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

合集下载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巨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命运不可掌控
在《红楼梦》中,作家对命运的描写几乎贯穿始终。

小说中的人物都承担着使命和责任,然而,他们的命运都是不可预知的、充满了变数的。

比如薛宝钗曾经是高雅、睿智的女子,但是由于父亲的一场丑闻而被强嫁给曹雪芹,最终沦为了病弱、消沉的妇人;贾宝玉虽然是贵族之后,却承受了家族的衰败和贫困,而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作家深刻的命运观。

二、虚幻与现实交错
小说中的世界既是美丽、华丽的虚幻世界,又是严酷、残酷的现实世界。

作品通过虚幻与现实的交错,表现出人生中无法抵御命运巨轮带来的挫折和苦痛。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曾经经历过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面对社会艰苦的现实和自己身体和心灵的痛苦。

三、生死与离别
小说中频繁地出现生死和离别的情节,这也是作品深刻的悲剧意识的体现之一。

作家通过人物的死亡和离别,展现出失去和
绝望的悲哀。

例如,贾母、贾琏、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死亡,以及园内园外许多亲情友情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综上所述,悲剧意识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仅使小说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无奈的思考。

红楼梦以悲剧之美震撼心灵

红楼梦以悲剧之美震撼心灵

红楼梦以悲剧之美震撼心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艺术表现方式,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本文将从故事的悲剧元素、描写方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谈论《红楼梦》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读者心灵的原因。

首先,悲剧是《红楼梦》的主要元素之一。

故事发生在贾府,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位主要角色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的兴衰史。

整个故事呈现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命运的无情摧残和社会环境的压迫令主人公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最终导致他们的痛苦和悲伤。

悲剧的元素包括角色的悲惨命运、遭受打击和失败的经历,以及无法逃离命运的宿命感。

这些元素使得故事更具有戏剧性和触动心灵的力量。

其次,描写方式是《红楼梦》影响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曹雪芹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方式,使读者感受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细腻和复杂。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插叙和寓言等形式,使整个故事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受力。

比如,通过描写林黛玉的身世和人生遭遇,作者巧妙地展现了她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作者表达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剧性。

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最后,情感表达是《红楼梦》震撼心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小说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包括爱、恨、悲、喜等各种情感元素。

作者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表情,生动地表达了人性中最原始、最真实的情感。

他通过描写悲痛的细节和矛盾的心理,使读者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痛苦和纠结,体验到生活的残酷和无奈。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红楼梦》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红楼梦》以其悲剧之美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通过悲剧元素的运用、细腻的描写方式和情感的表达,它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触动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作,更是一幅关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的艺术画卷。

读者在欣赏《红楼梦》时,不仅能够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感,更能被深深地触动和感动。

简析《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简析《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简析《红楼梦》的悲剧艺术摘要:综述了前人对《红楼梦》的研究,这篇论文认为悲剧美是一种最高艺术形态的创造,而《红楼梦》这座古代艺术的高峰创造的女性悲剧、家庭悲剧、人的毁灭之悲剧,在今天还有他不朽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将永远闪烁不息的思想和艺术光芒。

道德分析它所创造的女性悲剧、封建婚姻悲剧在妇女得以解放的今天,同样常常上演,那是因为人们总拿婚姻作砝码去追逐金钱、名利、地位。

接着分析它所创造的家庭悲剧的历史、美学哲理意蕴。

再分析家庭悲剧彻底性在后四十回大打折扣及女儿悲剧最深刻之处在于身在悲剧中的人却不能感受自己的悲剧,最后分析人的觉醒才刚开始就见了人的毁灭。

关键词:悲歌、吞噬、才见觉醒、就见毁灭、不朽的价值。

一别林斯基说:“戏剧类的诗是诗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艺术的冠冕。

而悲剧又是戏剧类的诗的最高阶段和冠冕。

因此,悲剧包括戏剧类的诗的整个本质,容纳了它一切因素。

”可见,悲剧美是一种最高艺术形态的创造,而《红楼梦》以其浑然一体的整体悲剧艺术屹立成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又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可见,只有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女人如果只是花鸟,只是玩物,它们的毁灭顶多能搏得几声叹息,一番惆怅,《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是美的,而且内心更美。

请看《红楼梦曲子》黛玉是“世外仙妹寂寞林”;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湘云是“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雾月光风耀玉堂。

”妙玉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艳,却不知太高人愈炉,过洁世同嫌”。

这难道不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女性颂歌的大联唱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啊?全书无处不在的悲与愁,压抑着所有拜读《红楼梦》的人。

从美学角度看《红楼梦》

从美学角度看《红楼梦》

从美学角度看《红楼梦》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是要通过直接的美感来体会的,很难用逻辑的判断、命题来表达。

意象世界用逻辑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把意象世界转变为一个逻辑的判断,它的意蕴就会改变,甚至完全的丧失。

有人问爱因斯坦觉得巴赫的作品怎么看,爱因斯坦回答说:“热爱它,静静的听它,同时闭上你的嘴巴。

”宋代朱熹也说:诗歌有内在的血脉,要反复地吟诵它,去体会它的血脉,它的意蕴,而少用外来的道理语言分析它。

但并不是对文学艺术作品就不能说了,文学批评,文学研究,文学评论,都是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对作品进行阐释,都力图把作品的意蕴说出来,如果说的好,对读者和作者都有帮助。

