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的几个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的注意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家庭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支撑,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的整合体,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孩子上了初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生理的,有心理的,生理上的变化,家长易于发现,能够接受和理解,可是心理的变化却时常让家长感到迷茫和困惑。
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供参考。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他们遇事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判断事物往往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情绪偏激,常常因一些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
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初中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意志和毅力。
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例如,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孩子自进入初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
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
但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
这时的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尤其是缺乏复杂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
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有些学生把家长对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更是反感,采取排斥态度等等。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需要得到重视。
以下是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行为以及自我价值感。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因此,有时他们会受到同龄人对他们的外貌和外表的评价和观点的影响。
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沮丧。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在发生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情绪的波动,适时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以缓解情绪上的不适。
三、逐渐独立意识加强初中生逐渐开始表现出独立意识。
他们渐渐追求不受父母约束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度地给予他们一些独立权利和责任,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权益和责任的观念。
四、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初中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关系。
他们希望在班级里有朋友和认同感。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培养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良好关系。
同时,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应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
五、学习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好坏,而是鼓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平衡,身体发育和性别特征逐渐显现。
而且,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睡眠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教育他们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
初中学生心理特色及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是父亲母亲的“影子” 即反应了父亲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的影响。
每个父亲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有前途,特别是要点中学的孩子家长更是对孩子寄托了莫大的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能够必定你是合格的,可是不是优异成功的家长,那就难说了,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异的家长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但此刻好多家长反应,孩子在小学很听话,可上了中学后却大不相同了,有时甚至敢同父亲母亲顶撞或干脆不理睬父亲母亲了,这让父亲母亲非常伤神,对孩子的教育手段也不知怎样选择。
今日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与各位家长一同商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此刻的家长难当啊,“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家长都有,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吗,必定没有!可是怎么爱?有的家长很迷惑。
关怀多了,他说爱太深重,压得他抬不开端。
太少了,他说他很孤单,没有暖和的感觉。
究竟要怎么样?我感觉仍是要从认识的心理出发。
初中生年纪约 12~15 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抗争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期间是个充满矛盾疑惑的期间。
跟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变化。
下边我们侧重讲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特色。
一.独立性加强孩子最后是要走开父亲母亲独立生活的,那是他到了真实独立的时候。
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十几、二十年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的发展有三个明显期间:第一个在 1 岁左右,孩子学会走路此后,他有了必定的活动自由,从必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父亲母亲的依靠;第二个独立性的表此刻3岁左右进入少儿园后,语言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有了自己的交往空间,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小小的社会空间,独立性也更强了,但这两个期间的独立性表现很简单被父亲母亲忽视,因为这个年纪阶段的独立性主假如行动上的表现,父亲母亲感觉自己能完整能掌握孩1 / 8子。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和照顾初中生的成长。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和性别意识的觉醒1.1 生理变化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如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等。
这些变化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关注和意识。
1.2 性别意识的觉醒:初中生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他们会关注自己和异性的差异,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
1.3 自尊心的建立:初中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有更多的关注,他们会努力追求自己的形象和外貌上的满意,这对于他们的自尊心的建立非常重要。
二、自我认同的探索2.1 身份认同的迷茫: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他们会面临身份认同的迷茫,不断尝试和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2.2 对他人评价的敏感:初中生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他们会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试图通过满足他人的期望来获得认同感。
2.3 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开始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有更深入的认识,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
三、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丰富3.1 情绪的不稳定: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情绪问题。
这是因为他们正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剧烈变化,需要适应和调节。
3.2 情感的丰富:初中生开始对各种情感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他们会经历爱、友谊、亲情等多种情感,这些情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3 情绪管理的挑战:初中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表达的适当方式,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社交能力的提升4.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开始更加重视同伴关系,他们会寻求和同龄人的交往,通过与同伴的互动来获得支持和认同。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初中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的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和生理方面的特点:1.1 生长发育加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身高、体重急剧增长。
