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残疾朋友沟通技巧PPT学习教案

残疾朋友沟通技巧PPT学习教案

四种情感把握:
☺ 理解与尊重; ☺ 真诚与关怀; ☺ 热情与活力; ☺ 专业与自信。
@
第42页/共44页
讲究[词语]之美
1)多说商量,尊重的话; 2)多说宽容,谅解的话; 3)多说关怀,体贴的话; 4)多说赞美,鼓励的话;
第43页/共44页
第25页/共44页
角膜——视网膜电位差
另一种用眼睛运动控制电脑的方式。此系统在临近眼睛皮肤的位置安 置电极,用来收集眼球垂直运动是产生的电位差。该系统正处于开发阶段并 且极有可能为那些只有垂直眼球运动能力的人士带来福音。角膜—视网膜电 位差系统更不需要摄像机,因此可能没有上一种仪器复杂。
第26页/共44页
指事符号
有声语音输出设计
第17页/共44页
2.非符号性的 非符号辅助: 实物 非符号非辅助:面部表情
体态 声音
第18页/共44页
3.辅助性沟通设计举例
(1)选 择——沟通板
第19页/共44页
第20页/共44页
(2)选 择——沟语音对话器
第21页/共44页
(2)预 设
事先对一系列的需求信息进行安排,语 言困难者用预先商定好的信号作答。每次 提出一个问题,如“要喝水吗?”或者 “要到外面去吗?”。以点头或握拳表示 同意,摇头或伸开手掌表示不同意。对方 听不懂问话时,可以用卡片提问。
准确与效率二沟通与语言二沟通与语言沟通沟通语言语言沟通沟通语言语言暗暗送秋波送秋波搔首弄姿搔首弄姿手舞足蹈手舞足蹈哼哼唧唧哼哼唧唧第10页共44页传递信息传递信息接受信息接受信息谈话谈话听听眼神眼神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体态体态三残疾对沟通的影响残疾对沟通的影响11负面影响负面影响受限受限影响信息传递接收方式和途径影响信息传递接收方式和途径影响信息传递接收的广度速度和深度影响信息传递接收的广度速度和深度影响沟通时的情绪与心境影响沟通时的情绪与心境自卑与自尊自卑与自尊第12页共44页22正面影响正面影响代偿功能的强化代偿功能的强化辨音能力可能强化辨音能力可能强化看话能力可能强化看话能力可能强化触摸能力可能强化触摸能力可能强化第13页共44页四残疾人有效沟通的残疾人有效沟通的44个因素个因素1

残疾人心理疏导案例

残疾人心理疏导案例

残疾人心理疏导案例# 案例一:从自怨自艾到重拾信心的阿强。

一、背景介绍。

阿强是一位因车祸失去左腿的年轻人,原本热爱运动、充满活力的他,在事故之后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就毁了,对未来充满了绝望,拒绝使用假肢,也不愿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二、心理疏导过程。

# (一)建立信任。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的时候,他就坐在床边,眼睛无神地看着窗外。

我没有直接和他谈论他的腿,而是先从他以前喜欢的运动说起。

我告诉他我也很喜欢篮球,还说起了一些篮球明星的趣事。

慢慢地,他的眼神里有了一点兴趣,开始和我简单地搭话。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我知道他开始愿意和我交流了。

# (二)正视情绪。

在他逐渐放松之后,我把话题引到了他现在的感受上。

他开始倾诉自己的痛苦,说自己现在就像个废人,什么都做不了。

我认真地听着他的每一句话,然后对他说:“阿强啊,你现在觉得自己是个废人,这很正常,换了谁突然少了条腿都会这么想。

但你知道吗?这只是你现在的想法,不代表以后永远这样。

”他有点疑惑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你现在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大坑里,周围黑漆漆的,所以你只看到了黑暗。

但这个坑是有出口的,只要你愿意找。

”# (三)挖掘潜力。

我给他讲了一些其他残疾人的故事,有一位盲人成为了出色的钢琴调音师,还有一位失去双臂的人学会用脚写字画画。

阿强听了之后有点不屑地说:“他们是他们,我和他们不一样。

”我笑着说:“阿强啊,你可别小看自己。

你以前那么爱运动,身体协调性肯定很好。

你想想,要是你能学会用好假肢,说不定还能去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呢,到时候你在赛场上跑起来,那得多酷啊。