金圣叹评《水浒传》、《西厢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人称赞他的评点“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阐释是不可避免的,阐释的好对读者和作者是有帮助。

但是作阐释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说出来的东西,说得再好也只能是作品意蕴的一种近似的概括和描述,这种概括和描述跟作品意蕴本身是两回事;二、有一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红楼梦》,意蕴极其丰美,一种阐释往往只能照亮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全部的意蕴,因此,对这些作品的阐释就可以无限的继续下去,这就是伟大文学艺术作品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所以,西方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国有说不完的《红楼梦》,对《红楼梦》的阐释是可以无限继续下去的。

《红楼梦》的意蕴:《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分三个方面:一、《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

《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等,描绘各种各样的人物,极为真实,极为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的。

中国以前的小说,有神物传说,如《西游记》;有英雄传奇,如《水浒传》;有历史演义,如《三国演义》。

到了《金瓶梅》,出现了转折,《金瓶梅》通过描写暴发户西门庆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岳阳楼区教育局黎纯《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同时,《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却又是女性的悲剧。

中国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悲剧,早已上演了千年,直到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写出来。

《红楼梦》不仅写出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必然没落的悲剧命运,写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而且写出了在时代悲剧笼罩下一大批青年女性的悲剧。

造成悲剧的原因或由于思想性格与世不合,或由于追求她们当时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或者仅仅由于年轻貌美而成为嫉妒或猎取的对象。

但总的原因乃是她们不幸生活在“末世”,“生于末世运偏消”。

不单是贾府,整个封建社会都进入了末世。

正是时代的悲剧、家族的悲剧,决定了这些女性的悲剧;而这些女性的悲剧,又作为整个家族大悲剧的一个组成部分,汇合到家族命运的主旋律之中。

《红楼梦》通过这些悲剧的集中描写,目的就在于写出一个包括爱情悲剧、婚姻悲剧、青春悲剧在内的人生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红楼梦》与传统悲剧不同,它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王国维语)。

《红楼梦》的悲剧具有多重含义:表层含义是通过描写的一大批女性形象来体现的,通过青春、爱情和生命之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毁灭,写出了一幕幕深沉的人生悲剧。

深层含义是通过贾府这一典型的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命运感。

这种命运感实质上乃是作者所无法理解、无法把握的历史必然性。

由于曹雪芹先生独特的生活感受,使得他将自己在人世之中所体验到的一切痛苦和忧患,提升到形而上的、人类痛苦的高度,当作一种命运感来思考。

《红楼梦》的悲剧,不是由于个人恶行或小丑播弄造成的,它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理喻的命运感,无论是好人坏人、叛逆者还是卫道者,全都逃不脱毁灭的命运。

这样使得《红楼梦》在悲剧的探索上,排除了任何表面的偶然性,一直追寻到社会的最深层。

浅谈《红楼梦》悲剧的美学价值

浅谈《红楼梦》悲剧的美学价值

浅谈《 红楼梦》 悲剧 的 美学价值
杜 启蓉 ( 重 庆工 业职 业技 术 学 院
《 红楼梦》 以当时具有代表性 的贾 、 史、 王、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纬线 . 以贾宝玉 、 林黛玉、 薛宝钗之间的爱情 和婚姻悲剧为经线 . 揭露 了 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 . 暴露了封建 制度的落后性与腐朽性 . 预示着封建社会没落 与覆灭的必然性 它是一首贵族衰败的挽歌 作为家族小说 . 它切 中了中国文化的基本 精神 . 展示 了中 国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人家的 观念是以血缘为纽带而 自然形成 的. 家族观念 非常浓厚 。对君而言 。 “ 国” 即是 “ 家” ; 对 臣而
化的精髓 和体验不同种族 、 民族所创造的社会 文明 . 这也就是校园文化 的渗透。 ( 二) 组织课外活动凸显校园文化 O中学的校际交流非常多, 比如 , 每年在 9 月份开学之初 会邀请澳大利亚 、 美 国、 英国的 中学生来石家庄 . 和学校的中学生联谊一个星 期 在这一周 的时间里白天两 国的学生一起上 课或参加各种演 出、 表演 、 游戏等 团体活动 。 晚

