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污染、环境标准、水体自净作用、水质、水质指标、土壤背景值、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规划。

环境标准分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六大类。

3、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储存、资源化利用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4、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是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定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声波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烦躁的声音。

噪声污染的定义:噪声污染是指噪声对人和周围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主要知识点1、环境的分类、环境问题的分类;自然环境可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2、环境的特性;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3、污染源类型;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固体废物污染源、噪声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

4、大气污染物分类、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分类;(1)大气污染物分类(2-0:29)①据来源分为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②据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③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的不同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2)大气污染源分类(2-0:17、28)天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的有害物质、尘埃、气体等。

人为污染源1)据产生类型: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2)按形状特点: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3)按排放方式:高架源、线源、面源4)按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间源(3)大气污染分类(P15/2-0:60)1)按污染物的性质:还原型大气污染(条件:煤炭为主,SO2、CO颗粒物,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静风:伦敦烟雾)、氧化型大气污染(条件:石油为主,CO、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阳光普照: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3)按大气污染范围大小: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5、大气污染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1)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硫化氢等(2)二次污染: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原有成分作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B)。

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C. 人类社会D. 生态系统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A)。

A. 人类活动B. 自然灾害C. 气候变化D. 物种灭绝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D)。

A. 定性分析B. 数值模拟C. 实验研究D. 以上都是4.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C)。

A. 水污染B. 大气污染C. 以上都是D. 土壤污染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B)提出。

A. 联合国B.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 世界银行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CDE)。

A. 环境化学B. 环境工程C. 环境生物学D. 环境地学E. 环境经济学7. 以下哪些是环境污染物的来源(ABD)。

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自然排放D. 城市生活8.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BCDE)。

A. 污染治理B. 污染源识别C. 污染程度评估D. 环境质量评价E. 污染趋势预测9.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ABDE)。

A. 环境现状评价B. 影响预测C. 环境规划D. 环境风险评估E. 环境管理措施10.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ABDE)。

A. 法律法规B. 经济激励C. 环境教育D. 技术标准E. 公众参与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错误)12.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错误)13.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正确)14.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预防环境问题。

(错误)15. 环境科学不涉及人类健康问题。

(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等。

它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影响、控制和管理,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环境监测与评价B. 环境规划与管理C. 环境工程与技术D. 所有选项答案:D2. 环境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

A. 自然环境问题B. 人为环境问题C. 社会环境问题D. 所有选项答案:D3. 环境科学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

A.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B. 只关注经济增长C. 只关注环境保护D. 只关注社会公平答案:A4. 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

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选项答案:D5.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来源B. 人为来源C. 两者都有D. 两者都没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指标?()A. 重金属B. 有机污染物C. 放射性物质D. 微生物污染答案:ABCD7.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

A. 法律手段B. 经济手段C. 行政手段D. 技术手段答案:ABCD8. 环境科学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

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支持服务答案:ABCD9. 以下哪些是环境科学中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A. 环境影响矩阵法B. 环境风险评估法C. 环境承载力分析法D. 环境系统分析法答案:ABCD10.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环境质量目标的确定B. 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C.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D.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答案:正确12. 环境问题只与经济发展有关,与社会文化无关。

()答案:错误13. 环境科学的目标是保护环境,而不是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错误14.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15.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伦理主要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环境科学概论第⼀章绪论1 环境:环境是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与⼈类发⽣相互作⽤的⾃然要素及其总体。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相对独⽴的、性质不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也称环境基质。

3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是⽤定性和定量的⽅法对具体的环境要素所处的状态的描述。

4 环境容量:是在⼈类⽣存和⾃然⽣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负荷量。

5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类活动产⽣的有害物质或因⼦进⼊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变化,危害⼈体健康和⽣物的⽣命活动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含量的复杂性污染因素作⽤的综合性⼆环境的组成⾃然环境⾮⽣物环境物质:空⽓、⽔、⼟壤、能量:阳光、引⼒、地磁⼒、地热⽓候:光照、温度、降⽔、风等物质代谢的原料:氧⽓、⼆氧化碳、有机质等⽣物环境⼈⼯环境⼯程环境交通社会环境经济关系道德观念⽂化风俗意识形态⼯业农业建筑通讯⼯程三、环境的特性1.环境的整体性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互影响、依存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跨界(省市、地区、国家)环境的影响2.环境的区域性纬度地带性⼲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3.环境的综合性环境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的结果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4.环境的有限性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5.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具有⼀定的抗⼲扰⾃我调节能⼒,在⼀定的⼲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6.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变化的时间要滞后于外界⼲扰的时间。

例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第⼆节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分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类活动或⾃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态系统失调,对⼈类的⽣活和⽣产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对⼈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绪论环境的概念:⼴义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中⼼事物⽽⾔,作为某⼀中⼼事物的对⽴⾯⽽存在。