”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又暗淡下去,说:“我连假肢都不想用,它看起来就很假,很别扭。

”我拉着他的手说:“刚开始肯定会别扭啊,就像你刚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不也觉得很难掌握平衡吗?但你看现在,你要是骑上自行车,肯定能骑得又快又稳。

假肢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你给它一点时间,给你自己一点时间,你就能和它磨合好。

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刘艳虹、柏丞刚、钱志亮2008年9月6日至17日,第13届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名残疾人运动员和数千名媒体记者、教练员、技术官员来京参加盛会。

国内的残疾人也将怀着欣喜的心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理想者要服务好如此规模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需要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把握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服务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

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

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养以及躯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阻碍,同时其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阻碍。

因此,教师、护士、军人等不同职业的群体通常有着共性的心理特点。

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心理特点。

残奥会的运动员分为视力残疾运动员和肢体残疾(含脑瘫)运动员两大类,本节讨论这两类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一、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健全人要紧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信息)。

其中大约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

换句话说,视觉途径是健全人感知外界的一个专门重要的途径。

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相比,有以下优势:感知范畴广;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知觉距离远;感知较全面。

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共性生理特点是视力缺陷,同意外界信息要紧是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与健全人大相径庭,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进展的专门性。

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理进展趋势与一般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进展也受先天素养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进展的决定性条件。

残疾人心理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残疾人心理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心,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力。

3. 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残疾人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2. 残疾人的常见心理问题3. 如何与残疾人有效沟通三、教学难点1. 理解残疾人内心的情感需求2. 学会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讲述:简要介绍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残疾人群体。

2. 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残疾人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残疾人心理特点:- 残疾人群体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孤独、焦虑等情绪。

- 残疾人群体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2. 残疾人的常见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因身体缺陷而导致的自卑情绪。

- 孤独心理:因社交障碍而导致的孤独感。

- 焦虑心理:因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而导致的焦虑情绪。

3. 如何与残疾人有效沟通:- 尊重残疾人,避免歧视和嘲笑。

- 用心倾听,关注残疾人的需求和感受。

- 学会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如肢体语言、表情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讲解: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

2. 学生讨论:针对案例,讨论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帮助残疾人。

(四)实践活动1.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残疾人沟通的场景。

2. 心得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感受,总结经验教训。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爱残疾人。

六、课后作业1. 阅读:阅读关于残疾人的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

2. 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帮助。

---范文示例残疾人心理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

2. 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心,增强同理心和包容力。

残疾人心理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残疾人心理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名称残疾人心理辅导课:理解与尊重,共筑和谐校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士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理解,消除歧视心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士友好相处,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残疾人士的心理需求,培养尊重和理解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消除歧视心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残疾人生活照片及视频资料3. 情景模拟道具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残疾人生活照片及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残疾人的生活状态。

2. 提问:你们知道残疾人士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吗?他们需要我们怎样的帮助?(二)主体教学1. 了解残疾人士的心理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残疾人士的心理需求,如自尊、自信、被尊重等。

- 分析残疾人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如社会歧视、家庭关爱缺失等。

2. 培养尊重和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残疾人士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生活不易。

-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3. 消除歧视心理- 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残疾人士,体验他们的生活困境,感受歧视的痛苦。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消除歧视心理。

4. 学会友好相处- 教授学生与残疾人士友好相处的技巧,如尊重他们的隐私、避免言语攻击等。

- 鼓励学生主动关心残疾人士,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三)总结提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残疾人士的心理需求,培养尊重和理解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消除歧视心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精选5篇)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精选5篇)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精选5篇)第一篇:残疾人的心理辅导残疾人的心理辅导作者:美合日古丽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1.一般性的心理支持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支持、解释、疏导、鼓励等方法,帮助残疾人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树立生活和治疗的信心,科学地安排生活、饮食和体力活动,有效地去适应面对的困难。

医生在支持鼓励残疾人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医生在帮助、鼓励残疾人时,一方面应耐心倾听残疾人内心的疾苦,给残疾人心理减压,另一一方面可以其他残疾人成功的经验,分析、说明处境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坏,以安慰鼓励残疾人。