作者简介 : 杜启蓉( 1 9 6 3 一
) , 女, 重庆 , 重庆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 , 副教授 , 学士 学位 , 研 究方向: 文 化教 育类。 ( 责编 张景 贤) 学思考m. 贵州大学学报 , 2 O 1 4 ( 1 ) . f 2 1 马林. 学校文化体 系建设的探 索m. 当 代 教育科学. 2 0 1 0 ( 2 4 ) . f 3 1 张东娇. 论 学校文化 管理 中的价值重塑 与流程再造Ⅲ. 教 育科学, 2 0 1 4 ( 2 ) . 『 4 1 董兰. 浸润 国学精 髓构建学校文化啊. 现
同堂的贵族之家。 作者怀着对家族繁华 的留恋 和缅怀 . 怀着真诚的愿望探讨 了家族衰败的原 因极其必然性 . 为家族的衰败吟唱了一 曲无尽 的挽歌。 二、 它是一首婚姻爱情悲剧 的挽歌 《 红楼梦1 ) 可称之为古代 爱情 悲剧的千古 绝 唱。 爱情本是男女 间的 自然关 系, 是一种特 殊 的精神对象和精神情感 .而婚姻是爱情 的 社 会形式 . 是爱情的升华 和归宿 . 是家庭诞生 的依据 但在 当时虚伪 的伦理道德范畴 内 . 爱 情 是不见于社会 的。“ 父母 之命 、媒妁之言 ” “ 门当户对” 是婚姻 的一道界碑 儒道作为 当 时的正统之道 . 规定 了“ 男女授受不亲 ” , 程朱 理学 更是 扼杀 了人 性 . “ 失 节 事大 ,饿 死事 小。” 一座座贞节牌坊 . 就是一部部 中国妇女 的血泪史 在这样 的道德规范之下 .遵循个 性 .追求恋爱 自由的宝黛悲剧则是历史 的必 然 而作为封建社会缩 影的贾府及其卫道 士 们对婚姻的要求 : 一是传宗接代 。 病 如西子 的 黛玉 . 担 当不 起这样 的重任 : 二是 门当户对 。 当时 的婚姻 .实 际上是社会地位和政治利 益 的联姻 . 而寄人篱下 的黛玉 , 已无任何社会 背 景和 利用价值 : 第三。 以“ 三纲五章 ” “ 三从 四 德” 的道德来衡 量 . 男女之间的私相爱悦属 大 逆不道 。 作为追求爱

以 红楼梦 中的悲剧美学为论题的作文

以 红楼梦 中的悲剧美学为论题的作文

以红楼梦中的悲剧美学为论题的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经典之作,其中的悲剧美学受到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悲剧美学视野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悲剧美学视野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悲剧美学视野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悲剧美学视野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在《红楼梦》那如梦如幻的世界里,林黛玉就像一朵盛开在风雨中的娇花,美得让人心疼。

她的形象在悲剧美学的视野下,就像是一首凄美悠扬的挽歌,久久回荡在读者心间。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像是一只小心翼翼的小鹿闯进了一个看似繁华却暗藏汹涌的森林。

她的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她的一言一行中透露出来。

她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眼睛里满是谨慎和不安。

这和我们生活中那些到了陌生环境里,变得小心翼翼的人多么相似啊?你想啊,突然到了一个新地方,周围都是陌生的人,自己又没有什么依靠,可不就得小心翼翼的嘛。

林黛玉在贾府里的这种处境,从一开始就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她的美是独特的,是一种病弱娇柔的美。

她就像那柔弱的柳枝,风一吹就似乎要折断。

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貌上的,更多的是从她的气质里散发出来的。

她的多愁善感,就像是那绵绵不断的春雨,说来就来。

一片落花,就能让她落泪感伤。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对着落花吟出这样的诗句,仿佛她自己就是那落花,无人怜惜。

这多像我们有时候啊,看到一些景象,就莫名地伤感起来。

比如说看到秋天的落叶,就会感叹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

林黛玉把这种对生命易逝、自己命运飘零的感伤,都融入到了她对周围事物的态度里。

林黛玉对待爱情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就像是一场镜花水月的美梦。

她爱得那么纯粹,那么热烈,却又被封建礼教这张大网紧紧束缚着。

她的爱就像藏在心底深处的火焰,只能在无人的时候悄悄燃烧。

她不敢明目张胆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只能通过一些细微的举动,一些含情脉脉的眼神去传达。

这就好比是两只想要靠近却又被栅栏隔开的小动物,只能彼此守望。

她会因为贾宝玉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而欣喜或者忧愁。

她的喜怒哀乐几乎都被贾宝玉所牵动着。

可是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再看看她的性格,她的敏感多疑,就像刺猬的刺一样,既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让自己受伤的原因。

(13)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

(13)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

浅析林黛玉的悲剧美及其文化意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滨海分校11春汉语言王本红内容摘要:林黛玉在《红楼梦》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具时代的典型意义,曹雪芹把最富有魅力的悲剧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栩栩如生。

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她的性格可谓既复杂又统一,统一在她的叛逆性格里。

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引发人们对理想社会和健全性格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幽长的、给人们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悲剧美叛逆文化艺术内涵《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一部宏篇巨著,从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是对“悲剧”二字的心情演绎、完美诠释。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为恋爱而生,为恋爱而死。

本文将从各种角度分析林黛玉悲剧之美,揭示其丰富而又深刻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艺术内涵。

一、林黛玉的悲剧美之体现1、外在之凄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她具有绝世的姿容。

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红楼梦》的悲剧之美

《红楼梦》的悲剧之美

《红楼梦》的悲剧之美一座“红楼”,曾引来万千痴男怨女寄予情怀,顶礼膜拜;一部“红学”,曾牵动无数学者专家悉心研讨,刀笔论争。

《红楼梦》太美妙了——痴男怨女为其情所困,常常如痴如狂;《红楼梦》太神奇了——专家学者为其文所惑,每每不能释卷。

《红楼梦》的价值,远非仅限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的范畴,它几乎是一部人类的“百科全书”。

而它最为动人心魄的地方,笔者以为是其展现出的有别于其它艺术样式的无处不在的“美”,而这其中又尤以它所展示的悲剧之美令别样艺术形式难以企及,无法超越。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叔本华认为悲剧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所造成的;第二种悲剧,是由于盲目的命运;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的。

