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方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37-01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同时还出现年轻化趋势。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控制乳腺癌发生的一级预防措施, 但随着其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乳腺癌的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文章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内科治疗三个方面对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科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有超过宫颈癌而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的趋势[1]。在美国40~55岁的女性中,乳腺癌占死因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引发乳腺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及工作压力太大等因素,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发病率越高[2]。现今世界各国投入较大的精力和物力来研究该病的发生、发展,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内科治疗等方法,现将对乳腺癌的治疗
方法现状作一综述。
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世纪初的halsted根治术,20世纪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以及近年来的保乳手术[3]。1894
年halsted等根据virchow等人对乳腺癌病理解剖学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乳腺癌典型根治术(又称halsted手术),并认为乳腺癌原发病灶经过淋巴引流扩散到具有”屏障功能”的区域淋巴结,并经此向全身扩散,故提出这种术式的切除范围包括:患侧的全部乳腺组织、覆盖组织的表面皮肤、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和锁骨下的淋巴组织和脂肪组织[4],这就是19世纪初的halsted根治术。但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发现,乳房的淋巴虽然大部分回流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但也有一部分淋巴回流至内乳淋巴结,于是提出了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基础上将内乳淋巴结和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也同时清除,称为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但随后人们发现,虽然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降低复发率,但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扩大根治术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比,生存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而会带来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后遗症[5]。于是在60年代有关学者提出了改良根治术,它包括2种术式:保留胸大肌的patey手术和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auchincloss手术[6]。随着生物学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不仅是一种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区域淋巴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但血流扩散更具重要意义。至此,乳腺癌的治疗进入到保乳手术治疗阶段。但目前保乳手术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保乳治疗不完整、过度追求美乳效果,使手术切除不彻底或只保留乳房,而不讲究乳房的美观效果等问题。从上可看出,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从传统根治(包括扩大根治)到保乳根治(包括改良根治)经历了
从大到小的演变过程,正是这一过程反映着乳腺外科治疗理念的变化,即从局部到全身、从强调局部治疗到注重综合治疗的过程。
2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1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疗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早期乳腺癌采取的先行保留乳腺的保守手术及局限性腋窝淋巴结清扫,然后再行术后放疗,照射剩余的整个乳腺及其淋巴引流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不影响生存率[7]。随着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乳腺癌早期确诊率明显提高,病人对生存质量及美容的要求提高,加之放疗设备和技术条件的明显改进,为乳腺癌乳房保留术加术后根治性放疗创造了条件。于金明等[8]报道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58例,其5年生存率及5年复发率与根治术相同,而且美容效果好,半束照射并发症低。
2.2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的放疗ⅰ、ⅱ期乳腺癌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放射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提高治愈率。对于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或局部晚期病例放射治疗有肯定的局部效果,目前所关注的焦点是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还需要放射治疗[2]。近年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日益广泛。全身治疗不但可以提高总生存率,还能一定程度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因此,目前认为对于一般的患者,术后系统性治疗〔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在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放疗仍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术后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
尚无肯定的结论。
3 乳腺癌的内科治疗
3.1 乳腺癌的化疗随着人类对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认知的深入,针对肿瘤细胞分子的靶向药物已然成为各个制药公司研发的主要选择,并且在乳腺癌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乳腺癌化疗药物,从20世纪70年代以非蒽环类为主的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氟脲嘧啶(5-fu),发展到80年代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的细胞抗病毒因子(caf)联合化疗,90年代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化疗的一个重大突破。紫杉类药物的问世是乳腺癌化疗中一重要突破。而卡培他滨是肿瘤选择性靶向化疗药物的代表,其治疗原理是药物通过肿瘤组织内高浓度的胸苷磷酸化酶(tp)转化成细胞毒性成分5-fu,起到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作用[9]。在国际临床研究中,对于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卡培他滨比紫杉醇有一定的优势。
3.2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作为乳腺癌术前或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还是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内分泌治疗疗效可靠,副作用小,适用于长期辅助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体内雌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化疗相近,但毒性较化疗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四类[9]:(1)抗雌激素类药物;(2)芳香化
酶抑制剂;(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4)孕酮类药物。
3.3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无疑是乳腺癌治疗
领域的热点,新的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为医师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该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性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等。靶向治疗实际属于病理生理治疗,也就是封闭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和纠正其病理过程。这类药物具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的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作用和稳定性作用[10]。合理使用或联合使用能够阻断一种以上癌基因途径的药物,或将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法,也是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4 结速语
目前,手术治疗、放疗以及内科治疗是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上述三种治疗手段科学的有机结合、合理的序贯及联合应用将会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更多的机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也是乳腺癌治疗方法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基因治疗、微创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将成为今后乳腺癌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洁琼,周恩相.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新进展[j]. 医
学综述,2007,13(23):1786-1788.
[2]吴君心,余子豪.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 中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