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李白描写盛唐气象的诗
李白描写盛唐气象的诗
盛唐,为华夏历史上的一个兴盛期,后世以赞叹的目光看湮。
西川的宽厚,大江的滚滚,写出他的伟大。
苏武牧马,文成公主,唐朝风范示万世。
为历史而游,他们定会赞叹这段明媚古老曲折的故事;书写盛唐江山如画,千年万古见证光辉;为诗抒发深奥情愫,折射时空长江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壮阔的江山令人醉,峰峦相向起伏连。
凤凰万里长安道,马来芬芳汗水盈;缥缈集市声欲断,凡尘朝觐令身清。
彩马飞黄翻风骤,丝衣舞莺融呈潇洒,细柳清芬竞芬蕊,犹记盛唐内宫奇花绽放。
白屋盈门金帷垂,朱楼金童画凤舞,人来人往琴瑟撩弄,寂寞宫墙复添忧。
延安军魂四处求,金风玉垒绣楼台;英雄辈出临云泣,斗指畅说降龙岂可终止?野火烧不尽,松柏称不竭,牛马犁歌涉笔为证,将书倾倒乱芳华。
太行翠峰凌远岭,汉月熠熠思华樯:古井古树拂青衫,寂寂瀑布凝雪汤。
紫台俨然太和殿,回首青史山河更广;朝夕清高放浪心,百思不解乐穿襦。
北风缥缈春愁早,盛唐风色不可忘;红尘中故乡难寻,泛舟归去期若忙。
盛唐气象将永存,铁马衔尘遗迹闪;鹤舞三秦生死地,无尽情愫沉浮篇。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赵昀李白的诗鲜明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同时又发展和丰富了盛唐气象。
他像一阵惊雷,一股狂飙,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同时代的作者,影响后世。
一、政治抱负诗——自信豁达昂扬,乃盛唐气象的最强音李白在诗中歌唱理想,赞美时代,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又不愿走科举入世之路或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扺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归隐江湖。
诗歌《出山》中“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一句表明了诗人的四方之志。
在《驾去温泉宫赠杨山人》中诗人写道:“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诗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
在《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中说“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侯”,充满了自信昂扬。
二、山水田园诗——万千磅礴气势,展现盛唐昂扬气概李白对祖国山川异乎寻常地热爱,他写了很多山水诗。
在诗中,李白半是仙人、半是侠士的豪迈的性格借歌颂祖国壮丽山川极好地得到表现。
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与前代以及后来的山水诗相比,明显体现出他的个性特色和盛唐气象。
在《望庐山瀑布》中他这样写庐山飞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热爱山河的壮丽以及自然界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诗中蕴含的那种气势,是吟风弄月者们所不能比的,而这种心胸气势也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
又如诗《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锦绣华章出盛世 诗中仙圣聚唐朝——李杜诗中的盛唐气象
光。
歌》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 我不 得 开 心 颜 ” , ( 李白
先 秦 文 学是 我 国古 典 文 学 的第 一 个 辉 煌 时 期 , 之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别 》 ) 等等 , 淋 漓 尽 致 地 表 达 了李 白 热 后 历 经 楚 辞 汉 赋 的兴 盛 ,魏晋 南 北 朝 诗 歌 的繁 荣 , 但 爱 自 由 、 性 格 狂傲 的特 征 。
李白崇尚个性独立与自由其狂傲不羁的性格也体现在诗中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李白设辟邪伎鼓吹稚子斑曲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白热爱自由性格狂傲的特征
目嚣固 园
锦 绣华 章 出盛世 诗 中仙圣 聚唐 朝
土 何 以 培 养 出 了名 留青 史 的 诗 仙 、 诗圣 , 以及 他 们 何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 金 散 尽还 复来 ” , ( 《 将进酒》 ) “ 仰
以能 够 创 作 出 了让后 世 吟 唱 不 袁 的诗 歌 名 作 。
天 大 笑 出 门去 , 我 辈 岂是 蓬 蒿 人 ” , ( 《 代 寿 山 答 孟 少 府
浑博大 、 浑 然 天 成 的 诗 歌 创 作 艺 术 风格 。
爆发前 . 大致 相 当于 公 元 八 世 纪 上 半 叶 , 不 仅 是 唐 朝
的 高峰 . 也是 中 国封 建 社 会 的 鼎 盛 期 。 中 国古 典 文 学 形 式之 一 诗 歌 也 经 过 之 前 一 百 多年 的 准 备 和 酝 酿 以 及 初 唐 的 发 展 达 到 了其巅 峰 阶段 , 而 盛 唐 时 期 的 诗 仙 李 白和 诗 圣 杜 甫 的 诗 作 则 更 是 代 表 了唐 朝 诗 歌 创 作 的 高峰 。 后人 从 其 留 下 的珍 贵 的诗 作 中去 了解 盛 唐 的
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孟子曾云:“无良者三寸,有德者千里。
”在世界文学史中,李白是典型的豪侠史诗或者一
位传奇的知识分子,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豪侠的气度上,以及在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抒
情上,这在他的《长安夜行》诗歌中体现的非常突出。
“满目蒹葭苍苍,天地阔无边;崇山紫紫出,悬崖日日新。
”这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描绘
了盛大的城市景观。
李白以一种感性而理性的视角,酣畅地描绘出“满城春色宫墙柳”“汉上
白日五云起”的盛世繁华,这一耐人寻味的文笔,是受盛唐诗人盛放的诗风所影响的。
而李白在诗中也历数了长安的风土人情:“凭谁问,此地是何方。
大道如青天,我独行其间,信步群物到人家。
群物俱归尘,尘馀成烟雾。
世事一场大梦,梦觉流年不可断。
”这
段诗中,融合了“长安”周边徐徐而自然的风景,而“世事一场大梦,梦觉流年不可断”也是
言犹在耳,弥足珍贵,可谓是巨大的文字之绝唱。
再来说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可以说,李白对长安的描绘可谓全面而又精准,他
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长安的集市繁华,还有那种不可一世的安宁,它
不仅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也歌咏了古人追忆过去的伟大及不朽的历史痕迹。
总而言之,在盛唐诗人范围内,李白以其灵性的文笔和诗句,对长安形象的表述淋漓尽致,他在抒情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唱尽了千古的长安的繁华及历史的久远,留下了一份不朽的艺术气象。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 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 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 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表现的就是人们在和平岁月里的生活感受和情思。面 对着浩渺的春江、海潮,面对着无边的月色、广阔的宇宙,萦绕着绵长不尽的情思, 荡漾着对未来生活的柔情召唤。人们的思索、追求、期待、召唤,表面上是由春天 的良辰美景惹起,被春天的旋律催动,实际上却是那个健康发展的时代生活带来的。