而尤以第三种悲剧最为感人。

因为它“示人生的不幸,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

例外之事,尚可幸免,而这种“非常的势力,足以破坏人生的福祉,无时而不可坠落于人前。

并且这种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之于自己,甚至可以加之于他人,这才是天下最至惨的,而《红楼梦》,就是第三种悲剧。

”因为这个原故,所以说《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

”就《红楼梦》整个内容,实际写的是三重悲剧。

即宝、黛、钗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的悲剧。

而作者尤以所有少女少妇的非凡“行止见识”来更加痛悼她们的悲剧。

在这里,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它不是某一个女性某一个方面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所有女性的普遍悲剧。

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

导致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这就更加使《红楼梦》尽显出悲剧之美。

首先,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这一悲剧,还原了古代女性的伟大。

封建社会的青年女性的悲剧上演了一两千年,直至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以最深刻、最动人的方式揭示出来,这绝不是偶然的。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写了美的毁灭, 是真正的悲剧,无数漂亮、聪慧的奇女子相继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而且“越美, 也就被毁灭得越快、越惨、越彻底”, 令人为之扼腕叹惜。

这使《红楼梦》成了“ 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

因此, 本文以《红楼梦》中风华正茂的青年女性为关照对象, 着力刻画“群芳”的“美”与“悲”, 从而深刻领悟其中的悲剧意韵, 以警醒众生的浮沉之梦。

贾宝玉体现了曹雪芹的悲剧感受。

一《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写了美的毁灭《红楼梦》写了大量美的人物、美的景象的毁灭(“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描写了许多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大观园里几乎所有的女子都是悲剧人物( 如黛玉、宝钗、妙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晴雯、袭人、香菱…… ) 。

鲁迅先生指出:“在我眼下的宝玉, 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证成多所爱者, 当大苦恼, 因为世上, 不幸人多。

惟僧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 得小欢喜, 少有罣碍。

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 与宝玉之终于出家, 同一小器。

”宝玉对人生悲剧不是熟视无睹,而是亲身经历, 故他的悲剧性比较丰满。

二《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2.1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伤害在《红楼梦》的悲剧中, 不仅那些出身卑微的女性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是那些身份高贵的侯门公府千金们, 也不能因为地位高贵而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这在无形中道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伤害。

比如, 一向具有叛逆思想、孤标傲世的林黛玉, 自然很难容于当时的封建礼法。

纵然才貌双全、心高气傲, 但毕竟是寄人篱下, 终身大事无人做主, 直到“泪尽夭亡”;且不说黛玉, 便是“安分随时”、“德言工容”俱佳的薛宝钗, 也难得善终, 在冥冥中成了“金玉良缘”的牺牲品;而已经登上封建时代至尊至贵地位的贾元春, 却更是“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眼睁睁, 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迎春则是误嫁了一个“中山狼”,婚后一年便被恶夫孙绍祖折磨致死;探春虽“才自清明志自高”, 却是改变不了其庶出的身份, 终是远嫁海隅, 就犹如那断了线的风筝, 一去难复返了;惜春是“勘破三春景不长”, 选择了出家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实际是一种无奈的心态;及至那光芒万丈、“男子万不及一”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到头来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至于史湘云, 尽管“厮配得才貌仙郎”, 但“终久是云散高唐, 水涸湘江”, 重现“幼年时坎坷形状”, 也是如李纨一般命运, 青春守寡, 美景不长;即使是“金玉质”的妙玉,“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欲洁”终未洁, 身“陷淖泥中”⋯⋯2.2贾宝玉体现了曹雪芹的悲剧感受曹雪芹家庭的衰败与同时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很不相同, 曹家是突然衰败, 因犯罪抄家而衰败的, 一下子一落千丈, 曹雪芹带有深沉的幻灭的悲哀。

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红楼梦》这本书吗?这可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哟!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

《红楼梦》里有好多让人觉得难过的故事。

比如说林黛玉,她那么聪明、那么漂亮,可是却总是不开心,还早早地去世了。

这是不是很让人伤心呀?还有贾宝玉,他原本生活在一个很大很富有的家庭里,但是后来家里出了事,一切都变了。

比如说王熙凤,她那么能干,可还是没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这就好像我们考试前努力准备,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个好成绩,结果却没有考好一样,心里会特别失落。

《红楼梦》里的这些悲剧,让我们知道了人生不是一直都顺顺利利的,会有很多困难和不如意。

但也正是这些悲剧,让这本书变得特别深刻,让我们能从中懂得很多道理。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

还有那些漂亮的姐姐们,比如薛宝钗,本来以为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结果也有很多烦恼和伤心事。

这就跟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满心期待能收到喜欢的礼物,却没有得到一样,心里会空落落的。

书里的贾家,一开始可热闹啦,房子又大,人又多。

可是后来慢慢地就不行了,这就像我们搭的积木房子,一开始很好看,但是不小心碰倒了,全都乱了。

《红楼梦》里的这些悲剧,虽然让人心里不好受,但是也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会有很多意外,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

就像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一样,不能轻易哭鼻子哟!。

《红楼梦》中的悲剧意味与情感揭示

《红楼梦》中的悲剧意味与情感揭示

《红楼梦》中的悲剧意味与情感揭示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和情感变迁的描绘,展现了悲剧性的情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悲剧意味1.命运不可抗拒:在《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往往无法摆脱社会环境和家族压力所带来的束缚。