1.2 性征的出现:初中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的特征,如发育乳房、月经等,对性别意识的认知逐渐增强。
1.3 生理需求增加:初中生对于睡眠、饮食、运动等生理需求的要求增加,需要更多的休息和营养。
二、认知和智力方面的特点:2.1 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逐渐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
2.2 思维的多样性: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多样,既能进行具体思维,又能进行抽象思维,思维的灵活性增强。
2.3 学习兴趣的转变:初中生开始对不同学科的兴趣逐渐形成,开始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和社交方面的特点:3.1 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对自己的认同感增强,开始形成独立的个性和自我形象。
3.2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开始更加重视同伴关系,同伴间的互动和交往对他们的情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情绪波动较大: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外界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需要关注和引导。
四、价值观和道德方面的特点:4.1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初中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于道德和社会规范的认知逐渐加深。
4.2 对公平和正义的关注:初中生对公平和正义有更强的关注,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4.3 道德判断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提升,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抉择。
五、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方面的特点:5.1 自我认知的拓展:初中生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更清晰的认知,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5.2 职业规划的初步形成:初中生开始对职业有初步的认知和规划,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思考。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倘若说初中阶段三年的学习生活看成是人生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时期,那么在这阶段时期孩子的思想大体上是沿着一条轨迹在发展和变化着的。
初一是起点,由于学生新到初中,环境的更新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张扬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好奇。
到了初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慌、破坏等不良行为。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1、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四到十五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
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青春心理的萌动,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
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始加入团组织,成为班级的骨干,而另一部分品德较差的孩子,这时也开始冒了出来。
2、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到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
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3、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加了广度和深度。
差的孩子,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动荡分化。
随着他们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情感与不平等的待遇产生冲突。
八年级青少年心理
八年级青少年心理八年级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个时期面临着诸多身心变化和挑战。
青春期的到来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了解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自我认同、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探讨八年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应对方法。
一、自我认同在八年级,青少年开始对自我有更多的思考和认知。
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然而,同时也会经历着对自己的疑惑和质疑。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感到不满意,容易陷入自卑和焦虑的情绪中。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同时,也应该教导他们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人际关系在八年级,青少年的社交圈开始扩大,他们开始与更多的人接触和交往。
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人际关系的挑战和变化。
朋友圈扩大可能带来新的朋友,但也可能伴随着友谊的起伏和冲突。
他们需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发展良好的沟通技巧。
家庭和学校都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家长可以鼓励青少年多参加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建立积极健康的友谊。
三、学业压力八年级是升学关键时期,学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青少年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科和学习任务,他们可能会面临选择、竞争和成绩等方面的压力。
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陷入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四、心理健康八年级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
他们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焦虑、自闭等。
初二学生家长会学校心理咨询师发言稿
初二学生家长会学校心理咨询师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学校心理咨询师,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问题。
在我国,初二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因此,家长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1. 独立意识增强:初二学生开始追求独立,希望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 情绪波动较大:受荷尔蒙影响,初二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时而高兴,时而沮丧。
3. 同伴关系重要:朋友对初二学生来说变得尤为重要,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4. 自我认知模糊:初二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建议1. 尊重孩子:请家长们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和信任,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探索和成长。
2. 关注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适时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
3. 建立良好沟通: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成为他们的朋友。
4. 培养自我认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点,建立自信。
三、学校支持1.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也欢迎家长随时咨询。
2. 家校合作:学校将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初二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谢谢大家!。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八年级是初中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许多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
了解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并针对性地应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身心发展特点:1.生理发展: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各个器官逐渐成熟,身高、体重增长迅速,体型发生变化。
2.认知发展:八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开始具备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发展:八年级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感增强,个性逐渐形成,并开始关注异性和社交活动。
