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新目标)》与课堂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新目标)》与课堂教学改革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施文雪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2001年颁布并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一些地区进行了实验。《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学生“能做某事”为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01年秋季借助我区实验《英语(新目标)》的契机,开始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教材实验,而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观念上、评价上、课堂教学上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尝试。
二、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新《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它在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部分,除涉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外,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也列入其中。这在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史上是一种创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体现了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立体性和人文性,教学环境的丰富性和教学任务的复杂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任务型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性以及评价体系中主体的多元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面对《英语(新目标)》的实验和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培训则起到了加快教师从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转变的作用。在教师培训方面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聘请有关专家对参加试验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前的培训和全程培训。在实验《英语(新目标)》和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前,对全体参与教师与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和分散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学理论,学习教材,以新的观念指导备课。实验阶段针对实验进展情况和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和备课指导、听课、评课等。
2.在全区全面开始试验教材的同时,成立了课题组。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为重点实验校,其中有重点校、普通校、农村校;课题组成员包括了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课题组成员除参加全区教师的集体培训外,区教研室还在平时和节假日期间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研讨、集体备课,以及请专家做系列专题讲座/报告,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再由课题组成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如提出单元教学建议,任务设计建议、试教经验介绍等,并参与对备课组长和青年教师进行的参与式培训。
可以说这种点面结合、平时和集中结合的培训,对于广大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验《新目标英语》和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已有很多教师认识到教师应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应利用好新《英语课程标准》在时间和空间上所留有的余地,做一名创新型教师;要坚守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并要以创新的工作方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三、“任务型”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从实验《英语(新目标)》和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起,就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任务型大纲及其相应教材的问世,任务型学习和与其相对应的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发展。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年多的实践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任务要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形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使学生用语言来完成任务,即用语言来做事,以达到掌握语言、学会运用语言的目的。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尝试,看到了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所进行的课堂教学与以往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
1. 任务型教学一般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改变了被动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
2.“做事”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
和内化的最佳环境。
3.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它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和、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从而使学生获益匪浅,不但培养了他们语言综合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本身。
交际课堂任务的教案设计首先依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将这些教学/学习目标分解为一项一项的任务。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知道完成一项任务需要何种技能或几种技能,需要使用什么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技能,需要使用哪方面的策略等等。
一个单元通过几个任务将“话题——功能——结构”结合在一起,这几个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有多个层次,具有系统性;每个任务又具有连续性,形成了一个任务链,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可以看出任务型活动大体上呈现由易到难的趋势,因此,任务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就越高,有利于学生展示各自的语言能力。同时,任务涉及多种类型,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的兴趣。突破教材局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见附件)
交际课堂任务在课堂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实施前的准备(Pre-task stage),任务的实施(Task cycle)和语言分析与语言操练(Language focus),即:
《英语课程标准》在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时,除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外,把情感、策略、文化也列于其中。对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这两项比较显现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易于实现,但对于像情感、策略这样的目标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甚至,这两项目标如同虚设。现在由于任务在课堂的实施,使创设“习得”环境并与“学得”有机结合,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交际活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使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分析、判断和创造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使学生具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另外,通过实践和尝试,对有些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1.加强外语教学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导入。这不仅可避免学生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