例如,贾宝玉从小就被安排与林黛玉订婚,但最终无奈地与秦可卿成婚,这揭示了命运对个体选择权的局限。

2.家族衰落:整个故事中贾家逐渐走向衰落。

富贵堂等建筑才华横溢地展示了贾府曾经的繁荣,而后来随着各种不幸事件发生,预示着家族势力渐弱甚至灭亡,凸显了悲剧的命运。

3.爱情的结局:作品中的爱情多是命运的牺牲品。

林黛玉和贾宝玉、史湘云和薛蟠等一对对情侣都未能最终走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无法成全美好爱情的无奈与惋惜。

情感揭示1.抱负与现实的冲突:作品中许多人物都怀有追求理想生活的抱负,但他们最终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或者放弃。

这种情感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永恒而痛苦的矛盾。

2.深深的失落感:许多角色在《红楼梦》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痛苦,如黛玉因宿命而忧伤沉郁,可见她们内心深处的失落感,以及对生活和命运不公平性的懊恼。

3.人性的复杂性:小说通过塑造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本身存在着光明与黑暗、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对立与挣扎。

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嫉妒和欺诈等行为,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总结《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小说,在其悲剧意味与情感揭示方面有着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内容。

通过对命运不可抗拒、家族衰落、爱情结局等主题的描绘,它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中悲欢离合、命运无常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所受压力影响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情感的揭示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之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珍贵遗产。

浅谈《红楼梦》悲剧的美学价值

浅谈《红楼梦》悲剧的美学价值

浅谈《红楼梦》悲剧的美学价值来源:用户上传作者:杜启蓉《红楼梦》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纬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经线,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落后性与腐朽性,预示着封建社会没落与覆灭的必然性。

一、它是一首贵族衰败的挽歌作为家族小说,它切中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展示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人家的观念是以血缘为纽带而自然形成的,家族观念非常浓厚。

对君而言,“国”即是“家”;对臣而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即是“父”、“家”即是“国”,国与家难分难解。

士大夫历来信奉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兴国旺、家破人亡。

因此,家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本。

而《红楼梦》向我们展示的家,正是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贵族之家。

作者怀着对家族繁华的留恋和缅怀,怀着真诚的愿望探讨了家族衰败的原因极其必然性,为家族的衰败吟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二、它是一首婚姻爱情悲剧的挽歌《红楼梦》可称之为古代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

爱情本是男女间的自然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对象和精神情感,而婚姻是爱情的社会形式,是爱情的升华和归宿,是家庭诞生的依据。

但在当时虚伪的伦理道德范畴内,爱情是不见于社会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是婚姻的一道界碑。

儒道作为当时的正统之道,规定了“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更是扼杀了人性,“失节事大,饿死事小。

”一座座贞节牌坊,就是一部部中国妇女的血泪史。

在这样的道德规范之下,遵循个性,追求恋爱自由的宝黛悲剧则是历史的必然。

而作为封建社会缩影的贾府及其卫道士们对婚姻的要求:一是传宗接代。

病如西子的黛玉,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二是门当户对。

当时的婚姻,实际上是社会地位和政治利益的联姻,而寄人篱下的黛玉,已无任何社会背景和利用价值;第三,以“三纲五章”“三从四德”的道德来衡量,男女之间的私相爱悦属大逆不道,作为追求爱情的林黛玉,是社会的叛逆者,必定为贾家所不容;第四,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容于爱情。

红楼梦悲剧之美

红楼梦悲剧之美

红楼梦悲剧之美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荣华富贵的世界,更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悲剧的美。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红楼梦中悲剧元素的存在,以及这些悲剧给读者带来的触动与美感。

首先,红楼梦中悲剧之美体现在其丰富的人物形象上。

作品中的众多人物,无不展露出独特的个性与命运。

贾宝玉作为主角,他身负荣宠却又备受离间困扰;林黛玉,聪明才女,却命运多舛;王熙凤,聪明干练,却为私欲所困;贾母,儒雅仁慈,却无法挽回家族的衰败等等。

这些角色透过红楼梦这个虚构的世界,展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悲剧的边缘,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其次,红楼梦中的悲剧之美还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嘲讽与批判上。

作品中,贾宝玉的堕落、林黛玉的悲剧命运等,都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结果。

作者通过对这些悲剧的描写,既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虚伪,又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种对封建礼教的嘲讽与批判,赋予了红楼梦深邃的思想内涵,更加凸显了悲剧的美感。

此外,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也是其魅力所在。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被众多读者所津津乐道。

他们的相爱却受到了家族的阻挠与命运的折磨,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这种纯粹、坚定而又无法实现的爱情,在读者心中引起了共鸣。

人们对爱情悲剧的向往与追求,使得红楼梦中的爱情元素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加展现了悲剧的美。

最后,红楼梦中的悲剧之美还体现在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上。

作品中贾宝玉的背叛、林黛玉的自卑、贾母的被讹等等,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丑陋。

通过对这些人性的揭示,作者表达了对人性的洞悉与思考。

人性的悲剧在红楼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的反思与思考。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集典型人物形象、封建礼教批判、爱情悲剧以及对人性深刻剖析于一体的巨作。

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爱情悲剧与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悲剧之美。