二、学习特点:1.学习积极性:八年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且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
2.学习兴趣:八年级学生对各种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探索欲望强烈。
3.学习能力: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具备较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身心发展特点的应对策略:1.关注身体健康:提倡学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参与体育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2.注重认知能力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友善、宽容、合作的品德。
二、学习特点的应对策略:1.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安排一些课外拓展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灵活教学策略: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除了以上策略,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
考试频繁,学生需要
长和社会对中学生的
不断面对成绩的波动
期望很高,希望他们
和比较,增加了心理
能够取得好成绩,进
压力。
入好的高中和大学。
这种期望往往会转化
为学生自身的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 问题主要包括与同学、老 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 和冲突。
•·
• 同学关系:中学生处于 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 容易与同学发生争吵和 冲突。 • 亲子关系:随着学生自 主意识的增强,可能会 与家长产生意见不合或 沟通障碍。
• 师生关系:由于教育方 式和理念的差异,学生 可能会对老师的指导产 生抵触或不理解。
情绪波动
•·
• 易怒:由于荷尔蒙和情绪的变 化,中学生容易因为小事发脾 气。
• 焦虑: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 压力时,中学生容易感到焦虑 和不安。
青春期是情绪波动较为明显的阶 段,中学生常常表现出易怒、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抑郁:当遇到挫折或持续的压 力时,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 和抑郁。
自我认同困惑
自我认同困惑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之一,他们可能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 爱好等方面感到迷茫。
•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面对未来的选择 和职业规划,中学生可能会感到不确 定和困惑。
• 兴趣爱好的发展:中学生在兴趣爱好 方面开始有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但也 可能因为尝试过多而感到迷茫。
培养自主能力
家长应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 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 们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引导正确价值观
家长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
道德意识和良好品质。
学校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 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初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他们在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内心激烈震荡中寻求着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家长和老师应当按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心理的过渡期,成长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品格的一代新人。
在这个由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过程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既有充溢着丰富内涵的规律性的共同点,也有颇多的力具鲜明个性化色彩的独特点。
以下,我们就分别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初中各年级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作一些分析,供家长们学习参考。
首先,我们来探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少年期的心理如同他们的身体一样是按照一定规律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无法改变或停滞的自然发展过程。
例如,他们的思维活动列从儿童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逐渐转向青少年期的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记忆力也从以前主要靠机械记忆而发展到意义记忆。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都在循序渐进,适时地给他们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学习和活动,将极大地有利于他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2.稳定性:就是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越过这个阶段或者任意改变其发展顺序。
这种稳定性还表现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社会形态以及什么民族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可以这样讲,全世界的初中生在求知欲、好奇心、成人感以及对两性问题所产生的朦胧和疑惑感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在涉及的深度、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
熟悉和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所具有的这种稳定性,对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3.可变性:是指在某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与支配下,初中生的心理过程的发展程度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个体心理素质上的差异。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
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初一学生的特点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有说明书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开始战胜优势。
但是,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
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初二学生心理状态
初二学生心理状态
初二学生通常处于青春期的中期,这个阶段他们可能经历以下心理状态:
1.自我意识增强:初二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和个性,对自
己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2.情绪波动:青春期的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初二学生可能更容
易感受到情绪的起伏,例如焦虑、沮丧或兴奋。
3.同伴关系重要性增加:初二学生通常更加注重与同学和朋友的关系,他
们可能渴望获得同龄人的认可和接纳。
4.学业压力增加:随着学科的难度加大和学业要求的提高,初二学生可能
感受到更大的学业压力。
5.身份探索:初二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尝试寻找自己在社
会中的位置。
6.对独立的渴望:他们可能希望在某些方面获得更多的独立和自主,例如
决策、选择兴趣爱好等。
7.家庭关系变化:初二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他们可能更希
望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家长、教师和学校应该关注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初二新生六大心理特点大揭秘
初二新生六大心理特点大揭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新生六大心理特点大揭秘在初中阶段,初二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地八点建议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八点建议初二时中学生两级分化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二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
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对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一)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
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
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
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
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
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
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
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