从以上的几方面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 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 的天才。他是天才!正如丹纳所说,“严格说来,精神气候并不产生艺术家;我们先 有天才和高手,像先有植物的种子一样”。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 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 正如李白 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 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样投入雄浑的时代 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唐代的诗坛,李白之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千年来后人对 他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其人其诗是一个长盛不衰、 经久弥新的话题,形成-道绚丽 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白文化现象”。现代学者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 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
客中做(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以李白诗歌为例, 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分析李白(分析“诗人”文档)共79张PPT
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
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 拾遗召,而白已卒。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
书为三绝云。 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一)家世
1.汉人说。
2.胡人。 3.胡化之汉人。
(二)出生地
明人胡应麟:
“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少室山房笔丛》卷五)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
从各个不同的生活侧面,通过各种典故,运用
镐》),“南风一扫胡尘天静宝,西初入 ,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直接抒情:“长章啸梁见甫其吟”,文起句,突叹兀,曰情感:“子谪仙人也。”言
当出现,英才不会埋没,定能有所作为。 狰狞凶恶的神话人物,无一不是现实人生的投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
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 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 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 怀。
3、李白 安史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 “一生好入名山游”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1)开头两句:(“长啸《梁庐甫吟山,何谣时见寄阳春卢?”侍御虚舟》),
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 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
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 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
2、想象丰富惊人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
杜甫的长篇排律远优于太白诗。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作者: 房日晰
出版物刊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5-62页
主题词: 盛唐气象;知识分子;李白诗歌;诗歌艺术;艺术境界;时代精神;盛唐时代;盛唐诗歌;盛唐诗人;诗歌创作
摘要: <正> 关于盛唐气象,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议的。
笔者认为,盛唐气象是一个无法否定的客观事实。
诗歌上的盛唐气象并不神秘,它不过是盛唐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的真实反映。
盛唐国力无比强大,经济空前繁荣,到处呈规出一片莲蓬勃勃的繁华景象。
与此相应,人们精神振奋、思欲献身国家的事业心非常强,知识分子更是跃跃欲试,希望为国家的强盛,为时代的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扬千秋功垂史册的欲望,已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
凡此种种,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就是以豪迈乐观的情调,雄浑开阔的艺术境界,宏伟的气魄,明朗的风格为主。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李白浪漫主义、乐观、自信、豪迈公元八世纪的前半个多世纪中,唐帝国以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称雄与世,巍然屹立与亚洲的东方。
在这百年前后,中国诗坛出现了群星灿烂的局面。
有以李白、杜甫“双子星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时代巨人,初唐四杰,白居易、无瑱的新乐府运动,韩愈的古文运动……一时种流派迭起,或仿效古人、或改革新、编著立说。
遂名人辈出。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光芒照耀着国内诗坛。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保存下来的诗约有千余首,这些诗篇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一个作家在同时代所产生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上没有谁可与李白相匹敌,李白就像一把火炬,一股狂风,挟着惊天泣地的文势,以流畅的文笔,虚异的想像,诗画的语言震撼着同时代的读者。
他的诗各体背工,乐府、古诗、咏怀、送行、临别、寄赠等都不乏精美绝伦之作,既有雄奇奔放的阳刚之美,又有平淡秀丽的阴柔之美,都被以效仿和推崇。
在李白二十多岁时,就以文章渴见益州长史苏颋,苏见文章后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以学,可以相如经肩也”。
杜甫在赴长安的途中与李白相遇竟改变路线,随之车下。
别后终身念念不忘,赞之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廋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晁公武云:“白天才英丽”,其辞旬逸荡隽伟,飘然有超世之心。
王屋山人魏万国固慕其才,追踪数千里,后于广陵相见,頌其人为“横海鲲,负天鹏”,誉其诗为:“鬼出神入”。
就连八十高龄名振朝野的贺智章一见李白“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些赞许,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李白诗的崇拜。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1954 年,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认为,“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 ,“这个当时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她胜利的高峰上,她的无限的展望,带来了自由的丰富的想像,少年的解放的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歌唱,这乃是人民普遍的愿望,无数诗人都努力在满足人民这一个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 ,“李白就是最优秀的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的人。
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这就是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