是凡是鼓励病人的事,一定要实在、肯定,不能信口开河,随便夸奖残疾人,否则会遭到残疾人的排斥。

2.情绪的调适应告知残疾人从内心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可以引发出积极、正面的或消极、负面的情绪。

在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负向情绪时,若无妥善的处理、应对,很容易掉人四种最常见、却最应避免用来处理负向情绪的方式:责备、委曲求全、逃避及遗忘。

首先,一味地责备自己常导致严厉的自我批评,而忽略了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责备他人则把不愉快的原因归咎于人,往往引起更大的愤怒。

其次,放弃自己立场的委曲求全,或许暂时处理了负向情绪,但长久下来,容易造成对自我的不肯定而导致沮丧。

再次,逃避的方式是根本拒绝去面对处理情绪,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害怕或过去不愉快的经验。

而不做任何处理、只期待负性情绪会自动改善的遗忘方式,只会使得创伤深埋。

这些方式和态度都不能有效处理情绪,甚至于使情绪累积成为人生中情绪的负债和未完成事件,限制了潜能的发挥。

所以辅导残疾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引导他们接受现实,深化对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对于他们克服自卑,建立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努力成才,不断的超越自我至关重要。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改善处世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的一举一动,仔细研究其反应理由,常归结于我们所抱有的基本人生态度与观念。

残疾人心理辅导案例

残疾人心理辅导案例

残疾人心理辅导案例篇一:残疾人心理辅导残疾人心理辅导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在上述医疗模式和个人模式指导下运用具体的方法如心理辅导、个案工作、寻找资源、转介等开展服务外,更注重在社会模式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这些行动包括四个层面,它们之间构成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的介入方法。

具体而言,这些行动和方法是:1、让残疾人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能力工作员尽量从残疾人及其周围环境中去了解服务对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帮助残疾人改变态度或学习某些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具体的工作方法是:(1)辅导,即工作员解释某些看法及教导残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发挥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2)支持,即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就着重残疾人的困难,工作员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残疾人家务助理、残疾病人短期照顾,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在这期间,工作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残疾人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3)保护,这是一种强化的支持,以防止残疾人受到伤害。

保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工作员应该就残疾人情况采取不同的禁制及安全措施去避免伤害出现,比如在迫不得己的时候送残疾人至院舍照顾,以及在一般情况下安排亲友、家务助理及健康护士护理和照顾病弱的残疾人等。

2、减低残疾人运用资源的环境阻力和矛盾残疾人在求助过程中会因为周围的人事和环境的许多阻碍和误解而得不到足够支援,如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对其应接受怎样的服务有不同意见、机构人员对残疾人情况并不了解,等等,工作员的介入就是要调解这些矛盾和澄清误会,使残疾人获得应有的支援和帮助。

具体的工作方法是:(1)调解,即工作员通过斡旋以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家人及服务机构人员之间出现的不协调和冲突,促进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有利援助。

(2)商议,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磋商及协调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

篇二:案例分析题(残疾人)案例分析题案例:一对夫妇发现他们的孩子小宝快到2周岁的时候行为异常,他只和自己玩,连父母都视为陌生人;当别的同龄孩子会背唐诗时,他却没有语言;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在大街上常迎着汽车跑;他有暴力和自残倾向,动不动就在地上打滚或撞墙;他喜欢摆弄各式各样的家居用品,不到五分钟刚刚收拾的房间就变得一片狼藉??种种迹象让小宝的父母开始怀疑孩子有毛病,并不得不向社工求助。

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17篇)

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17篇)

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17篇)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活动目标1.了解情绪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的魅力。

2.学习控制自我的情绪,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用微笑感染他人。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欢乐的完美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绘画材料若干。

教学重点:了解情绪和人面部表情的关系,理解微笑有让人美丽和被人喜欢的魅力,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欢乐的完美情感。