这种悲剧之美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唤起了他们对人性、命运、爱情等问题的思考,使得红楼梦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性zlm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性zlm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红楼梦》爱情悲剧性——宝玉、黛玉、宝钗命运悲剧 (3)(一)“木石前盟”对“金玉良缘”——命定的爱情悲剧 (3)(二)独特的人物个性——形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4)(三)宝黛反世间之道而行的结局——理想的幻灭 (5)二、《红楼梦》女性人物之悲剧人生 (5)(一)贾氏四春的命运悲剧 (5)(二)贾府丫鬟们的命运悲剧 (6)三、《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之必然性及社会根源 (7)(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7)(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人物悲剧的根源,作品的本身也影射出作者内心的悲剧意识 (7)参考文献 (9)浅论《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摘要《红楼梦》一部洋洋古典巨著蕴含了无尽的悲剧性,一曲《好了歌》写尽了人们对功名、金钱、权势、情色的追求都是枉费心力的,这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面前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红楼梦》涉及人物三百多个,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曹雪芹以自己独到的视角来描写每个人物,通过人物来反映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态度。

本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思想意蕴做了简要论述,通过文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人生和这些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和社会根源来浅显的分析《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人物爱情女性悲剧必然性“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武林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红楼梦》的故事开始于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本是一块孤独而宁静的石头,有着悠长永远的生活,无生命,无欲无求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可它偏偏有了“灵性”,“有了感觉,有了情意,有了灵魂……成了人以后便脱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

这是一种灵性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

”于是,这块石头再也不能忍受神界的凄清和寂寞,它要用它的灵性去感知这个世界,主动要求下凡红尘,而经历了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种种欲望和痛苦,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

红楼梦悲剧的美丽

红楼梦悲剧的美丽

红楼梦悲剧的美丽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富有哲理和深沉的悲剧色彩而闻名于世。

纵观整个小说,悲剧元素随处可见,贯穿于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之中。

这些悲剧的存在使得《红楼梦》的美丽更加深远和持久。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红楼梦悲剧的美丽。

一、命运的无常在《红楼梦》中,无论是贾府还是荣府,命运都充满了无常和变幻。

贾府本来是一个富贵的大家族,然而却因为宦官权势和贾母的家规导致家族破产。

荣府也是如此,贾母之孙荣庆在瑞州遭遇官司败诉,贾政之女晴雯也因无缘无故地被贬出贾府。

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也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舛,让人唏嘘不已。

二、爱情的悲剧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世间最美丽的悲剧之一。

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给整个小说增添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

贾宝玉深爱林黛玉,却因家族的利益和权谋被迫娶了薛宝钗。

这场三角恋的悲剧不仅令读者动容,也道出了爱情的无奈和残酷。

三、友情的离散《红楼梦》中有许多动人心弦的友情故事,然而大多以离散收场。

比如黛玉和宝钗,本是情同姐妹的闺蜜,最终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而分道扬镳。

黛玉被贾母贬为侍妾,宝钗被迫嫁给了贾宝玉。

这样的结局令人痛心,也再次展示了命运的无情。

四、功名的无奈红楼梦中,男性角色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和家庭的和谐。

贾政为了家族的荣辱而采取各种权谋手段,可惜最终却未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而贾宝玉尽管身世尊贵,却对功名抱有深深的无奈,他宁愿抛弃一切名利,只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这些悲剧的存在,让人不禁思考权力追逐的本质和真正的幸福。

五、时代的变迁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正处于明朝末期,这个时期恰好是中国历史上的混乱时期。

战争、灾荒、政治内斗等事件相继发生,使得整个时代充满了不安和矛盾。

小说中的人物,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命运多舛,最终无法逃离时代的限制。

这个时代的变迁,使得小说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

总的来说,《红楼梦》以其悲剧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生活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

《红楼梦》悲剧艺术探析

《红楼梦》悲剧艺术探析

《红楼梦》悲剧艺术探析《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作者曹雪芹通过描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历史长卷。

本文将探究《红楼梦》中的悲剧艺术,并分析其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曹雪芹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亲眼目睹了家族的衰落和社会的黑暗。

他将这种感受融入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中,通过精细入微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呈现了一幅封建社会的悲剧画卷。

《红楼梦》的悲剧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作手法:曹雪芹采用了独特的手法来展现人物和情节。

例如,他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悲剧命运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虚伪狡诈进行了对比,使得悲剧效果更加突出。

同时,他还运用了暗示和隐喻等手法,使得小说的悲剧氛围更加浓厚。

审美特征:《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被深刻地刻画出来。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也极具审美价值,使得读者在感受悲剧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思想意义:《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小说通过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同时,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使得读者在欣赏悲剧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使读者在欣赏悲剧的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人生的美好。

《红楼梦》还启示了读者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勇敢地面对现实、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其悲剧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悲剧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活着》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双层叙事结构和悲剧艺术特征,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了人生的苦难与生存的意义。

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红楼梦里的悲剧美学为题写一篇作文说起,那可真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怜的巨著。

在这部书里,悲剧的色彩就像层层叠叠的浓雾,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书中众多人物的命运,就像是被无形的大手肆意摆弄,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就拿林黛玉来说吧,她本是个灵秀聪慧、才情出众的女子。

初进贾府时,她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

那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总是透着淡淡的忧愁。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纯真而美好,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变得支离破碎。

他们相互懂得,相互牵挂,却无法长相厮守。

记得有一回,宝玉和黛玉在沁芳闸边共读,那画面美得就像一幅画。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斑驳驳地落在他们身上。