林庚此文先是在1954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表的,有些与会学者对林文中所说的“太平盛世”的性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否认李白对盛唐的歌颂,如赵树理在同意林文对盛唐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白的诗作既反映了盛唐好的一面,但他对现实还是不满的,因此也反映了盛唐坏的一面。
此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
有些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如胡国瑞在其《评〈诗人李白〉》中认为林文“对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要求解放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估价过高”,裴斐在《谈李白的诗歌》中认为,“李白诗歌贯穿着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这样两个基本主题,其感情基调不是乐观、少年解放、青春奋发,而是忧郁和愤怒”,“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上升发展的现实',而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时期了” 。
还有一些学者持调和的观点。
如时萌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既不同意林庚的观点,也不同意裴斐的观点。
他认为李白“既然经历过那个全盛阶段,那么他诗中的反映‘盛唐气象',也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转变,李白的笔尖逐渐转向,笔上的彩色逐渐沾上了天宝以后的现实生活的灰黯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的控诉”。
李白《将进酒》:牢骚、怨怼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将进酒》:牢骚、怨怼中的盛唐气象-中学语文论文李白《将进酒》:牢骚、怨怼中的盛唐气象■ 谈胜轶一生以大鹏自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742)终于获得了振翅而起、飞抵长安的机会。
他怀揣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只能待诏翰林,不久因恃才傲物,遭权贵诋毁,于天宝三载(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而梦断长安,又开始了其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活。
“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一只飞振八裔的大鹏,半空跌落,铩羽而归!此后,他只能以受伤的双翼拍击茫无边际的人生苦海,那簸却的沧溟之水,更多的却是政治失意的牢骚与怨怼。
而此类情绪一经酒精的刺激,便朝着极大化的方向膨胀,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气势喷涌而出,表现出既豪且狂的抒情风貌。
或许有人会以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没有传递正能量,不过是“吃货”兼“酒徒”的李白在泄一己私愤而已。
其实,诗人李白的牢骚、怨怼是基于他对大唐盛世的热望,对国家君主的忠诚而抒发的。
此中饱含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极富家国之忧患意识,他不一定具有经世之才,但他确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志。
若问李白的诗里为何常含幽愤,答案只能是:他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爱得太深沉,其理想之翼,若垂天之云,大唐帝国“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因而,其怨怼之作同样富有元气内充、真力弥满的盛唐气象。
①他的传世名篇《将进酒》便是典型诗例。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长安被弃约八年之久。
其“落羽辞金殿”的伤痛并未痊愈,反而时常旧病复发,且一发则斗转天动、山摇海倾。
虽空举世之酒樽亦不足以发抒其幽愤。
本篇是古题乐府,题意为“请人饮酒”,系汉乐府《鼓吹曲·铙歌》中的曲辞,因声辞杂写,现已难辨其意,只能从古辞“将进酒,乘大白”大略可知内容多写“饮酒放歌”。
李白大概是借此发挥而已。
那么,其《将进酒》是如何在牢骚、怨怼之中折射出盛唐气象的呢?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诗篇甫一发端便石破天惊,气势非凡。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李白与盛唐气象一、导入“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gū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后世将这种盛世景象称为“盛唐气象”,那么盛唐气象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盛唐气象,这就要从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关系、文学艺术方面等方面来了解。
二、盛唐气象的表现(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辕犁的法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有《雨中耕作图》为证。
筒车发明给灌溉提供了便利。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看一些史料图(仕女图、蜀锦、唐三彩)3.商业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
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统一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lásà)(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描写盛唐气象的诗句
描写盛唐气象的诗句盛唐时期的气象,是一个文化艺术辉煌、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的时代。
诗人们用他们的诗句来描绘和赞颂着这个盛世的景象。
以下是一些描写盛唐气象的诗句。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清照的诗句。
它描绘了盛唐军队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唐代的武功文化。
2.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
它描绘了唐代汉族的民族英雄,展现了盛唐时期国家的强盛和繁荣。
4.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皎皎空中见”。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它描绘了盛唐时期优美的水乡风光,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5. “凉山夜雨涨秋池,画舫轻吟锦帔梨”。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
它描绘了一幅写秋夜风光的美丽画面,传递了唐代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
它描绘了盛唐时期的顶尖文化人才的淬炼成长之路及其战胜困境的决心与毅力。
8.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
它描绘了盛唐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坐在马车上察看长安城内的花卉和文化风景,形象地展现了唐代文化和文化氛围的繁荣。
9. “人生海海来何期,翰笔涟涟为谁写?”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
它展现了唐代文人不畏虚名太虚,向着人生追求真理和完美的精神状态,表现了唐代文人高度的人文精神。