教学难点:幼儿能真正理解微笑的实际好处,在不高兴、不开心的时候学会调节自我的情绪和情绪,学会用微笑感染别人。

教学流程:看“微笑”一听“微笑”一谈“微笑”DD创“微笑”DD表达“微笑”。

活动过程一、看“微笑”1.师:小朋友们好!听到你们的回答,我的情绪已写在脸上,请小朋友看我的表情,能看出我此时的情绪吗对,我很欢乐,所以我把微笑送给你们。

请收下吧。

教师先请小朋友欣赏一个幻灯片,(播放笑脸课件,由许多幼儿笑脸制作而成)2.组织幼儿讨论观看短片后的感受。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师:你们看了笑脸心里感觉怎样样(很舒服、欢乐)师:微笑能告诉别人“我喜欢你,很高兴见到你,使我欢乐的是你…,所以人们看到微笑的表情会很欢乐。

二、听“微笑”、谈微笑1、师:微笑不仅仅使人欢乐,并且微笑的人也是很美的,请小朋友欣赏诗歌《微笑》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微笑》微笑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

微笑比糖更甜,微笑比花更香。

当微笑写在脸上,脸就显得个性漂亮,当微笑藏在心底,心里就充满了欢喜,2、提问:a,诗歌里是怎样说微笑的b,为什么说微笑是花园里的花朵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引导幼儿讨论:因为微笑的脸让人看了感觉个性漂亮;并且心里感觉十分甜蜜,充满了欢喜。

3、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请小朋友跟着录音朗诵一遍。

(再次播放微笑课件)4、讨论: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这样美丽的微笑呢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微笑的作用。

小结:经常带着微笑的人,到处都会受到欢迎。

第五章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第五章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2008年9月6日至17日,第13届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名残疾人运动员和数千名媒体记者、教练员、技术官员来京参加盛会。

国内的残疾人也将怀着欣喜的心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志愿者要服务好如此规模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需要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服务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

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

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质以及身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影响,同时其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护士、军人等不同职业的群体通常有着共性的心理特征。

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心理特点。

残奥会的运动员分为视力残疾运动员和肢体残疾(含脑瘫)运动员两大类,本节讨论这两类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健全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信息)。

其中大约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

换句话说,视觉途径是健全人感知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相比,有以下优势:感知范围广;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1知觉距离远;感知较全面。

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共性生理特征是视力缺陷,接受外界信息主要是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与健全人大相径庭,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殊性。

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那么,丧失了视觉这条主要感觉途径的视力残疾人士在感知外界途径有哪些共性的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怎样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特质的?1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视力残疾人士更加注意获取听觉信息,因而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更为细致,形成较高的听觉感觉选择能力;常年累月的听觉经验积累,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记录心理辅导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更加关键。

残疾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需要特别的支持和关怀。

本文将探讨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记录一次成功的心理辅导过程。

一、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 了解并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残疾学生由于身体或认知上的限制,常常感到自卑、孤立和无助。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提供情绪管理和应对技巧。

也有助于促进他们融入社交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缓解他们的焦虑与抑郁面对困难和挫折,残疾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和抑郁。

透过心理辅导,可帮助他们找到能够应对这些负面情绪并改善精神健康状态的方法。

同时,在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的过程中,残疾学生能够得到放松和释放内心压力的机会。

3. 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残疾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他们将意识到,虽然身体或认知方面存在一定限制,但在其他领域仍拥有发展空间。

这种正向思维将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4. 促进学习动力和成就感残疾学生经常面临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在学习上可能缺乏动力。

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提供实用技巧以克服困难。

当残疾学生感受到取得进步并获得成功时,他们将建立起更强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二、成功案例:小明的心理辅导记录小明是一名视觉障碍学生,在校内很少参与社交活动,性格内向而孤单。

以下是我与小明进行的一次成功心理辅导记录:1. 建立信任和尊重在初次接触时,我花了时间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他的需求和感受来表达对他的尊重。

这种正面的交流打开了我们之间的合作通道。

2. 探索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我引导小明思考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帮助他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我们共同制定一套简单而实用的策略,以应对焦虑和抑郁,例如通过深呼吸、积极想象、寻找支持等方式来平衡情绪。

肢体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教案中班

肢体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教案中班

肢体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教案中班引言:肢体残疾是指身体某些部位的功能受损或缺失,给肢体残疾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困扰。