宝玉一脸兴奋地给黛玉讲述书中的情节,黛玉则双颊绯红,时而羞涩地低头浅笑,时而嗔怪宝玉的莽撞。

微风轻轻拂过,吹落了一地的花瓣,仿佛也在为他们的爱情叹息。

他们沉浸在那片刻的美好中,却不知命运的风暴即将来临。

还有王熙凤,这个精明能干、泼辣狠毒的女人。

在贾府中,她呼风唤雨,看似风光无限。

可到头来,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择手段,算计着每一个人。

但最终,她的家族没落,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她的悲剧,不仅仅在于她的结局,更在于她一生都在追逐着虚幻的东西,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再说说贾府的兴衰。

曾经的贾府,那是何等的繁华热闹。

元妃省亲的时候,整个贾府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那奢华的排场,让人叹为观止。

可是,这繁华的背后,却是无尽的空虚和腐败。

家族中的子孙们,大多不学无术,只知道吃喝玩乐。

家政管理混乱,贪污腐败成风。

渐渐地,贾府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入不敷出。

最终,这座大厦在风雨中轰然倒塌,曾经的辉煌瞬间化为乌有。

中的悲剧,不是那种突如其来的、让人猝不及防的灾难,而是一种缓缓渗透、慢慢侵蚀的悲哀。

就像慢性毒药,一点点地吞噬着人们的希望和幸福。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奈,以及人性的复杂。

《红楼梦》中的悲剧美学

《红楼梦》中的悲剧美学

《红楼梦》中的悲剧美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它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和悲剧色彩的叙事方式而广受赞誉。

这部作品中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悲剧命运。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悲剧美学,并分析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一、悲剧的背景与起因《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展开了一幅错综复杂的人生画卷。

悲剧的背景是贾府的衰败与荣华,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贾府本是豪门世家,然而面对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公与诱惑,以及家族的恶习和虚荣心的膨胀,最终导致了贾府的衰落。

而悲剧往往由人物的内在性格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引起,寻找悲剧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悲剧的美学价值。

二、人物性格的悲剧命运《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悲剧性格,这些人物的命运与其个人性格密不可分。

例如贾宝玉,他聪明敏感,具有艺术家的天赋和对美的追求,但他也情感脆弱、矛盾多样。

他的悲剧命运在于他无法摆脱封建传统和权力游戏的桎梏,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和离散。

林黛玉则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代表,她敏感又多愁善感,对世俗的虚伪和伪善心存不满。

她以其独特的个性追求真诚和自由,但却因为无法适应封建礼教而陷入了悲剧的命运。

三、社会环境的悲剧冲击《红楼梦》对于封建社会的描绘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悲剧的影响。

封建社会的重重禁锢和不义制度使人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贾府的悲剧正是社会环境对其施加的巨大压力造成的,这意味着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欲望和道德之间形成了矛盾,他们的内心被拉扯着无法自拔,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四、悲剧对人性的深刻剖析《红楼梦》通过悲剧的叙事方式,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悲剧的冲击下,人物的欲望和命运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他们面临着无法逃避的命运,无论是内在的人性矛盾还是外在的社会环境,都使得他们无法自拔。

这一切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法被彻底理解的本质。

在悲剧面前,人物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令人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
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写了美的毁灭, 是真正的悲剧,无数漂亮、聪慧的奇女子相继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而且“越美, 也就被毁灭得越快、越惨、越彻底”, 令人为之扼腕叹惜。

这使《红楼梦》成了“ 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

因此, 本文以《红楼梦》中风华正茂的青年女性为关照对象, 着力刻画“群芳”的“美”与“悲”, 从而深刻领悟其中的悲剧意韵, 以警醒众生的浮沉之梦。

贾宝玉体现了曹雪芹的悲剧感受。

一《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写了美的毁灭
《红楼梦》写了大量美的人物、美的景象的毁灭(“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描写了许多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大观园里几乎所有的女子都是悲剧人物( 如黛玉、宝钗、妙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晴雯、袭人、香菱…… ) 。

鲁迅先生指出:“在我眼下的宝玉, 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证成多所爱者, 当大苦恼, 因为世上, 不幸人多。

惟僧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 得小欢喜, 少有罣碍。

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 与宝玉之终于出家, 同一小器。

”宝玉对人生悲剧不是熟视无睹,而是亲身经历, 故他的悲剧性比较丰满。

二《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
2.1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伤害
在《红楼梦》的悲剧中, 不仅那些出身卑微的女性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是那些身份高贵的侯门公府千金们, 也不能因为地位高贵而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这在无形中道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伤害。

比如, 一向具有叛逆思想、孤标傲世的林黛玉, 自然很难容于当时的封建礼法。

纵然才貌双全、心高气傲, 但毕竟是寄人篱下, 终身大事无人做主, 直到“泪尽夭亡”;且不说黛玉, 便是“安分随时”、“德言工容”俱佳的薛宝钗, 也难得善终, 在冥冥中成了“金玉良缘”的牺牲品;而已经登上封建时代至尊至贵地位的贾元春, 却更是“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眼睁睁, 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迎春则是误嫁了一个“中山狼”,婚后一年便被恶夫孙绍祖折磨致死;探春虽“才自清明志自高”, 却是改变不了其庶出的身份, 终是远嫁海隅, 就犹如那断了线的风筝, 一去难复返了;惜春是“勘破三春景不长”, 选择了出家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实际是一种无奈的心态;及至那光芒万丈、“男子万不及一”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到头来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至于史湘云, 尽管“厮配得才貌仙郎”, 但“终久是云散高唐, 水涸湘江”, 重现“幼年时坎坷形状”, 也是如李纨一般命运, 青春守寡, 美景不长;即使是“金玉质”的妙玉,“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欲洁”终未洁, 身“陷淖泥中”⋯⋯
2.2贾宝玉体现了曹雪芹的悲剧感受
曹雪芹家庭的衰败与同时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很不相同, 曹家是突然衰败, 因犯罪抄家而衰败的, 一下子一落千丈, 曹雪芹带有深沉的幻灭的悲哀。