总之,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它的文化艺术、经济繁荣和政治安定都展现了出这个时期的盛唐气象。
在这个时期,众多的文人诗人们用他们的诗句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首七言绝句。
为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望天门山》的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天门山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译文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注释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鉴赏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与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
“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与感情。
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新纪实·诗词品鉴362021.05[摘 要] 李白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体现出盛唐气象的诗歌。
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一千多首诗中,含有“长安意象”的诗歌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李白诗歌创作中所使用的长安意象,简要归纳李白诗歌中这些长安意象分别代表的具体含义,从而得出长安意象在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影响与积极意义。
[关键词]李白 长安意象 盛唐诗歌[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5-0036-03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陈安祺信阳学院文学院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研究李白诗歌的名家名作。
他诗歌中所出现的“月”“花”“酒”等意象都曾反复被后人推敲玩味。
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在李白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诗歌中的“长安”,虽然没有上述意象数量多,但却是李白诗歌创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长安意象为我们研究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李白诗歌研究中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一、李白长安意象概述1.白衣打马长安道——入长安李白诗中长安意象的具体概况,根据时间可以大致分为入访长安和离开长安两个阶段。
在李白三入长安的经历中,他写下了很多含有长安意象的诗歌。
这些诗歌或描写长安繁华,抒发对长安城的热爱,或书写与长安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对统治者的讽谏劝诫,从而达到抒发自己的政治远见与理想抱负的目的。
李白三入长安的经历,要数第二次入长安官拜翰林对他的影响最深。
天宝初年,唐玄宗诏李白入都城长安为官。
当时已经四十岁的李白迎来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他毫不掩饰内心深处的激动,在行至南陵与亲人告别时,写下了著名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这首诗最直接地体现了李白西入长安时溢于言表的激动心情。
其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成为传诵不衰的名言佳句,是李白人格和才华的最好诠释。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诗歌再现了盛唐气象,却让他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诗歌再现了盛唐气象,却让他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清平调》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杰作,至于诗歌好在哪里?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这三首诗是赞美杨贵妃的,诗歌展现了盛唐气象,也成为了李白人生的高光时刻。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三诗也给李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他在体制内更近一层的追求彻底化为泡影,于是乎,他被“赐金放还”,人生轨迹也由此急转直下。
为什么会有这样反转的结局呢?且听小话诗词细细道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诗歌又是这条长河中一朵璀璨,耀眼、惊艳的浪花。
在诗的国度里自然而然地孕育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唐诗又是这个国度里的高峰。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里,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一颗。
杜甫盛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还褒扬李白的诗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的诗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
他将超凡的想象力,流转自然的清新飘逸的语言,华丽的辞藻,和谐多变的音律融合交织在一起,织就了一首首色彩瑰丽绚烂的篇章,谱写了一曲曲雄奇豪放的诗歌。
不管从李白的诗歌成就来说,还是从他的人生际遇来说,在长安的时日里,都是他的高光时刻。
李白从青年时期就离开家乡安州,开始漫游名山大川,饱览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游历行程。
他在游览东岳泰山时,结识了道教人士吴筠,李白的才华给吴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吴筠进入宫廷,他便向朝廷举荐了李白,这当然是后话了。
天宝元年,李白的足迹踏上了繁华的都城长安,当时的长安名流如云,全国文化界的名人都汇集在这里。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贺知章,两人意气相投,豪放纵逸是他们共有的气质特征。
他们一见如故,饮酒赋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金龟换酒”的典故说的就是贺知章和李白饮酒的故事。
得到好友贺知章、吴筠等人的极力推荐,在文化气息浓厚的长安城里,李白的诗名广泛传播。
李白最具有盛唐气象的三首诗
李白最具有盛唐气象的三首诗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物质富裕的时代,而李白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充满了盛唐气象,表达出了盛唐时期的繁荣、豪放和浪漫之美。
以下是李白最具有盛唐气象的三首诗。
首先,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
诗中他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触动和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他以喝酒来象征对人生的享受和挚爱,展现了盛唐时期人们豪迈奋发的精神风貌。
诗中的壮语浓烈,气势磅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其次,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展现盛唐自然山水之美的诗。
他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示了盛唐时期人们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