这样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许多挑战,包括情绪问题、自尊心减退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面的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一、了解个别差异,建立信任与尊重1. 了解学生状况对于每个肢体残疾学生,教师需要详细了解其具体情况,包括身体能力、日常需求和专业治疗。

这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2. 创造友好环境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友好而接纳的环境对于促进肢体残疾学生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并鼓励同伴认识和接纳他们。

3. 鼓励自我表达为了加强与肢体残疾学生的联系,教师应鼓励他们展示个人才能和兴趣,并支持他们在班级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二、提供情绪支持1. 倾听和接纳教师应主动倾听肢体残疾学生的情绪表达,包括对困难、挫折以及身体上的不适的反馈。

尊重并接纳他们的情绪有助于建立起互信关系。

2. 资源支持提供合适且易于获取的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等,让肢体残疾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增强他们面对不同情境时的自信心。

3. 鼓励积极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利用个人优势去处理困难时遇到的问题。

培养肢体残疾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促进自尊与价值感1. 强调个人长处为了提高肢体残疾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需要侧重于强调他们的个人长处和成就。

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有所贡献。

2. 培养友谊与互助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合作项目,鼓励肢体残疾学生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还有助于促进班级内的团结与友善氛围。

3. 推广多元价值观引导肢体残疾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人格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向学生传达包容和尊重个体差异的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家校合作1. 家庭支持与家长建立优质沟通机制,了解肢体残疾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需求。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色与交流技巧xxxxxx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色一、视力残疾者的心理特色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因为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集体之间不一样的心理特色,个体之间不一样的性格随和质。

重要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从前的生活事件,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起侧重要的作用。

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好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因为接受外界信息的门路不一样,因此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别性。

但同时他们也拥有很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色,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剪发展趋向与一般个体的规律完好相同,都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由详细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凌乱到成系统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天生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环境和教育相同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一)视力残疾者的感知觉特色1.部分或所有地丧失视觉,使得视力残疾者只好感知部分或不可以感知视觉信息,简单形成不完好、不正确的感知觉。

如“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说了然这种问题。

同时,听知觉的选择性会遇到环境声音的扰乱,比方,盲人运动员在竞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寂静就是这个道理,不然,他们有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以为是评判员的声音而做出动作致使犯规。

2.听觉和触觉功能获取增强。

俗语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本质上其实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他们更为注意听,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剖析也更为仔细,达到较高的听觉选择能力;听觉表象更为丰富,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

像盲人运动员借助领跑员的声音指引进行赛跑,经过声音鉴别来球,进行门球竞赛,就说明他们敏捷的听觉能力。

盲人利用回声,在路上独立行走不会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利用回声衰减度能够预计房间大小,鉴别房间内堆放东西的多少,这正是盲人充足利用听觉的结果。

是对丧失视力的代偿和适应,也是视力残疾者自己生理条件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专业上称之为“阻碍觉”。

盲人的触觉感觉性也优于一般健全人群。

残疾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5篇)

残疾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5篇)

残疾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残疾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通用5篇)残疾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1一、教学目的: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事先挑选一名高一点的男同学扮演乌龟爷爷,另外选好扮演乌龟丁丁、小伙伴儿的同学各一名,旁白一名。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对胜利充满信心,面对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最后使自己获得成功;也有的同学面对困难,丧失信心,失去了进取心,结果以失败告终。

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很重要,题目叫《树立自信心》。

(二) 学文明理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戴洪祥是怎样克服困难,做成“戴氏小提琴”的,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2、然后教师要简介自信心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 活动明理1、角色扮演(15分钟):让同学表演童话剧《我不行与我能行》,从演出中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不怕困难,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2、议一议师:小龟丁丁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生: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师:后来,丁丁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师:你知道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的表现;后来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四) 总结全课: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残疾生心理健康辅导教案2教学目标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残疾人心理课教案模板范文

残疾人心理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2. 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意识和能力。

4. 帮助残疾人树立自信,积极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1.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2. 如何关爱残疾人。

三、教学难点1. 残疾人的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四、教学准备1. 残疾人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教室布置:设置一个模拟残疾人生活环境的区域。

3. 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残疾人生活片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残疾人的生活状态。

2. 提问:你们认为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吗?(二)新课讲授1. 残疾人心理特点- 介绍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 分析这些心理特点产生的原因。

