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高考古诗词鉴赏浅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无声处听惊雷”——高考古诗词鉴赏浅议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全国语文高考中,也是必考的知识点,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研究分析,以新课标为准则,探寻理解鉴赏诗歌的合理、有效的切入途径,从标题、景语、情语、注释入手,结合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以深入的细致的分析:如何从这四个角度理解诗歌,分析诗歌,进而达到对古诗词的深入鉴赏,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标题;景语;情语;注释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诗歌这颗耀眼的明珠始终熠熠生辉,它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我们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而纵观这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们都紧紧围绕新课标来设置问题,对诗词中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等知识点着重考查。

1标题——发轫之始,读始知终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这是对杜甫精炼的诗题的高度评价——《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雨》、《望岳》、《月夜忆舍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管中窥豹,看出题目的重要意义。

2010年江西卷的古诗鉴赏是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由诗题看出,此诗为送别诗,而“送人”二字也必然引起相关性思考:送谁?此人于作者的关系?在何时何地送?送别环境如何?送人的方式如何?2012年新课标卷中的古诗鉴赏是晏几道的《思远人》题目中有给了我们丰富的提示:思念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何彼此远离?在何时何地何境而思?等等。

而这些思考也恰恰与诗歌内容有关联,一接触到了诗题学生如果就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他们在阅读诗歌时候,也必然会事半功倍。

2景语——柳暗花明,寓情景中

中国传统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通过描写独特的景物来反映社会生活,以典型的景物来反映丰富的感情,创造高超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王夫之的《夕堂永日绪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触景生情,以情状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候最常见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对诗词中的景物的描写入手,顺藤摸瓜,体悟其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经典的列锦

当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在2009年辽宁卷中,考查的是欧阳修的《晚泊岳阳》“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系舟树下、卧闻钟声、静赏江月、倾听歌声,“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以境寓情,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这不正印证了王国维所认为的“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3“字字珠玑,言之凿凿”——把握情语,切中肯綮

一字“值千金”,是中国古诗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魅力所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使诗歌顿生力量,春意盎然、生机蓬勃。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贾岛与韩愈的“僧推/敲月下门”的“推”与“敲”各有韵味。由此可见一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从而显示出一股语言的力量。

2012年上海卷张九龄的《春江晚景》里的“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中的“佳处”,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此佳处的喜悦与自得了,“兴”“自得”2013年天津卷的选取的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中的“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一个“笑”字虚实相生,想到金榜题名以后的高兴愉悦的心情,又是对秋试之人真诚又美好的祝愿。

若可以抓住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富含情感的词句,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主旨,深入作者内心世界并与之共鸣,就自然而然体悟到创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正义美好的歌颂、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对邪恶黑暗的愤懑,对爱情的追求,对友谊亲情的关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由衷的赞美,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感慨。这样何愁不能理解诗情!

4注释——揣摩意图,知己知彼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为帮助考生充分理解诗歌,有可能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存在即道理”,我们要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知识性注释:是那些帮助读者弄清读音,字词释义,句读变化等的注释。如2012年上海卷中张九龄的《春江晚景》就对“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中“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的注释就属于知识性注释,是用来帮助学生对诗意的疏通与理解的。

暗示性注释:能够对作者身份、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出现的典故、重点意象的分析等的注释。如2013江苏卷古诗鉴赏考查的是唐庚的

《醉眠》,其中就对作者唐庚做了注释--“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这就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写作背景等信息,如此根据这暗示,不难依据诗人遭贬谪的背景,推测出写作此诗之时作者的心境,进而把握主旨。

“于无声处听惊雷”——从标题、景语、情语、注释四个角度寻找切入,分析、理解、体悟,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手段与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站在学生理解接受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全国语文高考中,也是必考的知识点,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成为历年高考备考中的难点。我们无论从教材角度,还是从高考备考角度,亦或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每个语文老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