它因中⼼事物的不同⽽不同,随中⼼事物的变化⽽变化。

与某⼀中⼼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事物的环境。

狭义的概念中⼼事物是⼈类,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类⽣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分为⾃然环境与⼈⼯环境两种。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的⽽⼜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然环境要素与⼈⼯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的要素所控制。

整体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产⽣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群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群的具体要求⽽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种概念。

环境的功能特性⼈类环境系统是⼀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

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巨⼤的和⾼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表现出对⼈类活动的⼲扰和压⼒。

. 根据环境的概念界定,各种环境要素都是⼈类所需要的资源。

环境的功能⾸先是为⼈类⽣存提供所需要的资源。

环境具有调节功能。

环境具有服务功能。

环境具有⽂化功能。

整体性:局部污染可以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

有限性:弱⼩的地球(背景值、容量、⾃净)不可逆性:物质循环的可逆与能量流动的不可逆隐显性:后果的显现需要⼀个过程持续反应性:灾难隐患和遗传隐患灾害放⼤性:⼩的影响导致⼤的破坏环境问题⼴义:由⾃然⼒或⼈⼒引起⽣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类的⽣存和发展的⼀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D. 工程技术答案:C2. 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哪两大类?A. 自然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B. 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C. 工业环境问题和农业环境问题D. 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C. 制定环境治理方案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答案:A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2.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环境能够________而不发生________的能力。

答案:持续支持人类活动,不可逆转的退化3.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提供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物质产品,生态功能4.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类,自然环境5.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答案: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区别。

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多个方面。

而环境工程则更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控制、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等。

2. 什么是生态系统?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环境(书3)与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的学科。

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

)环境容量(书2)与环境承载力(书7)环境污染(书394)与环境自净(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

)环境监测(定期、定点对环境组成、因子和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分布的变化及影响进行监测和分析。

)与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拟建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和投产后排出的废气、废水、灰渣、噪声及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书面报告。

)COD(书321)、BOD (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TOD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与TOC (水体中总有机碳)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与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水体(水的集合体)全球变化(它是研究地球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生在地球系统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二大类.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酸沉降(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气流作用下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酸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与氮沉降(大气中的氮元素以NHx(包括NH3、RNH2 和NH4+)和NOx的形式,降落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叫氮沉降)热污染(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

A. 自然环境B. 社会环境C. 经济环境D.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答案:D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

A. 自然因素B. 人为因素C. 社会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B3.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环境变化的规律B. 研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C. 研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 研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答案:D4.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源和人为源B. 工业源和农业源C. 城市源和农村源D. 陆地源和海洋源答案:A5.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A. 评估环境质量B. 预测环境变化C. 制定环境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环境质量评价B. 环境规划与管理C. 环境工程D. 环境教育答案:ABCD2. 环境污染物可以分为()。

A. 化学污染物B. 生物污染物C. 物理污染物D. 放射性污染物答案:ABC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环境现状评价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风险评估D. 环境管理措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答案:错误2. 环境问题只与工业发展有关,与农业和日常生活无关。

()答案:错误3.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等。

2. 描述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答案: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监测目的、制定监测计划、选择监测项目和方法、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五、论述题1. 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案: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题目汇总

环境科学概论题目汇总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催化)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固定式)污染源和(移动式)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 )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氮)和(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和(光化学)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物理)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18.某一污染物质如SO2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区域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综合指数或分指数。

19.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时间和()变化特征。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 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 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 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 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及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7. 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8.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 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 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及能源, 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0.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11.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 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2.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重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3、环境规划: 是人们为使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 引起土壤质量恶化, 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

15.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环境科学的概念与发展
1.环境科学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4.生态足迹与生态修复
三、环境污染与控制
2.环境污染的影响和评估
3.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成因
4.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技术
四、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水循环和水质评价指标
3.水污染的种类和排放途径
4.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五、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监测
4.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技术
六、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治理
1.土壤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3.土壤污染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4.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七、固体废物与固废处理
1.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
2.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理现状
3.固废处置的技术和方法
4.固废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八、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1.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2.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3.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策略
4.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九、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和重要内容
2.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十、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伦理的含义和原则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3.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战略
4.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这儿中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既包括环境污染问题(污染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又包括环境破坏问题(非污染性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覆盖面积锐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4个阶段)及4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萌芽阶段(工业革命前):引起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地力下降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排出大量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第一次高潮(1950-20世纪80年代中期):八大公害事件接连出现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的大气污染;大面积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八大公害事件:P4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和第二次高潮的区别:(1)影响范围不同。

第一次主要出现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表现为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二次则表现为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受到破坏。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①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加剧与全球变暖、臭氧层耗损、酸沉降。