2. 关爱残疾人的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与残疾人沟通,尊重他们的意愿。

- 强调关爱残疾人要真诚、耐心、细心。

3. 案例分析- 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残疾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残疾人度过难关。

(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残疾人。

2. 模拟练习:学生扮演残疾人,体验他们的生活,分享感受。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 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关心身边的人。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关爱残疾人的文章或心得体会。

2. 设计一个关爱残疾人的公益活动方案。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残疾人。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残疾人心理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意识和能力。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学会关爱残疾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我国残疾人是个宠大的群体,一个残疾人又对应着一个家庭.助残志愿者要服务好如此规模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需要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服务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一、视力残疾者的心理特点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差别,形成了群体之间不同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不同的性格和气质。

重大的生活经历,特别是早年的生活事件,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由于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不同,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殊性。

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一)视力残疾者的感知觉特征1.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使得视力残疾者只能感知部分或不能感知视觉信息,容易形成不完整、不正确的感知觉。

如“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种问题。

同时,听知觉的选择性会受到环境声音的干扰,比如,盲人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安静就是这个道理,否则,他们有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认为是裁判员的声音而做出动作导致犯规。

2.听觉和触觉功能得到增强。

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他们更加注意听,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也更为细致,达到较高的听觉选择能力;听觉表象更为丰富,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

像盲人运动员借助领跑员的声音引导进行赛跑,通过声音辨别来球,进行门球比赛,就说明他们灵敏的听觉能力。

盲人利用回声,在路上独立行走不会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利用回声衰减度可以估计房间大小,辨别房间内堆放东西的多少,这正是盲人充分利用听觉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四:及时回应
这个层次现象已经跳出了基本沟通, 它是融合了对人最根本心理需求的体 察与人性化的运用,是确实有效的沟 通,也是沟通的艺术,使其变成一种 享受而不再是工作。类似我们说的发 自内心的交流、自然的沟通等情况。 常听到的语言信号为:“经过了我们 的相互信任与讨论,我想我们已经达 成了共识”,“请稍等,我5分钟后 与你讨论”。
快速进展型 速战速决型 积极行动型 积极敏锐型
外向
率直情感型 开朗活泼型 谨慎小心型 外向敏感型