诗中描绘的瀑布气势磅礴,声势浩大,颇有震撼力,与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富饶相得益彰。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李白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展现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旷达豪放的心态。
最后,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表达盛唐时期宁静祥和氛围的诗。
诗中描绘了一个深夜静谧的场景,展现了盛唐时期夜晚的宁静与安详。
诗中的月光和庭院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体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既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感悟,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生活安稳的景象。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盛唐气象,表达了盛唐时期的繁荣、豪放和浪漫之美。
无论是豪情壮志的《将进酒》,还是自然山水之美的《望庐山瀑布》,又或者是宁静祥和的《静夜思》,都体现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景象。
这些诗歌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艺术创作,也是盛唐时期文化繁荣的真实写照。
盛唐气象与诗仙李白(完整)
盛唐气象与诗仙李白同学们,晚上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听这个讲座。
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题目——“盛唐气象与诗仙李白”。
盛唐气象最重要的代表就是李白,而李白身上最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诗的王国,唐朝又是诗的王朝,所以林庚先生以前总说:“我们不单要学唐诗,我们还要知道诗唐。
”唐朝是诗歌的唐朝,而诗仙李白又是盛唐诗坛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就一个作家在当时的影响而论,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能比。
他像一股狂飙,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声威,以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力量,震荡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是李白。
下面我们就来探寻、阐释李白身上所特有的那种诗的天才以及独特的人格。
所以今晚这个讲座主要从李白的人格、人生与诗风这三个方面来解读和认识。
我还达不到和他进行对话这个层次,只能尝试着带领着大家,和大家一起学习李白,解读李白。
首先,我们来看他复杂而独特的文化心态。
李白是复杂的,李白是独特的,那么这种独特性和复杂性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又可以分为三点:第一,是地域文化的融合;第二,是唐之前的多种思想的交融与升华;第三,是李白所处的特定的时代精神的熏陶。
李白身上体现的是中西南北文化的激荡与新生。
在中国古代,很少能在一个诗人身上体现这种中西南北文化的激荡与新生。
因为盛唐文化,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广泛地吸收了域外文化,那种兼容并蓄的伟大气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对盛唐时代诗人的心灵和气质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给诗的创作也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那个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了许多新的事物,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诗人们就有了一种新的追求,这些都使得当时的诗人们以一种开天辟地的气势去创造,去攀登,去追求,去打开一个又一个诗歌和人生的新的局面。
终于,盛唐诗歌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而李白,又出生于初盛唐之交,成长于盛唐前期,适逢其会。
于是,他走在了这个时代最前沿。
首先,我们来看他身上所体现的西方文化。
我们可以从他的家室、出生地与家人的名字上看出西域文化因子。
江苏省无锡市哈尔佛女子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哈尔佛女子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
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
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
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
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
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
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
他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遇上明德圣主。
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从李白诗中观盛唐气象
摘要: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此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与抒情感慨情怀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势磅礴,情感真挚。
正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就是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而李白,则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关键词:盛唐气象李白诗歌艺术个性影响
一、盛唐气象
最早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的林庚先生写过“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的蓬勃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
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
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
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
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
”
[1]而郑振铎先生则从艺术风格方面提出“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713年—755年),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澜壮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
这不单纯的变幻百出的风格,便代表了开、天的这个诗的黄金的时代。
在这里,有着飘逸若仙的诗篇,有着风致澹远的韵文,又有着壮健悲凉的作风。
有着醉人的谵语,有着壮士的浩歌,有着隐逸者的闲咏,也有着寒士的苦吟。
有着田园的闲逸,有着异国的情调,有着浓艳的闺情,也有着豪放的意绪”。
[2]所谓盛唐气象,既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更是丰富内涵的艺术风貌,包括充实的
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产生联想,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感想。
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