②非污染性环境问题: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

③突发性、灾难性环境污染事件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

④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

⑤外来生物入侵。

(3)危害的后果不同。

第一次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第二次不止以上,更关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产生的机制不同(污染源不同):第一次污染源相对简单,污染相对较易得到控制;第二次环境问题的污染源类型多、分布广、形成复杂。

4、环境的基本特征(P3):①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性:整体性(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性(区域差异,因地理位置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特性)②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③环境的资源性和价值性:资源性(环境可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第二章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1、大气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程,使得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1.环境: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1〕自然因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法律、某某、道德2.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3.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局部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变化性:地域分异;内部结构、外在状态不断变化。

〔3〕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4〕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开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也不是无限的。

〔5〕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6〕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行为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的改变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结构和状态恢复原有的面貌。

〔二〕研究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开展规律,调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开展。

2.主要任务:〔1〕环境的背景知识:演化规律、根本特征、环境结构〔2〕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机理,为人类健康是生活服务〔4〕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三〕人类——环境系统的开展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和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人类和环境之间的消极影响就构成环境问题〕〔1〕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对环境起改善和美化作用消极——>对环境起退化和破坏作用〔2〕自然环境限制和破坏人类的生产和活动3.八大公害事件第二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一〕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1〕.理论地理学:环境科学的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环境规划原理与方法〔2〕.综合环境学:①宏观:全球环境学②中观:区域环境学③微观:聚落环境学〔3〕.部门环境学:①与自然科学过渡:物理、化学、大气、水文、土壤环境学等②与技术科学过渡:工程环境学③与社会科学过渡〔二〕环境科学的分科::①环境生物学②环境物理系③环境化学④环境生态型⑤环境医学⑥环境地学2.环境技术学:①环境控制学②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3.环境社会学:①环境法学②环境经济学③环境管理学④环境规划学⑤环境教育学⑥环境美学⑦环境心理学⑧环境理论学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开展1.探索阶段:(1)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中国在烧制陶瓷时就在柴窑中采用了烟囱排烟。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生态平衡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
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
第四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圈:
概念: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作大气 圈. 大气圈结构:
均质层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非均质层中又分: 暖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 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 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 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 污染 。
七、能源、资源短缺 八、森林锐减 九、垃圾成灾 十、有毒化学品污染
十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 公众环境意识不高 人口压力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 传递功能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特征: 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中 巨大损失,因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 个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或自身调解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的作 用,使水体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条件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领域,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研究和解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下面是环境科学概论的复习内容。

一、环境科学概念与发展历程1.环境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环境与生物、人类的相互作用等。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环境研究阶段、环境问题研究阶段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

其中,自然环境研究阶段主要关注环境的组成和性质;环境问题研究阶段则关注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问题及其影响1.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2.国内环境问题国内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和能源消耗等。

三、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1.环境保护的原则环境保护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综合利用原则、资源节约原则及环境治理原则等。

预防原则强调采取措施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综合利用原则强调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资源节约原则倡导合理使用资源;环境治理原则要求持久稳定地改善环境质量。

2.环境治理的方法环境治理的方法包括技术措施、法律制度和经济手段等。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法律制度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规划管理制度;经济手段包括环境税收、排污许可证等。

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能够满足未来代际发展需求的发展方式。

其原则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社会公正与公平、文化多样性等。

2.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 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相对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也称环境基质。

3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具体的环境要素所处的状态的描述。

4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含量的复杂性污染因素作用的综合性二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非生物环境物质:空气、水、土壤、能量:阳光、引力、地磁力、地热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物质代谢的原料:氧气、二氧化碳、有机质等生物环境人工环境工程环境交通社会环境经济关系道德观念文化风俗意识形态工业农业建筑通讯工程三、环境的特性1.环境的整体性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互影响、依存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跨界(省市、地区、国家)环境的影响2.环境的区域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3.环境的综合性环境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4.环境的有限性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5.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6.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

例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

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二、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1人类发展初期的环境问题人类发展初期的环境问题是因过度的采集和狩猎,消灭了居住区周围的许多物种,破坏人们的食物来源,使其生存受到威胁。

因而这一时期,人类总是在迁徒。

2 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破坏)–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壤盐渍化与沙漠化–“诺亚方舟”、黄河的水土流失中美洲的玛雅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拉美三大古代文化中绽开最早的一枝。

它大约起始于公元前后,兴盛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又不知何故中断了。

但玛雅人在农业、文字、天文、数学和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是永远磨灭不了的。

他们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等,后来传遍整个世界。

3 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八大公害”:马斯河谷、多诺拉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四日市哮喘、水俣病、痛痛病、米糠油事件4 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特点:以环境污染扩大化生态破坏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把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即污染转嫁。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不适当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引起的特点:全球化综合化高技术化政治化和社会化启示: 1 调整人类与自然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要认识环境对发展的限制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又不能超出环境的容许权限。

