌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2.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3.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及必备的清洗工具,禁止使用非流动水。
4.内镜用后立即用湿纱布除去外表面污物,按要求送清洗消毒室进行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并按要求计时、登记。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必须穿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后,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六、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消毒、灭菌。
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无菌的物品要求进行储存。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八、按要求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洁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
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毒剂或者2000mg/L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2)
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1、内镜中心应设检查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区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窥镜及其附件;严格划分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室,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2、保持室内清洁,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后须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时立即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未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一次;操作结束后治疗车、检查床、工作台表面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4、工作人员在诊疗时应按规定着装:戴帽、戴口罩、戴手套及穿隔离衣,操作前后洗手,每检查一人换一副手套;清洗人员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帽、戴口罩、戴护目镜及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
5、病人进行内窥镜检查前,患者必须做乙肝表面抗原检查,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使用专门内镜或安排在当天最后做,对可疑者需做丙肝标记物检查;以上患者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6、凡在检查中发现癌瘤取活检后,镜子必须严格洗刷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例检查,以免存在残留癌细胞影响他人。
癌瘤患者可安排在当天最后做。
7、弯盘、牙垫、垫巾、止血带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弯盘、罐注瓶采用2%戊二醛高水平消毒30分钟;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及管道、止血带采用0.05%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取出清洗凉干后备用。
8、消化内镜、呼吸内镜、鼻咽喉镜等使用前必须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和消毒;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
9、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清内镜表面及管道水份后再进行浸泡消毒。
10、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用75%酒精干燥处理镜身及管道,高压气枪吹干后方可悬挂保存于储镜柜内储存;储镜柜内侧须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嵩明县人民医院内镜室消毒与隔离制度一、胃镜室消毒与隔离制度(一)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二)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三)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与储存柜必须分开,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的设备。
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镜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五)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必须灭菌:胃镜、肠镜,必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六)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七)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八)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
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灭菌或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九)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水洗T酶洗T清洗T消毒)立即去污染、清洗和消毒或灭菌。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使用后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等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参考版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参考版第一篇: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参考版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内镜室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清洗消毒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
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在内镜清洗消毒时,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胃、肠镜每天检查前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每例检查做完先用清水清洗、酶洗,然后用2%戊二醛溶液刷洗,浸泡10分钟。
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整个清洗过程同时吸引和用毛刷清洗活检孔。
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每天监测浓度一次,并有记录。
六、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七、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八、使用后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20分钟;HBsAg阳性病人和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
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九、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十、一次性接口、弯盘做到一人一用;抽吸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每次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十一、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二次。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内镜室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清洗消毒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
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在内镜清洗消毒时,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胃、肠镜每天检查前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每例检查做完先用清水清洗、酶洗,然后用2%戊二醛溶液刷洗,浸泡10分钟。
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整个清洗过程同时吸引和用毛刷清洗活检孔。
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每天监测浓度一次,并有记录。
六、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七、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八、使用后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20分钟;HBsAg阳性病人和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
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九、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十、一次性接口、弯盘做到一人一用;抽吸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每次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十一、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二次。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
十三、治疗床上的床单、枕套,随脏随换。
如检查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或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必须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