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极力摆脱精神苦闷。
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则表示了诗人的真切感受,当时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使他的时常感叹“不称意”,唯有“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整首诗中,诗人并没有着重写楼,他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时,在这里找到了发泄的方式。
一气鼓荡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李白诗中处处有“我”,如《将进酒》中,诗人以饮酒为意,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自信的性格。
又如《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诗人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最终获得的心理感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李白的众多诗篇中都呈现了李白式的写法,把个人特点和感受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二)李白的诗歌有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李白诗中蕴藏着雄浑壮大的气势,洋溢着昂扬浓烈的情感。
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反衬瀑布的雄奇高阔;“飞流”洒脱自如地描绘出瀑布高阔轻盈的形态;“挂”“飞流”“直下”“落”等词把庐山瀑布表现得一派生机,充满青春活力;“三千尺”“落九天”任意夸张,驰骋想象,形象新奇而又真切,极能突出瀑布的雄伟气势。
整首诗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
还有《望天门山》首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里着重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以及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整首诗诗人立足云端,望见两山对峙,如在天地间设立一座大门,大江回环,穿门而过,景观雄伟阔
大。
诗歌视眼开阔,境界高旷,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李白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将精神赋予自己描绘的对象。
我们从诗人描绘的对象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诗篇中蕴藏着一种抑制不住的热情,脱然欲出,意要拥抱自然。
如《早发白帝城》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句轻快爽利,全诗色彩明丽,灵气激荡,挺拔飞动,充满朝气与激情,给人气势豪爽之感。
再如《江上吟》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气势与《赠裴十四》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气概也是他豪放性格的生动体现。
李白的豪放飘逸的性格多数体现在他的山水诗中,这些诗歌蕴涵着无限热情,李白喜欢歌颂雄浑、阔大的事物。
李白的诗中已经融入了他的性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独特的审美追求。
(三)李白的诗歌有清新俊逸的语言
李白的诗歌,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
他的爽朗性格、自由自适的气度以及大手笔的才情,形成了他诗歌的清新俊逸的情韵风神,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中。
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这两句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
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十分逼真传神。
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
“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
“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
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
“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
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形成盛唐时期独具个性的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
有《送友人》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诗笔挥洒自如,别开生面,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还有《越女词五首》其二“耶溪采莲
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一路风景、一路歌声,白云流水、荷叶孤帆,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李白绝句在唐代诗歌呈现出中独一无二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而又自然天成、清新明快,意境返璞归真、俊逸洒脱,其成就无人能及。
三、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他的出现震惊了整个诗坛,他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他以独特的成就,把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
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专制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他诗歌飘逸风格、清新奇特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
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当时众多的诗人,而且也给后代的诗人和词人们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宋代大诗人陆游曾经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
”一千二百多年来,李白那些优秀诗篇,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妇孺成诵,有口皆碑,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光辉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多舛,再加上诗人横溢的才华,至今有存诗九百余首,内容及其丰富,而由此而生的万千气象,也可以说是盛唐气象的折射吧。
他的诗歌充分地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神来”、“气来”、“情来”,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杜甫说他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总之,李白的诗表现了盛唐气象,又发展丰富了盛唐气象。
参考文献:
[1]《盛唐气象》,林庚,《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2期
[2]《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
[3]《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严羽
[4]《河岳英灵集序》,殷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