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乡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乡愁
1601魏雪丽
乡土小说是以故乡农村和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是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乡土小说的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奠基人。他早年的《故乡》,《社戏》、《祝福》、《孔乙己》都是取材于故乡,描绘了一副浙江水乡特色的风俗画面。对故乡的怀念对故乡的日益衰败的慨叹,也即是鲁迅所说的隐现的乡愁构成了乡土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乡土小说的作家的童年,少年时代大都是在故乡的农村和小市镇上度过的。后来或为新思潮所鼓励,或为生活所逼迫从家乡漂泊到大城市去了。但是喧嚣繁华的城市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欢乐反而心里愈加凄凉。现代城市的文明和乡村的落后,故乡的山水,风俗,小人物的命运便常常成为他们书写的对象这些作家远离家乡多年,有一种思乡情。由于厌恶城市环境的污浊,作家有意无意的美化故乡,将它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但是当作家踏上故土时看到的不是记忆中的故乡而是破败不堪、满目凄凉。这便是他们悲愤,伤感、感到物是人非的辛酸,凄楚的情绪。鲁迅先生的《故乡》最明显。故乡萧条了,家庭破败了,熟悉的人也发生了变化了,这一切都不是记忆中的故乡,梦中的故乡破灭了。正是这种深沉的人生感叹,使《故乡》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其他的乡土小说作家延续了《故乡》的主题。如蹇先艾的《到家的晚上》中的主人公离家十年,终于在一个凄清的夜晚回到故乡。故乡的一切都变了,父母双亡,家人离散,仆人也由壮小伙变得老态龙钟,庭院更是荒凉了,触景生情,主人公不由得悲声大哭。后来大多数乡土小说家都直接或间接受鲁迅的影响走上了乡土小说的创作道路。
乡土小说家们关注的不仅是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是故乡人民的深重苦难。这些人物大多是小人物的悲剧,是一个十分悲惨而又司空见惯的悲剧。如许钦文的《疯妇》中的双喜妻勤快温存,同出外做工的丈夫感情很好,可就是的不到婆婆的欢心。婆婆长期对她施加精神虐待,终于使她绷得过紧而断裂了。她疯了,不久就死了。这表面只是婆媳关系,实质上是封建家长制度的迫害而造成的悲剧。这些事例在乡土作家的心中,是一种苦闷的宣泄。他们终究不是城市中人,只能是一个城市的边缘人。然而,他们的路在何方,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写的对象都不是健全的人,都是有缺陷的人物,而正是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才
能说农村中的病态之重。但是,这些病痛,谁来医治了?作家们心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痛苦,这正是一种乡愁啊?作家们创作中十分重视环境的描写,努力做到将故乡的风光气氛与人物的心灵,气质交融起来,形成一幅幅具有社会生活内涵的风俗人情画。这些画面也许是凄美的,也都是耐人咀嚼的。他们在创作中呐喊,呼唤文明,寻找精神中的家园,寻找自己的归宿,自己的位置。他们在寻思。在徘徊。在创作中呐喊?
这些作家大多写农村的衰败,回荡其中的是漂泊异地的游子乡愁,是一种无路可走的悲哀。他的作品更多关心的是民众的苦难和民族的前途,所以格外忧愤。这苦闷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五四处于退潮期,路在和方?乡土小说家正是在这种苦闷下,在生活的挤压下,被故乡抛出的寄居在城市的农村青年,农村生活的见闻使他们常常带着愤懑和乡愁来描写他们熟悉的生活,发泄压抑在心底的抑郁和痛楚。
这些作品注重对乡土生活原汁原味的真实录写。那充盈于作品中的乡土情韵和泥土气息,使人无法怀疑其真实性。“乡土文学”作家不仅追求“真”,而且追求“深”。他们试图在对乡情乡音的精细描绘中展示真诚的乡思乡愁,进而在对乡思下乡愁的展示中透露出自己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的忧患。因此,“乡土文学”作家虽然所写的地域不同、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种共同的悲剧品格。
总的说来,乡土小说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文学意义。他扩大了小说的题材领域,使小说从更广阔的农村中去描写现实生活,让作家更多的关心下层劳动人民。乡土小说在题材上相对集中,艺术风格相似,文学色调和文学氛围相通,具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乡土小说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让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同时,乡土小说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表现了'关注人生,关心弱者'的心声,体现了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