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二)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压情趣。
社会应该在某些方面加强舆论引导,如: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中学生该如何选择?显然,一味的强调课堂知识的重要性不是明智之举,主张课堂知识主动积极的向课外延伸,学生通过走出校园,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认知特征,齐抓共管---初二六班家长会材料各位家长,仍然感谢大家抽空来我校参加这次的初二年段的期中考后家长会。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感觉自己的子女到了初二整个个好像有明显的改变,作为家长要能够重视子女的这种变化,认知他们的心理特征,有效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够帮助孩子走出既关键,又重要的初二时期。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还有人认为初二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初二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
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从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来看,14岁的孩子(相当于初二年级学生)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期。
种种状况表明,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另外,初中二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初一那样规矩了。
如果我们抓紧对初二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迎头赶上,与集体一起前进。
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
他们希望别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希望别人信任尊重他们。
家长同志们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针对这种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初二学生问题聚焦1﹑早恋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2﹑上网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
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学生的几个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的注意点
首先向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家长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这个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互动沟通的会议
很多人认为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的巨大压力,看起来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其实初二阶段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危险时期,也是一个心理爬坡的时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分水岭。
那么初二学生有哪些心理变化呢?在教育实践中,我觉得下面三点家长应该重点关注:
一、对异性的关注
初二学生心理上的普遍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因为现实看到的,还有电影、电视、网络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这时候的心理必然反应,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也最低,有时希望尝试的念头还比较强烈。
那么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家长如何做?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觉得做好以下两点:
1、在家庭中和孩子认真就“早恋”的话题进行一次深入讨论。
家长把握一个原则:不是不准恋爱,而是不到时候;不是不可以恋爱,而是对学习身心有害。
公开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做坦诚的交流,不先下结论,倾听孩子的看法,然后因势利导。
不盲目恐吓,不盲目杜绝,而是疏导为先,说理为本。
2、让孩子有一个家庭的感情寄托。
一些家长平时忽视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忙自己的工作,忙自己的生意,忙自己的休闲娱乐。
几乎不主动很孩子交流,如果谈得上交流的话,就是考试后要分数。
这直接导致孩子和家长心理距离的疏远,在家庭中寻求不到感情寄托的孩子,于是把目光投向异性学生,早恋现象也就发生了。
二、独立倾向明显
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 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
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逆反心理比较重。
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
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
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所以我们做父母、老师的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
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
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在初二阶段,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容易走极端的学生离家出走,“家”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再也没有了温暖的感觉和依恋的理由,与亲人的距离越来越大。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教育?我觉得把握如下几点:
1、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私人秘密。
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不要乱翻孩子的书包等。
这些行为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拉大与家长的距离。
2、不苛求孩子像童年一样和自己说知心话。
只要孩子能在家长面前从容表达自己真实的对问题的看法,就是家庭氛围和谐融洽的表现。
这时候家长能用心倾听,并对等和孩子讨论,不要充当裁判者,以权威自居,粗暴判断是非。
3、平时注意观察孩子交往的对象。
和哪些人交往?这些人品质怎样?在活动中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回家后孩子的谈话、行为表现是否异常?适当的时候和老师进行联系,告诉孩子的表现,力争全面的了解。
在这方面,家长也不要对孩子过于信任。
本学期就发现几位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交往而导致行为习惯变差的离子,最令人吃惊的是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和其它孩子交往,却听之任之,忽视对孩子交往群体的考查。
三、由考试分数引发的心理变质。
不可否认家长不惜花很多钱把孩子送到较好的初中读书,就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最后考取理想的大学。
但是必须看到,初中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孩子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
今天谁最苦?我要说:学生最苦。
老师给他们压力,家庭给他们压力,学生之间有竞争压力,孩子能不苦吗?所以我说:能理解孩子压力的父母万岁!
非常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分数有执着的痴迷,对孩子一味要求,永不满足。
孩子这次考了九十八分,兴高采烈回家报喜。
母亲劈头一句:“班级一百分有多少?你为什么不考一百分?”孩子被兜头一盆冷水,学习热情能高吗?孩子尝不到被肯定的快乐,长期以往学习的动力下降,觉得总是没有成功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减退。
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是对父母亲情的淡漠,甚至反感。
那么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怎么做呢?分数固然重要,但取分数也要讲究技巧。
1、看孩子努力的过程,看平时学习的状态,看孩子“在路上”的行走态度。
2、心态平和,对分数平时看淡一点,看开一些,给孩子减分数的压力,增平时努力过程的监管。
这样在考场发挥时,孩子因为不受到分数的心理压力,反而发挥正常甚至超常,而如果一看到试卷就想到最后分数怎样,心态不好引起情绪紧张,就会发挥失常。
(列举第一届考上华中科技大学付康心态好的例子)
3、学习成绩方面,找薄弱学科,重点攻克,保持平衡发展。
最后强调家庭教育的几个注意点:
一、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争吵、抱怨、埋怨、冷战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干扰很大。
一对父母争吵时孩子身处其中,然后对母亲说:“我长大后不结婚了,因为婚姻是如此可怕。
”大家看家庭环境多么重要。
此外我想说的是父母难免不吵架,但必须有一个原则:家庭矛盾尽量避开孩子,更不能把孩子拉入其中。
方法:让孩子一起和大人做家务,在劳动中感受和谐,和孩子一起散步、一起购物、一起参加亲戚的家庭聚会等。
二、家庭的环境也影响孩子的情绪。
(仅举第一届考上南京邮电学院的葛倩的例子说明,开始成绩好,下降原因是父亲做生意,经常到家里聚会喝酒,打牌等,后来家长意识到问题,改正后,孩子成绩也保持稳定了。
)
三、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
误区:1、把教育全部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
2、认为家长责任就是管孩子“吃好穿好给足钱”,中国父母名言“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
案例:正面例子(首届考上北京大学成洁的父亲,六年接送,风雨无阻。
给了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
)
反面例子(云南大学马家爵,曾经是广西南宁高考第二名。
执行死刑前说:“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
”父母也要引导孩子的人生道路。
这个理想不是分数,也不仅仅是好大学,而是做一个和谐的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