适性取向
稳重执着型 沉着冷静型 深思熟虑型 细致敏锐型
↓ 内向
内向固执型 内向严谨型 温和小心型 敏锐执着型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人格品质
最积极品质
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可信 智慧 可信赖 有思想 体贴 热情 善良 友好 快乐 不自私 幽默 负责 开朗 信任
口语沟通技巧
别以为他们看不见而有时做些“小动作”——其实 他们有可能“看到”,有可能听到,有可能猜到。 不断向他(们)解释你所看到的一切或他关心的物 品。 见到好几个视力残疾者时,宜喊一遍名字都打招呼。 让他等待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有所倚靠,而不是让他 觉得“孤苦伶仃”和有无依无靠的“广场恐怖症”。 鼓励使用残存视力。 要当他的“眼睛”,而不是做他的“手”——需要 的是“借”你的眼并通过嘴翻译给他,而不是替他 做他能做的事。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一、视力残疾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视力残疾对个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视力 方面。 视力残疾会影响到个体身体、运动、心理 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视力残疾对个体身体与运动的影响。
盲态
视力残疾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影响
视力残疾者自身对目盲的接纳程度是影 响人格建构的内部因素。 生活环境也会影响视力残疾者人格的构 建。
层次二:“鸿沟”现象
这个层次现象的信息沟通的接受与传递, 往往只是信息的发布与传达,效果完全 取决于接受者的自我认识与重视程度。 所谓“鸿沟”现象,是指在沟通过程中 基本为单方交流,就像两个人站在天堑 的两边,始终无法共同面对与平等交流, 之间就像有一个天然的“鸿沟”。类似 我们说的耳边风或填鸭,也就是只有 “沟”没有“通”的现象。一般多见于 领导训话、指令颁布等。常听到的语言 信号为:“哦”、“嗯”、“啊”。
层次三:桥梁效应
这个层次现象的信息沟通的接受与传递在 互动过程中得到磨合并达到共识。所谓 “桥梁效应”,是指经过互动与信息的碰 撞与磨合,使双方可以逾越“鸿沟”形成 共识,就像有一个可以用于双向交流的桥 梁。类似我们说的讨论、争辩、交流等情 况。一般多见于经验交流、共同协作完成 某项任务等。常听到的语言信号为:“你 是什么感觉?”、“说说你的看法”。
中间品质
固执 刻板 大胆 谨慎 易激动 文静 冲动 好斗 腼腆 易动情 羞怯 天真 不明朗 好动 空想 追求物欲 反叛 孤独 依赖别人
最消极品质
古怪 不友好
敌意 饶舌 自私 粗鲁 自负 贪婪 不真诚 不善良 不可信 恶毒 虚假 令人讨厌 不老实 冷酷 邪恶 装假 说谎
正式沟通网络
轮式
链式
全通道式
圆周式 Y式
判读性格的基本特征内向与外向,可以协
助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对方的
需要,配合自己对自身性格的了解,也会
更加容易知道交流与沟通的磨合点,也就 可以从了解→自觉(理解→谅解)→包容 (接纳→欣赏)→开放→沟通(协助/讨 论/促进),从中找到最适合的沟通方式, 达到良性循环。
低敏感 ← 敏感性取向 → 高敏感
与残疾人沟通的前提
1.自我局限的突破
不要受自己意识的心理制约,突破自我的局限,平等与他 们交流。
2.积极乐观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展现
是正面地看待残疾人的优势还是在他们身体的问题上打转? 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交流的品质。当人们打开了 欣赏美丽风景的眼睛时,就会看到对方许多的优点,就可 以协助对方在乐观积极的心态下不断地自我突破。
2.人的特性与稳定性——性格与天生气质
每一个人因其家庭环境、社会教育背景和 天生气质形态等形成特有的性格特质,而 每个人的性格特质直接影响到其外显行为 的不同。这也就构成了每个人既相同又不 同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惯性,不论是个人喜 好,个人偏向,乃至抉择判断都与之相关。 准确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协助我们与之 交流与沟通。
三、与视力残疾者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与视力残疾者相处的几个误区 (1)视力残疾就是看不见 (2)恐惧 (3)过度怜悯
口语沟通技巧
对盲人避讳“瞎说”、“瞎猜”、“瞎想”、 “瞎……”等不文明不尊重的词句,免得刺伤他 们的隐痛。 第一次见面可以尽量多地告知对方关于你的信息, 让他有信任和安全感。 来到他们的身边和离开他们的身边一定要有声音 或动作示意。 对他(她)讲话时先说他(她)的名字,提示正 在对他(她)说;并保持正常的语调和语音与他 们讲话。 指示方位要清楚准确。如“把水杯放在你自己的 前面”,而不是“把水杯放在那儿”;“在你左 前方一米左右”,而不是“在这里”。
二、肢体残疾、脑瘫者的心理特点
独立性与依赖性 孤独与交往 自尊与自卑 情绪与理智 生理补偿与心理补偿 语言年龄与生理年龄
脑瘫患者的语言障碍表现
呼吸、发音异常:呼吸不规则、呼吸表 浅、呼吸调节困难等引起发音声小、无 力或爆发性发音、发音困难。
构音运动异常:因脑瘫患者不能正确控 制口唇、舌、下颌、软腭等构音器官的 运动,会出现言语清晰度低下,言语速 度缓慢或过快、鼻音过重等。
听觉障碍:听力低下,吐字不清等。语 言能力的低下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 心里有话说不出,说出来也不能被人理 解,甚至可能遭人讥笑。
如何与残疾者进行高效沟通
一、与沟通有关的心理学常识
人的共性——心理基本需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 与了解沟通对象的需求,给予他想要的, 而不是你想表达的。这是有本质差别的, 也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非正式沟通网络
流言式
集束式 偶然式
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单项注意 双向注意
相互作 用水平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沟通层次
根据沟通效果,可以基本分为以下四个 层次现象:
层次一:阻断与抗拒
这个层次现象的沟通是完全无效的。类 似我们常说的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一 般多见于情绪激动、应急、歇斯底里等 情况。常听到的交流语言信号为: “哼”、“你凭什么这么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