而吴敬梓大量挥霍钱财, 吴氏家族是在他自己手里逐步衰落的, 吴敬梓有清醒的衰落意识, 幻灭感并不严重。

“乐极生悲”是造成《红楼梦》宿命论的原因, 以宿命论解析《红楼梦》的悲剧, 也可理解为有“奋起抗争”的一面。

贾宝玉体现了曹雪芹巨大的悲剧感受。

一是贾宝玉个人悲愤的绝望, 二是由于他与林黛玉爱情的悲剧和贾氏家族的衰败而感到彻底绝望, 二者合为一体, 形成主人公的悲剧感受。

宝玉之出走( 出家) 是出于整个人生之幻灭, 出于他对现世人生之厌倦与扬弃, 有意去寻求解脱。

与小说虚构人物贾宝玉一样, 现实生活中的曹雪芹自己就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他将自己绝望的情绪和旷达的人生态度相结合,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以作品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寄托其“一把辛酸泪”。

三《红楼梦》的悲剧美在艺术上的表现
3.1朦胧美
在《红楼梦》的整个故事中, 作者的意图很含蓄、隐晦, 使人无法一目了然。

而中国的传统白话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画面都很清晰;但《红楼梦》却意象朦胧, 似乎中间阻隔千万重, 说不清, 道不明, 可望而不可及也。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神谜色彩。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时空的辽阔: 从女娲氏炼石补天,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起笔, 从天上到地下;时代是清、是明, 说不明道不清;服装、官职非满非汉, 景物、语言不南不北, 让人感到很迷蒙。

其二, “假作真时真亦假”: 整部书似乎都笼罩在朦胧之中, 犹如一场“红楼之梦”(谓人生如梦之意) , 说什么了就是好, 好就是了。

小说写了真(甄) 假(贾) 二宝玉。

而对贾宝玉人物外形描写和出身经历介绍亦带着神谜色彩: 贾宝玉衔玉而生, 是顽石通灵, 与林黛玉有“木石前盟”, 一为神瑛侍者, 一为绛珠仙草。

贾宝玉与薛宝钗则为“金玉良缘”。

小说没有很具体地去写哪一个人的外貌, 每一个女子都很漂亮, 但写得都不具体, 让人“雾里看花”。

3.2 意境美
《红楼梦》创造的意境有大有小, 但为数众多,从整体上构成更深更广阔的意境, 作者笔下的大观园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意境。

作者为贾宝玉和大观园的女儿们设置了她们所生活的美的意境(环境): 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迎春的紫菱洲、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太虚幻境、青梗峰下则是神话中的幻想意境。

《红楼梦》全书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意境。

作者为了创造这种意境美, 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 用多种透视法( 散点透视) 铺开, 使之具有立体感和整体美。

《红楼梦》创造了高度民族化的意境。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认为元杂剧创造了意境美, 但最成功的仍是《红楼梦》。

曹雪芹创造了独特的富有诗意的意境。

书中不仅有数量众多的诗、词、曲、赋, 而且大多意境也从前人诗境中幻出。

3.3 诗意美
第一, 《红楼梦》把爱情诗化了。

作者写黛玉由喜到悲的一个过程: 有心、无心、多心、关心、开心、伤心……写得非常细微、非常含蓄。

何其芳先生认为, 《红楼梦》把爱情从情欲中深化了, 把爱情写得富有诗意, 宝黛爱情使人感到纯洁而高尚;指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花一样开放在这个不洁的家庭中间的纯洁的痴心相爱”, 正是曹雪芹要抒发的“痛苦与甜蜜是两样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的“儿女之真情”。

第二, 《红楼梦》带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美。

《红楼梦》写品茶讲究到极致。

写弈棋弹琴、吟诗作赋, 表现了士大夫的高雅情趣, 是充分民族化的东西, 自然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紧密相关。

甚至小说中人物的取名也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如贾氏“四春”之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代表了春天的四个阶段;而她们的四个丫鬟: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又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四种代表。

第三, 诗意美与感伤主义相结合。

如女主人公林黛玉身上表现了一种“病态”的美,她的清高孤傲, 带有知识分子理想化的人格, 带有《红楼梦》所具有的浓厚的感伤主义情调。

这种感伤主义, 完全渗透到人物内心之中和整个小说的描写之中。

何其芳先生说: “黛玉的性灵与诗境生活, 只能供读者的欣赏赞叹, 黛玉没有使自己战斗成功的能力, 于是她只有归结到悲惨的死亡。


参考文献:
[1] 鲁迅全集: 第7 卷[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岳麓书社, 1999 年。

[3] 陈美林. 吴敬梓评传[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 王昆仑. 红楼梦人物论[M]. 北京: 团结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