3广泛的,彻底的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的结构:1、对流层①厚度:下界-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其平均厚度一般是低纬17-18公里,中纬10-12公里,高纬8-9公里,冬季厚度小,夏季厚度大(季节变化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②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气象条件,形成云、雾、雨、雪、雹、霜、露等一系列天气现象2、平流层厚度:对流层顶-50公里特点:平流层内的空气主要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几乎没有水蒸气和尘埃,所以大气透明度好,极少狂风暴雨等现象,是超音速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

h↑,T↑;污染物停留时间长。

大气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一般难以消除,会较长时间地存在。

3、中间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再次出现较强的垂直对流运动。

4、热成层(电离层)带电粒子密度较高;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全球的无线电通讯具有重大意义。

5、散逸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极为稀薄;分子运动速度快。

大气的组成:二氧化碳水蒸气悬浮颗粒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物1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源及其分类污天然源: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染源人为源: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存在形式分为固定源、移动源按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分为点源、线源、面源按污染源距地面的距离分为高架源、地面源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为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按污染发生类型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2.大气污染物的产生a燃料燃烧b工业生产过程c农业生产过程d交通运输3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1、按形成过程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2 按物理状态,分为气溶胶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气溶胶形式污染物:任何固态和液态物质当以小的颗粒物形式分散在气流中都叫气溶胶②尘:一般指粒径>10μm的粉尘。

②飘尘:指的是粒径小于10μm的烟气、煤烟及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

③总悬浮颗粒物(TSP):飘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的总量。

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1)大气颗粒物(2)含硫化学物(3)一氧化碳(4)氮氧化物(5)光化学氧化剂(6)有毒重金属微粒(7)氟和氟的化合物第三节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一、煤烟型污染、CO和微粒物质,它们遇上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主要污染源是燃煤。

主要污染物是SO2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物扩散受阻,易在低空聚积,生成煤烟型烟雾Eg: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马诺拉等烟雾事件二、交通型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和机动船。

主要污染物是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晴天,交通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典型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氮氧化物碳氧化合物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

(1)污染源条件光化学烟雾形成和大气中NO2、CO、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存在分不开,所以,在以石油为动力燃料的工厂、汽车排气等污染源的存在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前提条件。

(2)地理条件纬度的高低,季节变化,天气变化都影响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第四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与扩散影响一个区域大气污染程度的因素:–内因:污染物源参数–外因:•气象条件–气象动力学因子:风、大气湍流–气象热力学因子:逆温、大气稳定度•下垫面状况–地形地物的影响–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1 风和湍流(1)(风)•风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的大小两个方面。

•风向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方向。

污染物总是分布在污染源的下风向。

风速的大小决定着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状况。

通常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2)湍流大气湍流:大气的无规则、三维小尺度的运动。

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状况的直接的因子2.温度层结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在单位高度上递减的数量。

含义: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上,高度每增加100m的气温变化值。

大气稳定下的烟型:下垫面因素1 山谷风:2、海陆风:3,城市热岛环流: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模式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大气扩散计算通常以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

高斯模式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大气扩散模式。

在均匀、定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分布,由此可导出一系列高斯型扩散公式。

右手坐标系(食指—x轴;中指—y轴;拇指—z轴),原点:为无界点源或地面源的排放点,或者高架源排放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x为主风向;y为横风向;z为垂直向2.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a.污染物浓度在y、z风向上分布为正态分布•b.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c.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d.扩散中污染物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第五节: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1.综合利用区域环境自净能力,减少大气污染的控制成本(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污染(2)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2.改变燃料构成,开发新能源3.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4.集中供热供暖,集中废气的末端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1.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几种常见的除尘装置:重力除尘装置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装置: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袋式除尘装置: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电除尘装置: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沉积在集尘板上,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

第三章水体环境第一节水体环境概述天然水的化学组成是多种多样的,它没有统一的化学组成.不同水体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水其化学组成和含量的差别是很大的。

①溶解气体:进一步划分为主要气体和微量气体②溶解性物质:再细分为主要离子/微量元素/生源物质③胶体物质:又分为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④悬浮物质:根据物质性质分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泥沙/粘土和其他不溶物质.各类天然水的水质特点:1.大气降水杂质较少矿化度很低的软水.2、河水(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一般小于500mg/L)(2)河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八大离子含量顺序:HCO3->SO42->Cl->NO3-;Ca2+>Na+>Mg2+>K+(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3、湖水(1)湖水的矿化度差异大(2)湖中生物作用强烈(3)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心分层性4、地下水的化学性质(1)地壳中所有元素,地下水中都有(2)水的矿化度变化程度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天然水的性质碳酸平衡碱度与酸度缓冲能力当前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用水的极大浪费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体: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等地表贮水体中的水本身及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甚至还包括水生生物等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